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张 家 山 汉 简 《告 律 》 考 论

闰 晓 君

: , 。

内容 提 要 张 家 山 汉 简 中 首 次 发 现 汉 代 的 《告 律 》 可 以 改 变 人 们 对 汉 代 法 律 的 认 识 唐
,

代 有 关 著 述 都 认 为 汉 律 中有 关 告 勤 之 事 包括 在 《囚 律 》 之 中 但根 据 张 家 山 汉 简 有 关 资料
, , 。

来看 汉 初 《告 律 》是 单 纯 的 有 关 告 诉 之 事 的 法 律 而 《囚 律 》 则 是 单 纯 的 断 狱 之 法 汉
, “ ” 。

《囚 律 》 演 变 为 唐 之 《断 狱律 》 而 《告 律 》 则 为 唐 《斗 讼 律 》 中 讼 事 之源 秦 汉律 关
, ,

于 告 诉 的 法 律 可 分 三 个部 分 一 是 设 立 各 种 罪 名 及 相 应 的 刑 事 责任 来 规 范 告 诉 二 是规 定
,

对某 些 告 诉 司 法 官 员 可 以 依 法 勿 听 三 是 鼓 励 人 们 告 奸 及 自告 但 又 严 格 区 别诬 告 与告 不


:
关 键词 张 家 山 汉墓 竹 简 告律 诉讼 秦 汉律

, 。

张 家 山 汉墓 竹 简 《二 年律 令 》 中 大 部分 律名见 于 文 献 惟 《告 律 》 为首见 汉 简 《告 律 》 现 存
抄 于 编 号 1 62 至 1 63 的十 一 枚竹 简上
, 。 ,

律文 五 条 由于 《告律 》 的 首次 发现 有 可 能 对学 术 界 以 往
, 。 ,

的 含糊 认 识 甚 至 错 误观 点 予 以 厘 正 并在此 基础 上 对 其 内容 及 相 关法 律 问 题 予 以 讨 论 不 妥之 处

敬请 方 家指 正

一 汉 《告 律》 的 沿 革

, “ , ,

《史 记 萧相 国 世 家》 记载 沛公 至 咸 阳 诸 将 皆争 走金 帛财 物 之 府 分之 何 独 先人 收 秦 垂相
。 ” , “ ”
御史 律令 图 书 藏之 据此 学 术 界一 般 认 为萧 何 制 订 的 汉 律 是 以 其 收 得 之 秦 垂 相御 史律 令 为
。 ・
,
: “ , ,

基础 的 至 于 汉 律 有九章 则见 于 《汉 书 刑法志 》 其后 四 夷 未 附 兵革未息 三章 之法 不 足 以


, , , 。 ” 。

御奸 放 是相 国 萧何 攘披 秦法 取其 宜 转 时者 作 律九 章 但 九 章 律 目则 不 见 于 记 载
。 :

“ , ,

详细 说 出 九章律 目的 是 唐代人 《唐 律疏 议 名例 》 云 周衰 刑 重 战 国 异制 魏文 侯 师 于 里
: ; ;
杂法 ; 六
、 、
, ,
: 、
;
、 、 、

懊 集诸 国 刑 典 造 法 经六 篇 一 盗法 二 贼法 三 囚法 四 捕法 五 具
。 。 、 。 ”
〔1 〕唐 人 所 编
, , 、 ,

法 商 鞍 传授 改法 为 律 汉相萧何 更 加惶 所 造 户 兴 厩三篇 谓 九章之律



, , 。

《隋书 经 藉 志 》云 汉 律久 亡 大 约 是 汉 律 内容 唐代 已 佚 仅 存篇 目 但 无 论 如 何 在 历 史 文 献 的 记 载


西 北 政 法 大 学 教授

:
〔l
,


〕 唐人 所 作 的 《晋 书 刑 法 志 》也 记 载 是 时 承用 秦 汉 旧 律 其 文起 自魏 文 侯 师 李 哩 慢 撰 次诸 国 法 法 经 》 以为
, 。 。

著 《
、 、 、 、

莫急 于 盗 贼 故 其 律 始 于 《盗 贼 》 盗 贼 须 幼 捕 故 著 《网 》 咤捕 》 二 篇

王 者之政 借 假不
, , ,

其 轻狡 越城 博戏
、 ,

淫 侈逾 制 以 为 《杂 律》 一 篇 又 以 《具 律 》 具 其 加 减 是故 所 著 六 篇 而 已 然皆 罪 名之制也 商 君 受之 以 相 秦
, 。 。


, 、 、

除参夷 连 坐 之 罪 增 部 主 见知 之条 益 事 律 《兴》 《厩 》 《户 》 三 篇
, , , , 。

汉 承 秦制 萧何 定 律 合 为 九篇

152
张 家 山 汉 简 《告律 》考论

LZ 」
, 。 , 。

中 汉 律九 章都 没 有 《告 律 》 因 此 张家 山 汉 简 《告 律 》作 为 一 种律名 是首 次 发 现
, “ ” ,

就 现 有文 献资料 来看 秦律 中 存 在 相 当数 量 关 于 告诉 之 事 的法 律 但 秦 律 中 是 否 有 《告
汉 (告 律 》是 从 秦 律 中有 关
。 , “
律》 之 名或 以 《告 律》来 分篇 尚不 得 而 知 但有 一 点 可 以 肯 定 告
” 。 , ,

诉 的 内容 发展 而 来 至于 《告 律》 之名 系汉初 定 律 时首 创 抑 或 秦律 已 有 《告律 》之 名 我 们无
。 , ,

从判 断 但 张 家山 汉 简 《告律 》 的发 现 其学 术价 值 是非 常 巨大 的 利用 它可 以 帮助 我 们 厘 清古代

法 律 的 沿 革 演变
, , “ ”
由 于 隋唐 时 汉 律 久 已 散 佚 因 此唐 代 著述 中 都 无 一 例 外地 以 为 汉 律 中有 关 告劝 之 事 的法
。 :

“ 、 ” , “
律 规 定 包 括 在 《囚律 》 中 如 《晋 书 刑 法志 》 《囚律 》 有 告 幼 传覆 后 来才 辨 《囚 律》为
、 、 。 , “ ” 。

《告 幼 》 《系 讯 》 《断狱 护 也 就是 说 汉律 告劫 方 面 的 内容 包 括在 《囚律 》 中 直到 曹 魏末
, ,

年 司 马 氏 执政 时改 革 旧 律 的 篇章体 例 和类 目 到 晋 泰 始 三 年颁 布 《泰始 律 》 时 才从 《囚律 》 中分


。 。
〔3 〕在此 以 前
, , “ ,

出 来 单 独 成篇 称之 为 《告 幼律 》 《唐 六 典 》 亦复 如是 记 录 从 秦汉 至 晋 未 有此
。 ”

篇 〔4 〕
, 。

受 唐人 著 述 的影 响 唐 以 后 研 究律 学 者对 此 观 点 都没 有产 生 过 丝 毫怀 疑 如 沈 家 本 在 《汉 律 披
《囚律 》 〔5 〕将 先 自告
“ ” 、 “ ” 、 “ ” 、 “ ” , “
遗 》 中将 妇 告威 姑 诬告 投书 囚 徒诬 告人 反 等 汉 律归 之 于
具律 》 〔6
” 。 ・
,

除 其罪 列人 《 〕程 树德在 《九朝 律 考 汉 律 考 》 中 的 《律 名考 》 中不 列 此 名 在 《魏律



考 》 的 《魏律 篇 目》 中据 《唐 六 典》 和 《晋 书 刑法 志 》将 《告 幼律 》列 为 十 八 篇 之 一 刘 俊 文也
, “ , 、

认 为 告 讼之 事 秦汉 律 皆有 之 但 有 关 法 律规 范 秦载 于 《囚 律 》 汉 则 分 散 于 《囚 律 》 《厩律 》及
, 。 ” “ 、 、

科之中 至 魏 乃 创 并为 《告 幼律 》 迟至西 晋 《泰始 律 》才 辨 《囚 律》 为 《告 幼 》 《系 讯 》 《断



〔7 〕现在 据 张 家 山 汉简
” , “ ” 、 “ ” 、 “ ” 、 “
狱》 三 篇 《告律 》来 看 沈 家本将 妇告 威 姑 诬告 投书 囚徒
” , 。

诬告 人 反 等汉 律 条文归 之 于 《囚律 》 的 分法 以 及 以 后 学 者 的上 述 说法 均 不 符 合 历史实 际


, “ ” ,

从 《告律 》 的 主 要 内 容来 看 《告律 》 是单 纯就 有关 告诉 之事 即 对 于 各 类诉 讼 主 体 及 其
。 , “ ”
诉讼行 为 进行 规范 的法 律 规 定 那么 唐 《斗 讼 律 》 中的 告 讼 之事 应 由 汉初 《告 律 》 发 展 而


仁8 “ 、 ” , ,

来 〕《晋书 刑 法 志 》说 汉 《囚 律 》 有告 幼 传覆 之事 现 在 看来 在汉 初 的 法 律 中 至 少 不
。 , “ ” , “ 、 、

是 这 样 分篇 的 那么 告幼 之 事 既 归 《告律 》 汉 《囚律 》 的 主 要 内 容就 只 有 系囚 鞠狱 断
这 些 内容 后 来 恰 恰 都 演 变为 唐 之 《断 狱 律 》 〔9

” , ,
: “ ,

狱之 法 〕 因此 此 山 贯冶子 说 囚法 今 断狱 律
” 。

0
[l
, “ ” ,
是也 〕很 有 可 能 汉 初 《囚 律 》 是 单 纯 的 断狱之 法 是 对 司 法 官 员 的 鞠讯 审 判 行 为 进 行 规

范 的 法律

关 于 汉初 的 《告 律 》 后 来 的 沿革 李 力 曾撰 文 认为有 两 种 可 能 一 种是 《囚律 》 与 《
,

告 律 》仍

:
谈 < 二 年律 令 > 中 几 种 律 的 分 类 与 编
,

〔2 〕 彭 浩 先 生 也 指 出

《告 律 》 之 名 不 见 放 李 惶 法 经 和 汉 以 后 的法 律 见彭浩 《
200
4
, .

连 》 中 国 文 物 研 究 所 编 《出 土 文 献研 究 》 第 六辑 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 年版
:
〔3 〕 《唐 六 典 》 注
、 、 、 、
“ . 、 、 、 、

魏 命陈 群 等 采 汉 律 为 魏 律 十 八 篇 增汉 萧何律劫 掠 诈伪 毁亡 告幼 系讯 断狱 请贼 惊事

偿赃等九 篇也

〔4 〕 《唐 律 疏 议 斗讼 》

〔5 〕 沈 家 本 19 8 5 第 14 76 页
, ,
:
历 代 刑 法 考 》第 三 册 《汉 律 披 遗 》 中 华 书局 年版


〔6 〕 同上 书 第 x5 6 6 页
, 。

:
〔7 〕 刘 俊 文 《唐 律疏 议 笺 解 》 中 华 书 局 1 9 9 7 年 版 第 41 64 页
, ,

〔8 〕 据 《张 家 山 汉墓 竹 简 》 汉 《贼 律 》 中 的 殴 兄 姊
、 、 、 、
“ ” “ ” “ ” “ ” “
斗 伤人 鬼 薪 白架 殴 庶 人 以 上 妻 悍 而 夫 殴 答之
,

妇贼
、 、 、 、 、 、 、 、
” “ ” “ 、

伤 殴 誉夫 之 泰 父 母 父母 主母 后母 以 县 官事 殴 若 置 吏 殴 父 偏 妻父 母 男 子 同 产 之妻 泰父 母 之 同 产
、 、 、 、 、 ,
” “ ” “ ”
及夫父 母 同 产 夫之 同产 斗而 以刃 及金 铁锐 锤 椎伤 人 父 母殴 答子 及 奴 脾 等 内容 皆 属 唐 《斗 讼 律 》 中
“ ” 。 “ ” “ ” :
的 斗 殴之科 汉 《告 律 》 中 告讼 之 事 与 汉 《贼律 》 中的 斗殴 之科 演 并 为 唐 之 《斗讼 律 》 参 见 拙文 《汉 简

<贼 律 ) 沿 革 考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2 0 06 年 第 l
, 。


〔9 〕 《
, ,

: “ 。

唐 律 疏 议 断狱 》 《断 狱 律 》 之 名 起 自于 魏 魏 分 里 哩 《囚法 》 出 此 篇 至 北 齐 与 《捕 律 》 相 合 更 名 《捕 断 律 》
。 ”
至 后 周复 为 《断 狱律 》
;
〔10 〕 语 出 [ 日 〕此 山 贯 冶子 《宋 刑 统 释 文 》 又 见 刘 俊 文 点 校本 《唐 律 疏 议 》 第 加 页
: , 。

153
法 学研 究 2007 年第 6 期

。 ・

一 种是 汉 以 后 修 律 时 并 人 《囚 律 》 [1 〕据 上 文引 《晋 书 刑 法 志 》 的记 载
, ,

然 并存 《告 幼律》 在 魏
, ,

晋之 际 是 从 《囚律 》 中析 出 那 么 可 以 肯定 此 前一 定是 曾经 被 并 人 《囚律 》 的 而 且 当时人 们 似 乎


,

已 不知 在 汉 代至 少 在 汉 初 《告 律 》 曾单篇行 用 想 必汉 初 《告 律 》 与 《囚 律 》并 列 的 局 面 持 续 不 会

太久
,

汉 《告 律》在 张 家 山 汉 简 中 虽 仅 存 五 条 但其 它 文 献 及 出 土 的 竹 简秦 汉 律 中也 存 在着 大量 与诉
。 , , “
讼 有关 的 条 文 下 文 即 以 张家 山 汉 简 《告律 》为 主 结 合其 它 有 关 的 秦 汉 律 对 秦 汉时 期 有关 告
” 。

诉 的 法 律 进行考 述
, “ ” ,

总的 说 来 秦汉 律 中 关于 告诉 的法 律条 文 主要 是 通 过 设 立 诉 讼 过 程 中 的 各 种 罪 名及 其 相
。 “ ” 、 “ ” 、 “ ” 、 “ ” 。

应 的刑 事 责任来 规 范 诉讼 程序 的 主要罪 名 有 诬告 子 告 父母 臣 妾告 主 投书 等 此
, , “ ” , ,

外 还 规定 了 一 些 诉讼 行 为 的非 罪 性 对不 具有 违法 性 的 告诉 法律 一 般 不 予 禁 止 司法 官员
“ ” , 。 “ ” “ ” , “ ”
可 以依 法 勿听 即不 予 受理 但也 鼓励 人 们 告奸 及 自告 并 在法 律 中严格 区 别 诬告
“ ” 。 , 。

与 告不审 对 这些 内 容 以 下 详述 之

二 秦 汉 律 严 行禁 止 的 几 种 诉 讼

1
.

诬告
2
l
(
。 ”
,
: “ ,

关 于 诬告 沈 之 奇说 捏 造虚 无 事情 告言 人 罪 者 日 诬 告 〕指 行 为上 有 陷人 于 罪 的 主观
。 ,

故 意且 客 观 上所告 他人 罪 名 与事 实 有 较 大 出 人 的 一 种 控 告 行 为 古 代一 般 实 行 诬 告 反 坐 原 则 川 〕
, “ ” 。 : “
从现有 的 资料看 无法 断定 秦 律是 否 实行 诬告 反 坐 但 张 家 山汉 简 《告 律 》 明 确 规定 诬 告人
:
・ ・
。 ”
; 〔’4 〕 《三 国 志
, “ , ,

以死 罪 黔为城 旦 春 它 各 反 其罪 魏 书 高柔 传 》 民 间 数 有 诽 谤妖 言 帝疾之
。 ‘ 。
,
: , ,

有妖 言 辄杀 而 赏告 者 柔上 疏 曰 今妖 言者 必 戮 告 之者 辄 赏 即使 过 误 无 反 善 之 路 又将开
, , 。 ’

凶 狡之 群相 诬 周之 渐 诚 非所 以 息奸 省讼 缉 熙 治 道也 … … 臣 愚 以 为宜 除妖 谤 赏 告 之 法 … … 帝
。 ‘ 。
,
: , , ,

不 即从 而 相诬告 者 滋 甚 帝 乃 下诏 曰 敢 以 诽谤 相 告 者 以 所 告 者罪 罪 之 ”
在 这里 曹魏只
。 ・
: “ , , ,

不 过是 重 申汉 典 据 《晋书 刑 法志 》 载 曹 魏规定 囚 徒诬 告 人 反 罪 及 亲属 异 于 善人 所以累



。 ” 。
: “ ,

之使 省刑 息 诬也 应 是 对 汉 律 的改 进 《晋 书 刑 法 志 》 记 载 张 斐 《律 表 》 云 若八十 非杀伤

。 ” 。
, ,
: “ , ” “
人 他 皆勿 论 即 诬告 谋 反 者 反 坐 《唐律疏 议 斗 讼 》 诸 诬 告人 者 各反 坐 诸诬 告谋 反 及
。 ”
;
, ,

大逆 者 斩 从者 绞
2
.

卑 幼告 尊 长

睡 虎 地 秦 简 《法 律 答 问 》: 何 谓 非 公 室告 ? 主 擅 杀
“ , , , 、

子告 父 母 臣 妾告 主 非公 室 告 勿听
、 。 。 ”
〔l
5j
、 , , ,

刑 凳其子 臣妾 是 谓 非公 室 告 勿听 而 行告 告 者罪 这 表 明 秦律 对 于 卑 幼告 尊 长仅 规
“ ” , 。

定 勿听 坚 持 控 告 者方才 有 罪

: “ , , ,

而 张家 山 汉 简 《告 律 》规 定 子 告父 母 妇告威公 奴蝉告 主 主 父 母 妻子 勿 听 而弃 告 者
。 ” “ ” “ ” “ ”
; “ ” , “
市 这里 子 告父母 中的 子 应 涵括 女 在内 妇 告威 公 《说 文 》女 部 引 《汉 律 》 妇
” , , 。 , , 。 “ ”
告威 姑 《广 雅 》 姑 谓之 威 桂氏 曰 威姑 君姑也 后 世 的法 律 将 此 种 诉 讼 定 为 干 名犯 义
。 、 、
,
: “ ,

罪 而 且适 用 的 范 用 有 所 扩大 如 《大 清律例 》规定 凡 子孙 告 祖父 母 父母 妻 妾 告夫 及 告

:
《关 于 < 二年 律 令 > 简 9 3 98 李 均 明 在 《< 二 年 律 令 具 律 >
,
一 。


川 李力 之 归 属 问题 之 补 充 意 见 》 《出 土 文 献 》 第 六 辑 中
应 分出 < 93 ~
囚律 > 98 号 简 归 人 《囚律 》 王 伟认 为应 归 人 《告 律 》 李 文 见 《郑 州 大 学 学 报 》2 0 0
2 年第
, 。

条款 》 中认 为
3 王 文见于 《简 帛 网)
o
,


2 〕 沈之奇
1 200 第 8 01 页
: 。

《大 清 律辑 注》 法 律 出版 社
, ,

〔 年版
13 〕 沈 之奇解 释
:
见 上 引 书 第 8 10 页
,
“ ”
诬告 人 何 罪 即 以 其 罪 科诬 告 之 人 曰 反 坐
, , 。 。


14 〕 张 家 山 2 4 张 家 山 汉 墓竹 简》 (释 文 修 订本 ) 文 物 出版 社 20 0
.

7 号 汉 墓 竹 简整 理 小 组 《 6 年版
,
:
第2
6 页


《睡 虎地 秦 墓 竹 简》 文 物 出 版 社 19 7
8 年版 第 1% 页
:
巧 〕 睡 虎 地 秦 墓 竹 简 整理 小 组 编
, , 。

154
张 家 山 汉 简《告律 》考 论

徒 三 年 ; 祖 父 母 等 同 自首 者
、 , , , ,

夫 之 祖父 母 父母 者 虽 得 实亦 杖 一 百 免罪 但诬告者 不 必全
〔1 6 〕
, 。 ”

诬 但 一 事诬 即绞
一 , ,

通过 比较可 以 看 出 汉 律 规 定 卑幼 但 告 尊 长 即处 以 死 刑 而 后 世 法 律 则 对 于 卑 幼 诬 告尊 长 与 卑
, 。 , 。

幼告 尊长 加 以 区别 前 者重 处 以 死 刑 但 无论 如 何 禁止 卑 幼告 尊长 的精神 是一 致 的 其立 法 为 何
如 此 ? 沈 之 奇 曾解 释说

: ;
“ , , , ,

名者 名 分之 尊 义者 恩 义 之重 子于 父 母 孙 于 祖 父母 妻妾于夫
、 , , 。 , 。 ,

及 夫之 祖 父 母 父母 名 分恩义 最 尊 至重 纵 有 过恶 义 当容 隐 乃 竟告发其罪 是 灭绝 伦 理
。 ” 。
17 〕据现 有 的 史料 来 看
,

矣 〔 这 种立 法 传 统 在 战 国 时 代 就 已 出现 过 去 学 术 界一 般 认 为汉 代儒家 思
, ,

想 成为 占主导 地 位的 正 统 思 想 在儒 家重 伦 理 教 化 思 想 的影 响 下 才 在法 律 制度 中 出现 了 这 样 的规
。 。

8
[l
“ ” ,
定 岳庆 平甚 至 认 为 子 女告 发 父 母 而 被处 死并 非始 于 汉 武 帝 时期 〕而 是 汉 代 以 后 这 些 说法

都不 准 确
。 ・
,
: “ ,

当然 魏晋 以 后 的 法 律更 趋 儒 家化 了 《北 史 窦缓传 》 臣 伏读 至三 公 曹 第 六 十六 条 母 杀其
。 。 。

何者?

, , ,
:
父 子 不 得告 告 者死 再 三返 覆 之 未得 其 门 案律 子孙 告 父母 祖 父 母者 死 又汉宣
。 、
: , , , , , ,

云 子 匿 父母 孙 匿 大父 母 皆勿 论 盖谓 父母 祖 父母 小者 攘 羊 甚者 杀 害 之类 恩 须 相隐
。 , 。 。 , , ,

律 抑不 言 法 理 如是 足 见 其直 未 必 指母 杀 父 止 子不 言 也 若 父 杀母 乃 是 夫 杀妻 母 卑于父

。 。 ”
, , ,
: “ 、

此 子不告 是也 而 母 杀父 不听 子 告 臣诚 下 愚 辄 以为惑 《唐 律疏 议 斗 讼 》 诸 告祖 父 母
。 ” 。 ”

皆绞 ; 告 主 之 期 亲 及 外 祖 父 母 者
, “ 、 , 、 、 , ,

父母 者 绞 诸部 曲 奴蟀 告 主 非谋反 逆 叛者 流
、 。

可 见北 魏 律 唐律 皆 沿 袭 自汉律
3
.

投书
见 辄播 之 ; 能 捕 者购 臣 妾 二 人

“ ” : “ , , ,

投书 一 词 见 于 睡 虎 地 秦简 《法律 答 问 》 有投 书 勿发
。 ’

所谓 者 见 书 而 投 者 不 得 潘书 勿发 ; 投者 【
, , , , ,

系 投 书 者 鞠 审漱 之 得 】 书 不潘 鞠 审漱 之 之 谓
殴 (也 、 沈家 本 认 为 汉之 投 书 即 《唐律》 之投 匿 名 告 人 罪 也 汉 时亦 谓 之 飞 语 9 〕张
[l
。 ” “ ” “ , ‘ ’。 ”

“ ” , , “ ” 。 “ 、

家 山竹 简 中有 投书 但 出现 于 《盗 律 》 中 与 投 匿 名告 人 罪 之投 书 不 同 其 原文 是 投书
县 (悬 ) 人 书
” 。
县 (悬 ) 人 书 恐
, “ , “ 、

恐 吓 人 以求 钱财 笔 者 曾撰 文 认 为 释 文 断句 不 妥 将 投书
县 (悬 ) 人 书
” , “ 、 ” “ ” ,

吓 人 以 求 钱财 从 中 间断 开 分成为 两 种 罪 名即 投书 和 恐 吓 人 以 求钱 财
县 (悬 ) 人 书
。 “ ” 、 “ ” , , “ 、

这 种 理解 有误 投书 是 恐 吓 取 财 犯 罪 两 种 常 用 的恐 吓 方 式 否则 投书 县
(悬 ) 人 书

盗 律 》 〔20
” , “ ”
与盗 罪 无 关 不大 可 能 列 《 〕但 不能据 此 否 认 汉 律 中仍 然有 投 匿 名告 人 罪
” 。

“ , , “ ” ,

一类的 投书 因 为 《晋书 刑 法 志 》记 载 曹 魏 为 了 减 轻刑 罚 改 投 书弃 市 之科 是在 汉 律

的 基础 上 改 的

。 、 。
: “ , ,

唐 律 疏 议 斗 讼 》规 定
《 诸投 匿 名 书 告 人 罪 者 流二 千 里 弃置 悬 之俱 是 得 书者 皆即
, , 。 , 。 , 。 , 。 ”

焚之 若将送 官 司 者 徒一年 官 司 受而 为 理 者 加二等 被告者 不坐 辄上 闻 者 徒三 年


“ ” “ ” 。
沈家本 等人 据此认 为汉 律 中有 投 匿 名告 人 罪 一类 的 投书 睡 虎 地 秦 简 中 的规定 与唐律 极 其
, 。 “ ” “ ”
相似 由此 可 见 中 国传 统 法 律 自秦 汉 以迄 隋唐 一 脉 相 承 投 匿名 告 人 罪 类的 投书 目前 虽 不
, 。

见 于 汉 律之 趋文 规 定 但 我 们 不 难 据 此推 断汉 律大 约 继 承 了 秦律 的 有 关 内容

三 秦 汉 律 不 予 受理 的 几 种 诉 讼 情 形
, ,

与 以 上 几 种 严 行禁 止 的诉 讼方 式不 同 秦 汉时 期 法 律 对 于 某 些 诉讼 的 提 起 方 式 虽 不 设 立 罪 名

(16 〕 前 引 〔一2 〕 沈 之 奇 书 829


,


, 。


_

〔17 〕 同上 书 830 页
, 。


〔18 〕 岳庆 平 《子 女 告 发 父母 而 被 处 死 并 非 始 于 汉武 帝 时期 》 《中 国史 研 究 ) 91 9
8 年第 2 期
,
: 。

〔1 9 〕 前 引 〔
5 〕 沈 家本 书 14 7 5
,




,

0 〕 闰 晓君
2 《秦 汉 盗 罪 及 其立 法 沿 革 》 《法 学 研究 》2 0 04 年 第 6
,
: 。

〔 期

15 5
法 学研 究 2 ()0 7 年第 6 期

1
2
(
。 , “ ” 。
但不 予 受 理 不 予 受 理在 秦 汉 律 中有 专 门 的 表述 往 往称 为 勿听 〕

1
.

特定 的 告 诉 主 体
, ,

古 代社 会 老 小废疾 及 刑徒 罪 犯 的 诉讼 权利 一 般 会 受 到 一 定 的限 制 如 张家 山 汉简 《告 律 》规
、 、 。 ”
: “ , ,

定 年未 盈 十岁及 系 者 城旦 春 鬼 薪 白柴 告 人 皆勿 听 这 里 仅 只 限 制年 未 盈 十 岁 者 似 乎不
。 , “ ” 。 “
包括 老 人 不 仅如 此 年 未盈 十岁者 也不 得为他 人 乞鞠 汉 简 《具 律》 也 规定 年 未 盈 十岁 为
气 (乞 ) 鞠
。” 。 :

, “ ,

勿听 这 种 传 统 被魏晋 以 后 的法 律 继 承 如 《晋 书 刑 法 志》 记 载 十岁 不得 告

。 ” , “ , , 。

言人 《隋书 刑 法志 》 记载 北齐 时 期 豫 州检 使 白 漂 为 左承 卢 斐所 幼 乃 于 狱 中诬 告 斐 受 金
, , 。 , 。 ” ・

文宣 知 其 奸 周 诏令按 之 果无 其 事 乃 救八 座 议 立 案 幼 格 负 罪不 得 告 人 事 《唐律 疏 议 斗
。 ”
: “ ,

讼》 诸被 囚 禁 不 得 告 举他事
为 什 么古 代法 律对未 成年 人及 囚 犯 的诉 权加 以 限 制 ? 沈 之 奇解 释 说
: “ , ,

他事 谓他 人 所犯 之 事
。 , , , 。 ,

与 已 无 涉 者也 凡 犯 罪之 人 现被 囚 禁 未 经 论决 之 时 不 得告 举 他 人 不 干 已 之 事 盖 罪无 重 科
[2
。 ”
J 沈 家 本 在考 察 汉 律
, , ,

已经犯 罪 在禁 纵所 告 不 实 不 得 加 以诬 告 反 坐 之 罪 恐 其 妄 噬 害人 也
。 ”
“ ” : “ , , , ,

囚徒 诬 告人 反 条 中解 释 说 囚徒 诬 告 人 反 罪 及亲 属 异 于 善人 所 以 累之 使省 刑 息诬 也

: , ,

沈 家本 按 此 魏改 《汉律 》之 一 足 证 汉有 囚 徒 诬 告 人 反 之 律 魏特 加 重 耳 《唐 律 》有 诬告 谋 反
, , , ,

大逆 条 又 有 囚不 得 举 告 他事条 《疏 议》 引 《狱 官令 》 囚明 知 谋叛 以 上听 告 是 谋 反 大 逆 囚亦 许
23 〕
。 , 。

告 唐 法 如是 恐 亦 本 于 汉也 〔

2
.

被告 是特殊 身份者
“ ” , 。 : “ 、

对 其些 特 殊 身 份者提 出 的 告诉 汉 律规定 不 予 受 理 如 《告 律 》 其 子 有 罪 当城 旦 春 鬼
, , 。 ” “ ” 、 “ ”
薪 白集 以 上 及 为 人 奴脾 者 父母 告 不 孝 勿听 以 上 刑 徒 常年 服
,

汉代 城 旦春 鬼薪 白聚
, “ ” , , ,

苦役 为 人 奴啤者 律 比 畜产 其人 身权利 属 于 主 人 势 不 能 为父 母 尽 孝 因 而汉律 规 定 父母 对


“ ” 。

这些人 提起 的 不孝 控 告不 予 受理

, ,
:
汉 代 的一 些 民 事 诉 讼 如 果 原告 拿不 出 足 够 的 证 据 法 律 也 规 定 不予 受 理 如 《户 律 》 规 定
“ 、 、 , , , 。 ,

民欲 先 令 相 分 田 宅 奴脾 财物 乡 部 音夫 身 听 其 令 皆 参 辨 券 书之 辄 上 如 户籍 有争者 以

券书从 事 ; 毋 券书
, , , , , , ,

勿听 所分 田宅 不为 户 得 有之 至 八 月 书户 留 难 先令 弗 为券 书 罚金
。 ”

一两

四 秦 汉 律 中一 般 的 诉 讼 方 式

1
.

自告 与 自讼
, 。 : “ , ,

自告指 罪 犯 自首 其 主 体是 犯 罪 嫌 疑 人 清 代 沈 之奇 说 自首 者 将 己 身 所 犯 之 罪 自具状 词
[24
。” , : “ , ” ,
而 首告 于 官也 〕对 于 这类诉讼 张 家 山 汉简 《告 律 》规 定 有 罪 先 自告 各减 其罪 一 等 这
。 “ ” , 。 ,

是 秦汉 时 期 重 要 的刑 罚 原 则 所谓 先 自告 即 指 本 人犯 罪 未发 觉 时 先 自 出首 按 照 汉 律 的通 例
, , ,

死 罪 可 减 为 黯城 旦 春 刑 城 旦 春 罪 可 减 为完 为 城 旦 春 完城 旦 春 罪 可 减刑 为 鬼薪 白集 腐 罪耐 为 隶
, , 、 , , ,

臣妾 耐 为 隶 臣 妾 改耐 为 司 寇 司寇 迁及 默 颜 颗罪 赎 耐 赎 耐 罚 金 四两 赎死 赎城 旦 春 赎城 旦
罚金二两罪罚金一两 {
5
2
, , , , 。

春罪赎 斩 赎 斩罪 赎 黔 赎 黔 罪赎 耐 耐罪 口 金 四两 罚 金二 两 〕这种
“ , ” ,
: “ ,

有 罪 先 自告 各 减其 罪一 等 的原 则 在 秦 律 中 已 有 反 映 如 《法 律 答 问 》 云 司 寇 盗 百 一 十钱

〔21 〕 据 笔 者 统 计
’,

一词 在 《睡 虎 地 秦 墓 竹 简 》 中 出 现 5 次 5
“ , 、

勿听 《张家 山 汉 墓 竹 简 》 中 出 现
, 。

次 在 《史 记 》 《汉 书 》
“ ” , : “ ”

中往 往 表述 为 皆勿 听 治 如 《武 帝 纪 》 元朔 元 年 诏 诸 道 贷 及 辞 讼在 孝 景 后 三 年 以 前 皆勿 听 治
,

〔2 2 〕 前 引 〔1 2 〕 沈之 奇 书 第 8 3 9 页
, , 。

2 3 〕 前引 〔 5 〕 沈家 本 书 第 14 7 6 页
, , 。


〔2 4 〕 前 引 [ 1 2 〕 沈 之奇 书 第73 页
, , 。

5 〕 这 段 文 字 见 《张 家 山 汉 墓竹 简 告 律 》译 文
2

15 6

张家 山 汉 简《告 律 》考 论

。 ”

何论 ? 当耐 为 隶 臣
, ,

先 自告 或曰货二甲

“ ” 。 : “ ,

汉 律 的 这种 规 定 往往被 表 述为 先 自告 除 其罪 例如 《汉 书 衡 山 王 传 》 元 狩 元 年冬 有司
)
, 。 。 , ,

拓浦与淮 南王 谋 反 者 得 陈喜 于 孝家 吏 劫孝 首匿 喜 孝 以 为 陈 喜雅 数 与王 计 反 恐其 发 之 闻律

, , 、 。 ”

先 自告 除其罪 又 疑 太子 使 白赢 上 书 发 其事 即先 自告 所 与 谋反 者枚 赫 陈喜等 《汉 书 刑 法志 》
;
、 , “ : , ,

载文 帝变 更 刑 制 时 张 苍 冯 敬建 议 臣 谨 议 请 定律 日 诸 当完 者 完 为城 旦 春 当黯 者 凳钳 为
; ; ;
, , , , ,

城 旦春 当剿者 答三百 当斩 左 趾 者 答 五百 当斩 右趾 及 杀 人 先 自告 及吏 坐 受 贼 枉 法 守
。 ”
, ,
: “ , ,

县 官财 物而 即 盗 之 已 论命 复 有 答罪 者 皆弃市 师古 曰 杀 人 先 自告 谓 杀 人 而 自首 得免 罪
〔62 〕
。 ” , 。

者也 事实 上 这 种表述 并 不 准确
“ ” , 。 “ ”
先 自告 各 减 其 罪 一 等 是通 例 其 表 述严 密 准 确 而 先 自告 除 其 罪 并 不是 一 条原 则性 的
。 , , 。

规定 因 为 自告 者原 是有罪 之人 其罪 有 轻 有 重 不 可 能 无 条 件 地 统 一 免罪 从 现 有 的文 献 资料

, “ ” 。 , “ ” “ ”
看 先 自告 除 其罪 并非 汉 律 原 文 此 语 一见 于 《汉 书 衡 山 王 传》 是 以 孝 的 口 气说 闻律
, 。

如此 这 般 可 见 这 只 是汉 代 人 一 种 并 不 严 密 的 对 汉 律 通 俗 的理解 另一 出处 则 是 颜 师 古 对汉 律 的解
。 ”
: “ , , , ,

释 杀 人先 自告 谓 杀 人 而 自首 得 免 罪 者也 古今 中外 杀人 都 是重 罪 岂能 以 杀人 者 能先 自
告 而 免 罪 ? 这是极 不 合乎 常理 的 ! 因 此
, “ ” 。 “ ”
笔者 臆 测 这 里 是 指 谋杀 而言 秦汉 时期 的 谋杀 一
“ ” 。 , , 。

般指 谋而 未杀 如果 犯 罪 嫌 疑人 能 自首 并 中止 其犯 罪 行为 真 心 悔罪 当然 可 以考 虑免 罪
, “ ” : ,

从 《汉 书 》 中 仅有 的几 个 例子 分 析 汉代 先 自告 者 可 以 免 罪 一 般 有 如 下 特殊 条 件 第一
, 。 , 。 ,

预 谋犯 罪 或 在 犯 罪 的 准 备 阶段 先 自告者 可 以免 罪 如淮南 王 谋反 案 中 刘 孝 即 是如 此 第二 在
, “ ” , “
预 谋犯 罪 阶段 犯罪 自告 者是 在犯 罪 未 发 的 情 况 下 如 伍 被 在 淮南 王 谋 反 案 中 首为王 画 反
” , “ , ” , “ , ” ,

计 后 事发 觉 被 诣 吏 自告 与 淮 南 王 谋 反 踪迹 如此 武帝 以 伍 被雅 辞 多 引 汉 美 欲 勿诛 但
。 , 、 , 。

张 汤 仍 依 法 处其 死 罪 第三 一些 轻 罪 从 罪 及 被 牵 连人 罪 者 自告 可 以 减 罪 甚至除罪 如 《钱
智 (知 ) 人 盗 铸 钱
: “ , , 、 , , ,

律》 规定 捕 盗 铸钱 及 佐者 为买 铜 炭 及 为行 其新 钱 若 为 通之 而能
。 ”
, 、 , , ,
: “ , ,

颇相 捕 若先 自告 告其 与 吏捕 颇 得之 除捕 者 罪 《户 律 》规 定 诸不 为 户 有田宅 附
, , , 。 , , ,

令人 名 及 为 人 名 田宅 者 皆 令 以 卒 戍 边 二岁 没 人 田宅县 官 为 人名 田 宅 能先 告 除 其罪 有
(又 ) 界 之 所 名 田 宅
, 。 ” , “ , 。 ,

它 如律 令 《亡律 》规 定 匿 罪 人 其 所 匿 未去 而 告 之 除 诸 舍 匿 罪人 罪
, , , 。 ”

人 自出 若 先 自告 罪减 亦成舍 匿 者 罪
, “ ” 。 : “ 、 ,

当然 汉 律 针 对 一 些 特 殊 犯 罪 规定 了 自告 者 皆 不得 减 如 《告 律 》 杀 伤 大 父母 父母
:
城 旦 刑 尽 而 盗 减 (赃 ) 百 一 十 钱
、 , 。” “
及 奴蝉 杀 伤 主 主父母 妻 子 自告 者 皆 不 得 减 又如 《具 律》
, , , 。” 。

以上 若 贼伤人 及杀 人 而 先 自告 也 皆弃市 后 代法 律 一 脉 相 承 而稍 作完 善 明 代 律 学 家雷 梦
: 。 ”
7 〕清 代 沈 之 奇 说
2 :
“ , , , ,

麟说 犯 罪 未发 而 自首者 免其 罪 取 其悔 心 之 萌 其人 能 改 即 止 不 治矣 〔

8
[2
“ , , , 。 ”

惧法 悔 罪 出于 本 心 则 免其 罪 所 以 大改 过也 〕
。 。 ・
“ ” , “ ” “ ” ,
: “
与 自告 不同 汉 律 中还有 自讼 制度 自讼 一词 语 义 较多 《论 语 公 冶 长 》 子
‘ 。 ’ 。 ”
: ,
: “ , ,
日 已 矣乎 吾未 见 能 见 其 过 而 自讼 者 也 ”
包咸 注 曰 讼 犹责 也 言 人有 过 莫 能 自责 这
“ ” , , , 。

里 自讼 是 指 一种 道 德 修 善 方 式 大 意 是 自省 自责 自我批 评 的 意 思 这 一 语意 至 今 仍沿 用
。 ・
“ ” ,
: “ ,

自讼 还 有 一 种意 思 即 自己 替 自己 申诉 如 《汉 书 东 方 朔 传》 久之 朔 上 书陈农 战 强 国 之
。 ” 。 :

, , “ ”
计 因 自讼 独不 得 大 官 欲 求试 用 自讼 也 指 争 取 自身 的权利 如 《后汉 书 光 武 帝 纪 》 十 四
“ , 、 , , , 。 ”

年 十二 月 癸 卯 诏益 凉二州 奴 蝉 自八 年 以 来 自讼 在所 官 一切 免为 庶 人 卖 者无 还 直
, “ ” ,

实际 上 秦汉 时 期 自讼 一 词 最常 用 的含 义 是指 被 告为 自 己 所 作 的 无 罪 或 轻 罪 辨 解 它是 一

6 〕 张小 锋在 《张 家 山 汉 简 < 二 年律 令 > 中 的 自告 资 料 辨析 》 中业 己 指 出这 种 不 准 确
2 见 中 国 政 法 大 学 古 籍整 理 研究 所 编


200
,

《中 国古 代 法 律 文献研 究 》 第 二 辑 中 国政 法 大 学 出 版社 4 年版

7 〕 雷梦 麟
2 《读 律 琐 言》 法 律 出 版 社 2 0(
) o 第 41
:

, ,

〔 年版
2 8 〕 前引 〔1 2 〕 沈之奇书 73


, ,

〔 第

157

法 学研 究 200 7 年 第 6 期

。 ・

: “ , ,

种特殊 的 法 律 制度 如 《后汉 书 杨珑 传》 荆 州 刺 史赵 凯 诬 奏 珑实 非 身破 贼 而 妄有 其 功 旋
, , 。 , , , ,

与相 章 奏 凯 有党 助 遂 槛 车征 珑 防禁 严 密 无 由 自讼 乃 噬臂 出血 书衣 为 章 具陈破贼形
, , 。 , , 。 ” “ ”
势 及 言凯所 诬状 潜令 亲 属 诣 阀通 之 诏 书原 珑 拜议 郎 凯反 受 诬 人之 罪 自讼 者 也可 以

。 。

: “ , ,

是 被告 之 外 的 第三 人 如 《三 国志 魏 书 高柔 传》 顷之 护 军营 士 窦礼 近 出不 还 营 以 为亡 表
, 。 , , 。 ”

言逐捕 没 其 妻盈 及 男 女为官 奴蟀 盈 连 至 州府 称 冤 自讼 莫有 省 者
“ ” , “ ”
自讼 作 为一 项法 律 制度 也 见 于 张 家 山 汉 简 《二 年 律 令 》 但唐 以 后 的律 典 均 未 见 有 自讼
。 “ ” “ ” , “ ” , ,

制度 自讼 者不 同 于 自告 者 自告 者往 往 确 实 有罪 在 主 观 上也 能 悔 过 自首 并 愿 意接
。 “ ” , 。

受 司法 裁判 而 自讼 者 己 被 认定 有 罪 但在 主 观 上 却不接 受 这 种 司 法 裁判 自讼 者或 者真 实有
, , , “ ” , “ ” 。

罪 或 者 无 罪而 被 冤 因此 汉 律关 于 自讼 的 规定 比较严 格 对于 自讼 不 审 者将 加 刑 如
。”
:
斩 奴左 止 (趾 )
“ , , , “ ”
《告 律》 规 定 奴 脾 自讼 不审 黔蝉 颜 额 界其 主 因为 自讼不 审 者被 视 为

、 。 , “ ” “ ” , 。

有罪 而 不 认罪 不 悔罪 者 此外 自讼 也 不 同于 乞鞠 乞 鞠往 往 在 鞠讯 之后 进 行 《史 记 樊
。”
: “ , , , “ ”
哪 滕 灌 列 传 》注 引 《晋令 》 云 狱结 竟 呼 囚 鞠语 罪 状 囚若 称 枉 欲 乞鞠 者 许之 而 自讼

则在成 为 被告 时 即 已 开 始
2
.

告他 人
“ ” , , 。

秦 汉 时期 告 他人 有两 种 情 形 一 种 是受 害者提 起 诉讼 一 种是 第 三 人 提起 诉 讼 无 论何 种

, “ ” , “ ” ,
: “ ,

情形 均可 口 头 告诉 不 似 后 世凡 告必 有 状纸 采 用 书 面形 式 如 《具 律 》 诸 欲告 罪 人
_
, 。 , , 。 。”

及 有 罪 先 自告 而 远 其 县 廷 者 皆得 告 所 在 乡 乡官 谨 听 书其 告 上县 道 官 廷 士 吏 亦得 听告
“ ” , 。

其中 书其 告 就 是 由乡 官将 口 头告 诉记 录 在 案 防 止 随意性 的 弊 端
, , , “
秦 自商鞍 变 法 以 来 鼓 励 普 通 老 百 姓举 告 犯 罪 尤其 是 对 第 三 人 的举 告 所谓 不告 奸 者 腰
, ” 。 。 , ,

斩 告 奸者 与 斩敌 首 同 赏 这 在汉 律 中也 有大 量 体 现 如 《捕 律 》 规定 在追 捕 逃 亡 的 过 程 中
。 ”
29 〕
, “ , , ,

如能 探 悉罪 人 行踪 洞 告 罪人 吏 捕 得之 半 购 洞者 〔 《钱律 》规 定 在 捕 盗 铸 钱 者 的过 程
。 。 ”

有 (又 ) 复 告者一 人 身
, “ , , ,

中 可以 毋有所 与 洞告 吏 吏 捕得 之 赏如 律 甚 至 鼓 励 夫妻 之 间
。 ”
: “
;
, , , , ,

相 互举 告 并 予 以 免除 连坐 夫有 罪 妻告 之 除 于 收及 论 妻有 罪 夫告之 亦 除 其夫 罪 有

:
不 智 (知 )
, “ ,

些 法 律 条文 不 仅鼓 励百 姓告奸 甚 至 赋予 其 捕逃 的权 力 如 《亡律》 取 亡罪 人 为庸
智 (知 ) 其 请 (情 ) 而 捕告
, 。 , , , ,

其亡 以 舍 亡人律 论之 所 舍 取未 去 若 已 去后 及 洞 告 吏捕 得 之
, 。 ”

皆 除其 罪 勿购
, , 。

某 些担 任特定 职 务 的人被 法律赋 予告 奸 的 强 制性 义 务 如 果不告 则 要构成 犯 罪 如 睡 虎地 秦


;

: “ , 、 , ,

简 中的 《金 布律》 贾 市居列 者及 官府 之吏 毋敢 择行 钱 布 择 行钱 布者 列 伍长 弗 告 吏循
。 ” 。 、
, “ ” : “ , 、

之不 谨 皆有 罪 汉 简 《钱 律 》针对 盗铸 犯 罪 规定 同 居不 告 赎耐 正典 田典 伍 人不
副减 (藏 ) 其廷
。 ” 。
,
: “ 、 、 ,

告 罚金 四两 《户 律 》 恒 以八 月 令 乡 部 音夫 吏 令史 相 杂案 户 籍 有 移徙

;
, , , , ,

者 辄 移户 及 年 籍 爵细 徙 所 并封 留弗 移 移 不 并封 及 实不 徙数 盈 十 日 皆罚 金 四两 数 在所
。 ” 。
、 , ,
: “
正 典弗告 与 同罪 规定 户 籍所 在 的基 层 官吏 不 举告 即 与违法 者 同 罪 办 理 《口 市律 》 市贩
坐 所 匿 租 减 (赃 ) 为盗
, , , 。 、 ,

匿 不 自占 租 没 人 其 所贩 卖 及 贾 钱 县 官 夺 之列 列长 伍 人弗 告 罚金
。 、 , 。 ”

各 一斤 音夫 吏 主 者弗 得 罚 金各 二 两
3
.

告 不审
有 14 处 之多
“ ” , , 。

告不 审 不 见 于 秦 汉时 期 的历 史 文献 在 睡 虎地 秦 简 中 为 首见 在 张家 山 汉 简
“ ” 、 “ ” , “ ” 。 “ ” ,

中有 时 称 为 告之 不审 告 人不 审 类 似 的还 有 劫人不 审 告不 审 频 繁 出 现 于秦 汉 律 中
, ,

说 明在 商鞍 变法 以 后 社会 上 出现 了 大量 告订现 象 这与 当时 法 律 规 定 鼓 励人 们 告 奸甚 至 作为 一 种

9 〕炯
2
, ,

“ ”
xi 《汉 书 淮 南 王传》
:
王 爱陵 多予 金 钱 为中洞 长安
。 。 。
王 有女 陵 慧有 口
, , , ,

〔 今读 侦察 约 结上左右 注
:

“ 。 ” : “ ” : “
引孟 康 曰 西 方 人 以 反 间 为洞 王 使女 为 侦于 中 也 如 洞 音朽 政反 有 所 候伺 也

淳曰




,

婀音侦 师古
。 。 ”
义 与洞 同 然音 则 异 音丑 政 反
。 , ,

如音 是 矣 侦者

158
-
张 家 山 汉 简《告 律 》考论

。 , “
义 务 强 制 人 们告 奸 有极 大 关 系 也有 学 者 指 出 由 于秦 汉 时 期 的 法 律 规 定 了 连 带 责任 人 知者 同
、 、 、 ,

罪 不 知 减罪 不告 坐 罪 告 者除 罪或有 赏 人们趋 利避 害 的心 理成 了告 不审 甚 至 于 诬告 情况 产 生
〔3
0 〕
” 。
的根 源
“ ” “ ” , 。

对于
诬 告 与 告不 审 秦 汉时 期 的法 律 主要 从 举 告 人 的 主 观 方 面 加 以 区 分 告 不 审指 在
, 。

客 观 上 所 告 他人 犯 罪 与事实 有 出人 但 主 观上 没有 诬 告 故 意 的一 种 举告 行为 诬告 者则 有 陷人 于 罪

的 险恶 用 心 《法律答 问 》 甲告 乙 盗 牛 若贼 伤人 今 乙 不 盗牛 不 伤 人 问 甲可 (何 ) 论 ? 端为

: “ , , ,

为诬 人 ; 不 端
, 。 ”

为告 不 审
“ ” “ ” ,

由于 在 司 法 实践 中 很 难 从 主 观 方 面 对 诬告 和 告不 审 去进 行 判 断 因 此 秦 汉 法 律 除对
“ ” , “ ” 。 “ ” , ,

诬告 进 行反 坐 外 对 告不 审 这种 行 为 也要 追 究法 律 责 任 由于 告不审 情形 不 同 因此
。 “ ‘ 。
: , , ,

其规 定 的法 律 责 任 也 各 异 如 秦律 《法 律 答 问 》 伍人 相 告 且 以辟 罪 不审 以 所辟 罪 罪 之
。 ”
: “ , “ ” ,

汉 《告 律 》 明确 规 定 告 不 审及 有 罪 先 自告 各 减 其罪 一 等 相 比于 诬告 者 其 法 律 责任相
。 , “ ” , “ ,

对要 轻 对于 某 些行 为 法 律 明确 规 定 不能 构成 告不 审 如 告人 不 审 所 告 者 有 它罪 与告 之
, 。 ”

罪等以上 告 者不 为不 审

A b st T h e w r it e r s g D yn s
a b e lie v e d th a t Q iu lv fH
s
e
r
o an
fT an t he o u
la t e d tt e r

e
s
o
r
t: ty th e p
-

c
a
r a
m s f
O
“ ”

t io n
e u u t t he Z h an 自ia M o u n ta
in Bm
a b 〔x 〕 C lip s o
fH an s
o
h w s th a t it w a s t he G aO
lv f H
O an th a t r e g u
.
-

B
“ ”

la te d h m a tt e r a n
d t ha t
Q iu lv reg u
la te d on
ly t h e m se n ten ee
Q iu lv
o l
v
e
a t te r s o
su e
s f T he v e
d la t e r
.
, “ , , “ , ,

in to th e D u an y u lv o
fT an g a n
d th e G I
a () v e
o l d
v
ve in to t h e u
o
s n g lv o
fT a n g e u
a t io
n
s an
d
c
A s
.
“ ” , “ ” “ ”


t h e ir r e s p e e t iv e e r im in a n si
b ility ti
l r es th e p
o
r see u
n
o t ha t
id
u ie ia l ffo ie ia s e a n
l r
j
e e e t to a eeep t an
d th e
, ,


e n e o u ra g e
m e n t o f im P e a e h m e n t an d su rren
d er ar e th e m a in eo n t e n t o f th e
m a t te
s o
r f pr
o seeu t io n in Q in
a n
.

an
d H
0 r s :
Z ha n g
j ia M o u n ta in B a
m l C
x x〕
e y
K W d l ip s o
fH a n
G ao
lv lit ig a tio n th e la w o
f Q in an
d H an
, “ ” , ,

: “ ;
0 〕季 琳
3 罪 》 《新 乡师 范 高等专 科 学 校学 报 》 2 0 0
7 年 第 l 期 亦 见 于 人 大 复 印 资料 《法 理

《论 张 家 山 汉 简 中 的 告 不审
,


学 法 史 学 》 20 0 7 年第 6

1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