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唐 世 平
摘   要:2008 年金融危 机 后, 国 内 外 对 以 美 国 和 西 方 为 基 石 的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及其未来的讨论显著增加,但相关研究成果大都既缺乏关于国际秩序的可操作的评
估框架,又缺乏对历史上的国际秩序变迁案例的实证分析。 在构建相对完善的关于
国际秩序的定义和评估框架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考 察 自 1800 年 以 来 重 大 的 国 际 秩 序 变
迁案例,可提供如下可能的中国选项,即中国仍要做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
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 者”。 只 要 认 定 任 何 国 家 都 无 法 真 正 从 外 部 阻 挡 中 国
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国内的改革和开放的话, 中国需要做的就
是沉着冷静,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治理好自己,尽可能与其他国家和非国家
行为体,共同推进国际秩序的稳步改进,从而造福世界。
关键词:国际秩序   秩序变迁   评估框架   政策选项

作者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上海  200433)。

一 、 国际秩序 、 秩序变迁及其评估

2008 年金融危机后 , 国内学界对国际秩序及其变迁的讨论显著上升 。① 对此 , 有


国外学者认为以美国和西方为基石的现有国际秩序面临空前挑战 , 甚至已近崩溃 。②
基于此 , 学者们对中国在未来国际秩序塑造中应扮演的角色也作出了一定的研判 。

① 基于 “中国期刊网 ” 的 数 据 (
2000—2017, 仅 限 核 心 期 刊 和 CSSCI 来 源 期 刊 ),2008
年后,标题中含有 “国际秩序” 或 “世界秩序” 论文的年平均篇数为 29. 3, 而 2008 年
之前,此类文章的年平均篇 数 为 14.3。 这 一 差 别 在 统 计 意 义 上 高 度 显 著 (
p=0.002,
双侧)。其中较有代表性 的 讨 论, 如 秦 亚 青: 《世 界 秩 序 刍 议 》,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
2017 年第 6 期;时殷弘: 《全球治理和开明秩序面对的倾覆危险》, 《世界经济 与 政 治》
2017 年第 6 期;“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 专题, 《外交评论》2015 年第
6 期等。
② 参见 Ami
tav 
Acha
rya,The 
End 
of 
Ame
rican 
Wor
ld  r,London:Po
Orde liy,2014;

Char
les A.Kupchan,No 
One’s World:The We
st,the 
Ris
ing 
Ret,and 
s the 
Comi
ng
Gl
obal Turn,Oxford:Ox
ford 
Unive
rsi
t Pr
y  e
ss,2012.
· 18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对于一个大国 , 特别是新兴 大 国 而 言 , 如 何 与 既 有 的 国 际 秩 序 相 处 , 如 何 在 国
际秩序的变迁中扮演恰当的角 色 , 这 是 一 个 极 具 挑 战 性 的 问 题 。 判 断 国 际 秩 序 的 变
迁 , 需要严谨定 义 国 际 秩 序 , 并 提 供 一 个 可 能 的 评 估 框 架 。 讨 论 中 国 的 合 理 选 项 ,
则需要进行基于实证的而不仅仅是道义的考察 。
“英国学派 ” 的开创者之 一 赫 德 利 · 布 尔 于 1977 年 出 版 的 《无 政 府 社 会 : 世 界
政治中 的 秩 序 研 究 》 可 以 说 是 当 代 国 际 关 系 对 国 际 秩 序 进 行 理 论 研 究 的 起 点 。①
1981 年 , 罗伯特 · 吉尔平出版了 《世 界 政 治 中 的 战 争 与 变 迁 》, 从 霸 权 稳 定 和 霸 权
战争的视角诠释了国际秩 序 变 化 的 动 力 。② 由 于 布 尔 的 讨 论 更 加 丰 富 , 分 析 框 架 也
更加包容 , 其对后来的研究影响更大 。 但布尔关于秩序的定义和讨论也是有缺陷的 ,
如将行为体的行为 (外交 、 战争 ) 与秩序中 的 制 度 混 为 一 谈 , 并 显 示 出 强 烈 的 “西
方中心主义 ” 等 。③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研究 大 体 上 可 以 分 成 三 类 。 第 一 类 文 献 主 要 从 道 义 角 度
来讨论既有国际秩序的好坏 、 可 能 的 变 化 趋 势 , 以 及 是 什 么 样 的 国 际 秩 序 才 更 合 乎
一定的道义标准 。 这类文献基 本 不 从 实 证 角 度 来 讨 论 国 际 秩 序 的 构 建 和 维 持 。④ 第
二类文献则主要讨论既有霸权国和崛起国对当今 国 际 秩 序 以 及 未 来 国 际 秩 序 走 向
的影 响 。 进 入 21 世 纪 , 这 一 类 文 献 重 点 关 注 的 是 中 国 、 俄 罗 斯 等 金 砖 国 家 与 美 国
及欧盟的互动,仍缺乏对历史 中 的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实 证 研 究。其 中,国 外 学 者 的
研究更关心如何将中国吸收到既有国际秩 序 中,中 国 是 否 已 经 或 正 在 融 入 既 有 的
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将会追求什么样 的 国 际 秩 序,而 对 于 中 国 在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及 可 能 选 项 的 讨 论 则 明 显 不 足 。⑤ 第三类文献是少数侧重从实证角度研

① 参见 Hed
ley 
Bul,The 
l Anar
chi
cal 
Soc
iey:A 
t Study 
of 
Orde
r i
n Wo
rld 
Pol
iti
cs,New
rk:Pa
Yo lgrave,2002.
② 参 见 Robe
rt Gilpn,War 
i and 
Change
s i
n Wo
rld 
Pol
iti
cs,Cambr
idge:Cambr
idge
Univer
sit Pr
y  e
ss,1981.
③ Shi
ping Tang,“Order:A Conc
ept
ual Anal
yss,”Ch
i inese 
Poli
tical Sc
ienc
e Review ,
vo , , , ;
l.1 no.1 2016 pp.32-33 Sh ii
png  ,“
Tang China 
and t
he  Fut
ure In
terna
tiona

r(
Orde s),”Et
hic
s and 
Inte
rnati
ona
l Af
fairs,vo
l.32,no.1,2018,pp.31-43.
④ 参见 N.J.Rengger,Inte
rnati
onal 
Rela
ti s,Po
on li
tica
l The
ory 
and 
the 
Pro b
lem 
of
Order:Beyond In t
ernat
ional Relati
ons Theory?London:Routedge,2000.

⑤ I Cl
an  rk,“
a In
te rnati
onal Soc
iety and China:The Power
 of 
Norms and t
he No
rms o
 f
Power,”Chines
e  Journal 
of Int
e rnat
ional Pol
itcs,vo
i l.7,no.3,2014,pp.315-340;
Evel Goh,The 
yn  St
ruggl
efo
 r  r:Hegemony,Hi
Orde e
rarchy,and 
Tran
sit
ion 
in Post-
Cold War 
East Asa,Ox
i ford:Ox fo
rd Un
ive
rsi
ty Pr
ess,2013;G.John Ikenber
ry,
Lib
eral 
Levia
than:The Origi
ns,Cri
sis,and 
Transo
frmat
ion 
of the 
Ameri
can Wor
ld
Order,Pri
nceton:Pr
inc
eton Uni
ver
sit Pr
y  e
ss,2011;G.JohnI
 kenber
ry,ed.,Powe
r,
r,and 
Orde Change 
in 
Wor
ld 
Pol
iti
cs,Pr
inc
eton:Pr
inc
eton 
Uni
ver
sit
y Pr
ess,2014.
· 188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究历史中的国际秩序变迁 的 成 果 。① 但 是 , 这 类 研 究 普 遍 缺 乏 对 国 际 秩 序 的 严 谨 定
义及评估框架 。
基于此 , 本文将提供一个相 对 完 善 的 关 于 国 际 秩 序 的 定 义 和 评 估 框 架 , 并 通 过
考察自 1800 年以来重大的国际秩序变迁案例 , 来讨论中国可能的合理选项 。
秩序是政治学 、 社会学 、 法 学 、 哲 学 等 多 个 学 科 的 核 心 问 题 。 但 一 直 以 来 , 学
术界既没有一个关于秩序的统 一 定 义 , 更 没 有 一 个 能 够 用 来 评 估 的 基 本 框 架 。 本 文
认为秩序是 “一个社会系统内的可预测性 (可 预 见 性 ) 的 程 度 , 而 这 种 可 预 测 性 通
常是因为在一个社会系统内部 , 行 为 体 的 行 为 、 社 会 交 往 以 及 社 会 结 果 均 受 到 了 一
定的调控 。”② 这 就 意 味 着 , 只 要 一 个 社 会 系 统 出 现 了 一 定 的 可 预 测 性 , 就 可 以 认
定该社会系统是有秩序的。国际秩序 就 是 国 际 系 统 中 的 秩 序,而 其 在 时 空 中 的 变
化即 是 所 谓 的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 基 于 此 , 可 以 提 出 一 个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四 维 评 估
框架。
第一 , 覆盖空间和领域的广 度 。 一 个 秩 序 可 以 覆 盖 次 地 区 、 地 区 或 者 全 球 等 不
同空间范围 。 从国际关系史来看 , 真 正 全 球 意 义 上 的 国 际 秩 序 恐 怕 在 冷 战 结 束 后 才
真正出现 。 同时 , 国际秩序 还 可 以 覆 盖 不 同 的 领 域 , 如 政 治 、 经 济 等 。 显 然 , 覆 盖
的空间和领域越大 , 秩序建立和维持的难度越大 , 建立和维持的成本也会越高 。
第二 , 秩序对权力的相对集 中 或 者 垄 断 。 自 进 入 等 级 社 会 之 后 , 人 类 社 会 的 秩
序都是建立在对权力不同程度 的 相 对 垄 断 基 础 之 上 的 。 因 此 , 秩 序 内 的 权 力 分 布 是
度量该秩序的一个关键维度 。 秩序 内 权 力 分 布 的 显 著 变 化 (大 致 可 以 理 解 为 权 力 的
转移 ) 通常会导致秩序的重要变化 。 当然 , 秩 序 内 的 权 力 分 布 与 该 秩 序 的 和 平 与 稳
定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
第三 , 制度化的程度 。 任何 秩 序 的 延 续 , 除 了 需 要 依 靠 权 力 的 强 制 力 , 还 必 须
通过制度和规范来规制人们的 行 为 。 因 此 , 秩 序 的 制 度 化 程 度 是 度 量 秩 序 的 另 一 个
核心维度 。 一般情况下 , 制度 化 程 度 越 高 , 秩 序 的 稳 定 性 就 越 高 , 拥 有 该 秩 序 的 体
系也越和平 。 而制度化的程度可以从两个 亚 维 度 度 量 。 一 个 是 制 度 化 的 密 度 , 也 就
是秩序内的制度对行为体的行 为 、 交 往 以 及 社 会 结 果 的 规 制 的 细 致 程 度 。 另 一 个 制
度化的深度 , 即秩序内的制度对 不 同 领 域 中 的 行 为 体 的 行 为 、 交 往 以 及 社 会 结 果 的
规制的触及深度 。 一个秩序内的制度化密度越大 、 深度越高 , 制度化的程度也越高 。
当然 , 制度化程度越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秩序就越好 。
第四 , 制度被内化的程度 。 从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理 解 , 内 化 的 程 度 可 以 视 为 自 觉 遵
守规则的程度 。 一般情况 下 , 制 度 被 内 化 的 程 度 越 高 , 秩 序 越 稳 定 。 但 是 , 制 度 被

① 参见 Al
ast
air
 Ia
in 
Johns
ton,So
cia
l St
ats:Ch
e ina 
in 
Int
erna
tiona
l In
sti
tut
i s,1980-
on
2000,Pr
ince
ton:Pri
ncet
on Unive
rsi
ty Pr
ess,2008.
② Shipi Tang,“
ng  Order:A Conc
eptual 
Analys
is,”pp.30-46.有关本文 采 用 的 国 际 秩 序
评估框架的详细阐释见该文。
· 189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内化的程度更高并不意味着秩序更好 。
当上述四个维度中的任一 维 度 发 生 显 著 变 化 , 例 如 , 秩 序 的 覆 盖 广 度 出 现 了 显
著的收缩或者扩展 , 或者其内部 的 权 力 分 布 有 了 显 著 的 变 化 , 或 者 支 撑 它 的 基 石 性
制度发生了重大变迁 , 即可 以 认 为 该 秩 序 发 生 了 显 著 的 变 迁 。① 由 此 可 见 , 国 际 秩
序变迁的核心动因即秩序所覆 盖 区 域 的 变 化 、 秩 序 内 权 力 分 布 的 变 化 、 秩 序 内 制 度
化程度的变化 (特别是其基石性制度的变化 )。② 其中 , 制度变迁的核心动力是通过
权力的选择和支持将一些特定的观念变成制度 。③

二 、 历史中的国际秩序变迁

在国际系统中 , 国际秩序 的 重 要 变 迁 是 屈 指 可 数 的 事 件 。④ 因 此 , 本 文 将 基 于
国际秩序的定义和国际秩序变迁的评估框架 , 对 1800 年之后所有重要的国际秩序变
迁案例进行考察 。⑤ 需要说明 的 是 , 本 文 的 论 述 基 于 两 点 基 本 认 识 。 一 是 帝 国 不 是
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秩序 , 更大程度上是国 内 秩 序 。 与 此 不 同 的 是 , 美 国 将 西 班 牙 和
英国逐出美洲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中 心 的 “半 帝 国 ” 可 以 说 是 一 个 具 有 等 级 特 征 的 国
际秩序 。⑥ 二是秩序不等于霸 权 , 霸 权 国 也 不 一 定 建 立 秩 序 , 至 少 不 一 定 建 立 非 常
制度化的秩序 。 比如 , “美 国 治 下 的 美 洲 ” 秩 序 就 没 有 太 多 制 度 保 障 。 从 理 论 上 来
说 , 秩序也可以不依赖于霸权国 而 存 在 和 维 持 。 当 大 多 数 国 家 都 支 持 和 遵 守 既 有 秩

① 基石性制度 (
foundat
iona
l i
nst
itu
tions) 大致可以被 定 义 为 一 个 秩 序 中 最 为 不 可 或 缺 的
制度。比如 《联 合 国 宪 章》 中 规 定 的 国 家 领 土 完 整 不 可 侵 犯 和 政 治 独 立 (主 权 平 等 )
等核心制度。
② 内化程度更多的是一个秩序长期存在且沉淀的结果,其对秩序变化的推动作用通常是有限
的。而即便有作用,内化程度也更多的是通过推动具体制度的变化而推动秩序变化的。
③ Sh
ipi Tang,A 
ng  Gene
ral 
The
ory 
of In
sti
tut
iona Change,London:Rou
l  t
ledge,2011;
G.John
 Ikenbe
rry, Aft
er Vi
ctry:In
o st
itut
i s, St
on ra
tegi
c Rest
rai
nt, and t he
Re
buildi
ng  of 
Order 
Afte
r Majo
r War,Pri
nceton:Princ
eton Unive
rsi
t Pr
y  e
ss,2000;
G.John Ikenbe
rry,ed.,Powe
r,Order,and Change 
in World Po
lit
ics.
④ 1500 年或至少 1648 年前的地区性国际秩序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因此, 这些秩序的变迁
属于不相关案例。其 他 地 区 或 次 地 区 可 能 也 存 在 着 某 个 秩 序, 但 没 有 太 多 变 化, 因 此
亦不在此讨论。另外 限 于 篇 幅, 且 因 本 文 考 察 的 案 例 基 本 历 史 脉 络 清 晰, 本 文 对 案 例
本身的历史叙事相对简略,主要讨论秩序的大致形成和最终结局。
⑤ 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支持意识形态起源于法国 大 革 命 (
1789),后 扩 散 至
全球。为便于叙述,本文选取 1800 年作为现代国 际 秩 序 的 起 点。 但 要 承 认 的 是, 不 同
地区的 (地区性) 国际秩序肯定有不同的起点。
⑥ 参见 Dav
i A.Lake,Hi
d  erar
chy 
in 
Int
erna
tiona
l Re
lat
i s,I
on tha
ca:Co
rne
ll 
Uni
ver
sit

Pr
ess,2009.
· 190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序中的基石性规则时 , 该秩序即便没有霸权国也可以维持 。①

(一 )1815—1939: 欧洲的 “百年和平 ” 与 “二十年危机 ”

拿破仑战争之后 ,1814 年 至 1815 年 的 “维 也 纳 和 会 ” 确 定 的 “欧 洲 协 调 ” 的


欧洲国际秩序是现代意义 上 的 第 一 个 地 区 性 国 际 秩 序 。② 一 般 认 为 , 这 一 秩 序 为 欧
洲带来了一百年的 “和平 ”, 之后才是一战 和 “二 十 年 危 机 ”。 但 这 一 地 区 性 国 际 秩
序至少经历了以下几次冲击 :1848 年的革命浪潮 、1854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 “欧
洲协调 ” 的崩溃 、1866 年的奥匈帝国与普鲁士的战争 、 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的对决
和 1871 年德国的统一 。 这一秩序在 1890 年左右开始出现全面性的危机 。
对这一秩序的根本性冲击来 自 法 国 大 革 命 和 拿 破 仑 战 争 的 遗 产 。 尽 管 拿 破 仑 最
终以失败告终 , 但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曾经的胜利征服使得欧洲再也回不到过去 。
法国大革命给欧洲乃至世界带 来 了 两 个 冲 击 性 的 理 念 : 一 个 是 个 人 自 由 , 一 个 是 民
族主义 。③ 前者要求凌驾于臣 民 之 上 的 皇 帝 和 国 王 都 成 为 历 史 , 或 者 被 推 翻 、 或 者
建立君主立宪制 、 或者彻底走向共和 。 后者则要求 “民族自决 ”, 即所有的帝国都应
该解体而让 “族者有其国 ”。 前者的冲击 从 1789 年 开 始 , 在 拿 破 仑 战 败 后 稍 稍 沉 寂
了几年 ,1820 年后又开始风起云涌 , 到 1848 年席卷几乎整个西欧而得到基本 实 现 。
民族主义对多族群帝国的冲击虽 然 因 为 “欧 洲 协 调 ” 的 存 在 而 得 到 迟 缓 , 但 一 直 暗
流汹涌 。 意大利和德国 的 最 终 统 一 标 志 着 民 族 主 义 对 西 欧 的 冲 击 达 到 了 新 的 高 度 ,
之后几乎所有的多民族帝国都面 临 着 解 体 的 可 能 性 , 并 且 在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在 西
(中 ) 欧得到基本实现 。 不仅如此 ,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和德国的最终统一意味着
欧洲大陆的一对核心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
“维也纳和会 ” 开启的欧洲秩序下的和平主要靠联盟之间的权力平衡来支撑 , 其
内部和平的主要机制是基于联盟 之 上 的 威 慑 。 整 个 秩 序 内 部 的 稳 定 与 和 平 并 没 有 太
多的制度成分 , 更 谈 不 上 制 度 的 内 化 。 直 到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结 束 , 诸 如 领 土 完 整 、
国家版图不得被强行改变 、 侵略 是 非 法 的 等 保 障 和 平 的 根 本 性 制 度 , 在 该 秩 序 下 均
未被主要大国接受 。 事实上 , 除了英国之外 , 欧 洲 大 陆 的 主 要 大 国 和 许 多 小 国 都 希

① 参见 Robert O.Keohane,Aft
er Hegemony:Cooperat
ion and 
Dis
cord in 
the World
Po
lit
ica
l Ec ,
omomy Pr i
nce
t :
on Pr
incet
on Un
ive
rsi
ty Pres , ;
s 1984 G. JohnI
 kenbe
rry,
Li
bera
l Le
via
than:The 
Origi
ns,Cr
iss,and 
i Tran
sfo
rma
tion 
of 
the 
Ame
rican 
Wor
ld
Orde
r.
② 这一秩序的起点可以上溯到 1648 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 这 并 不 会 改 变 本 文 讨 论 的
基本结论。事实上,笔者认为,“ 30 年战争” 并不是现代 (民族) 国家之间的战争, 威
斯特伐利亚体系也还不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之间的秩序 。
③ 参见 Ml Bukovansky,Legi
ada  timacy and Powe
r Pol
itis:The 
c Ameri
can and French
Revo
lut
ions 
in 
Int
ernati
onal 
Poli
tica
l Cul
ture,Pri
nceton:Pr
inc
eton 
Un i
vers
ity Pre
ss,
2002.
· 19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望扩张新的领土或者夺回失去的领土 。 因 此 , 总 体 而 言 , 整 个 欧 洲 系 统 仍 旧 主 要 是
一个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世界 ”, 尽管它已经在向一个 “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世界 ” 迈
进 。① 1815 年至 1914 年间的欧洲国际系统远没有那么和平 。②
1871 年德国统一之后 , 经济快速增长 , 导致欧洲系统的整体权力格局发生 了 颠
覆性变化 。1895 年 , 德国超过法国和沙俄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 是仅次于英 国
的欧洲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此 时 , 美 国 已 经 是 世 界 第 一 大 经 济 体 )。 但 是 ,1871 年 至
1914 年间的德 国 还 是 不 够 强 大 。 它 没 有 超 过 英 国 , 更 没 有 超 过 美 国 或 者 英 法 之 和
(见文后附表 )。 因此 , 当德国急于和英法争 夺 非 洲 , 并 展 开 与 英 国 的 海 军 军 备 竞 赛
从而促成英国和法国的联盟之后 , 德国的崛起进程变得举步维艰 。
第一次世 界 大 战 后 的 西 欧 局 势 大 致 可 以 用 “二 十 年 危 机 ” 来 概 括 。1919 年 的
“凡尔赛和约 ” 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 不过 , 德国对国际秩序的再次挑战同样是几乎注
定失败 。 一方面 ,1939 年 的 德 国 仍 然 不 够 强 大 。 尽 管 德 国 在 1939 年 已 经 超 过 英 国
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但是德 国 的 经 济 总 量 仍 没 有 超 过 英 国 和 法 国 的 经 济 总 量
的总和 , 更谈不上超过英法俄的经济总量的总和 。 另一方面 ,1939 年的美国已是 超
级经济大国 , 英国和德国加起来的经济总量都不及美国的经济总量大 。 在人均 GDP
上 , 美国也早已遥遥领先于德国和英国 , 更不用说美国还能联合英法俄 。③

(二 )1840—1945: 东 (北 ) 亚中华秩序的崩溃和日本帝国的失败

大体说来 ,1840 年前的东亚 (特别是东北亚 ) 国际秩序是一个以中华帝国为 支


点 , 具有高度等级性的地 区 秩 序 。④ 当 中 央 帝 国 稳 定 时 , 东 (北 ) 亚 的 国 际 系 统 通
常是一个贸易稳定 、 战争相对有限的体系 。
1840 年 , 英国的整体经济总量远远不如当时的清王朝 。 但是经过了工业革 命 后
的英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技术强 国 。 凭 借 坚 船 利 炮 , 英 国 在 第 一 次 鸦 片 战 争 中 战 胜 清
王朝 , 以中华帝国为支柱的前现代的东 (北 ) 亚秩序至此开始动摇 。 需要指出的是 ,
在战胜清王朝后 , 英国并没有试 图 殖 民 整 个 清 王 朝 , 而 是 依 托 英 国 的 海 上 优 势 来 控
制清王朝的沿海贸易 。 这一 (半 ) 殖民制度安排为日后各西方殖民者各自划定租界 ,
同时又为清王朝基本保持独立和主权奠定了基础 。
半殖民秩序在中国维持了大约 50 年后逐渐被日本打破 。 作为非西方世界中第一

① Sh
iping Tang, The Soc
ial Evo
lut
ion of In
terna
tiona
l Po
lit
ics, Ox
ford: Ox
ford
Univer
sit
y Pre
ss,2013,chap.3.
② 期间爆发的战争和 危 机 至 少 包 括: 克 里 米 亚 战 争、 意 大 利 统 一 战 争、 德 国 统 一 战 争 以
及两次摩洛哥危机等。
③ 除石油国家,人均 GDP 是衡量一国技术水平的简洁指标。
④ 参见 Dav
i C.Kang,Ea
d  st 
Asi
a b
efo
re 
the 
Wet:Fi
s ve 
Cen
tur
ies 
of 
Trade 
and 
Tri
bue,

New 
York:Co
lumb
ia 
Uni
ver
sit
y Pr
ess,2010.
· 192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个初步实现现代化 , 同时又认定东 (北 ) 亚 还 应 该 回 到 一 个 等 级 国 际 秩 序 的 日 本 是
当时东 (北 ) 亚国际秩序的真正挑战者 。 继 1894—1895 年战胜清王朝 ,1904—1905
年战胜沙俄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 、1919 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后 , 日
本构建一个以其为核心的中央帝国 的 新 东 (北 ) 亚 等 级 国 际 秩 序 的 目 标 和 决 心 变 得
更加坚定 。 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 国际局势对日本非常有利 。1933 年之后 , 纳 粹 德
国崛起 , 英法无暇东顾 。 因此 , 西方列强甚至 在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时 也 没 有 真 正 阻 止 日
本 。 直到日本于 1941 年偷袭珍珠港之后 , 西方列强才开始和中国联手 , 并最终挫败
日本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 ” 秩序的野心 。 至 此 , 日 本 自 明 治 维 新 之 后 试 图 重 建 一 个
以日本为核心的东 (北 ) 亚等级国际秩序的努力彻底失败 。
东 (北 ) 亚地区在二战后分成两部分而分 别 被 并 入 美 国 或 苏 联 治 下 的 东 西 方 国
际秩序之内 , 直到 1972 年中美破冰之后才逐渐被打破 。 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
世界第二 大 经 济 体 , 曾 经 试 图 主 导 东 (北 ) 亚 国 际 秩 序 。 但 之 后 , 日 本 经 济 泡 沫 、
德国统一 、 冷战后美国经济的快 速 增 长 都 让 日 本 的 国 力 相 对 下 降 。 随 着 中 国 国 力 的
快速增长 , 不仅由日本主导东 (北 ) 亚国际 秩 序 变 得 更 加 困 难 , 冷 战 后 由 美 国 完 全
主导东 (北 ) 亚国际秩序的态势也变得 难 以 维 持 。 时 至 今 日 , 东 (北 ) 亚 国 际 秩 序
仍未完全定型 。①

(三 )1865—1906:“美国治下的美洲 ” 秩序的建立

现有研究认为 , 英国将美洲 和 平 交 接 给 美 国 是 一 个 国 际 秩 序 和 平 转 变 , 或 至 少
是权力和 平 转 移 的 极 佳 案 例 。② 更 有 一 些 学 者 认 为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英 国 和 美 国 的
“(文化 ) 亲缘关系 (认同 )” 以及他们类似的民主制度 。③ 但这样的阐释并不准确 。
1803—1853 年间 , 美国通过 购 买 路 易 斯 安 那 (
1803)、 吞 并 弗 罗 里 达 (
1810—
1813) 以及对墨西哥的战争 (
1846—1848), 完成了其大陆扩张并基本奠定了美国的
版图 。1850—1865 年间 , 因为奴隶问题以及随后的 “南北 战 争 ” (
1861—1865), 美

① 参见 Eve
l Goh,The 
yn  Struggl
e o
fr  r:Hegemony,Hi
Orde e chy,and 
rar Tran
sit
ion 
in
Po
st-Cold War East 
Asi
a.
② 参见 J ason Dav
idson 
and Mi
ra 
Sucharov,“ Pea
cefu
l Powe
r Tr
ans
itons:The 
i Histo
rica

Ca
se ,
s i” n Charl
es A.Kupchan et
 a , ,
l. eds. Power i
n Tran
sit
i :
on The Peace
ful
Change of 
Int
erna
tiona
l  r,Tokyo:Un
Orde i
ted Nat
ions 
Unive
rsi
ty Pr
ess,2001,pp.
101-137;Yuen Foong Khong, “Nego
tia
ting Orde
r duri
ng Power Trans
itons,”i
i n
Charle
s  A.Kupchan e
t a
l.,eds.,Power 
in Transi
tion:The Peac
eful 
Change of
In
ternati
onal 
Order,pp.34-67;Cha
rle
s A.Kupchan,How Enemies 
Bec
ome Frends:

The Source
s of St
able  e,Pr
Peac inceton:Princet
on Unive
rsit Pr
y  e
ss,2010,chap.3.
③ Feng Yongping,“ The 
Peace
ful Transi
tion 
of Power
 fr
om  the UK 
tot
 he US,”Chine
se
Journal 
of Int
ernati
onal 
Polit
ic,vo l.1,no.1,2006,pp.83-108;王 贞: 《英 美 “特
殊关系” 中的血缘文化情结因素》,《江汉论坛》2004 年第 10 期。
· 193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国的领土扩张一度停止 。
南 北 战 争 之 后 , 美 国 经 济 开 始 爆 发 式 增 长 , 其 年 均 经 济 增 速 高 达 4% 。
1875 年 美 国 经 济 总 量 正 式 超 过 英 国 , 成 为 全 球 第 一 大 经 济 体 。① 1895 年 , 美 国
经 济 总 量 已 经 是 英 国 的 1.
5 倍 , 尽 管 英 国 的 人 均 GDP 仍 领 先 于 美 国 (见 文 后 附
表 )。 但 此 时 的 美 国 正 在 全 心 全 意 经 营 美 洲 , 而 英 国 则 需 要 统 治 一 个 庞 大 的 “日 不
落 帝 国 ”。
1898 年美西战争之后 , 美国实际主宰了美洲 。 而面对来自多个战线的 挑 战 , 英
国只能进行战略收缩 。 第一 , 德国在欧洲的 崛 起 势 不 可 挡 。 德 国 统 一 之 后 超 越 法 国
而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以及 世 界 第 三 大 经 济 体 , 英 国 不 再 是 欧 洲 的 霸 权 国 , 而 是
成为多个大国中的一个 。② 1897 年英国威胁要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后 , 德国于 1898
年开始海军造舰计划 , 向英国 海 军 对 公 海 的 统 治 发 起 挑 战 。 第 一 次 “摩 洛 哥 危 机 ”
后 , 受到英法挑战的德国开启了新的海军造舰计划 。 第二 , 沙俄对英属印度的威胁 。
从 1830 年起 , 沙俄一直在向 中 亚 扩 张 , 到 1885 年 基 本 完 成 了 对 中 亚 的 征 服 , 直 接
威胁到英属印度 。 第三 , 日本 在 东 亚 的 崛 起 。 继 甲 午 战 争 击 败 清 王 朝 、 日 俄 战 争 击
败沙俄之后 , 日本开始对英国在远东的 利 益 构 成 现 实 挑 战 。 第 四 , 第 二 次 “英 布 战
争 ” 严重消耗了英国的国力 , 以至于当时的 英 帝 国 殖 民 地 部 长 张 伯 伦 都 承 认 , 大 英
帝国已经是一个 “疲惫的巨人 ”。③
面临多方面的威胁以及美国 在 美 洲 不 可 阻 挡 的 崛 起 态 势 , 英 国 通 过 将 其 在 中 美
洲有限的存在转让给美国以寻求 和 解 , 其 核 心 动 因 即 是 英 国 需 要 集 中 力 量 应 对 来 自
德国的挑战 。 这一大战略使得英 国 不 仅 达 成 了 与 美 国 的 和 解 , 还 达 成 了 与 沙 俄 的 谅
解和与日本的联盟 。 英国和沙俄于 1907 年 签 署 了 “英 俄 条 约 ”, 从 而 基 本 完 成 了 在
欧洲孤立德国 (以及奥匈 帝 国 ) 的 战 略 。 英 国 更 是 于 1902 年 签 署 了 “英 日 同 盟 条
约 ”, 并且于 1905 年和 1911 年两次续约 。 可见 , 英国让出美洲以达成与美国的和解
不是孤立的行为 , 而是英国进行战 略 收 缩 以 集 中 力 量 应 对 来 自 德 国 挑 战 的 一 个 关 键
部分 。 只有在最初的和解达成之 后 , 英 美 两 国 的 文 化 联 系 以 及 相 似 的 政 治 制 度 才 开

① Angus Maddson,The 
i Wor
ld 
Economy:Hi
sto
rica
l St
ati
sti
cs,Pa
ris:OECD,2003,
pp.48-49,84.
② Paul 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t
he Gr
eat Powe
rs:Ec onomic Change and
Mil
itary Conl
fic
t r
fom 1500to  , :
2000 London Unwin  , ,
Hyman 1988 pp. 151-158;Al

Ziren and John  A.Ha ll,“Seiz
i ng
 the Day or 
Pa s
s i
ng the Baton:Power,I l
lus
ion,and
the British Emp i
re,”i n T.V.Pau l,ed. ,Ac commoda ting Risi
ng  Powers:Pa st,
Present,and  Future,Cambr idge:Cambr i
dge Un iver
sit Pr
y  e
ss,2016,pp.111-130.
③ 转引自 Ph il
lips Payson O’Br ien,“ The Ti
tan Ref r
eshed:Impe ri
al Ove
r s
tre
tch and
 the
Briti
sh  Navy  Be
f o
re the 
Firs
t  World War,”Pa st and Pres
en t,vol.172,no.1,2001,
pp.146-169.
· 194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始发挥显著的作用 。①
这一案例发生的时间和机遇均是罕见的 。 值得关注的是 , 美国在 1875 年成为全
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后一直到 1905 年 , 几乎没有介入其他地区的事务 , 而是全心全意
地建立其 “美洲帝国秩序 ”。② 甚至在牢固地建立了其 “美洲帝国秩序 ” 之后 , 美国
也并没有急于寻求其对全球性 国 际 秩 序 构 建 的 领 导 权 。 另 外 , 这 一 秩 序 的 维 持 并 没
有太多的制度因素 , 而主要是基 于 美 国 在 该 秩 序 中 具 有 压 倒 性 优 势 的 超 强 国 力 。 正
因为如此 , 美国在美洲系统中几乎为所欲为 , 肆 意 侵 犯 这 一 系 统 中 其 他 国 家 (特 别
是中美洲国家 ) 的主权 。 这一状况直到 21 世纪才基本结束 。

(四 )1914—1945: 美国主导的西欧/北大西洋秩序

如前所述 ,1871 年德国统一之后 , 英国再也不是一个独立主导欧洲秩序的 霸 权


国 , 而只是欧洲 力 量 天 平 上 最 重 要 的 砝 码 之 一 。1914 年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在 欧 洲 爆
发 , 美国开始深刻介入欧洲事务 。 但一战结 束 后 , 英 法 仍 希 望 由 自 己 来 主 导 欧 洲 事
务 , 或最多由它们和美国一起平 等 地 主 导 欧 洲 事 务 。 英 国 和 法 国 都 认 定 自 己 还 有 可
以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空间 。 英国想用其对 国 际 联 盟 (以 下 简 称 “国 联 ”) 的 支 持 换
取美国对英国 (和法国 ) 的安全 支 持 与 经 济 支 持 。 法 国 则 试 图 用 其 对 国 联 的 支 持 来
换取美国 (以及英国 ) 对德国的严厉惩罚 。 甚至意大利也提出 “平等的和平 ”, 与美
国讨价还价 。③ 总之 , 一战后 , 尽 管 美 国 的 国 力 已 经 足 够 强 大 , 英 法 和 其 他 主 要 欧
洲国家并不愿意被美国领导 。
不过 , 在这一历史时期 , 美国 总 统 威 尔 逊 提 出 了 影 响 世 界 的 两 大 理 念 。 一 个 是
民族自决 。 这一理念在一战后获得广泛接 受 , 国 际 联 盟 依 此 设 立 的 “托 管 制 度 ” 为
诸多地区的最终独立奠定 了 基 础 。④ 二 是 集 体 安 全 。 尽 管 没 有 得 到 切 实 遵 守 , 国 际
联盟还是第一次尝试用国际法 来 阻 止 侵 略 并 推 动 集 体 安 全 。 毫 无 疑 问 , 在 威 尔 逊 推
动下建立的国际联盟虽然以失败 告 终 , 但 它 所 倡 导 的 理 念 为 之 后 联 合 国 的 基 石 性 制

① Charl
e A.Kupchan,How 
s  Enemi
es Be
come Friends:The  Sourc
es of St
able  e,
Peac

chap.3 Al
i Z
iren 
and 
John A.Hal ,“
l Sei
zingt
 he  Day 
or 
Pa ss
ing t
he Bat :
on Power,

llus
ion,and
 the 
Bri
tish Empi
re,”in 
T.V. l,ed.
Pau ,Ac
commoda
ting 
Ris
ing 
Powe
rs:
Past,Pre
sent,and Future,pp.114-115.
② 美国对日俄战争 (
1904—1905) 的 调 停 可 以 看 作 是 美 国 第 一 次 强 力 介 入 其 他 地 区 事 务
的标志。
③ G.John kenbe
 I r
ry, Afte
r Victry:In
o st
itut
i s, St
on rat
egi
c Rest
rai
nt, and t
he
Re
bui
ldi
ng of 
Order 
Afte
r  Maj
or  War,chap.5;Adam Tooze,The De
luge:The
Gr
eat War,Amerca,and 
i t
he 
Remak i
ng 
of 
the 
Glo
bal  r,1916-1931,New 
Orde York:
Vikng,2014,pp.268-270,306-312.

④ Antony Anghe,Impe
i ri
alsm ,Sove
i r
eignty and 
the Mak
ing 
of 
Int
erna
tiona
l Law ,
Cambridge:Cambr
idge 
Unive
rsi
t Pr
y  ess,2004,chap.3.
· 195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度奠定了基础 。
二战后 , 随着美国的国力 进 一 步 提 升 , 此 时 的 欧 洲 国 家 (包 括 英 法 ) 已 经 无 力
与美国讨价还价 , 转而纷纷请求美国的 “拯救 ”。 挪威史学家盖尔 · 伦德斯塔德曾经
说过 ,1945 年之后美国主导西欧秩序是 “一个受邀而建立的帝国 ”。①

(五 )1945—1991:“东方 ” 秩序的崩溃与 “西方 ” 秩序的扩张

需要明确指出 的 是 ,1945 年 的 世 界 并 不 是 一 个 “两 极 世 界 ”, 最 多 只 能 在 军 事
方面这么说 。1945 年 , 美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 GDP 遥遥领先 (见文后附表 )。 美国
治下的国际秩序 (即 “西方阵营 ”) 和苏 联 治 下 的 国 际 秩 序 (即 “东 方 阵 营 ”) 的
竞争最终演变为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竞争 。
冷战期间 , 尽管经历了石油 危 机 等 冲 击 , 西 方 阵 营 整 体 的 经 济 增 长 大 大 优 于 东
方阵营 , 特别是 双 方 核 心 领 导 国 家 的 增 长 。 因 此 , 冷 战 时 期 , 除 了 军 事 实 力 之 外 ,
美国相比苏联的综合国力优势 不 仅 没 有 缩 小 , 反 而 有 所 扩 大 。 西 方 阵 营 相 比 东 方 阵
营的综合国力的优势也是如此 (见文后附表 )。② 而在内部团结方面 , 西方阵营也明
显优于东方阵营 。 两大阵营的 核 心 维 持 手 段 都 是 联 盟 , 辅 以 国 际 组 织 和 国 际 制 度 。
总体说来 , 西方阵营内部的团 结 更 加 坚 定 , 而 东 方 阵 营 的 内 部 团 结 遭 遇 多 次 挫 折 ,
甚至不得不多次使用武力来维持阵营存在 。 此外 , 在竞争战略方面 , 斯大林去世后 ,
赫鲁晓夫试图与美国 “和平相处 ”, 但没有成功 。 至勃列日涅夫时代 , 苏联又试图在
全球范围对抗美国 , 结果是两个阵营都出 现 了 战 略 性 失 误 : 美 国 卷 入 越 战 , 苏 联 则
卷入阿富汗的战争泥潭 。 但因为 拥 有 更 加 雄 厚 的 国 力 和 更 加 稳 固 的 联 盟 , 美 国 最 终
渡过难关 。 相比之下 , 苏联的错误则因其国力衰落和缺乏稳固的联盟而被放大 。

三 、 历史启示及其对未来趋势的基本评估

以上案例覆盖了 (近 ) 现代所有重要的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 揭 示 了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主要动因及其相互作用 。 如下表 所 示 , 秩 序 内 权 力 分 布 的 显 著 变 化 将 导 致 秩 序 的 显
著变化 , 例如 , 德国 的 统 一 、 美 国 在 美 洲 的 崛 起 、 “东 方 阵 营 ” 内 部 核 心 国 家 的 衰
落 。 外来强大力量的介入会 导 致 权 力 分 布 的 显 著 变 化 , 例 如 , 东 亚 秩 序 的 崩 溃 。 秩
序内部的基石性制度被颠覆 , 通常会导致秩序的显著变化 , 例如 ,“欧洲协调 ” 的崩
溃 。 而秩序的显著变迁确实也经常 体 现 在 某 个 秩 序 所 覆 盖 的 地 理 区 域 的 收 缩 或 者 扩
展上 。

① Geir 
Lundestad,“Emp i
re 
byI
 nvi
tat
ion?The Uni
ted 
Sta
tes
 and 
Western  ope,1945-
Eur
1952,”Journal 
of Peace 
Res ch,vo
ear l.23,no.3,1986,pp.263-277.
② Angus 
Madd
ison,The 
Wor
ld 
Economy:Hi
sto
rica
l St
ati
sti
cs,pp.85-86,99.
· 196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历史中的国际秩序变迁

东 (北) 亚:
事件
欧洲:百年和平 中华秩序的 美国治下的 美国主导的 苏联主导的
和二十年危机 崩溃与日本 美洲秩序 北大西洋秩序 “东方” 秩序
指标 (
1815—1939) 帝国的失败 (
1865—1906) (
1914—1945) (
1945—1991)

1840—1945)
东亚
主要覆盖区域 西欧、中欧 中北美洲 西欧和北大西洋 东欧
(特别是东北亚)

高,之后低 极高 (
1875 年之后, 高,之后中
低 (五个大国、 (中央帝国 美国成为该 (缘于东欧
权力垄断程度 高,之后中
基于联盟的 衰败之后, 地区的超级大国, 部分国家,
(权力分配 ) (缘于西欧恢复)
权力平衡) 列强间大致 且无任何潜在 特别是东德的
权力平衡) 地区性大国) 经济恢复)

制度化程度/密度 极低 低/极低 极低 高 (
195年之后)
4 中/高

制度化程度/深度 极低 极低 极低 中 (
195年之后)
4 高

制度的内化程度 极低 极低 低 高 (
195年之后)
4 低/中

持续并于 内部分裂,
变迁结局 战争、崩溃 战争、崩溃 和平转让

991年后扩展 最终全面崩溃
域外强权入侵, 权力对比悬殊, 综合国力优势 综合国力劣势
大国竞争激烈,
核心诱因 日本试图武力 西班牙不堪一击, 战略失当 战略失当
动用暴力手段
重建秩序 英国无力抵抗美国 内部团结 内部分裂

更重要的是 , 尽管这些案例 不 能 为 我 们 提 供 全 部 的 答 案 , 但 它 们 展 现 的 基 本 经
验事实为我们思考国际秩序及其变迁提供了基本的参照 。
第一 , 塑造国际秩序需要超强的综合国力 , 包括引领科技进步的能力 。
从美国相对顺利地 将 西 班 牙 和 英 国 逐 出 美 洲 而 建 立 美 国 治 下 的 美 洲 秩 序 来 看 ,
当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英国 经 济 总 量 的 1.
5 倍, 且 英 国 还 面 临 来 自 诸 多 方 向 的
挑战 。 不仅如此 , 现代国家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还是技术层面的竞争 。1840 年 , 英 国
的经济总量远不及清王朝 , 但英国 以 工 业 时 代 的 军 事 技 术 水 平 对 抗 清 朝 农 业 时 代 的
军事技术水平 , 依靠坚船利炮在沿海轻易 击 败 清 王 朝 。 而 德 国 、 苏 联 在 综 合 国 力 达
到第二但却没有全面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试图用武力或高度对抗的手段改变既有秩序 ,
结果都失败了 。
第二 , 国际秩序变迁不能依靠非和平手段 。
既有的国际秩序 , 特别是有核心霸权国的国际秩序 , 拥有强大的 “在位者优势 ”

incumbenc
y advan
tage)。 而且 , 既有国际秩序一定有支持者 , 否则不可能出现和存
续 。 这些支持者既包括霸权国与其盟友 , 也 包 括 在 该 秩 序 下 获 益 的 其 他 行 为 体 。 既
有秩序的支持者通常都会 担 心 来 自 新 霸 权 国 的 报 复 , 不 会 主 动 “倒 向 ” 新 的 秩 序 。
更何况 , 尽管新秩序可能会给许多国家带 来 更 多 的 福 利 , 但 这 并 不 确 定 , 绝 大 部 分
国家不会为不确定的目标付出 代 价 。 基 于 此 , 既 有 国 际 秩 序 发 生 显 著 改 变 至 少 需 要
· 197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 一个是秩序中 的 核 心 国 家 出 现 严 重 战 略 失 误 或 者 是 秩 序 内 部 发
生大的灾难 , 导致整个国际社会认为既有秩序已经 “失序 ”。 另一个是现有核心领导
国家国力大为衰减 。
第三 , 国际秩序变迁需要足够多的重要国家的支持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 美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大经济体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法德遭受重创 , 英国经济几乎崩溃 , 美国成 为 所 有 其 他 主 要 国 家 的 债 主 。 英 国 欠 美
国 45 亿美元 , 法国欠美国 35 亿美元 , 意大利欠美国 18 亿美元 , 而苏联也需要依靠
美国的 “饥荒救济 ”。① 除海军之外 , 英国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美国匹敌 。 但英
国和法国仍认定自己 拥 有 可 以 和 美 国 讨 价 还 价 的 资 本 , 最 终 主 导 了 《凡 尔 赛 和 约 》
谈判 , 使得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中 , 美国仅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地位 。② 相比之下 ,
二战后的欧洲则因别无选择而对美国给予了支持 。1945 年 , 美国的经济规模不仅已
经超过了英法苏德的总和 , 且人均 GDP 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 在某种程度上 , 二战
后美国对欧洲秩序的主导是欧洲支持的结果 。③
第四 , 国际秩序的塑造需要遵循从本地区到全球的路径 。
尽管众多美国精 英 很 早 就 认 定 美 国 应 该 是 一 个 全 球 大 国 , 但 19 世 纪 下 半 叶 至
20 世纪上半叶 , 美国对其他区域的干预仍是相对谨慎的 。 日俄战争后 , 西奥多 · 罗
斯福甚至仍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 策 , 以 换 取 日 本 对 菲 律 宾 等 美 国 在 东 亚 和 太 平 洋 地
区存在的安全保证 。④ 因为地理 仍 旧 是 一 个 极 重 要 的 约 束 力 量 , 能 力 的 投 射 受 到 地
理距离的极大约束 。 而稳固的地区 (秩序 )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力 量 源 泉 。 如 果 一 个 国 家
所在的地区内耗不断 , 它必将无力应对其 他 地 区 事 务 。 另 外 , 挑 战 其 他 地 区 可 能 已
经存在的秩序及其重要的地区大国 , 可能 陷 入 困 境 。 更 何 况 , 一 个 在 本 地 区 都 不 能
建立稳定秩序的国家难以赢得其他地区国家的认同 。
第五 , 国际秩序变迁的主导国必须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吸引力的思想 。
制度是规则化了的思想或 者 观 念 。 因 此 , 一 个 行 为 体 要 想 让 国 际 秩 序 向 更 好 的
方向变化 , 就必须提供有吸引力 的 思 想 。 基 于 这 些 思 想 的 制 度 还 必 须 能 够 确 实 改 善
其他国家的某些福利 。 主 权 、 领 土 完 整 、 共 和 政 体 、 民 族 主 义 、 去 殖 民 化 、 建 立 国

① Adam Too
ze,The Deuge:The 
l Grea
t War,Ame
rica,and 
the 
Remak
ing 
of 
the 
Glo
bal
Orde , ,
r 1916-1931 p.12.
② 如 1921 年的华盛顿 “海军军备会议”(Wa
shi
ngt
on 
Nava
l Con
fer e) 中提到,美国和
enc
英国的海军吨位并列第一 (日本第三,法国和意大利并列第四)。 德 国 和 俄 罗 斯 没 有 参
与谈判。Adam  Too
ze,The Deluge:The 
Grea
t War,Ame
rica,and 
the 
Remak
ing 
of

he 
Glo
bal  r,1916-1931,pp.9-11.
Orde
③ Geir 
Lundestad,“Emp i
re 
byI
 nvi
tat
ion?The Uni
ted 
Stat
esand 
  Western  ope,1945-
Eur
1952,”Journal 
of Peace 
Res ch,vo
ear l.23,no.3,1986,pp.263-277.
④ Fare
ed 
Zakara,Fr
i om  
Weal
th 
to 
Power:The Unus
ual 
Origins 
of Ame
rica’s 
Wor
ld
Ro
le,Princ
eton:Pri
nce
ton Un
ive
rsi
t Pr
y  e
ss,1998,pp.171-180.
· 198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联或联合国以获得集体安全都是 非 常 有 吸 引 力 的 理 念 , 共 同 构 成 了 当 今 国 际 秩 序 的
基石性规则 。
当然 , 有吸引 力 的 思 想 不 一 定 来 自 最 强 大 的 国 家 。 也 就 是 说 , 基 于 综 合 国 力 的
“结构性领导力” ( s
tru
ctu
ral
 le
ade
rsh
ip) 和基于思 想 的 “知 识 性 领 导 力 ” (
int
ell
ect
ual

ead
ers
hip) 可以不重合 。① 因此 , 如果不能提供 有 吸 引 力 的 思 想 , 一 个 国 家 再 强 大 ,
其对国际秩序中的制 度 影 响 可 能 也 是 有 限 的 。 特 别 是 对 当 下 的 国 际 秩 序 变 迁 而 言 ,
这一点尤其重要 。 毕竟 , 这一源于二战 、 在冷 战 后 得 到 扩 张 的 秩 序 是 以 美 国 和 西 方
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 也是迄今为 止 最 为 制 度 化 的 国 际 秩 序 , 其 核 心 理 念 和 思 想 基 本
都来自西方 。
除此之外,历史案例 还 给 予 我 们 以 下 启 示。其 一,任 何 一 种 秩 序 的 建 立 和 维
持 都 是 需 要 成 本 的 。 美 国 致 力 于 重 建 西 欧 的 “马 歇 尔 计 划 ” 和 苏 联 对 华 约 国 家 以
及中国等国的支援与补贴都是这种 代 价 的 体 现。除 上 述 物 质 成 本 外,还 有 时 间 成
本,这种成本显现得相对缓慢。比 如,早 已 发 生 的 英 国 制 造 业 的 衰 弱 和 近 几 十 年
来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可能都是维持 秩 序 的 长 远 代 价 的 体 现。总 之,对 于 秩 序 中 的
核心国家来说,秩序所带来的 并 非 都 符 合 其 自 身 利 益。其 二,基 本 稳 固 的 国 内 支
持是主导国际秩序变迁的必要条件。一 战 后,美 国 国 内 对 塑 造 国 际 秩 序 仍 缺 乏 共
识 ,“孤 立 主 义 ” 依 然 有 巨 大 影 响 , 最 终 导 致 美 国 连 自 己 发 起 的 国 际 联 盟 都 没 有 加
入 。 而 二 战 结 束 时 , 美 国 国 内 则 形 成 了 介 入 世 界 事 务 的 稳 固 共 识 , “孤 立 主 义 ” 几
乎没有任何市场。其三,正确的 大 趋 势 研 判 是 必 要 的。任 何 行 为 体 要 想 在 国 际 系
统这样一个复杂系统中赢得优势,必 须 对 系 统 中 的 大 趋 势,特 别 是 涌 现 性 的 大 趋
势有大致正确的判断。当 然,还 应 认 识 到,在 国 际 政 治 系 统 中,很 少 有 结 果 是 由
一个行为体的意图所决定的。
以之为依据 , 对冷战后开启 的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可 以 做 出 以 下 评 估 。 首 先 , 现 有 国
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接 近 全 球 性 的 国 际 秩 序 。 相 比 之 下 , 此 前 的 国 际 秩 序 其
实都是地区性的国际秩序 。 但即便 是 今 天 这 个 最 为 全 球 化 的 国 际 秩 序 也 不 是 一 个 完
全意义上的全球国际秩序 。 其次 , 直到 2008 年前 , 现有国际秩序的主要力量支撑仍
主要来自西方 , 特别是美 国 、 西 欧 和 日 本 。② 再 次 ,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为制度化且制度内化程度最高的 国 际 秩 序 。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的 制 度 覆 盖 了 国 家 之 间 相
互交往的绝大部分领域 , 并成为国家理念 的 一 部 分 。 有 鉴 于 此 ,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将 持
续其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趋势 。 特 朗 普 和 欧 洲 右 翼 势 力 的 兴 起 都 只 能 放 缓 , 却 难 以 阻

① Oran R.Young,“Poli
tic
al 
Leade
rshi and 
p  Reg
ime Formation:On t
 he 
Deve
lopmen
t o


nsti
tuti
ons
 in I
nternat
iona
l Soc
iey,”In
t t
ernati
onal Organiza
tion,vol.45,no.3,
1991,pp.281-308.
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世界经济展望 (数据集)》,2 0
18 年 4 月,h
ttp://www.
imf.
org/e
xte
rna
l/pub
s/f/we
t o/2
01/0
8 /we
1 oda
ta/
ind
ex.a
spx,2
018年9月4日。
· 199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止或根本逆转这一趋势 。 尽管国家间的竞 争 、 强 权 政 治 都 将 会 持 续 , 但 大 规 模 征 服
性战争的可能性将是非常 小 的 。① 现 有 国 际 秩 序 不 可 能 退 回 到 一 战 或 二 战 前 的 “丛
林世界 ”, 且将越来越地区化 。② 其主要动因是在全球化趋势下 , 同一个地区内的国
家越来越重视区域内合作和一 体 化 。 因 此 , 地 区 秩 序 的 构 建 是 构 建 未 来 国 际 秩 序 的
关键部分 。 而如果国际秩序越来 越 地 区 化 , 那 么 不 同 地 区 间 的 合 作 和 协 调 将 会 越 来
越重要 。 最后 , 关于国际秩序具体制度的理念竞争将会更加 “百家争鸣 ”, 而不再是
完全由来自西方的行为体所 全 面 主 导 。③ 不 同 的 国 家 和 非 国 家 行 为 体 都 将 在 各 自 有
一定优势的领域 , 更加积极地争取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一席之地 。
还需要强调的是 , 对未来国 际 秩 序 变 迁 的 趋 势 判 断 还 有 几 个 关 键 变 数 。 一 个 是
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向何处去 ? 特朗普和奥 巴 马 、 希 拉 里 等 , 在 维 护 美 国 的 霸 权 领 导
地位这一目标上并无本质 不 同 。 特 朗 普 并 不 是 要 放 弃 领 导 世 界 , 而 是 要 重 整 旗 鼓 ,
以更小的成本和代价来维持美国 的 超 强 国 力 和 世 界 地 位 , 并 减 少 其 领 导 地 位 所 带 来
的成本和损耗 。④ 另一个关键变 数 是 欧 洲 的 走 向 。 在 英 国 脱 欧 以 及 反 对 欧 盟 的 民 粹
主义在其他一些欧盟国家兴起 之 后 , 不 少 学 者 认 为 欧 盟 不 仅 遭 遇 空 前 危 机 , 而 且 可
能最终解体 。 但我们还须看到的 是 , 欧 盟 是 欧 洲 各 国 人 民 在 经 历 了 几 个 世 纪 的 杀 戮
之后所致力的一项宏伟工程 , 认 为 欧 盟 会 轻 易 放 弃 的 观 点 可 能 过 于 轻 率 。 如 果 欧 盟
和美国能够重新找到一个平衡 , 也 许 西 方 世 界 对 国 际 秩 序 的 总 体 影 响 并 不 会 有 大 幅
度的削弱 。 再者 , 包括中国在内的 新 兴 大 国 和 其 他 发 展 中 国 家 能 否 保 持 强 劲 的 经 济
增长和政治发展 , 并且积极参与 到 国 际 秩 序 中 的 制 度 制 定 过 程 中 , 将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定国际秩序中西方与非西方 权 力 及 观 念 的 相 对 比 例 。 但 总 体 来 说 , 在 可 见 的 时 间
范围内 , 现有国际秩序的变迁恐怕仍是量变 , 而不是质变 。

四 、 可供参考的中国选项

基于前文的理论建构及其对 未 来 趋 势 的 研 判 , 中 国 在 推 动 国 际 秩 序 变 革 中 的 可
能选项应观照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① 参见 Sh
iping Tang,The 
Soc
ial Evol
uti
on of In
ternat
iona
l Poli
tis,chap.5.

② 参见 Amit
av Achar
ya,The 
End of Amer
ican World 
Order;Bar
ry Buzan,“
A Wo
rld 
Ord
er
wit
hout Supe
rpowers:Decen
tred 
Globa
lsm,
i ”Int
ernati
onal 
Relat
ions,vol.25,no.1,2011,
pp.3-25;Shipi
ng Tang,The Soc
ial 
Evolu
tion 
of In
ternat
iona
l Poli
tis,c
c hap.5.
③ 类似 但 过 于 西 方 中 心 主 义 的 判 断, 如: C.Ju li
a Mo rse
 and Robe rt O.Keohane,
“Contes
t ed 
Mu l
til
ater
alsm,”The 
i Revi
ew of Internat
ional Organizat
ions,vol.9,no.
4,2014,pp.385-412.
④ “Trump on Foreign Pol
icy,” The Nationa
l In tere
st, Apr
il 27,2016, h
ttp://
na
tiona
lin
ter
est.org/f
eat
ure/trump-f
ore
ign-pol
icy-15960,Oct.23,2017.
· 200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第一,努力打造超 强 的 国 力、领 先 的 科 技 水 平,争 取 广 泛 的 国 际 支 持。目 前


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世界 第 一 大 经 济 体 的 超 强 国 力 还 有 很 大 差 距。因 此,对
中国而言,其首要 任 务 之 一 是 继 续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努 力 成 为 技 术 创 新 领 先 国 家,
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除了科技和 经 济 创 新 的 体 制 机 制 亟 须 改 革,中 国 的 社 会
科学研究也亟须通过创新机制,为世 界 贡 献 更 多 惠 及 全 球 的 社 会 科 学 知 识,以 塑
造 中 国 的 “知 识 领 导 力 ”。
第二,正确评估改变和维护国际 秩 序 的 成 本 与 风 险。中 国 追 求 的 不 是 对 既 有
国际秩序中基石性制度的挑战,而是 通 过 合 作 和 磋 商 进 行 渐 进 式 的、能 够 给 发 展
中国家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带来效益的 变 革。中 国 应 全 面 评 估 各 方 面 的 成 本 与
风 险 , 避 免 陷 入 “战 略 过 于 扩 张 ” 和 “战 略 透 支 ”。
第三 , 正确的国际身份定 位 。 推 动 国 际 秩 序 向 更 加 公 平 、 合 理 、 平 等 的 方 向 变
革 , 中国要从全局和整体上关注国际秩序的变革 , 而不仅仅是关心自身的国际地位 。
此外 , 中国目前所拥有的最重要 的 国 际 地 位 , 从 在 联 合 国 安 理 会 常 任 理 事 国 到 在 世
界贸易组织 、 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 的 地 位 , 无 一 不 是 来 自 于 美 国 和 西 方
主导的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 基于此 , 在具体 制 度 的 变 革 上 , 中 国 不 应 大 而 化 之 地 讨
论 “制度之争 ”, 而应将重心放在提供解决方案上 , 同时应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对制度
的认识 , 从而做到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革 。 目 前 , 亚 洲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银 行 取 得 了 较
好的成绩 ,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中国 从 世 界 银 行 、 亚 洲 开 发 银 行 、 金 砖 银 行 等
多边发展银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 且倾听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
第四 , 东亚优 先 。 即 便 困 难 重 重 , 中 国 也 需 要 优 先 经 营 东 亚 地 区 。 与 此 同 时 ,
中国还应继续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 , 特别是与欧洲 (欧盟 )、 非洲 、 中亚 、 拉丁
美洲这几个关键地 区 的 协 调 与 合 作 。 如 果 世 界 是 一 个 越 来 越 “区 域 化 ” 或 者 说 是
“地区化 ” 的世界的话 , 那么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就会越来越重要 。 中国与各地区组
织都有相当的合作基础 , 但还有 待 加 强 。 而 中 国 与 某 些 金 砖 国 家 的 合 作 则 或 许 可 以
放在地区间合作的框架之内 。 与此同时 , 中 国 还 应 清 醒 认 识 到 , 只 要 地 区 内 的 国 家
不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基本和 平 , 任 何 该 区 域 外 的 国 家 都 难 以 有 太 大 作 为 , 中 国 恐
怕也不例外 。

结    语

对任何一个新兴大国来说 , 如何与既有的国际秩序相处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
题 。 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 9 月 24 日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明确指出 ,“中国是现行
国际体系的参与者 、 建设者 、 贡献者 , 同时也是受 益 者 ”, “改 革 和 完 善 现 行 国 际 体
系 , 不意味着另 起 炉 灶 , 而 是 要 推 动 它 朝 着 更 加 公 正 合 理 的 方 向 发 展 。 中 国 提 出 的
‘一带一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 , 都是开放 、 透明 、 包容的 , 有利于有关国

· 20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家发展经济 , 增加就业 , 减少贫困 , 欢迎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参与 。


”① 在十
九大报告中 , 习近平主席再次明确指出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
通 ,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 中国 “始终做世界和平
的建设者 、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②
对于任何一个新兴的大国来 说 , 如 何 与 既 有 的 霸 权 国 相 处 同 样 也 是 一 个 极 具 挑
战性的问题 , 更何况当今的霸权 国 还 是 构 建 并 维 持 了 当 今 国 际 秩 序 的 霸 权 国 。 我 们
必须认识到 , 没有一个既有的霸权国会愿 意 放 弃 它 的 领 先 地 位 : 美 国 也 不 例 外 。 只
要我们认定任何国家都无法真正 从 外 部 阻 挡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 而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更
多的是靠国内的改革和开放的 话 , 我 们 需 要 做 的 就 是 沉 着 冷 静 , 以 国 内 的 改 革 开 放
为基石 , 治理好自己 , 尽可能与其他国家 (包 括 霸 权 国 ) 和 非 国 家 行 为 体 , 共 同 推
进国际秩序稳步改进 , 从而造福世界 。

附表   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国力对比 ③

GDP (亿美元, GDP (亿美元, GDP 人均 (美元, GDP 人均 (美元,


国家
当年价) 1990 年不变价) 当年价) 1990 年不变价)

1895 年

美国 164.
00  2545.
52  235.
00  3644.
22

英国 104.
00  1615.
00  265.
00  4117.
70

法国 66.
30  1030.
21  165.
00  2569.
22

德国 87.
10  1352.
79  173.
00  2686.
08

俄罗斯 78.
60  1220.
73  116.
49  1809.
21

1919 年

美国 946.
00  5991.
30  897.
00  5680.
41

英国 358.
00  2266.
40  769.
00  4870.
41

法国 172.
00  1088.
00  444.
00  2811.
38

德国 247.
00  1565.
91  408.
00  2586.
27

① 杜尚泽、李博雅:《习 近 平 同 美 国 总 统 奥 巴 马 会 晤 》, 《人 民 日 报》2015 年 9 月 26 日,
第 2 版。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胜 利———在 中 国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 会 上 的 报 告 (
2017 年 10 月 18 日)》,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2017 年,第 25 页。
③ 数据来 源:1895 年、1919 年、1939 年、1945 年 的 数 据 来 自 Angus Madd ison,The
Wo
rld 
Economy:Hi
sto
rica
l St
ati
sti
cs.上述 年 份 中 的 俄 国 及 苏 联 的 数 据 来 自 Al
eks
ey
G.Vinogradov,Nationa
l Ec
onomy 
of 
Rus
sia 
and 
t USSR :1515-2015,Cr
he  eat
espa
ce

ndependent  ,2016。2015 年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
Pub.
· 202 ·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续附表

GDP (亿美元, GDP (亿美元, GDP 人均 (美元, GDP 人均 (美元,


国家
当年价) 1990 年不变价) 当年价) 1990 年不变价)
俄罗斯 202.
00  1280.
00  226.
97  1438.
20

日本 159.
00  1009.
59  289.
00  1827.
21

1939 年

美国 1038.
21  8629.
95  789.
28  6560.
75

英国 361.
56  3005.
39  753.
39  6262.
40

法国 241.
62  2008.
40  576.
65  4793.
31

德国 450.
63  3745.
77  650.
39  5406.
24

苏联 283.
74  2358.
58  261.
81  2176.
27

日本 245.
15  2037.
81  338.
78  2816.
06

中国 (
1938) 350.
54  2886.
53  68.
29  562.
31

1945 年

美国 2534.
15  16447.
61  1804.
00  11708.
65

英国 534.
69  3470.
35  1087.
17  7056.
13

法国 157.
39  1021.
54  396.
45  2573.
14

德国 466.
01  3024.
57  695.
53  4514.
28

苏联 292.
36  1897.
52  275.
81  1790.
11

日本 158.
09  1026.
07  207.
40  1346.
13

中国 — — — —

2015 年

美国 180366.
48  109489.
37  56115.
72  34064.
39

英国 28580.
03  17349.
17  43875.
97  26634.
40

法国 24188.
36  14683.
26  36205.
57  21978.
17

德国 33634.
47  20417.
41  41313.
31  25078.
76

俄罗斯 13312.
08  8080.
94  9092.
58  5519.
54

日本 43830.
76  26606.
95  34523.
70  20957.
21

中国 110077.
21  66821.
08  8027.
68  4873.
11

印度 20953.
98  12719.
87  1598.
26  970.
21

〔责任编辑 : 张   萍 〕

· 203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3 期

of histo
rical
 di
sc our
se is “soci
ety”;t he typic
al fea
tures of
 e ach const
itut
e an
important tr
ans
itiona
l mechanism be
twe en
 the two.Although l
ite
ra r and 
y  hi
storica

disc
our ses
 complement ea
ch other,at
 timesl
 it
erar d
y iscours
e may deviat
e f
rom  and
even chal
lenge 
histor
ica
l di
scourse.


9) Mi
li
tar
y F
inanc
ing
 in 
Lat
e Qi
ng 
Fron
tie
r De
fen
se  Li
u Zenghe·164·

In  the  mi ddl e o ft


  he  Guangxu  reign,Ch i na’s  f
ron t
ie rs we re  being har assed by
for ei
gn  agg re ssion.F i
nanc ial diff
iculties  me an t thato
 ffic
ial sa
 t  cour t and tho se
 a t
 the
fron t
ie r had  diffe ren t views  on the defens e of t he f
rontier,bu t the  Qing gove rnmen t
even tua l
l y  made  t he de cision  to moun t  a de fense of the  fr ontier  against thr eats.
Nego tiations to r e ain Y
    g     gg   ili tri e red a th reat  from  Tsarist  Ru ssi
a o n
     the n or
th w es

and  no rthe ast f ron tier s.The gove rnmen t  set  up ded ica
t ed f undi ng suppo rti
ng  the
de fens e of t he no rt hea st fr on t
ier.On  t he no rthwe st
 f ron t
ier,i t made Xi ni
jang a
pr ovinc ,
e wh i
l e o ffici
a ls inc luding Yan J ingmi ng arranged  t o bail  ou t
 the  treasury
wh ile s u
  pp ortin g t
   h e defe nse of
    that fr o nti
e r . The cris
is  pr ovok e d b
 y t
   he Fr ench
inva sion o f Ta iwan  d rove  the  Qing t
 o  ma k e a p rovince o
f  Taiw an , b ut the defens e of
Ta iwan  and  the  Penghu   i
slands  required  furt he r
 large-scale fund ing.Fu i
jan  t
ried t
 o
ma i n
ta in the  un ity  of Fu jian  and  Taiwan p, rovi di
ng financ i
al suppo r tt
 o Ta iwan  and
financ ial ba cki ng  t o s ou the ast c oasta
l  de fens e.Mi li
tary f inanc ing o f
 t he fron tie

de fens e wa s impeded by  t he  go vernm e nt ’ s  f
inancial  dif
fi cul
tie s .P aci
f i
yng  the
fron t
ie r con fl
ic ted  with  add r essi
ng  the  dyna st y’s  f
inanci al prob lems,bu t the  two
we r e
  close l
y c onne ct ,
ed be comi ng an  impo r tan t
 test of t he Qi ng gove rnmen t’s
ab i
lity to  pacify  the  front ier and  defend it s bor ders.


10)Th
e Tr
ans
forma
tion 
oft
 he
 In
terna
tiona
l Or
der
 and 
Chna’s 
i Choi
c e

Tang Shiping·187·

Since the global fi
nanc ia
l c
  r
isi
s  of 2008,t he re has  been  a noticeab le increa se
 in
dome st
ic an
   d f ore
i n
g  d
is cuss
i on oft
     he current an
   d f
ut ure  Am er
ic an/ W este r
n -based
inte
r national order,bu t the relevant research find i
ngs  no ton
  ly lack a f ramewo rk for
assessing t
 he ope r
ab i
lit
y  of
 the internationalo
  rder bu ta
 ls ol
  ack case-stud ies giving an
emp irica
l ana
  l
ysis of i
ts  hi
storicalt
 r ansforma t
i on.Our  pape r cons t
ruc ts a  relati
vely
comp l
ete defini
tion and a ssessmen tf
  ramewo rk  for the inter national or de ,
r p roviding
case-studies of ma jor change s in tha t order sinc e 1800and o fferi
ng  t he f o
llowi ng
options fo
   r C hina: na mely ,C hina w il

      be a “
b uilder of
    wo rld peace , c ontributor to
globa l
 developmen tand 
  keeper ofi
 nte rnati
onal o rder.”As l
  ong as  we can  be sur et
 hat
no ou ts
ide c
 oun try wil
limpede
   thec
 oun ty’s
r e
  conomi c g rowt h;and t
  ha t 
gr owt h wil

tend to depend  more on  dome sti
c reform  and open ing up,wha t we  ne ed to do  i
s to
reta
i n ca
lm  and  manage  our dome
  st
ic  aff
airs
 in  accord  with  reform  and  open ing  up,
wh i
le  as
 f ar as pos s
ible p r
omo ti
ng s teady imp rovemen t i n the inte rnationa l order
oi
ntl
j y    with other countriesa nd
    -non statea
 ctors , with b ene f
its for
     the wo r
l d.

· 20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