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目 錄

第五級

試卷一示例一

第一題

試卷一示例二

第二題

試卷二示例一

第一題

第四題

試卷二示例二

第二題

第三題
第五級

試卷一示例一

第一題
評語

文章緊扣題旨,主題明晰,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能從不同角度具體呈現一間
舊書店的風景。城市人生活忙碌,作者鼓勵大家如果「厭倦了那閃着刀鋒般眼
亮的手機屏幕」,「突然生起幾分讀書的意欲」,不妨走進城市那不起眼的舊
書店,感受那「動人的風景」。

文章對舊書店的設施環境和人物風貌都有細緻生動的描畫。作者觀察入微,例
如寫陳舊的設施環境:「書店內殘舊的裝潢,整齊有序的舊書,就像外婆額上
的皺紋般」。文章亦善用意象,先後兩次以「默劇」比喻書店的不同風貌,構
思 獨 特。至 於 舊 書 店 內 的 人 文 風 景,內 容 尤 其 豐 富,作 者 用 心 選 材,觀 察 敏 銳 ,
寫書店內看書,買書及賣書的人時,描寫細膩深刻,例如「戴着金絲眼鏡的老
學究」、「像隻年老大花貓般閉目養神的老店主」、「或是急不及待,或是依
依不捨」的賣書人等。人物雖多,但描寫生動傳神,人物的神態動作與店內氛
圍互相配合。

通篇文筆流麗自然,有意識運用不同的文學創作技巧,創作意念豐富。作者善
用不同的感觀描寫,呈現敍事者眼中的書店面貌、情味、氣氛,以及其所思所
感,情感真摯。例如:「書香馬上從四方八面滲進你的皮囊之中……夾雜着油
墨印刷的㾗跡,混和着些許發霉的酸氣」、「偶爾清脆的書頁翻動……總是會
感到五臟六腑緊繃着的青筋神經都放鬆下來」、「錢幣與硬物碰撞的聲音會揪
着 你 想 像 的 翅 膀,把 你 拉 回 現 實 」,想 像 獨 特 豐 富,展 現 個 人 風 格,具 備 文 采 。
文章末段亦以名牌商店的商業化與舊書店的人情味作對比,主題突出,首尾呼
應。
試卷一示例二

第二題
評語

文章創作意念豐富,緊扣題旨發揮,取材構思獨特新穎。考生能緊扣題旨,把
「近在咫尺」而又「陌生」的心情起伏,生動而多層次地呈現出來。文章所抒
發的感情真摯細膩,並具感染力,屬上乘之作。「我」獨自坐在鋼琴前,面對
近在咫尺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琴鍵與樂譜,嘗試彈奏卻未能成章,因而墮入深
層的沉思與回憶中。文章敍寫「我」在過往的中學選科,到後來的大學選科,
都 因 考 慮 前 途 而 放 棄 了 「 音 樂 」 ―― 這 個 「 熟 悉 的 陌 生 人 」 。

文章具個人風格,文詞句式靈活多變,對素材去取精確,能因應選材及主題,
有意識地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如:心理獨白、心理描寫、感官描寫、虛實交
錯、示現、典故事例等。文章首尾呼應,起首精妙,收結有餘韻。心理描寫╱
獨白的例子如:「那真是無聲的無奈。眼前的琴譜忽然靜默了,近在咫尺,卻
無言以對。或許,正是這可怕的陌生,逼使他寫下一個個如雷轟的和弦……又
或者,正是這可怕的陌生,逼使他創出不『和弦』……」感官描寫的例子如:
「但如今,我的指頭只是認得計算機上的數字鍵,卻無法識別這些無字的黑白
鍵。我感覺指頭上的陌生比聽覺上的陌生更為可怕……」,巧妙適切地運用語
言及手法,展現個人風格,語言豐富,具文采,結構亦見精妙。
試卷二示例一

第一題
第四題
評語

第一題
( a) 在 孟 子 認 為 齊 宣 王 「 足 以 王 矣 」 一 問 中 , 考 生 未 能 掌 握 所 有 相 關 重 點 , 如 未 交
代牽牛過堂的目的、宣王不忍牛死的原因。在晏子認為景公具「聖王之道」一
問,考生未能理解「探」字為「摸取」的意思,故答案不完整。在晏子如何從
事件中得此結論一問,考生多按原文加以語譯而未推敲事件所帶出的意思,如
對弱鳥「反之」是因關顧弱小、有關顧之心就能推及至人民,考生用詞不太切
當,然表現尚佳。
( b) 在韋應物對女兒囑咐一問,考生頗能掌握重點,惟說明不足,然其表現尚可。
在韋應物流露的複雜心情一問,考生能指出論點,如「不捨」、「擔憂」,然
未能就文意詳加解說,表現一般。在余光中流露的複雜心情一問,考生能摘取
有關引文作答,然未能作出適切的整理,表現平平。
在《齊桓晉文之事章》運用比喻的效果一問,考生所舉例子正確,論點清晰,
惟說明略嫌不足,然整體上表現尚佳。在《我的四個假想敵》運用比喻的效果
一問,考生側重舉例,闡述較簡略。
( c) 在較欣賞哪一個慈父形象一問,考生作答具比較意識,立場明確,例子恰當,
惟論述稍嫌簡略,且例子有所側重,只析述余光中的不足;看法也有偏頗,如
言余光中較沉醉於個人情感,故表現一般。

第四題
( a) 問 《 藥 》 夏 瑜 遭 遇 。 表 現 不 俗 , 析 述 詳 細 。 次 問 《 樹 的 死 亡 》 木 棉 樹 遭 遇 。 考
生掌握題意,析述清楚。
問《藥》所營造的氣氛。考生表現不俗,析述詳審。末問《樹的死亡》木棉身
處環境。考生理解詩意,惜未能析述殭屍冷酷無情這特點,以及殭屍群重重圍
困木棉,謀害木棉性命,闡釋未足。
( b) 《藥》運用明暗雙線結構說故事一問。考生清楚交代故事情節,及在最後雙線
交疊收結。惜考生未能指出人血饅頭為明暗雙線的有機聯繫,析述略有不足。
再問運用這種結構來說故事的效果。考生寫這種結構能帶出諷刺之意及文章的
主旨,惟未能析述兩線故意輕重倒置,造成反諷。論點未準,析述簡略。
問《樹的死亡》人稱轉換作用。考生論點不確,析述粗疏,未能說明「你」的
作用為與木棉親切對話,對其不幸遭遇寄予同情。亦未能準確說明轉用「它」
的 作 用 。 最 後 問《 樹 的 死 亡 》「 默 默 地 」、「 悄 悄 地 」 的 用 意 。 考 生 表 現 不 俗 ,
析述完備。
( c) 問《 藥 》與《 樹 的 死 亡 》哪 一 個 意 象 較 佳 。 考 生 從 想 像 空 間 角 度 比 較 兩 者 。「 一
圈紅白的花」想像空間較多,花圈為革命同道者獻上,代表革命後繼有人,仍
未完全失敗,尚有希望,為文章透出一點光明;「一滴碧綠」只是形象地形容
樹的顏色,想像空間不多。木棉最終還是殞逝,使人悲痛。整體而言具比較意
識,論點恰當,析述略見不足。

整 體 而 言,考 生 對 作 品 的 理 解 頗 為 全 面,能 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所 體 會。評


論作品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時,能提出確切的見解,論述恰當。
試卷二示例二

第二題
第三題
評語

第二題
( a) 問 文 賦 在 形 式 方 面 的 兩 個 特 點 。 考 生 作 答 論 點 明 確 , 說 明 詳 審 。 在 借 客 人 揭 示
的現實人生矛盾一問,第一個重點論點清楚,說明適切;惟第二個重點則見用
詞不太恰當,說明欠周。然整體表現尚佳。
在思婦「愁」和「懼」的原因一問,考生未能準確掌握詩意,表現欠佳。在曹
操有何「憂思」一問,考生能言及有關重點,然除「人生苦短」一項說明較完
足外,其餘兩項析述不足,表現尚可。
( b) 景 物 與 情 理 的 關 係 一 問 中 有 三 個 句 子 : 在 第 一 句 中 , 考 生 只 能 掌 握 月 亮「 圓 缺 」
的特質,卻未能解說物與情的關係。在第二句中,考生只提及烏鵲而未言及星
月之景,說明欠全面,表現一般。在第三句中,考生雖有提及水與月的特質,
但只能指出「變與不變」的道理,欠「物我無盡」這重點,表現平平。
( c) 在藉「清風」、「明月」闡發逍遙自適的人生態度一問,考生雖未能掌握江山
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這重點,卻能指出此乃人所能享受的,又能
言及名利不應強求,然說明欠詳審,表現一般。問對《觀潮》的體會。考生雖
能言及「未到」及「到得」所產生的不同感受,卻未能指出存有不同感受的原
因;考生雖指出應以平常心來對待人生,卻未能指出「恨不消」到「無別事」
是人生的不同境界。雖有論點,但析述簡略。

第三題
( a) 問 杭 人 「 好 名 」 遊 湖 熱 鬧 情 況 。 考 生 答 案 較 全 面 , 引 例 正 確 , 析 述 不 俗 。 次 問
夜 遊 虎 丘 場 面 。 考 生 表 現 一 般 , 論 點 只 及 一 端 。 錯 解「 傾 城 」一 語 為 小 姐 閨 秀 ,
未中要點。
( b) 問《西湖七月半》遊人遊湖目的和情態。就目的一問,考生未能徵引相關文本
內容闡釋,析述不足。情態方面,考生能運用相關文本內容發揮,析述完足。
次問以「看之」作結用意。考生論點恰可,未能析述如何藉此諷刺調侃前四類
人,以凸顯第五類人的高雅,寄寓一己好惡。
問《遊虎丘小記》所見所聞有何不同。答案不全,析述片面。另問《遊虎丘小
記》層遞手法。論點清晰準確,亦有運用文例說明,析述飽滿。最後問層遞手
法效果。考生泛泛而論,未能點出層遞手法乃在層層遞增,最後突出主題,析
述未見得當。
( c) 問《遊虎丘小記》作者欣賞「清景」所追求的境界與《西湖七月半》作者所追
求者是否相同。考生從作者心境角度比較,論點恰當,立場明確。兩篇同中有
異。相同者乃兩者均重視寧靜出遊環境;所異者乃《遊虎丘小記》較重精神層
面,《西湖七月半》則追求物質享受及朋友陪伴。後者析述略有偏差,追求物
質享受與題旨「清景」境界無涉。

整 體 而 言,考 生 對 作 品 的 理 解 頗 為 全 面,能 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所 體 會。評


論作品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時,能提出確切的見解,論述恰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