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9年 9月 中州学刊 p.‚

Se 2009
第 5期 (总第 173期 ) Ac
ade
micJ
our
nalo
fZho
ngz
hou No.5


古代文学研究 】

七律的定型者究竟是谁
龚祖培

(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考查诗体定型要以诗人群体的作品符合格律为依据‚但不是全部诗人的全部作品符合格律。明人胡震亨
“自景龙始创七律 ”的经典论断虽然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与史实不符;李峤的七律尽管全部合律‚但写作年代不是最
早的‚因此不能作为七律定型的唯一代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 “石淙诗 ”是研究七律的重要材料‚可以证明七律在
此时已经定型。沈佺期的七律写作年代早‚作品多‚影响突出‚无论如何也是这一诗体定型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七律;“石淙诗 ”;四韵七言;群体合律;沈佺期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I 1003—0751(2009)05—0215—05

  近年来关于唐代律诗形成的研究‚有一个趋同 下来的数量有限;也有可能他们原本就不写诗‚或者
的认识‚即批评定型于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传 写得很少‚或者有的人只专注于某一种诗体‚比如只
统说法。怀疑这一传统观点者有之‚否定这一传统 写古体等。要让他们分享律诗定型的成果‚显然不
观点者亦有之。甚至有人提出新观点‚认为 “七律 妥。另外‚所论 “诸学士 ”诗作合律的数据还有问

定型于李峤而成熟于杜甫 ” ;另有人认为 “律体是 题‚比如 粘 式 律 为 1
00%‚居 首 位 的 所 谓 “双 料 学
人们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才得 士 ”③ 徐彦伯‚至少有 3首诗失粘‚统计有误。其实‚
以形成的‚很难想象它的最后定型竟然是由沈宋两 定型于李峤之说站不住脚‚定型于 “诸学士 ”之说也
个人说了算…… ”‚并提出 “律体定型于初唐诸学 无实际意义。下面首先讨论诗体定型的标准‚再以

士 ” 的观点。说李峤是定型者‚依据是李峤今存 4 新考证的材料为依据‚检验新说和旧说‚以寻求科学
首七律完全合律。笔者认为‚所谓完全合律的标准‚ 的结论。
讨论诗体定型有可商之处;持论者还有一个大的破

绽:没有认真考察这 4首七律的写作年代。如果有
早于这 4首七律的证据‚其论点当不攻自破。说律 要考查一种诗歌体裁定型的年代‚就首先得确
诗定 型 于 初 唐 诸 学 士‚仅 是 一 个 推 论 式 的 结 论。 定考查其定型时所遵守的准则。换句话说‚一种诗
“诸学士 ”这一群体有很多的个体差异‚不一定观点 歌体裁怎样才叫定型‚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检验。
相同‚也不一定人人都对律诗的形式感兴趣并有意 唐以前的诗歌体裁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即使
识促进诗体形成。笼统地说定型于 “诸学士 ”没有 有四言、骚体、五言、七言之分‚也还有字数的多少、
确定性‚也不符合事实。何况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 句数的多少、押韵转换的不同等明显差别‚很难确定
以诗歌作品为依据‚而且只能以现存的材料说话。 其统一的格式‚笼而统之地称之为 “古体 ”是恰当
很多初唐的宫廷学士没有诗作流传下来‚或者流传 的。

2009—07—14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龚祖培‚男‚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215
中州学刊 2009年第 5期

  自唐代始‚才开始有字数、句数、押韵乃至平仄 诗歌作品出现局部或某一处粘对方面的格律问
都固定的诗歌体裁‚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这 题‚
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诗人构思写作时追求好
些诗歌体裁什么时候固定下来‚然后成为众人写作 句、意境‚表明文学理论主张、审美倾向等‚最可能有
遵行的形式‚是应该搞清楚的学术问题。如果对各 意地违犯诗歌格律‚使粘对不合‚更不要说有的人对
体格律诗的定型年代都有一个科学考查的结论‚那 平仄格律本来就掌握得不好‚有的人无意犯了规则
么才能说这一笔 “遗产 ”的清理有了结果。 等情形。李商隐的名作 《
登乐游原 》
‚开头一句就连
从唐代以来‚研究这一问题的人不少‚但结论却 用 5个仄声字 “向晚意不适 ”‚可以说是严重违犯诗
很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研究者各自受时代、思想 歌格律‚但不能因此说李商隐的晚唐时代五绝还没
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制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 有定型。杜甫晚年写的诗‚自己标题 《
夔州歌十绝
因‚那就是研究者之间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确定诗 句》
‚第一首第一句就是连用 7个平声字的 “中巴之
体定型的准则。结果往往是各执一端‚就其一点立 东巴东山 ”‚能说七绝还没有定型吗?也是杜甫晚
论‚甚至凭感觉说话‚当然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难 年写的 《
雨四首 》
之一的五言律诗‚有 “微雨不滑道 ”
以形成共识。清人袁枚说:“七律始于盛唐‚如国家 一句‚第二字、第四字都是仄声‚失对‚能说五律还没
缔造之初‚宫室粗备‚故不过树立架子‚创建规模;而 有定型吗?黄庭坚欣赏瘦硬风格‚不写弱句‚于是
其中之洞房曲室‚网户罘罳‚尚未齐备。至中、晚而 《
寄黄几复 》
就出现 “持家但有四立壁 ”5字皆仄的

始备。” 袁氏随便下个结论‚就把初唐时期近百年 情形‚总不能因此说宋代七律还没有定型吧。今天
的时间和很多作品都抹掉了。 考查诗体是否定型时‚千万不能胶柱鼓瑟‚只注意格
考查诗体定型的准则该怎样确定呢?这几个要 律的局部细微之处‚只以完全合律、通首合律为标
点恐怕值得重视‚应该为研究者共同遵守:第一‚要 准。其实从来就没有全部诗歌都合律的时代‚即使
考查相同时代的诗人群体创作的作品‚最好是有他 格律诗体定型以后也如此。但是‚讨论平仄格律必
们相同时间写作的同一题目的诗歌为据。第二‚同 须有一个度的标准:局部的、很少的不合格律之处不
时有多人的作品合律‚不一定是每人的作品合律‚就 影响诗体定型的结论;大量的、重要的地方不合格
可以认定为诗体已经定型;考查的重点为诗人群体 律‚肯定应视为诗体还未定型。
是否共同遵守一种固定的格式写作‚而不是检验每

一首诗的平仄粘对是否全部合律。第三‚一个诗人
的作品‚或者某一单篇作品一般不能形成定型的结 景龙三年群体创作的七律‚肯定已是诗体定型
论‚
但可以作为结论形成的辅助证据。如果以一个 的标志‚但可不可以认定这就是七律定型的最早年
诗人的作品为据‚那就必须证明有他的相关理论主 代呢?考查的结果是否定的。
张以及其他诗人遵循其写作的因果联系。第四‚得 武则天统治时期创作出的 “君臣嵩山石淙赓和
出诗体定型的结论‚最好是进行综合考查‚让几个方 诗 ” (以下简称 “石淙诗 ” )‚参与写诗的人相当多‚作
面的问题形成逻辑关联‚能够互为支撑、互为印证。 品都是七律的体式。 《
全唐文 》
卷97有武后 《
夏日
遵照第一个要点所考查的诗体定型年代最有价 游石淙诗序 》
一文‚其中明确要求参与写诗的人 “各
值。举一个例子说明‚明人胡震亨 “自景龙始创七 题四韵‚咸赋七言 ”⑧ 。当时有哪些人参与呢? 《

律 ”⑤ 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今天都如此。 唐诗 》
卷46狄仁杰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
‚题下
初唐中宗景龙三年 (7
09)二月‚有 9人同写 《
奉和初 的一段说明文字很重要‚特移录如次:

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七律 。有人据此考查‚得   石淙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里。有

出 “内有七首通首合律 ” 的结论。七八个诗人都 天后及群臣侍宴诗并序刻北崖上。其序云:石
按照一种固定格式写诗‚一字一声都不出错‚事实上 淙者‚即平乐涧。其诗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
这就证明七律已经定型‚有确切的年代‚比笼统地说 游应制皇太子显、右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
定型于初唐更为科学‚更有学术价值。至于有少数 相王旦、太子宾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
甚至个别的诗作局部出现粘对格律问题‚并不能否 杰、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国男张昌
定这一诗体已经定型。 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
216
七律的定型者究竟是谁

姚元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 县之万安山。”〇
2
1
武则天回到洛阳仅一个多月的时
夫汾阴县开国男薛曜、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 间‚三阳宫就被拆掉了。这时是冬天‚即使又去过石
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郎于季 淙‚也与写诗季节不合。第三‚狄仁杰死于久视元
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薛曜奉敕正 年‚作诗当然不会超出这一时限。 《
旧唐书 ·狄仁
书刻石。时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也。按此事新 杰传 》
:“是岁九月‚病卒。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
旧唐书俱未之载。世所传诗‚亦缺而不全。今 日。”由此还可以确认与其诗同题之作也作于这一
从碑刻补入各集中。 年的夏天。至于宋之问那一首为什么不刻石‚要从
根据提示‚在 《
全唐诗 》卷 6
1、卷 6
4、卷 6
5、卷 众作之中剔除‚很可能是他的声名太糟‚被睿宗赐死
6
8、卷 6
9、卷 7
6、卷 8
0、卷 9
6分别检出了所列有关人 的原因。
员的作品。君臣相加‚一共 1
7首诗。有清楚的时间 如果这 1
8首诗都作于公元 7
00年‚至迟也不超
记载——— “久视元年 ” (7
00)‚且又是群体的同时同 过公元 7
01年‚那就可以考查诗体是否定型‚从而确
题之作‚值得重视。 定七律定型的年代‚最终否定胡震亨的经典论断。

全唐诗 》
卷52宋之问下有一首 《
三阳宫侍宴 在1
8首诗中‚有 5首完全符合格律‚一点问题
应制得幽字 》“离宫密苑胜瀛洲 ”七律。这首诗也有 也没有‚它们是李峤、苏味道、崔融、薛曜、沈佺期的
“侍宴应制 ”的标记‚地点也是嵩山三阳宫。 《
通鉴 》 作品;剩下的其中 6首只有一联失粘‚其他全合‚它
卷2
06《
唐纪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
久视元年有 们是姚崇、阎朝隐、徐彦伯、于季子、宋之问、张昌宗
“作三阳宫于告成之石淙 ”和 “夏四月‚戊申‚太后幸 的作品;杨敬述和武则天的作品有两联失粘;狄仁杰

三阳宫避暑 ” 的确切记载‚说明三阳宫就建在石淙 的作品只有尾联失粘和失对‚其他三联全合;中宗和
附近‚因此石淙和三阳宫都可作写诗之处的标志。 睿宗的作品有两联失粘‚还有失对处;张易之的作品

旧唐书 》
卷 6《
则天皇后 》
中说武则天在圣历三年 颈联失粘‚尾联失对;武三思的作品全部失粘‚有一
(7
00)和大足元年 (7
01)夏天都到过三阳宫‚避暑的 处失对。
时间还很长。因此‚可以说宋之问的诗也与这一次 这样的状况能不能说七律诗体已经定型了呢?
或这两年的另一次群体写作有关‚他绝不可能单独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肯定地说已经定型了。首先‚有
一个人侍宴应制。高棅 《
唐诗品汇 》
选入此诗‚标题 5个人的作品完全合律‚这绝不是巧合。如果没有

是《
三阳宫石淙侍宴应制 》 。沈德潜 《
唐诗别裁 诗体固定的格式遵循‚怎么可能有 5人的作品形式‚
集》
也入选‚标题为 《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
‚题下注 连一字一声的细微之处都完全相同?数量已经达到
1

云:“此武后游幸石淙而作也。” 加上宋之问之作‚ 5人‚当然可以视为诗人群体;群体合律是判定诗体
君臣一共作诗 1
8首。不管是一次还是两次群体创 定型最重要的标准。其次‚另外的作品尽管有不合
作‚时间都只能在公元 7
00年和 7
01年这两年的五 律之处‚但总的来说是极少的局部之处。如果把只
月至七月两个时段。 有一联失粘‚其他全合的作品以基本合律的标准统
为什么这样讲?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三 计‚加上完全合律的 5首‚就有 1
1首‚接近总数的
大证据:第一‚如果是其他时间‚那就与参与人员的 2/
3了‚从概率上讲已经占多数;即使 1
1首之外的
履历不合。第二‚武则天在大足元年以后没有再去 作品‚也只是少量的局部有格律问题‚总体还是合乎
嵩山‚到神龙元年 (7
05)去世这 4年之中‚她长时间 七律体式的‚并不是相差悬殊的格式‚只有武三思的
住在京城长安。自石淙君臣赋诗回洛阳后‚紧接着 例外。就这 1
8首诗而言‚皇室、宗室、弄臣的作品问
三阳宫也被拆除‚不可能再在此作诗了。据 《
旧唐 题较多。其原因不难分析。他们对格律或许还不完
书》
本纪记载‚大足元年冬十月武则天到京城长安‚ 全懂‚或者还有故意不按格律写的情形。当年梁武
一直到长安三年 (7
03) “冬十月丙寅 ”才从长安返 帝不懂四声‚听了解释之后仍然不按沈约的四声理
回‚“乙酉‚至自京师 ”‚回到洛阳‚并说 “ (长安 )四年 论写作。〇
3
1
明代学者张溥甚至认为 “声病牵拘‚固非
春正月‚造兴泰宫于寿安县之万安山 ”。 《
唐会要 》 英雄所喜也 ”〇
4
1
。梁武帝不喜欢受约束‚小瞧一字一
卷3
0有修建三阳宫与兴泰宫的记载:“长安四年正 声的学问;武则天、中宗、睿宗、武三思等人有没有那
月二十二日‚毁三阳宫‚取其材木‚造兴泰宫于寿安 样的心理‚很难说。还有‚张易之、张昌宗的作品真
217
中州学刊 2009年第 5期

6
1

伪不好讲。 《
旧唐书 ·张行成传 》
附二张传说:“易 见于崔融编选的 《
珠英集 》
‚诗题是 《
古意 》 。稍后
之、昌宗皆粗能属文‚如应诏和诗‚则宋之问、阎朝隐 于《
珠英集 》的 《
搜玉小集 》也入选‚诗题也是 《

为之代作。”同书 《
阎朝隐传 》
亦云:“张易之等所作 意》
。唐末的 《
才 调 集 》则 题 作 《
古意呈乔补阙知
篇什‚多是朝隐及宋之问潜代为之。” 《
新唐书 ·文 之》
。崔融与沈佺期是同时代的人‚彼此熟悉‚诗题
艺传中·宋之问 》
下也有相同的内容。 《
唐诗纪事 》 应该是 《
古意 》
。《才调集 》
的诗题是后人知道这首
卷 3“武后 ”下还说:“大凡后之诗文‚皆元万顷、崔融 诗的本事后补充的‚虽不是原题‚但并无错误。至于
5
1

辈为之。” 有这样不确定的因素‚将他们的作品按 诗题一作 《
独不见 》
‚那是 《
乐府诗集 》
等选本根据诗
完全合律的标准衡定‚没有什么价值。再次‚即使是 的内容和风格附会妄加的。此诗并非乐府诗‚只因
学士的作品也可能因追求好句而不得不犯格律‚这 诗句有 “独不见 ”字眼‚与梁代柳恽 《
独不见 》
诗作巧
也不影响讨论诗体定型。最后‚作为一种诗体‚此时 合而误收进 《 。〇
乐府诗集 》7
1
诗题用 “古意 ”‚有所隐
已经有确定的名称:“四韵 ”、“七言 ”。这是唐人所 晦但又暗示现实‚这是当时甚至全唐诗的惯例。卢
指七律诗体的明显标志。唐人没有 “七律 ”、“七言 照邻的 《
长安古意 》
一诗‚明明要讽刺当时京城长安
律诗 ”连称的‚使用最普遍的是 “七言四韵 ”、“四韵 的权贵‚但标题却用 “古意 ”‚字面的所指意义都用
七言 ”‚简称 “四韵 ”和 “七言 ”、“七字句 ”‚还有就是 汉代的人和事‚这是既含蓄又透明的表达‚“汉 ”即
普遍称 “长句 ”、“长句四韵 ”‚直到晚唐也是如此。 “唐 ”也。沈佺期的 《
古意 》
‚表面上看是泛写思妇和
杜甫的七律中只有一首有称谓标志‚那就是 《
江陵 征夫的相思痛苦‚但当时的人知道它所指什么‚是为
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 乔知之惑溺于情而发。唐人刘餗 《
隋唐嘉话 》
卷下、
作》
。羊士谔 《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为 张鷟 《
朝野佥载 》
卷 2都记载乔知之与他的婢女悲
郡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诚乖拙速 》
‚韦庄 《
辄吟七言四 欢离合的故事。说乔用情太专一‚宠爱婢女以至于
韵攀寄翁文尧拾遗 》
‚元稹 《
卢头陀诗 》
的小序有 “列 不娶妻。后来婢女被武承嗣夺去‚乔思念寄诗‚婢女
而序之‚仍以四韵七言为赠尔 ”‚韩偓 《
余寓汀州沙 感愤而自杀‚武承嗣大怒‚罗织罪名将乔杀害。〇
8
1

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征 人孟棨 《
本事诗·情感第一 》
的记载大致相同‚只是
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 》
‚ 婢女的名字不是碧玉。〇
9
1
这个故事有小说家的虚构
李商隐 《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 成分‚但并非毫无根据‚正如 《
四库提要 》
评价 《
朝野
作》
‚杜牧 《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
、《柳长句 》
、《李侍 佥载 》
所云:“耳目所接‚可据者多‚故司马光作 《

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 亦引用之‚兼收博采‚亦未尝无裨于见闻也。”〇
鉴》 0
2

因献长句四韵 》
等‚都是指七言律诗。 《
夏日游石淙 两《
唐书 》
乔传也记载有其事。其他史事所载‚也与
诗序 》
有明确的 “四韵 ”、“七言 ”标示‚事实上这就是 沈诗相合。万岁通天元年 (6
96)‚乔知之以左补阙
限定诗体写作‚为众人所认可的一种诗歌形式。这 的身份为武攸宜随军参谋‚东征契丹‚沈佺期写诗相
种诗歌形式就是后人所称的七言律诗。 赠。诗就乔知之和他的女人两方面下笔。 “辽阳 ”、
“白狼河 ”、“丹凤城 ”都不是虚写。一指东征之地‚

代乔;一指京城‚代乔的女人。两地相隔遥远‚偏偏
讨论七律形成的问题‚沈佺期是一个无论如何 又是用情很深的男女‚其情就倍加感人‚再加上风流
也得面对的人物。以 《
全唐诗 》
统计‚沈佺期今存 1
6 韵事‚足以促其流传。这就是为什么此诗能让沈佺
首七律‚很多完全合律。就算把 《
红楼院应制 》
等几 期享得大名的原因之一。古代高度赞美这首诗者大
首有争议的减去‚其数量仍为初唐诗人最多之一‚而 有人在‚如沈德潜评论说:“云卿 《
独不见 》
一章‚骨
且初唐诗人七律在 1
0首以上的只有两人‚另一个是 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视中唐‘莺啼燕语报新年 ’
苏颋‚但他的年龄比沈小得多‚其中还有盛唐时期的 诗‚味薄语纤‚床分上下。”〇
1
2
就现在已知的材料‚此
作品。李峤的只有 4首‚写作年代最早的就是 “石 诗是写作年代最早的七律。因此‚就七律作品的数
淙诗 ”‚其他都作于中宗朝。沈佺期不仅有 “石淙 量和年代上来比较‚李峤都不及沈佺期‚岂能轻言由
诗 ”完全合律‚还有大名鼎鼎的 “卢家少妇 ”一首。 李峤定型?
此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 (6
96)‚也完全合律。最早 敦煌残本 《
珠英集 》只有两首七律‚还有一首
218
七律的定型者究竟是谁


驾幸香山寺应制 》
‚也是沈佺期所作‚也完全合律‚ 有参考价值‚他说:“五言律‚杜审言为冠;七言律‚
可见其作品的特点。 《
珠英集 》
选《三教珠英 》
学士 沈佺期为冠;排律‚宋之问为冠。”〇
3
2
既不专主沈、宋‚
之作。书中称沈佺期为 “通事舍人 ”‚李適 “前通事 又充分肯定各自的特长。
舍人 ”‚可知崔融编书时沈正任通事舍人。据 “石淙 综上所述‚沈佺期对律诗的定型影响很突出‚尤
诗 ”知道沈彼时为通事舍人。 《
全唐诗 》
卷97有沈 其是七律。如果将当时人张说评价他的话和他的七
佺期 《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
一诗并序‚序云:“神龙 律对应‚恐怕是很恰当的。张说评价道:“沈三兄
三年秋八月‚佺期承恩北归。途中觏止‚访及故旧。 诗‚直须还他第一。”〇
4
2

知眉州苏使君味道、国子崔司业融‚驰旋间相次而
逝。苏往任凤阁侍郎‚佺期忝通事舍人‚崔重为凤阁 注释
①韩成武:《
试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 》
‚《河北大学学报 》
1997年第 1
舍人。佺期又迁给事‚并衔畴昔之眷‚俱荷提奬之
期;韩成武、赵林涛:《
坚实的奠基:初唐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
恩。前年负谴南荒‚二公先移官守‚迨此凶问‚情复
要贡献 》
‚《河北大学学报 》
2006年第 1期。②③陈铁民:《
论律诗定
何堪。”据 《
旧唐书·崔融传 》
‚长安二年 (7
02)“再迁 型于初唐诸学士 》
‚《文学遗产 》
2000年 第 1期。④ 袁 枚:《
随园诗
凤阁舍人 ”。此时沈已不是通事舍人‚而是升迁 “给 话》
卷 6‚凤凰出版社‚
2000年‚第 134页。⑤胡震亨:《
唐音癸签 》

事 ”了。这就证明 《
珠英集 》
成书于这年以前。沈诗 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 93页。⑥研究者过去统计参加写

写作年代不会晚于长安二年‚还有可能早于圣历二 诗者为 8人是错误的‚参加者还有李邕‚其作完全合律‚可为一证。


见《
全唐诗 》
卷 115。⑦周勋初主编 《
唐诗大辞典 ·唐诗大事年表 》
‚
年 (6
99)始编 《
三教珠英 》
之时。这也是写作年代相
1990年‚第 64页。⑧ 《
江苏古籍出版社‚ 全唐文 》
卷 97‚上海古籍出
当早的一首完全合律的七律。崔融为什么不选其他 1990年‚第 439页。⑨司马光:《
版社‚ 资治通鉴 》
卷 206‚中华书局‚
人的七律?为什么沈佺期写作年代如此早的都合 1956年‚第 6545页。⑩高棅:《
唐诗品汇 》卷 82‚上海古籍出版社‚
律?这值得思考。当然‚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前 1982年‚第 710页。〇
1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
卷 13‚中华书局‚1981

人众口一词认为 “沈宋 ”是律诗形成的代表人物? 年‚第 181页。〇


2《
1 唐会要 》
卷 30‚中华书局‚1955年‚第 557页。〇
3
1

梁书 ·沈约传 》
‚中华书局‚
1983年‚第 243页。〇
4 张溥:《
1 汉魏六朝
由此看来‚旧说并无大错‚而且以律诗而论‚从元稹
百三家集题辞 ·沈隐侯集 》
‚引自殷孟伦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

杜工部墓志铭 》
、新旧 《
唐书 》
之《文苑传 》
、《文艺 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第 221页。〇
5 计有功:《
1 唐诗纪事 》

传》
的记载‚到 《
唐诗纪事 ·沈佺期 》
、《唐才子传 · 3‚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第 24页。〇
6 傅璇琮编撰 《
1 唐人选唐诗
沈佺期 》
等赞美的 “如锦绣成文 ”等等‚都称 “沈宋 ” 新编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 52页。〇
7 郭茂倩:《
1 乐府诗

为代表‚这不是个别的论述。当代研究者对此提出 集》 1979年‚第 1066页。〇


中华书局‚ 8 刘餗:《
1 隋唐嘉话 》
卷下、张鷟:

朝野佥载 》
卷 2‚中华书局‚
1979年‚第 39页。〇
9 孟棨:《
1 本事诗 》
‚
质疑‚试图推翻旧说‚还应该慎之又慎。今天的科

历代诗话续编 》
‚中华书局‚1983年‚第 4—5页。〇
0 永瑢等:《
2 四库
研‚更应该重证据‚还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梳理格律诗
全书总目 》
‚中华书局‚
1965年‚第 1183页。〇
1 沈德潜:《
2 说诗晬语 》
定型的多方面因素‚客观地评价诗人对律体影响的 卷上‚《
清诗话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 540页。〇
2 王 世 贞:
不同点。前人笼统地说 “沈宋 ”不太妥当‚还得具体 《
艺苑卮言 》
卷 4‚《
历代诗话续编 》
‚中华书局‚1983年‚第 1004页。
分析‚格律诗还得分体论说。 《
旧唐书 ·沈佺期传 》 3 胡应麟:《
2
〇 诗薮 》
内编卷 4‚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第 77页。〇
4
2
刘餗:《
隋唐嘉话 》 1983年‚第 39页。
说他 “尤长七言之作 ”;明人王世贞说‚“沈詹事七 卷下‚中华书局‚

高华胜于宋员外 ”〇
律‚ 2
。胡应麟分别述之的观点最 责任编辑:行 健

2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