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工作紙一

1. 自從暑假以來,彷彿得了甚麼懶病,竟沒法振作自己的精神。譬如功課比從前
減了三分之一,以為可以靜靜兒的用點功了,但事實卻又不然;每天在家裏收
拾收拾,或者踏踏縫紉機器,一天便混過了。睡在床上的時候,立志明天要完
成甚麼稿件,或者讀一種書,想得天花亂墜似的,幾乎逼退了睡魔,但清早起
床時,又甚麼都煙銷雲散了。
2. 康屢次在我那張「夕陽雙塔」畫稿前徘徊,說間架很好,不將它畫完,似乎可
惜。昨晚我在園裏,看見樹後的夕陽,畫興忽然勃發,趕緊到屋裏找畫具。啊 ,
不行了,畫布蒙了兩個多月的塵,已變成灰黃色。畫板呢,塗滿了狼藉的顏色 。
筆呢,縱橫拋了一地,鋒頭給油膏凝住,一枝枝硬如鐵鑄,再也屈不過來。
3. 今天不能畫了,明天定要畫一張,連夜來收拾畫具:筆都浸在石油裏,刮清了
畫板,拍去了畫布的塵埃,表示我明天作畫的________。
4. 早起到學校授完了功課,午膳後到街上替康買了做襯衫的布料,歸家時早有些
懶洋洋的了。傍晚時到涼台的西邊,將畫具放好,極目一望,一輪金色的太陽 ,
正在晚霞中徐徐下降,但它的光輝,還像一座洪爐,噴出熊熊烈焰,將鴨卵青
的天,鍛成深紅。幾疊褐色的厚雲,爐邊堆積的銅片,一時尚未銷熔,然而雲
的邊緣,已被火燃著,透明如水銀的融液了。我拿起筆來想畫,啊,雲兒的變
化真速,天上沒有一絲風──樹葉兒一點不動,連最愛發抖的白楊,也靜止了 ,
可知天上確沒有一絲風──然而它們卻像被風捲氈著、推移著似的,形狀瞬息
百變,才氤氳蓊鬱的從地平線裊裊上升,似乎是海上湧起的幾朵奇峰,一會兒
又平鋪開來,又似幾座縹緲的仙島。島畔還有金色的船,張帆在光海裏行駛。
轉眼間,仙島也不見了,卻化成滿天燦爛的魚鱗。倔強的雲兒啊,哪怕你會變 ,
到底經不了烈焰的熱度,你也銷熔了!
5. 夕陽愈向下墜了,愈加鮮紅了。變成半輪,變成一片,終於突然的沉沒了。當
將沉未沉之前,淺青色的霧,四面合來,近處的樹,遠遠的平蕪,模糊融成一
片深綠,被胭脂似的斜陽一蒸,碧中泛金,青中暈紫,蒼茫眩麗,不可描擬,
真真不可描擬。我生平有愛紫之癖,不過不愛深紫,愛淺紫。不愛本色的紫,
愛青蒼中薄抹的一層紫。然而最可愛的紫,莫如映在夕陽中的初秋,而且這秋
的奇光變幻得太快,更教人戀戀有「有餘不盡」之致。荷葉上飲了虹光將傾瀉
的水珠,枕首綠葉之間暗暗啜泣的垂謝的玫瑰,紅葡萄酒中隱約復現的青春之
夢,珊瑚枕上臨睡美人唇邊的微笑,拿來比這時的光景,都不像,都太著痕跡。
6. 我拿著筆,望著遠處出神。一直到黃昏,畫布上沒有著得一筆!
蘇雪林《畫》

轉下頁
2

工作紙一題目

1. 根據本文的內容,本文記事所運用的敘述手法為_________法。(3 分)【重整】
2. 本文第 1 段寫作者暑假期間在家的懶散生活。有同學(甲方)認為這段應該刪去;有
同學(乙方)認為這段應該保留。你較支持哪方的看法?為甚麼?(4 分)【評鑑】

3. 下列各項,哪些是作者要繪畫的原因?(3 分)【重整】
(1) 康多次讚賞作者畫稿的間格好。
(2) 功課比從前減少了三份之一。
(3) 因看見樹後夕陽而畫興勃發。
(4) 看見畫布蒙了灰塵而感到可惜。
A (1)、(3) C (1)、(2)、(3)
B (3)、(4) D (2)、(3)、(4) 答案:______

4. 試按本文第 3 段的文意,填上一個適當的詞語:【伸展】
「今天不能畫了,明天定要畫一張,連夜來收拾畫具:筆都浸在石油裏,刮清了
畫板,拍去了畫布的塵埃,表示我明天作畫的__________。」(3 分)
5. 本文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描述景色,試從文章相關段落摘取一個適當的例子,完
成下表:(6 分)【復述】
修辭手法 相關段落 摘取原文句子為例
(a) 擬人 第4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層遞 第5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請對以下陳述作出判斷,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  號表示;只可選擇一個答案,
多選者不給分。(3 分)【重整】

按文章所言,作者認為: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綠葉之間垂謝的玫瑰最適合用來形容夕陽的顏色;
夕陽西下的美景應被描摹及讚賞。 □ □ □ □

轉下頁
3

7. 作者以《畫》為文章的題目,是為了交代自己希望 _____________一事。(2 分)
【解釋】作者雖然以《畫》為題,但直至文章終結,卻仍未下一筆。本文是否離
題的作品?試抒己見。(4 分)【創意】

轉下頁
4

工作紙一參考答案

1. 根據本文的內容,本文記事所運用的敘述手法為 順敘 法。(3 分)

2. 本文第 1 段寫作者暑假期間在家的懶散生活。有同學(甲方)認為這段應該刪去;有
同學(乙方)認為這段應該保留。你較支持哪方的看法?為甚麼?(4 分)

較支持甲方,原因:本文的要旨是描寫黃昏時夕陽下山的美景,作者暑期懶散的生活
細節純屬記事,無助突出美景,故此應該刪去,使文章後段更為集中描寫夕陽西下的
情況。(4 分)

較支持乙方,原因:本文的要旨是要描寫黃昏時夕陽下山的美景,作者暑假期間本來
生活懶散,因為後來看到黃昏美景才收拾畫具作畫,這段有助反映黃昏美景對作者的
吸引力,故此應該保留。(4 分)

3. 下列各項,哪些是作者要繪畫的原因?(3 分)
(1) 康多次讚賞作者畫稿的間格好。
(2) 功課比從前減少了三份之一。
(3) 因看見樹後夕陽而畫興勃發。
(4) 看見畫布蒙了灰塵而感到可惜。
A (1)、(3) C (1)、(2)、(3)
B (3)、(4) D (2)、(3)、(4) 答案: A

4. 試按本文第 3 段的文意,填上一個適當的詞語:
「今天不能畫了,明天定要畫一張,連夜來收拾畫具:筆都浸在石油裏,刮清了
畫板,拍去了畫布的塵埃,表示我明天作畫的 決心 。」(3 分)

5. 本文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描述景色,試從文章相關段落摘取一個適當的例子,完成
下表:(6 分)
修辭手法 相關段落 摘取原文句子為例
(a) 擬人 第4段 連最愛發抖的白楊,也靜止了 或
倔強的雲兒啊
(b) 層遞 第5段 不愛本色的紫,愛青蒼中薄抹的一層紫。然而最可愛的
紫,莫如映在夕陽中的初秋

6. 請對以下陳述作出判斷,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  號表示;只可選擇一個答案,
多選者不給分。(3 分)
按文章所言,作者認為: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綠葉之間垂謝的玫瑰最適合用來形容夕陽的顏色;
夕陽西下的美景應被描摹及讚賞。 □ □  □

7. 作者以《畫》為文章的題目,是為了交代自己希望畫下黃昏美景/畫畫一事。(2 分)
雖然作者以《畫》為題,但直至文章終結,卻仍未下一筆。本文是否離題的作品?
試抒己見。(4 分)
本文作者雖然最終沒有作畫,然而全文鋪排緊扣為夕陽繪畫而發展。第 3 段他準
備繪畫的工具,第 4 段,他已提起筆來想畫。第 5 段因為景色太美,作者只顧欣
賞而沒有作畫,可是他已用文字把有關景色描繪下來。此外,第 4 至第 5 段所形
轉下頁
5

容的大自然美景,本身已是一幅極美的畫。

轉下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