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權利失效在勞動關係上的適用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32、 1766、 1932 號判決評釋


<陳忠五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一、判決
(一)事實概要
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榮航空公司)於 2001 年 10 月間,以業務減縮
及虧損為由,依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資遣空服員六百多人。空服員等
人於資遣通知書上簽名,且大多已領取資遣費花用,並另謀他職工作或生育子女。
惟事實上,該公司業務減縮或虧損僅屬暫時性現象,其於資遣空服員一、二年後即
陸續恢復、增加航班,並擴大徵聘空服員,包括通知先前遭資遣的部分空服員回任,
以因應航班需求。其中部分空服員因已另謀他職工作或生育子女因素,仍拒絕公司
重新招募回任的請求。嗣後,長榮航空公司業務減縮及虧損事實,經法院認定不存
在,其資遣因而遭法院判定不合法。惟空服員先前基於各種因素(或因主觀上不知
資遣不合法;或因有意觀望,靜待其他同事訴訟結果再見機行事等) ,於遭資遣約 9
年後,始對公司起訴請求確認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並請求給付非法資遣期間應
支付的工資。
針對上開請求,長榮航空公司抗辯如下:空服員已簽領資遣費花用,歷 9 年餘
均無異議,其間未曾退回資遣費或要求復職,甚至拒絕公司通知回任的請求,且多
已另謀他職工作或生育子女,顯見其主觀上早無維繫勞動契約關係的意願,該公司
信賴空服員同意資遣,雙方勞動契約關係業已消滅,空服員的起訴請求,有背於誠
信原則及法律安定性,應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不得嗣後反悔,再為不同主
張。

(二)判決要旨
本件牽涉空服員多人,因分批個別起訴,故由不同民事庭或勞工庭分別作[~ 39]
成判決。值得注意者,同一事實審法院判決間,雖然大多係由不同民事庭或勞工庭
法官審理,惟其事實認定及法律見解,基本上大同小異。因此,以下各審級法院判
決,係綜合摘要不同判決整理而成,先予說明。

1.第一審法院判決

第一審法院審理結果 1,均一致肯認系爭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並肯定空服員

1 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0年度勞訴字第26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9年度勞訴字第92號判
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9年度重勞訴字第18號判決。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1
在未罹於消滅時效期間範圍內,得請求長榮航空公司給付非法資遣期間之工資。其
主要理由如下:
一、權利失效之要件,須從嚴認定,以避免軟化權利效能,使債務人履行義務
之道德趨於鬆懈。勞動基準法具有保護勞工之社會目的,勞工請求權之失效,宜特
別慎重處理,在勞動關係存續中,原則上不得苛責勞工主張權利,因此權利失效理
論,以適用於雇主方面較為適宜。
二、本件長榮航空公司自承於 2001 年所資遣之 633 位空服員中,於 2002 年 1
月起即有 71 人先後提起訴訟,訴訟期間長達 8 年,其如何確信當時遭資遣之其他空
服員均不欲提起訴訟;且該公司並未舉證證明空服員曾有放棄行使權利之意思表
示,而使其確信空服員將來不行使該權利,而違反該公司之信賴;況空服員多年未
向其提出訴訟救濟之原因容有多種可能,或許不知有此權利,或許欲待他案訴訟結
果再決定是否提起本訴,或許另有舉證難易之考量,凡此皆屬空服員作為訴訟主體
之體現,是空服員在處分權主義之許可範圍內行使其權利,自難謂其提起訴訟有違
行使權利應依誠實信用原則之規範意旨。
三、利息、紅利、租金、贍養費、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
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民法第 126 條定有明文。本件空
服員所請求之每月薪資給付,即屬該條規定之定期給付債權,故其薪資請求權之時
效僅有 5 年,此乃立法者在勞資關係安定性及勞工權益間取得平衡之規定,若勞工
怠於行使權利,一經雇主為時效抗辯,則勞工所能請求薪資之期間,即以 5 年為限。
民法對權利之行使各有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規定,係立法者權衡既得權保障和法秩
序安定性之後,就個別權利種類而對權利人行使時間所設立之界限,是以勞動基準
法或其他相關法律雖未就勞工於遭雇主違法解雇、資遣後,欲請求確認勞動關係存
在,有何除斥期間之規定,但其薪資之請求仍受有時效之限制,故空服員於事件發
生 9 年後提起本件訴訟,即有超過五年時效之薪資損失,此乃其怠於即時行使權利
之代價,亦即立法平衡之效果,是以空服員於事件發生 9 年後提起本訴,難謂其行
使權利有何違反誠信原則而失效情事。

2.第二審法院判決

第二審法院審理結果 2,就空服員得[~ 40]否請求長榮航空公司給付非法資遣期


間工資部分,個別判決所持見解,未盡相同,但均一致肯認系爭勞動契約關係繼續
存在。其中有關權利失效原則適用與否部分,主要理由如下:
一、主張權利失效之要件,必須有權利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之事實,並因其行
為造成特殊之情況,足引起義務人之正當信任,認為權利人已不欲其履行義務,致
權利人再為行使有違誠信原則。於此情形,經盱衡該權利之性質、法律行為之種類、

2 見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勞上字第44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0年度勞訴字第26號判決之
上訴審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勞上字第38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9年度勞訴字第
92號判決之上訴審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重勞上字第17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9
年度重勞訴字第18號判決之上訴審判決)。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2
當事人之關係、經濟社會狀況、當時之時空背景及其他主、客觀等因素,綜合考量,
依一般社會通念,可認其權利之再為行使有違誠信原則者,始得因義務人就該有利
於己之事實為舉證,使權利人之權利受到一定之限制而不得行使。勞動基準法具有
保護勞工之社會目的,故勞工請求權之失效,宜特別慎重處理,在勞動關係存續中,
原則上不得苛責勞工主張權利,因此權利失效理論,以適用於雇主方面較為適宜。
二、本件長榮航空公司辯稱:我國未明文規定勞工解僱無效訴訟之起訴期間限
制,可援引德國勞動契約終止保護法第 4、5 條之規定或日本判決意旨為民法第 1
條之法理,認為空服員遲至解僱通知 9 年餘後始提起本訴認為違反誠信原則,而有
權利失效原則之適用云云。惟:德國或日本法制與我國勞動法制或風土民情未盡相
符,已難逕將德國法制或日本判決依民法第 1 條援引為法理作為判斷依據;抑且本
件空服員僅係單純未與其他遭解僱之空服員於同時期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訴訟,
於提起本訴前並無任何行為造成特殊之情況,足以引起長榮航空公司正當信賴其不
再行使權利;縱使空服員於解僱後另行在他處謀職工作,亦未曾將任職他處之事實
通知長榮航空公司,或拒絕該公司重新招募擔任空服員,尚難徒憑其單純不行使權
利之事實,驟認已足引起長榮航空公司之正當信賴,認為空服員已不欲其履行義務;
長榮航空公司復未舉證空服員曾有放棄行使權利之意思表示,而使其確信空服員將
來不行使該權利,而違反該公司之信賴。依上開說明,自難僅因空服員於解僱後 9
年始提起本訴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驟謂其提起訴訟有違行使權利應依誠實信
用原則之規範意旨,而有權利失效原則之適用。
三、權利失效僅係權利行使之限制,而與消滅時效及除斥期間有別。長榮航空
公司一方面主張空服員違反民法第 148 條第 1 項誠信原則之規定,有權利失效原則
之適用,另一方面卻又引德國勞動契約終止保護法中第 4、5 條有關 3 週內或最遲 6
個月起訴之規定,主張空服員行使權利有期間或時效限制,顯然互相矛盾。

3.最高法院判決

第二審法院判決經陸續上訴於第三[~ 41]審後,分別由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3、
第二 庭 4 及第三庭 5 審理。針對系爭勞動契約關係是否仍繼續存在部分,最高法院
有不同意見。最高法院各該民事庭見解相當一致,均肯定本件應有權利失效原則的
適用,並質疑系爭勞動契約關係是否仍繼續存在,主要理由如下:
一、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第一 148 條第 2 項定有明
文。上開規定,依勞動基準法第 1 條第 1 項後段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
律之規定),對於該法所規範之事件,亦有其適用。權利人就其已可行使之權利,

3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766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勞上字第38號判決之上訴審判
決)。
4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932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重勞上字第17號判決之上訴審判
決)。
5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732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勞上字第44號判決之上訴審判
決)。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3
在相當期間內一再不為行使,並因其行為造成特殊情況,足以引起義務人之正當信
任,以為權利人已不欲行使其權利,甚至以此信賴作為自己行為之基礎者,經斟酌
該權利之性質,法律行為之種類,當事人間之關係,社會經濟情況,時空背景之變
化及其他主客觀因素,如可認為權利人在長期不行使其權利後忽又出而行使權利,
足以令義務人陷入窘境,有違事件之公平及個案之正義時,本於誠信原則所發展出
之法律倫理(權利失效)原則,應認此際權利人所行使之權利有違誠信原則,不問
其主觀上對權利存否之認識,其權利應受到限制而不得再為行使。因此,源於誠信
原則之權利失效原則,於勞工事件,參照民法第 148 條第 2 項之立法理由揭明「誠
信原則應適用於任何權利之行使及義務之履行」之意旨,亦在適用之列。
二、消滅時效係因一定期間權利之不行使,使其請求權歸於消滅之制度,而權
利失效理論之運用旨在填補時效期間內,權利人不符誠信原則之前後矛盾行為規範
上之不足,以避免權利人權利長久不行使所生法秩序不安定之缺漏,兩者之功能、
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均有不同。不定期勞動契約屬繼續履行之契約關係,首重安定
性及明確性,其契約存否,對勞雇雙方權益影響甚鉅,一旦發生爭議,應有儘速確
定之必要,參酌德國勞動契約終止保護法就勞工對解雇合法性之爭訟明定有一定期
間之限制,益徵勞動關係不宜久懸未定。權利失效理論又係本於誠信原則發展而來,
徵之民法第 148 條增列第 2 項之修法意旨,則於勞動法律關係,自無於勞工一方行
使權利時,特別排除其適用。
三、本件長榮航空公司抗辯:該公司資遣空服員後,空服員已將所簽領之資遣
費支票兌現使用,該公司亦曾發函通知空服員願意接受回職申請,空服員卻拒絕其
回任之請求,部分空服員甚且曾聲請核發員工離職證明書,另謀他職工作或育嬰,
歷 9 年餘皆無異議,未退回資遣費或要求回復工作權,該公司勞務提供之客觀環境
如服勤機型、作業程序及空服員已就他業、育嬰等發生變化,其因信賴空服員不再
爭執原資遣之[ ~ 42]合法性,已聘用其他空服員等情。果爾,空服員未申請回職,
復長期間不行使權利,其行為是否未造成足以引起公司正當信任,以為其已不行使
權利之特殊情況?空服員多年後竟忽而起訴主張公司資遣不合法,是否不足以令公
司陷入窘境?再衡酌兩造於資遣九年餘後主客觀因素之變化,空服員請求確認其與
公司間之僱傭關係存在,是否無背於誠信原則而無權利失效原則之適用?非無再行
研酌之餘地。

二、評釋
(一)問題提出
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衍生而出的權利失效原則,現行民法並無明文規定,學說論
述亦屬有限,惟實務上裁判應用卻越來越多 6。某種程度上,代表現行民法規定過於

6 關於權利失效原則在最高法院裁判應用的統計資料,參閱吳從周,民法上「權利失效理論」之
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4期,2013年12月,
1268-1325頁。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4
僵化或有所缺漏,難以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本件牽涉諸多判決,相關爭點不少,其主要爭點涉及權利失效原則的解釋適
用,具有二點重要意義:其一,權利失效原則是否得適用或如何適用於勞工與雇主
間的「勞動關係」?尤其是「勞工」對雇主的權利主張?過去甚少論及此項問題,
本件法院直接針對此項問題作出明確詳盡的闡述,具有指標性參考價值;其二,鑑
於權利失效原則的抽象概括性格,其適用範圍、適用要件、法律效果如何等問題,
仍存在諸多有待釐清之處,法院如何經由本件具體化此一原則的內涵,特別值得關
注。
本件長榮航空公司業務緊縮或虧損情事,僅屬一時性因素或短期性現象,不符
合勞動基準法第 11 條第 2 款規定的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情事,其依該條款規定預
告空服員終止勞動契約,並「不合法」。
又,長榮航空公司通知空服員資遣事宜,係以行使勞動契約終止權的意思而為
終止勞動契約的意思表示,並非合意終止勞動契約的「要約」 ,而空服員於資遣通知
書上簽名、領取資遣費花用、另謀他職工作、生育子女等配合辦理離職相關手續或
處理後續相關事宜,不能當然解為係合意終止勞動契約的「承諾」 。故長榮航空公司
與空服員間勞動契約關係,並未因「單方片面終止」或「雙方合意終止」而歸於消
滅。
此外,「單純沈默」僅係單純不作為,除有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特別規定外,原
則上非意思表示。其與「默示意思表示」 ,須有表意人之舉動或其他情事,足以間接
7
推知其效果意思者,有所不同 。默示意思表示既然係一種意思表示,表意人對其意
思表示所欲實現發生的法律效果,必須有所認識。本件空服員遭非法資遣後,雖然
配合辦理離職相關手續或處理後續相關事宜,且長達 9 年期間未主張勞動契約關係
存在或請求給付非法資遣期間工資,惟其或因主觀[ ~ 43]上不知悉確有權利可以主
張,或因有意觀望、見機行事等,不能當然解為係「默示拋棄」其權利的意思表示。
在上開前提下,空服員起訴請求確認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並請求給付非法
資遣期間應支付的工資,原則上係「有理由」 。惟因空服員於遭資遣後約 9 年始提起
訴訟,其中工資請求部分,性質上屬「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 ,依民法第
126 條規定,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 5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故一部分工資請求權可
能已經罹於消滅時效。至於勞動契約關係存在部分,現行法並無限制其主張或行使
期間的明文規定,鑑於系爭勞動契約關係變動的時間因素或主客觀情事變更因素,
是否應基於誠實信用、法律安定性等考量,適用權利失效原則,則為本文評釋重點。
應先說明者,權利失效原則的法律效果,究為權利自體歸於消滅,權利人已無
權利得以主張(權利消滅說)?或相對人得提出權利不得行使或歸於消滅的抗辯(抗
辯權發生說)?容有不同意見。按權利失效原則係一項「限制權利行使」方式的法
律原則,解釋上應採「抗辯權發生說」 ,認為權利本身仍然存在,僅相對人得提出權

7 關於單純沈默與默示意思表示的不同,參閱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762號判例及21年上字第1598
號判例。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5
利人不得行使權利的抗辯而已 8。惟無論如何,本件長榮航空公司既已提出權利失效
抗辯,則一旦本件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空服員起訴請求確認勞動契約關係存在,
即無理由。
問題在於,本件究竟有無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此將取決於二項問題的回答:
其一,本件涉及勞資爭議,勞工遭雇主非法資遣後,其對雇主依法主張權利,是否
一概無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其二,勞工對雇主依法主張權利,應具備何種要件,
始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
前者,乃權利失效的「適用範圍」問題。後者,乃權利失效的「適用要件」問
題。前者為先決問題,唯有本件屬權利失效的適用範圍,在此前提下,方有必要判
斷本件權利失效的適用要件是否具備,思考層次上宜明確區分。本件事實審法院與
最高法院見解間的差異,似與未能明確區分此二個思考層次有關。

(二)權利失效的適用範圍
1.適用於「法律關係」存在與否的主張?

誠實信用原則,旨在規範基於法律關係所生之具體的、個別的「權利」行使或
「義務」履行(民法第一四八條第二項參照) 。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衍生而出的權利失
效原則,當然亦適用於具體的、個別的「權利」行使。問題是,權利失效原則是否
亦適用於抽象的、概括的「法律關[~ 44]係」主張?
衡諸誠實信用原則或權利失效原則具有適度合理限界權利行使的規範功能,並
鑑於廣義的權利行使應包括抽象法律關係的主張,此項問題顯然應採「肯定見解」。
本件各審級法院判決,雖然未直接針對此項問題表示意見,惟從其判決要旨毫無保
留論及權利失效是否適用於系爭勞動契約關係,約略可以得知,其亦肯定權利失效
原則亦適用於抽象的、概括的「法律關係」主張。從而,本件即使不涉及勞工對雇
主行使某種「權利」,而係涉及勞工對雇主主張「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亦應同
受權利失效原則的規範。

2.僅適用於雇主,不適用於勞工?

雇主對勞工行使權利,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應無疑義。反之,勞工對雇主
行使權利,是否亦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成為本件爭點。
第一、二審法院均持保留態度,主要理由係:勞動基準法具有保護勞工之社會
目的,勞工權利之失效,宜特別慎重處理,不得苛責勞工主張權利,故權利失效原

8 參閱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2月增訂新版,630頁;王澤鑑,權利失效-一項重要法律原則
之創設,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1冊,1981年9月版,339頁;吳從周,民法上「權
利失效理論」之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4期,
2013年12月,1235-1236頁。最高法院似亦採「抗辯權發生說」
,該院72年度台上字第2673號判
決謂:「權利者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並因其行為造成特殊情況,足引起義務人之正當
信任,認為權利人已不欲行使其權利,而權利人再行使時,應認為有違誠信原則,故得因義務
人之抗辯,使其權利歸於消滅」。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6
則以適用於雇主方面較為適宜。
對此,最高法院有不同意見。最高法院肯定勞工對雇主行使權利亦應有權利失
效原則的適用,主要理由係:勞動基準法第一條第一項後段既然規定:「本法未規
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則民法第 148 條第 2 項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對於
該法所規範之事件,亦有其適用,因而源於誠實信用原則之權利失效原則,於勞工
事件,參照民法第 148 條第 2 項之立法理由揭明「誠信原則應適用於任何權利之行
使及義務之履行」之意旨,亦在適用之列。
最高法院上開見解,結論上可資贊同。蓋權利失效係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其上位
原則,而誠實信用原則係一項法律基本原則,其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各種不同法律
領域,各種不同權利或法律關係,乍看之下似均無排除適用之理 9。準此以言,即便
是私法上具有濃厚保護弱勢當事人政策的法律關係,例如勞動關係、消費關係或意
外事故損害賠償關係等,均屬權利失效的適用範圍。從而,勞動關係中,無論是雇
主對勞工或勞工對雇主主張權利,均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 。
應強調者,法規範的適用範圍與適用要件,思考層次上宜明確區分。本件有關
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與否的爭議,理論上固然有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但並不代
表本件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要件當然已經具備,而發生權利失效的法律效果!換言
之,本件空服員主張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部分有無理由,仍應本於保護勞工的社
會政策,依據相關事實,嚴格解釋,逐項檢討權利失效的要件是否確已具備。
就此而言,第一、二審法院所謂「權利失效原則以適用於雇主方面較為適宜」,
依其意旨,似無「一概排除」權利失效原則適用於勞工對雇主主張權利之意,而僅
係強調不應過度苛責勞工主張權利,權利失效要件應從嚴認定,以[ ~ 45]避免軟化
權利效能,使債務人履行義務之道德趨於鬆懈。故此項見解,仍應予以高度肯定。
因此,本件關鍵,不在權利失效的適用範圍,而在其適用要件!依本文所見,
第一、二審法院判決的真正理由,不在權利失效原則一概不適用於勞動契約關係中
勞工對雇主的權利主張,而在本件勞工對雇主主張權利,並不具備權利失效的要件。
至於最高法院廢棄原審判決的理由,重點不在強調權利失效原則適用於一切權利主
張,於勞動關係當然亦有適用餘地,而在質疑本件勞工對雇主主張權利,是否如原
審法院所認定般,不具備權利失效的要件。

(三)權利失效的適用要件
權利行使,應具備哪些要件,始發生權利失效的法律效果?此項問題,攸關如
何具體化權利失效此一抽象概括原則的內涵,相當重要。
關於權利失效原則的內涵,本件第二審法院及最高法院均援用最高法院過去判
決要旨 10 ,指出:權利人就其已可行使之權利,在相當期間內一再不為行使,並因

9 參閱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2月增訂新版,630頁。
10 參閱: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76號判決;101年度台上字第126號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
2155號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1728號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445號判決;99年度台上字第2287
號判決;99年度台上字第1529號判決;98年度台上字第43號判決;97年度台上字第950號判決;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7
其行為造成特殊情況,足以引起義務人之正當信任,以為權利人已不欲行使其權利,
甚至以此信賴作為自己行為之基礎者,經斟酌該權利之性質,法律行為之種類,當
事人間之關係,社會經濟情況,時空背景之變化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綜合考量後,依
一般社會通念,如可認為權利人在長期不行使其權利後忽又出而行使權利,足以令
義務人陷入窘境,有違事件之公平及個案之正義時,本於誠信原則所發展出之權利
失效原則,應認此際權利人所行使之權利有違誠信原則,不問其主觀上對權利存否
之認識,其權利應受到限制而不得再為行使。
上開判決要旨,究竟隱含哪些權利失效的要件?頗值推敲。應先說明者有三:
一、權利只要處於「可行使狀態」而未行使,即可適用權利失效原則,不問權
利人主觀上是否知悉其權利存在或得以行使。因此,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不以「權
利人知悉其有權利可以行使」為要件,本件最高法院亦同此見解 11 。從而,本件空
服員即使誤認長榮航空公司資遣合法,不知其得主張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亦不
影響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
二、所謂「權利人長期不行使其權利後忽又行使權利,足以令義務人陷入[~ 46]
窘境,有違事件之公平及個案之正義」,其中「陷入窘境」、「違反公平正義」等,
即是具備權利失效要件後所呈現的結果本身,係權利所以應該失效的正當化理由,
並非獨立的權利失效要件。
三、所謂「依一般社會通念,綜合考量權利性質,法律行為種類,當事人關係,
社會經濟情況,時空背景變化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等,係判斷權利失效要件是否具
備時的認定方法,並非獨立的權利失效要件。鑑於權利失效原則係權利行使自由的
例外限制,且本件涉及勞動關係中勞工對雇主的權利主張,因而在解釋適用權利失
效要件時,應審慎為之,從嚴認定 12 。本件第一、二審法院判決均強調此點,深值
贊同。
基於上述,依本文所見,權利失效原則的理論基礎,在保護相對人對權利人消
極不行使權利的信賴,因而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應具備二項要件:其一,權利人
的行為造成特殊情事,客觀上有足以使人信賴權利人不再行使權利的外觀(不行使
權利的外觀);其二,相對人信賴權利人無意行使其權利,且其信賴係屬正當(相對
人的正當信賴)。此二項要件,均為有利於相對人的事實,應由相對人負舉證責任。
至於權利人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是否為一項獨立的權利失效要件?則

97年度台上字第745號判決;96年度台上字第1842號判決;95年度台上字第2837號判決;95年
度台上字第2166號判決;94年度台上字第2001號判決;88年度台上字第2694號判決;87年度台
上字第162號判決;86年度台上字第3751號判決;85年度台上字第908號判決;85年度台上字第
784號判決;78年度台上字第2177號判決;72年度台上字第2673號判決;66年度台上字第2261
號判決;61年度台上字第2400號判決。
11 相同見解,另參閱王澤鑑,權利失效-一項重要法律原則之創設,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
究」,第1冊,1981年9月版,340頁。
12 參閱王澤鑑,權利失效-一項重要法律原則之創設,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1冊,
1981年9月版,339、344頁。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8
有討論空間 13 。

1.相當期間不行使權利?

本件第二審法院及最高法院均指出,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必須權利人在相當
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此項觀點,似同時亦為最高法院向來所持觀點。然而,權利
失效原則的適用,是否應以「權利人相當期間不行使權利」為不可或缺的要件?尚
有斟酌餘地。
誠如本件最高法院所言,權利失效與消滅時效、除斥期間彼此間,規範功能、
構成要件、法律效果,各有不同 14。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旨在維護法秩序安定性,
係關於權利行使在時間上的限制,屬「時間經過致權利發生變動」制度的一環。權
利失效,旨在調和兼顧權利行使自由與相對人信賴,屬「私法上信賴保護」制度的
一環,其解釋適用通常固然與時間經過因素有關,但非必然相關。[~ 47]
理論上,權利人有權利不行使,只要客觀上有足以使人信賴其不行使權利的外
觀,且此一外觀引起相對人正當信賴,即使期間短如一、二月,亦足以發生權利失
效的法律效果。反之,客觀上不存在足以使人信賴不行使權利的外觀,或相對人欠
缺正當信賴,即使權利人不行使權利期間長達一、二十年,亦不發生權利失效的法
律效果。
因此,權利失效原則有其獨自的規範功能,不在填補欠缺消滅時效或除斥期間
規定的規範漏洞。就此而言,本件空服員請求給付非法資遣期間工資部分,固然應
受民法第 126 條關於 5 年短期消滅時效期間的規範,但其請求確認勞動契約關係繼
續存在部分,現行法既無權利行使期間規定,即使立法政策上可以思考檢討法律關
係不宜久懸未定的問題,但不應以此為由,動輒參考德國勞動契約終止保護法規定,
訴諸權利失效原則,額外創設類似消滅時效或除斥期間制度的權利行使期間限制,

13 關於權利失效的要件,請比較黃程貫,權利行使期間之限制/板橋地院99勞訴43,台灣法學雜
誌,170期,2011年2月15日,197頁,提出三項要件:其一,權利行使事由之存在或發生已經
過相當時間;其二,權利人曾表現出一定之行為或形成一定之事實,足以令相對人推知權利人
將不會行使其權利;其三,相對人事實上果真信賴權利人不會行使該權利。另比較吳從周,民
法上「權利失效理論」之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
卷4期,2013年12月,1229-1235頁,或吳從周,權利失效之要件變遷?,收錄於「民事法學與
法學方法」,第3冊,2007年10月初版,32-33頁,提出三項要素:其一,時間的要素,指權利
人經過一段相當長之時間不行使權利;其二,狀況的要素,指權利人該整個權利行使的不作為,
引起義務人之正當信賴,信任權利人將不再行使其權利;其三,信賴的要素,指義務人有特別
值得保護之狀況,亦即義務人不僅具體知悉權利人所引起的信賴外觀,並且進一步信賴該外
觀,將該外觀作為自己行為之基礎,基於義務人已投資在此種對權利人行為外觀之信賴而為進
一步之行為,因此有加以保護之必要。
14 關於權利失效與消滅時效及除斥期間的關係,請比較參閱吳從周,民法上「權利失效理論」之
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4期,2013年12月,
1237-1238頁。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9
用以填補此一方面立法政策上的缺漏 15 。本件最高法院關此所持論點,不無商榷餘
地。
基於上述,本文認為,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固然應考量時間因素,但所謂「相
當期間不行使權利」 ,重點在權利人於該期間內一再不行使權利或前後行為矛盾不一
所造成的「特殊情事」,而不在時間經過本身。從而,「相當期間不行使權利」僅為
「不行使權利的外觀」此一要件下的參酌因素,其本身並非一項獨立的要件。最高
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155 號判決謂:「權利人在相當期間內未行使其權利,除有
特別情事足使義務人正當信任權利人已不欲行使其權利外,尚難僅因權利人久未行
使其權利,而認其嗣後行使權利違反誠信原則」,確實值得贊同 16。依此觀點,本件
亦不應單純以空服員遭資遣後,長達九年始起訴請求確認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為
由,認定權利失效。

2.不行使權利的外觀

權利失效的要件之一,必須權利人的行為造成某種客觀上足以使人信賴權利人
已無意行使其權利的「特殊情事」。此一「特殊情事」,即是權利人事實上仍有意
行使權利,外觀上卻使人誤信其無意行使權利所形成的「真實與表象不一」現象,
可稱為「不行使權利的外觀」。
值得注意者,權利人單純不行使權利的不作為本身,不該當此一特殊情事,必
須權利人有具體的作為或不作為,例如經相對人催告行使權利後仍消極未有回應,
或積極從事與行使權利相互矛盾的行為等,始足當之。此等情[ ~ 48]事,在勞動關
係,應基於保護勞工目的,審慎從嚴認定,且由雇主負舉證責任 17。
本件關鍵爭點,在於此一特殊情事是否存在?第一、二審法院判決均持否定見
解,最高法院則引用長榮航空公司抗辯,對此有所質疑。比較言之,第一、二審法
院的認定,值得支持。說明如下:
一、空服員於資遣通知書上簽名、領取資遣費花用、聲請核發員工離職證明書、
另謀他職工作、生育子女等配合辦理離職相關手續或處理後續相關事宜,即使歷 9
年均無異議,未曾退回資遣費或要求復職等,或屬人情事理之常,或有個人因素考
量,不但不能當然解為係同意終止勞動契約或默示拋棄權利的意思表示,且亦不能

15 比較參閱黃程貫,權利行使期間之限制/板橋地院99勞訴43,台灣法學雜誌,170期,2011年2
月15日,197-198頁,認為德國勞動契約終止保護法與我國情形尚有不同,應予區別。
16 不同見解,另請比較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019號判決:「土地法第104條之立法意旨,在
於使土地與其上房屋同歸一人所有,以維持房屋與基地權利之一體性,杜絕紛爭,並盡經濟效
用,而非在使優先購買權人坐收漁利,是優先購買權人應於知悉土地所有權人出賣基地及買受
人並買賣條件時,在相當期限內行使其權利,若長期不行使,不僅有悖於法之安定性,且如嗣
後房地價格飆漲,若仍許其行使優先購買權,即難謂與法律規定依同樣條件購買之本旨相符,
自與誠信原則有違」。
17 相同見解,參閱王澤鑑,權利失效-一項重要法律原則之創設,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1冊,1981年9月版,341頁。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10
當然解為係創造客觀上足以使人信賴其無意行使權利的外觀。
二、長榮航空公司於非法資遣空服員一、二年後,即擴大徵聘空服員,包括通
知先前遭資遣的部分空服員回任,以因應航班擴增需求。此一回任通知,如係個別
通知空服員(非一般對不特定多數人的公告),且係自認資遣不合法或反悔資遣決
定,而無條件接受空服員回任申請,卻遭空服員拒絕或消極不回應者,應可該當客
觀上足以使人信賴無意行使權利的外觀。問題是,本件回任通知,似係於網站公告,
且非無條件接受回任申請,而係重新招募,仍須經過書面審核與面試後方得錄用,
果爾,空服員未能通過書面審核與面試,或基於各種因素考量拒絕重新招募回任,
不能當然解為係客觀上足以使人信賴無意行使權利的外觀。
基於上述,在長榮航空公司未能進一步舉證證明空服員有何造成特殊情事,客
觀上足以使人信賴其已無意主張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的情形下,解釋上不應徒憑
九年間未起訴主張權利的事實,遽然適用權利失效原則,剝奪勞工權益。

3.相對人的正當信賴

除了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外觀之外,權利失效的另一項要件,必須相對人信賴
權利人無意行使其權利。此一信賴,並非單純不知或相信,而係正當的、合理的、
已盡相當注意後仍信賴權利人無意行使其權利的信賴,可稱為「相對人的正當信賴」 。
本件第一、二審法院判決,除否定空服員有何創造權利不行使的外觀外,亦質
疑長榮航空公司有何確信空服員不再爭執原資遣合法性或無意行使其權利之處。最
高法院雖然引用長榮航空公司抗辯,對此有所質疑,然比較言之,仍以第一、二審
法院的認定,值得支持。蓋以長榮航空公司的企業組織規模、經營管理能力或法律
知識接近度而言,該公司在作成系爭資遣決定前,實不難正確評估其資遣合法與否。
而該公司在資遣決定公告後不久,即有眾多空服員陸續起訴,爭執資遣的合法性,
纏訟多年期間,該公司先後遭受資遣不合法的敗訴判決。凡此事實,不免令人懷疑
該公司如何「正當信賴」遭資遣空服員不再[ ~ 49]爭執資遣合法性或無意行使其權
利!

(四)結語
本件最高法院明確指出,勞動關係中勞工對雇主主張權利,亦有權利失效原則
的適用。此項見解,值得贊同。然而,權利失效原則如何適用於勞動關係中勞工對
雇主的權利主張,最高法院似乎採取一種較為開放的態度,從寬解釋權利失效要件,
在客觀上並無勞工不行使權利的明顯外觀,雇主亦欠缺足夠正當信賴的情形下,傾
向單純以勞工多年未行使權利的事實,認定權利失效要件已經具備 18 。此項寬鬆認

18 最高法院從寬解釋權利失效要件的見解,顯然已經影響下級審法院判決。例如,在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1732號判決廢棄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勞上字第44號判決,並發回臺灣高等法
院更審後,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重勞上更(一)字第4號更審判決,即完全採用最高法院廢棄
理由所為之法律上判斷,而駁回空服員確認勞動契約關係繼續存在的請求。其主要理由如下::
空服員自92年間經長榮航空公司面試未予通過而無法回職後,即在其他職場工作,長期間不曾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11
定的見解,是否妥適,不無疑問 19。
本文認為,權利失效原則的理論基礎,在保護相對人的信賴,其與時間經過長
短與否,無必然關係。鑑於權利失效原則的例外救濟性質以及保護勞工的社會政策,
其適用於勞動關係中勞工對雇主的權利主張,應嚴格解釋構成要件,從嚴認定權利
失效。
準此以言,本件長榮航空公司非法大量資遣空服員在先,而空服員或因誤認資
遣合法、或因不知可以主張權利、或因訴訟勝敗結果難料、或因纏訟時間費用負擔
考量、或因迫於及早另謀生計、或因一再觀望猶豫等因素,多年未積極主張權利,
實不應過度苛責,率然以此事實,輕易認定空服員已造成足以使人信賴其不再行使
權利的外觀,並從寬認定長榮航空公司正當信賴空服員確實不再行使權利,而發生
權利失效的法律效果。[~ 50]

編者註:
1.原刊載於台灣法學雜誌, 255 期, 2014 年 9 月 1 日, 39-50 頁。
2.本文經作者授權,由月旦知識庫重新編輯,以數位方式利用。
3.內文中 [~ 123]係表示原刊載刊物之頁碼。

向該公司行使回復其工作之權利,自足以使該公司正當信任空服員已不欲申請回職,是空服員
於100年2月24日忽而起訴主張該公司之資遣為不合法,請求確認兩造間契約關係依然存在,委
實足以令該公司陷入窘境,自堪認背乎誠信原則而有權利失效原則之適用。問題是,空服員願
意申請回職,不正是表示其有意繼續維繫勞動契約關係?其未能順利回職,是公司不予錄用,
不是其無意回職,而其另謀他職工作,不正是未能順利回職後為了維持家庭生計的正常反應?
凡此事實,實不足以證明空服員創造了客觀上足以使人信賴其已無意行使權利的「特殊情事」

而此等事實是否足以證明長榮航空公司「正當信賴」空服員已無意行使權利,亦頗令人懷疑。
19 關於最高法院在拆屋還地事件類型上,過度寬認權利失效原則的適用,造成所有權被掏空之現
象,請參閱吳從周,民法上「權利失效理論」之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國
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4期,2013年12月,1248-1265頁。

原載於:台灣法學雜誌,255期,2013年9月1日,39-50頁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