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DOI :

10.
139
42/j.cnki.hz jz.
199
7.0
3.0
34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北京钟鼓楼地区更新前期研究
———现状成因·历史脉络·更新动力

吴 炳 怀

  摘 要 分析了钟鼓楼地区
现状的基本问题与矛盾、其形成
引 言
原因、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此 随着菊儿胡同、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规划设计的逐步深入以及开发建设的巨大成功‚位于钟鼓楼地区
地区更新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 的改建研究终被提上议事日程‚对这一地区来说‚其优越的土地区位效益、极富特色的传统风貌、潜在的旅游资
上提 出 更 新 设 计 目 标 及 原 则 建 源‚都面临全面复兴(图1)。本文主要对这一地区的现状成因、历史演变以及其复兴的动力进行粗浅的探讨‚
议‚为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提供 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依据。
关键词 地区更新 现状 
历史

Abstract     T he article has


analysed the basic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forming reasons of
present situation、historic develop-
ing process and internal pow er of
renew al in Zhong Gu Lou district.
Basing upon this‚it has advanced
goal and suggestion of renewing
design and provided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detailed design.
Key words     District Re-
newing   Present Situation   His-
tory

1 钟鼓楼地区现状环境分析

1.
1 钟鼓楼地区范围界定

钟鼓楼地区以钟鼓楼为中心‚西至旧鼓楼大街‚东至规划道路东鼓楼大街(与旧钟鼓楼大街中轴对称)南至
5hm2。它南望景山‚西 临 什 刹 海‚为 北 京 旧 城 中 轴 北 端 标 志‚位 置 极 为 显 要。
鼓楼‚北至张旺胡同‚面积 13.
(图2)

1.
2 钟鼓楼地区用地

2 万 m2‚钟 鼓 楼 之 间 的 传 统 的 庙 会 广 场 约
钟鼓楼地区现有 国 家 级 文 物 钟 楼、鼓 楼 和 文 庙‚占 地 约 1.
1000m2‚一农贸市场占地约6000m2‚一工厂和一职校占地约为1∙2万 m2‚沿旧鼓楼大街和鼓楼东大街零星散
布着一些小商店‚其余主要是居住用地‚为北京一典型的以旧四合院和大杂院为主的住区。(图3)

1.
3 钟鼓楼地区破旧的建筑质量

该地区除钟鼓楼经过修复外‚与北京旧城的绝大多数其它大杂院一样‚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今日的各类破
“院”大多数成了行走的通道。更有些见缝插针‚搭建一
旧的四合院里挤满了住户搭建的煤棚、厨房‚甚至居室‚
些厨厕不全、设施落后的简易楼房。按清华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北锣鼓巷课题组的房屋质量分类法‚钟鼓楼地

作者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99
区的建筑多为三类(新建平房与质量较差可以折除的四合院建筑)、四类
(各种搭建建筑‚其中三类建筑约为60%)。(图4)

1.
4 “有规律”的搭建建筑

随着50、
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置后效应及80年代初大批知青返
城‚使得原本紧张的住房更为紧张。于是“ 靠山吃山”‚居住在四合院内
的居民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把好端端的北京旧城的“合院”肌理硬在一
夜之间改成了“搭建”肌理。而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都是各家靠
着各家的窗户向外搭出2、
3m‚住耳房的就把耳房与厢房连接起来‚齐着
马头墙搭个小棚子;原来是几进四合院的‚如果现在分开来‚那么东南或
西南的小通道也必然被搭个棚子‚如果是路南的房子‚在厢房后有个小
夹道的(原本是讲究顺着夹道走到南房前再进院子‚“ 北为正” 的。
)现代
人不用了‚于是也被搭一两个棚子作储藏用;原来是三合院的‚就贴着南
墙或北墙搭建一排;原来院子很大的‚便在院中央搭几间房‚或住人或作
“四合院”早已荡然无存了。
贮藏‚厨房都是贴着自家盖。总之‚
北京的城市设计有一显著的特点‚是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与青砖灰
瓦的民居成四合院对比而又统一。前者高大雄伟‚主宰着城市的天际
线‚作为城市建筑的主景;后者尺度亲切‚小院宜适‚极富人情味‚并以其
平缓细腻的合院“肌里”作为城市主景建筑的配景‚共同达到美与和谐‚
这在世界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钟鼓楼地区其主景建筑依然雄风依旧‚
可背景建筑正如上所述‚已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1.
5 庙会广场为小吃街和农贸市场占据


析津志》形容钟鼓楼之间“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之处”的庙会

100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广场(图3)‚现在被杂乱的农贸市场所占有‚并大有“ 不占白不占” 之势
1.
8 传统绿化方式面临破坏
“雄敞
的在广场上建起了石棉瓦棚‚其刺眼的铁锈色与金碧辉煌的鼓楼、
高明”的钟楼、青砖灰瓦的民居极不协调。而庙会广场的传统杂耍、特色 北京的四合院布局是将人的日常活动空间划归院内‚昔日各家在自
小商品、京城大碗茶以及许多极富传统特色的小吃、工艺品全都消失了‚ 家的院内养花种草‚植树乘凉‚虽然绿化私人化‚但总的绿化面积并不
演变成了一个极普通‚又平常的卖鱼卖肉的菜场。原来的场所感、领域 少。现在的四合院早已挤满了各种搭建建筑‚除了几棵树木在院中贴着
感、归属感、人情味都逐渐地消失了‚人们聚会、游憩、娱乐交往的场所也 墙壁甚至从屋顶中钻出来‚艰难地生长外‚几乎没有什么绿化。房屋对
没有了。 绿化面积的侵占除影响传统环境‚更限制了人们室外活动的空间与时
间‚对传统的邻里关系形成威胁。
1.
6 沿街小商业店面对胡同街巷立面尺度的破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到处破墙开店、沿路开店成
2 钟鼓楼地区现状环境形成的原因
为“星星之火”。钟鼓楼地区也一样‚沿旧鼓楼大街‚区内各类胡同小巷‚
2.
1 过度密集的人口
星星点点地排着理发店、饭店、小游馆、小卖部、副食部等‚这些小店都经
过了仔细地“装修”‚如做个铝合金门窗、加点闪烁灯、把原有的小窗设为 8hm2 用地的调查中‚居住用地占
在钟鼓楼地区东至宝钞胡同19.
大门脸等等‚既显得杂乱无章‚又破坏了原有的氛围。 5hm2‚居住总户数为2032户‚总人口达到7000人‚其拥挤程度、人
了12.
口密度大大超过邻近的南北锣鼓巷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究其原因:一
1.
7 钟鼓楼现状使用不当
是‚这里地段较好‚交通方便;二是‚历史上这里是全市性的商业中心‚其
钟鼓楼是北京城中轴线最北端的建筑‚作为重要文物‚现在的钟鼓 对人口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楼已进行了必要的保护‚并作为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可遗憾的是这里
2.
2 房屋产权影响用地模式
的游人并不多‚笔者登上钟鼓楼时竟没有遇到一个游客。根据调查‚钟
鼓楼在中轴线的诸多建筑中‚是最不受游人重视的‚也是旅游人次最少 在我国‚房屋产权一般分为三种:即直管公房(房管所直接管理‚产
的(笔者的经历京可说明)。因为参观人次太少‚资金无法回收‚管理人 权属于国家)、单位自管公房(由各单位自行管理‚产权属于单位)、私房
员只好发展副业‚将临街的鼓楼下层开放作为歌舞厅、台球室‚院内也经 (产权归个人)。钟鼓楼地区房屋的产权呈直管与自管穿插‚私房点缀其
常举行各种展销会。笔者去调研时‚顺着地安门大街北望‚赫然见到在 中的平面交错型分布(图5)。单位自管公房‚一般占地大、整而且连续‚
庄严的鼓楼上拉着一个招牌———“ 鼓楼歌舞厅” 旁边又有一横幅‚上书 位置处于车辆容易到达的地方;直管公房‚相比之下要零碎些;私房则是
“鼓楼家具展销会”几个大字‚真让人费解。 星星点点‚占地小而分散。在现有的产权结构下‚钟鼓楼地区的土地利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101
用模式和空间密度模式处于一种偶然的混杂状态‚甚至有许多院子中既 一般却很大‚因为楼房较多‚人口密度也因此较大。直管公房的建筑密
有公房也有私房‚这主要是由于以前土地利用不受市场价值规律控制‚ 度在0.
7以上‚多数临街房屋建筑密度为1‚容积率亦然。私房的建筑
长期以来既无土地税‚又无土地使用费‚致使国家作为土地拥有者难以 7左右‚人口密度在700—800人/hm2(公顷)。由此可见‚
密度平均在0.
对此实行真正的控制。而各个占地单位则划地为牢‚尽力互相蚕食‚因 产权结构的不同对建筑的质量、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为它们既不需要将土地费用计入成本而影响利润产出‚也无公共合法的 其中还有相当的不合理因素。如直管公房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房屋‚它
土地交易市场‚可以进行调节。近来虽然引进了市场调节机制‚但由于 应该是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最好‚而搭建最少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旧城改造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使钟鼓楼地区的产权结构依然故我。 直管公房从整体上说恰恰是最拥挤最破旧的‚甚至不如私房;私房建筑

2.
3 不同的产权导致不同的房屋建筑质量 虽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但房主们尽力提高居住质量‚所以无论
从建筑密度、建筑质量、居住密度方面都胜过直管公房。
由于不同的产权‚管理部门不同‚目的和态度不同‚房屋建筑质量有
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单位产权的建筑质量普遍较好‚且多为新建楼房‚ 3 钟鼓楼地区变迁的历史脉胳
搭建较少。直管公房‚则无论从搭建面积还是从建筑质量上‚都比单位
自管公房差得多。私房的搭建比直管公房亦少‚建筑质量一般为三类。 3.
1 钟鼓楼地区为元朝北京(元大都)的几何中心
原因是:单位‚一般都把改善职工居住条件作为大事之一‚资金相对容易
到位;直管公房‚是由房管所管理的‚它本身不是产出单位‚而我国长期 现代的北京城格局是从元大都时逐步发展起来的‚元大都继承并发

以来房租费过低‚远远少于维修和改建费用‚导致资金缺乏‚不能够及时 展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官城居中‚中轴
维修‚造成房屋老化加剧‚质量下降;私房的房主‚一般都没有太大的经 对称的严谨布局。其中南北向轴线‚南起丽正门(今门)‚穿过皇城灵星
济实力来维修保护精美的四合院‚可房子是自己的‚为维持和改善居住 门、官城的崇天门、后载门‚经万宁桥(又称海子桥‚今地安门桥)直达大
条件‚许多居民都将自己的房子翻修或整修‚但建筑水平不够‚所以一般 天寿万宁宫的中心阁。东西向中轴线‚为从崇仁门(今东直门)至和义门
只能在三类建筑的水平。也有些临街的住户将房子翻修‚以用作商业、 (今西直门)之间‚两条轴线相交于全城的几何心———中心阁。在中心阁
餐饮、娱乐之用‚房主花了很大精力与财力‚可建筑“质量”依然上不去。 的附近‚建起了钟鼓楼‚从而确立了钟鼓楼作为元大都的中心地位。

2.
4 产权对建筑密度、容积率的影响 3.
2 钟鼓楼为明清北京中轴线北端结束的标志

单位自管公房的建筑密度往往比较小‚一般不超过0.
7‚但容积率 明朝定都北京后‚为了减少建城的工程量及缩短防线‚将元大都城

102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北较荒凉的五里距离划出城外‚同时沿南北向中轴线向南拓展‚从而奠 前门、西单所取代‚但作为与上述三大商业中心呈鼎足之势的“ 北城” 商
定了北京旧城的凸字形式‚清代在明北京的基础上建设。使得钟鼓楼由 业中心、地安门一带‚已有一定的规模‚其发展的前景更基于以下两点。
元大都的几何中心‚演变为明清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标志‚并延续至 ① 便捷的交通。钟鼓楼地区作为城市核心区‚对外的交通尤其便
今。(图2) 捷‚南接地安门大街‚东西两条规划对称大道‚北连二环‚东有鼓楼东大
街‚各种交通方式皆可到达‚是城市北部包括奥运村在内的广大地区进
3.
3 钟鼓楼地区是旧北京的商业中心
城的捷径。
钟鼓楼地区成为旧北京(主要是元大都时期)的商业中心。一方面‚ ② 钟鼓楼地区自古以来一直与什刹海地区、地安门、景山、鼓楼东
符合古代规划“圣典”———《
周礼·考工记》的“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的旧 大街、南北锣鼓巷有紧密的联系‚共同形成以钟鼓楼为核心的宫殿、官
北京的整体规划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元大都完善的漕运系统。当 署、宅第、民居、商肆集中而有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现在‚钟鼓楼
时南方来的运货商船可经通惠河(直接连大运河)直接停靠在积水潭内‚ 地区作为集中反映老北京生活情态的最有特色的地区‚其商业价值不可
使得积水潭成为货物进出北京的最集中的转运码头‚从而带动钟鼓楼一 估量。
带成为当时北京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区“ 率多歌台酒馆” (《日下旧闻
考》卷54《
城市》‚引《
析津志》)。 4.
4 潜在的旅游价值急待实现
马可波罗称赞大都为“商业繁盛之城”‚“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 钟鼓楼‚现在的旅游收入主要靠卖门票度日‚据我们调查‚登楼远眺
力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分布着大量的绸缎市、皮帽市、帽 的人并不多‚原因在于钟鼓楼周围的环境没有搞好。一是‚庙会广场‚这
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珠宝市、铁器市、米市、面市等 《元大都》P100) 其 本是吸引人流的最佳位置‚现在没有利用;二是‚周围都是民居。现在胡
中心便是钟鼓楼之间的庙会广场。 同旅游兴起‚若能恢复庙会广场和合院胡同模式‚凭借钟鼓楼这一北京

3.
4 关于钟楼 中轴线上的重点文物‚又因毗邻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传统民居保护
区‚发展钟鼓楼地区旅游应提到议事日程。
据《 “钟楼、京师北、省东、鼓楼北。至元中建、阁四阿、
析津志》记载:
檐三重‚悬钟于上‚声远愈闻之。钟楼之制‚雄敞高明‚与鼓楼相望‚本朝 4.
5 文物整体环境的保护要求

富庶殷实‚莫盛于此。楼有八隅一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
“北京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其皇
现存钟楼为乾隆十年重建‚十二年落成‚整座建筑主体为砖石结构‚下面
家建筑金色硫璃瓦的辉煌与民家建筑青砖灰瓦的简朴形成强烈的对比‚
是一个高大的砖石高台‚上面再建砖石楼体‚通高47.
9m。屋顶重檐歇
钟鼓楼的金碧辉煌需要它周围的青砖灰瓦的民居衬托。“保护文物还要
山式‚灰筒瓦绿剪边‚占地面积6000m2。
保护文物存在的环境”已成为共识‚整治、保护、恢复钟鼓楼周围的环境
3.
5 关于鼓楼 已成为当务之急。

鼓楼元代名齐政楼‚《 “齐政楼‚都成之丽谯也‚东中心
析津民》记载: 5 钟鼓楼地区更新的原则与目标
阁‚大街东去即都府治所‚南海子桥、澄清闸、西斜街……此楼正居都城
” 由以上
之中‚楼下三门……楼之左右具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5.
1 更新规划的原则
记载可知‚鼓楼周围有许多日用商肆‚油盐柴米、瓜果针线一应俱全‚是
① 突出中轴线的空间序列。
一处热闹非凡的市场。现存的鼓楼是一座外观两层(第三层为暗层)重
② 轮廓线的保护:保护钟鼓楼地区钟鼓楼高大雄伟与周围民居亲
檐歇山顶的高大木构楼阁式建筑。屋顶灰筒瓦绿剪边‚楼通高46.
7m‚
切平缓的古城空间组合‚其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必须保护。
面宽34m‚进深22.
4m‚檐下有斗拱、彩画。楼下有高4m 的砖石台基‚
③ 色彩的保护:鼓楼金碧辉煌的色彩与民居青砖灰瓦的朴素色调
台基东西55m‚南北33m‚整座建筑占地7000m2。
必须保留‚从而保护传统的色调与对比气氛。
4 钟鼓楼地区更新的内在动力 ④ 街巷结构的保护:保护秩序井然的鱼骨形街道系统及传统街道
本身连续封闭的胡同景观。
4.
1 钟鼓楼地区优越的区位价值 ⑤ 景观视线的保护:保护已有的胡同街巷观赏钟鼓楼的景观视

如前所述‚钟鼓楼从元大都的中心‚到明清北京中轴线北端标志‚一 线‚并根据可能创造观赏钟鼓楼的新的景观视线。

直是北京重要的地标之一。今天‚随着北京建设规模的扩大‚钟鼓楼地 ⑥ 保护有修复价值的良好的四合院。

区不仅成为北京旧城中轴结束的标志‚更成为北京北中轴的开始‚为北 ⑦ 保护古树名木。

京最核心的地区之一。乃寸土寸金之地也。 ⑧ 加强老四合院及胡同中有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部位雕
饰的管理‚争取在改造改建中重新利用。
4.
2 钟鼓楼地区居民对改建的迫切愿望
5.
2 更新规划目标
由于钟鼓楼地区过度拥挤的人口、旧有四合院的破旧以及过多的搭
建‚导致居住条件的极端恶化‚因此居民迫切希望改建‚尤其附近菊儿胡 ① 使这一地区成为北京中轴线上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强化地标
同地区成功的改建‚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当地居民最希望“ 就地上 功能。
楼”。一方面‚想住现代设施齐备的公寓楼;另方面‚又不想离开这个地 ② 使这一地区成为周边地区的绿化游乐中心‚保留足够的绿地面
方‚因为这里外出生活方便‚况且邻里之间祖祖辈辈相处下来‚彼此有非 积‚符合总体及分区规划要求。
常强烈的领域感和归属感‚更有彼此之间和睦的邻里关系。根据文物保 ③ 基于符合地价要求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商业效益‚设置富有
护的要求‚钟鼓楼地区被定为6m 区‚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m‚只能建 传统特色的饮食、百货、娱乐等设施‚使之成为北城最富特色的商业中
一层。这就产生了传统城市建筑风貌的保护与居民现代生活愿望之间 心。
的矛盾。为如何更新这一地区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课题。 ④ 形成一处极富传统风貌‚吸引大量人流的旅游景点。
⑤ 使这一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4.
3 钟鼓楼地区良好的商业效益急待发挥
⑥ 恢复庙会广场‚使之成为人们游乐、交往、购物、旅游的场所。
钟鼓楼地区作为传统的商业中心‚尽管到了近现代‚逐渐被王府井、 ⑦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传统风貌特色‚规划仍以传统的合院形式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103
为主。
⑧ 建筑形式采用坡顶平顶结合‚建筑高度6m。

6 实施方案构想及管理对策建议 ·建筑科技信息 ·

6.
1 规划管理对策 磁性混凝土
规划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建实施之前‚必须加强对这一地 日本研制成功一种带有磁性的混凝土‚它是由水泥、氧化铁粉末和
区居民的管理和引导‚鼓励居民、集体等单位‚对私房、自管公房的维修‚ 水混合‚经过施加磁场作用‚最后硬化而成。这种混凝土在建筑上有特
避免现状条件下因管理、开发不周而带来的加速衰败。 殊的作用。例如‚在危险地段使用这种混凝土‚当施工人是穿着有磁敏

6.
元件的鞋子踏入该区段时‚便能立即知道该处是危险区‚从而可避免发
2 产权对策
生事故。
现有的交错分布的产权结构‚对旧城的开发改造工作有很大影响。
在开发征地过程中‚成星点状分布的私房无处不在‚经常成为征地搬迁
的“钉子户”。相比之下‚直管公房由于无偿分配‚房屋质量差‚居民多数
数愿意搬迁。因此‚在开发时要注意尊重现有产权结构‚保证私房住户 导电混凝土
和部分重点单位的回迁率。 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一种能够导电的混凝土‚这种材料通电后可以变

6.
热‚很适合在寒冷地区用于建造机场跑道、公路和住宅地面。加拿大国
3 人口对策
立研究委员会下属建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材料‚将非金属的导
若本地区全部改建为商业旅游区‚势必存在人口大量外迁的问题。 电粒子和导电纤维均匀地混入水泥沙浆‚借助它们使得混凝土成为导
因此‚尽量减少对原有住户利益的损害尤为重要。改造中同样应考虑在 体。这种特殊“导体”电阻很大‚通入微弱电流就可以升温变热。用该混
本地区就业或利用本地区低房租建筑谋生人口的前途问题。 凝土建造的道路和机场跑道等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用为结冰而担心。

6.
4 滚动开发对策

以四个结合为指导‚进行本地区的整治和改造‚发挥自主和居民自
发维护、改造的双重作用‚整片改造和零星改造相结合‚开发性改造和绿 彩色混凝土连销砌块
地改造相结合。既要避免一次性改造大片地区带来的景观单调‚又要避 彩色混凝土连锁砌块(或称彩色混凝土路面砖)‚是以彩色水泥为面
免开发性改造结束‚而绿地改造无人问津的局面。做到每一个改造步骤 层材料、细石混凝土或砂浆为底料‚经振动或加压成型而成的一种路面
应使日后的改造变得更为有利‚对改造行为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形成改 砌块。
造的良性循环‚逐步达到改建的目标。 彩色混凝土连锁砌块‚在国外已有约5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现已被
(注:本文是在张杰先生指导下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95届毕业生段 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极好的路面材料。彩色混凝土连锁砌块以它不同
昌莉、彭琼丽、王环宇等同学的毕业设计 《北京北鼓楼巷地区控制性规 的颜色和几何形状‚组成具有彩色图案的路面‚可以达到美化和改善城

划》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一并感谢。 ■ 市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它又具有施工方便‚翻修及重铺上
下水道、煤气、电缆等地下设施较容易。由于砌块的几何形状和接缝效
参 考 文 献
果‚具有良好的防滑和排水作用。砌块抗压强度大‚耐磨性‚耐冲击性‚
1 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3∙ 抗冻性和耐油性能均良好。这些优点都是其他路面材料无法取代的。
2 张杰.城市改造与保护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1994∙
(赵义湘 摘)
3 罗哲文.北京钟鼓楼.京华胜地什刹海.北京什刹海旅游管理处∙1990∙
4 朱自煊.旧城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建筑史论文集‚第十期∙清华大学出版
1988∙
社‚ 英国开发出新型吊顶材料
5 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世界建筑‚
1986(3):
19
6 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一)(二)世
当前一般的现代化建筑装饰‚室内都要做一个吊顶‚既为了良好的
1989(2‚
界建筑‚ 4) 光线与音响效果‚也为了遮挡上面的电线、管道。但迄今的吊顶材料不
7 胡宝哲.北京前门商业区更新改造若干问题再探讨.城市规划‚
1989(4):
15∙ 是太贵‚如铝材;就是太重‚如纤维板。鉴此‚英国一家公司已开发出一
8 沈加锋.从一个调查看北京中轴线的印象.城市规划‚
1989(4):
25∙ 种高技术纺织品‚可像一面船帆一样吊在室内‚既有良好的吸音能力与
9 陈穗.菊儿胡同规划设计研究兼论开发单元∙清华大学硕士论文.
1995∙ 光线效果‚还起到装饰作用。这种厚仅5mm 的纺织品远较其他材料为
10 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 轻。如果再配以传感器等自动控制设备‚还可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11 段昌莉.北锣鼓巷现状调研与规划的几个问题‚清华大学毕业论文.
1995∙
12 邓元乡.北京四合院.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8∙
13 翁立.北京的胡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4 梁思成.梁思成文集.第四卷∙北京:建工出版社‚
1986∙
15 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1∙

收稿日期 1996 12 10

104  华中建筑 1997‚ VOL·
15 NO·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