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國際經濟學(一)

期末報告

回歸前後香港經濟變化

組員:
A1093106 顏鈺芳
A1093113 蔡雅芃
A1093114 王千綺
A1093115 劉玉鳳
A1093155 劉語薇
一、前言
對於香港回歸一事,外界不少負面看法,擔心中國會侵害香港的自治和貿易自由。但同時也存在正面看法,對香港的回歸狀態表示樂
觀,認為有了中國國力加持,將帶給香港更大的經濟發展機會。正反雙方各執一詞,於是我們好奇在中國帶領之下,香港經濟相較回歸之前
是愈發繁榮亦或是向下沉淪。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本篇報告將由香港產業結構組成和總經數據、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地位切入,分析香港回歸前後五至十年的經濟變
化。因本篇報告僅探討經濟變化,故其他因素將不納入數據分析。

二、產業結構組成
香港因先天環境地形狹窄,且人口密度、勞工與土地成本皆偏高,導致製造業發展不利。香港的經濟發展也就因此逐漸的以服務業為主
軸,至 1980 年代時,其占比已近八成。香港主權回歸後,服務業占比又急速增長了 8.97%,總體占比達 86.81%(圖一)。其中因香港的生
產工廠在此時北移(遷往內地)速度加快,總體工業產值占 GDP 比重由回歸前的 21.95%降至回歸後的 14.44%(其中,製造業由 10.96%降
至 4.00%)。

圖(一)、香港回歸前後十年部分產業產值占 GDP 比較 圖(二)、主要產業產值占 GDP 比率的變化


( % ) 主業產業產值占GDP比率
100
社區、社會及個
80 14.5 人服務業
9.9 金融、保險、地
60 17.9 產及商用服務業
8.6 29.3 運輸、倉庫及通
40 訊業
24.3 10.7 批發、零售、進
20 出口貿易
22 23.6
製造業
0 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圖(三)、香港重大事件時間軸

➢ 回歸前:1978 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使香港大量製造業內遷,也促使香港發展重心由製造業轉為金融業、金融服務業及相關產業,
80 年代末期,服務業在 GDP 中的比重接近 80%,香港在全球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漸漸確立。

➢ 回歸後:1997 年香港主權移交,先後經歷 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2008 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


嘯,在國際經濟事件中,國內生產毛額有明顯下降趨勢。在香港產業方面,金融保險方面及商用服務業機構的產值占 GDP 比率急遽增
加,而製造業機則是下降。反映先前提到回歸後製造業產值占比下滑,服務業產值占比上升。

三、回歸前後經濟變化
(一)總體經濟
香港在英國長期統治奠下深厚法治的基礎,因優勢的地理位置,加上定位為自由貿易港,不僅是國際商業貿易與金融中心,亦是全球知
名觀光旅遊勝地。然而在 1997 年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先後經歷圖(三)事件,藉由觀察事件對於香港經濟數據的影響。
1.經濟成長率(以 2021 年環比物量計算)變化
➢ 回歸前:1980 年代香港社會面臨重大考驗,香港主權在 1984 年《中英聯合聲明》實施於 1997 年移交,其後 1989 年發生六四事件引起
更大不安,引發香港移民潮。因 1987 年香港股災及 1989 年的六四學運影響經濟發展,根據圖(四)在 1987 到 1989 年期間經濟成長率持
續 3 年呈現負成長。1990 年到 1995 年期間,香港金融業發展蓬勃,國外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股票,觀察圖(四)成長率波動平穩,香港
經濟成長相對穩定,在 1996 年香港經濟成長率上漲。
➢ 回歸後:香港主權於 1997 年回歸中國大陸後,經濟表現每下愈況,經濟成長率甚至下跌至十年新低,1997 至 2001 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僅 2.0%,較回歸中國大陸前五年(1992 至 1996 年)平均之 5.0%有大幅縮減。經濟成長率到達低谷,隨後在 1999 攀升至十年新高,
擺脫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經濟低迷。2000 年後,因受到泡沫經濟及 SARS 影響,成長率再次大幅度下跌。
由圖(四)觀察,整體經濟成長起伏大,特別是回歸前後經歷巨大波動,國際經濟事件(亞洲金融風暴)也顯著影響香港經濟成長。
圖(四)、經濟成長率及實質 GDP 比較
( % ) 經濟成長率(左) 實質GDP(右) (百萬港元)

15 600,000

10
500,000

5
400,000
0

300,000
-5

-10 200,000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2.物價指數及失業率變化
➢ 香港內部變化:根據圖(五)、(六)觀察,香港在回歸前物價指數隨時間不斷攀升,回歸後於 1998 年到達最高點。自 1999 年以來 CPI 物
價連續多年呈現下跌走勢,跌至 100 以下,出現通貨緊縮現象,與此同時失業率一路攀高。比如 1997 年~1999 年,失業率一路從 2.2%
攀升至 6.25%,推測原因為當時中國勞工薪資及其他成本皆較香港低廉與香港製造業等行業移轉至中國。2001 年~2003 年,因網路泡
沫化影響,失業率又從 5.09%升至 7.94%。
➢ 國際經濟變化:然而香港主權轉移 1997 年同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亞洲各國經濟,其中包含香港,金融風暴造成股市崩盤、銀行
倒閉、失業率上升、房地產價值下跌、通貨膨脹等等,導致受影響的國家經濟陷入景氣衰退時期。
而同時觀察國際經濟大事件,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2008 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再由觀察數據
結果與國際經濟事件連結,香港是一個與國際經濟關聯性緊密之國家,國際的經濟變動影響香港至關重要。
圖(五)、消費物價指數 圖(六)、失業率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二)國際貿易
1.貿易總額
香港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997 年回歸後,受金融風暴影響使得貿易總額有短暫下降,其成長率在 1998 年和 1999 年分別
下降了 9.6%跟 1.3%。但在 2000 年便回復以往水平,貿易總額為 3,230,652 百萬港元,高於回歸前十年的最大貿易總額,1997 年的
3,071,040 百萬港元。至回歸後,貿易總額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進口及出口的貿易額度變動趨勢高度相似,但進口總額逐漸拉開與出口總
額的差距,由 1987 年的 86 百萬港元(出超)變為 180,498 百萬港元(入超)。

其中與香港貿易往來最為密切的四個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日本、台灣,透過計算各國每年占香港貿易總額之比例,可以發現對比
回歸前後十年,香港外貿愈發依賴中國。中國占香港貿易總額之比例由 27%增長到了 48%。雖說各國占比下降,但貿易總額較回歸前皆是
大幅增長。
圖(七)、貿易總額 圖(八)、進口總額 圖(九)、出口總額

2,687,513 (2007)
2,868,011 (2007)

377,948 (1987) 378,034 (1987)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圖(十)、1987 年各國占香港貿易總額比例 圖(十一)、2007 年各國占香港貿易總額比例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2.外匯存底
外匯存底也叫外匯儲備,在香港的官方網站則是外匯儲備資產。是一個國家清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圖(二)、圖(三)是以香港
每月的外匯存底量所繪製,可以看出香港的外匯存底於 1997 年 6 月後有一個小幅度的增加。且在此後,外匯存底的變動率差額最高僅 6.5
%,不及回歸前差額 19.2%幅度大。總體而言,香港的外匯存底持續增加,但其變動率差異逐漸縮小,可以看出香港對於外匯存底數量的
掌控能力變得更好。(*因無 1993 年以前的資料,故僅選用 1993 年往後的資料)
圖(十二)、外匯存底 圖(十三)、外匯存底變動率

(百萬美元)
外匯存底 ( % )
外匯存底變動率
175,000 25.0%
150,000 20.0% 19.2

125,000 15.0%
100,000 10.0%
6.5
75,000 5.0%
50,000 0.0%
25,000 -5.0%
0 -10.0%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三)國際投資地位
1.外國直接投資
外國直接投資(FDI)是國外投資淨流入,以獲取在本國經營企業的持久管理權或利益。可被視為市場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在圖(十四)
中,我們將借貸雙方 FDI 在 GDP 的占比率加總,看其在 GDP 的比率變化。根據下表我們可以看到,在 1996 年~1998 年占比率有小幅度下
降,但至 1999 年後外國對香港的直接投資規模開始有很顯著的增加,2000 年時更達到 81.83%,此時恰逢經濟泡沫最高點。在網際網路泡
沫化的期間(2000 年~2002 年),占比率大規模下降。但從回歸後的整體表現來看,扣除網路泡沫化的影響,還是可以看出香港在國際投資地
位逐漸擁有一席之地。
圖(十四)、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流出佔 GDP 比率的總和
( % )
Sum of FDI(% of GDP)
90

80
70 際

60 網
50

40

30
20 沫

10 化
0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2.香港恆生指數、股票交易總額(% of GDP)
➢ 香港恆生指數:在 1964 年 7 月 31 日創立,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場中的 33 家(每
年成分不同)上市股票為成份股樣本,以其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價格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
➢ 股票交易總額:股票買入成交額占 GDO 比率再加上股票賣出成交額占 GDP 比率的總和。
自 1997 回歸後可明顯看出香港股票交易總額攀升快速,證券市場逐漸成熟及強勢,如今占 GDP 比例非常高。在 2020 年,香港股市市值
被列為世界排名第 4,且在 1990 年代初,香港聯合交易所被國際金融公司(IFC)列為世界十大市場之一。因從前為英屬殖民地之關係,英資
原本占港股一大部分,但自回歸後,中國積極向香港擴張市場。加上在 2000 年後,中國經濟起飛,且在 2003 年,和香港簽訂 CEPA《內地
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並向香港提供更多優惠政策(目標:貨物、服務、投資貿易自由化),以致中資大量湧入,香港成為中國
與外資交易的主要窗口之一。
香港回歸前(1984 中英聲明~1997 香港回歸),中國廠商積極在香港上市股票,形成紅籌股。回歸後,中國深怕英國撤資,中國限制港英
政府土地出售,加上香港儲蓄利率不及通膨,因此觸發炒股,尤其房地產業影響最大,人們非理性的投資導致香港經濟形成泡沫(紅籌股泡
沫,股市市值下跌),且 1997 年又逢亞洲金融風暴,導致香港股市重創。2006 年,香港恆生指數及股票交易總額出現大幅提升的趨勢,推
測為中資大量在港發展股市,外資對中國持有信心加上即將到來的 2008 北京奧運。
圖(十五)、香港恆生指數 圖(十六)、股票交易總額

香港恆生指數 ( % )
Stocks Traded(% of GDP)
40000
1200
30000 1000
800
20000 600
400
10000
200
0 0

資料來源:YAHOO 財經網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四、小結
表(一)、香港整體經濟數據
香港整體經濟數據
1987-1996 年(平均) 1997-2007 年(平均) 趨勢
GDP 成長率(% of GDP) (季資料) 5.92% 4.04% ↓
整體經濟 CPI 物價指數 (2010 = 100) 67.45 94.33 ↑
總失業率(% of total labor force) 1.92% 5.39% ↑
貿易總額變動率 18.5% 6.3% ↓
貿易 中國占香港貿易總額比例 27% 48% ↑
外匯存底變動率 (月資料) 4.1% 0.7% ↓
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出及淨流入總和(% of GDP) 27% 26% ↓
投資 恆生指數 5851.93 13891 ↑
股票交易總額比例(% of GDP) 71.52% 269.37% ↑
因為想單純探討 1997 年香港主權回歸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這次的報告內只抓取了 1987 年~2007 年的資料去進行分析。從前
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得知,比較需要擔憂的是 GDP,雖說實質 GDP 每年都在增長,但經濟成長率的變動極大,顯示出香港經濟社會易受國際局
勢所干擾,經濟社會情況不穩定。
從圖(一)我們可觀察到,1997 年回歸後整體服務業產值占比上升,而工業(包含製造業)產值占比下降,同時反應了香港先天地理環境
及人口的密集度的問題。在工業北移的背景下,香港產業轉型為以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占 GDP 比率上升 11.4%(2007-1987),
製造業則下降 20%(圖二)。而就服務業產值占比來說,1997~2007 年的十年平均數據有增長趨勢。1998~2000 年的平均數據來看則有下跌,
此下跌趨勢,是香港面臨經濟事件有短期波動的印證 。
接著我們試做回歸前後十年,各數據平均,試比較回歸前後的指標表現(表一)。CPI 物價指數、外匯存底變動率、恆生指數、股票交易
總額比例,這四項指標在回歸後的表現皆有明顯的增長及穩定,而總失業率及貿易總額變動率的表現情況則相反。以我們所觀察到的數據來
說,失業率應該是香港當時最需苦惱的問題,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國際事件使得失業率持續飆漲,即使事件結束後失業率相較回歸前依然高出
太多。貿易總額變動率下降的問題相較失業率來說就沒有這麼急迫了,雖說貿易總額變動率下降,但貿易總額仍然是維持正成長的狀態。其
問題如同前面所述,香港外貿越來越依賴中國,貿易市場將容易受中國所掌控。貿易市場的問題同時也是香港股市的問題,雖然 1997 回歸
後香港股市在國際競爭力攀升快速,但股市價格容易受中資、國際間股市影響。剩餘表現平穩的指標,則是 GDP 成長率和外國直接投資淨流
出及淨流入總和。值得一提的是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出及淨流入總和,回歸前後的平均差距僅有 1%,且是在歷經網路泡沫化的情況下。如同
先前所提,扣除網路泡沫化的影響,香港回歸後在此指標的表現非常亮眼。

五、結論
前面有提到說對於香港回歸一事,一些人抱持負面看法,擔心中國會侵害香港的自治和貿易自由。但從 1998 年~2007 年,十年間的情
形而言,外國經濟體在回歸前段時間確實對此抱有疑慮,但在不久後便會因為更為強烈的誘因重新與香港恢復往常貿易、投資,甚至更甚以
往。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可能的強烈管制或許會使不少人忌憚,但相比與中方合作所能帶來的好處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只要香港的背後依然
有中國的強力支撐,那麼香港的經濟便不會迎來嚴重的衰退。此結論放在如今的香港,依然不變。
但在經濟以外的面向呢?香港實際情況真的像數據表現出來的一樣良好嗎?在其中進行交易的是誰?金融以外的產業發展是否被忽視?
當地文化是否被愛黨思想所限制、取代?香港的幸福指數?這些在我們報告中被忽視的東西,是否也被世界忽視了?身處歷史背景相當的台
灣,我們更應該撕破表面的繁景,試著去看到本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來就不是謬論。
六、資料來源
[香港政府統計處]
https://www.censtatd.gov.hk/tc/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地生產總值-二零零年第四季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urth Quarter 2000) 本地生產總值(2000 年第 4 季) (censtatd.gov.hk)
[香港政府統計處] 2016 本地生產總值
二零一六年本地生產總值 (statistics.gov.hk)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的經濟及金融數據
https://www.hkma.gov.hk/chi/data-publications-and-research/data-and-statistics/economic-financial-data-for-hong-kong/
[世界銀行] 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及淨流出占 GDP 百分比、股票交易總額占 GDP 百分比
https://data.worldbank.org/?most_recent_value_desc=true
[YAHOO 財經網]恆生指數歷史數據
https://hk.finance.yahoo.com/quote/%
5EHSI/history?period1=536457600&period2=1684022400&interval=1mo&filter=history&frequency=1mo&includeAdjustedClose=true [行
政院主計總處]香港近十年經濟表現概況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412315441771.DOC
[香港年報 1999]經濟
https://www.yearbook.gov.hk/1999/b5/04/04_00.htm
[維基百科]1980 年代香港
https://zh.wikipedia.org/zh-tw/1980%E5%B9%B4%E4%BB%A3%E9%A6%99%E6%B8%AF
[維基百科]香港股災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6%99%E6%B8%AF%E8%82%A1%E7%81%B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