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http://www.paper.edu.

cn

岩体质量分类 Q 系统评述
王广德 石豫川 刘汉超 寇佳伟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
摘要:1974年由挪威的巴顿提出的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在我国地
下洞室围岩分类、岩石地基、岩石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1993
年、2002年两次修正,变得更加完善。它不仅适用于中低地应力条件,还适用于高地应力条
件;不仅适用于硬质岩地区,还适用于软质岩地区。本文对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的发展过程、
优缺点、Q系统与相关围岩分类方法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述,重点介绍了2002年修正的Q
系统。
关键词: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几种围岩分类方法的相关关系;2002
年修正的Q系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的发展过程
岩体质量分类 Q 系统,简称 Q 系统,其英文名称为 The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or characterization),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其最初目的是为
了确定隧洞施工时的支护方案。该系统建立了岩体质量指标 Q 与支护类型之间的关系,并
在隧洞开挖实例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室开挖跨度与 Q 值的关系。
Q 系统是 1974 年挪威的巴顿(Nick Barton)等人在研究了 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考虑了岩体完整性、节理特性、地下水和地应力影响,并以六个参数
(统称为 Q 参数)确定反映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岩体质量指标 Q 值。Q 值按下式计算:
 RQD   J r   J w 
Q =   ×   ×  
 J n   J a   SRF 
式中 RQD——Deere 的岩石质量指标,Jn——节理组数,这两者的比值粗略地代表岩
石的块度。
Jr——最脆弱节理的粗糙度系数,Ja——最脆弱节理面的蚀变程度或充填情况,这两者
的比值代表了最脆弱节理的抗剪强度。Jw——裂隙水折减系数,SRF——应力折减系数,这
两者的比值反映围岩的主动应力。
Q 系统的发展总是与施工技术、支护技术相联系的。上世纪 70 年代,隧洞埋藏深度较
浅,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中隧洞埋深均小于 500 m,一般埋深为 50~250 m;跨度或直径多
为 5~15 m,少数跨度较大,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中有 40 个为水电工程项目,其跨度为 15~
30 m,壁高 30~60 m;支护方法主要是素喷混凝土(plain shotcrete,简称 S)、挂网喷
混凝土(steel-mesh reinforced shotcrete 简称 S(mr))、混凝土拱衬砌(cast concrete
arches, 简称 CCA)。这一阶段的隧洞特点是埋深浅、跨度小,支护型式以挂网喷混凝土加
锚杆、混凝土拱衬砌等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用水拌合、钢纤维喷混凝土(S(fr))加锚杆的支护成为挪威洞
室永久支护的主要方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种支护得到了明显改进。1993年,格姆斯坦
德( Grimstad)等根据1050个工程实例,建立了混凝土喷层厚度与锚杆间距、以及岩体质
量Q值之间的关系。在极差岩体中除S(fr)和岩石锚栓以外,使用钢筋条喷混凝土拱肋的原理
也得到了发展,这实际上已取代了混凝土衬砌。拱肋之间的厚度、宽度和间距取决于岩体质
量Q值。为了防止岩石剥落和板裂,在高地应力区也广泛应用了S(fr)支护。把Q系统和S(fr)、
岩石锚杆支护措施结合起来作为隧洞的永久支护,是挪威成洞法(NMT)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格姆斯坦德(Grimstad)、巴顿于1993年对地应力影响系数SRF 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
Q系统不但适用于浅埋隧洞、也适用于深埋及超深埋隧洞(一般将300 m作为浅埋与深埋的分
-1-
http://www.paper.edu.cn

界线;将500 m作为深埋与超深埋的分界线)。这一阶段Q系统得到了补充完善。
2002年,巴顿又在此基础上对Q参数的取值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说明。主要对以下内容进
行了修改和补充:①对Jr、Ja的取值进行了说明,并认为最脆弱节理或不连续介质无论从方
向上还是抗剪强度上都是对稳定性最不利的。②对Jw、SRF的取值提出了建议,建议不必将
它们都设为1.0。③对开挖影响范围与Jw、SRF的取值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开始探索有效应
力、水对岩石的软化效应对Q值的影响,以及静弹性模量、地震波速与影响范围的关系。④
1/3
对软弱破碎岩石挤压作了补充说明,认为当埋深H>350 Q 时,岩石可能会被挤出。⑤对支
护类型、不喷混凝土区的锚杆间距也做了一些调整,如第4种支护类型由原来的“系统锚杆
不加筋喷4~10cm混凝土”变为“钢筋条喷混凝土拱肋加锚杆”;第8种支护类型由原来的“挂
网喷混凝土,加肋和锚杆”变为“钢筋条喷混凝土拱肋加锚杆”;缩小了不喷混凝土区的锚
杆间距等。参见3.3节图1。⑥给出了新的Q值与RMR的对应关系。⑦对施工方法(TBM法、
钻爆法)与Q值的关系做了说明。

2 Q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Q系统最初用于被节理切割的坚硬岩体的岩体质量分类,后来也应用于软岩地区,例如喜
马拉雅地区某水电地下厂房的岩体强度较低,只有6~35 MPa ,成功地用Q系统进行了岩体
[6]
质量分类 。Q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最多的
领域是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我国许多重要的水电地下厂房、引水隧洞都应用Q系统进行了围
岩分类,并与RMR分类法、我国的水电围岩分类法、国标BQ法等其它分类方法相比较,收到了
[9] [10]
较好的效果。如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区 等,都成
功地应用Q系统进行了围岩分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Q系统在岩石地基岩体质量分类、高陡的水电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类等方面也得
到了较多的应用。如周志东等成功地应用Q系统对西南某水电站坝肩岩体质量进行了分级
[11]
。但在相对较低的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类中,Q系统的应用效果不好,如:在对昆石高
速公路、国道108广元段、渝黔高速公路、广邻高速公路和渝邻高速公路的岩质边坡进行岩
[12]
体质量分级时 ,Q系统的分级结果与边坡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上述应用实例表明,Q系统
主要适用于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以及水电工程坝基、高陡边坡岩体质量分类,对于公路边坡
岩体质量分类尚缺乏成功的应用实例。
[1]
3 2002年修正的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原作者巴顿,节译自文献 )
【1】
为了方便使用,本章将详细介绍巴顿2002年修正的Q系统 。
3.1 Q 系统岩体质量级别划分
在对上述六个 Q 参数取值时, Q 系统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对于各个参数的取值表,可以
方便地查出各种情况下参数对应的取值,从而计算出 Q 值。Q 的范围为 0.001~1000,代表
着围岩的质量从极差的挤出性岩石到极好的坚硬完整岩体,分为 9 个质量等级,见表 1。
表1 Q 系统岩体分类等级表
Q值 0.001~0.01 0.01~0.1 0.1~1 1~4 4~10 10~40 40~100 100~400 400~1000
等级 特别差的 极差的 很差的 差的 一般 好的 很好的 极好的 特别好的

3.2 Q 参数取值
Q 系统中有六个基本参数,即 RQD 、Jn 、Jr 、Ja 、Jw 、SRF ,简称为 Q 参数,其取
值是评价岩体质量 Q、Qc、Q0 值的基础。表 2~表 7 是 Q 参数的取值方法,隧洞开挖及设
计中所需要的 Q 参数在表 2~表 7 中全部给出,以此评价 Q 值。 其中,Qc =Q×σc /100, Q0 是
荷载作用方向或测试方向上的 Q 值。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 Q 值时,对于 RQD<10,包括 RQD=0,是用 RQD=10 代替的。考
-2-
http://www.paper.edu.cn

虑到 Q 值是反映在对数坐标系中的,记录表上的 RQD 用平均值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从左


到右 RQD 可以是 10,15,25,35,……,85,95,100。用对数坐标表示 Q 也提醒人们认
真对待小数位。下面的 Q 值是合理的:0.004, 0.07, 0.3, 6.7, 27, 240 等。不要使用 Q=6.73 或
类似的写法,因为这会让人误解其精度。
在表的脚注里给出了对 Jw、SRF 取值的建议,正如某些专家建议的那样,不必将它们
都设为 1.0。因为 Q 系统是一种多因素的分类方法,它与 RMR 方法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
由于新的支护技术的出现(如 B+S(fr),参见文献[4]),这些表格中的内容,在 1993、1994
年对反映块状岩石高地应力条件下 SRF 的取值进行修改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修正。
表2 RQD 取值
岩石质量指标 RQD (%) 注:(1)据资料及实测结果,当 RQD(%)≤10(包括 RQD=0)时,取 RQD(%)
A.很差 0~25 =10 即可估算 Q 值。
B.差 25~50
(2)RQD 取值间距为 5 即可满足精度要求,例如取 RQD(%)为 100,95,
C 一般 50~75
D.好 75~90 90,……等。
E 很好 90~100

表3 Jn 取值
节理组数 Jn
A.块状,没有或很少节理 0.5~1
B.一组节理 2
C.一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3
D.二组节理 4
E.二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6
F.三组节理 9
G.三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12
H.节理在四组以上,严重节理化,岩石呈碎块状。
15
J. 碎裂岩石,似土状。 20
注:隧洞交叉口取 3×Jn,,入口处取 2×Jn。
表4 Jr 取值
节理粗糙度系数 Jr 注:(1)该取值适用于小规模及
(a)节理壁直接接触(无矿物充填,或只有薄层矿物充填) 中等规模的节理; (2)如果相关
(b)错动 10cm 前节理壁直接接触(薄层矿物充填)
节理组的平均间距大于3m,则Jr
A.不连续节理 4
B.粗糙或不规则的,波状 3 增加1.0;(3)平直、光滑且具
C.平滑的,波状 2 有线理的节理,如果线理方向合
D.光滑的,波状 1.5 适,Jr可取0.5;(4)Jr、Ja适
E.粗糙或不规则的,平直的 1.5 于描述最脆弱节理或不连续介
F.平滑的,平直的 1.0
质,这些最脆弱节理或不连续介
G.光滑的,平直的 0.5
(c) 错动时节理壁不直接接触(厚层矿物充填) 质无论从方向上还是抗剪强度
H.含有厚度足以阻碍节理壁接触的粘土带 1.0 上都是对稳定性最不利的。其抗
J.含有厚度足以阻碍节理壁接触的砂质、砾质或碎裂带 1.0 剪强度τ≈σn tan-1(Jr/Ja),其
中σn为作用在节理面上的正应力。

表5 节理风化蚀变系数Ja 取值
(a)节理壁直接接触(无矿物充填,或只有薄膜覆盖) 残余摩擦角(度) Ja
A.紧密闭合、坚硬、不软化、不透水的填充物,如石英、绿帘石 - 0.75
B.节理壁未变质,仅表面有斑染 25~35 1.0
C.节理壁轻微变质,无软化矿物盖层、砂粒、松散粘土等充填 25~30 2.0
D.粉质或砂土质薄膜覆盖,有少量粘土成分(无软化) 20~25 3.0
E.软化的或低摩擦的粘土矿物覆盖层(如高岭石、云母、亚硝酸盐、滑
8~16 4.0
石、石膏、石墨,少量膨胀性粘土等)
(b)错动 10cm 前节理壁直接接触(薄层矿物充填)
F.裂隙含中有砂粒、松散粘土等 25~30 4.0
G.强烈超固结的、非软化粘土矿物充填(连续的,但厚度小于 5mm) 16~24 6.0
H.中等或稍微超固结的、由软化矿物组成的粘土充填(厚度小于 5mm) 8~12 8
J.膨胀性粘土充填物(连续的,厚度小于 5mm)如蒙脱石, 高岭石等,
6~12 8~12
Ja 取决于膨胀性粘粒的含量和水的进入等
(c)错动时节理壁不直接接触(厚层矿物充填)
KLM 不完整或破碎岩石与粘土条带区(粘土情况参见 G.H.J) 6~24 6、8 或 8~12
-3-
http://www.paper.edu.cn

N 粉质或砂土质粘土条带区,含少量粘土成分(非软化的) - 5.0
OPR 厚的连续区域或粘土条带(粘土情况见 G.HJ) 6~24 10、13 或 13~20

表6 Jw 取值
水压力(MPa) Jw
A.开挖时干燥,或有局部小水流(<5L/min) <0.1 1.0
B.中等水流或具有中等压力,偶有冲出充填物 0.1~0.25 0.66
C.含未充填节理的坚硬岩石中有大水流或高压 0.25~1 0.5
D.大水流或高水压,随时间衰减 0.25~1 0.33
E.特大水流或高水压,随时间衰减 >1 0.2~0.1
F.特大水流或高水压,不随时间衰减 >1 0.1~0.05
注: (1)参数 C~F 是粗略估测的,如果没有排水措施,要增大 Jw 的取值。 (2)因冰冻引起的特殊问题未
予考虑。(3)开挖影响范围为 0~5,5~25,25~250,>250m 时,其对应的 Jw 值分别为 1,0.66,0.5,
0.33,假设 RQD/Jn 足够小(例如 0.5~25),且水力联系好。这有助于调整有效应力、水对岩石的软化效应对
Q 值的影响。此问题解决后,静弹性模量、地震波速与影响范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表7 应力折减系数SRF 取值
(a)与开挖方向交叉的软弱带,开挖时会导致岩体松动 SRF 注:(1)当剪
A.含粘土或化学风化不完整岩石的软弱带多次出现,围岩很松散(在任何深 切区不位于交
10.0
度上)
叉口处时,SRF
B.含粘土或化学风化不完整岩石的单一软弱带(开挖深度≤50m) 5.0
C.含粘土或化学风化不完整岩石的单一软弱带(开挖深度>50m) 2.5 可减少 25~50
D.坚硬岩石中多个剪切带(无粘土),围岩松动(在任何深度上) 7.5 %。这也适用
E.坚硬岩石中单一剪切带(无粘土),围岩松动(开挖深度≤50m) 5.0 于相应的描
F.坚实岩石中单一剪切带(无粘土),围岩松动(开挖深度>50m) 2.5 述。
G.松动张开的节理,严重节理化或呈小块状等(在任何深度上) 5.0
(2)对各向异
(b)坚硬岩石,岩石应力问题 σc/σ1 σθ/σc SRF
H.低应力、近地表、张开节理 >200 <0.01 2.5 性较强的初始
J.中等应力,最有利的应力条件 200~10 0.01~0.3 1.0 应力区(如果能
K.高应力、非常紧密结构,一般利于稳定,也可能不适于 10~5 0.3~0.4 0.5~2.0 实测得到 ) : 5
巷道边墙稳定 ≤ σ1/σ3 ≤ 10
L.块状岩体中 1 小时之后产生中等板裂 5~3 0.5~0.65 5~50 时,σc 减少到
M.块状岩体中几分钟内产生板裂及岩爆 3~2 0.65~1 50~200
<2 >1
0.75σc;σ1/σ3>
N.块状岩体中严重岩爆(应变突然出现以及直接的动力变 200~400
形) 10 时,σc 减少
(c)挤压岩石:高应力影响下软岩塑性流动 σθ/σc SRF 到 0.5σc;这里,
O.轻度挤压岩石应力 1~5 5~10 σc 是无侧限抗
P.严重挤压岩石应力 >5 10~20 压强度。σ1、 σ3
(d)膨胀岩,由于水的存在,岩石会发生化学膨胀 SRF
分别是最大、
R.轻度膨胀岩石应力 5~10
S.严重膨胀岩石应力 10~15
最小主应力。σθ
是最大切向应
力(可由弹性理论估测得到) 。
(3)顶部覆盖层的厚度小于跨度的情况很少见,对这种情况,建议 SRF 由 2.5 增加到 5.0(参见 H)。
(4)L、M、N 通常是针对深埋、坚硬、大块状岩体开挖、支护设计提出的,其 RQD/Jn 值在 50~200
之间。
(5)一般用开挖影响范围描述开挖时对岩体的影响,这一影响范围为 0~5,5~25,25~250,>250m
时,其对应的 SRF 值分别为 5,2.5,1.0,0.5。可以参照此值,与 Jw 的取值相对照,以描述有效应
力对 Q 值的影响。这一做法也有助于研究静弹性模量、地震波速的变化规律。
(6)根据 Singh[5]的研究成果,当埋深 H>350 Q1/3 时,岩石可能会被挤出,岩石抗压强度 SIGMAcm 可由
公式 SIGMAcm≈5 γ Qc1/3 (MPa)估算,这里 γ 为岩石容重,单位 t/m3,Qc=Q×σc/100,参见 BARTON[4] 。

3.3 支护类型与 Q 值的关系


工程实例表明,隧洞永久支护的数量和类型与围岩的 Q 值有明显的关系,利用 Q 系统
进行围岩分类后,还提供了对于相应 Q 值情况下的预测支护压力,并且可提供隧洞支护的
类型,见图 1,从而可以方便指导隧洞设计和施工。图 1 中,ESR 为开掘支护率,它与开掘
用途及安全系数有关,其取值见表 8。

-4-
http://www.paper.edu.cn

支护类型
[1]unsupported――不支护;[2]sb――随机锚杆; [3]B ――系统锚杆;[4]B(+S)――系统锚杆加筋喷4~5cm厚混凝土; [5]
Sfr+B――钢纤维喷5~9cm厚混凝土加系统锚杆; [6] Sfr+B――钢纤维喷9~12cm厚混凝土加系统锚杆;[7] Sfr+B――钢纤维
喷12~15cm厚混凝土加系统锚杆;[8]RRS+B――钢筋条加混凝土拱肋加系统锚杆,混凝土厚度>15cm; [9]CCA――混凝土衬砌。
图1 1993年改进的Q值――支护类型关系图【1】
图1 适用于系统锚杆+钢纤维喷混凝土支护(B+S(fr))作为永久支护的岩石地下洞室。
图中黑色高亮度区代表该区用TBM开掘法得到的Q值高于钻爆法得到的Q值。这意味着TBM开掘
法的无支护范围可以更广一些。另外图中还给出了RMR分类与Q系统分类的分类等级对应关
系。
[7]
表8 开掘类别与开掘支护率ESR量值表
开掘类别 ESR
A 临时矿山坑道 2~5
B 矿山永久坑道、水工隧洞、导坑等 1.6~2.0
C 储备用地下空洞、水处理场、地方道路和支线的隧道 1.2~1.3
D 地下发电站、主要道路和铁道的隧道、隧道洞口和隧道 0.2~1.1
交叉部
E 地下核电站,地铁站、体育场等公共地下设施、地下工 0.5~0.8
厂等

3.4 Q 系统与 RMR 的岩体质量类别对应关系


结合工程实例寻找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利于各种分类方法之间取长补短,
是岩体质量分类方案趋于成熟的一条捷径。RMR分类,即“岩体评分”,又称地质力学系统,
是1973年由比尼奥斯基(Bieniawski)提出的,早期主要用于隧洞等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目
前也逐渐广泛地运用于边坡、坝基等工程的岩体分类,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应用。1993年以
前,Q系统对地应力折减系数SRF没有修正时,隧洞埋深一般在50~250 m,地应力也较低。Q
[8]
值与RMR之间的关系为RMR=13.5 LogQ+43 。据此,与RMR分类相对应,把岩体质量分为五

-5-
http://www.paper.edu.cn

类,如表9 所示,我国很多水利水电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方案都采用这种对应关系。
表9 1993年修正前Q值与RMR 岩体质量类别对应关系
Q值 >40 40~10 10~4 4~1 1~0.001
Q 系统对岩体质量的描述 特好~极好~很好 好 一般 差~很差 极差~特差
RMR 岩体质量类别 I II III IV V

1993 年,在对地应力影响系数 SRF 修正后,Barton 提出了新的 RMR 与 Q 值的关系:RMR


≈15LogQ+50(参见图 1),据此,与 RMR 分类相对应,把岩体质量分为五类,见表 10。

表 10 1993 年修正后 Q 值与 RMR 岩体质量类别对应关系


Q值 >100 100~4 4~0.1 0.1~0.01 0.01~0.001
Q 系统对岩体质量的描述 特好~极好 很好~好~一般 差~很差 极差 特差
RMR 岩体质量类别 I II III IV V
可见,在1993年修正后,Q值与RMR的岩体质量类别对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4 Q 系统与相关围岩分类方法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主要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中的分类(简称 HC 法)、Q 系统分类、Bieniawski 的 RMR 分类、
《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 GB50218-94》中的分类方法(简称国标 BQ 分类)四种方法进行围岩分类,经过
几个大型水电工程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几种分类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参见表 11。
表 11 几种岩体质量分类方法的相关关系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 西南某水电站地下 西南某水电站坝肩 西南某水电站
【 9】 【10】
(据文献 ) 厂区(据文献 ) 岩体质量分级(据 引水隧洞 (据 N.Barton Bieniawski
【11】 【 8】
文献 ) 文献 )

分类 Q 系统、RMR 分 Q 系统、RMR 分类、 Q 系统、RMR 分类、 Q 系统、HC 法 Q 系统、RMR RMR 分类、Q


方法 类、HC 法 HC 法、BQ 法 BQ 法 分类 系统

时间 2002 年 2001 年 1999 年 1998 年 1995 年 1989 年


地 应 高地应力 中等地应力 低地应力 低 地 应 力 中~低地应 中~低地应
力 (20~30MPa) (15~20MPa) (6.9MPa) 力 力

各 分 RMR=0.72HC+24, RMR=1.27HC-28, RMR=15LnQ+23, HC=10.2LnQ+


类 方 r=0.68; r=0.93; r=0.9586; 39, RMR=15Log RMR=9LnQ+
法 之 RMR=8.1LnQ+42, RMR=8.3LnQ+44, BQ=6.89RMR+23, r=0.972 Q+50 44
间 的 r=0.18; r=0.90; r=0.89997;
相 关 HC=10.76LnQ+41, HC=5.89LnQ+58, BQ=108LnQ+167,
关系 r=0.29 r=0.87 r=0.9007

注:① r 为相关系数;②高地应力指 σ1 >20MPa, 中等地应力指 10MPa<σ1 <20MPa; 低地应力指 σ1 <10MPa;σ1 为垂


【8】
直洞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③文献 中使用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1996 年,送审稿》中的围岩分类
方法。
从表11可以看出,RMR与HC、BQ分类结果基本呈线性关系,这三种方法的分类结果与
Q分类结果基本呈对数关系,这与N.Barton、Bieniawski 得到的相关关系非常相似。值得注
意的是,在中~低地应力条件下,上述相关关系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一般在0.90左右,而
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相关系数却很低,最小的只有0.18。这说明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分类
方法尚需完善。

5 Q 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Q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除了地应力折减系数SRF为适应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分类的需要做过调整外,其它Q参数取值标准基本没有变化。Q系统的岩

-6-
http://www.paper.edu.cn

体质量分级充分做到了定量, 并以丰富的施工实例为依据,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Q系统的优


点:①其分类方案与支护类型紧密相连,因此在应用Q系统时也要与具体的施工支护方案相
结合,不断修正Q参数的评分标准。②从修正后的Q参数---SRF 的取值可以看出,Q系统不仅
可以用于中低地应力条件下的围岩分类,还可用于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Q系
统根据σc/σ1、σθ/σc判别应力折减系数的大小,这样便可通过对不同形状洞室最大切向应力的
计算,考虑高地应力对围岩分类的影响。
Q系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 Q 系统没有直接考虑岩石强度,而是通过应力
折减系数间接考虑岩石强度;② Q 系统考虑最不利结构面,没有考虑结构面的不利组合情
况;③ Q系统考虑了低外水压力(1MPa左右)对围岩分类的影响,未考虑高外水压力(如2~
10 MPa左右时)对围岩分类的影响。④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如岩爆等级与围岩分类的
关系等尚不清楚。
近年来,人们正在探索Q值与开挖影响范围、岩体弹性模量、纵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无疑,这些问题的解决对Q系统的发展、完善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Q系统是随着支护技
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值得说明的是,应用Q系统时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具体工程,在工程实践中不断
修改、完善Q参数的取值方法。

参考文献
[1] Barton N. Some new Q-value correlations to assist in site characterisation and tunnel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39 , 2002. p.185–216.
[2] 格姆斯坦德(Grimstad),巴顿(挪威岩土技术学院).改进的Q系统方法――-NMT. 尹显科,刘忠绪 译
自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rayed Concrete for Underground
Support,Fagernes,1993,(Eds Kompen,Opsahl and Berg,Norvegian Concrete Concrete Association,Oslo.).
[3] Barton N, L_set F, Smallwood A, Vik G, Rawlings C, Chryssanthakis P, Hansteen H, Ireland T. Geotechnical
core characterisation for the UK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design. Proceedings.of the ISRM Symposium
EUROCK. Chester, UK,1992.
[4] Barton N, Grimstad E. The Q-system following 20 years of application in NMT support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Geomechanic Colloquy, vol. 6. Salzburg, Felsbau, 1994.p. 428–36.
[5] Singh B. Norwegian method of tunnelling workshop. New Dehli: CSMRS.
[6] Bhasin, R.; Barton, N.; Grimstad, E.; Chryssanthakis, 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strengt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Himalayan region for assessment of tunnel sup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Vol: 33, Issue: 6, September, 1996.
[7] 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8-19.
[8] 王文.深埋长大隧道围岩分类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M].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1997.
[9] 宋建波,李攀峰,刘军等,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M].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
究所,2002.125-135.
[10]李攀峰,刘宏,王明华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区围岩稳定性研究[M].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
研究所.2001.50-60.
[11]周志东,胡卸文,张倬元等.西南某水电站坝肩岩体质量分级方法选取探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26(1):82-85.
[12]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西南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研究(M).2002.44-79.

A review on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WANG Guang-de SHI Yu-chuan LIU Han-chao KOU Jia-we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 The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which was proposed by Nick Barton,
Norwegian in 1974 has been modified in 1993 and 2002 separately. Now it has been becoming more

-7-
http://www.paper.edu.cn

and more perfect, and was used in man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widely used in China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 rock foundation, rock slope also. It
not only can be used in the condition of low field stress, but also higher field stress. It is not only proper
to the hard rock areas, but also to the soft rock area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Q-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s of some methods fo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are discussed also. Specially, the Q-system modified in 2002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Q-system; surrounding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 correlations of some methods fo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Q-system modified in 2002

作者简介:
王广德(1966-),男,内蒙古牙克石人,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质工程、港口工
程、隧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wgd123456@hotmail.com,电话:13540794028。
通讯地址: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公寓 8-1-3 邮编:610059
石豫川,男, 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
刘汉超,男,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寇佳伟,男,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