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

第八卷第一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 月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先 刚

提 要:柏拉图 的 理 念 因 其 多 样 性 和 层 次 之 分 而 不 能 成 为 柏 拉 图
哲学真正的本原。对于柏拉图未成文 学 说 的 记 载 表 明 柏 拉 图 哲 学 的 本
原是所谓的“一”和“不定的二”,二 者 分 别 代 表 着 形 式—质 料、规 范—无
规范、理性—非理性等 相 互 对 立 而 又 统 一 的 原 则。 尽 管 柏 拉 图 在 书 写
著作里面没有明确 地 表 述 出 他 的 二 元 本 原 学 说,但 是 我 们 从 他 的 未 成
文学说出发则可以揭示出柏拉图在后 期 对 话 录 中 隐 晦 表 达 出 来 的 二 元
本原问题。
关键词:柏拉图 未成文学说 本原学说 二元论 图宾根学派

自从 1959 年图宾根青年 哲 学 家 汉 斯 - 约 阿 希 姆 · 克 雷 默 发 表 其 开 创
性的著作《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德行”》① 以来,柏拉 图 的 未 成 文 的 口 传 学
说成为学术界所长 期 关 注 的 一 个 焦 点 问 题,并 为 柏 拉 图 研 究 或 者 古 希 腊 哲
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思路,以及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更 丰 富、更 能 令 人 信 服 的
柏拉图诠释。关于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 存 在 与 否,依 据 何 在,意 义 如 何 等 问
题的争议,我本人在<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② 一 文 中 已 有 所 表

先 1973 年生,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刚,
① Hans
-Joa
chim Kr r,Ar
äme etebe
iPl
atonundAr
ist
ote
les.He
ide
lbe
rg,
1959.
② 先 刚:<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哲学门》第五卷(
2004 年)第一册,第 16—38 页,
2004 年。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述和论证,这里不再 赘 述。 本 文 的 目 的 乃 是 立 足 于 图 宾 根 柏 拉 图 学 派 的 既
有成果,对柏拉图哲 学 的 最 重 要 的 一 些 问 题———具 体 在 这 里 是 “本 原 ”(
ar-
i,Pr
cha inz
ipen)问题———进行一些 更 细 致 的 研 究。从 方 法 论 来 说,我 们 是
i
将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与他的书写下 来 的 学 说(即 对 话 录 里 面 的 内 容)结 合
起来,力图从多个方面来论证和阐发柏拉图哲学的真义。

一、何谓“本原学说”?

“本原学说”顾名思义乃 是 关 于 “本 原”或 “根 本 原 因”的 学 说。③ 事 实 上


哲 学 本 身 (不 管 是 在 希 腊、中 国 还 是 印 度)从 一 开 始 都 是 作 为 本 原 学 说 而 诞
生的。柏拉图和亚里 士 多 德 都 认 为:“对 于 人 来 说,惊 诧 过 去 和 现 在 都 是 哲
学思考的开端。”(《形而上学》,
A982b)而惊 诧 之 所 以 产 生,是 因 为 人 们 在 面
对各种现象的 时 候 不 知 道 它 们 的 “本 原”或 “原 因”。在 别 处 地 方,亚 里 士 多
德也指出,所有的人从天性 上 都 是 追 求 知 识 的,而 所 谓 的 知 识 (
epi
steme)正
是对于本原或原因的把握(《形而上学》,
A980a,983a)。比如最开始 人 可 能
对日食的现象感到 惊 诧,但 是 当 他 找 到 日 食 的 原 因———月 球 在 围 绕 地 球 运
转过程中的某个时候恰好处于遮挡 太 阳 的 位 置———也 即 获 得 关 于 日 食 的 知
识之后,他就再也不 会 对 此 感 到 惊 诧。 诚 然,人 们 又 会 对 “月 球 为 什 么 要 围
绕地球运转”感到 惊 诧,这 就 要 求 去 知 道 更 进 一 步 的 原 因。 最 终 说 来,尽 管
人 类 的 知 识 构 成 了 一 个 无 比 庞 大 的 体 系,但 对 于 各 种 “为 什 么”的 追 问 最 终
会导向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最根本 的 本 原 或 原 因———这 就 进 入 到 哲 学 的 专
属领域,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所有的 人 都 把“最 初 的 原 因 和 本 原”看 做 是
智慧(即哲学)的对象(《形而上学》,
A981b)。
泰勒士第一个把“水”理解为这样的本原,此后哲学家们对本原提出了不

③ 在此我们提请读者注意,在古希腊哲学里面,“本 原 ”(
arche)、“原 因 ”(
ait
ion)、“元 素 ”(
sto
iche
ion)这
几个概念都是作为同义词而被使 用 的,彼 此 之 间 并 没 有 严 格 的 区 分,基 本 上 都 是 指 的 同 一 个 东 西。
诚然,从严格的哲学思维 来 说,正 如 叔 本 华 (《论 充 足 理 由 律 的 四 重 根 》)在 极 力 区 分 “理 由 ”(
rat
io,
und)和“原因”(
Gr a,Ur
caus sache)时所强调指出的那样,这种混 用 是 大 有 问 题 的。 但 古 希 腊 哲 学 家
尚未具备这样清醒的认识。在论述古希腊哲学的 时 候,为 了 行 文 的 方 便 和 清 晰 起 见,我 们 尽 可 能 地
只是使用“本原”这个词,除非是引用的原文自身采用了“原因”或“元素”的说法。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3

同的、经常是针锋相对的理解,从“无定者”、
“气”、
“火”、
“逻各斯”、
“存在”、
“数”
到“原子”、
“地风水火”、
“努斯”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其主张的“本原”正是区分
各个哲学家立场的最好的标签,因为说到很多具体问题,他们之间倒经常是一
致的。苏格拉底虽然从自然转到伦理,但这个求“本原”的信念在他那里还是
没有改变的(比如他要在众多具体个别的德行里寻找“德行”的统一性)。不管
怎样,在所有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们那里,对于本原的理解无论有多大的分歧都
不能掩盖他们在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上的一致性,即:
(
1)本原是万事万物之发生的根据;
(
2)本原是杂多现象背后的统一性;
(
3)本原是变动不居的世界背后的永恒不变者;
(
4)本原无论从存在、认识或是价值等方面看都优先于现象。
本原学说并不止于 古 希 腊 哲 学,而 是 整 个 西 方 的 形 而 上 学 传 统 的 基 本
精神。只需简 单 举 例,无 论 是 柏 罗 丁 的 “太 一 ”、中 世 纪 和 近 代 哲 学 家 们 的
“上帝”、德国古典哲 学 的 “理 性”、“自 我”、“绝 对”、“精 神”等 等,都 是 这 样 的
本原。正如莱布尼茨所 言,本 原 思 想 (所 谓 的 “充 足 理 由 律”)乃 是 人 类 理 性
认识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另 一 为“矛 盾 律”,见《单 子 论》第 31—39 节)。同
样,康德也承认本原思想 (即 通 过 不 断 地 “综 合”或 “统 一”达 到 最 根 本 的 “无
条件者”)是“理性独特 的 原 理”(《纯 粹 理 性 批 判》,
A307),是 隐 含 在 所 有 哲
学家的基本原理中的一个“先验 前 提”(《纯 粹 理 性 批 判》,
A651)。而 德 国 古
典哲学之作为哲学 史 迄 今 的 最 高 峰,正 在 于 她 比 所 有 之 前 和 之 后 的 哲 学 都
we
更透彻和更全面地探究了本原的本质( en)和展现(
s dar
ste
llung)。
柏拉图深深地扎 根 于 古 希 腊 哲 学 的 本 原 学 说———或 按 更 流 行 的 说 法:
自然哲学———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正是他才 拨 乱 反 正,保 存 了 古 希 腊 乃 至 西
方哲学的形 而 上 学 精 神。 不 管 是 在 柏 拉 图 未 成 文 的 还 是 书 写 成 文 的 学 说
里,我们都能找到许多与之前各位哲学 家 紧 密 联 系 的 内 容,这 些 内 容 表 明 柏
拉图的哲学思想来 源 是 丰 富 多 样 的,而 且 柏 拉 图 通 过 批 判 地 改 造 和 吸 收 把
它们转变为他自己的学说。那么,当我 们 提 出“柏 拉 图 的 本 原 学 说”的 时 候,
这个学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
迄今的主流学界 将 会 答 复 道:是 “理 念 ”(
i a)或 “理 念 学 说 ”。 不 可 否
de
认,长久以来“理念学说”都被看做是柏 拉 图 哲 学 的 精 华,甚 至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4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成了柏拉图 哲 学 的 代 名 词。 这 里 面 最 重 要 的 原 因 无 外 乎 以 下 几 点:首 先,
“理念”确实是柏拉 图 首 创 的 新 颖 思 想,它 标 志 着 人 类 理 性 的 抽 象 思 维 达 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概念思维”);其次,康 德 以 来 的 德 国 古 典 哲 学 尤 其 是 黑 格
尔对于“理念”的 解 释 使 这 个 概 念 本 身 具 备 了 一 种 几 乎 深 不 可 测 的 理 论 内
涵,从而反过来加强了“理念”在柏拉图 哲 学 中 所 显 现 出 来 的 力 量,尽 管 很 有
可能柏拉图自己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理 论 深 度;最 后,“理 念”在 其 他 精 神 门 类
(特别是艺术和美学)里 发 挥 的 巨 大 作 用 也 使 其 确 保 了 牢 固 的 地 位 (对 此 我
们可以在柏罗丁哲学、文艺复兴思潮和叔本华哲学那里找到最好的例证)。
我们承认“理念”在思想史上已经产 生 的 巨 大 影 响 以 及 显 著 无 疑 的 永 恒
魅力。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今天来重 新 理 解“理 念”在 柏 拉 图 哲 学 或 本 原
学说中真正的地位,因 为 这 绝 不 是 一 个 无 足 轻 重 的 问 题。 由 于 我 们 既 已 理
解到本原学说乃是 整 个 西 方 形 而 上 学 传 统 的 基 本 精 神,所 以 就 必 须 严 肃 地
追问:“理念”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里真的扮演着“本原”的角色吗?
上面的追问让人回忆起与理念学说联系在一起的几个主要事实:
首先,理念实 际 上 只 是 柏 拉 图 的 少 数 几 部 对 话 录 (主 要 是 《斐 多 》、《会
饮》、《理想国》和《斐 德 罗》)的 重 要 议 题。 柏 拉 图 在 其 中 对 于 理 念 虽 然 有 较
多的阐述,但这些阐述既不充分更谈不 上 完 善,而 且 不 时 披 上 神 话 故 事 的 外
衣,让人费解。
其次,理念在随后的 对 话 录 《巴 门 尼 德 斯》第 一 部 分 里 遭 到 了 严 峻 的 质
疑。出人意料的是,柏拉图并未给理念提 出 什 么 有 力 的 辩 护,倒 仿 佛 是 幸 灾
乐祸地站在“巴门尼德斯”的面具下 对 理 念 进 行 了 犀 利 的 攻 击。关 于 柏 拉 图
的《巴门尼德斯》的主旨和目的,学者之间有着旷日持久的争论。
再次,在柏拉 图 后 期 的 对 话 录 里,“理 念 ”这 个 概 念 出 现 的 几 率 大 大 降
低。过去大多数学者 认 为,这 表 明 柏 拉 图 在 思 想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修 正 甚 至 放
弃了自己的理念学说,并转向了“通 种 论”之 类 学 说。 但 是,所 谓 的 “种”(
ge-
nos)和“理念”之间究 竟 有 什 么 本 质 上 的 差 别 呢? ④ 实 际 上 像 《智 者》、《政 治

④ 《智者》里面所说的“种”实际上不过是“几个较大的理念”(
254C),是“挑 选 出 来 的 一 些 理 念”(
255D)。
如后面将要讲到的,众多的理念之间有着种属关 系 的 层 次 之 分,所 谓 的“种”主 要 是 一 些 位 于 概 念 金
字塔高端的相对更为抽象的概念。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5

家》、《斐勒布》等对话录对于“智者”、“政 治 家”、“快 乐”的 本 质 的 追 问 完 全 是


以理念学说为前提 的。 但 如 果 柏 拉 图 愿 意 保 留 理 念,那 么 他 为 什 么 从 来 不
在“巴门尼德斯”的攻击之后给理念提出光明正大的有力辩护呢?
不管怎样,前面列出的几项疑难都已 经 表 明,理 念 在 柏 拉 图 的 哲 学 体 系
里的崇高地位既不是自明的,也不是 不 可 动 摇 的。我 们 认 为,许 多 学 者 之 所
以在上面那些问题 上 左 右 为 难,在 于 他 们 先 入 为 主 地 承 认 了 理 念 在 柏 拉 图
的哲学体系里具有最高地位,然后对理 念 遭 到 的 困 难 束 手 无 策,更 为 柏 拉 图
本人的“知难而避”感 到 颇 为 尴 尬。 之 所 以 会 出 现 这 些 困 难,又 是 因 为 人 们
固守于柏拉图书写 下 来 的 对 话 录,而 不 知 道 或 没 有 理 解 柏 拉 图 的 未 成 文 的
口传学说。正如我在 本 文 开 篇 提 及 的 <柏 拉 图 的 未 成 文 学 说 的 几 个 基 本 问
题>一文中已经详尽表述的,柏拉图的未 成 文 学 说 并 不 是 柏 拉 图 对 话 录 的 简
单补遗,而是柏拉图 特 意 在 书 写 著 作 之 外 对 自 己 哲 学 里 面 最 重 要 最 根 本 的
一些问题进 行 的 口 头 讲 授。 这 些 口 传 学 说 大 多 没 有 直 接 出 现 在 对 话 录 之
内,但它们赋予了对话录本身并不具备 的 系 统 性,并 且 是 对 话 录 里 许 多 重 要
学说的基础和内核。因 此,柏 拉 图 的 未 成 文 学 说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不 但 不 逊 色
于他书写下来的对 话 录,而 且 在 体 系 性 和 根 本 性 等 方 面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实
际上,通过柏拉图的学生对于柏拉图的 未 成 文 的 口 传 学 说 的 记 载,我 们 已 经
直截了当地知道,柏 拉 图 从 来 没 有 把 理 念 看 做 自 己 的 哲 学 的 本 原 或 者 说 最
根本的基础,而是提 出 了 另 外 的 比 理 念 更 为 根 本 的 本 原。 但 在 转 向 考 察 这
些本原之前,我们将继续停留在对话录,尝 试 着 从 柏 拉 图 的 对 话 录 自 身 出 发
来揭示出理念学说 的 一 些 问 题,这 些 问 题 将 表 明 柏 拉 图 已 经 向 我 们 暗 示 理
念并不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最高者,尽管他把最后的答案保留给口头传授。

二、《斐多》和《理想国》中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发 现 之 旅 被 详 细 地 记 录 在 《斐 多》这 篇 对 话 录 的 “第 二 次
航行”(
deu
ter
ospl
ous)里。引起 这 个 话 题 的 动 机 是 前 面 关 于 灵 魂 是 否 不 朽
的争论,各个交织的问 题 最 终 导 致 “苏 格 拉 底”(即 柏 拉 图)走 向 那 个 根 本 问
题:“现在我们 必 须 从 根 本 上 研 究 产 生 与 消 亡 的 原 因 …… 即 事 物 为 什 么 产
6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生,为什么消亡,为 什 么 存 在。”(
95E—96A)⑤ 可 以 看 出,这 正 是 以 前 的 哲 学
家所探索的 本 原 问 题。 然 而 前 人 关 于 本 原 的 各 种 说 法 并 不 能 令 柏 拉 图 满
s)确 立 为 最 高 本 原,并 因
nou
意,即便是阿那克萨戈拉这样的第一 个 将 理 性(
此将目的论引入到 对 于 自 然 的 把 握 的 伟 大 哲 学 家,也 还 经 常 错 误 地 将 最 高
98C,
本原与许多具体的原因或必要条件混为一谈( 99D)。如今,柏拉图在 第
二次航 行 里 却 提 出 了 一 种 “直 接 的、简 单 的、或 许 还 有 些 朴 素 的 方 法 ”
(
100D),即他找 到 了 概 念 (
e s)这 个 东 西,借 助 于 它 来 把 握 事 物 的 本 质。
ido
任何事物之所以如此如此,不是因为别 的(绕 着 圈 子 的 漫 长 的 原 因 追 溯),而
是因为它分有了 某 个 概 念 (理 念):“每 个 单 独 的 理 念 都 有 一 个 真 实 的 存 在,
其他事物则因为分有了这些 理 念 而 获 得 相 应 的 名 称。”(
102A—B)马 之 为 马
是分有了“马”的理念。此外,甲之所以 比 乙 高 十 公 分 不 是 因 为“十 公 分”,而
是因为甲分 有 了 (
100C,101D)“高 ”的 理 念,十 比 八 多 二 也 不 是 因 为 那 个
“二”,而是因为它分有了“多”的理念。
这部分内容为广大 学 者 所 熟 悉,实 无 赘 述 的 必 要。 令 人 更 感 兴 趣 的 问
题是,这里的“第二次”究竟是什么意 思。从 希 腊 文 的 字 面 意 思 来 说,这 个 词
不仅有简单的次数上的意思,此外还 意 味 着 比 最 好 稍 差、第 二 好 等 等。之 所
以称不上“最佳”,按照 柏 拉 图 研 究 名 家 奥 托 · 阿 佩 特 在 德 文 版 《斐 多》中 的
注释,乃是因为:“柏 拉 图 在 这 里 不 是 把 他 的 理 念 学 说 看 做 任 务 的 直 接 的 和
真正的解决,而是当 做 通 向 解 决 的 一 条 间 接 道 路。 具 体 个 别 的 理 念 对 他 来
说不是最高的、真正创造 性 的 本 原,而 只 是 一 些 范 型 (概 念)。”⑥ 这 个 说 法 可
以说很有见地,遗憾 的 是 阿 佩 特 在 陈 旧 思 维 模 式 的 束 缚 下 没 有 继 续 追 问 那
“最高的、真正创造 性 的 本 原”究 竟 是 什 么,尽 管 这 是 一 个 显 明 的 重 大 问 题。
图宾根柏拉图学派的雷亚利将阿佩特 的 这 个 问 题 接 过 来,但 是 他 对 于“第 二
次”这个词的评价 恰 好 相 反,认 为 它 不 是 “次 佳”的 意 思,而 毋 宁 说 意 味 着 一
种更高的层次上的东西,因为第一次航 行 代 表 的 是 过 去 的 自 然 哲 学 的 路 线,

⑤ P
本文引用的柏 拉 图 依 据 两 种 德 译 本:la
ton,Sämt
licheDi
aloge,übe
rse
tztvon Ot
to Ape
lt,Ham-
burg,
1988;undPl
aton,Sämt l
icheWe
rke,Gri
ech
ischundDeutch,na
s chderÜber
set
zungFr
ied
rich
Sch
lei
ermache
rshe
rausgegebenvonKa
rlhe
inzHül
ser,Frank
fur
tam Main,
1991.必要时参照希腊原
文。
⑥ P
laon,Pha
t idon .Übe
rse
tztunde
rläu
ter
tvonOt
toApe
lt.Le
ipz
ig,
1923.
S.148.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7

倚仗于感官和感性 知 觉,而 第 二 次 航 行 则 完 全 是 以 理 性 和 概 念 为 桨 帆 的 全
新路线。⑦ 在这里,柏拉图宣 布 了 与 感 觉 主 义 与 经 验 主 义 的 决 裂,促 成 了 西
方形而上学的最伟大的开端。
其实撇开“次佳”或 “更 佳”的 说 法 不 论,阿 佩 特 和 雷 亚 利 的 观 点 是 可 以
结合在一起的,当然 后 者 在 问 题 的 探 索 上 要 走 得 远 得 多。 雷 亚 利 的 功 绩 在
于,他从图宾根学派的新的柏拉图诠释 范 式 出 发,在 柏 拉 图 的 理 念 发 现 之 旅
里更注意到了理念 与 隐 藏 在 文 字 背 后 的 本 原 学 说 的 关 系。 在 某 个 地 方,柏
拉图说道:“如果说 还 有 必 要 为 那 个 前 提 (理 念 学 说)自 身 提 供 解 释 的 话,那
么你将以同样的方式给出解释,即通过 建 立 一 个 更 高 的、在 这 些 更 高 的 前 提
里又算最好的前提,直到你找到这样一个满足所有方面的前提。”(
101D—E)
可以看出,柏拉图暗示在理念之上还 有 更 高 的 乃 至 最 根 本 的 本 原。那 么,为
什么理念不是最高 的 本 原 呢? 问 题 的 关 键 在 于,本 身 作 为 统 一 性 原 则 的 理
念(比如“马”的理 念 是 所 有 具 体 个 别 的 马 的 统 一 性 原 则),又 重 新 陷 入 到 了
多样性的范畴中(存 在 着 “马 ”、“牛 ”、“兔 ”、“动 物 ”…… 等 无 穷 多 的 理 念 )。
可见,单是这就已 经 表 明,“一”与 “多”的 问 题 是 理 念 学 说 所 不 能 解 决 的、更
为根本的问题。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更为 复 杂 的 问 题 是,既 然 有 许 多 理 念,那
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对此,《斐多》作 出 了 一 定 程 度 的(在 书 写 著 作 允
许的范围内)探 讨,即 讨 论 各 个 理 念 之 间 相 互 结 合 或 者 彼 此 排 斥 的 可 能 性
(
103D—105D)。比如热、冷、火、雪,“雪”既 不 能 与 “热”也 不 能 与 “火 ”相 结
合,否则就会导致自 身 的 毁 灭。 确 切 地 说,“雪”不 仅 不 能 与 “热 ”相 容,而 且
不能与所有在“热”这个种概念下面 的 东 西 相 容。同 理,对 于 三 个 苹 果 来 说,
它们不仅分有了“三”的理念,还同时 也 分 有 了“奇 数”的 理 念,而 且 甚 至 可 以
说还分有了“数”的 理 念,因 为 “三”是 奇 数,是 数。 另 一 方 面,奇 数 的 理 念 是
与偶数的理念相互排斥的,所以偶数的 理 念 不 仅 被“奇 数”本 身 排 斥,而 且 被
“三”、“五”、“七”、“九”等所有的奇 数 排 斥。总 而 言 之,这 个 对 立 关 系 不 仅 仅
限定在那个对立本 身 (奇 与 偶),而 且 延 伸 到 所 有 分 有 了 对 立 中 的 某 方 理 念
的东西上面。柏拉图的这些表述让我们 意 识 到,理 念 不 仅 是 多,而 且 处 于 不
同的、合乎一定规范 的 层 次。英 国 学 者 威 廉 · 大 卫 · 罗 斯 也 注 意 到 了 这 个

⑦ Gi
ovann
iRe
ale,Zue
ine
rneuenInt
erpr
eta
tionPl
at Pade
ons. rbo
rn,2000.
S.135f
f.
8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问题,他 说:“令 人 感 兴 趣 的 是,柏 拉 图 在 这 里 似 乎 是 第 一 次 确 定 了 处 于


‘种’、‘属’关系中的 理 念 群 的 存 在。 这 个 地 方 已 经 预 先 触 及 到 了 后 来 《智
者》里面的‘划 分’(
dia
ire
sis)问 题,以 及 对 于 种 之 间 的 共 通 性 (
koi
non
iat
on
genon)的讨论。”⑧《智者》中 与 之 相 应 的 说 法 是,辩 证 法 家 (哲 学 家)应 该 “把
一个理念与许多个别的理念区分开来 …… 把 许 多 彼 此 不 同 的 理 念 包 容 在 一
个更广泛的理念内,而且反过来把一个 整 体 与 许 多 整 体 归 总 为 一 个 单 元,最
终将众多的理念完全彼此区分开来”(
253D—E)。
理念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问题也 表 现 在《理 想 国》里。在 第 五 卷 和 第 六
卷的两处地方,柏拉图都将其清楚地表 述 出 来:“就 自 身 而 言,每 个 理 念 都 是
‘一’,但当它们与各种行为、物体以及 其 他 理 念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时 候,看 起 来,
它又是‘多’。”(
476A)同样地,正如在美的事物,善的事物以及 所 有 事 物 那 里
都存在着多样性,“也存在着‘美本身’、‘善 本 身’,而 且 在 我 们 凡 是 能 以 多 来
标示的东西那里,都存在 着 一 个 相 应 的 ‘本 身’。”(
507B)柏 拉 图 在 《理 想 国》
里并没有着力强调多 个 的 “本 身”(理 念)之 间 的 种 属 关 系,而 只 是 借 用 光 的
作用来揭示出了理念之间具有的共通 性。而 光 的 说 法 接 地 导 向 了 太 阳 的 比
喻,即对“善的儿子”(
508B)的描述。在前面 的 地 方,柏 拉 图 已 经 暗 示 他 不 愿
将关于善的知识书写在对话录里,而只 愿 意 就“善 的 儿 子”或“那 个 很 像 它 的
东西”(
508C)与格劳 孔 进 行 讨 论。 为 什 么 呢? 我 们 从 下 面 几 段 引 文 可 以 看
出,格劳孔在一定阶段后已经不再适合倾听柏拉图的终极学说:

格:……如果你还有什么话要讲,无论如何至少要进一步解释一下
日喻。
苏:眼下看来,已经足够了,完全足够了。
格:你可不能在我们面前保留哪怕一点点东西!
509C)
苏:眼下看来,我甚至觉得已经说得太多了……(

以及:

格:……请 说,辩 证 法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它 分 哪 几 种? 具 有 哪 些 方
法? 因为这些问题的 答 案 看 来 或 许 可 以 引 向 漫 步 者 得 以 休 息 的 地 点,

⑧ Gi
ovann
iRe
ale,Zue
ine
rneuenInt
erpr
eta
tionPl
at Pade
ons. rbo
rn,2000.
S.190.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9

达到旅程的终点。
苏:亲爱的格劳孔,你 很 难 再 跟 着 我 一 道 前 进 了,这 倒 不 是 因 为 我
这方面不愿意或不 希 望 如 此,而 是 因 为 现 在 将 要 看 到 不 再 是 我 们 所 谓
532E—533A)
的单纯的图像,而是真实存在本身了……(

过去的学者将柏拉图在这里的拒绝态度理解为柏拉图不具备善的知识,
或这种知识原则上来说是不可达到的。这些理解并不符合事实。柏拉图明白
“凡是能够在私人或公共事务中行事合乎理性的人,必定已经认识到
地说道:
”(
了善的理念。 517B—C)这句话不但明确地指出对于善的知识是可能的,甚至
把有此能力的人扩大到任何“行事合乎理性的人”的范围———柏拉图本人当然
更不可能排除在外。而不管是线喻还是洞喻都清楚地表明,哲学家(柏拉图)
是认识到了善的本质的人。而对此最有力的佐证乃是,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
柏拉图在学园内讲授最高本原的学说时,标题就是“论善”(
per
itouaga
thou)。
Ar
根据逍遥学派的阿里斯托先诺斯( i
stox
e s)的记载:
no

亚里士多德曾经一再说到,那些来听柏拉图的讲课《论善》的人,绝
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形:在此之前,每 个 人 都 以 为 会 听 到 通 常 关 于 人 的
福祉(比如财富、健康、体能或其他值 得 惊 叹 的 幸 福)的 指 导,但 是,他 们
听到的却是关于数学,关于数、几何、天 文 学 的 讨 论,最 终 竟 然 是 这 样 一
个命题:善是一。我觉 得,对 他 们 来 说 这 是 一 些 完 全 意 想 不 到 的,很 奇
怪的东西,所 以 他 们 有 的 对 这 些 内 容 不 屑 一 顾,有 的 则 公 开 地 拒 绝 它
们。(《和谐的本原》I
I39—40 = TP⑨7)

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记述则是这样的:

“那些设定了不动的本质存 在 [即 理 念]的 人 说,“一 本 身”(


aut
oto
hen)‘善本身’(
aut
otoaga
thon),因此他们认为,最确 切 地 说 来,善 的 本
质就是一。(《形而上学》
N,1091b = TP51)

这些证词表明柏拉图认识到了善的 本 质,而 且 把 它 规 定 为“一”,但 他 只

⑨ TP = Te
stimon
iaP
lat
oni
ca.Ge
samme
lti
nKonr
adGa
isr,Pl
e atonsunge
schr
iebeneLehr
e.St
udi
en
zursys
tematis
chenundge s
chi
cht
lichenBegründungde
rWi
ssens
cha
fteni
nde
rpl
atoni
schenSchu
le.
Stut
tgart,
1963.S.441
-557.
10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是口头讲授这些关键要点,而不是将 其 书 写 下 来。可 以 说《理 想 国》中 的“善


的理念”(
touaga
thouidea,
508E,517C)就 是 那 个 “一”的 代 号,但 柏 拉 图 在
文 中 只 是 局 限 于 描 述 “善”的 各 种 作 用 和 存 在 方 式,而 保 留 了 对 它 的 本 质 界
定。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善的 理 念”尽 管 还 有“理 念”的 名 称,但 实 际
上不能再被理解为一个理念,因为正如 我 们 前 面 已 经 指 出 的,理 念 还 处 于 多
样性的规定之下,而 “善 ”却 是 绝 对 的 “一 ”,完 全 与 “多 ”无 关。 “善 ”是 绝 对
者———摆脱了其他有限 者,不 以 任 何 他 者 为 前 提 的 东 西。 正 如 线 喻 所 表 明
的,所有的理念都 可 以 被 看 做 某 种 意 义 上 的 “前 提 ”(
hypo
the
sis,510B),但
线条最顶端的“善”却 是 “无 前 提 者”(
anhypo
the
ton,511B)———这 让 我 们 直
接联想到德国古典哲学主张的“无条件者”或“绝对”(
dasAbso
lue,da
t sUn
-
bed
ing
te),也只有这个东西 才 有 资 格 被 称 为 最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真 正 的 “本 原”
(
arche,511B,511D)。有意思的是,当柏 拉 图 将“善”描 述 为“超 存 在”(
epe
-
k
einat
esou
sis,509B)的时 候,对 话 录 里 的 格 劳 孔 惊 叹 道:“太 阳 神 阿 波 罗
a
在上! 何等的神一般的 超 越 啊!”(
509C)在 柏 拉 图 的 其 他 对 话 录 中,人 们 赌
咒发誓要么是直呼“宙斯”、“缪斯”,要 么 是“狗”之 类,为 什 么 这 里 要 喊 叫“阿
波罗”呢? 雷亚利提醒 我 们,对 于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来 说,“阿 波 罗 ”是 他 们 用
Apo
来代指“一”的象征名字。从词 源 学 来 看, llon 一 词 的 前 缀 “
A—”代 表 着
对于“多”(
pol
lon)的否定。 和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关 系 密 切 的 柏 拉 图 借 用 了 这
个秘密的象征,而且这个传统也保存在柏罗丁那里,后者说道:

“一”的称呼就是对于 多 的 扬 弃,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之 所 以 把 阿 波 罗
当做“一”的 象 征,是 因 为 这 个 名 字 表 达 出 了 对 于 多 的 否 定。 (《九 章
集》,
V,5)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 柏 拉 图 以 一 种 巧 妙 的 方 式 让 无 知 的 格 劳 孔 嘴 里 说
出了善的本 质。 虽 然 我 一 向 反 对 对 柏 拉 图 的 对 话 录 作 一 些 故 弄 玄 虚 的 解
释,但这里却不得不 佩 服 柏 拉 图 的 匠 心 独 具。 当 然 最 先 给 我 们 揭 示 出 这 个
谜底的不是 别 人,正 是 柏 罗 丁。 柏 罗 丁 哲 学 也 称 “太 一 ”为 “善 ”,认 为 它 是
“超存在”,而 存 在 的 层 面 是 从 “精 神”开 始 的,或 者 说 与 “精 神 ”是 一 回 事。􀃊
􀁒
􀁉

􀁒
􀁉
􀃊 参阅柏罗丁《九章集》,
VI,9.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11

过去的一段时期(实际上也就是近两个 世 纪 以 来)许 多 人 认 为 柏 罗 丁 的 学 说
是柏拉图哲学的歪曲和改造,但图宾根 学 派 的 新 范 式 力 排 众 议,重 新 恢 复 了
柏罗丁在柏拉图哲学传统中的“真传”地位。

三、柏拉图未成文学说里的本原

按照前面对于对话录中的理念的分析 以 及 亚 里 士 多 德 和 阿 里 斯 托 先 诺
斯 的 一 些 记 述,我 们 已 经 知 道 柏 拉 图 哲 学 的 本 原 不 是 理 念,而 是 “善 ”或
“一”,而且《理想国》里说 到 的 “善 的 理 念”或 “善 的 儿 子”都 是 那 个 “一”的 代
表,尽管并没有被明白地表述出来。
但实际上,柏拉图的未成文的口传学说里关于本原还有许多更值得注意
的重要观点。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之前,我们先列出如下几条重要的证词:

.“
1 a
因为理念是其他事物的原因(i
tia),
所以他相信, s
t
理念的元素(oi
-
c
hea)也是所有存在物的元素。在此,
i “大和小”作为质料是本原(
arc
has),

“一” o
是本质(us
ia)。因为由大和小,通过分沾一,就产生出理念、数。他同
意毕达戈拉斯派说一是本体……但是他又设定一个二,认为由“大和小”构
成无定者……(亚里士多德《 A,9
形而上学》 8 2A)
7b= TP2
.“柏拉图把“一”和“二”设定为 数 以 及 所 有 事 物 的 本 原,如 亚 里 士
2
多德在《论善》中所说的那样。(阿弗 罗 迪 希 亚 的 亚 历 山 大《亚 里 士 多 德
<形而上学>注释》,
S.56 = TP22B)
3
. 看起来,柏拉图是通过追问更高的本原来把握其他 的 事 物:把 事
物追溯到理念,把理 念 追 溯 到 数,从 数 追 溯 到 本 原 [此 处 为 复 数 形 式 ]。
(特奥弗拉斯特《形而上学》,
6b11—16 = TP30)
4
.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地方都提到的,柏拉图把物 质 称 作“大—
和—小”,那么人们还必须知道,根据波 菲 里 奥 的 报 道,德 尔 基 里 德 斯 在
他的《柏拉图的哲学》第 11 卷里讨论 物 质 的 时 候,引 用 了 柏 拉 图 的 学 生
赫尔谟多关于柏拉图的著述中的一 句 原 话,以 便 表 明,柏 拉 图 所 理 解 的
物质就是“无规范”或“不定”。(辛 普 里 丘《亚 里 士 多 德<物 理 学>注 释》,
247 = TP31)
S.
12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5
. 柏拉图认为……理念并 不 是 存 在 者 的 最 初 本 原,因 为 每 个 单 独
的理念就 其 自 身 来 说 是 单 一,但 与 其 他 理 念 联 系 起 来 就 成 了 二、三、
四……所以必须有甚至比理念的存在 地 位 还 高 的 东 西:这 就 是 数,因 为
只有通过对数的分 有,一、二、三 或 更 多 的 东 西 才 被 陈 述 出 来。 …… 存
在者的本原是:原初 的 “一”,通 过 对 它 的 分 有,才 可 以 思 想 所 有 能 被 计
数的单元;以及“不 定 的 二”,通 过 对 它 的 分 有,所 有 被 规 定 (被 限 定 )的
二才是二。(塞克都斯·恩皮里克《反数学家》, 262 = TP32)
X258u.

以上几条证词(这远不是证词的全部)对 于 那 些 毕 生 俯 首 在 柏 拉 图 对 话
录里的旧学者来说是震惊的、不可思议 的,所 以 他 们 自 然 地 倾 向 于 将 这 些 说
法当做亚里士多德 等 人 的 杜 撰 或 讹 传。 事 实 上 当 然 不 是 这 样,图 宾 根 学 派
通过在学理和文本 两 方 面 的 深 入 研 究,证 明 亚 里 士 多 德 等 人 的 记 述 是 真 实
可信的。康拉德·盖瑟尔搜集 的 《柏 拉 图 学 说 记 述》(
Tes
tmon
iaPl
aton
ica)
证实了我们在前面 通 过 对 对 话 录 本 身 的 研 究 而 得 出 的 一 个 重 要 论 点:理 念
并不是柏拉图哲学 的 最 高 本 原,理 念 学 说 也 不 是 柏 拉 图 的 哲 学 研 究 和 讲 授
中的重点。
然而除此之外 更 重 要 的 也 许 是,即 使 是 《理 想 国》中 暗 示 的 “善”或 “一”
也不是唯一 的 最 高 本 原,与 之 并 列 的 另 一 个 本 原 乃 是 “二 ”,它 另 有 “无 定
者”、“大和小”、“不定的二”———甚至“物质”(
hye)等名称。“不 定 的 二”的 存
l
在及其地位表明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是 二 元 的。乍 看 起 来,当《理 想 国》或《论
善》里谈到“善”的时 候,都 不 曾 给 这 样 一 个 “不 定 的 二”留 下 任 何 地 位,“善”
仿佛独自就担当了 通 常 本 原 应 该 具 备 的 那 些 功 能:正 如 太 阳 使 万 物 “产 生、
成长和得到营养”,善 也 不 仅 使 得 知 识 的 对 象 (即 理 念)被 认 识,而 且 赋 予 理
e
念以存在(i i)和本质(
na ous
ia)(
509A—B)。如果我们借用一下亚里士多德
的四因说(质料 因、形 式 因、动 力 因、目 的 因),可 以 说 《理 想 国》中 的 “善 的 理
念”已经把形式因 (本 质 因)、动 力 因、目 的 因 包 括 在 内———而 它 缺 乏 的 恰 好
是关键的质料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柏 拉 图 的 哲 学 体 系 本 身 就 缺 乏 质 料 因
呢? 当然不是。如果人 们 只 是 把 目 光 局 限 在 书 写 下 来 的 文 本 上 面,也 许 会
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实 际 上 更 有 可 能 的 情 况 是,柏 拉 图 在 写 作 《理 想 国 》的
时候或者没有把重 心 放 在 质 料 因 上 面,或 者 他 在 这 里 还 没 有 看 到 表 述 质 料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13

因的必要。至于纯粹的 “一”作 为 本 原 乃 是 孤 掌 难 鸣,这 是 柏 拉 图 所 清 楚 意


Pr
识到的。根据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 ok
los)的报道:

……他们[柏拉图及其学生]相信,如果把“一”分割开来单独进行思
考,不考虑其他东西,只是依照它自身来设定它自己而不添加别的本原,
那么其他 的 事 物 就 根 本 不 可 能 产 生 出 来。因 此 他 们 又 引 入 了 “不 定 的
二”,作为存在着的事物的本原。(《柏拉图<巴门尼德斯>注释》= TP50)

TP22A,TP31)也清楚表
除此之外,前面引用的几条柏拉图学说记述(
明,“不定的二”或“大和小”其实就 是 质 料 因,就 是“物 质”。诚 然 亚 里 士 多 德
在《形而上学》(
A,988a = TP22A)中批评 柏 拉 图 只 懂 得 两 种 原 因(形 式 因
和质料因)而不是四种,但他在别的地 方 也 承 认:“这 三 个 原 因(形 式 因、动 力
因、目的因)经常就是一回事。”(《物理学》,
198a24)所以说到 底,形 式 因 和 质
料因才是最根本的,柏 拉 图 的 “二 因 说”(二 元 本 原 学 说)虽 然 没 有 亚 里 士 多
德的“四因说”那么细致整齐,但在本质上并不就比后者不完整。
那么,柏拉图哲学 的 二 因 或 二 元 本 原 是 怎 样 发 挥 其 作 用 的 呢? 根 据 亚
TP22A)和 特 奥 弗 拉 斯 特 (
里士多德( TP30)的 报 道,我 们 知 道 柏 拉 图 哲 学
包含着一个存在的等级结构:“本 原—数—理 念—数 学 对 象—感 性 事 物”(亚
里士多德)或“本 原—数—理 念—普 通 事 物 ”(特 奥 弗 拉 斯 特 )。 可 见 理 念 仅
仅位列“第三等级”。 同 时 亚 氏 和 特 氏 的 两 种 说 法 是 兼 容 的,亚 里 士 多 德 专
门说到的那种“数学对象”对应的正是《理 想 国》线 喻 里 所 说 的 可 知 世 界 的 第
di
一部分,即理智( ano
ia)的对象。最令人困惑 的 是,如 何 理 解 数(
ari
t s)
hmo
是比理念更高的存在呢? 也许这仍然还 是 只 能 从 理 念 的 多 样 性 出 发 来 加 以
解释。当我们说一个理念、两个理念或多 个 理 念 的 时 候,已 经 把 理 念 放 置 于
数的规定之下。数不但规定着理念的“数 目”,而 且 规 定 着 理 念 的 秩 序(因 为
数本身具有不可比拟的理性秩序),赋予后者以理性的确定性。
但是难道数本身不也是处于多样性 的 状 态 下 吗?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已 经
认为万事万物最根 本 的 属 性 就 是 数,而 柏 拉 图 同 样 认 为 万 物 之 间 最 基 本 的
关系是数的关系(参阅 亚 里 士 多 德 《形 而 上 学》
D,1021a)。 在 柏 拉 图 的 哲 学
体系里,必须严格区分三个层次上的“数”:
第一个层次来的数是指的具体事物 的“数 目”:三 把 椅 子 是 一 个“具 体 的
14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3”,两个苹果是一个“具体的 2”,等等。
第二个层次的数是 亚 里 士 多 德 所 说 的 那 种 “数 学 对 象”,它 们 的 基 本 特
征是“永恒的”、“不动的”。椅子可以 坏 掉,苹 果 可 以 被 吃 掉,但 椅 子 的“
3”和
2”并不因此而消灭或改变。
苹果的“
第三个层次的数与第二 个 层 次 的 数 的 差 别 可 以 一 个 例 子 来 说 明。 在 3
+3=6 这个公式里,“
3”出现了两次,如果我们乐意的话,还可 以 一 直 计 算 下
3+3+3+3+3 …… 这 些 重 复 多 次 出 现 的 “
去: 3”,就 是 作 为 “数 学 对 象 ”的
3”这个数本身却只有唯 一 的 一 个,是“
数。但是“ 2”与“
4”之 间 的 那 个 数。这
3”就是数本身,它才是凌驾于理念之上的那种数。
个“
然则,介于理念和本原之间的数究竟 是 怎 样 产 生 的,就 成 为 柏 拉 图 的 本
原学说的一 个 关 键 问 题。 我 们 知 道,古 希 腊 人 尚 未 具 有 “
0”这 个 数 的 观 念
(这个数是印度人发明的),同 样 “
1”在 他 们 看 来 也 不 是 数,因 为 在 希 腊 人 的
心目中数总是 需 要 与 “多”联 系 在 一 起。但 是 单 凭 “一”如 何 能 产 生 出 数 呢?
从绝对的纯一的规 定 性 如 何 派 生 出 杂 多? 从 思 辨 哲 学 的 立 场 (尤 其 是 费 希
特以来的德国唯心主义)来说,这是最 困 难 的 理 论 问 题 之 一。费 希 特 以 绝 对
自我设定非我来限制自身,用这个方 法 解 释 了 从“一”到“二”的 过 渡,此 后 无
论是谢林的“理智直 观”或 黑 格 尔 的“自 我 的 他 在”(
Ande
rss
ein)在 根 本 上 都
延续着费希特的思 路。 但 就 柏 拉 图 而 言,他 的 思 辨 显 然 还 没 有 达 到 这 样 的
“绝对唯心主义”的 地 步,而 是 停 留 在 他 那 个 时 代 普 遍 的 “形 式 因—质 料 因 ”
二元并列的阶段。也 就 是 说,必 须 同 时 设 定 一 个 绝 对 地 起 规 定 作 用 的 形 式
和一个绝对地有待 规 定 的 质 料,才 能 开 始 演 绎 整 个 世 界。 演 绎 的 第 一 步 就
是数的产生。
根据亚历山 大 (《亚 里 士 多 德 <形 而 上 学 >注 释 》的 说 法:“‘
2’是 第 一 个
数。”(
TP22B)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24)也说:“通过 把 不 相 等 的
N41091a
东西(即‘大和小’)弄 成 相 等,他 们 [柏 拉 图 及 其 学 园 弟 子]得 出 第 一 个 偶 数

2’。”同样辛普里丘(亚里士多德《物 理 学》注 释)也 告 诉 我 们:“柏 拉 图 认 为,
第一个数的本原[此处为复数形式]就 是 所 有 数 的 本 原[复 数 形 式]。而 第 一
2’。而且他宣称‘
个数是‘ 2’的本原乃是‘一’和‘大和小’。”(
TP23B)需 要 注
意的是,柏拉图所说的 这 种 “大 和 小”和 他 通 常 在 对 话 录 里 面 说 到 的 “大”或
“小”的理念没有 任 何 关 系,实 际 上 如 果 我 们 乐 意 的 话,也 可 以 称 之 为 “长 和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15

短”、“远和近”…… 等 等,因 为 柏 拉 图 在 这 个 名 词 下 面 标 示 的 是 那 种 可 大 可
小,要多大有多大要多小有多小的东西,它 可 以 向 着 任 何 相 反 的 规 定 方 向 延
伸,可 以 无 限 地 这 样 或 不 这 样,是 一 种 “不 定 的 二 ”的 关 系,是 “不 定 者 ”
(
ape
iron),那本身不具任何确 定 性 和 规 定 性 的 东 西。 这 样 我 们 才 可 以 理 解
辛普里丘的意思:“所以 他 [柏 拉 图]宣 称 ‘一’和 ‘大 和 小’是 ‘
2’的 本 原。 之
所以也叫做‘不定的二’,是因为它分有 了 大 和 小 或 更 大 和 更 小,有 着 更 多 和
更少。它们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按照张 力 和 弛 力 的 不 同,过 渡 到 无 界 限 的
无规定者。”(同上,
TP23B)
也就是说,当亚里士 多 德 报 道 柏 拉 图 通 过 把 不 等 弄 成 相 等 而 得 出 第 一
2”的时候,意 思 是,设 想 “大 和 小”是 一 个 混 沌 的、游 移 不 确 定 的、充 斥
个数“
着“不相等”的东 西,要 在 这 里 弄 出 “相 等 ”,只 有 把 它 平 均 分 成 “相 等 ”的 两
份,由此得出最初的确定的数的关系(双 倍 和 一 半),也 得 到 最 初 的 偶 数“
2”。
3”,如 此 等 等。我 们 看
同理,如果人们平均分出“相等”的 三 部 分,就 会 得 出“
到,从“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实际 上 是 一 个“划 分”的 活 动,分 成 相 等 的 两
份、三份、四份,等等。在这里起作用的是 那 个“一”,因 为 划 分 出 来 的 每 个 部
分本身都是“一 个、一 份”,如 果 没 有 “一”的 介 入,“大 和 小”只 是 完 全 的 不 确
定,在里面根本谈不 上 任 何 可 以 说 “一 个”的 东 西。 所 以 亚 历 山 大 说:“通 过
‘一’而被规定的‘无规定的二’成为‘
2’的 数。 因 此 他 [柏 拉 图]把 ‘一’称 为
‘造 2 的’(
duopo
ion)。”(同上,
TP22B)并说:“这个划分就是 数 的 起 源。”(同
上)数的产生使 得 众 多 的 理 念 的 存 在 成 为 可 能。柏 拉 图 在 《巴 门 尼 德 斯》中
说:“如果‘一’存在,那 么 必 然 得 出,数 也 存 在 …… 如 果 数 存 在,那 么 也 存 在
着‘多’和无穷数 目 的 存 在 者。”(
143A—144A)但 对 话 录 本 身 并 没 有 指 出 究
竟 怎 样 才 能 从 “一”推 演 出 数,柏 拉 图 只 是 在 学 园 内 部 口 传 的 学 说 中 才 披 露
了其 中 的 要 点 和 细 节,而 正 如 我 们 看 到 的,那 个 “不 定 的 二 ”恰 好 是 一 个 关
键,是数之所以能产生出来的两大本原之一。

四、隐含在后期对话录中的二元本原学说问题

在前面的两节里我 们 分 别 剖 析 了 理 念 的 地 位,追 溯 到 柏 拉 图 哲 学 体 系
的两个最高本原,并 简 要 阐 述 了 居 于 理 念 和 本 原 之 前 的 数 是 如 何 从 本 原 那
16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里推演出来的。本文 的 目 的 不 是 全 面 地 勾 勒 从 本 原 出 发 的 推 演 过 程,而 是
希望让大家对于柏 拉 图 哲 学 的 真 正 本 原 获 得 基 本 的 认 识,并 进 而 加 深 对 于
柏拉图的对话录本 身 的 理 解。 因 此,在 这 一 节 里 我 们 将 以 柏 拉 图 的 几 部 后
期的对话录作为例 子,揭 示 出 其 中 一 些 重 要 问 题 与 柏 拉 图 的 二 元 本 原 学 说
的关系。长期以来,旧的学者因为对柏拉 图 的 未 成 文 的 口 传 学 说 缺 乏 了 解,
因而要么没有看出对话录中的某些重 要 问 题,要 么 对 它 们 只 有 支 离 破 碎 的、
不够充分的理解。现 在,一 旦 我 们 知 道 二 元 本 原 学 说 对 于 柏 拉 图 的 哲 学 的
基础地位,那么我们在研读对话录时立即就拓展了视野。
首先以《巴门尼德斯》为 例。 除 去 开 篇 的 导 言 (
126A—127D)之 外,这 篇
对话录大致分为 三 个 部 分。 在 第 一 部 分 (
128A—E),芝 诺 表 白 了 他 和 巴 门
尼德斯的关系,并重申了后者著名的 论 点:一 切 都 是“一”,而“多”并 不 存 在。
(
128A)在第二部分 (
128E—135C),围 绕 着 理 念 身 上 “一 ”和 “多 ”的 关 系,巴
门尼德斯对少年苏 格 拉 底 提 出 了 至 少 七 个 诘 难,并 指 出 后 者 之 所 以 穷 于 应
付是因为他“还缺乏必要的训练”(
135C)就“过早 地”(同 上)提 出 了 理 念。值
得注意的是,巴门尼德斯从未正面否认 理 念 的 存 在,而 只 是 强 调 少 年 苏 格 拉
􀁓 最后的第三部分(
底还没有获得对理念的正确理 解。􀃊
􀁉
135D—166C)实 际 上
是巴门尼德斯对少 年 苏 格 拉 底 的 一 次 辩 证 法 指 导 练 习,以 对 八 个 命 题 的 讨
论而展开。􀃊
􀁔 这部分内容是最为枯燥和令人疲倦 的,
􀁉 有不少学者甚至因此认
为这部分内容与前 面 部 分 原 初 并 不 是 一 个 整 体,是 柏 拉 图 年 轻 时 写 下 来 的
炫耀其诡辩才华的 作 品。 但 当 我 们 冷 静 地 审 视 这 八 个 命 题,尤 其 是 当 我 们

􀁓
􀁉
􀃊 旧的学者几乎一概将这部分内容 解 释 为 柏 拉 图 在 晚 年 批 评、修 正 自 己 早 先 的 理 念 学 说。 而 我 们 认
为,《巴门尼德斯》的主要矛头不是指向理念本身,而是希望揭示出理念学说的基础,同 时 揭 露 出 如 果
不熟悉这些基础的话将会遭遇怎样的理论困难。 实 际 上 说 到 对 于 理 念 的 冲 击,亚 里 士 多 德 在 《形 而
上学》(
A990b—991b)里提出的批评要远为全面和尖锐得多(至少有 11 条),但这主要是由哲学立 场
的分歧而造成的。至于柏拉图对于理念学说的“自我批评”,则有着与亚里士多德截然不同的意图。
􀁔
􀁉
􀃊 这八个命题分为两大组,每组下面分为两组,然后其中的每一组下面又分为两组。概 括 说 来,这 八 个
命题的结构是这样的:
1.如果“一”存在而“多”不存在:
1.1.这对“一”来说意味着什么? 1.
1.
1.绝 对 地 单 就“一”自 身 而
1.
言; 2.就与他者(“多”)相关而言。1.
1. 2.这对“多”来说意味着什 么? 1.
2.1.就 与 “一”相 关 而 言;
1.
2.
2.绝对地单就“多”自身而言。
2.如果“多”存在而“一”不存在:
2.1.这对“一”来说意味着什么? 2.1.就与他者(“多”)而言;
1. 2.
1.
2.绝对地单就“一”自身而言。2.
2.这对“多”来说意味着什么? 2.
2.
1.就与“一”相关而言;
2.2.
2.绝
对地单就“多”自身而言。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17

预先已经知道柏拉 图 的 二 元 本 原 学 说,那 么 我 们 将 发 现 柏 拉 图 在 这 个 辩 证
法训练中真正的目的乃是指出,在正确 的 理 性 辩 证 法 里,不 仅 应 该 承 认“一”
存在,而且也应该承认“一”之外的另外 一 个 本 原 的 存 在(在 这 篇 对 话 里 被 称
为“他者”或“多”)。
命题 1
.1 .(
.1 137C—142A)和 命 题 1
.2 .(
.2 159B—160B)的 论 证 表 明,
无论是只承 认 绝 对 的 “一 ”还 是 只 坚 持 其 反 面 都 是 不 可 能 的。 因 为 绝 对 的
“一”既没有部分 也 不 是 一 个 整 体,它 没 有 开 端、中 间 和 终 点,它 不 在 任 何 地
方,既非运动亦非静止,既非不同亦非相 同,既 非 相 似 亦 非 不 相 似,既 非 相 等
亦非不相等,不会更老也不会更年轻,不 在 时 间 之 内,没 有 存 在,也 不 会 被 认
识……“既不能给它 名 字 和 描 述,也 不 可 能 对 它 有 任 何 认 识、知 觉 和 看 法。”
(
142A)同样,如果没有“一”的 规 定,与“一”完 全 脱 离 开 来,那 个 他 者 也 是 既
非相似的亦非不相 似 的,既 非 相 同 亦 非 不 同,既 非 运 动 亦 非 静 止,既 非 产 生
的亦非消灭的,既非 大 亦 非 小 的 东 西。 我 们 切 不 可 以 为 柏 拉 图 在 这 里 宣 扬
一种现今所谓“否定神 学”的 学 说 (尽 管 这 个 倾 向 在 后 来 的 柏 罗 丁 那 里 得 到
了重要发挥),因为柏拉图的重心是在命题 1.
1.
2.(
142B—155E)和 命 题1.
2.
1.
(
157B—159A)上面,这两个命题都是将“一”和“多”结合起来进行讨论(这部
分的篇幅也是最大的),他始终要求的是 对 两 个 本 原 同 时 存 在 的 承 认 及 二 者
的结合,要求的是“确定的概念的统一性”和“确定的一个”(
157D—E)。也 只
有这样,整个存在才真正获得“既是……也是……”的无限的规定性。􀃊
􀁕
􀁉

也就是说,柏拉图在《巴门尼德斯》里 根 本 没 有 向 爱 利 亚 学 派 投 诚,而 恰
好是在第三部分的 论 证 中 否 定 了 芝 诺 在 第 一 部 分 中 提 出 的 命 题,即 否 定 了
巴门尼德斯(爱利亚学 派)的 绝 对 一 元 论 世 界 观,因 为 “一”不 能 解 释 这 个 世
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主张的绝对杂多 的 原 子 论 同 样 不 能 被 柏 拉 图 接 受,
因为原子论既 不 能 解 释 世 界 的 统 一 性,也 不 能 解 释 每 一 个 原 子 之 作 为 “一
个”。而在绝对的一 元 论 和 绝 对 的 多 元 论 之 间 保 持 中 道 的 乃 是 二 元 论。 二
元论承认世界有两 个 不 同 的 本 原,或 者 说 整 个 世 界 的 现 实 和 存 在 都 具 有 一

􀁕
􀁉
􀃊 八个命题的后四个相对说来较不重要,它们基本 上 是 重 复 了 前 面 四 个 命 题 的 内 容,尽 管 其 “前 提”似
乎针锋相对。实际上“如果‘一’不存在”这个前提并不是将“一”认做虚无,而只是调转立 场 将“一”看
做“他者”。
18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个结构,一 个 “一 ”与 “多 ”、规 定 与 被 规 定、形 式 与 质 料 结 合 起 来 的,所 谓 的


“对立统一”的结构。柏拉图的哲学就是这样一种二元论。
而在《智者》里,柏 拉 图 同 样 对 巴 门 尼 德 斯 的 绝 对 一 元 论 进 行 了 清 算。
如 果 说 这 个 做 法 在 《巴 门 尼 德 斯》里 还 只 是 隐 蔽 进 行 的,那 么 这 里 已 经 明 确
地提出 了 跟 “弑 父 ”(
241D)一 般 严 峻 的 问 题:非 存 在 存 在 (
meone
i i,
na
237A)。巴门尼德斯曾明确宣 称:“非 存 在 不 可 能 存 在。”然 而 这 究 竟 是 什 么
意思呢? 作 为 否 定 前 缀 的 “非 ”本 身 具 有 两 种 含 义,一 种 是 矛 盾 意 义 上 的
(
kon
trad
ikt
ori
sch),另一种 是 差 别 意 义 上 的 (
kon
trr)。 就 “非 存 在 ”(
ä to me
on)而 言,如 果 它 真 的 意 味 着 存 在 的 矛 盾,就 不 能 与 任 何 存 在———比 如
数———相结合,所以严格说来,对它既不能用单数(
meon)也不能用复数(
me
on
ta)的形式来称呼。推而 言 之,对 它 也 不 能 有 任 何 正 面 的 描 述,它 是“不 能
思想”(
adi
ano
eton),“不 能 描 述”(
arr
eton),“不 能 言 说”(
aph
thenk
ton),“不
能理解”(
alogon)的 东 西 (
238C)。 总 之,既 非 这 样 也 非 那 样,这 和 我 们 前 面
提到的《巴门尼德斯》中绝对地考 察“一”或“他 者”的 后 果 是 一 样 的。甚 至 反
驳“非 存 在”的 人 也 陷 入 自 相 矛 盾,因 为 他 们 不 自 觉 地 使 用 单 数 或 者 复 数 的
形式来描述“非存 在”。 所 以,“非 存 在”并 不 是 存 在 的 矛 盾,不 是 虚 无,而 只
是“不同于”存在 的 东 西,是 存 在 的 “他 者”,它 并 不 比 存 在 更 少 一 点 真 实 性。
240C)“存 在”和 “非
所以必须承认“非存在”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恰 好 是 存 在 的。(
存在”同样存在,它们只是不同的两个 东 西,两 个 独 立 的 本 原,“非 存 在”不 是
“存在”,“存在”也不是“非 存 在”,就 此 而 言,可 以 说 “非 存 在”在 某 种 情 况 下
e
存在(s
ti),而“存 在”在 某 种 情 况 下 不 存 在 (
ouke
sti)。(
241D)柏 拉 图 在 多
处地方指出,“不同”(
het
eron)的本质使得任何与“存 在”不 同 的 东 西 都 是“非
存在”(
oukon)(
256E)。 概 言 之,当 我 们 说 “非 存 在”的 时 候,并 不 是 指 存 在
的对立面(“无”),而是指与存在不同的东西,存在的“他者”。

陌生人:事情看起来是这样,“差异”的一部分与“存在”的 一 部 分 相
对立,但是如果人们足够勇敢的话,会说,前者和存在自身一样存在。因
为它并不意味着存在的反面,而只是意味着,它和存在自身是有差异的。
……
泰阿泰德:很明显这个东西就是我 们 在 智 者 身 上 寻 找 的 那 个“非 存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19

在”。(
258A—B)

需要指出的是,柏 拉 图 在 《巴 门 尼 德 斯》里 面 已 经 触 及 到 了 “非 存 在”的


真实含义。在某处地方 他 提 到,当 说 “‘大’不 存 在 (
mee
stn)”或 “‘小 ’不 存
i
在”的时候,“不存在”(
tomeon)在 这 里 的 意 思 是 指 一 个“不 同 者”(
tohe
ter
-
on)(
160C)。当然柏拉图只是 到 了 《智 者》才 对 “存 在”和 “非 存 在”进 行 广 泛
的讨论,这些思想让海德格尔深有感 触,以 至 于 他 把《智 者》中 有 关“存 在”的
244A)放在 了 《存 在 与 时 间》(
一段话( 1927 年 出 版)的 扉 页 上 面。 但 谢 林 早
在 1806 年发表的《自 然 哲 学 导 论 箴 言》里 就 特 意 提 到 了 柏 拉 图 在 《智 者》中
VI
对于“存在”与“非存 在”的 区 分 的 重 要 意 义( I,197)。谢 林 第 一 个 指 出 了
古希腊哲学中“非存在”(
meon)与“不 存 在”(
oukon)的 不 同 含 义,也 是 他 最
t
先将古希腊哲学的“存在(oon)—非存在(
meon)”问 题 转 化 为“存 在 者—存
在”(
Seyende
s-Seyn)的 问 题,并 发 展 出 “非 存 在—存 在 ”(Ni
cht
s -Seyn)、
eyn
“存在者—非存在者”(
Seyende
s-Ni
cht
s s)等一系列对立统 一 的 二 元 哲
eyende
学范畴。“非存在”之所以不是存在着,仅 仅 是 因 为 这 只 是 一 个 相 对 的 概 念,
表述的是一种“他者”的 角 色:“所 有 的 ‘非 存 在 者’都 只 是 相 对 的,即 当 它 与
一个更高的‘存 在 者 ’相 关 而 言,而 就 其 本 身 而 言 仍 然 是 一 个 ‘存 在 者 ’。”
(
VII,437)从 1809 年的《论 人 类 自 由 的 本 质》直 到 谢 林 晚 年 最 后 的 思 考,他
都为“非存在”保留 了 重 要 的 一 席 之 地,“非 存 在”对 他 来 说 始 终 是 一 个 担 当
着“实在”或 “物 质 ”角 色 的 本 原,不 依 赖 于 精 神 或 意 识 的 本 原。 在 他 看 来,
《圣经》中所说的上帝从“无/非存在”中 创 造 世 界 的 意 思 也 不 过 是 从“无 规 定
的物质”中创造世界,这和《蒂迈欧》中 的 思 想 是 一 致 的。谢 林 的 中 期 哲 学 和
后期哲学有着浓厚 的 二 元 本 原 学 说 的 色 彩,它 和 柏 拉 图 的 未 成 文 学 说 以 及
整个柏拉图主义传统的关系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除了“非存在”之 外,通 种 论 也 是 《智 者》所 讨 论 的 一 个 重 要 形 而 上 学 问
题。在这里我们更感兴趣的则是,当柏 拉 图 在 挑 选“最 高 的 种”的 时 候,几 乎
都是以二元一组的 方 式 提 出 来 的。 在 早 期 和 中 期 的 对 话 录 里,我 们 看 到 柏
拉图已 经 习 惯 于 在 “善—恶 ”、“奇 数—偶 数 ”、“大—小 ”、“相 似—不 相 似 ”、
“相等—不相等”等二元对立中来考察 问 题。这 种 二 元 对 立 式 的 哲 学 结 构 显
然不是来自于巴门 尼 德 斯 的 爱 利 亚 学 派,而 是 来 自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根 据
20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形 而 上 学》A6,
986a 以 下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有 十 组 基
1
本的 二 元 对 立 范 畴:. 限 定—不 定;
2. 相 等—不 等;
3. 一—多;
4. 右—左;
5
. 男 性—女 性;
6. 静 止—运 动;
7. 直—弯;
8. 光 明—黑 暗;
9. 善—恶;
10.
锐角—直角。而在柏拉图 那 里,因 为 他 对 于 “十”这 样 的 数 字 没 有 特 殊 的 嗜
好,所以我们在 他 的 未 成 文 学 说 和 对 话 录 里 找 到 多 得 多 的 二 元 对 立 范 畴。
一直以来,柏拉图与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的 关 系 都 是 最 为 引 人 注 目 的。 后 人 中
屡有指责柏拉图“剽窃”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之 学 说 者,或 谣 传 柏 拉 图 曾 经 花 40
个银币(在 当 时 是 很 昂 贵 的 一 个 价 格 )买 来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的 菲 罗 劳 斯
(
Phi
lol
aos)的著作,然后改写 为 自 己 的 《蒂 迈 欧 》。 更 有 一 种 说 法 是 柏 拉 图
(以及恩培多克勒)利 用 参 加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内 部 讲 座 的 机 会,将 该 学 派 的
学说据为己有,从而被禁止继续参加聚会。􀃊
􀁖 古代 围 绕 许 多 名 人 而 流 传 下 来
􀁉

的轶事多不可信,但与之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学 理 上 的 问 题 则 应 该 予 以 重 视。 根
据现在收集到的毕达戈 拉 斯 学 派 的 菲 罗 劳 斯 的 残 篇,可 以 看 到 他 们 主 张 以
下学说:

KRS􀃊
􀁗
􀁉
424:宇宙中的自然由“不定”(
ape
iron)和 “限 定”(
pe s)结
ra
合而成———不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还是其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如此。
KRS425: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必然要么是“限定”,要么是“不定”,或
者既是“限 定 ”又 是 “不 定 ”…… 很 明 显,存 在 着 的 一 切,既 不 是 完 全 由
“限定”的事物构成,也不是完全由“不 定”的 事 物 构 成,所 以 宇 宙 和 所 有
在它之内的 东 西 都 是 由 那 些 既 是 “限 定 ”又 是 “不 定 ”的 事 物 结 合 而 成
的。
KRS426:如果一切都是“不定”,那么就根本不存在认识。

上面的文本(加上前引亚里士多德的 记 载)表 明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在 二 元
对立的思维模式中特别强调其中两 个 基 本 本 原(“限 定”和“不 定”)以 及 它 们

􀁖
􀁉
􀃊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下),
V:54,
87,第 529、
548 页。 马 永 翔 等 译,长 春:吉 林 人 民 出 版
2003 年。另关于毕达戈拉斯学派在“未成文学说”和“内部 口 传 学 说”等 方 面 对 柏 拉 图 的 影 响,参
社,
阅拙文<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 题>,载 于《哲 学 门》第 五 卷 (
2004)第 一 册,第 16—38 页,武
2004。
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 KRS = G.S.Kirk,J.E.Raven,M.Schof
ied,Di
l eVo
rsokra
tis
chen Ph
ilo
s nführung,
ophen.Ei
Text
eund Kommentar
e.S
tut
tgart,
1994.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21

的结合作用。在柏拉 图 的 对 话 录 里,《斐 勒 布》与 这 些 学 说 有 着 最 为 明 显 的


联系。根据柏拉图在这里表述出来的世 界 观,一 切 被 称 为 存 在 者 的 东 西,都
由“一”和“多”组成,并 且 在 内 部 包 含 着 交 织 的 “限 定”和 “不 定”(
16D,另 见
23C 及 27B)。“不定”的特征在于“更多”和“更少”,永远没 有 终 结 或 完 满,因
24A)。另一方 面,“限 定”的
为终结或完满即意味着“更多”和“更少”的消失(
25A)。同 时 柏
特征则是:表现出一个特定的数与数或者尺度与尺度的关系(
拉图还更多地强调了 二 者 的 “混 合 的 统 一 性”或 “混 合”,因 为 只 有 这 样 才 会
产生出一个固定的 数 的 关 系,才 会 产 生“对 称”(
symme
tra)和 “和 谐”(
i sym-
phon
ia)(
25E)。四季以及所有美好的东 西 都 是 从“限 定”和“不 定”的 混 合 中
产生的。这些学说乍 看 起 来 不 过 是 重 复 毕 达 戈 拉 斯 学 派 的 观 点,但 实 际 上
并 非 如 此,因 为 柏 拉 图 的 意 义 恰 好 在 于 对 “不 定”的 本 质 作 出 了 清 晰 明 确 得
多的规定,而毕达戈 拉 斯 学 派 只 是 停 留 于 泛 泛 空 洞 的 一 个 名 词 概 念。 也 正
因为此,亚里 士 多 德 (《形 而 上 学》
A6,987b22—27 = TP22A)才 一 方 面 说
柏拉图和毕达戈拉斯学 派 一 样 把 “限 定”和 “不 定”作 为 本 原,另 一 方 面 又 指
出柏拉图的特点 在 于 将 “不 定 ”解 释 为 “不 定 的 二,大 和 小 ”。 亚 里 士 多 德
(《物理学》
D2,209b14—15= TP54A)还说,柏拉图在其“未成文学说”里发
展了这方面的观点,并与《蒂迈欧》里面谈到的 xo
ra(空 间,物 质)有 关。关 于
柏拉图对“不定”或“不 定 的 二”的 本 质 的 界 定,未 成 文 学 说 中 有 许 多 较 为 详
细的记载,在这里我 们 只 引 用 一 段 记 述 来 表 明 它 们 与 柏 拉 图 的 对 话 录 的 关
系:

柏拉图把“更多和更少”以及“强烈和虚弱”看做“不定”的本质。在
任何包含有它们的地方,不管是往紧 张 还 是 松 弛 的 方 向,任 何 分 有 它 们
的东西都不是确定的和限定的,而 是 向 着‘不 定’无 限 延 伸。对 于“更 多
和更少”也是同样的情形,只不过柏拉 图 不 是 使 用 这 个 称 呼 而 是 使 用 了
“大和小”。 以 上 这 些 都 是 波 菲 利 奥 [柏 罗 丁 的 学 生 ]的 完 全 准 确 的 原
话,他的目的是准确 地 分 析 柏 拉 图 在 讲 授 录 《论 善》中 以 难 解 的 方 式 讲
述的东西;而波菲利奥之所以这样做,是 因 为 那 些 学 说 与《斐 勒 布》中 所
写的相一致。(辛普里丘《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注释》= TP23B)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们转向《蒂迈欧》,这 是 柏 拉 图 在 历 史 上 影 响 最 大,就
22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其内涵而言也是最 困 难 的 一 部 对 话 录,其 涉 及 问 题 之 繁 多 和 晦 涩 都 是 其 他
对话录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这里的目的 主 要 是 揭 示 出 从 二 元 本 原 学 说 出 发
而在其中看到的一 些 问 题。 之 前 反 复 提 及 并 已 得 到 验 证 的 二 元 本 原 结 构,
在这里首先显现为“始终 存 在 者”和 “始 终 转 变 者”的 对 立 (
27D)。 当 然 在 哪
个层面上考察这两个本原,这是需要小 心 对 待 的,因 为 柏 拉 图 随 后 又 列 出 了
“造物主”与“必然 性”( e)的 对 立,后 者 与 我 们 通 常 理 解 的 那 种 先 天 规
anank
律没什么关系,而是 代 表 着 一 种 完 全 没 有 秩 序 的、非 理 性 的 东 西,一 种 不 依
赖于造物主的存在。造物主是最高的神,但 不 是 唯 一 的 神,他 造 出 了 其 他 的
神,也造出了宇宙万 物,包 括 一 切 生 命。 但 是 正 如 巧 妇 难 为 无 米 之 炊,为 了
做到这一切,造物主 需 要 材 料,需 要 “必 然 性”的 合 作。 也 正 是 在 这 里,柏 拉
图再次表述了之前对话 录 都 反 复 强 调 的 “混 合”或 “结 合”的 观 点,他 所 说 的
“理性说服必 然 性”的 真 义 无 非 就 是 理 性 作 为 “限 定 ”对 那 个 “不 定 ”作 出 规
定:

在这个世界产生的时候,“必然性”和“理性”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同
时“理性”占有优势,因为她通过说 服 的 方 式 规 定 了“必 然 性”,以 便 把 绝
大多数产生的事物导向最好……因此 如 果 人 们 要 准 确 地 表 述 宇 宙 起 源
的真实过程,就不能忽视那个无计划 的 四 处 游 移 的 原 因 的 影 响,就 是 说
按照它自然地发挥 其 作 用 力 的 方 式。 我 们 必 须 再 次 退 回 去,从 事 物 的
47E—48B)
另外一个本原出发。(

这个“无计划的四处游移的原因”或“事 物 的 另 外 一 个 本 原”所 指 的 就 是
那个第二个本原,“不定的二”。就它作 为 质 料 而 言,自 然 哲 学 家 一 直 都 在 研
究这个东西,尤其是恩培多克勒明确 地 主 张“四 元 素 说”(四 种 质 料),柏 拉 图
的《蒂 迈 欧》也 接 纳 了 这 四 种 元 素,但 他 同 时 也 指 出 四 元 素 并 不 是 真 正 的 本
s
原(t
oixe
ia),因为它们也是派生出来的,“而 迄 今 为 止 还 没 有 人 揭 示 出 这 四
种元素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48B)。 在 这 里,柏 拉 图 以 “巨 大 的 困 难”为 理 由
没有进一步探究“真 正 的 本 原 ”,而 是 声 称 保 留 了 “最 终 的 答 案 ”(
48C—D)。
尽 管 如 此,柏 拉 图 在 这 里 还 是 描 述 了 这 第 二 个 本 原 的 许 多 特 征 (就 像 在 《智
者》、《斐勒布》等对话录里一样),虽然 他 并 没 有 明 确 地 界 定 这 个 本 原 的 本 质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23

(“不定的二”或“大和小”)。如果说 柏 拉 图 在 《智 者》中 是 以 “非 存 在”,在 《斐


勒布》中以“不定”来主要描述这个本 原,那 么 它 在《蒂 迈 欧》中 的 独 特 代 言 人
则是“空间”(
xora)。通常我们将《蒂迈欧》里面 的 xo
ra 译 为“空 间”,因 为 柏
拉图确实在多处地 方 把 它 说 成 一 种 “无 形 式 的 ”、具 有 “包 容 性 的 ”和 “接 纳
性”的东西。􀃊
􀁘 但在另 外 的 一 些 地 方,
􀁉
xo
柏 拉 图 指 出, ra 伴 随 着 万 物 而 改 变
且显现,对于任何形 式 塑 造 都 保 持 为 一 种 “造 型 材 料 ”(
ekmage
ion)(
50B—
E)。除了 xo
ra之外,柏拉图还以多种多样 的 方 式 表 述 出 了 所 谓 物 质 原 则 的
存在。雷亚利以令人叹服 的 细 心 在 这 些 段 落 (《蒂 迈 欧 》
47E—69A)中 找 出
了另一个本原的 26 个 特 征 表 述,我 在 这 里 引 用 过 来,相 信 这 些 足 以 让 人 对
这个第二本原获得清晰的认识:
1)必然性;(
47E)
2)无计划的四处游移的原因;(
48A)
3)所有产生出来的东西的容器;(
49A,50B,50E,51A)
4)这样一种东西,在它之内事物产生出来;(
49E,50D)
5)无穷尽的容纳事物的力量;(
50B)
6)在根本上始终与自己保持同一的存在着的自然;(
50B)
7)没有形式的实在;(
50D,50E,51A)
8)以复杂的方式分有精神的实在;(
51A)
9)很难理解的、晦涩的,不能看清的实在;(
49A,51B)
10)本身不可见,但是在现象中可见的实在;(
51A,46D—E,52D)
11)好像收养陌生孩子的女人;(
49A,52D)
12)好像母亲;(
51A)
13)好像压制材料;(
50C)
14)好像能够换转为许多形式的金子;(
50A)
15)好像能够塑造成各种模型的软材料;(
50E)
16)好像没有气味的液体,但能够接纳不同的气味;(
50E)
17)空间或空间的性质(
xora);(
52A)
18)地点、位置(
t s);(
opo 52B)

􀁘
􀁉
􀃊 47E,50A,50B,51A,52D 等。
参阅《蒂迈欧》
24 哲学门(总第十五辑)·论坛

19)事物所产生的位置,(
52B)
20)永恒的不会毁坏的实在;(
52A)
21)不是通过感官知觉,而是通过扭曲的思想所把握到的东西;(
52B)
22)很难让人接受,但不得不相信的实在;(
52B)
23)生成(
gene
sis)的原则;(
52D)
24)各种形式和力的混沌结合;(
52D—E)
25)完全没有秩序的运动;(
52D—53B)
26)筛子或者搅拌机。(
52E)􀃊
􀁙
􀁉

可以看出,第二本原的存在是不容 置 疑 的,其 诸 般 特 征 是 显 明 的。作 为


确凿的证据我们再引证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话:

所以柏拉图在《蒂 迈 欧》里 也 说,物 质 (


hye)和 空 间 (
l xoa)是 同 一
r
个东西,因为包容 者 和 空 间 是 同 一 个 东 西。 虽 然 柏 拉 图 在 那 儿 以 及 所
t
谓的“未成文学说”里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包容者,但是他 又 把 方 位(o-
pos)和空间说成同一个东西。所有 的 人 都 说,空 间 是 某 种 东 西,但 究 竟
是什么东西,只有柏拉图一个人去 试 图 解 释。如 果 顺 便 值 得 一 提 的 话,
当然柏拉图必须说明,为什么理念和 数 不 在 空 间 之 内,倘 若 包 容 者 就 是
空间,不管是以“大 和 小”还 是 物 质 的 名 义,如 他 在 《蒂 迈 欧 》里 所 写 的。
(《物理学》
D2,209b11—17,TP54A)

有些人企图否定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报 道 的 真 实 性,理 由 是 “物 质 ”在 柏 拉 图
那里还没有成为一 个 专 门 的 术 语。 但 是,柏 拉 图 在 《蒂 迈 欧》里 就 已 经 提 到
hy
了“ e”这个概念(
l 69A),而且 把 它 理 解 为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材 料”,这 是 确 凿
无疑的。特奥弗拉斯特也已经证明,柏 拉 图 及 其 学 生 用“方 位、空 旷 和 不 定”
来解释“不定的二”。(
TP30)如 果 我 们 再 回 忆 起 曾 经 引 用 过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TP22A),即 在 柏 拉 图 那 里 只 有 两 个 原 因,形 式 因 与 质 料 因 (它 就
的文字(
是那个“二”,即“大和小”),那么问题 其 实 是 再 清 楚 不 过 的。这 就 是 说,无 论
人们对“空间”或“物质”作怎样的解 释,它 都 代 表 着 那 个 独 立 的、与 作为 理 性

􀁙
􀁉
􀃊 Gi
ovann
iRe
ale,Zue
ine
rneuenInt
erpr
eta
tionPl
at Pade
ons. rbo
rn,2000.
S.460
-462.
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 25

规定性的“一”相并列的本原。􀃊
􀁚 概言之,
􀁉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是二元论。

《思想避难:全球化的中国古代哲理》
张祥龙著 2007 年 1 月第 1 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 天,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文 化 面 临 着 不 可 回 避 的 严 峻 挑 战。 中
医、易学、传 统 节 日 …… 这 些 流 传 千 年 的 宝 贵 遗 产 怎 样 才 能 抵 御 西 方 文 化 的 压 迫,以 成 功 地
“避难”? 本书正记录了作者对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传统 文 化 的 审 视 和 思 索,见 解 深 刻,发 人
深省。
作者将这一主题分为五个问 题 进 行 论 述,包 括 “全 球 化 中 的 中 国 文 化 危 机”、“中 国 人 的
精神”、“中国古学与经典新解”、“中国古代哲理与教化的特质”与“西学及比较”等。(王珏)

􀁚
􀁉
􀃊 迄今对于柏拉图的“物质”和“空间”概念最 全 面 的 研 究 乃 是 图 宾 根 学 者 海 因 茨 · 哈 普(He
inzHapp)
的代 表 作 《“Hy
le”———亚 里 士 多 德 的 物 质 概 念 研 究 》。 He
inz Happ, Hy
le.St
udi
en zum
ar
ist
ote
lis
chen Ma
ter
ie-Begr
i Be
ff. r
li rk,1971.该书 的 第 82—120 页 着 重 探 讨 了 物 质 原
n-New Yo
则(第二本原)在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中的表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