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
*
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
张 莲 叶慧敏
(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

摘 要: 随着《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和
相继颁布,新一轮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然开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
和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本文用现象图析学方法探讨了外语教师在课程 / 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研
究发现案例教师对改革的认知存在质性差异; 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认知呈多元化; 课程 / 教学改革
对教师自我角色认知有影响。据此,本文对改革倡导者和推动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外语教师; 课程 / 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 现象图析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2018) 04 - 0026 - 08


DOI:10.13458/j.cnki.flatt.004506
1. 引言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 ,国内高校外 ( 英 ) 语教育教学经历数次大的改革 ,这些改革对
促进国内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过或正在产生着重要影响 。 随
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和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的研发和相继
颁布 ,新一轮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启动 。 每一项改革的成功或失败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
的原因 ,从改革所处的社会基础建设 ( social infrastructure) 状况 、所涉学校系统的现状到改
革对学生需求的呼应等等不一而足 ( Payne,2008) 。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
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显然不能忽视 ,因而也一直是学界重要议题之一 ,积累了丰厚的成果
( Bruner,1996; Zeichner & Ndimande,2008; Huizinga et al. ,2014; 韩 海 英 ,2011; 王 建 军 ,
2012; 夏洋等 , 2012; 张莲等 , 2013 等 ) 。
相关文献纵览可知 ,尽管所有人都同意“教师是决定国家教育系统质量的最关键要
素 ”,各国也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自主权 ,期待他们成为变革的代理人 ( agent of change) ,但
关于他们在教育变革中究竟应该扮演什 么 样 的 角 色 却 众 说 纷 纭 ,未 有 定 论 ( Zeichner &
Ndimande, 2008: 332; Ketelaar et al. ,
2012; Gerrard & Farrell,2014 ) 。 相较于大量涉及普通
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改革对学校 、学生和社区影响的实证研究 ,涉及外语教师在改革中角
色的研究寥寥 ( 孙有中等 , 2017) 。 有鉴于此 ,在新一轮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角色进行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2. ( 外语 ) 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及现象图析学视角
教育改革 ( reform ) 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国家层面高风险 ( high-stake) 的考试和自上而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 16JJD740002 ) 子课


题“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莲,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教师认知与发展。第一作者邮箱: Zhanglian@ bfsu. edu.
cn

26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

下规模性课程改革到校本 、院系甚或班级层面的课程和教学创新 ( innovation) 都是教育改


革的外化形式 ( Zeichner & Ndimande,2008; Xu,2009; Shaw er,2010; Ketelaar et al. ,2012;
2013; Luttenberg et al. ,
Dafouz & Hibler, 2014; Philippou et al. ,
2013; Gerrard & Farrell, 2014;
2016; 韩海英 ,
Kubanyiova & Crookes, 2011) ①
。 但“改革如此之多 ,变化如此之少 ( so much
reform ,so little change) ”也几乎成了教育改革的一种常态 ( Payne,2008 ) 。 如前所言 ,改革
成功与否其背后隐藏了错综复杂的原因 ,但教师对改革持有的态度和立场及由此产生的作
用显然是其中难以忽略的一个原因 。
因研究目的和视角的不同 ,研究者对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述 ,如
课程的构建者 ( curriculum constructors) ( Shkedi,2006) ; 课程执行者 ( curriculum executor) 、
课程发展者 ( curriculum developer) 和课程制定者 ( curriculum maker) 等 。 经过仔细比对分
析可以发现 ,这些不同的表述实际上可以概括为四种角色定位 : 旁观者 ( spectator) 、接受者
( receiver) 、实 施 者 ( implementer) 和 改 革 者 ( reformer) ,其 中 接 受 者 和 实 施 者 最 为 普 遍
( Philippou et al. ,
2014) 。 旁观者不评论或参与改革 ,只被动接受 。 他们对改革保持“远
观 ”态度 ,期待更专业的人提供指导 ; 接受者和旁观者一样 ,不评论或参与改革 ,抵触所谓
自主性的概念 ,但要求有限自主性 ,包括教材的选择权力 ; 实施者将自己视作课堂范围内的
变革代理人 ( agent of change) ,会主动了解新的课程要求 ,将参与改革视作自身学习提高的
机会 ,会要求与更专业 、能力更强的人一起合作参与教材的研发 ; 改革者欢迎变革的到来 ,
将其视作一种挑战 ,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 、经验和能力可以与其他改革代理人平等参
与课程的合作研发 ,把新课程视作“师生解放 ( emancipation) ”的一种途径 ( 同上 ) 。 多数研
究者认为 ,这些角色定位在不同的阶段会发生转换 。
教师之所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与他们在改革中体会到的“主人意识 ( sense of ow ner-
ship) ”水平的高低 、对改革和其自身在改革中角色的“理解 ( sense-making ) ”以及据此所表 27
现出的“能动性 ( agency ) ”有关 ( Ketelaar et al. ,
2012: 280) 。 研究发现 ,在改革中体会到较
高水平主人意识的教师更重视改革或创新 ,在工作中也表现出更高的能动性 ,反之则不然 。
“同化 ”或“调解 ”是教师理解自我角色的方式 。 如果教师没有参与改革的设计亦即体会到
的主人意识水平较低 ,他们对改革的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所倡导的变化对其身
份是强化抑或是威胁 ( Veen, 2006) 。 对有些教师而言 ,改革 / 创新与他们的教学理念完全
契合 ,但对另一些教师 ,如果改革 / 创新与其个人对工作的追求以及他们心目中的教育观念
相冲突 ,改革 / 创 新 于 他 们 则 意 味 着 威 胁 ,抵 触 和 反 对 在 所 难 免 ( Ketelaar et al. ,2012:
273) 。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Ketelaar 等 ( 2012) 还认为 ,较高水平的能动性并不一定有利于
教学创新,“因为较高水平的能动性会导致教师利用自身的能动性拒绝创新 ……( Ketelaar
2012: 280) 。 最后 ,即便是同一所学校 ,教师们对改革的解读差距甚大 ; 教师对改革
et al. ,
的总体评价对于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改革内容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都有很大影响 ,赞同
课程改革方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更积极 、正面 ,富有激情 。
教师在改革中角色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但多数研究者采用质性访谈。即便是使用其他
如问卷调查 ( Mouraz et al. ,
2013; Al-Daami & Wallac,2007) 、现场观察( Huizinga et al. ,
2014)
或文本分析( Gerrard & Farrell,2014; Wang & Du, 2016) 的方法,他们大多也会结合访谈的形
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现象图析学 ( phenomenography ) 意在描述和分析个体对
现实不同侧面或维度 ( 亦即现象) 的不同体验、理解和概念化 ( Marton, 1986: 31) 。与其他质
性方法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对“第二级视角 ( the second-order perspective) ”的倚重。所谓
第二级视角是指现象图析研究者能发现所谓的客观事实描述 ( 即第一级视角,the first-order
perspective) 不能获得的对现象的理解, 从而具有认识的自足性,也因此使得基于第二级视角
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主体性、 主观性和自主性 ( Marton,
1986; Vermunt, 1996; Steffenak et al. ,2015; 杨凌燕 郭建鹏, 2015) 。典型的现象图析学问题
是: 人们怎么看待 X ( What do people think about X ) ? 如“What do people think about why
some children succeed better than others in school?”,而通常第一级视角的问题可能是: X 是什
么( What is X) ? 如 “Why do some children succeed better than others in school?”两者的区别
在于第一级视角问题的答案指向现实或现象本身, 而第二级视角问题的答案指向人对现实的
理解或据此形成的观念, 尤其关注具体情境中个体认识方式之间的质性差别。就本案而言,
笔者希望探讨的不是受访教师在改革中的角色, 而是他们如何看待改革以及自己在改革中的
角色, 从而理解他们体验改革的不同方式, 进而理解他们对改革采取的态度和立场,所以现象
图析学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切性。综上,本文拟回答三个问题: 1) 受访教师如何看待其所处环
境中正在进行的课程 / 教学改革? 2) 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 3) 他们如何看待
自己在改革前、后课堂角色的变化?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大型调研的先导案例研究 。11 位来自某重点外语类院校的教师接受了
50 ~ 120 分钟不等的深度访谈 。 受访教师均提前了解了访谈背景 、目的和具体问题 。 表 1
是受访者基本情况 。
表1 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任教课程
CFL0605 女 56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ZFM0605 女 52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LFJ0605 女 51 专业知识课
GFY0602 女 51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LFC0614 女 49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CFH0623 女 48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QFJ0630 女 41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BMB0608 男 41 语言技能课
ZMZ0601 男 40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WFL0626 女 39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CFJ0705 男 37 语言技能课、专业知识课

为获取受访教师对改革及其在改革中所扮演角色的差异性体验数据 ,这些受访者在性
别、 年龄和任教课程等方面做了一些筛选 。全部访谈录音转录文字为 M S WORD 计数 120,
104 字。Nvivo. 11 是主要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录入 Nvivo 系统之前,笔者对文本数据进行
了两轮细读并对其中浮现的概念和主题做了初始编码和分析备忘录 。 录入系统后,对数据
进行节点( nodes) 关联,发现并建立概念 / 观点矩阵,最后形成核心概念类属可视化矩阵呈现
分析结果,即潜在的逻辑关系。

4. 发现与讨论
4. 1 受访教师对改革的总体看法
数据分析显示,关于受访教师对改革的总体看法的“核心类属 ”概念是“赞同改革 ”和

28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

“反对 / 抵触改革”,具有统领性; 赞同或反对的原因、程度及方式等次类属概念 / 主题则被概


括在其内。图 1 是这些概念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图1 受访教师对改革的总体看法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总体来看,11 位受访教师中的 10 位表示拥护或赞同“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 ”,特别是
“改革的大方向”即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位受访教师
称: “这个改革势在必行吧,现在这个大的环境是一定是要改革的 …… 虽然这是一个艰巨的
任务”( QFJ0630) 。另一位说,“我还是挺认同这个改革方向的 …… 强调思辨的这种方向是
特别好的、重要的”( GFY0602) 。LFJ0605 对改革的另一个方面即语言和知识融合的学习模
式表示赞同: “……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这个双轨结合我是极力赞成的,我觉得咱们的学生
基础都挺好的,但缺少系统的学科培训 ”。CFL0605 和 ZFM0605 都表示“确实要改的,只是
怎么改更好。”LFC0614 则明确表示,“我是 for 这个改革,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落后的地方 29
……与这个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科学习的规律相违背的地方。 虽然现在这个方案不可能全
都做到了,但是你要 do something( 改革) ”。在谈及改革深度涉及的精读课教学时 ,LFC0614
更是直言,“反思过去,我并不觉得我们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精读教学 ,我倒是觉得精读课一
直就是那些,就那么一薄薄的一本书对不对? ……然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也是很传统的题
型了……所以我是不太希望在我的课堂里面再去重复这样一种模式 。”CFH0623 则在表达了
赞成改革的同时也尝试解释其同事可能反对改革的原因 ,她说: “我是明确赞成的。 我知道
有些人有意见,但细想一下很多意见之间好像也是相互矛盾吧 ,比如说以前的课很讲究语言
质量现在的课不注意语言了,但我们对学生的语言质量啥时候满意过 ? 好像没有嘛,一直有
好有坏。当然,这次的改革好些老师们还没有太多机会了解清楚改革的目的、内容、就比较
大面积开始,特别是换教材更是将改革推向高潮,老师们觉得压力很大,而你知道的现在对
老师的要求也很高,比如考核、评职称、科研等,几种因素叠加导致老师即便觉得改革本身方
向是对的,但因为改革带来的教学压力又使他们觉得难以拥抱它 ……是不是这样?”
尽管多数受访教师报称赞同改革 ,特别是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但反对或抵触的情绪亦
十分明显。受访教师感知的问题性质各不相同,如改革推进的规模、节奏,“改革有些仓促,
没有缓冲时间”( BM B0608) ; “在操作当中,还有很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 GFY0602) ; “我觉
得改革还处 在 目 标 和 思 路 上,实 际 上 有 很 多 需 要 细 化 的 问 题 没 有 或 尚 在 解 决 的 阶 段 ”
( QFJ0630) ; 改革 “强调专业知识可能弱化了技能课教学 ,影响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 ”
( BM B0608) ; 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教材有难度,学生压力大”,“学生忙的连看书的时
间都没有了”( CFL0605) 。此外,改革被视作“自上而下 ”的特征以及有“过度概念化 ”的倾
向也令老师们有距离感 ( ZM Z0601) ( Ketelaar et al. ,
2012: 280) ,表现为“不管怎么说改,我
基本上还是按照我自己的( 路子来 ) ”( CFL0605) ,或者“人家说怎么干我就怎么走就行了 ”
( WFL0626) 。改革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生存环境 ,所以这些问题似乎给青年教师
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如前所述,教师在改革中体会到的“主人意识 ”水平及其对改革的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
改革的态度和立场以及他们在行动中的能动性 ( Ketelaar et al. , 2012: 280) ,受访教师上述对
改革的认知显然影响了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 。
4. 2 受访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角色的看法
数据分析显示,受访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角色的看法的“核心类属 ”概念是“参与者 ( 包
括被动参与者) ”、“实施者”、“拥护者”、“抵触者”、“推动者 ”和“承受者 ”六种角色定位; 选
择角色的原因、扮演角色时遇到的困难等次类属概念 / 主题则被概括在其内。 图 2 是这些概
念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总体来看,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认知呈多元化 。他们在认为自己是改革的“参与
者”、“实施者”和“拥护者”的同时也是“抵触者”和“承受者”。10 位受访教师明确表示自己
是改革的“拥护者”( 包括“不坚定的拥护者”,“拥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 ,但更多的时候是
“参与者”( 如通过修改改革后相关课程的测试“题型 ”) ( GFY0602) 和实施者 ( 但实施过程
中自己的“作用小”) ; 被动参与表现在自己对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操作环节方面存疑和组
内教师间协作配合不足等方面。BM B0608 表示,“我觉得比较被动,就好像你把这本书给我
了,上这门课,我没法决定,这在根本上决定我是被动 ( 参与 ) ”。LFJ0606、LFC0614 均自认
是改革的“推动者”,认为“注重思辨、意义和观点而不单纯是语言 ”的改革理念是正确的方
向,“我觉得自己是推动者”,因而会主动了解新的课程要求并积极参与课程研发和改革的推
进”( Philippou et al. ,
2014) 。
谈及扮演这些角色遇到的困难,六位受访教师提到了教材更迭,其中三位教师表示“教
材编写和自己的( 教学) 理念不符,用着很别扭”; CFH0623 则提到,体现教学新思想的“教材
毕竟是第一次教,很多具体教学环节和方法还把握不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觉得很
焦虑,”这些看法提示教材更迭可能强化了改革对教师工作和职业生活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
因而更易引致抵触和反对( Ketelaar et al. ,2012) 。

图2 受访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角色认知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30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

另外,在技能课( 如精读课) 中融入学科知识教学使得非该专业背景的授课老师的专业


身份认同受到威胁: “这跟以前把它当作一门纯粹的语言技能课就不一样了 … 慢慢地变得有
点像专业课了,反正我们开始感觉自己是非专业的,不合格了吗?”( BM B0608) 。 另有三位
教师自认在某些方面是改革的“抵触者”。抵触的原因主要是“具体操作 ( 方案 ) 上还是有一
些看法,但这些看法并没有被采纳”( GFY0602) 。

图3 受访教师对自己课堂角色在改革前后的看法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如前所述,在改革中体会到较高水平主人意识的教师在改革行动中也表现出更高的能
动性。作为教材研发的参与者之一,LFC0614 认为改革与她的教学理念契合度很高 ,改革并
没有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她也认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一定的自由度: “其实我觉
得老师是有自由度的,你是可以把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融入在你的教学里面的 ,所以我个人
并没有感到很多的冲突。就比如说以前上语音课,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教材我都会用 ,我都
用得很愉快,因为就是你是可以这个 use it in your ow n w ay,对不对?” 31
4. 3 受访教师对自己在改革前、后课堂角色变化的认知
数据分析显示,受访教师对自己在在改革前、后课堂角色变化认知的“核心类属”概念是
“有变化”和“无变化”,次类属概念 / 主题如“权威专家”、“重要他人”、“课程设计者”、“材料
提供者”、“引导者”、“帮助者”、“建议者”和“知识传播者 ”八种角色认知及其原因则被概括
在其内。图 3 是这些概念的可视化分析矩阵。
10 位受访教师中认为改革前后他们的课堂角色有变化 ,且对自己在改革前后课堂角色
变化的认知有明显的质性差异。 他们都表示自己在课堂中扮演了“建议者”、“帮助者 ”和
“引导者”的角色。GFY0602 认为课堂上老师扮演的角色越小越好,“让学生为主导,老师就
是一种启发性的( 引导) 。最好能够很多东西课下做,课堂上来讨论。 老师在讨论中就是起
到一个引导串联的作用”。三位教师谈到改革前后自己从“传授者”、“宣讲者 ”到“引导者 ”
的角色变化过程。QFJ0630 认为,“改革对我就是一个角色的变化,是从过去单纯的一种宣
讲者、给予者,权威者变成一个引导者。”WFL0626 在访谈中详述了她从一个“自己设计问题
传授知识”的课程设计者、知识传授者,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的帮助者,最后到“让学生自
己产生问题,思考怎么去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她说:
“这个教学理念的改革肯定有更大的影响了,比如说 critical thinking 理念的贯彻和实
施,如果没有这个理念的话,那可能讲法就真的很不一样的,对吧? 那可能就是我站在上面
照着书念,这个同学起来念一段,那个同学起来念一段,然后把答案一说就下课了。 但是有
了现在这个想法以后,真的就会去思考怎么做引导学生去发展思辨能力 …… 可能以前的这
种角色就会觉得这个课堂就是我的 ,我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让你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但是后来会慢慢就觉得其实应该给学生自由度 ,就不再是我想要什么,我会预见学生哪些问
题是最亟待解决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我怎么去通过调整,嗯以一种他们能够接受起
来最顺畅的方式一起来把解决问题 …… 就是以前我会觉得我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这个问
题,到后来就会转变到让学生自己产生这个问题,他会想要去主动提这个问题,并想要去解
决这个问题,然后他自己去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到最后他向我报告。 所以就是会有这么
几级的这个有有这么一个过渡的一个转变吧 。”
11 位教师都不认为现在自己在课堂上扮演了“权威专家 ”的课堂角色,但其中有三位表
示过去确实有一部分这样的角色 ,是课堂的掌控者。BM B0608 谈到了这个变化并尝试解释
变化的原因:
“改革之前,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即便不算专家,但也算有些权威。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
注重语言,在英语语言使用水平上面,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甩学生几条街是没问题的,你有
信心……但现在咱们这个教材的内容和方向不一样了 ,你再去表现专业权威的话,就没有信
心了……”
对于“重要他人”的角色,BM B0608 认为,“在( 改革) 以前的那种模式下,我们会显得重
要一些,因为你有权威性,学生服你,你的影响力也相对大一些。 现在是相当于我们主动把
这个位置放下来了,我不要这个权威,你的影响力自然就小了。”
可以看出,教材更迭引致的教师专业权威性降低导致教师专业自信心的降低 ,自然会影
响他们对改革的认知和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

5. 结论与启示
基于对 11 位来自某重点外语类院校一线教师的深度访谈 ,本研究有三个主要发现。 首
先,尽管身处同一个改革背景下,受访教师对改革的认知存在质性差异 。 所有受访教师都赞
同改革的大方向,但对具体的改革操作有异议,如改革进度过快,没有缓冲时间; 改革影响教
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改革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等。其次,教师对自己在改革中的角色
认知呈多元化,有被动 / 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在某些方面比如改革的大方向可能扮演了拥
护者,在某些具体的改革方案上可能扮演的是抵触者 。这和教师在改革中体会到的“主人意
识”、对自我角色的“理解”以及据此所表现出的“能动性 ”有关。 最后,课程 / 教学改革对教
师课堂角色有影响,同时引致差异化的课堂角色认知。随着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教师的权威
性下降,受访教师看待自己的课堂角色也从原来的“权威专家”、“宣讲者 ”到现在的“引导
者”、“帮助者”,教师“重要他人”的角色也在降低。
上述发现给改革决策者和倡导者带来三点启示 。 第一,教学改革是极为复杂的决策过
程,而改革的实施则更为复杂。即便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得到教师们的认同 ,其推进的
难度和阻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分毫 ,与相关教师和学生持续性的沟通和交流并在交流中不
断细化、优化改革方案是必要的。 只有当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与学校的日常实际相结合才
能提高改革的成功率。第二,课程 / 教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对相关教师群体提出新
的专业意识、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引致教师专业身份再次确认的压力 。 让一
线教师明确改革目的,了解改革和教师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避免
“被动”进入改革引致专业身份认同危机。第三,教师终身学习再次得到确认。本案例提示,
当课程 / 教学改革成为日常,
教师学习的维度也将持续扩展: 知识基础的更新、教学新技能的获

32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角色的现象图析学案例分析

新身份的建构等,
得、 特别是要充分意识到其自身在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中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Al-Daami,K. & G. Wallac. 2007. Curriculum reform in a global context: A study of teachers in Jordan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 : 339 - 360.
[2]Bruner,J. 1996.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Dafouz,E. & A. Hibler. 2013.“Zip your lips”or “keep quiet”: M ain teachers’and language assistants’
classroom discourse in CLIL settings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3) : 655 - 669.
[4]Gerrard,J. & L. Farrell. 2014. Remak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 Authority and curriculum reform [J]. Jour-
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5) : 634 - 655.
[5]Huizinga,T. ,A. Handelzalts,N. Nieveen & J. Voogt. 2014. Teacher involvement in curriculum design: Need
for support to enhance teachers’design expertise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 : 33 - 57.
[6]Ketelaar, E. , D. Beijaard,H. Boshuizen & P. Brok. 2012. Teachers’positioning towards an educational innova-
tion in the light of ownership, sense-making and agency [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 2) : 273 - 282.
[7]Kubanyiova, M. & G. Crookes. 2016. Re-envisioning the roles,tasks,
and contributions of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multilingual era of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 S1) : 117 - 132.
[8]Luttenberg,J. ,J. Imants & K. Veen. 2013. Reform as ongoing positioning process: The positioning of a teach-
er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J]. Teachers & Teaching,( 3) : 293 - 310.
[9]M arton,F. 1986. Phenomenography: A Research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reality
[J]. Journal of Thought,( 21) : 28 - 49.
[10]M ouraz,A. ,L. Carlinda & F. Preciosa. 2013. Teachers’role in curriculum design in Portuguese schools
[J]. Teachers & Teaching,( 5) : 478 - 491.
[11]Payne,C. 2008. So Much Reform,So Little Change: The Persistence of Failure in Urban Schools [M].
Cambridge: Harvard Education Press.
[12]Philippou, S. ,S. Kontovourki & E. Theodorou. 2014. Can autonomy be imposed? Examining teacher ( re) posi-
tioning during the ongoing curriculum change in Cyprus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 5) : 611 - 633.
[13]Shaw er,S. 2010. Classroom-lev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FL teachers as curriculum-developers,curricu-
lum-makers and curriculum-transmitters [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
search & Studies,( 2) : 173 - 184.
[14]Shkedi,A. 2006.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An encounter of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J]. Journal of Curric-
ulum Studies,( 6) : 719 - 735. 33
[15]Steffenak,A. ,G. Nordstrm,I. Hartz & B. Wilde-Larsson. 2015. Public health nurses’perception of their
roles in relation to psychotropic drug use by adolescents: A phenomenographic study [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4( 7 - 8) : 970 - 979.
[16]Veen,K. 2006. How does it feel? Teachers’emotions in a context of change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 : 85 - 111.
[17]Vermunt,J. 1996. M etacognitive,cognitive and affective aspects of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 phenom-
enographic analysis [J]. Higher Education, 31( 1) : 25 - 50.
[18]Wang,L. & X. Du. 2016.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beliefs about their roles in the Danish context [J].
System,( 61) : 1 - 11.
[19]Xu,Y. 2009. School-based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a school-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a recent initiative in China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 : 49 - 66.
[20]Zeichner,K. & B. Ndimande. 2008.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in the place of teachers in educational re-
form: Reflections on teacher preparation in the USA and Namibia [J]. 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4) : 331 - 343.
[21]韩海英. 2011.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八年回顾与展望———对 10 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八年( 2002
- 2009) 文献的统计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3) : 67 - 70.
[22]孙有中 张薇 郭英剑 张莲 张虹. 2017. 教研相长,做学者型优秀教师: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
笔谈[J]. 外语电化教学,( 5) : 3 - 8.
[23]王建军. 2012.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理念、效果与局限 [J]. 课程·教材·教法,( 5) : 8 - 14.
[24]夏洋 赵永青 邓耀臣. 2012. CBI 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知识与教师心理的实证研究 [J]. 现代外语,
( 4) : 423 - 429.
[25]杨凌燕 郭建鹏. 2015. 现象图析学视域下的西方大学教学研究: 观点、进展及问题 [J]. 比较教育研究,
( 1) : 35 - 41.
[26]张莲 吴一安 金利民 孙有中 周燕. 2013. 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以北外
英语学院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3) : 30 - 33.
ABSTRACTS

Accessing an EFL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Through Classroom Narratives,p. 1.


ZHANG Qinghua & YANG Luxin
Teachers' classroom discourse,as representations of their know ledge and beliefs,provides
useful access to their practical know ledg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 EFL teacher's practical
know ledge through the lens of his classroom narratives. Sociolinguistic narrative analysis w as
used to approach the classroom narratives,complemented by 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in-
terview data. The data analysis show s a frequent use of narratives in this teacher's classroom
talk,w hich w ere classified as five categories: hypothetical narratives,personal narratives,narra-
tives about others,shared narratives and cultural narratives,revealing the teacher's rich practical
know ledge. These classroom narratives w ere further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 ledge,know ledge of students,know ledge of self and know ledge of contexts catego-
ries to det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 ledg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lassroom narrative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veal teachers ' practical
know ledge.
Key Words: practical know ledge; classroom narrative; narrative analysis; EFL teacher

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University French Teachers in Their Profes-


sional Lives: A Multiple Case Study,p. 14. YAN Yi & TAN Jia
Teacher emotion is intimately involved in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
velopment. How ever,there is a dearth of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motion in Chi-
nese contexts,and even less is know n about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A-
dopting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metho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five
university French teachers in their professional lives in China. Interview s w ith the participants re- 147
vealed that they experienced diverse,compound,and dynamic emotions in relation to their
students,colleagues,teaching,research,and professional ranking. This study may offer implica-
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language teacher emotion,and also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o-
motion,teaching evaluation and collegial collaboration in similar contexts.
Key Words: Teacher emo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s; university French teachers; case study

The Role of College EFL Teachers in Curriculum Reform: A Phenomenographic Case Anal-
ysis,p. 26. ZHANG Lian & YE Huimin
Along w ith the development and official issue of new ly launched National Standards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 ajors and The 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 new round of EF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are already w ell underw ay. As a
subject of education and pedagogy,teachers' role cannot be neglected. Adopting a phenomeno-
graphic method,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role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in their immediate context.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show that the teachers hold quali-
tativel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reform;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 in the reform are quali-
tatively diversified and the reform has brought change to their role perception in classroom teach-
ing. Some suggestions are also made to reformers and reform promoters.
Key Words: EFL teachers; curriculum / teaching reform; role; phenomenography

Teacher Learning in the Tradition of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p. 34. ZHANG Jie & ZHOU Ya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