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语言研究

散文英译汉中“骈文”译法的实现途径分析
——以On Familiar Style潘文国译本为例
文 /‌‌贺志宇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 要】“骈文”译法可用于英文散文的汉译。本文以 On Familiar Style 的潘文国译本为例,结合骈文的特点从辞藻、


对仗、用典三个角度对译文中“骈文”译法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骈文”译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散文英译汉 ; “骈文”译法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21)06-0136-02

研读 On Familiar Style 的潘文国译本,深觉译文自然 得到升华,气势磅礴。四字格是散文英译汉的常用形式之


流畅,毫无翻译痕迹,不仅文风高雅,而且词句讲究,具 一,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四字格的运用,译文在韵律上更加
有骈文的特点。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体裁, 一气呵成。这是非常值得广大译者学习的一种“骈文”译
与散文相对,也叫骈体文。所谓“骈文”译法即将英文散 法实现形式。
文汉译为骈文形式,译文本身具有骈体文的特点,这一译 二、对仗的运用
法不仅使得译文流畅自然,而且减少了翻译痕迹。本文以 对仗是骈文的四大修辞形态之一,也是骈文最显而易
On Familiar Style 的译文为例,结合骈文辞藻华丽、对仗 见的特点,骈文也是因其字句成对偶而命名。本文分析了
工整、精于用典三个特点,从辞藻、对仗、用典三个层面 实现译文的“骈文”化的途径,而其中核心便是对仗的运用。
对英文散文的汉译文采取驿文形式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 对仗主要包括句子对仗和词语对仗两个方面。在对仗的运
讨了“骈文”译法的实现途径。 用分析中,笔者通过分析译文句子对仗和词语对仗,对“对
一、辞藻的选用 仗的运用”这一“骈文”译法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展示。
骈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辞藻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 (一)词语对仗
实现英译汉的“骈文”译法就是去随意堆砌辞藻。写一 例 3. 原文 :Surely it is but a mechanical rule for avoiding
篇好的骈文,要对每一个词句精雕细琢,同样,要实现 what is low, to be always pedantic and affected.
英译汉的“骈文”译法,使得汉译文符合一篇骈文的特点, 译文:由是可知,一味求“高”避“低”,求“雅”弃“俗”,
最基本的就是辞藻的运用和选择。笔者通过选用译文中 乃机械之作文法也。
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充分展现了译者对于辞藻选用之 在这句话中,把“avoiding what is low”译为了求“高”
精心,运用之恰当,其是如何通过辞藻的选用来实现“骈 避 “低” ,把“to be always pedantic and affected” 译为了求 “雅”
文”译法的。 弃“俗”,这里的翻译明显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一句通过
例 1. 原 文 :neither are you at liberty to gabble on at a 增译出“求‘高’”和“求‘雅’”,实现了词语的对仗之势。
venture, without emphasis or discretion, or to resort to vulgar 这是大多数译者无法达到的境界。一般情况下,原文的意
dialects or clownish pronunciations. 思能够准确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的译文。这种通过增译意
译文 :哓哓不休、信口开河,乃至南腔北调、油嘴滑 思相近的词语来形成词语的对仗之势的方法值得其他译者
舌者亦非正道也。 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追求的这种对仗并不突兀,而是为
本例中, “gabble on at a venture, without emphasis or discretion” 译文增添了文采。词语要形成对仗之势较之句式更为不易,
本身为一个动词短语和一个介词短语,译者在此处选用了 本句中,用四字词语来进行翻译,既要准确译出原文意思,
两个四字词语“哓哓不休” “信口开河” ,而“resort to vulgar 又要在四字之内形成对仗,对译者有极高的要求。此句中
dialect or clownish pronunciations”也是选用了两个四字词语“南 的两对词语对仗工整,字字皆对应。
腔北调” “油嘴滑舌”。此处的两句话若是按原文风格直译, (二)句子对仗
则可译为散文风格,但是译者在翻译时,选用了四个四 例 4. 原文 :Or, to give another illustration, to write naturally
字词语,既准确翻译出原文意思,又使得译文字句更加 is the same thing in regard to common conversation as to read
精雕细琢,用词非常之精准简洁。 naturally is in regard to common speech.
例 2. 原文 :Keep to your sounding generality, your tinkling 译文 :换言之,言语自然者诵读方自然,对谈自如者
phrase, and all will be well. 作文必自如也。
译文:声韵铿锵,而空洞无物。词语叮当,而一切已矣。 这句话中,将“to write naturally ”和“to read naturally”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同样译者并没有将两个“your” 两个动词加副词的结构分别都译为名词“言语自然者” “对
单独一一译出,而是省去了人称代词的翻译,选用了“声 谈自如者” ,用这种词性的转换方法实现了句式的对仗。转
韵铿锵”“空洞无物” “词语叮当”“一切已矣”四个词,在 换法也是散文英译汉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之一,通过转换法
词汇的选用上既准确翻译出了原文含义,又使得译文语言 的运用,使得译文更加容易形成句式的对仗, 并且“……者”

·136·
语言研究

这种文言表达的运用使得文章在风格上与原文更加匹配, 现了用典的一大优点。并且通过用典,不仅实现了“骈文”
实现了原文和译文风格的一致。由此可见,“骈文”译法 译法,而且为译文增添了文采,更为译者所接受。
的实现需要与其他翻译策略的紧密配合方可实现。所以这 本文探讨的“骈文”译法是结合 On Familiar Style 的
就需要译者对各种英译汉的翻译策略熟练掌握,只有这样, 潘文国译本进行分析,结合原文和译文的实际情况从骈文
在追求对仗时才可得心应手,创造条件。 的三个特点对这一译法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总结。辞藻的选
例 5. 原文 :There is an inward unction, a marrow vein, 用、对仗的运用以及典故的引用是符合骈文特点的三个实
both in the thought and feeling, an intuition, deep and lively. 现途径,但这一译法的实现途径应不仅限于本文提到的三
译文 :兰姆之思,激情内溢而筋骨外露 ;兰姆之言, 个角度。期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的散文英译汉资料和更多
切题精深而天然浑成。 的例证来对这一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这句话的翻译更是体现了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结合 四、结束语
上文表达了对兰姆溢于言表的赞美之情,这句是对兰姆文 英语散文的汉译对译者要求极高,而其中“骈文”译
章的深度分析。前半句的翻译,运用了倒装,将“thought 法的运用可以使译文自然流畅,无翻译痕迹。本文结合骈
and feeling”提前,译为“兰姆之思”;后半句的“intuition” 文本身的特点,从辞藻的选用、对仗的运用、典故的引用
译为“兰姆之言”,两者形成对仗之势。通过译为对仗句式, 三个层面对“骈文”译法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
不仅使得译文形式上更加工整,而且译文较之原文有所超 骈文特点的剖析和对 On Familiar Style 的潘文国译本的分
越,即将句意梳理之后表达更加条理清晰,更加易于理解。 析,从辞藻、对仗手法、用典三个角度分析了“骈文”译
三、典故的引用 法的实现途径,为“骈文”译法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建议。
骈文的典故包括名人名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并且本文发现了“骈文”译法与其他翻译策略的紧密结合,
本篇译文中有两处用典。根据翻译的实际情况恰当引用典 如转换法、语序调整、四字格的运用等等,各种翻译策略
故也是实现“骈文”译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融会贯通,才可能得到一篇翻译佳作。
例 6. 原 文 :I hate to see a load of bandboxes go along 参考文献
the street, and I hate to see a parcel of big words without any [1] GeoffreyN.Leech,MichaelH.Short 著,申丹导读 .Style in Fiction:
thing in them.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 Prose[M]. 北京 :外语教学
译文 :满载空纸箱,招摇以过市,余所不欲见者也 ; 与研究出版社,2001.
满篇荒唐言,而实无所指,余所尤不欲见者也。 [2] 刘麟生 . 中国骈文史 [M]. 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6.
“满篇荒唐言”引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的缘起 [3] 吕双伟 . 乾嘉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中国文学研究 ,2014
(2)
:37-43.
诗中的第一句“满纸荒唐言”。同时又创作了“满载空纸箱” [4] 童兆升,卢志宏 . 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与翻译 [J]. 山东外语教
与之相呼应,巧妙运用了这一典故,通过自己的创作发挥, 学 .2009(1):89-94.
使其更好融入译文之中。不仅如此,这一用典还使译文更 [5] 陈宏薇 . 汉英翻译教程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具文学气息。通过用典实现“骈文”译法较难为之,这一 [6] 许建平 .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方法需要结合原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本句原文 [7] 王东风,章干炎 . 英汉语序的比较与翻译 [J]. 外语教学与研
的用词及表意与译者所引用的典故相互对应,非常准确, 究 ,1993(4):36-44.
给予了难得的发挥空间。 [8] 钱歌川 . 翻译的技巧 [M]. 北京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例 7. 原文 :It smiled,and it was cold! [9] 陈安定 . 英汉比较与翻译 [M].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8.
译文 :盖灿然之背后,无奈其心如冰耳! [10] 邵志洪 .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M]. 上海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
本句中“其心如冰”巧妙地化用了鲁迅的《报载患脑 版社 ,1997.
炎戏作》中的最后一句“无如臣脑故如冰”。“其心如冰” [11] 蔡基刚 . 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 [M]. 上海 :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7.
用在此处于景于理都合适。由此可见,通过用典的手法保 作者简介 :贺志宇(1997-),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
持了原文和译文的风格一致,均具简洁明了的特点,这体 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上接第69页) 四、结束语
沓来,他们游览赣州名胜古迹,吟叹赣州的奇山秀水,他 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秀丽壮
们留下的山水诗词不仅成为赣州古城的一笔宝贵精神财 美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驻足咏唱,
富,而且对赣州历史文化尤其对赣州宋城文化及赣州理学 他们用诗作寄情赣州的山水风物,他们留下的众多山水诗
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山水 词,对赣州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诗词也彰显出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质和独特 参考文献
的城市魅力,增添了古城的文化底蕴,并对当今赣州城市 [1] 刘 通 堂 . 历 代 诗 人 咏 赣 州 ( 诗 选 )[J]. 赣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1983(3) :37-47.
义,更为赣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参考材料。 作者简介:
吴秋梅(1967-)
,教授,
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职业教育。

·1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