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评析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16.056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雷雨》
秦轶波 郭 勇

【提 要】曹禺的代表作《雷雨》讲述了周鲁两 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
个家庭之间发生的悲剧,在悲剧之后隐含着深刻的 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然而周朴园的两个
伦理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儿子在他的控制下,无一不感觉到身陷囹圄,失去
它倡导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本 自由。周冲向母亲提出要求,想和四凤一起读书,希
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切入点,回归《雷雨》故事 望父亲支持自己的想法,蘩漪指出父亲绝不会允许
诞生的伦理现场,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其带来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周萍对周朴园的专横霸道也是心
混乱,并深入探究主人公身处的伦理困境和做出的 中有数,他清楚地认识到父亲的话更大于法律。为
伦理选择,进而探讨作品的伦理内涵。 了在压抑的伦理环境中得到喘息的机会,挑战父亲
【关键词】曹禺 《雷雨》 文学伦理学批评 的权威,周萍与继母蘩漪发生关系,陷入了乱伦的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于 1934 年创作的第一部 泥淖。然而这种所谓反抗是畸形的,透露悲剧的色彩。
作品,它的诞生是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雷雨》是历史环境的产物,
该剧向我们讲述了周鲁两家人的乱伦故事以及悲惨 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它放在今天的伦理环境中解读,
结局。通过向我们展现这些人性的阴暗面、道德的 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当我们站在共时的角度充当作
禁忌区,曹禺试图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主题:戏剧是 品中人物的代理人时,才能真正和他站在一起,理
道德形式的深化。 解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好与坏
有鉴于此,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 或者善与恶的评价。回归历史环境,我们会发现上
通过分析作品故事的伦理环境、人物的伦理身份、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社会有着其独特性:传统伦理观
悲剧的伦理选择,进一步剖析潜藏在作品深处的伦 念虽然仍为大多数人所坚持,但新思想已经传入大
理内涵:人物进在新旧冲突的伦理环境中,产生了 陆。于是,新旧思想的冲突就成为了当时伦理环境
身份混乱并陷入了伦理困境,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 的主旋律。
择,酿成悲剧。 二、《雷雨》人物的伦理身份
一、《雷雨》故事的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不仅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
文学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未来道路,但 分,也是人们生活中做出道德评价的标准之一。社
其描写的可以说大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抑或是某 会上的身份与家庭中的身份,都具有伦理身份的特
种虚构的历史。《雷雨》作为上世纪 30 年代戏剧的 征。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
代表作,它所特有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值得我们 不同身份的准则使得他们遵守不同的社会道德与伦
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 , 站在 理秩序。伦理的规束让人与兽彻底分开,也给予人
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雷雨》 伦理层面正式的身份,但潜意识中兽的本能仍然存
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当时的社会正 在。《雷雨》中的人物有着双重伦理身份以及错综
处于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伦理关系,一方面教育与社会的规训使他们有着遵
发展,让旧中国出现了新思想,并逐步瓦解传统封 守相应身份道德秩序的意识,然而兽性欲望的因子
建礼教的秩序,唤醒民众。思想上“新”与“旧”的 仍在心中潜伏着,冲破伦理的快感也使他们徘徊于
矛盾冲突正是当时社会伦理环境的真实写照。 内心的困境,陷入伦理混乱中不能自拔。
上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被 《雷雨》的悲剧是由人物对于自己伦理身份产生
推翻,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传播,但封建 混乱而引发的。
伦理纲常依然荼毒广大民众的思想,封建恶势力依 首先,周朴园伦理身份的混乱是周鲁两家悲剧
然压迫广大民众的生活。周朴园作为封建思想的化 产生的根源。周朴园与鲁侍萍在 30 年前生下儿子,
身,并未感觉到自己对于家人的压迫,声称“我的 这时的他同时拥有了“丈夫”与“父亲”的双重伦

122 2021 年第 16 期(总第 288 期)


评析
理身份。然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达成与门当户对 但周冲并不认为自己真爱四凤,蘩漪借此狠狠地羞
小姐结婚的目的,他抛妻弃子,同时也抛弃了双重 辱周冲,认为他是个没有男子气的懦夫,并痛骂他。
伦理身份,既没有履行“丈夫”的职责,也没有承 至此,她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性,面对周萍与周冲,
担“父亲”的责任。与蘩漪结婚后,他也无视蘩漪 她本应该有的“母亲”的伦理身份彻底被她抛之脑后,
的需求,不断控制与压迫她。对待孩子,他也没有 周萍沦为她抒发情欲的对象,周冲成为她达成目的
履行作为“父亲”伦理身份应有的责任,不仅抛弃 的工具。蘩漪虽然生活在新旧冲突的伦理环境中,
了与侍萍的孩子,也压制了小儿子周冲对爱情和生 却没有选择理性反抗周朴园的方法。而是一步步走
活的期待和向往。 向深渊,在欲望的漩涡中沉沦,做出了错误的伦理
其次,周家人物伦理身份的混乱与伦理关系的 选择。
荒谬,也间接导致了四凤和周冲悲剧的发生。四凤 周萍也做出了不同的伦理选择。年幼时的周萍
作为周家的仆人,与大少爷周萍相恋,同时,二少爷 缺乏家庭温暖,这使他对母爱产生渴望。继母蘩漪
周冲对四凤也产生了别样的情感。由于上一辈的恩 对他表现出关怀的时候,他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
怨,周萍与四凤无法得知二人有着同母异父的兄妹 情节”开始作祟。当他失去理性被兽性因子所控制时,
关系。当准备私奔时,周萍与和自己有着血亲关系 做出了与继母乱伦的错误伦理选择。恢复理性的周
的鲁大海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激烈的冲突。三 萍逐渐形成了伦理自觉,意识到与继母蘩漪乱伦只
人本该友爱相亲,却因相互冲突而针锋相对。最后, 能带来恶果。他害怕二人的关系被父亲发现,也不
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的真正身份被揭开,爱情的光 知用何种态度面对弟弟周冲,开始抽离出与蘩漪的
环也彻底被乱伦的关系熄灭,在雷雨夜的死亡也标 关系,并做出与四凤相爱的伦理选择,企图复原正
志着周鲁两家身份混乱危机的彻底结束。 常的家庭伦理关系。但是,周萍的自我伦理救赎对
人与兽分开的本质特征是人具有伦理意识,这 于他来说恰恰是一个悖论:离开了与继母乱伦的泥
样的伦理意识为社会所认同,并逐渐构建为伦理秩 淖,又陷入了与妹妹乱伦的漩涡。这样的现实使他
序,与道德规范相联系。由此可见,伦理问题的产 无法接受,最终走向毁灭,导致悲剧的发生。
生往往以打破伦理禁忌为基础,并与伦理身份的混 伦理这一题材可以说是文学作品时常展现的内
乱紧密相关。
《雷雨》中周朴园拥有着“丈夫”与“父亲” 容,并且经久不衰。许多作家都以此为主题建构不
的双重伦理身份。他并没有履行随双重伦理身份而 同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中哈姆
来的双重责任,导致了周家其他人对于自己的伦理 莱特的母亲与叔父乱伦,由此带来的伦理混乱使他
身份也产生了混乱。周萍与四凤悲剧的根源也在于 的复仇行动延宕而犹豫;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伴随而来伦理关系的荒谬。 中亚雷诱骗苔丝使她失身,导致苔丝深陷舆论漩涡,
三、《雷雨》悲剧的伦理选择 最终杀死亚雷。这些作品都向我们展现了由于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从人的本质立场解读伦 身份改变而带来的伦理混乱,导致人物内心挣扎与
理选择,而且认为伦理选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 痛苦,陷入伦理困境,做出错误伦理选择。曹禺却
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面临的伦理选择多种多样,不同 有所不同,他寻求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不仅仅只限
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导致了选择的复杂 于单纯的道德批评,而是通过展现人物与黑暗面的
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测性。《雷雨》中众多人物不同 斗争,达到教诲的作用。他告诫我们:人在追求灵
的伦理选择共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导致了悲剧的 魂中渴求的欲望时,仍然需要道德感的义务约束。
产生。
蘩漪与周萍一直苦苦纠缠,被乱伦的困境所桎 参考文献
梏。究其原因,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做出乱伦的选择 聂珍钊 2010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是丧失理性的,反而认为与周萍乱伦能使内心得到 《外国文学研究》第 1 期。
解脱。她认为在周萍面前“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 聂珍钊 2014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大学出
女人”。虽然蘩漪追求的爱情,在她自己看来是一 版社。
种自我救赎,但是这样的救赎是自私的。为了维持 曹 禺 2017 《雷雨·北京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与周萍之间的不伦恋情,蘩漪在得知周萍与四凤的
私情后,企图促成亲生儿子周冲与四凤之间的恋情。 (通信地址:214122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021 年第 16 期(总第 288 期) 1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