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书 评·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 : 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

杨璐玮   余新忠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一 、 引    言

在对医疗疾病史的长期研究 中, 历 史 学 家 的 关 注 点 往 往 集 中 在 几 种 特 殊 的 疾 病 上: 它 们 或
是流行病学上表现的非常有趣 或 容 易 引 起 争 议, 或 是 在 历 史 进 程 显 得 很 特 殊 或 富 有 戏 剧 性, 症
状的表现能引起有趣的社会效果,① 主要包括天花、黑死病、结核病、梅毒及麻风病这几类特色
鲜明的疫病。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往 往 也 是 围 绕 这 几 种 疾 病 而 展 开。 天 花 作 为 人 类 至 今 为 止 唯 一
消灭的疾病,因其极高的死亡率和在欧洲扩张时代的重要作用而被人关注;② 黑死病受到关注源
于极具戏剧性的发展过程,其巨大 的 杀 伤 力 使 得 它 在 欧 洲 乃 至 世 界 历 史 上 占 据 了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③ 结核病由于其特别而 “含蓄” 的病症成为各种文化隐喻的标志;④ 梅毒的症状表现和特殊
传染方式使其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它的起源和文化含义常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⑤

 Ang
ela 
KiCh
  e 
Leung,Lepr
os i
y n 
Chna:A  
i His
tory,New 
Yok:Co
r lumb
ia 
Uni
ver
sit
y Pr
ess,2009. 中文书
名并非对英文书名的直译,而是依据全书主旨按中文习惯所做的重新表达。原书作者对此表示认可。
① 参见伯纳姆:《什么是医学史》,颜宜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63 页。
② 麦克尼尔注意到天花在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帝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参见麦克 尼 尔: 《瘟 疫 与 人》,
余新忠、毕会成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3 页。
③ 有关 黑 死 病 的 代 表 研 究 有 Dav
id He
rlhy,Th
i e Bl
ack 
Dea
th 
and 
the 
Tran
sfo
rma
tion 
of 
the 
Wet,

Cambr
idge,Ma
ss.:Har
var
d Un
ive
rsi
t Pr
y  es,1997;Ol
s eJ.Bened
  i
ctow,Th
e Bl
ack 
Dea
t 1346-1353:
h 
The 
Comple
te 
His
to ,
ry Wood 
Bri :
dge The Boyde
llPr
  e
s ,
s 2004. 对鼠疫的研究兴趣源于欧洲但不局限
在欧洲, 中 国 史 领 域 的 代 表 著 作 有 Ca
rol
 Bened
ict,Bub
oni
c Pl
ague 
in 
Nine
teen
th-Cen
tury 
Chna,


tan
fod:S
r tan
ford 
Uni
ver
sit
y Pr
ess,1996;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 与 和 平———中 国 的 环 境 与 社
会变迁 ( —
1230 1960 年)》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年。
④ 不同历史语境中对结核病的病症有不同的文化理 解, 比 如 将 其 视 为 文 弱 和 美 丽 的 象 征 或 者 民 族 主 义 语
境下民族体弱多病的标志。相关 研 究 有 Renéand 
Jean  s,Th
Dubo e Wh
ite 
Plague:Tub
ercu
los
is,Man,
and 
Soci
ety,New Brunswick and London:Ru
tge
rs 
Uni
vers
it Pr
y  ess,1987;Thomas 
Dormandy,The
Whit
e Deah:A  
t Hist
ory of Tubercul
osis,NY:New 
York 
Univer
sit
y Pr
ess,1999;福田 真 人: 《結 核 の
文化史》,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5 年。
⑤ 有关梅毒的研究中,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有 Cl
aude 
Que
tel,Hi
sto
ry 
of 
Syph
ils,t
i rans.Jud
ith 
Braddo
ck 
and
Bri
an 
Pike,Ba
ltimoe:The
r J
 ohns 
Hopkins 
Univers
ity Pr
ess,1992;Ma r Luc
y  a
s Powe
lland 
  De
lla 
Col
lins

Cook The My
th of Syph
ili :
s The  Na
tural His
tory of Treponema
tos
is i
n Nort
h Ameri ,
ca Un i
ver
sity
Pr
es o
s f 
Flo
rida,2005.
· 174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麻风病同样属于这类疾病,它 不 仅 具 有 戏 剧 性 的 发 展 过 程 和 丰 富 的 社 会 内 涵, 而 且 同 其 他
疾病相比,还有一个特点:死亡率 不 高 但 引 起 的 社 会 恐 慌 却 可 以 和 鼠 疫、 天 花 这 类 烈 性 传 染 病
相提并论,并导致麻风病 患 者 长 时 间 被 隔 离; 对 致 病 原 因———传 染 或 遗 传———长 期 没 有 定 论,
但无论哪种原因,都在欧洲扩张时 代 造 成 了 对 殖 民 地 的 污 名 化; 特 殊 而 明 显 的 外 在 症 状 使 得 其
不曾像结核病等一样比较明显地拥有过积极的文化含义。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麻风病在欧洲和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已较多地受到史学家关注,① 其在亚
洲的历史亦受到重视,学者较多关 注 麻 风 病 在 殖 民 体 系 中 被 赋 予 的 文 化 属 性 及 其 在 现 代 化 进 程
中的独特作用,他们关注的焦点一 般 集 中 在 印 度 与 日 本。 中 国 学 界 特 别 是 台 湾 地 区 学 者 很 早 就
对麻风病报以兴趣。早在 1952 年,台湾医史 学 家 赖 尚 和 就 出 版 了 《中 国 癞 病 史》 一 书,② 之 后
学者从麻风病的隔离与医疗救治、③ 上古溯源、④ 传说故事 ⑤ 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虽然不少 学
者对麻风病产生研究兴趣,但他 们 的 学 术 背 景 多 是 社 会 学、 宗 教 学 和 医 学, 关 注 的 也 多 是 麻 风
病对于近现代的社会影响,缺乏对 其 历 史 进 程 的 考 察, 并 经 常 将 现 代 生 物 医 学 定 义 的 麻 风 病 套
用在古代 “癞病” 系统中,给人 以 削 足 适 履 之 感。 可 以 说, 历 史 学 界 对 于 麻 风 病 的 研 究 还 并 不
丰富,上述研究或从医疗社会史角 度, 或 从 文 化 史 角 度 集 中 关 注 麻 风 病 在 中 国 近 代 史 中 所 扮 演
的角色,但对于其在中国传统社会 中 的 演 进 过 程 则 尚 未 得 到 学 者 们 的 普 遍 重 视 , 更 缺 乏 将 传 统
和近代连通的努力。(页 6) 而梁其姿教授的新著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以
下简称 “梁著”) 则力图填补这 一 学 术 空 白, 将 传 统 和 近 代 串 联 起 来, 向 我 们 呈 现 了 麻 风 病 在
中国长时段的历史进程,将麻风病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置 于 全 球 史 的 背 景 下, 用 麻 风 病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给一直以来为欧洲经验所左右的现代化叙事提供有益的替代 (“前言” 页 16),从而实现中西学
术的对话。
梁著出版后,迅 速 引 起 学 界 的 关 注, 凯 博 文 (Ar
thur 
Kle
inman)、 艾 尔 曼 (
Ben
jami
n A.

① 有关 麻 风 病 在 欧 洲 和 伊 斯 兰 世 界 历 史 的 研 究 , 参 见 Ange
la Ki Leung,Lepr
 Che  osy 
in 
Chna:A

Hi
stry,p.254.

② 赖尚和:《中国癞病史》,台北:东方印刷公司,1952 年。该书是当代第一本研究中国麻风病史的专 著,
作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麻风病的病症描述、治疗措施及发病传染的见解等资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③ 相关研究成果有梁其姿:《麻风隔离 与 近 代 中 国》, 《历 史 研 究》2003 年 第 5 期; 李 尚 仁: 《十 九 世 纪 后
期英国医学界对中国麻风病情的调查研究》,《中央研究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 第 74 本 第 3 分,2003
年 9 月;蒋竹山:《明清华南地区有关麻风病的民间疗法》,《大陆杂志》(台北)第 90 卷第 4 期,1995 年
4 月;王文基:《癞病园里的异乡人———戴仁寿与台湾医疗宣教》,《古今论衡》(台北)第 9 期,2003 年 7
月;陈歆怡: 《监 狱 或 家?台 湾 麻 疯 病 患 者 的 隔 离 生 涯 与 自 我 重 建》,硕 士 学 位 论 文,台 湾 清 华 大 学 社
会学研究所,2006 年;周忠彦: 《台 湾 的 癞 病 与 乐 山 园 的 建 立》, 《史 汇》 (台 北)2006 年 第 10 期; 刘
家峰:《福音、医学与政治———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 《中 山 大 学 学 报》2008 年 第 4 期; 范 燕 秋: 《癞
病疗养所与患者身分的建构:日治时代台湾的癞病社会史》,《台湾史研究》(台北)2008 年第 4 期。
④ 讨论古代麻风病源流的研究,有林富士: 《试 释 睡 虎 地 秦 简 中 的 “疠 ” 与 “定 杀 ”》, 《史 原 》 (台 北 )
第 15 期,1986 年;梁其姿:《中国麻风病概念演变的历史》,《中央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 第 70
本第 2 分,1999 年 6 月;梁其姿:《从癞病史看中 国 史 的 特 色》, 李 建 民 主 编: 《从 医 疗 看 中 国 史》, 台
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8 年,第 297—329 页。
⑤ 麻风病的传说故事主要集中在过癞习俗及文学中麻风女的传说,代表性的研究有胡 万 川: 《蛇 酒 与 麻 风
女的故事———医药传说 与 相 关 的 小 说》, 《真 实 与 想 象———神 话 传 说 探 微》, 新 竹: 台 湾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2008 年,第 35—58 页;占骁勇:《从轶事到小说———论 “麻 疯 女” 故 事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南 开 学
报》2001 年第 5 期;蒋竹山:《性、虫与过癞——— 明清中 国 有 关 麻 疯 病 的 社 会 想 像》, “中 国 日 常 生 活
的论述与实践”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2 年。
· 175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Elman)、班凯乐 (
Car
ol 
Bened
ict)、伯恩斯 (
Sus Burns)、许小丽 (
an  Eli
sabe
t Hsu) 等著名学
h 
者纷纷为其撰写书评,并刊登在不同领域的权威杂志上。① 一本疾病社会史著作在短时间内就有
十余篇来自不同领域的书评是 很 罕 见 的, 令 人 不 禁 将 其 与 十 多 年 前 何 伟 亚 《怀 柔 远 人》 出 版 时
所引起的轰动相比。 但 与 何 著 所 引 起 的 巨 大 争 议 不 同 的 是, 梁 著 却 获 得 了 评 论 人 的 一 致 好 评,
即使个别评论人在某些地方持 不 同 看 法, 也 都 基 本 认 同, 认 为 其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是 医 疗 疾 病 史
研究的必读书。综合来看,他们认为梁著的贡献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 梁著是首部关于中国麻风病历史的英文著作,也是第一部从长时段书 写 中 国 疾 病 史 的 英
文著作,跨越传统和现代,极具 开 创 性。 对 于 疾 病 长 时 段 的 研 究, 之 前 只 有 班 凯 乐 关 于 鼠 疫 的
研究,相比而言,梁著时间跨度 更 大, 包 含 的 信 息 更 丰 富, 向 西 方 展 示 出 中 国 学 界 对 于 疾 病 史
的研究与认识。
2. 梁著展示了传统时代关于麻风病文化建构的形成过程 ,及其在近代社 会 中 被 赋 予 的 污 名
特性和在民族国家构建中所起 的 特 殊 作 用。 由 于 时 间 跨 度 大, 面 临 的 史 料 梳 理 工 作 必 然 异 常 繁
重,而作者表现了极高的史学技艺, 对 于 史 料 尤 其 是 传 统 时 代 史 料 的 收 集 与 运 用 得 到 所 有 评 论
者的高度称赞。但与此同时,在疾 病 文 化 含 义 的 建 构 中 如 何 认 识 传 统 和 现 代 性 发 挥 的 作 用, 部
分西方学者也有保留意见。②
3. 梁著虽是专病 史 研 究, 但 作 者 不 仅 呈 现 麻 风 病 本 身 的 历 史, 同 时 也 展 示 麻 风 病 的 历 史
“如何改变了中国人对于疾病分类和病痛体验的文化建构”。③ 与鼠疫、霍乱等疾病不同, 麻风病
是一种杀伤力不强的慢性病,其症 状 明 显 且 传 染 方 式 长 期 不 明, 这 就 使 得 其 社 会 文 化 史 上 的 意
义尤为重要。20 世 纪 历 史 学 的 发 展 出 现 数 次 大 转 折。1980 年 代 以 来, 新 文 化 史 的 研 究 备 受 关
注,医学史的研究开始摆脱过往仅 限 于 医 学 发 展 的 简 介、 医 学 技 术 的 演 进 与 著 名 医 学 人 士 的 介
绍等内容,逐渐关注疾病 在 经 济、 社 会、 文 化、 军 事 与 国 家 中 扮 演 的 角 色。 西 方 医 学 史 和 医 学
人类学研究者如罗伊波特、凯博 文 和 苏 珊 · 桑 塔 格 等 已 对 慢 性 病、 艾 滋 病、 精 神 类 疾 病 的 隐 喻
和社会文化意涵等进行了深入 研 究。 梁 著 立 足 中 国 历 史 的 探 究 正 好 可 与 这 些 研 究 相 呼 应, 故 而
得到西方学界的认同与赞赏。

① 目前 已 经 发 表 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书 评, 有 Ar thu
r  Kl
einman and Gr
ace 
Ryan, “ Betwee
n Hist
ory and
An
thropo
logy:St
igma,the Suba
lte
rn and Le
    p yro
s i

    Chin
a : An Ess

  y  Rev
iew of Le
    p yr
os in
    Chi
na : A
Hi
sto
ry,”Cu l
tue,Med
r ic
ine 
and Psyc
hiary,vo
t l.34,2010,pp.548-552;Ca r
olBe
  ned
ict,“Book 
Revi
ew of
Le
pro
syi
 n 
Chi
na:A His
toy,
r ”The Jou
rnal 
of As
ian 
Stud
ies,vol.70,no.1,2011,pp.207-208;Su
san
Bu
rn ,“
s Book 
Rev
iew 
of 
Lepro
s y
 in 
Chin :
a A Hi
sto
r ,”
y Bu l
let
in 
of t
he Hi
sto
ry 
of 
Medi
cin ,
e vo ,
l.84 no.3

Fal
l 2010),pp.515-516;E
lis
abe
th 
Hsu,“
Book 
Rev
iew 
of 
Ler
posyi
 n 
Chi
na:A Hist
ory,”《中国文化研究所
学报》第 52 期,2011 年 1 月,pp.307-310;Howa rd 
H.Ch ing,“
a Bo
ok Re
view of 
Ler
pos
y i
n Ch
ina:A
Hi
sto
ry, ”Med
ica
l Hi
stry,vo
o l.54,no.2 ( r.2010),pp.280-281;Da
Ap v
id 
Lue
sink,“Book 
Rev
iew of
Le
prosy
 in 
Chi
na:A Histo
ry,
”Pacii
fc Af
fai
rs,vol.83,no.1 (Spr.2010),pp.5-6;Bri
die 
Andrews,
“Book 
Rev
iew 
of 
Ler
posy
 in 
Chi
na:A His
tory,”The 
Chi
na 
Quar
ter
ly,vo
l.203 (S
ep.2010),pp.740-741;
Ben
jamin 
A.Elman,“Book 
Rev
iew 
of 
Lepr
osyi
 n 
Chia:A 
n Hi
sto
ry,”T’oung 
Pao,vo
l.96,2010,pp.550-
553;Yi-Li Wu,“Ler
pos
y in Ch
ina:A Hi
sto
ry by Ang
ela Ki
 Ch ung,
e Le ”Ha
rva
rd 
Jou
rna
l of 
Asi
ati

Stud
ie ,
s vo , (
l.71 no.1 June ),
2011 pp.220-227
  ;等。
② 如班凯乐就认为,作者过于强调 历 史 的 继 承 性 而 对 现 代 性 影 响 评 价 偏 低。 参 见 Ca
rol
 Bened
ict,“
Book
Re
view 
of 
Lepr
osy in 
Chna:A 
i Hi
sto
ry,”p.208.
③ Ar
thur 
Kle
inman and Gr
ac ,“
e Ryan Be twe
en Hi
sto
ry and An
thr
opo
logy:S
tigma,t
he Suba
lte
rn and
Lep
rosy
 in 
Chna:An 
i Ess
ay 
Rev
iew 
of 
Lep
rosy
 in 
Chna:A 
i His
toy,”p.551.

· 176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4. 作者富有国际视野,没有将研究范围局限于中国一地,而是将麻风 病 现 代 的 历 史 放 到 殖
民主义和国际种族政策的国际 话 语 中, 让 麻 风 病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成 为 整 个 世 界 历 史 的 一 部 分。 随
着世界格局的 变 化, 后 殖 民 主 义 的 兴 起, 后 殖 民 医 学 史 学 逐 渐 成 为 学 术 研 究 的 潮 流 之 一, 以
Dav
id 
Arno
ld,Ma
rk 
Har
rison 和 He
athe
r Be
ll等为代 表 的 殖 民 医 学 研 究 成 为 近 年 医 疗 史 研 究 的
风尚,Dav
id 
Arno
ld 提醒研究者要 特 别 注 意 殖 民 医 学 与 国 家 的 关 系、 在 科 学 体 系 中 的 位 置、 在
殖民地社会中的折冲妥协、与殖民地传统医学的关系等问题。① 梁著探讨了殖民话语下, 麻风病
如何成为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 一 环 并 发 挥 了 特 殊 且 重 要 的 作 用, 这 无 疑 是 对 后 殖 民 医 学 史 研
究的一大推进。
这些在西方学术语境下作出的 评 论 在 在 显 示, 梁 著 是 一 部 值 得 关 注 的 疾 病 医 疗 史 和 社 会 文
化史方面的力作。然而与英文学 界 的 热 议 相 比, 该 书 在 中 国 学 界 却 较 少 受 到 关 注, 除 两 篇 港 台
学人的简短评介外,② 尚未见有相关书评问世。这除了语言方面的隔阂这一表面原因之外, 可能
还因为与西方相比,医疗社会文化史和医学人类学这些研究领域还较少受到国内 学 术 界 的 关 注 。
西方的评论无疑为我们更好地理 解 梁 著 的 意 义 和 不 足 提 供 了 有 价 值 的 解 说 , 但 如 何 在 中 国 的 学
术语境和中国医疗史的学术脉 络 中 来 认 识 该 书, 显 然 还 大 有 文 章 可 做。 而 且, 西 方 的 这 些 书 评
基本都是评介式的,即以介绍 为 主, 仅 在 介 绍 中 穿 插 一 些 作 者 的 意 见。 有 鉴 于 此, 笔 者 拟 结 合
已有评论,将该书置于中国的学 术 背 景 下, 对 其 中 一 些 内 容 予 以 重 点 介 绍 和 评 论, 藉 此 彰 显 该
书的价值、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就如何书写中国的疾病史问题作一探讨。

二 、 从疠风到麻风 : 疾病社会文化意涵的演变

今天 所 说 的 麻 风 病 (Lepr
osy) 或 汉 森 病 (Hansen’s d ise
ase), 是 由 麻 风 分 枝 杆 菌
(Mycoba
cte
rium 
lepr
ae) 所引起的 慢 性 疾 病, 主 要 侵 犯 人 体 皮 肤 和 神 经, 如 果 不 及 时 治 疗, 可
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 进 行 性 和 永 久 性 损 害。 但 在 中 国, 在 麻 风 杆 菌 被 发 现 之 前, 外 在
症状类似今天生物医学所定义的麻风病疾病——— “癞/疠”、 “大风”、 “恶疾” 等已有很悠久的历
史。与 其 说 “麻 风 病” 就 是 明 清 以 前 被 称 作 “疠” 或 “癞” 的 疾 病, 不 如 说 中 国 历 史 上 “癞/
疠”、“大风”、 “恶疾” 这些具有类似皮肤症 状 的 疾 病, 在 明 清 以 后 被 “麻 风” 这 个 单 一 概 念 所
统一,并一起承受相同的病痛和社会压力。
今天的疾病史研究需要面对 的 问 题 是: 历 史 上 的 “癞 病” 能 否 和 今 天 所 定 义 的 麻 风 病 划 上
等号?距离今天久远而残缺不全的史料记载能否采用现代医学的病理划分方式 ?
麻风病在今天被视为古老疾病 的 原 因, 正 是 古 代 史 料 中 可 以 找 到 类 似 今 天 麻 风 病 症 状 的 疾
病,埃及、印度、西亚等早期文明中均有相关叙 述,③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关 “癞/疠”、 “大 风” 等 的
记载更是十分丰富,研究者一般也倾向于将这些名称各异的疾病视为今天的麻风病。
面对这个问题,梁氏没有简单 地 将 历 史 和 现 实 划 上 等 号, 她 在 第 一 章 中 向 我 们 呈 现 了 中 国

① Dav
id 
Arno
ld:《医学与殖民主义》,蒋竹山译,吴嘉苓、傅大为编:《科技渴望社会》, 台 北: 群 学 出 版
社,2004 年,第 183—217 页。
② 蔡笳,“ Ange
la 
KiChe 
  Leung,Leprosy
 in 
China:A Hi
sto
ry,”《历史人类学学刊》 第 7 卷第 2 期,2009
年 10 月;涂丰恩,“ Leprosy
 in 
Chna:A 
i His
t o
ry,”《汉学研究通讯》 第 28 卷第 4 期,2009 年 11 月。
③ 埃及相传在公元前 4266 年就有麻风病的记载;西亚在公元 1320 年间 《旧 约 · 利 末 记》 第 13 章 记 载 了
检验麻风病的方法;印度在 4 世纪的寺院经典中,记载了麻风病的症状。参见 赖 尚 和: 《中 国 癞 病 史》,
第 2 页。
· 177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传统医学论述中 “疠/癞/大风/麻风” 的 概 念 化 历 程。 从 上 古 时 期 的 “大 风”、 “恶 风”、 “疠”,


到中古时代的 “癞”,再到明清以来的 “麻风”、 “大 麻 风”, 在 她 看 来 传 统 医 学 典 籍 中 对 这 些 病
症的讨论是一脉相承的,但这些病症不一定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 “麻风病”。因为 这 些 病 名 多 半
是病类,并不指单一疾病;同时古 代 文 献 中 所 描 述 的 简 单 病 症, 又 不 足 以 判 断 这 些 病 症 所 反 映
的就是麻风病。作者立足中国历史 本 身, 描 述 了 从 上 古 到 明 清 医 家 和 社 会 对 这 一 复 杂 疾 病 系 统
的认知情况,这一点得到了评论者的广泛好评,如上举凯博文的书评。
目前学界认为古代最早的 “麻风病” 是根据睡虎地秦简 《封诊式》 中的记载。① 梁氏不认为
“疠” 病就是今天 的 麻 风 病, 但 认 为 从 对 患 者 的 诊 断 看, 秦 朝 就 已 经 出 现 类 似 今 天 麻 风 病 的 病
症,而当时社会对病患也已有了一套处理方 式, “疠” 病 已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普 遍 性。 “疠” 在 当 时
医学理论中被归为因 “风” 引起的疾病。 “风” 在 《内经· 素问》 中被列为致病外在因素的 “五
气” 之首 (其他四气为寒、湿、燥、火), 是 “百 病 之 长 ”。 后 代 综 合 性 的 医 书, 如 《诸 病 源 候
总论》、《圣济总录》、 《医学入门》 都 将 “风” 病 放 在 各 病 类 之 首。 而 在 南 宋 之 前, 主 要 医 书 均
将 “疠” 病视作 “风” 类疾病。
从 《内经》 时代一直到北宋时期,癞 病 没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性, 是 众 多 因 “风” 引 起 疾 病 中 的
一种。但这一看法到南宋则有 了 根 本 改 变。 陈 言 在 《三 因 极 一 病 证 方 论》 中 质 疑 传 统 对 癞 病 的
看法。在他看来, “不谨” 而不是报应才是癞病传染的原因所在。陈言的说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首先,病患本身 的 身 体 纪 律 成 为 更 重 要 的 病 因 之 一, 加 重 了 患 者 自 己 放 纵 身 体 的 责 任。
其次,把癞病视为 “外科” 而非 “风疾”, 使 得 主 流 “儒 医” 逐 渐 放 弃 了 对 癞 病 的 研 究 与 治 疗。
这是源于宋以后主流医者以 “儒医” 自 居, 以 “辩 证” 为 诊 断 方 法, 方 药 为 治 疗 之 本, 使 得 传
统医学中外科、针灸、眼科等逐渐被边缘化,为名不见经传的 “俗医” 所专。
南宋以后,由于被归为 “外科疾病”,癞病在医学讨论中的地位骤然 下 降, 并 由 此 奠 定 了 其
在明清医学传统中的地位。 同 时, 病 患 因 自 身 行 为 “不 谨” 而 得 病 的 新 义, 彰 显 患 者 意 志 或 身
体缺乏纪律的道德弱点。疾病本身也被赋予新的危险性———传染性。
明清时期的医家不再以古典论理中的 “风” 作为癞的病因。医者多以两 方 面 解 释 “风”:一
是患者本身身体 “积毒” 之内 因, 二 是 将 外 在 环 境 因 素 更 具 体 化。 作 为 癞 病 的 外 因, 特 定 时 空
致病的 “方土之气” 已取代 《内经》 所说的 “风、寒”。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 重 新 解 释 风 的 说
法,都强化了癞病作为风土病的新看法,特别是南方的风土病。
明清以来,无论儒医还是俗 医, 对 癞 病 的 看 法 都 与 前 代 有 较 大 的 变 化。 麻 风 病 被 视 为 湿 热
地域具有传染 性 的 风 土 病, 通 过 虫、 蛊、 性 交 甚 至 和 病 患 简 单 接 触 传 播, 还 会 传 给 子 孙 后 代。
这些新看法加强了麻风病的危险性和恐怖性,使得明清以后癞病的社会意义与之前不同。
古今病名对照是疾病史研究 中 无 法 回 避 的 问 题, 但 由 于 现 存 文 献 记 载 的 有 限、 古 今 医 学 体
系的分殊、疾病判断本身的复杂性及疾病自 身 的 表 现 可 能 存 在 变 化 等 因 素, 这 又 是 一 个 难 题。②
然而,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 梁 著 并 没 有 太 多 地 受 到 困 扰, 而 是 通 过 合 理 地 转 换 视 角 和 研
究方法,巧妙地 实 现 对 这 一 困 境 的 超 越。 作 者 一 方 面 以 相 当 审 慎 的 态 度 处 理 “癞/疠 ” 与 现 代

① “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 将 “疠” 解释 为 麻 风 病, 因 为 秦 简 中 有 关 “疠 ” 症 状 描 述 的 “无 眉 ”、 “鼻 腔
坏” 等同现代医学中麻风病的临床症状很 相 似, 从 医 学 上 看 似 乎 无 误, 但 林 富 士 发 现 秦 简 中 “疠 者 有
罪,定杀” 则与历代政典中对重病 患 者 的 宽 容 不 符 合 , 他 认 为 “疠 ” 应 该 有 别 的 解 释。 参 见 林 富 士:
《试释睡虎地秦简中的 “疠” 与 “定杀”》,《史原》(台北) 第 15 期 ,1986 年。
② 参见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第 161 页。
· 178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osy 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此,而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思考传统时期这样
Lepr
的疾病表述展现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迁。不仅如此,作者还 从 不 同 时 期 社 会 对 “疠/癞/大 风/麻
风” 文化认识的演变出发,自然引出了该书重要的关注点———疾病的污名化问题。

三 、 麻风 : 不断被污名化的疾病

通过对 “疠/癞/大风/麻风” 概念发展的梳理,我们看 到, 在 近 代 之 前, 中 国 传 统 本 身 对 癞


病或麻风病的偏见已经形成,西方对麻风病的歧视,只是对这种偏见的加强而已。 (页 59) 从某
种意义上说,讨 论 “癞/疠” 这 些 疾 病 到 底 是 不 是 麻 风 病 已 不 再 重 要, 我 们 所 要 获 取 的 是 关 于
“麻风病” 本土化的认知,也 正 是 梁 著 努 力 呈 现 的 “癞/疠” 疾 病 系 统 长 时 段 的 演 变 过 程, 将 欧
洲经验地方化。但另一方面,Lepr
osy/麻风病/ “癞病” 系 统 之 间 语 义 上 的 沟 通 互 动 与 指 向 的 变
化,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虽 然 在 历 史 学 范 畴 内, 三 类 符 号 的 对 应 关 系 没 有 再 现 疾 病 本 身
发展轨迹意义重大,但最近的符 号 学 研 究 却 提 醒 我 们, 语 言 作 为 一 种 权 力 关 系, 其 指 向 性 的 变
化和跨语际沟通不容忽视,尤其是 当 我 们 需 要 将 某 段 历 史 放 进 全 球 性 殖 民 时 代 中 进 行 考 量 的 时
候。今天所说 的 “麻 风 病” 作 为 “癞/疠” 系 统 中 的 一 种, 如 何 指 代 整 个 具 有 类 似 症 状 的 疾 病
群,① 并同西方 Lepr
osy 一词相对应?而当 “麻风病” 在汉语中享有 Lepr
osy 在西语中的能指内
osy 所指不同,却在殖民话语下被迫享有 Lepr
涵后,其所指对象本身或许与 Lepr osy 所指对象的
屈辱和污名,从而使得癞病患者被迫在近代背负了比传统时代更强烈的污名和原罪 。
污名 (
stgma) 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用来指代那些暴露携带人道德地位不光彩或不寻常

的身体记号;在基督教时代指代神圣恩典或生理紊乱引起的身体记号。进入社会学领域后, “污
名” 被定义为 “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②
麻风病在欧洲的历史,很大程度上 可 以 用 “污 名 化” 来 概 括。 中 世 纪 时 期, 麻 风 病 因 为 其
可怕的外在病症,被视为内心罪恶的体现,麻风病患者因此备受凌虐。 而 到 了 19 世 纪, 当 传 教
士在殖民地再次发现这一已经从 欧 洲 消 失 的 病 症 时, 对 患 者 道 德 的 污 名 化 又 转 为 对 殖 民 地 人 民
的心理优势,麻风病成为证明殖民 地 种 族 低 劣 的 重 要 证 据。 中 国 民 族 主 义 精 英 面 对 西 方 的 偏 见
充满羞耻感,麻风病 “强烈地象征着中国近 代 病 重 的 身 体”,③ 麻 风 病 患 者 也 承 受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社会压力。但中国麻风病人 所 蒙 受 的 污 名 化, 却 不 仅 仅 是 近 代 中 西 刺 激—反 应 的 结 果, 而 是 有
着长时段的历史积淀。
梁著细致梳理了从中古到明 清 社 会 对 待 癞 病 的 态 度。 作 者 认 为 在 中 古 时 期, 癞 病 患 者 的 生
活环境还较为宽松,对癞病有两种看似对立却相互依存的观念:一方面是 “不 治 之 症”, 另 一 方
面也是宗教救赎的对 象。 (页 60) 在 宗 教 盛 行 的 中 古 时 期, 儒 释 道 均 把 癞 病 纳 入 自 己 的 说 教 体
系:虽然强调癞病是不道德的体现,但却可以通过他者引导 (佛教)、自身修炼 (道 教) 和 家 人
帮助 (儒家) 得到治愈。但 16 世纪以后,癞病被视为会传染的南方风土病, 癞 病 患 者 被 认 为 对
社会生理健康和道德构成双重威胁,应该用隔离的方式驱逐出去。

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中曾有一段描写涉及 “癞 ” 和 “麻 疯 ” 的 关 系。 因 为 《说 文 》 中 癞 指 代 恶 疾,
“广东人便引了他做一个麻疯的雅名”。参见吴趼人: 《二 十 年 目 睹 之 怪 现 状》 第 60 回 “谈 官 况 令 尹 弃
官   乱著书遗名被骂”,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年,第 334—336 页。
② 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宋立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 3 页。
③ 梁其姿:《从癞病史看中国史的特色》,李建民主编:《从医疗看中国史》,第 306 页。
· 179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梁著没有停留在仅仅向我们展 示 癞 病 患 者 所 遭 受 的 不 公 平 待 遇, 而 是 分 析 了 这 种 待 遇 的 根
源。梁氏注意到在文本中,这些病 人 被 描 述 成 负 面 的 群 体, 但 这 些 描 述 都 是 那 些 对 病 人 施 暴 者
的一面之辞,很可能是为了赋予他 们 的 暴 行 以 合 法 性。 她 认 为 这 种 对 麻 风 病 人 的 污 名 化 很 大 程
度上来源于对麻风病传染的恐惧,而所谓病人人格和道德上的缺陷则多是被建构出的理由。
在麻风病患者所背负的污 名 化 标 签 中, 最 独 特 的 莫 过 于 “过 癞” 习 俗 的 叙 述 与 建 构。 在 各
种叙述中,两广、福建地区女子 引 诱 不 知 情 的 男 子 (通 常 来 自 北 方) 发 生 关 系, 通 过 将 癞 病 传
染给男子使自己痊愈。蒋竹山较早 注 意 到 这 类 描 写 的 盛 行, 将 之 视 为 明 清 时 期 治 疗 癞 病 的 疗 法
之一——— “性爱疗法”。①
关于 “过癞” 的叙述,最早出现在宋代周密的 《癸辛杂识》 中:
闽中有所谓过癞 者。 盖 女 子 多 有 此 疾, 凡 觉 面 色 如 桃 花, 即 此 证 之 发 见 也。 或 男 子 不
知,而误与合,即男染 其 疾 而 女 瘥。 土 人 既 皆 知 其 说, 则 多 方 诡 作, 以 误 往 来 之 客。 杭 人
有嵇供甲者,因往莆 田, 道 中 遇 女 子 独 行, 颇 有 姿 色, 问 所 自 来, 乃 言 为 父 母 所 逐, 无 所
归,因同至邸中。至 夜, 甫 与 交 际, 而 其 家 声 言 捕 奸, 遂 急 窜 而 免。 及 归, 遂 苦 此 疾, 至
于坠耳、塔鼻、断手足而殂。癞即大风疾也。②
梁著认为,周密的叙述成为 之 后 对 “过 癞” 习 俗 描 写 的 模 板。 同 蒋 竹 山 将 “过 癞” 叙 述 看 作 对
社会风俗的反映不同,梁氏则将其 更 多 视 为 一 种 文 化 的 建 构, 并 将 这 类 描 写 同 元 明 之 后 的 医 学
发展联系起来。随着经济中心 的 南 移, 文 人 对 “过 癞” 习 俗 的 描 写 实 际 体 现 出 对 文 明 界 限 模 糊
化的焦虑。(页 115) 两广、福建以北的文人在各种叙述中强调南方气候和女性的特殊性。
到 19 世纪晚期,麻风病人所遭受的歧视与污名由于西方世界的歧视和民 族 主 义 的 兴 起 愈 演
愈烈,乃至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障 碍。 虽 然 民 国 政 府 无 力 对 病 人 实 行 严 格 措 施, 但 麻 风 病 人 处 在
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受到来自传 统 观 念 和 成 为 现 代 化 障 碍 的 双 重 压 力, 蒙 受 的 污 名 无 疑 要 比
传统社会更严重。而这种紧张关系 不 仅 没 有 随 着 医 学 进 步 和 全 球 性 移 民 潮 流 的 衰 减 而 松 弛 , 反
而更为加剧。
在中国的麻风病文化史书写 中, 梁 氏 将 污 名 化 问 题 贯 穿 始 终,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加 了 被 认
为将欧洲经验简单移植过来的 危 险。 例 如 凯 博 文 就 认 为, 各 种 污 名 的 理 论 框 架 都 没 有 体 现 出 病
痛体验的社会性,③ 就麻风病来说,“我们 所 理 解 的 ‘污 名’ 不 适 用 于 麻 风 病 病 人, 其 身 份 重 塑
中带有复杂、投机主义的成分, 麻 风 病 病 人 在 身 份 重 塑 中, 以 一 种 高 度 社 会 化 的 方 式, 进 行 着
道德和经济生存的角力。”④ 他 认 为, 尽 管 “污 名 化” 可 以 被 看 作 一 种 普 世 性 的 现 象,⑤ 但 必 须
警惕将 “污名” 作为解释所有歧视问题的框架。⑥

① 蒋竹山:《明清华南地区有关麻风病的民 间 疗 法》, 《大 陆 杂 志》 (台 北) 第 90 卷 第 4 期,1995 年 4 月,


第 4—6 页。
② 周密:《癸辛杂识》 后集 《过癞》,吴企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第 81 页。
③ Lawrence 
Hs i
n Yang 
and 
Arthu
r Kle
inman,“‘Fa
ce’andt
 he Embod
imento
 fS
 ti
gma in 
Chna:The 
i Cas
es
of
 Schi
zophrenia
  AIDS,”So
and  ci
al 
Sci
ence 
& Medi
cine,vol.67,2008,pp.398-408.
④ Art
hu r 
Klei
nman 
and 
Gr a
ce  Ryan , “Between Hi
stor and 
y  Anthr
opology:S
tigma,t
he 
Suba
lte
rn 
and
Lepr
osy in 
Chi :
na An  Essay Rev
iew 
of Lep
rosyi
 n Ch
i :
na A His
tor ,”
y pp.548-552.
⑤ B.G.L
ink,L.H.Yang,J.C.Phe
lan and P.Y.Co
llns,“Me
i asu
ring Men
tal
 Il
lne
ss S
tigma,”
Sch
izophreni
a Bull
etn,vo
i l.30,no.3,2004,pp.511-541.
⑥ Lawrenc
e  Hs
i ,
n Yang Arthu
r Kl
einman,Bruce G.L nk,J
i o C.Phean,S
l ing Le
e and Byon Good,

“Cult
ureand 
  St
igma:Add
ing Mor
al 
Exper
ienc
e t
o St
igma The
o y,”So
r cial 
Sci
ence & Medic
ine,vo
l.64,
· 180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这样的提醒和担心是有道理的,也是必要的。实际上,任何理论和 分 析 框 架 自 有 其 局 限 性,
特别是当我们用西方的理论 框 架 和 概 念 来 阐 释 非 西 方 地 区 时, 还 存 在 “在 地 化” 问 题。 显 而 易
见,污名化的分析框架不可能穷尽 疾 病 的 所 有 病 痛 体 验 和 文 化 意 涵 。 但 是 如 果 以 此 来 批 评 梁 著
对这一分析框架的 过 度 运 用, 则 未 必 公 正。 这 不 仅 是 因 为 这 一 污 名 化 本 身 具 有 一 定 的 普 世 性,
也因为这一重要的问题在中国 疾 病 史 研 究 中 几 乎 未 得 关 注, 更 勿 论 有 较 为 系 统 的 阐 述。 因 而 梁
著的这一探讨,放在中国疾病史 和 医 疗 社 会 文 化 史 研 究 脉 络 中, 无 疑 具 有 启 发 价 值。 更 为 重 要
的是,梁著有关麻风病人在遭遇歧视、谩骂与畏惧的同时,也获得了某种弱 者 “武 器” 的 描 述,
不仅以中国经验很好地阐释了凯 博 文 所 关 注 的 普 通 病 痛 可 能 赋 予 相 对 弱 势 者 以 权 力 的 问 题 , 而

且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建立在污 名 化 的 基 础 之 上 的。 梁 著 记 述 了 一 些 与 我 们 想 象 的 麻 风 病 人 截
然相反的特殊情况, “对麻风病人的持续污名化和日益增长的传染的畏惧反而成了他们力量的来
源” (页 110), 一 些 麻 风 病 人 利 用 人 们 的 恐 惧 为 非 作 歹。 社 会 对 其 的 敌 视 限 制 了 他 们 的 生 活 空
间,他们却可以凭借所拥有的新的 社 会 身 份 获 利。 这 种 情 况 在 欧 洲 中 世 纪 备 受 歧 视 的 麻 风 病 人
身上很难想象。但不可否认,他们 所 获 得 的 权 力 正 是 他 们 背 负 污 名 变 态 发 展 的 结 果, 源 于 人 们
对他们的恐惧以及各种想象。我 们 可 以 说, 这 些 麻 风 病 人 的 举 动 正 是 污 名 化 的 体 现, 他 们 的 所
作所为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与污名化相似的标签理论中, 越轨者 (
dev
i e) 向自身标签靠拢的
anc
表现。②

四 、 传统力量与现代话语

麻风病为何在近代中国扮演 了 如 此 重 要 的 角 色, 成 为 民 族 主 义 者 眼 中 中 国 落 后 的 象 征, 还
成了衡量政府能力的标尺?作者并未简单将其归因为西方殖民势力的影响,而 是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证明麻风病在近代的污名化和背 负 的 民 族 耻 辱 乃 是 中 西 文 化 互 动 过 程 中 不 断 被 建 构 的 结 果 。 不
仅如此,即使是西方世界对于麻 风 病 的 认 知, 也 受 到 中 国 传 统 观 念 的 影 响; 而 当 西 方 现 代 话 语
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对其的迅速 接 纳 也 与 传 统 的 社 会 文 化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 虽 然 民 族 主 义 者 常
常否认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显 然 梁 著 在 这 方 面 的 学 术 价 值, 并 不 仅 止 于 雄 辩 地 表 明 了 传 统
因素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力 量 以 及 传 统 与 现 代 间 的 复 杂 关 系, 还 在 于 将 自 己 的 研 究 对 象 置
于中西互动的脉络中,精当地指出中国的经验是如何影响西方认识以及现代话语的形成。

(一) 被重新发现的疾病———西方现代话语的形成以及中国的接受

中世纪肆虐欧陆的麻风病却在 16 世纪后销声匿迹,这一直是一个引人关 注 却 悬 而 未 决 的 问
题。当 19 世纪欧洲传教士在殖民地 “重新发现” 麻风病后,麻风病可怕的外在 表 现 和 一 直 难 以
说明的传播原因使它成为用来说明种族低劣的流行、持久的符号。
麻风病的传播有 传 染 说 和 遗 传 说 两 种 观 点。 在 麻 风 杆 菌 发 现 之 前, 遗 传 说 一 直 占 据 优 势,


 2007,pp.1524-1535.
①  比如生病的妻子可以要求丈夫分担更多的家务,但 是 同 样 的 病 痛 发 生 在 同 一 个 人 身 上 也 可 能 导 致 权 利
的进一步丧失。参见凯博文:《苦痛 和 疾 病 的 社 会 根 源———现 代 中 国 的 抑 郁、 神 经 衰 弱 和 病 痛》, 郭 金
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年,第 148 页。
② 蒙受污名者为讨好常人,当着他们的面把赋予他 那 类 人 的 所 有 坏 品 质 表 演 得 淋 漓 尽 致 , 从 而 在 生 活 场
景中成了丑角。参见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第 149 页。
· 181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这一观点认为麻风病是在 特 定 地 区、 人 群 间 传 播 的 疾 病, 和 中 国 传 统 观 念———认 为 麻 风 病 是 南
方特有的风土病不谋而合。即使 在 汉 森 发 现 麻 风 杆 菌 之 后, 遗 传 学 说 仍 然 被 多 数 人 所 相 信, 直
到几十年后传教士达米安神父在殖民地感染麻 风 病 死 亡。 (页 142) 他 的 罹 病 与 死 亡 被 媒 体 大 肆
报道,成为麻风病具有跨地域跨种族传染性的例证与最有力的宣传。①
传染说占据主流后,麻风病 引 起 国 际 性 恐 慌, 西 方 也 因 此 将 麻 风 病 视 为 中 国 国 家 落 后、 种
族劣等的标志。不过梁著论述的重 点 不 在 于 西 方 医 学 观 念 如 何 帮 助 塑 造 了 麻 风 病 在 近 代 中 国 的
特殊形象,相反,它关注中国传统 医 学 和 社 会 观 念 是 如 何 作 用 于 西 方 对 麻 风 病 的 认 知, 麻 风 病
在近代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延续而非外来观念的颠覆。
事实上,因为 19 世纪西方对麻风病没有确切的认识,种种不确定因素 为 各 种 解 释 留 下 了 空
间。而无论遗传学说还是传染学说,都吸收了中国对于癞病的看法。
传教士在中国的个体经验同时 为 遗 传 说 和 传 染 说 提 供 了 支 撑, 有 的 传 教 士 发 现 当 地 中 国 人
认为癞病极具传染性因而排斥病人;有的却发现病患没有被排除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外。② 此外支
撑养济院系统的一 个 重 要 观 点 就 是 相 信 癞 病 在 三 代 之 后 不 会 遗 传, 这 一 观 念 被 西 方 人 所 吸 收,
加强了他们认为麻风病是遗传疾病的信心。 (页 140) 而 明 清 社 会 对 于 “过 癞” 的 想 象, 也 被 传
教士记录下来,成为传染说的例证。(页 118)
与西方在麻风病遗传说和传 染 说 中 摇 摆 不 定 不 同, 中 国 从 未 怀 疑 麻 风 病 的 传 染 性。 早 在 中
古时期,佛道宗教故事中麻风病 就 具 传 染 性; 到 了 明 清 时 期, 将 麻 风 病 视 为 南 方 风 土 病 和 众 多
“过癞” 传说的出现,更是对麻风病传染性的强调,这种强调造成其在中国历史上 长 时 间 的 污 名
化。而西方传染说在中国被顺利接受,正是因为传统中国一直认为麻风病具有传染性。
近代中国因为麻风病而蒙受 西 方 污 名, 恰 恰 是 传 统 观 念 中 对 南 方 地 区 文 化 偏 见 的 放 大。 宋
代以后,均认为麻风病源自南 方 烟 瘴 之 地, 这 一 观 点 传 到 西 方。 由 于 西 方 对 中 国 缺 乏 认 识, 将
南方等同于整个中国,因而将中华 帝 国 内 部 的 文 化 偏 见 变 为 西 方 世 界 对 中 国 整 体 的 污 名 化 , 也
正因为中国人对麻风病的恐惧与厌恶由来已久,西方对麻风病传染致病的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将中国癞病史纳入全球史 的 脉 络, 既 具 开 创 性, 也 是 很 大 的 挑 战, 因 为 这 不 仅 意 味 着 要 将
属于中国的癞病系统疾病与西方 关 于 麻 风 病 的 认 知 恰 当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同 时 需 要 评 估 在 中 国 当
时的殖民环境下,西方的冲击和传统的继承在塑造人们认知时孰重孰轻。

(二) 拯救还是隔离———处理麻风病人背后的传统力量

从 “癞/疠”、 “风/大 麻 风” 这 些 指 向 相 对 模 糊 的 病 症 到 被 明 确 地 称 作 “麻 风 病”、 “汉 森


病”,麻风病人遭受贯穿历史长时段的污名化。从背负道德原罪的被拯救对象到南 方 地 区 蒙 受 文
化歧视的代罪羔羊,再到整个国家 耻 辱 的 标 志、 现 代 化 的 障 碍 和 新 兴 政 权 用 来 证 明 合 法 性 的 消
减对象,他们是作为消减对象还 是 有 被 拯 救 的 可 能? 如 何 对 待 麻 风 病 人, 其 中 内 在 的 医 学 和 政
治因素起到什么作用?
对待麻风病通常采用精神疗 法、 药 物 疗 法 和 隔 离 措 施 三 种 手 段。 精 神 疗 法 是 中 古 时 期 宗 教
宣传进行救赎的方式,源自种 种 宗 教 故 事; 药 物 疗 法 则 经 历 了 从 传 统 时 代 的 乌 蛇 酒、 砒 霜、 长

① 参见李尚仁:《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医学界对中国麻风病情的调查研究》,《中央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74 本第 3 分,2003 年 9 月,第 449、469 页。
② 参见李尚仁所征引的传教士报告。李尚仁: 《十 九 世 纪 后 期 英 国 医 学 界 对 中 国 麻 风 病 情 的 调 查 研 究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 74 本第 3 分,2003 年 9 月,第 456—457 页。
· 182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松等中医疗法到采用氨苯砜等西医诊疗手段的转变过程,并最终在采用多药物联合疗法 (MDT)
后将麻风病牢牢控制住;隔离措施 同 样 经 历 了 从 传 统 时 期 麻 风 院、 养 济 院 转 变 为 近 代 西 方 隔 离
方式的变迁过程。
蒋竹山较早关注对麻风病 的 药 物 疗 法。 在 《明 清 华 南 地 区 有 关 麻 风 病 的 民 间 疗 法》 中, 他
讨论了明清时期治疗麻风病 的 偏 方。 梁 氏 则 讨 论 了 服 用 砒 霜 治 愈 麻 风 病 最 出 名 的 例 子 ———冯 梦
龙 《醒世恒言》 中 “陈多寿生死夫妻”,在关注药物疗法的同时,亦将这则故事同 儒 家 用 德 行 救
赎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页 77)
相比西医疗法的引入,梁著更 为 关 注 传 统 中 医 在 治 疗 麻 风 病 上 所 发 挥 的 作 用 (页 190),不
过麻风病最终被控制还是得益于 1980 年代末大规模采用多药物联合疗法。
和精神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 隔 离 措 施 尤 其 引 人 关 注, 因 为 对 麻 风 病 人 强 制 的 隔 离 无 疑 最
能体现出社会对麻风病的认知。 梁 著 用 了 很 大 篇 幅 来 介 绍 和 研 究 对 癞 病 患 者 实 行 的 隔 离 。 在 梁
氏看来,隔离措施分为三个历 史 阶 段: 传 统 社 会 (尤 其 是 明 清 时 期) 的 养 济 院 系 统 阶 段、 民 国
时期的多种形式并存阶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以麻风村为主体阶段 。
养济院隔离系统始于 16 世纪以后,由于对癞病传染性的恐慌,隔 离 成 为 最 好 的 方 式, 明 清
时期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建 立 了 麻 风 院 和 养 济 院。 这 些 机 构 拥 有 各 种 别 名, 如 癞 子 营、 疯
子院、癞民所、麻风寮等等。(页 97) 梁氏强调这种麻风院和中世纪麻风院或者僧侣开办的机构
不同,隔离场所没有宗教涵义,病 人 没 有 像 欧 洲 那 样 受 到 宗 教 歧 视, 因 此 用 福 柯 的 观 点 无 法 解
释中国当时的麻风隔离系统。
到了近代,在西方医学知识和 民 族 主 义 的 影 响 下, 对 麻 风 病 的 有 效 控 制 是 国 家 现 代 性 的 体
现,而隔离则是最好的控制手段。民国时期,中国有三种隔离方式可以 选 择: 传 统 养 济 院 体 系、
传教士建立的隔离体系和最终 选 择 的 从 夏 威 夷、 菲 律 宾 等 地 借 鉴 来 的 民 族 主 义 的 隔 离 方 式。 作
者强调国民政府的选择不是根 据 控 制 效 果 的 优 劣, 而 是 出 于 对 社 会 控 制 的 考 虑: 传 统 的 养 济 院
系统属于民族主义者期望摧毁的 传 统 社 会 体 系 的 一 部 分; 传 教 士 建 立 的 隔 离 系 统 手 段 过 于 柔 和
且其浓厚的宗教气息也影响政 府 的 控 制。 最 终 采 取 了 最 为 极 端 的 严 格 隔 离 方 式, 但 是 由 于 国 民
政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最终形成了三种隔离方式并存的局面。
在作者看来,近代民族主义者 正 是 受 到 传 统 影 响 从 而 选 择 隔 离 麻 风 病 人, 而 这 一 点 恐 怕 他
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页 176) 通过 梁 著, 我 们 看 到 明 清 时 期 已 经 形 成 了 针 对 癞 病 患 者 成 熟 的
隔离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及长 久 运 作 肯 定 会 对 人 们 的 思 想 发 生 作 用 , 乃 至 形 成 某 种 社 会 共
识,但就此来认定近代对麻风病人 采 取 隔 离 方 式 主 要 是 源 于 对 传 统 的 继 承 似 乎 并 不 严 谨 。 实 际
上民族主义者所倾向的隔离方 式 是 模 仿 菲 律 宾、 夏 威 夷 的 隔 离 手 段, 而 非 传 统 养 济 院 的 运 作 方
式。传统隔离方式使得麻风院内 部 形 成 了 独 立 的 社 会 体 系, 因 而 难 以 为 民 族 主 义 者 所 接 受。 事
实上,隔离麻风病人更像是出于一 种 本 能 的 趋 利 避 害 选 择。 传 统 社 会 的 隔 离 方 式 确 实 在 人 们 心
中形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采取隔 离 手 段 是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的 专 利, 西 方 社 会 同 样 形 成 了 一 套 成
熟的隔离方式,当 20 世 纪 初 的 民 主 主 义 精 英 们 在 殖 民 话 语 下 把 消 除 麻 风 病 当 作 一 项 政 治 任 务
时,他们会很自然地观察西方的做 法。 梁 氏 强 调 的 对 传 统 的 继 承 应 是 一 种 长 时 段 内 共 同 体 中 相
同思维的培养,相比而言并不是影响民族主义者在短时间作出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
在架构连通传统和现代的桥 梁 时, 梁 氏 极 为 重 视 传 统 的 力 量, 她 在 处 理 麻 风 病 在 中 国 现 代
化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历史时,格外强调了人们对传统的继承 (有时甚至是不自觉 的),比 如 麻 风
病污名化历史的延续、将麻风病 人 与 正 常 社 会 隔 离 等 等。 这 种 对 传 统 观 念 的 偏 爱 与 罗 芙 芸、 班
凯乐等强调现代性生成的著作 观 点 明 显 不 同, 而 这 也 招 致 了 部 分 评 论 的 批 评, 如 前 述 班 凯 乐 认
· 183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为梁著过分强调了传统、现代之间的连续性。
梁氏对传统延续性的格外关 注, 一 方 面 固 然 因 为 她 对 古 代 史 更 为 精 通 擅 长, 另 一 方 面 也 凸
显出多数疾病社会文化史研究者对古代中国的隔膜。以往的相关研究往往给我们 这 样 一 种 感 觉:
麻风病是有历史感的疾病,但其历史却又集中在近代;我们对待麻风病的态度 植 根 于 传 统 社 会,
但对 “癞/疠”、 “大 风” 这 一 套 复 杂 的 疾 病 系 统 却 又 觉 得 陌 生; 麻 风 病 之 所 以 成 为 今 天 的 麻 风
病,还是缘于近代民族主义和革命 话 语 的 塑 造。 这 种 感 觉 源 于 后 殖 民 史 家 所 批 判 的 民 族 主 义 以
及一整套现代史学 书 写 方 式。 我 们 痴 迷 于 民 族 国 家 的 形 成, 将 其 视 为 追 求 现 代 性 唯 一 的 出 路,
而我们对现代性的过分追逐使 得 传 统 被 轻 视, 甚 至 被 重 构 为 停 滞 或 铁 板 一 块, 仅 仅 成 为 我 们 偶
尔参考的对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评估传统的延续在近代麻风病观念构建中的作用呢?
首先,近代中国处在一种特 殊 的 殖 民 环 境 中。 虽 然 沦 为 世 界 殖 民 体 系 的 一 环, 传 统 观 念 遭
受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但中国 并 不 同 于 其 他 殖 民 国 家, 传 统 仍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中 国 在 语 言 上
保持完整性的事实即是中国语境下殖民主义不完整性的文化证据。① 因此传统的影响可能要超出
我们的预期。
其次,梁著已经向我们展示了 中 国 传 统 观 念 在 构 建 西 方 对 麻 风 病 认 识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明 清
时期关于 “过癞” 的社会想象、关 于 癞 病 三 代 后 就 不 会 遗 传 的 观 点 以 及 对 癞 病 传 染 性 的 认 识 等
都被西方吸收并影响其对麻风 病 的 认 知。 现 代 话 语 中 同 样 存 在 着 中 国 传 统 的 因 素, 因 此, 西 方
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传统的延续。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强 调 传 统 和 近 代 间 巨 大 的 鸿 沟 时, 当 我 们 坚 持 麻 风 病 在 近 代 才
开始扮演特殊角色时,我们已经预 设 近 代 之 前 的 历 史 是 铁 板 一 块, 其 存 在 价 值 只 是 为 了 和 现 代
比较。这也是梁氏努力呈现中国社 会 对 癞 病 观 念 长 时 段 历 史 的 意 义 所 在 : 近 代 对 麻 风 病 的 认 识
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社会对癞病 逐 步 变 化 的 认 知 基 础 上 的; 癞 病 的 污 名 化 地 位 在 明 清 时 期 已 经
确立下来。如果说有所差别的话,也是概念上的转换和语义的转译,很难说有本质的差别。
由此看来,班凯乐对 梁 著 的 批 评 自 有 其 道 理, 但 和 梁 氏 所 要 达 到 的 目 的 并 不 在 一 个 层 面。
批评者强调的是近代对麻风病 的 态 度 及 措 施 是 传 统 社 会 所 没 有 的 , 是 意 欲 表 明 “现 代” 对 传 统
的超越。而梁著则试图论证,近代 麻 风 病 所 扮 演 的 前 所 未 有 的 角 色, 是 在 西 方 殖 民 话 语 和 传 统
对癞病的认知基础上共同建构 的; 西 方 殖 民 话 语 也 并 非 完 全 是 舶 来 品, 其 形 成 和 中 国 传 统 观 念
不无联系。传统本身变化发展, 在 现 代 社 会 依 然 具 有 活 力。 故 而 可 以 说, 评 论 者 在 现 代 性 上 对
梁著所持的异议,不过是不同语境 下 的 不 同 言 说 而 已。 虽 然 我 们 很 难 评 估 哪 一 方 对 塑 造 近 代 麻
风病形象贡献更大,不过梁氏的研 究 至 少 让 我 们 看 到, 麻 风 病 的 历 史 是 古 今 中 外 多 重 因 素 互 动
融合的过程,传统与现代、中国 与 西 方, 并 非 相 互 对 立 的 两 极, 而 是 在 相 互 的 交 融 碰 撞 中 共 同
书写了麻风病的历史。中国麻 风 病 的 历 史, 同 样 体 现 了 现 代 医 学 体 系 下 被 统 一 的 Lepr
osy/麻 风
病现代话语,其实是在中国传统癞病系统和西方麻风病记忆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五 、 遗憾与不足

梁著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 这 并 不 表 示 该 书 无 可 挑 剔。 实 际 上, 任 何 作 品 和 研 究 都 不 可

① 史书美: 《现 代 的 诱 惑: 书 写 半 殖 民 地 中 国 的 现 代 主 义 (
1917—1937)》, 何 恬 译, 南 京: 江 苏 人 民 出
版社,2007 年,第 41 页。
· 184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梁著也不例外。
首先,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 局 限 性。 该 书 从 社 会 文 化 史 角 度 对 疾 病 社 会 文 化 意 义 的 呈 现
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这样的写法 也 导 致 梁 著 回 避 了 很 多 问 题, 对 于 那 些 特 别 希 望 了 解 麻 风 病
在中国历史上流行、分布情况或中 医 对 治 疗 麻 风 病 真 实 效 验 的 读 者 来 说, 该 著 可 能 会 令 其 感 到
意犹未尽,因为它基本没有就此作出探讨。
其次,即使抛开方法论方面 的 局 限 不 谈, 在 具 体 的 研 究 中, 梁 著 也 难 以 避 免 地 留 下 了 一 些
遗憾甚或不 足。 比 如, 关 于 宗 教 的 救 赎 作 用。 它 向 我 们 呈 现 了 中 古 时 期 宗 教 对 “癞/疠” 的 看
法,但在宋以后则偏重医学理念的 变 化 和 地 域 偏 见 对 疾 病 的 投 射 而 对 宗 教 涉 及 较 少 。 明 清 时 期
宗教对于麻风病社会内涵的建 构 起 到 什 么 作 用? 在 佛 教 较 为 盛 行 的 明 代, 佛 教 医 学 对 麻 风 病 的
认知和处理如何?是否和儒医不 同? 明 代 医 案 中 也 有 僧 侣 患 癞 病 的 故 事, 其 中 似 乎 看 不 到 强 烈
的社会污名。我们想知道,在作者 强 调 的 宋 元 以 来 的 医 学 转 向 之 后, 对 于 中 古 时 期 癞 病 的 医 学
和社会涵义构建起过重要作用的宗教是否还在发挥作用,作者对此似乎并未 有 清 晰 交 代。 又 如,
对于地方社会中麻风病人的探讨。① 作者在论述癞病污名化问题时,花了大量笔墨就不同地域间
文人著述中对癞病的不同态度作 了 研 究, 并 通 过 地 方 志 和 刑 案 汇 览 等 材 料 向 我 们 展 示 了 癞 病 患
者在基层社会的糟糕境遇,但相比 史 料 中 关 于 个 别 事 例 的 记 载 来 说, 作 者 是 不 是 也 可 将 癞 病 患
者个体放进由民间信仰、秘密宗教 以 及 地 方 生 员、 宗 族 社 会 所 构 筑 的 基 层 社 会 权 力 网 络 中 进 行
研究,具体向读者呈现基层社 会 权 力 机 构 (宗 族、 民 间 信 仰、 基 层 官 员 等 等) 对 癞 病 患 者 施 加
的影响以及对癞病社会形象的 接 受 和 影 响。 再 如, 关 于 中 西 方 概 念 的 对 接 转 换。 梁 著 对 中 国 传
统医学中癞病概念、病因、治疗 手 段 的 演 变 进 行 了 长 时 段 的 梳 理, 受 到 了 一 致 好 评。 作 者 不 赞
同将麻风病这一现代生物医学概 念 套 用 在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进 行 医 史 研 究 的 方 法 , 因 此 梳 理 出 癞 病
这一中医概念下的疾病史。这无疑 是 值 得 赞 许 的, 不 过 在 中 西 医 概 念 的 衔 接 上 似 乎 还 有 进 一 步
探究的空间。作者对概念上 “癞/疠/大麻风” 系统如何被现代医学的 “ l osy/麻风病” 概念 所
epr
取代着力不多,没有详细论述。我们无从知道 时 人 在 谈 论 “麻 疯”、 “癞” 等 词 汇 时 是 将 其 视 为
一体还是作为分别的概 念。② 此 外, 梁 著 所 讨 论 的 不 是 狭 隘 医 学 定 义 下 的 麻 风 病, 而 是 “癞/
疠”、“大风” 等复杂的疾病系统, 描 述 对 象 的 复 杂 性 就 预 示 了 这 一 疾 病 系 统 在 社 会 所 遭 受 境 遇
的多样性。而由于麻风病在明清以 来 愈 加 明 显 的 社 会 效 应, 所 背 负 的 文 化 偏 见 与 民 族 耻 辱 越 来
越重,这有可能在我们脑海中先入 为 主 定 下 负 面 的 基 调。 由 于 麻 风 病 历 史 上 所 属 疾 病 系 统 的 复
杂,我们在将其纳入叙事模式时 或 许 就 已 经 破 坏 了 其 复 杂 性。 比 如 作 者 提 到, 癞 病 在 中 古 时 期
有时可以转化为女子获得节烈身份的凭借,但这类事例并不多见。(页 64) 这类和我们预想不尽
相同的事例是否还存在很多,是否 因 为 各 种 原 因 还 未 被 我 们 发 现 或 者 不 可 能 为 我 们 所 知 晓 ? 当
我们举出其中一二作为例证时, 是 否 意 味 着 同 时 我 们 省 略 了 更 多? 另 外, 在 论 述 麻 风 病 在 民 国
时期的历史时,梁氏反复强调由 于 国 民 政 府 执 行 力 的 欠 缺, 导 致 其 在 麻 风 病 控 制 上 的 失 败。 不
过我们在通过对麻风病的控制来 评 估 民 国 时 期 的 公 共 卫 生 事 业 的 成 败 时 , 也 要 看 到 麻 风 病 是 否
具有代表性。
再次,作者在绪论中谈到了麻风病人身份的自我认同问题,并提出了 “从 帝 国 晚 期 到 现 代,
病人的身份建构有连续性或断 裂 性” 等 一 系 列 重 要 而 有 趣 的 问 题, 认 为 这 应 是 研 究 者 未 来 可 能

① 这里不是要求进行凯博文认为的人类学的探讨,他认为作者可以对近代以来的麻 风 病 人 个 体 进 行 研 究 ,
但他的期望受资料的局限,目前比较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性。
② 比如前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中对于麻疯与癞关系的描述。
· 185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会关注的。(页 14—15) 这一提示无疑是十分重要而极有见地的。据笔者的理解, 作者实际上是


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了疾病 史 研 究 中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而 自 己 却 没 能 很 好 展 开 的 议 题 , 也 可 以
说为后来的研究提示了一条可 行 的 进 路。 这 里 要 说 的, 不 是 遗 憾 作 者 在 正 文 中 缺 乏 这 方 面 的 关
注和论述,而是作为没有就此出 发, 关 注 到 如 何 全 方 位 观 察 麻 风 病 和 麻 风 病 人 的 问 题, 即 不 仅
要从医学、国家、精英和民众的角 度 从 外 部 来 加 以 观 察, 而 且 也 有 必 要 从 麻 风 病 人 自 身 的 角 度
从内部来进行探究。限于资料,这 固 然 是 个 并 不 容 易 操 作 的 问 题, 但 若 在 研 究 中 强 烈 贯 彻 这 一
问题意识,至少在现当代的相关研究,多少会让我们了解一些病人的认知和声音。
最后,相对于传统时代癞病系 统 历 史 的 梳 理, 梁 著 对 于 麻 风 病 在 新 中 国 时 期 的 叙 述 就 显 得
略微逊色一些。由于种种原因, 作 者 对 于 档 案 资 料 (特 别 是 基 层 档 案) 利 用 较 少, 这 使 得 其 对
于 1950 年代以来麻风病防治工作 的 叙 述 停 留 在 政 策 层 面, 难 以 触 及 基 层 社 会 和 实 际 操 作 情 况。
梁氏本人实际早已注意到资料 局 限 这 一 问 题, 在 书 中 就 提 到 难 以 接 触 到 基 层 档 案 的 困 难, 我 们
在此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并非是不 顾 实 际 情 况 地 苛 求 作 者, 而 是 期 望 后 来 研 究 者 重 视 对 档 案 资 料
的发掘。尤其是随着政府推动信息 公 开 化, 绝 大 多 数 的 地 方 档 案 馆 开 始 向 公 众 和 学 者 开 放 1978
年之前的档案,越来越多的基层 档 案 得 以 解 密 公 布, 研 究 环 境 已 大 为 改 善, 梁 氏 写 作 时 所 遇 到
的资料难题未来将不再困扰研 究 者, 因 此, 我 们 希 望, 也 有 理 由 相 信 后 来 研 究 者 会 在 深 入 发 掘
利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

六 、 疾病史如何书写

梁著以翔实的史料和娴熟的书 写 技 艺, 带 领 我 们 回 顾 了 今 天 似 乎 已 成 为 历 史 的 麻 风 病 在 中
国历史上的演变历程,对我们的启 发 和 触 动 是 多 方 面 的, 也 为 中 国 的 疾 病 医 疗 史 书 写 提 供 了 一
个非常重要的借鉴。
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疾病史颇为关注,梁著之外,至少已有 6 部专著问世。①
这些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都是对 社 会 和 生 命 造 成 严 重 危 害 的 瘟 疫, 特 别 是 鼠 疫。 这 些 研 究 的 问 题
意识和学术品质虽然不尽相同, 但 基 本 都 是 从 社 会 史 和 生 态 环 境 史 的 角 度 展 开, 或 将 关 注 点 聚
焦于疫病与社会的 互 动, 特 别 是 社 会 对 疫 病 的 应 对 上; 或 着 力 于 探 究 疾 病 与 环 境 变 迁 的 关 系,
但均未能关注和运用国际疾病 医 疗 史 研 究 中 常 见 的 新 文 化 史 (或 社 会 文 化 史) 的 视 角 或 研 究 方
法。不仅很少关注疾病对于社会 心 态、 风 俗 信 仰 的 影 响 等 内 容, 也 疏 于 呈 现 疾 病 背 后 所 隐 含 的
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缺乏 对 疾 病 的 长 时 段 探 讨, 没 有 从 后 殖 民 主 义 视 野 重 新 审 视 传 统
社会的医学资源。虽然这些研究 在 中 国 史 学 发 展 脉 络 中, 已 经 可 以 算 得 上 是 全 新 的 探 索, 但 若
将其置于国际学术的背景中,其学 术 理 念 和 研 究 方 法 显 然 还 存 在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不 利 于 我 们 更
多元、全面地呈现疾病历史和社 会 文 化 意 涵。 特 别 是 就 国 内 疾 病 医 疗 史 研 究 而 言, 对 国 际 疾 病

① 分别 是 Ca ro
l Bened
ict,Bub
oni
c Pl
ague 
in 
Nine
teen
th-Cen
tury 
Chna,S
i t
an f
ord:St
anford Uni
ver
sit

Pr
ess,1996;飯島渉:『ペスト と 近 代 中 国: 衞 生 の 「制 度 化 」 と 社 会 変 容 』, 東 京: 研 文 出 版,2000
年;余新忠: 《清 代 江 南 的 瘟 疫 与 社 会 ———一 项 医 疗 社 会 史 的 研 究 》, 北 京: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2003 年;曹树基、李 玉 尚: 《鼠 疫: 战 争 与 和 平———中 国 的 环 境 与 社 会 变 迁 (
1230—1960 年 )》; 周
琼:《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张泰山:《民国时期 的 传
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有关中
国疾病医疗史的研究兴起的情况,可参见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 过 去、 现 实 与 可 能》, 《历
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
· 186 ·
评梁其姿 《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

医疗史的整体研究态势还显得 相 当 的 隔 膜, 多 数 研 究 者 缺 乏 国 际 上 比 较 主 流 的 问 题 意 识, 以 旧
理念、旧方法探讨新问题的情况 颇 为 常 见。 即 使 是 一 些 比 较 重 要 的 研 究 成 果, 也 往 往 缺 乏 对 国
际学术界比较成熟甚至是共识性的认识 的 参 照。① 从 社 会 文 化 史 角 度 展 开 的 探 讨, 还 相 当 缺 乏。
而梁氏不仅深谙国际学术发展 脉 络, 也 具 有 颇 为 深 厚 的 中 国 史 学 研 究 功 力。 她 不 仅 成 功 地 搜 集
和梳理了各类历史文献中 相 当 零 散 的 有 关 “疠/癞/麻 风” 的 记 载, 而 且 没 有 被 现 代 医 学 概 念 中
的麻风病所束缚,从中国医学与社 会 文 化 出 发, 勾 勒 了 古 代 直 至 今 天 同 麻 风 病 症 状 类 似 的 被 称
为 “疠/癞”、“大风/大麻风” 等复 杂 疾 病 系 统 的 文 化 史, 以 及 这 一 系 统 是 如 何 在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中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 “麻风病” 的。
作者对麻风这一中国史学界关 注 不 多 的 典 型 疾 病 所 做 的 长 时 段 考 察, 首 先 非 常 直 观 地 告 诉
我们,在史料相当零散且意涵不 够 确 定 的 情 况 下, 该 如 何 系 统 地 书 写 一 部 单 一 疾 病 的 历 史。 对
于历史上的疾病,我们不仅要关 注 疾 病 的 流 行 状 况、 时 空 分 布、 对 社 会 的 冲 击 和 影 响 等 比 较 明
显而实际的问题,同时还有更多相 对 深 入 细 致 的 有 关 疾 病 的 认 知、 社 会 反 应 和 文 化 意 涵 等 社 会
文化史的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 这 显 然 为 中 国 的 疾 病 医 疗 史 提 供 了 新 的 研 究 进 路。 其 次, 也 向
我们展现了疾病所蕴涵的丰富 的 社 会 文 化 意 义, 即 疾 病 并 不 只 是 简 单 的 生 理 病 变, 也 是 不 同 时
代各种社会文化的建构。同时,梁 著 还 通 过 对 现 代 医 学 有 关 麻 风 病 话 语 建 构 过 程 的 探 析, 提 示
我们反思一直被奉为圭臬的现代 医 学 可 能 并 不 像 我 们 想 象 得 那 样 客 观 。 医 学 科 学 处 于 社 会 与 经
济背景下,它的发展往往在大部分 人 的 健 康 和 小 部 分 人 的 牺 牲 之 间 寻 求 着 平 衡 , 在 使 许 多 疾 病
得到治愈的同时,也导致了新的 疾 病。 为 了 方 便 提 供 健 康 干 预 而 医 学 化, 把 社 会 问 题 都 贴 上 医
学和精神医学问题的标签。② 这实际上是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对诸多现实问题的省思提供了可资
利用的视角和资 源。 再 次, 作 者 长 时 段 的 历 史 考 察, 也 有 利 于 我 们 更 深 入 地 去 认 识 疾 病 认 知、
社会应对及其社会文化意涵演变 的 内 在 理 路, 看 清 我 们 常 说 的 近 代 转 型 中 潜 在 而 本 来 就 不 断 变
动的传统因子的影子和力量。让 更 多 的 研 究 者, 特 别 是 从 事 近 现 代 问 题 的 研 究 者, 有 可 能 从 中
较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疾病医疗的近代演变,并非只是 “西化” 和对 “西 化” 的 应 对。 最 后,
作者精到的全球史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外东西文化之间的关系。 现 有 的 相 关 研 究,
特别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由于视野 和 语 言 能 力 等 方 面 的 限 制, 或 者 比 较 孤 立 地 来 看 待 中 国 的 疾
病医疗问题,或者只是将西方文明 和 文 化 视 为 对 中 国 社 会 产 生 影 响 的 外 在 因 素 (这 一 因 素 往 往
是抽象而非历史 的), 而 极 少 能 从 真 正 的 全 球 视 野 出 发, 来 观 察 和 认 识 中 外 东 西 之 间 的 交 互 关
系。而梁著则很好地处理了这一 关 系, 使 我 们 不 仅 能 在 著 作 中 不 时 看 到 作 者 对 中 外 的 比 较, 更
为重要的是,作者没 有 单 向 度 地 来 认 识 西 方 文 明 和 文 化 对 中 国 的 影 响, 而 是 真 正 以 国 际 眼 光,
来呈现在近代国际社会对麻风 病 认 识 历 史 中, 中 国 经 验 的 存 在 和 影 响: 中 国 经 验 并 不 只 是 被 动
的受影响者,同时也是国际现代 疾 病 认 识 建 构 的 参 与 因 素 之 一。 在 这 里, 中 外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影
响不仅是互动,而且西方也是具 体 而 不 断 变 动 的。 这 一 点, 对 我 们 当 前 的 中 国 疾 病 医 疗 史 乃 至

① 比如在目前的卫生防疫史研究中,除了少数 的 例 外, 国 内 的 大 多 数 研 究 一 样, 似 乎 都 自 外 于 国 际 学 术
界医疗卫生史研究的主流认识,基本未能跳脱 “现代化” 的学术理念和叙事模 式。 参 见 余 新 忠: 《卫 生
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史学理论研 究》2011 年 第 3 期。而 胡 成 则 对 一 些 发 表 在 国 内 重 要
期刊上有关鼠疫防治的研究提出批评,认为 他 们 不 假 思 索 地 认 同 防 疫 进 步 性、 科 学 性 和 有 效 性, 多 少
“存在不尽专业之处”。参见胡成:《东三省鼠疫蔓延时的 底 层 民 众 与 地 方 社 会 (
1910—1911) ———兼 论
当前疾病、医疗史研究的一个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 “东 亚 医 疗 历 史 工 作 坊” 论 文,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历
史系及近代史研究中心,2010 年 6 月 25 日,第 1—4 页。
② 参见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第 192 页。
· 187 ·
历 史 研 究 2012 年第 4 期  

中国史研究,都颇具启发价值。
总之,梁著对于医籍和传统 史 料 的 掌 握, 对 疾 病 之 于 社 会 心 态、 文 化 习 俗 的 影 响 的 深 入 研
究,以及将疾病史研究纳入全球 史 发 展 脉 络 中, 都 表 现 出 了 较 高 的 研 究 水 平。 不 过 其 价 值 应 该
并不仅限于疾病医疗史这样专 门 的 领 域, 同 时 还 表 现 在, 作 为 第 一 本 研 究 中 国 麻 风 病 的 英 文 专
著,它向西方展示了中国学术界 的 研 究 水 准。 从 已 有 的 书 评 来 看, 该 书 对 传 统 梳 理 以 及 从 传 统
到近代历史延续性的论述,已得到 西 方 学 界 的 认 可 和 赞 赏。 该 书 以 具 有 说 服 力 的 实 证 性 研 究 将
中国经验有效地融入国际学术 话 语 中, 其 意 义 不 仅 在 于 避 免 了 中 国 经 验 的 失 语, 更 重 要 的 是 将
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多元地理解人类的历史经验。
在今天一般人的印象中,麻 风 病 已 然 是 与 现 实 无 关 的 历 史, 但 梁 著 却 告 诉 我 们, 虽 然 经 过
长达 60 多年的全国性控制,麻风病似乎渐渐 从 我 们 的 视 线 中 消 失, 但 无 论 是 在 疾 病 控 制 上 ① 还
是大众感知层面,② 麻风病的历史都仍未结束。在现代医学框架中,麻风病虽已不再是令人谈之
色变的不治之症,但其病理因素 仍 然 有 些 模 糊, 同 时 对 麻 风 病 人 的 去 污 名 化 并 不 成 功, 他 们 中
的许多仍然不被社会接纳, 居 住 在 偏 僻 的 麻 风 村, 与 现 代 社 会 隔 离。 他 们 的 个 体 经 历、 集 体 记
忆还有待历史学家去发掘。这一 开 放 式 的 结 尾 似 乎 在 昭 示 我 们, 麻 风 病 的 历 史 没 有 结 束, 疾 病
史的书写更没有也不可能结束。 史 无 定 法, 疾 病 史 的 书 写 同 样 亦 不 应 有 固 定 的 模 式。 梁 著 立 足
史料,通过融汇国际学界前沿研 究 方 法 和 理 念, 从 社 会 文 化 史 角 度 展 开 的 疾 病 史 研 究, 固 然 相
当成功甚至具有一定的典范意 义, 但 显 然 不 是 无 可 挑 剔 的。 首 先 这 一 书 写 模 式 并 不 一 定 适 合 所
有的疾病,同时像对近现代社会造 成 巨 大 冲 击 而 且 资 料 也 更 为 丰 富 的 烈 性 传 染 病 , 仅 用 这 一 种
模式来书写恐怕就远远不够;而且 从 上 面 的 论 述 也 不 难 看 到, 书 中 的 一 些 解 读 和 探 究 乃 至 问 题
意识,也不无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尽 管 如 此, 在 当 下 对 国 际 学 术 研 究 潮 流 了 解 和 把 握 还 明 显 不
够的中国疾病医疗史研究来说,这一研究的启发和示范意义,我们认为仍是主要的。
范例的树立不是让人望而却步, 而 是 为 此 后 进 一 步 的 探 究 提 供 可 资 借 鉴 的 经 验 和 超 越 的 对
象。相信梁著的问世,一定会引发 更 多 的 学 人 对 疾 病 医 疗 史 的 兴 趣 和 探 究, 并 随 着 资 料 的 进 一
步丰富和研究理念的创新而不断 产 生 更 加 深 入 而 丰 硕 的 研 究 成 果。 这 是 年 轻 研 究 者 的 责 任 和 使
命,也一定会是梁氏的深切期待。

〔作者杨璐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余新忠,南开大学 中 国 社 会 史 研 究 中 心 暨
历史学院教授。天津  300071〕

(责任编辑:路育松   责任编审:李红岩)

① 事实上近十余 年 来, 全 球 新 增 麻 风 病 患 者 数 量 并 未 出 现 明 显 减 少 。 参 见 “
Repo
rto
 ft
 he
 In
ter
nat
iona

Lep
rosy 
Ass
oci
ati
on 
Techn
ica
l Fo
rum,”Lepr
osy 
Rev
iew ,vo
l.73,2002,pp.513-516.
② 比如最近各大媒体报导的台湾女记者张平宜 11 年救助四川麻风村的新闻,这 则 新 闻 显 示, 对 麻 风 病 人
的歧视等种种偏见依然且广泛存在。
· 18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