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ANJI ANG NORMAL COLLEGE


2
000年6月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Jun∙‚
200
0
1卷 第2期
第2 Vol∙
21 NO∙
2

作为鲁迅小说群体形象的庸众形象
孙  驰
( 阜阳教育学院中文系‚安徽 阜阳 2
360
16)

摘 要:鲁迅小说最具特色‚也是鲁迅给予关注最多的形象‚是不觉悟群众的集体形象即庸众
形象。这一庸众群像不是一二个有名有形的个体集合‚也不完成于哪一二篇个别的作品‚而是一群
无名无姓、面目浑沌、无思想无意识‚有时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人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却具有令
人压抑甚至吃掉孤独狂人力量的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这个形象本身又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能
够从感情上唤起读者的审美理想的艺术典型。庸众形象是对中国国民思想素质和精神状态的精确
把握和本质概括‚是鲁迅对国民性问题探讨的形象化表现‚是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独特
贡献。
关键词:鲁迅小说;群众;麻木
I2
中图分类号: 1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1
006-4
702
(20
00)0
2-0
051-0
4

   鸦 片 战 争 以 后‚随 着 日 益 深 重 的 民 族 危 机 的 到 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宗法制的小农生产方式、闭塞
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以及坚船利炮在中国人面前显 保守的生活方式‚以及以君主为本位、以父母为本位
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力量。各列强国家的大炮 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共同衡定并牢牢钳制了人们的
除了带给中国人民以屈辱的灾难史‚同时也首先震醒 思维定式和价值观念‚人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
了一批先觉的知识者的现代意识。从这时开始‚一批 在着‚而是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附庸‚作为维护封建
批有志之士开始了以救亡图存为中心的向西方求真 伦理道德的工具存在着。“ 五四”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理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鸦片 们一开始就紧紧抓住“ 人” 的问题‚重新要发现“ 人” ‚
战争后由认识西方的船坚炮利‚为了寻求自己富国强 热情地呼唤国人的彻底觉悟‚确立自立自主的人格。
兵而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追求;辛亥革命时期由推翻 鲁迅早在辛亥革命前就认识到国家的强弱反映
“ 五四” 时
帝制的政治革命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追求; 了国民素质的高下‚国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的竞争。
期在真正意义上掀起了一场以人为中心的启蒙主义 欧美之强‚根柢在人‚而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
运动。“ 五四” 启蒙运动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呼唤人的 的价值。“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位在
觉醒‚确 立 人 的 独 立 自 主 意 识‚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复 归。 人‚ ” [ 2] 可以说‚
人立而后凡事举。 “ 立人” 是贯穿 整 个
“‘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
正如郁达夫所说: 鲁迅思想的一条主线‚是鲁迅整个深刻而又完整的现
算个人的 发 现‚从 前 的 人‚是 为 君 而 存 在‚为 道 而 存 代化思想体系的凝聚点。鲁迅这种对“ 真的人” 的呼
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 唤‚对重塑国民性格问题的思考也极其鲜明地在他的
” [ 1]
了。 小说里得到表现。
“ 五四” 先驱者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主要根 鲁迅的“ 立人” 思想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三个不
源在于传统文化的危机‚而归根到底是人的危机。几 同侧面的 主 题:从 重 新 估 价 一 切 的 否 定 主 义 精 神 出

2
收稿日期:00
0-0
4-0
4
作者简介:孙 驰(1
963- ) ‚男‚安徽阜阳人‚阜阳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51
发‚对数千年来吃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及其体现者 上‚要前进也实在太难了‚就是熄了也还在。但他 知
维护者进行猛烈的攻击和彻底的否定;从呼唤个性尊 道‚中国是自己不肯动弹的‚他一定要自己去熄‚此刻
严、人类价值的个性主义出发‚把张扬个性作为人生 去熄‚他叫老黑开门‚决计肩住黑暗的闸门‚唤醒沉睡
第一要义‚热情讴歌“ 不和众嚣‚独具我见” 的先觉善 的人们‚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要放火‚烧
斗之士;从“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的启蒙主义 去一切黑暗‚连同三头六臂的脸三只眼睛‚长帽‚半个
立场出发‚对无个性‚无特操的“ 凡庸” “ 众数” 无情鞭 的头‚牛头和猪牙齿。他闪烁着狂热的眼光‚要作 绝
挞同时寄 寓 人 道 主 义 的 同 情‚哀 其 不 幸‚怒 其 不 争。 望的抗战‚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寻火种。
这三个主题都以“ 立人” 为根柢‚指归在于“ 国人之自 《头发的故事》里 N 先生周围也是这样一些思想
[2

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 僵死的活尸‚他们所以歧视、嘲笑、排挤 N 先生‚并不
鲁迅小说的杰出成就之一在于他为我们塑造了 是 N 先生妨害了他们什么‚而只是因为 N 先生没有了
一系列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阿Q 、祥林 一条大家都有的辫子‚这样的变异如同一切变异一样
嫂、孔乙己、魏连殳、爱 姑、四 铭、假 洋 鬼 子 ……‚他 们 是他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都以各自独特而深刻的典型意义而成为不朽。学术 首善之区西城马路上的看客更是麻木到惊人的
界对这些形象给予了充分的论析和评价‚但在一定程 地步‚整日在一种浑浑噩噩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情景
度上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鲁迅小说中最独具特色‚也 下苟活‚胖大汉在槐荫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
是鲁迅倾注关注最多的一个群体形象---不 觉 悟 群 皮‚路上车夫跌倒了五六个人同声喝采“ 好” ‚马路上
众的集体形象。这一庸众群像不是一二个有名有形 巡警押着犯人走过‚更是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看客‚他
的个体的集合‚也不完成于哪一二篇个别的作品‚而 们也无意要知道罪犯到底是什么人‚犯了什么事‚单
是一群无名无姓、面目浑沌、无思想无意识‚有时仅只 是围拢一起看而已‚看本身就是目的。所以虽然形势
作为小说的背景或人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却具有令 似乎总不甚太平‚四周时时有些骚扰‚他们也就没有
人压抑甚 而 至 于 吃 掉“ 孤 独” “ 狂 人” 的 力 量 的 群 体。 留意‚只要有丝毫的风吹草动就立刻可以转移他们的
作为一个整体‚即这个形象本身又是具有鲜明的个性 注意力。他们这样一种表面对“ 动” 的极大兴起‚实质
特征、能 够 从 感 情 上 唤 起 读 者 的 审 美 理 想 的 艺 术 典 上正好表现了灵魂深处的安守太平‚不思变动。人们
型。它在鲁迅的每一篇作品中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 就是这样如同动物一般地生存着‚而且死也不愿打破
能够扭转 小 说 发 展 情 势、左 右 人 物 的 生 存 命 运 的 形 这样的生活格局‚而且企图子孙们也继承他们物质上
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人物生存时代的中国社会心 精神上的遗产以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延续性。鲁迅
态的写照。它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描写‚它不是静止地 在这里写了这样一个有着极为深刻含义的细节: “老
孤立于人物之外自在自为的自然存在‚而是时时表现 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
出它的进攻性‚甚至于无时不在积极干预人物行动的 正对白 背 心‚一 手 指 点 着‚说 道---阿‚阿‚看 呀!多
具有某种人格力量的社会存在‚是经过作家的情感体 么好看哪!……” [ 3] 这一句话里包含了中国人思想状
验受到触 动 具 有 一 定 审 美 意 义 的“ 有 思 维” 的 形 象。 况沉滞不前也是社会沉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因素‚昏乱
在某一具体作品中‚或只是只言片语‚或只是了了几 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鲁迅曾经深刻地指出: “可
笔的表情描写‚或只是一些场景的片断‚但把这些作 怕的遗传‚并不只是梅毒;另外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
品的描写集合起来又足以成为一个形象整体‚足以展 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
示深刻的社会本质和体现作家的思想感受‚是具有鲜 影响。” [ 4] 封建集权制国家可以说是封建家庭建构的
明突出的个性特征的典型形象。 社会化‚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就是这
关于这一形象最 集 中 的 描 写 莫 过 于《示 众》、
《长 样当人们还很幼小时就在其心灵深处撒播种子一代
明灯》诸篇。吉光屯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 一代地保持了它的延续性。
须查黄历‚在长期封闭的小农经济和专制统治下‚人 当这一群人走进鲁镇‚聚集在祥林嫂 的 周 围 时‚
们形成极端稳固的惰性心理‚循规蹈矩‚安守老例‚即 他们又在咀嚼阿毛的悲惨故事。初听的时候‚尽管男
使有一丝一毫的变动波及他们死水般平静的生活‚他 人们往往 敛 起 笑 容‚女 人 们 甚 至 还 要 陪 出 许 多 眼 泪
们也有些紧张‚以至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就成泥 来‚但他们还是满足的去了。当他们听得纯熟了‚便
鳅‚天下从此毁灭。就因为这灯还是梁武帝点起 的‚ 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
一直传下来‚没有熄灯‚连长毛造反的时候也没有熄 的痕迹‚以至于一听到就厌烦得头痛‚他们的笑影也
过‚所以他们就要加害于要熄灭这灯的人‚送他忤逆‚ 变得又冷又尖。实质上在开始他们也只是要听一个
是屯上一个大害‚不肖子孙。疯子对现实有清醒的认 新鲜的具有某种惊险刺激意味的故事‚他们关心的既
识‚什么祖传老例、圣经贤传、三纲五常都一起堆在路 不是作为一个“ 人” 的个体生命阿毛的丧失‚也不是作
52
为情感个体的祥林嫂的内心感受‚他们仅只为了获得 跟在每一国民的身边‚咬噬你的灵魂。他们是杂沓的
一种官能剌激‚达到一种愚钝的快感而已。所以后来 形和无主名所发出的声的混合体‚是封建思想和封建
他们总是俟机打趣。 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
[6

“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 不合意的人的“ 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 它是《呐
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 喊》、
《彷徨》中最富个性( 无个性) 、最有力量的一个典
走开去了。 型形象‚其他任何一类人物都在它面前显出自己的软
……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 弱无力。作为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舆论形式的
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 体现者‚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的维护者为了保全其面
就这么大了么? ” 子甚至地位‚他们每一行动的做出都不得不考虑它的
“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 ”一 反应‚甚至以此定夺;在先觉善斗之士面前‚它则成了
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 一个看着她 不堪承受的巨大压力‚所以孤独的精神战士‚虽为民
[5

的疤‚应和道。 众而战‚却往往不是将它变得合于自己‚反为它而灭
就是祥林嫂为了获得封建伦理道德节妇观的认可而 亡;而对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来说‚它往往成了
进行的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礼教的表面上的反抗‚也成 断送他们至死地的直接凶手。俗谓“ 人言可畏” 、
“众
了被取笑的材料‚祥林嫂就是这样在众口铄金中被推 口铄金” 正是人们对它的无形威慑力产生的余悸心理
进了死地‚在这片人心的沙漠里‚祥林嫂那可怜的灵 的写照。
魂遭到最无情的炙烤。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吃人 鲁迅小说采取在多篇作品中“ 互现” 手法而构成
的封建礼教纲常是怎样通过无形的手扼住处于最底 的庸众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廓提供了新的形
层的人们的喉管‚通过庸众的舆论的力量让他们在无 象类型。虽然以往的作品中也有采取“ 互现” 手法塑
所怨艾中死去的! 造的人物形象‚但都与鲁迅塑造的这一形象有质的不
《狂人日记》中 的“ 他 们” ‚也 有 给 知 县 打 枷 过 的‚ 同。茅盾《蚀》三部曲中李克、史俊‚《农村三部曲》中
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 老通宝、多多头、巴金《激流三部曲》中觉新、觉民等人
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 物形象‚往往在一部作品中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形象‚
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他们真正感到可怕因而也 在接下的作品中有时性情有所发展‚使得人物更饱满
更恨得凶的‚不是骑在他们头上的奴役者‚而是那些 了‚有时却变成另一个人物‚除了名字的相同之外没
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奴隶地位的先觉之士!他们都铁 有什么联系了‚甚至把几部作品中关于这一人物的有
青着脸‚张着嘴‚和狂人作冤对‚甚至要咬他几口才出 关描写联系起来看也不能获得更丰厚的内容‚完全成
气‚就因为狂人带有令他们不安的朕兆‚狂人踹了古 了组成系列作品的行文线索。鲁迅塑造的庸众形象
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责问吃人的人‚要劝转吃人 即完全不同‚合则成为一个整体‚独立为有个性的形
的人‚这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他们就要用旧道德 象‚其有极丰厚的思想容量;分则成为一嘴一毛一眼
习惯把他压下去‚以免惊醒他们沉睡的梦。 一鼻‚甚至一个脸色一句话语‚不只称人物形象。
这是一群睡得太沉太久的人们。在咸 亨 酒 店 他 鲁迅小说中的庸众形象是对中国国民思想素质
们一面严格地区分着长衫和短衣帮的界限‚一面调笑 和精神状态的精确把握和本质概括‚是鲁迅对国民性
孔乙己‚甚至警示他不该偷举人家的东西;在老栓的 问题探讨的形象化表现。鲁迅塑造这一形象所以采
茶馆里他们议论着夏瑜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 取整合群体的手法‚这是由其所要表现的本质内容决
要劝牢头 造 反;单 四 嫂 子 为 着 宝 儿 的 死 哭 一 回 看 一 定的‚鲁迅在这里要表现的是整个国民的心态。鲁迅
回‚他们也早已等得不耐烦;北京双十节的日子‚他们 说过:中国人向来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他们自己
懒洋洋地忘却了纪念;在七斤家的饭桌周围‚他们心 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
里计算平日含着长烟管显示骄傲模样的七斤既然犯 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得不了得‚
了皇法‚也就觉得畅快;在阿 Q 被示众的路旁‚他们张 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
着又凶又怯的狼眼睛喝采‚当阿 Q 结束他麻木的生命 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
喊出一声“ 救命” 之后‚他们还觉得有些缺憾‚那是怎 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 mob 的长技‚一
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 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
[7

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 是 我 受 亏。 这
上面我们对庸众群体形象作了一个简要勾勒‚可 种心态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不是每一个体心态的简单
以说读完了《呐喊》、 《彷徨》‚谁也不会无视这一形象‚ 相加‚分散到每一个体也就不具备这样的性质状态‚
那些又凶又怯、又钝又锋利的眼睛‚永是不远不近地 正如自然界的物质构成一样‚同样的原素由不同的组
53
合方式就构成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存在‚譬如都是由 杀力和窒息力‚足以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所有人相
C 原素组成的物质‚层状结构的就是石墨‚八面体结构 形之下显出自己的脆弱无力‚那么作家对这一形象的
的则成为金刚石。因而鲁迅在这里就没有也无需把 态度是怎样的呢?不难看出‚鞭挞和批判是作家对这
他们塑造成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完整的单个人‚它的 一人物形象的主导情感因素‚但从具体描写中我们仍
个性、意识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足以铄金销骨的力量‚ 能感受到在憎与冷的态度下深藏着的爱与火。作为
也只能存在于一个混沌模糊、只见整体不见个体的集 形象整体固然他们是可憎恶的传统习惯的盲目维护
合中。另外方面‚鲁迅塑造的这一群体形象完全可以 者‚是先觉之士和下层群众的直接扼杀者‚但作为组
说是他有关国民性问题探讨的形象化‚在鲁迅与小说 成这一整体的众数的每一分子‚他们毕竟是以某种形
创作同时期的杂文中‚几乎随处可以找到理解这一形 式存在着的人‚无论他们是怎样的麻木不仁‚无思想
象的注脚。当然‚我们之所以强调它是形象化体 现‚ 无意识‚而且是受着种种最惨重的奴役和羁绊而不自
就是说它绝对不是对某种抽象结论或某种逻辑思考 知的苟活者‚正因为此‚才显示了最可悲的看似无事
的概念化图解。相反‚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深入体验 的悲剧力量。决定着国家民族生存的不是少数先觉
并使其协同到审美创造中去而产生的具有高度审美 之士‚他们只是某种希望之星而已‚真正“ 人国” 的建
价值的形象‚是作家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获 立‚还取决于这众数的真正觉醒。所以鲁迅一直强调
得的丰硕成果。它既不同于同是不觉悟群众的阿 Q 、 人的问题‚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而且第一要紧
祥林嫂‚也不同于单四嫂子和爱姑‚阿 Q 们是具有典 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
型意义的个体形象‚既具有某一类人的共性特征‚又 进步。狂人 要 劝 转 吃 人 的 人‚疯 子 要 在 吉 光 屯 的 地
是鲜明的“ 这 一 个” ‚而 作 为 庸 众 的 形 象 则 是 一 个 整 上、空中、人身上寻火种。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对此 除
体‚是概括整个社会整个国民的本质的典型形象‚而 了执着的追求‚还充满了乐观信念‚中国的昏乱病‚便
它作为一个形象本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 也总有痊愈的一天‚祖先的势力虽大‚但从现代起‚立
说阿 Q 等形象是个体的肖像特写‚那么这一庸众形象 刻改变‚扫除了昏乱的心思和助成昏乱的物事‚再用
则是社会整体的大型雕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价值、 了对症的药‚那时便有转机。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到
独立意义的美学典型。 这样一个根柢: “ 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
如上所述‚庸众的群体形象具有超越一切人的扼 由是转为人国。 ” [ 2]

参考文献
[1
]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A] ∙郁达夫文集( 第6卷)[ C] ‚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1
店香港分店‚98
3∙2
61∙
[2
]  鲁迅∙文化偏至论[ M] ∙鲁迅全集( 第1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5
6、5
7∙
[3
]  鲁迅∙示众[ A] ∙鲁迅全集( 第2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7
2∙
[4
]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A] ∙鲁迅全集( 第1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1
34∙
[5
]  鲁迅∙祝福[ A] ∙鲁迅全集( 第2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1
7、2
0∙
[6
]  鲁迅∙我之节烈观[ A] ∙鲁迅全集( 第1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1
24∙
[7
]  鲁迅∙随感录三十八[ A] ∙鲁迅全集( 第1卷)[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
1‚3
11:

The mediocrities -i mage as group -i mage


i n Lun xun’s ( 鲁迅) novels
Sun chi
(Chinese Depart ment of Fuyang educational collgeg ‚
Fuyang Anhui  2
360
16)

Abstract :The mediocrities -i mage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in Lunxun’novels . It was the group with
nameless ‚
ambiguitious ‚and unconscious that was someti mes as backroud in which the figues of novels lived .
The mediocrities was an i maged expression that Luxun probed the nationality in his novels .
Key words : Lunxun’novels ; the masses ; apathetic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