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性理大學- -教育立國、教育建國、教育保國、教育救國、美藝人生

我們的生命原理
楊冀華 哲學博士(楊冀華@性理大學|PChome新聞臺∨楊冀華| Facebook)

性理大學 籌備處主任(as98765456789as@yahoo.com.tw&手機0987846445)
107.2.6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獲獎的理由: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
律適應晝夜變換的。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生物鐘
調節身體重要功能,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什麼時候睏、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麼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
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生命原理:仁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其命惟新,乃魂魄性德的源頭活水盡美盡
善再現!魂魄者,心物合一的心與物,乃一切存在與活著的基本原理,哲學謂之
形質論。形即形式或心,質即質料、擴延性或物。故,《易經》、《禮經》與《左
傳》曰:天氣下降謂之魂,地氣上升謂之魄。魂魄和合相遇,誕生天地萬物。人
得其中,最為天下貴。因此,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
魂兮歸天,魄兮歸地,謂之死。所以,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論語》)故,季
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11.12》)然而,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論語5.13》)但是,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
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3.13》)又,子疾病,子路請
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
矣。(《論語7.35》)唯,真的就未知生、焉知死了嗎?確實,不然!蓋,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
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2.4》)又,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
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20.3》)然而,為之何哉?子曰:賜也,
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論語15.3》)
又,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4.15》)但是,如何一以貫之呢?又,貫之
了什麼呢?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7.3》)
又,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
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14.35》)乃:未獲罪於天,有所禱也。性
與天道,可得而聞也。因為:
氣→水火→草木→禽獸→人→義→善→信→美→大→聖→神。
故,未知生,焉知死。我們誕生與活著的意義即:在有生之年,轉化魂魄為鬼神
性德也。蓋,聖死為神,賢死為鬼。 (《易經》 、《禮經》 、《書經》 、
《詩經》與《左
傳》)乃:禮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
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三者偏亡,無安之人。故,

1
禮,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禮記˙禮三本1》)
又,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
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
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荀子˙禮論5》
)性德者,子
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論語17.2》)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
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德哉,若人。(《論語14.5》)又,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
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
不以富,亦祗以異。(《論語12.10》)因此,性相近也,性也。習相遠也,德也。
所以,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4.11》)因為,
性者,對自己、家庭、家族、宗族或國家有重大貢獻者。德者,國家、文化、人
類、存在或存有有重大貢獻者。故,禮三本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再現焉。此之謂:
未知生,焉知死。我們誕生與活著的意義即:在有生之年,轉化魂魄為鬼神性德
也。因此,聖人,參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
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
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也。(《禮記˙禮運14》)<禮運32>大順者,所以養生
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
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於順,然後能守
危也。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和而不同之
至順也)<郊特牲24>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
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表記27>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
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
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
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
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祭義19>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
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
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凄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
著也。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所
以,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易經˙
乾卦˙文言》)故,再現者,既非藝術美學的再現,亦非循環的再現,尚非輪迴
或永恆回歸的再現,更非復活的再現,乃禮三本的再現也。尤其是生之本與類之
本,乃為形質論的再現也,是謂存有相同而存在不同也,即透視形式、掌握質料
鬼神之為德的適勢再現矣。因此,這個生命原理即仁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即:湯
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
其命惟新。(《大學6》)又,朱子與孔子的源頭活水盡美盡善再現。乃: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論語7.11》)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
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
同懮,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易經˙
繫辭上11&5》)
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孟子4.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