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越戰於美國人民與越南人民的兩面性

407022429 韋力楷

一、前言
上學期我藉由《遊牧民族的世界史》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千年來的世界變遷,與以
往不同的是,不再是從美國、中國、英國等世界強權的眼光下去學習歷史、了解歷
史,理解到不一樣的遊牧民族,包括其在世界史的歷史角色和弱勢民族在中華中心主
義下的無奈。不應該再以種族優異或者自我中心論去爭論誰才是正確的,任何一件事
都有兩面性,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客觀,各有各的立場與正義,美好事件的背後都有不
可告人之事,但我們可以透過事件中的兩面性,討論與思考,其中兩者的想法,這都
是歷史學該去探討的。
這學期以越戰為研究主題,美蘇冷戰之下的越南,對於戰爭的勝利與失敗和對正
義、英雄、獨立重新的審思。歷史教育裡,美蘇冷戰為一大重點,多著墨於兩強權之
間軍事上、外交上和意識形態上的「交流」,對於缺乏獨特性的人事物更是鮮少提
及,在有關於越戰的歷史著述、歷史研究,美國反而取代了越南成為了這事的主體,
像是美國以反堵共產名義,為了維持美國強權聲望,加入越戰,抵禦共產勢力擴張。
而這類的事,在美國敘述史學中亦或是大眾媒體,焦點總是在遠征的美國大兵,呈現
他們的英勇事蹟,袍澤情誼,越南人間的痛苦爭辯只能流於越共士兵、廉價勞工、美
國人的情婦,不然就是漸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原本的內戰轉為外國勢力的產
物,越南人民則是成為美國與蘇聯間的勢力鬥爭下的犧牲者。因為討論主角為美國與
越南,所以本文針對美國與越南戰爭的關係為研究對象,首先梳理越戰時美蘇冷戰的
局勢,和越戰國內之背景論述,其次是藉由美國傳統英雄式敘述的去探討越南人的角
色,最後是分析越南人對於美國在越南戰爭暴行的看法,著重於越南民族性對於帝國
主義的擴張看法。

二、冷戰與越戰之背景
從整個歷史觀來看,冷戰的起源大約追溯至二戰結束初期,整個過程發展非常緩
慢,傳統的戰爭都是以大規模的衝突而展開,勢均力敵的戰爭雙方展開並開始陷入高
額戰費與乏味的戰爭,以及許多在冷戰之下的悲劇。至於冷戰之所以為什麼沒有以熱
戰方式呈現,很大的原因大多是以畏懼對方大規模核戰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
束,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聯盟隨之瓦解,美國與蘇聯這兩大國迅速地從同盟轉為對
立,後來由此拉開了美國與北大西洋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與華沙條約組織
等的共產主義陣營的角力對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未爆發前到戰爭結束,史達林從未放棄其擴張主義,以一個共
產主義者的意識型態發起革命,國家間的疆界僅是一幻覺,完成全球無產階級革命。1
於是 1939 年史達林與希特勒達成一秘密協議,共同瓜分波蘭領土,2至 1940 年,波羅
的海三小國等國家都為蘇聯的控制之下,但是這時西方仍不以為意。3除此之外,1945
年美、英兩國要求蘇聯將東歐各國從納粹解放出來,蘇聯藉此為理由在當地扶持、建
立共產政府,像是羅馬尼亞、捷克和匈牙利。此時史達林的計畫已經很明顯,但杜魯
門妥協了,他部份希望史達林盡快向日本進攻。4對史達林來說,東德才是蘇聯在戰爭
間期最大的戰利品,儘管只有德國東半部,他原本計畫建立一個覆蓋蘇聯佔領區和其
他盟國佔領區的人民陣線力量。5再來,1942 年的伊朗問題,中立國伊朗在英國、蘇聯
軍事進攻下,簽署《英蘇伊三國同盟條約》,承諾兩國軍力進入伊朗國內後,維持伊
朗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及戰後撤離兩國在伊朗的軍事勢力,但是戰後蘇聯不僅沒有
信守承諾撤兵,更封鎖伊朗北部糧食主產區交通並扶持當地共產黨組織奪取亞塞拜然
政權。61946 年 2 月史達林在演講中宣稱,只要還存在著資本主義體系與經濟,和平的
國際秩序就沒有可能,7邱吉爾也說道從俄國在波羅的海到亞得裡亞拉下了鐵幕,至於
美國部分,喬治・F・凱南也透過「長電報」表示美國必須防堵共產勢力,公開化了共
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導致日後杜魯門主義所衍生的中東、兩德問題,以及引發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主要因素。
中法戰爭後,簽訂《天津條約》,越南便從此脫離中國,成為法國殖民地。在二
戰期間為日本的佔領區域,戰後,《波茲坦會議》中南半島則交由太平洋中國戰區接
收,但在法國要求重新取回越南的情況之下,中國接收北越,法國重新佔領中南半
島,這種強制佔領亦是越南人民所不能接受的,8就算胡志明與法國簽署了初步協定,
法國仍是持續推進其勢力,而這也導致越南戰爭的開始,分為胡志明的北越與保大的
南越。儘管保大有法國和美國的幫忙,北越在蘇俄、中共共產勢力的支持下,南越仍
不敵北越,簽訂《日內瓦協定》,以北緯 17 度為中線分為北越與南越,但是美國擔憂
共產勢力在東南亞的擴張,在美國總統艾森豪發表的骨牌理論後,9這樣的擔憂,美國
不得不介入中南半島,美國罷黜了保帝,扶持吳廷琰,成立越南共和國,透過軍事訓
練防堵北越的侵犯。因為吳廷琰對於越南有一套自己的民族主義想法,10引來許多人民
的不滿,最後軍事政變,阮文紹繼任。雙方互相指責各國對南北越的支援,直到 1964

1
諾曼・弗里德曼著,熊斌、楊羽譯,《五十年戰爭:冷戰時代的衝突與戰略》 (香港:全球防務出版公
司);2019 年 5 月出版,頁 3。
2
同上,頁 12。
3
同上,頁 14。
4
同上,頁 61。
5
同上,頁 59。
6
同上,頁 65。
7
同上,頁 72。
8
柯遠芬著, 《越戰之真相》 (臺北:國防部研究院);1970 年 3 月初版,頁 3。
9
沈明室著, 〈越戰的再檢討—原因、戰略及思考〉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0 卷(2)。
10
同上。
年東京灣事件,美國正式介入越戰。而美國介入越戰的原因亦可看為對共產主義的恐
懼以及維持自身的聲望,一為深怕越南淪陷,會引起一連串的共產化,二為若共產勢
力贏得戰爭的話,將危及美國在遠東的地位而且以美國在越戰軍事上的投入,卻還贏
不了北越,這使得美國顏面盡失。11越戰的發生,在表面上來看,是北越對南越的武裝
侵略,企圖推翻現政府的統治,使整個越南囊括到共產集團;但是北越之所以敢於侵
犯南越,不可否認俄國與中共的促使、支援與協助,12以大局觀來看,越戰只是國際共
產主義侵略世界的過程,其目的在進而向東南亞擴張勢力。13

三、美國在越戰
美國在文化霸權之下,站穩大眾文化的龍頭,像是好萊嗚、奧斯卡等大型頒獎典
禮,都是流行文化代表之一,美國所拍攝的電影更是不可勝數,像是動畫、動作、軍
事類,而對於越戰的相關電影,《越戰獵鹿人》、《前進高棉》、《阿甘正傳》,則
是都聚焦在美國,表現美國大兵的英勇,或者是傷亡榮退的美軍返美的生活,著名越
戰小說《他們攜帶的東西》裡面闡述著美軍的心理、對國家忠誠,和摯愛分離的描
寫,以及生命與死亡的釋懷,14,越戰小說的情節大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為天真地前
往戰場,然後經歷戰爭,最後為戰後反思,15在前期戰爭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其凸顯的
是美國軍人為了越南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做出大量的犧牲,一字一句都含有個人的意識
形態,有意無意的神話美軍,又或創造出如此情節,讓美國大眾體恤他們的辛勞。還
有或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針對美國在越南的失敗、美國參戰的原因、美軍返美後的後續
問題,這種專以特定事件作為歷史研究,及忽略了平民、婦女等底層階級所遭受到的
苦難。
如美國在越南美萊村屠殺事件,更可稱為美國軍事史的污點,傷亡人數為 300 至
500 人不等,當時的美軍收到命令,越共躲在美萊村中,而美軍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
下,濫殺手無寸鐵的村民,甚至在發生後,美軍聲稱殲滅越共成功,但在軍事攝影師
Ronald Haeberle 照片的公布下,引起大眾關注,在多方指證後,共 20 幾人被起訴,但
只有下令開火的 William Calley 被判決無期徒刑,其餘的人都無罪釋放,可是在美國民
眾的聲援下,刑期一在縮短,無期至 20 年,20 年再到 10 年,最後只需在家軟禁 3
年,Calley 曾在 2009 年懺悔道,「我懊悔,對被殺的越南人及他們的家人,還有捲入
的美國士兵和他們的家人,我真的很抱歉。」16還有參與的士兵多年後的想法,有些人

11
柯遠芬著, 《越戰之真相》 (臺北:國防部研究院);1970 年 3 月初版,頁 52-53。
12
沈明室著, 〈越戰的再檢討—原因、戰略及思考〉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0 卷(2),頁 129-48。
13
同註 11,頁 14。
14
周玉花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越戰小說《他們攜帶的東西》之戰爭反思〉 ,湖北民族學院學
報,2016 年,第 3 期。
15
胡亞敏,李公昭著〈從幻想走向噩夢的深淵——論美國越戰小說〉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 年,
第 1 期。
16
朱真一,美萊村屠殺 50 週年省思:正義判決何時來?,想想論壇。2018 年 3 月 15 日,取自:
在 50 年後仍認為 Calley 沒必要懺悔道歉,甚至覺得執行上級任務很光榮。
我認為,雖然說這事件已經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了,漢娜・鄂蘭說過:「平
庸的邪惡」,在這事件下,不也是如此嗎?執行上級的命令,就只有服從,沒有思考
的能力,這樣又跟奴隸有什麼兩樣呢?

四、越南人民看越戰
每一件事都有他的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客觀,一場越戰,各自解讀。阮越清:
「一場為獨立自由而戰的革命,為何又造出價值為零以下的東西?」過去法國資本主
義帝國的在越殖民政策,並因此為國際共產主義所乘,利用民族反帝國的情緒,17加上
美國隨著戰勢的提高,軍機與軍力不斷增加下,卻沒有達到控制情勢的效果,濫用大
砲、軍機轟炸殘殺無辜的農民,反而願意與越共合作,18像是上述提到的美萊村的屠
殺,還有「落葉劑」(橙劑)因為當時美軍為掃蕩躲居叢林裡的越共,用軍機大量噴
撒落葉劑,使植物在幾天內死亡,不論有沒有傷及平民,也一樣繼續噴灑,暴露範圍
涵蓋幾百萬名越南人,而後來戰爭結束後的研究,顯示出大量的戴奧辛,落葉劑的後
遺症也逐漸出現在普通農民身上、越南老兵與其後代,落葉劑的性質穩定,這些有毒
物質對他們的皮膚到器官都造成嚴重病變,生下來的孩子多數也是畸形兒,甚至還有
許多殘留在土地上,使土地無法農耕。
除此之外,越戰橫跨了 1960、1970 年代,而這段時間恰好也是越南華文現代詩發
展的興盛期,我們透過越南現代詩來看越南戰爭導致越南人民顛沛流離的另外一個面
向。19越南詩人,刀飛,本名為李志成,他的作品〈TET〉即是以越戰中的新年攻勢為
主題:20
一種煙硝味掠過
一枚枚呼蕭的
子彈

玩具屋的倒塌
整街空洞
槍聲送走孕婦的嬰孩
白髮哭著黑髮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830
17
柯遠芬著, 《越戰之真相》 (臺北:國防部研究院) ;1970 年 3 月初版,頁 46-47。
18
阿潑,刺殺吳廷琰(下):忤逆美國操作的越南木偶,聯合新聞網。2018 年 2 月 12 日,取自: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975715
19
洪淑苓著, 〈越華現代詩中的戰爭書寫與離散敘述〉,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第 27 期,頁 3。
20
刀飛著, 〈TET〉 ,收入刀飛詩集《歲月》 ,風笛 e 書,頁 6,取自: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phidao/index.html
戰爭仍喧嘩著
血映著眼
獸映著人
火映著夜

照明彈吊著燒焦的尸屍
坦克車上猩紅點點
B 四十綻放咆哮的花
流彈四處亂竄

生存勢必像玻璃杯的驟然迸裂

而 TET
一個淒而且美的節目
轟隆聲過後
天空有蕈雲朵朵煙花不再
嚎哭匯成最後的川流

北越發動的新年攻勢嚴重重挫美軍的士氣,對於南越人民,特別忠於過年的人,更是
造成不可抹滅的心理影響,種種慘烈的景象以及無數的戰爭死傷者,鏗鏘有力地描寫
砲火、蕈狀雲與孩子的哭聲交互灌入人們的耳裡,顯示出人的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其
中越華詩人心水〈年〉以西貢為擬人主體,詩中最後一段闡述出,受挫的西貢只是沈
睡了,他的復甦即是當地居民最沈痛的期許。21越華詩人所描述的不僅只有對於戰火的
無情、生命的稍縱即逝,其亦有對於事件的批判,對於美國在越南的正義的暗諷,例
如尹玲,本名為何金蘭,1960 年代美軍施放落葉劑,其作品〈橙色的雨仍自高空飄
落〉所控訴的:「我們的孩子/二十五年後的血/仍流著當時的天賜/生下一張扭曲
的臉嵌在一具具/無手無腳/彎如鐵絲網的軀體上/恣意刺穿我們的眼睛/教人留著
紅雨一樣的淚/隨那湄南河蜿蜒到底」和〈面貌〉其中一段寫道:「橙色的雨深入廣
的土地/留下二十年無數畸形兒/誰能慶祝勝利/贏的就是數不盡的屍骨」22
不僅如此,文學小說也是人民闡述戰爭的媒介之一,這影響的不只是當下,更影
響到 50 年後的現在,阮越清所寫的《同情者》目的是為美國文壇提出新的論點:越南
人的越戰,每個民族都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美國文壇亦是如此,只有美國人的越

21
洪淑苓著, 〈越華現代詩中的戰爭書寫與離散敘述〉,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第 27 期,頁 13。
22
同上,頁 26。
戰,阮越清看到了這文化霸權下的悲哀,《同情者》中以立場與現實不斷地拉扯和多
種視角、多種衝突看待越戰之真相,透過主角身為南越、北越的雙面間諜、戰爭勝利
與失敗,使讀者重新省思越戰的真面目,儘管其為一本虛構小說,但許多事件、時
間、地點、人物都真實發生在越戰之中。

越南農民不會反對使用空中戰力,因為他們對政治無感,只想著餵飽自己和家
人。轟炸他們的村莊當然會讓他們驚慌失措,但最終若能以空中戰力說服他們相信選
擇共產主義是站錯邊了,共產主義保護不了他們,也就不枉付出的代價了。23

顯示出美國人對於越南人民的無視,是以一越南人的角度去理解美國軍官的想法,彷
彿述說著只要能防堵共產勢力的擴張,越南人死多少都無關美國人的事,美國只需考
慮對越共的衝突而已。書中還有許多美國人對於越南人的語氣的表現,『現在這個時
候,根本沒有人想提到你們國家的名字。』24儘管《同情者》為一本虛構小說,論述的
不是歷史史實的再現,但從此小說的內容之下,這樣的文本亦可以對歷史重構的另一
層面的幫助。
唯獨可惜的是,鮮少有關越戰的電影是以越南人為出發點去建構的,大多以美國
人的越戰為主要題材。在西方霸權之下的越南人民亦得不到該有的正義,在戰爭中沒
有誰勝利、誰失敗,這都只是外來強權干涉的產物。《同情者》最後一句:『我們會
活下去!』透露出人們活下去才有希望。

五、結論
我們先從冷戰和越戰的背景脈絡切入,再談到美國視角下與越南為主的越戰,可
以看到兩者完全不同的戰爭觀,越南的獨立自主,也在美蘇兩強權的介入下,完全破
滅,更讓整個國內還有家庭殘破不堪,這只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抗的過程,這也
可以從文學方面或是大眾文化方面來看到,美國電影與小說對於越戰的描述。在美國
強大的文化經濟體系之下,美國對越戰表現的方式與越南對越戰的表現方式,可以看
到越南的無力感,越南人亦可發聲的機會則愈來愈小,就如同我上學期所提到的中華
中心主義,放到這裡來的話,美國就像中國,越南人民則如遊牧民族,都是在強調事
件間的兩面性,而這些弱事族群都有必要被看見,還原歷史,讓世界知道事情的真
相,制裁加害者,還給被害者所謂的正義,就如同二二八事件,轉型正義即是在給被
害者一個真相,給他們一個正確的歷史定位。此篇研究亦可以再做深入探討,但時間
與材料之因素,加上筆者知識上的缺少,只能與此作罷,乃是唯一可惜之處。

23
阮越清著, 《同情者》
(臺北:馬可孛羅文華);2018 年 1 月初版,頁 170。
24
同上,頁 17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