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36卷第7期 煤炭科学技术 VoL36 No.7

2008年 7月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l. 2008

开滦矿区综采放顶煤工艺煤炭采出率的分析

梁和平,章之燕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18)

摘 要:为了提高综采放顶煤煤炭采出率,结合开滦矿区放顶煤实践,统计分析了煤炭损失构成、
形式和数量等,简要介绍了开滦范各庄、唐山矿采用在后部输送机加装尾煤回收装置;采用将工作
面输送机机头、机尾布置在巷道中,对端头支架进行放顶煤提高煤炭采出率的技术方法。以及提高
综采放顶煤的采出,减少煤炭损失的其他技术途径。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采出率;开滦矿区
中图分类号:TD823.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08)07—0013—03

Analysis on coal mining rate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 in Kailuan Mining Area


LIANG He—ping,ZHANG Zhi—yan

(Ka//uan Group Corporation Ltd.,Tangshan 06301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al mining rate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in combined with the top coal caving

practices in Kailuan Mining Area,the paper had 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coal lost composition,form and quantity.The paper intro-

duced the tail coal recovery devices equipped with the real face conveyor applied in Fangezhuang Mine and Tangshan Mine.The head and

tail pans of the face conveyor was


were placed in the mining gateways and the top coal caving operation conducted behind the face end hy-

draulic powered supp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al recovery rate.The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other technical access to improve the

coal recovery rate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 and to reduce the coal lost.

Key words: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coal mining rate;Kailuan Mining Area

1 概 述

近年来,随着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的不断研
究和完善,放顶煤开采将成为我国煤矿厚煤层开采
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成为我国安全高效矿井建
设的主要技术。
煤炭开采保持较高的煤炭采出率是关系到资源

合理开发的问题。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与普通综
采工作面相比,采出率偏低。主要损失有上下端头 图1 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构成

损失(包括巷道损失)、初采损失、末采损失、工
2放顶煤开采的各种煤炭损失分析
艺损失(主要足放煤步距损失)、地质损失等5大
2.1 设计损失
类。其中一部分属于正常损失,是指目前技术水平
难以或不可避免的损失,主要是上下端头损失、初 在特厚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时,为保证合理的

采损失、末采损失;另一部分是不正常的损失,是 通风系统,在上下山布置时一般采用运输上山沿底

指在目前技术方案条件下通过加强技术管理,采用 板布置,回风上山一般沿顶板布置,在掘进工作面

成熟的资源回收技术即Ij丁减少煤炭损失,主要是工 时需将回风巷按一定角度掘进找到底板,沿底掘

艺损失。 进,当工作面推到回风巷上坡处工作面必须停采,

其煤炭损失构成如图1所示。 这样造成工程设计损失,占0.1%~0.15%。在采
】3

 万方数据
2008年第7期 煤炭科学技术 第36卷

区内由于工作面设计参数不合理或放顶煤开采所用 定,以便给放顶煤支架及其他设备的拆除创造良好
的装备等问题,缩小工作面设计参数,造成整个采 的工作环境,在工作面到达终采线以前停止放煤,
区内工作面的端头、初、末采煤炭损失量增加。 一般在10一12 m,这时的顶煤将全部损失,一般
2.2地质构造损失 不能回收,所产生的顶煤损失如图1所示。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在设计上不可避免将一些地 2.6工艺损失
质构造设计在工作面内,尤其是一些断层和隐伏构 工艺损失(也称尾煤)是指由于放顶煤过程
造等,在开采过程中为避免工作面发生片帮冒顶等 中流到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空侧的煤炭和由于垮落的
事故,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势必会采取减少放煤 顶煤和垮落的直接顶在向下放落过程中,形成一个
量或不放煤的方式,提高对顶板的维护质量和安全 煤矸混合带。最后,为了减少含矸率,不得不损失
开采,从而造成的煤炭损失。 一部分顶煤;或者因为放煤顺序不当,造成矸石提
2.3端头损失 前窜入放煤口上方,而造成一部分顶煤损失;由于
端头损失包括2部分:①工作面巷道上方的 后部输送机有一定的高度,在放顶煤过程中要用顶
顶煤无法回收的损失;②工作面两端的排头支架 煤填补这一高度。工艺损失煤量是一个自然量,是
不放煤或少放煤而损失的顶煤。目前,由于排头支 影响放顶煤工作面开采的主要煤炭损失,一般在
架的架型不多,即使有排头支架也有不完善的地 10%~13%,占总损失量的80%一85%,其损失
方,大多数放顶煤工作面都采用排头支架或正常放 情况如图2r所示。有些损失可以通过技术管理和
顶煤支架进行端头维护,由于机头、机尾过渡槽的 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提高工作面的采出率。其工艺
加高,支架放煤门打开后过煤困难,因此一般不放 损失主要来源分析有:①放煤流动不畅,向后溢
顶煤从而造成资源损失。这部分损失可采用先进技 出(尤其工作面有仰角时,或支架有仰角时);②

颤想镊k
术和设备减少损失量。端头损失情况如图2a所示。 本架放煤结束后,发生的邻架煤侵入;③过煤通

帚三三霉===再]阿两r—一
皂蕊邀蜘l删生
道小造成的浮煤;④工人操作问题造成的放煤不
完全;⑤煤矸混合物;⑥支架放煤高度达不到放
完煤的要求;⑦设备选用不合理等。主要包括放
端头坝火 端头损失1—■■—■■

燃l辫响
煤步距损失、工作面内其他损失、架间损失(也
(a)端头损失 (b)刎Z{:}l,:
称脊背损失)。

1)放煤步距损失。当放煤步距选择的不合理
时,这里指放煤步距大于支架放煤门的纵向尺寸的
水平投影时,当支架移架步距达到放煤步距时,将
(c)上艺损失 fdJ架IIIjj】}i,人
有一部分顶煤落在放煤门下沿以外而不能放出,这

图2煤炭损失示意 部分损失的顶煤,放煤步距损失情况如图1和图

2.4初采损失 2c所示。

初采损失即为工作面从切眼开始到正常放顶煤 2)工作面内其他损失。由于放煤工的操作没

期间的顶煤损失,一般在8—10 m。初采损失由2 有严格按工序组织放顶煤,或由于其他原因问题造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工作面离开切眼后顶煤不能 成的放煤不净;技术热练程度和责任心等,人为管

及时垮落损失的顶煤,即在顶煤初次垮落步距的范 理造成的损失。

围内顶煤全部损失;另一部分为顶煤开始垮落后直 3)架间损失。在低位放顶煤开采过程中,不

接顶初次垮落前,顶煤在垮落以后有一部分落在采 存在架间损失。只有采用中位或高位放顶煤开采时
空区内无法回收而损失。从图l和图2b可以看出, 支架2个放煤口之间残存一部分煤不能放出的煤
在直接顶垮落前,在自然安息角以下的冒落顶煤无 炭,这一部分损失的煤称为架间损失(或称脊背
法回收而损失。 损失)。其形状和大小,由支架放煤口的尺寸和2
2.5末采损失 个放煤口的相邻边缘距离决定,一般损失量较小。
当综放工作面结束时,为保证工作面顶板的稳 其损失情况如图2d所示。
14

 万方数据
梁和平等:开滦矿区综采放顶煤工艺煤炭采出率的分析 2008年第7期

范各庄矿在2180—5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 3)优化工作面几何参数,实现减少端头、
6.1 m,平均倾角为60,设计工作面走向长605 m, 初、末采损失量。通过分析对工作面来说初末采损
倾斜长128 m,采用ZFQ2400—16/24型轻放液压 失量与工作面的推进长度成反比关系,当工作面推
支架,MG一350型双滚筒采煤机落煤。统计分析 进长度确定后,初、末采损失量一般也就确定,整
煤炭损失。初采损失约占0.2%;末采损失约占 个工作面的初末采损失量相对降低。在整个采区来
0.3%;上下端头损失采用端头区域放顶煤技术可 说,工作面的面长与端头损失量也成反比关系,工
以降低到1.6%左右;地质损失平均约占2.0%, 作面越长整个采区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端头损失量相
工艺损失经试验和理论分析选用较合理的放煤步距 对降低。因此,在煤层赋存比较好,装备能够满
和放煤工艺可以降低到12.9%。随着放顶煤工艺 足,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尽量加大工作面几
的发展和应用,各类煤炭损失正在逐步减小,除工 何尺寸,减少端头、初末采损失。采用综采放顶煤
艺损失外,其他损失的挖潜力度很小。范各庄矿采 无煤柱、小煤柱、沿空掘巷开采技术,综采放顶煤
用了工艺损失回收装置前后的对比可知:实际采出 采区全部采用沿空掘巷,取消区段间煤柱,与区段
率提高4.526%,灰分上升0.18%,灰分(含矸 留煤柱开采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炭损失。
石)修正后得出采出率提高4.525%。 4)深入研究放煤工艺。工艺损失是综采放顶
煤工作面煤炭损失的主要部分,改进放煤工艺参
3提高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出率技术途径
数,试验和选定合理的放煤方式,放煤步距是减少
1)提高设备装备的适应性。①在后部输送机 放煤工艺煤炭损失提高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重要措
上设计符合条件的工艺损失回收装置,来解决工艺 施。一是按顶煤充分破坏及均匀下降确定放煤方
损失回收问题。通过开滦范各庄矿在2180—5工作 式。二是按顶煤上方矸石与采空区冒落矸石同时到
面试验安装工艺损失回收装置后可提高采出率 达放煤口确定放煤步距。
4.525%,多回收煤炭39 424 t。②结合地质和煤 5)加强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在顶煤损失构
层赋存条件研究选用适应的放顶煤支架,提高放顶 成比较复杂,除循环放煤步距、放煤方式以外,放
煤的回收率,减少煤炭损失。③在端头损失上。 煤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责任心等也是非常苇要的影
研究端头、排头支架的放顶煤技术和装备,提高放 响因素。囚此,在放顶煤工作面须加强放煤工的培
煤范围;将工作面输送机机头、机尾向巷道中布置 训,提高技能和操作水平,减少煤炭损失。同时加
使工作面输送机内支架能够全面放煤,但巷道不能 强考核管理,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减少煤炭损失。
无限扩大,当达到一个临界时,巷道损失量开始上
参考文献:
升。唐山矿在'I"2192工作面配备排头支架,并将工
作面输送机机头、机尾布置在巷道中,对排头支架 [1] 张学祥,宗伟琴.综放工作面顶煤损失及回收率的计算

[J].西北煤炭,2007(9).
也进行放顶煤,在保证不淹没出口,机头、机尾只
[2] 王金城,方焕明,林 海.提高综放面回收率有效措施的
留1组架不放煤,工作面平均多出煤213 t/日。
探讨[J].煤炭工程。2006(8).
2)研究初采、末采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 [3] 冯国才,张清,于政喜.综放开采顶煤损失及回收率的
在放顶煤开采中,初、末采损失虽然损失量不大, 研究[J].东北煤炭技术,1995(10).

但也应尽量减少。比较有效地减少初采损失的方法 [4] 孟宪锐,李建民.现代放顶煤开采技术理论与实用技术

就是采用切顶巷技术和深孑L爆破技术,或在顶煤较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建民.开滦复杂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M].北京:
软时可适当采用增加支架支、卸载频度破碎顶煤。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从而实现缩小顶煤的初次垮落步距,增强顶煤的可
放性,实现提前放顶煤。唐山矿在T2192工作面通
作者简介:梁和平(1954一),男,河北唐山人,工程师,现
过采用支架支、卸载频度破碎顶煤,缩小顶煤的初 任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业分公司总经理助理。Tel:03J5
次垮落步距,增强顶煤的可放性。在末采损失中, —3022126

在保证工作面安全拆除和收尾的条件下尽量减小终
采线与停止放顶煤距离,实现减少末采损失。 收稿日期:2008—03—18;责任编辑:曾康生

15

 万方数据
开滦矿区综采放顶煤工艺煤炭采出率的分析
作者: 梁和平, 章之燕, LIANG He-ping, ZHANG Zhi-yan
作者单位: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18
刊名: 煤炭科学技术
英文刊名: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8,36(7)
被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5条)

1.张学祥,宗伟琴 综放工作面顶煤损失及回采率的计算[期刊论文]-西北煤炭 2007(3)

2.王金城,方焕明,林海 提高综放面回采率有效措施的探讨[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6(8)

3.冯国才;张清;于政喜 综放开采顶煤损失及回收率的研究 1995(10)

4.孟宪锐;李建民 现代放顶煤开采技术理论与实用技术 2001

5.李建民 开滦复杂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韩淑珍.HAN Shu-zhen 放顶煤过渡支架与端头支架的设计研究[期刊论文]-煤矿机械2005(8)

2. 代进.李洪.蒋金泉.Dai Jin.Li Hong.Jiang Jinquan 放顶煤工作面端头"弧三角形悬板"的弹性分析[期刊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2)

3. 张俊.郭连生.杨振业 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工程2008(12)

4. 肖亚宁.XIAO Ya-ning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结构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矿业2010,19(2)

5. 韩纪志.张善波.李纪栋 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端头区支架的研制与使用[会议论文]-2006

6. 王卫军 综采放顶煤生产系统广义可靠性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7)

7. 李军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结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技2009(4)

8. 李仕明.张玉治.李德全 综放工作面端头放煤工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2005(9)

9. 吕世宏.张栓玉 ZTF11520/23/32型端头支架的改进[期刊论文]-煤2002,11(2)

10. 韩纪志.张善波.李祥千 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的现场应用分析[会议论文]-2006

引证文献(5条)

1.薛友兴 坚硬顶板条件下提高顶煤回收率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0(06)

2.董剑峰 国强煤矿4#煤层综采放顶煤工艺对回采率的影响[期刊论文]-山西焦煤科技 2015(7)

3.方坤 煤矿开采中如何提高回采率[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8)

4.刘欣 浅议煤矿开采中如何提高回采率[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6)

5.毛增雪,于峰,李磊 巨厚煤层低位放顶煤提高顶煤采出率的技术措施[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0(08)

引用本文格式:梁和平.章之燕.LIANG He-ping.ZHANG Zhi-yan 开滦矿区综采放顶煤工艺煤炭采出率的分析[期刊

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8(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