You are on page 1of 19

揭露黑暗, 张扬个性, 歌颂真爱

——《西厢记》中作者思想进步性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
“压卷”之作,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戏
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
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正重要的是它
体现了社会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中作者思想进步性

狂飚时代给作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多元的文化给作者带来思想的升华

作者的写作立场 ——“情为民所系”

小结
狂飚时代给作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特殊的时代赋予作者更多的揭露社会黑暗和弊端的可能

王实甫所处的时代 是蒙古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代

元代
一官 、二吏 、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 、九儒 、十丐

元代的僧侣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特权阶层

王实甫在《西厢记》这一宏伟的诗篇里, 对其进行了热讽和针贬
王实甫将“西厢”故事的发生地改在普救寺 。

• 这普救寺本是佛家修行之处, 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莺
莺这样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
• 当孙飞虎围寺抢亲时, 作为长老理应为了全寺安危首
当其冲想办法退敌。而事实上他却说:“ 老僧不会厮
杀, 请秀才别换一个 。”
• 王实甫在他的《西厢记》里, 不仅是借随手拈来的恶
谑, 有意识地贬低了《弦索西厢》里的有道高僧法本
的地位, 将其改成供人差遣的小和尚。
僧侣, 在王实甫的时代, 已经变成封建统治阶
级的帮凶,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支柱。
对于王实甫来说, 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民主主
义精神是不允许他对当时那么残酷淫掠人民的
僧侣阶层予以歌颂的, 现实要求王实甫勇敢地
采取鲜明的态度, 揭露并斥责了僧侣阶层的堕
落 、猥琐、虚伪和谎骗.
多元的文化给作者带来思想的升华
升华:对人性的充分释放( 即个人所具有的正
常感情) 及对人性的理性关注和张扬

• 人性在当时封建社会里是被束缚、被压抑 、被
封杀的, 在当时那种不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往往
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发展。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对人性进行了
大胆而真实地描写
张生对莺莺的最初一瞥, 看到的女主角的形象

“樱桃红绽, 玉粳白露, 半晌恰方言”


“解舞腰肢娇又软, 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 似垂柳晚风前”
这岂只是“一瞥”所见? 分明是性渴望驱动下的女性身体刻绘.

“饿眼望将穿, 谗口涎空咽 。
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

张生内心的波动是男性欲望最好的证明 。
莺莺赖简, 害得张生大病卧床, 莺莺于心不忍, 以诗寄情,
表白自己愿以身相许的爱情 ,勇敢地跨越“雷池”投向张
生怀抱.

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 阮肇到天台, 春至人间花弄色。将


柳腰款摆, 花心轻诉, 露滴牡丹开 。

成就了今宵欢爱, 魂飞在九霄云外 。投至得见你多情小奶奶,


憔悴形骸, 瘦似麻秸 。今夜和谐, 犹自疑猜。露滴香埃, 风静
闲阶, 月射书斋, 云锁阳台;审问明白, 只疑是昨夜梦中来, 愁
无奈。
• 作者对两情相悦的性爱之美作了如梦如幻的描写。在中
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 性爱是丑恶的, 是避而不谈的禁
区 。在《西厢记》的欲念美梦中, “性”是爱情故事
的焦点。由社会中心移至边缘的失落文人带着在压抑下
膨胀的性渴望, 将“西厢”之梦变成 深层意识的释放之
所。同时也是对人性的肯定,对生命的颂扬, 对精神的
升华 !
•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大胆地跨越“雷池” , 肯定人性,
张扬个性, 歌颂真爱, 表现出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
步性。
究其原因, 首先是受到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 在元代, 儒家的独尊地位和思想统治力量较前代都受到
了严重的削弱,统治阶级对其他宗教思想也采取宽容态 度,
造成思想相对松动和活跃 的局面
• 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
越多,信仰的多元化使追求个性自由的潮流逐渐兴起 。
• 《西厢记》中离经叛道的反封建勇气冲破“三纲五常”
的樊离, 这对理学宣扬的“非礼勿动”的律条是一种严
峻的挑战。
其次, 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观念 ,
一定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

• 那时,中外交往非常活跃,促进了地区之间的 文化交流。
• 与此同时,欧洲郑顺应文艺复兴运动。
• 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 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
唤醒了压抑在人们心里千年之久的人性欲望 , 激起了要
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作者的写作立场 ——“情为民所系”
•不管是暴露黑暗 、讽刺现实, 还是歌颂真爱、张扬
个性, 除了受到当时元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及世界文化
冲击外, 最重要的还在于作家本身是否是站在人民的
立场上, 是否是人民的作家。

“情为民所系”
决定了王实甫最终要站在下层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
观察社会 、揭露丑恶 、歌颂美好
•从他所交往的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等人来看, 也
都是些落泊潦倒、混迹勾栏的文人 。由此, 我们至
少可以肯定王实甫绝不是一个士大夫作家, 顶多是个
平民作家。
•“九儒十丐”的现实, 将王实甫等一大批的文人推向
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边, 使得王实甫有机会熟悉市井
中的风俗人情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他的心灵就更容易
与人民的心灵相通, 聆听他们的心声, 描写他们的生
活, 反映他们的愿望———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
教的残酷, 表达人民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受特定时代的政治 、经济条件制约而形成的思
想意识潮流, 必然渗透到人们的情感愿望、风俗
习惯、道德风尚等精神领域, 引起价值观念与审
美情趣的变迁 。狂飚的时代, 放纵的思想, 经
济的交流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王实甫, 给他
带来了创作的动力和热情 。《西厢记》表现了
作者思想的进步,体现了作者的伟大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