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慢阻肺的社区医疗概况

尤佳 039219118 191 中医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最新研究,我国
20 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是 8.6%,40 岁以上是 13.7%,60 岁以上甚至超过了
27.0%,男性患者的人数是女性的 2.2 倍,全国总患者的人数达到 9 990 万,与高血压、糖
尿病一起成为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三大疾患。令人揪心的是,40 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
患病率从 2007 年的 8.2%攀升到 2017 年的 13.7%,仅仅用了十年时间,慢阻肺患病率翻了
一番。未来由于人口老年化、吸烟、空气污染等,慢阻肺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出现上升趋势。
虽然各大医院呼吸科都开设慢阻肺专科门诊,然而面对庞大的慢阻肺患者人群,依然
显得捉襟见肘,大量的慢阻肺患者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的限制,无法得到正确诊断和
合理治疗,错过了最佳的预防时间。因此,防控慢阻肺的重点应该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慢阻肺防控模式,完善专科-全科医生之间的分级治疗,以及完善防
控的规章制度迫在眉睫。
慢阻肺分级防控模式包括三级:一级为病因预防、二级为临床前预防、三级为临床预
防。
一级病因预防是整个预防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研
究表明,大量吸烟、空气污染是诱发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尽量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可以
极大地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采取建立档案,进行卫生宣传、咨
询指导、鼓励戒烟等措施。对于一般人群主要采取健康促进以及健康教育,如增加运动量,
雾霾天勤戴口罩,避免二手烟等。
二级临床前预防主要是对于慢阻肺患者提早诊断,尽早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治疗,
这是阻断慢阻肺恶化的关键。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日常电子健康记录来进行日常筛查。
日常电子健康记录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呼吸困难,沙丁胺醇
和抗生素用药处方,对于疑似高危人群应该通过肺功能仪来进一步诊察。同时,通过问卷
邮寄,电子问卷等进行系统筛查,可以发现更多潜在的慢阻肺患者。
三级临床预防是指通过高效管理来对慢阻肺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性指导,预防并
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主要采取如下:
一、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
二、医患共同协商制定和实施防治方案;
三、指导患者戒烟、进行家庭氧疗、进行呼吸肌锻炼;
四、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急性加重的诱因、并发症以及必要的防治知识;
五、对于病情急性家中的患者做必要处理,及时安全转院;
六、对终末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
随着国家卫健委和各级政府对慢阻肺疾病的重视,针对慢阻肺的全科医学防治体系必
定越发完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