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捲二題目:

1. 在你選修的兩部文學作品中,作者如何通過刻畫弱者而提出自己就某一議題的意見,
並成功引起讀者的認同或反思?
2. 文學是被壓迫者發出的聲音,這一論斷在何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言之有理的?
3. 有人說文學是被壓迫者的聲音,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認識。
文本 1:《茶館》
文本 2:《萬卡》/《一個文官的死》
老舍&契訶夫: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論文結構:
第一段、引言:
-解釋關鍵詞及回應題目
o 被壓迫者:弱者,被強者壓迫的人,被社會制度、封建制度壓迫的人
o 聲音:什麼聲音?什麼訴求?作者如何讓自己的想法被聽到,如何引起讀者
反思和共鳴?
o 被壓迫的原因(壓迫一方 a 為了滿足自己的追求,例如地位、金錢 b 為了顯
示自己的地位)跟受壓迫者的身份有關
o 壓迫的方式:直接的壓迫(威脅、暴力等)、間接的壓迫(通過地位進行
的)

-提出總的觀點
- 解題思路:作者通過刻畫弱者/被壓迫者,提出自己的議題,希望引起讀者
的認同和反思?
- 答:作家透過對弱者的形象和其與強者對壘的衝突進行藝術加工,抒發自己
對舊制度(封建制度下執權者剝削平民)的評價,引起讀者對弱者的同情,
並認同作者對其所處社會的看。
- 分析角度:
- 重點 1: 語境
- 重點 2: 典型人物塑造(被壓迫者)
- 重點 3: 衝突的運用

第二至四段、進一步闡釋觀點,3 個重點,每個重點按照一下結構寫:
-重點 (可連繫語境討論)
-以作品一闡述,分析寫作特點及效用
-以作品二闡述,分析寫作特點及效用
-小結:
回應題目
第二段:
- 重點 1:兩位作家所處的社會都有階級地位差異問題,他們的作品都反映了不平的
社會制度給予有權有勢的人機會迫害弱者。
- 老舍
- 契訶夫
回應題目:受壓迫的聲音在當時社會很難被聽見,而兩位出生於⋯⋯的現實主義作家,
懷揣被甜的情懷,以銳利的嚴管洞察當時社會,替弱者發聲。
第三段
- 重點 2: 老舍與契訶夫都擅長通過塑造典型人物來揭露被壓迫者的悲苦命運。
*藝術手法:對比、人物描寫
- 《茶館》-
- 《萬卡》
- 《文官》
回應題目:無論是⋯⋯,還是⋯⋯,或是⋯⋯都是當時社會弱者的典型代表,兩位作
者以點帶面,讓讀者透過他們的作品看到當時黑暗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悲劇。

第四段:
- 重點 3:衝突的運用
- 《茶館》- 人物之間的衝突
- 《萬卡》- 多餘人與世界的衝突
- 《文官》- 人物內心的衝突(矛盾)/官場中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間等級觀念的衝突。

第五段:總結
-回到總觀點回應題目(亦可連繫語境總結)
-表達作為讀者的批判思考

资料
首段引言—— 村上春樹:“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
方。

第二段——
先就語境而言,老舍及契訶夫均生於
亂世,歷經時代更迭,對所處社會有深入的觀察,尤其對於在風雲變幻的社會下生存的弱
者感悟甚深,遂刻畫弱者及其與強者的拉鋸以呈現社會對弱者的逼迫,引起讀者對之同情,
並認同作者在作品里滲透對當時社會的看法和評價。 老舍自幼家貧,年幼喪父,坎坷的
成長之路讓其對弱勢社群的困境瞭若指掌。 他經常逛茶館,接觸不同階層的人民,深諳
當時弱者在病態社會中無處容身、被強者無情壓榨的悲慘現實。 老舍親身經歷清末維新
失敗后、軍閥混戰、國共內戰三個愈趨黑暗的時期,目睹弱者在換湯不換藥的政權統治下
被逼迫到窮途末路,遂針對著黑暗時代的議題,以《茶》刻畫弱者淒慘無助的形象,使讀
者更明瞭埋葬三個黑暗時代的必要。 另外,契生於十九世紀末俄國,正值彼得大帝推行
資本主義改革,其出身貧苦家庭,年紀輕輕便要任教以維持生計,讓他早接觸社會,與不
同人打交道,對周遭的人事特別敏感。 在上層社會工作的經歷讓其目睹貴族在社會變革
之時的不合時宜,面對難題時只懂逃避現實,是時代夾縫中的弱者。 文官的奴性心理能
幫助讀者理解當時擁有權利的人在社會可以掌控一切,凡卡的親歷揭露了沙皇等級制度剝
削階級的兇殘和暴虐。 由此可見,兩位作家均依照其對社會中被壓迫者的觀察與體會出
發,成功引起讀者同情,並認同作者滲透於作品中對當時社會制度的評價。

文本 1:《茶館》 文本 2:《萬卡》/《一個文
官的死》
語境 契 訶 夫 誕 生 在 1861 年 農
奴制度改革的頭一年,死
在 1905 年 無 產 階 級 革 命
的前夕。 這一時期,充
滿了複雜而尖銳的階級鬥
爭。 當時人民遭受到沙
皇官僚統治集團、貴族地
主以及後起的資產階級、
富農的剝削和壓榨,痛苦
萬分。 人民為求得自身
的解放,前仆後繼地進行
了頑強的鬥爭。 到八十
年代,民粹派領導的革命
運動失敗了,沙皇政府轉
向了更殘酷的恐怖鎮壓;
工農業危機爆發,農村中
地租、賦稅飛速壘增,城
市裡剝削壓榨加重; 再加
反動政治迫害,人民生活
異常惡化,大批農民因為
無衣無食而流落城市,使
城市的貧困、失業現象愈
發嚴重。 於是政革當時
現存的社會制度,就成了
急不可待的問題。
主題 小說《萬卡》通過一個小
學徒的命運,表現了沙皇
俄國黑暗社會中廣大人民
的痛苦生活的狀況。 小
學徒萬卡不過是千千萬萬
受壓迫的窮苦人里的一
個, 但他的遭遇卻是富
有代表性的。契訶夫所描
寫的人物是處於生活最底
層的貧兒,那麼他身上也
最容易集中體現餓國人民
的痛苦。
人物 萬卡小小的年紀就承擔著
遭遇 生活的擔子,受盡了蹂
概括 躪。 老闆夫婦可以隨便
虐待他,而他並沒有犯什
麼過錯,可是皮帶,楦頭
甚至一切老闆夫婦順手的
東西,總是落在他的頭
上。 夥計不但不同情
他,反而捉弄他,使他挨
打挨得更多,更狠。 最
突出的是名為學徒,學不
到手藝,卻擔負了額外沉
重的雜務勞動。 成天跑
出跑進,收拾魚、搖老闆
的小崽子睡覺,幹了那麼
多的活,反而稍被認為不
順眼,就又是挨打。 勞
動,挨打; 挨打,勞動,
這就是舊社會給萬卡的出
路。
藝術 - 對比手法
手法 他寫萬卡肉體上受虐待,
更寫萬卡在衣食上的非人
生看。 萬卡是鞋鋪的學
徒,冬天卻仍沒有鞋穿。
這是一個尖銳的社會諷
刺,暴露出階級社會中商
品生產與消費間的極端矛
盾的現象。 至於萬卡吃
的呢,只是一點點麵包,
成天老挨餓; 而老闆們卻
大吃大喝。 萬卡生活中
沒有溫飽、沒有休息、沒
有關懷,只有受虐待、只
有內心的恐懼,所以他說
他生活得“連狗都不不如
”。
描述萬卡寫信並把寫信情
節安排在耶誕節前夜這短
暫時間里。 作者的意圖
顯然在於通過這應該「歡
樂」的節日的悲涼比通過
一次痛苦的挨打,會更為
有力地表現萬卡的全部悲
慘生活,以及這種生活在
孩子心靈上的深刻反映。
耶誕節,該是外國兒童最
快樂的節日,就象我們過
春節一樣。 但是萬卡卻
在老闆、夥計都出去玩去
了之後,懷著恐懼心情偷
偷地寫一封訴苦的信。一
個窮苦孩子是怎樣度過耶
誕節的? 為什麼他會這
樣? 這就成了激動讀者
的問題,契訶夫的這篇小
說 第 一 次 發 表 在 1886 年
的《彼得堡報》第 354 期
上,發表的那天正是耶誕
節。
- 情節上的處理(萬
卡對命運的反抗)
契訶夫展示給讀者的萬卡
並沒有只浸於無可奈何的
哀愁與逆來順受之中。
他企圖在萬卡不得已時逃
跑掉。 逃跑,這是萬卡
不屈服的精神的表現 ; 逃
跑,這是一個孩子的天真
想法,是一個孩子在那樣
情況下能夠採取的一個有
力的行動; 逃跑,這更是
作者反抗生活強力的最大
程度的表現。
-

評價 - 典型
廣大的俄羅斯人民的生
活,正如萬卡經受的一
樣。 契訶夫通過表現萬
卡的痛苦生活,指出在剝
削壓迫下人民的地位。
這樣,顯現在我們面前的
是一個具有社會代表性、
具有勞動者生活共同特點
的典型形象。

藝術手法匯總
茶館 1. 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
苦惱
萬卡
文官之死
變色龍
新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