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14卷第6期 医 学 与 社 会 V ol.

14 N o.
6
2001年12月 M edicine and Society Dec.2001 ·49·

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恋及其自恋性障碍
童 俊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以及弗洛依德 ( Freud) 时代的理解 是正确的。


自恋 ( narcissism ) 一词泛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一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弗洛依德的贡献与遗憾,精神分析
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精神病学家,性学家霭理士和纳克在 学诞生百年来才有了轰轰烈烈的发展,自恋作为其理论框架
1898年和1899年,最早借用这个词在各自的论文里描述过 中的一部分也随着母体而不断丰满,笔者将沿着这条成长的
自恋的病理现象,描述自恋者自我欣赏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 脉络,试着勾画出其大致的框架。
待自己的一种态度。 2 现代的发展
1914年,弗洛依德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 他 自弗洛依德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自恋这个领域
在 “论自恋” 一文中,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 几乎由弗氏独领风骚,其中,虽有多个分析家论述过自恋,但
源于力比多 ( L ibido) ,最初是用于自我及养育自己的人。 这 无人能与弗氏匹敌。这个领域的逐渐活跃是近三十年来的事
被他称之为原始的自恋。这首次的爱是被当作一种活命的功 情。
能来体验的,其目的在于自我保护。 原始的自恋被他假定为 1967年,杰夫等 ( Joffe) 率先明确指出了自恋和自恋障
见于每一个人。 在原始自恋里,孩子爱养育自己的人是将其 碍的研究方向,他们认为 “临床上认识自恋和自恋障碍必须
当作自己的一体来爱的,孩子尚没有能力将养育自己的人独 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对它的影响,情感、 态度、 价值和理想是
立开来,但这也为以后爱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个体打下了基 后现代心理学很重要的部分,因而研究自恋必须考虑上述因
础。 素,而不单单是内驱力或假设力比多的问题。”
弗洛依德认为,人首先将爱的力必多投向自己,随后健 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定义自恋为: “一种心理的
康发展,将其投向客体。 如果投向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 兴趣集中在自身的注意力”。
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 近三十多年来,有关自恋及自恋障碍的文章汗牛充栋,
亦即临床上的病理性自恋。 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为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克莱因
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我为模型。 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 ( M elanie. klein ) 的 追 随 者 罗 森 菲 尔 德 ( Herber .
我理想作为爱的对象。他们爱他人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部 Rosenfeld) ,自身心理学的科胡特 ( Heinz.K ohut ) 和自我
分来爱的。 心理客体关系的肯贝格 ( Otto.
kenberg ) ,而尤以科胡特贡献
弗洛依德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就不会长久地保持这种童 最为卓著。
年期,完美、 自恋的幻觉,他将以寻求理想化的自我来代替 2.
1 克莱因流派的观点: 克莱因流派将弗洛伊德的自恋是
自恋的爱。 自恋总是与自尊相关,病态的自尊是自恋的无限 自恋或客体力必多的差异转化为是内在或外在客体关系的
扩大。 健康的自尊则来源于三个部分,其一,它是婴幼儿自 差异。
恋的残留物,其二来自于理想自我的逐步实现,其三来自于 克莱因理论的忠实追随者罗森菲尔德在前人的研究基
客体爱的满足。 础上,于1964年至1978年间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详细阐述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者因将注意力投向自己,故不能对他 了自恋性人格的结构特征和在分析过程中移情的发展。他发
人产生移情,所以他称其为自恋性神经症,它是相对于能产 展了第一个关于病态自恋的现代理论。归纳其理论的核心大
生移情关系的移情性神经症而言。 致为如下几点:
“论自恋”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它的重要性已被载入精 2.
1.1 自恋者将自己的自身完全投射到他所关注的客体,
神分析史册,但是问题也明显可见。 如概念混乱,性本能至 否认自己与客体有任何区别。
上,对精神病性障碍的不全解释,对移情认识的局限等,精 2.
1.2 自恋者非常高的理想化自身形象,完全否认任何有
神分析学后来的发展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 碍于这种完美自身形象的人或物。
值得一提的是,与弗洛依德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阿德勒 2.
1.3 如此的自身与客体不分,可能表明患者潜意识地将
( A lfred A dler ) ,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自恋形成的影响。 他 他们内在的和外在客体的男性和女性气质合并,以致于他们
认为 “神经症的目的是增加自尊”。 而自尊与优越、 安全、 完 能对依赖产生免疫。
美以及成功等社会文化要求是分不开的。这一声音在当时遭 2.
1.4 自恋是死亡本能的最初内在精神的表达
到了弗洛伊德严厉的抨击,但以后的事实证明阿德勒的观点 克莱因流派自弗洛伊德后,首次描述了自恋性人格的结
·50· 医学与社会 2001年12月第14卷第6期

构特征,并首次提出了自恋与攻击性有关,但最明显的失误 孩子与养育者的病态无所不能并存,以及相应自恋的临床表
是: 自恋人格否认与客体分开。 随后的发展认为,自恋人格 现。
不是否认自身与客体分开,而是否认自身与客体有差异,这 自恋的病理开始于原始的无所不能的自身,结束于健康
与分裂症不能区分他们与客体之间身体,思想的体验有着明 自我理想规则的内化。 这种自我理想需要在双向自身 ( 无所
显的不同。 不能和自我理想) 的盛衰变化中被检验。
2.
2 科胡特和自身心理学的观点: 当时针移向20世纪70 2.
2.3 正常的自恋与病态的自恋: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所
~80年代时,精神分析的发展将又一个伟大的人物,美国精 有正常爱的关系中,都包含有自恋的因素。 如何区别正常与
神病学家科胡特推上了前台。他在一系列论文和两本主要的 异常不太可能有一个定量的尺度。 在这些正常爱的关系中,
著作—— 《自身的分析》 和 《自 身的修复》 中,根据他的临 特别是年青人的爱情,总包含着对爱的客体过高的评价,甚
床发现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深层心理学 至也包含着将旧的自身印象投射到爱的客体上,但是这种爱
的 临床解释以及治疗模式。 并且明确指出: 自恋性障碍与社 的关系区别于病态的自恋在于: 正常爱的关系中,虽也有将
会文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他发现了这样一类病人: 他们的 自我理想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能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
精神病理介于神经症和边缘状态之间,以及温和的人格 障 体,有不同于自己的欲望和需要。 比方说: 如果送一份礼物
碍和神经症之间。 在科胡特的观念中,这类型的人格障碍能 给对方,其原始的目的是让对方作为一个不同于你的人感到
否被分析,只要看他们 的移情,而不是由其它的临床描述。 快乐,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好的评价。但病态的自恋则不同,
2.
2.1 特殊的移情呈现: 他发现这类病人与客体显现一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是为了获得好评,他人的快乐与否全
特 殊 的 人 际 关 系。 称 之 为 自 身 客 体 关 系。 自 身 客 体 然不重要。 极端一点地说,病态自恋者视周围的人仅为一个
( selfobject ) 是一种特殊的客体类型,它不能与自身加以区 工具,这个工具为己所用。
分。 最重要的是,自身客体是用来服务于自恋的功能以保持 另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 从临床的角度看,正常客体爱
由于创伤,损害或侵犯导致的发展过程中自恋的失衡。 在这 中,双方都无极难理解的人格,他们有共情的能力。 病态的
类病人中,他们将他人潜意识地作为一个自身客体,来维护 自恋则相反,他们根本无共情的能力。
自恋的目的。通俗地说,这种人际关系中是没有你我界限的。 科胡特是近代对自恋病理研究作出最伟大贡献的人物。
自身客体被体验成对自身的控制。 也就是说,自恋者控制他 正是由于他的贡献使精神分析扩大了疆域,使一大类被拒之
人就象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因而这样的一 精神分析门外的病人得到了治疗,更由于他治疗与研究的深
类人进入治疗,也将这样的客体关系带入治疗场所。 在治疗 入,他提出了环境和文化对人格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 “环
中被称之为理想化移情和镜映移情。 境必须提供给人以必须的经验,让一个孩子成长不光是作为
科胡特不象传统分析师那样将移情视作一种阻抗,他将 一个人,而且要感觉到是个人”。并且提出了诸多挑战性的观
理想化或镜映移情视作早期建立的病态自身客体关系的表 点,认为移情性神经症研究的是 “内疚的人 ( guilt man) ”。 自
现。 这种关系在分析场合被激活。 它激活了一个发展阻滞时 恋性人格障碍研究的是 “悲剧性的人 ( tragic man) ”。 这一构
期的原始无所不能的自身。这个脆弱的原始自身需要共情以 思的出现将自恋研究的视角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
及将母亲作为一个 “自我客体” 的正常的镜映功能。 这个母 笔者相信,这是科胡特留给人类极丰富的精神遗产。 在精神
亲的爱和照顾首先允许无所不能自身的强化,随后,随着越 分析不胜枚举的术语中,只有他的 “共情”,“自身客体”。 与
来越成熟的自尊自信的逐渐发展,原始的镜映越来越少。 弗洛伊德不朽的术语诸如潜意识、 移情、 压抑等共存。
科胡特认为,这种对理想化客体强烈的依赖是由于病人 2.
3 自我心理客体关系 ( ego-psychology object relation) 的
希望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病人通过对过 观点: 这一流派以肯贝格为代表.他认为自恋的原动力仍然
去创伤性失去的自身客体的目前复制品的兴趣和赞美,来保 是力必多。他认为正常和病态自恋的发展总是卷入在自身印
卫自恋的平衡。 象和客体印象的关系里。
2.
2.2 自恋的病理: 病态的自恋来自于共情的母亲功能的 自身( self) 的要领是自身印象在所有发展时期的完全整
创伤性失败,以及正常理想化过程发展的失败。 这些创伤性 合性概括,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心理本质。 正常自身整合了好
的失败带来的发展阻滞固着在原始的婴幼儿的无所不能自 和坏的自我印象进入一个真实的自身概念。
身的精神结构里。 自恋人格病理与病态的自身相关,病理的无所不能的自
随后,作为一个未满足的原始需要,残留在成人的真实 身包括: 真的自身,理想的自身和理想的客体印象。 贬值或
自我里消耗自我的能量,作为一种补偿,以对赞美无限的需 攻击性的自身和客体印象是被分开的或分离的,压抑的或投
要来证实自己的无所不能。 临床中表现为病人的无满意感, 射的。
低自尊,丢面子,对赞美成瘾和忧郁症的倾向,或较明显的 他认为病态的自恋人格不能视作正常发展的固着或某
攻击性。攻击性被看作是衰弱的自身应对形形色色伤害的反 种内在精神的失败,而是病理性自我和超我发展的结果,它
应。 来自自身病态的发展。自恋人格的中心问题与认同模糊有关
如果养育者绊住孩子进入自己病态自恋的世界,即养育 以及丧失对他人深层的共情能力,对他人关上了理解之门。
者是自恋性人格,并利用孩子去满足自己的自恋,这会导致 他们似乎除了自己之外,不爱任何人,但事实上他们爱自己
童 俊 .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恋及其自恋性障碍 ·51·

象他们爱别人一样的无能。他们同时也缺乏整合爱与恨的能 当病人感受到来自分析师真正的理解和帮助时,一个重
力。 要的特征会出现在分析场所。这种来自分析师的理解和帮助
3 关于自恋性人格及其障碍 带领患者觉醒到分析师的自治和独立的功能。这是一个痛苦
人格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多个层面,被看作是 的过程,分析师要忍受、 宽容这段时期出现的愤怒。 分析师
早期生活经历中形成并随着时间而延续下来的模式。 DSM- 对这种原因的解释要逐渐地进行,要允许病人去整合正性和
Ⅲ-R 中将许多症状描述为人格偏离或病态人格,这些成为 负性移情,整合理想、 信任和不信任。 有些自恋人格患者有
习惯的模式成为一种特质记忆而存留,在遭遇某种情境时便 时表现得好象演戏,他们可能模仿 “完美的被分析者”,搬运
重复开始和结束 ( 或抑郁症的发作) 。 人格包括了性格、 习惯 来过去的一些被欣赏的思想和戏剧性的发现。 他们学习去
性行为,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了情感和认 “完美地联想,包括被欣赏的一切,从情感到思想,从现在到
知两方面的成分。 自恋性人格及其障碍的诊断也是如此,下 过去,从幻想到现实。” 但在治疗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
面就几个相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他们与分析师的情感关系是失败的。 这种偏执恐惧的是,当
3.
1 自恋障碍可见于哪些人格障碍: 恋是个相当广泛的基 不演戏时,将面对由分析师的解释所须面对的关键性冲突,
本病理,自恋性、 边线性、 分裂性、 癌症性、 强迫性、 双向 激活的焦虑和痛苦。 有时,当坚实的投射机制被分析时,病
性、抑郁性、精神病等人格障碍和疾病里均可见自恋的障碍。 人尝试着防御,以抗拒他经历的不可忍受的内疚情感。 病人
3.
2 假性自恋 ( 神经症性自恋) : 在某些神经症人群中也可 表现出一种遭受了分析师攻击的感觉,并认为分析师在欺骗
见到明显的自恋性障碍,这被称之为假性自恋。 阿科哈特 他,象这类问题有可能被一个保证来解决,甚至,这种保证
( A khtar ) 认为: 假性自恋者童年时无严重的创伤性经历,不 比真正的修通更重要。
同于自恋性人格,他们表现了一种成功的个体分离的过程, 某些自恋病人在分析场合表现出施虐的倾向,分析师
较重的内化了的冲突,较好的超我整合,统一的认同感,压 如对病人持有不受虐的共情,并对现实进行严厉的限制,这
抑作为主要的防御,具有深层客体关系的能力。 种限制不带有见诸行动的反移情的态度,可能对这些特征性
3.
3 自恋性人格的特征: a 无所不能;b 对赞美成瘾;c 较 阻抗的治疗结果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有些自恋的病人经过一
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甚至在公众场所有较好的人格评 段时间的分析,给人一种什么都懂的感觉。 但与这些病人的
价;d 亲密关系的困难;e 高智能或漂亮的外貌。 接触,总使人感觉到情感的缺乏。 与他们的交流感受不到情
4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治疗学 ( 心理动力学性心理治疗) 感的沟通。 给人一种迟钝、 木然的感觉。 临床中,他们甚至
对自恋性人格的分析式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系统地分 也没有明显的自恋特征的显示。显然搬运来一个对治疗的假
析患者病态的无所不能。 它弥散在分析过程的移情中。 分析 性适应态度,这些与他们外在 “僵硬” 生活相对应。 他们体
师应对这种弥散的无所不能加以治疗性利用,以利于病态的 验分析仅仅作为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但并无深层动力性的潜
无所不能以及最原始的客体关系的展现。在分析场所被激活 意思冲动的体验。 最好的治疗是让这些病人进一步的暴露,
的病态无所不能给人一种距离和情感上的空白感。在患者这 这样的一些病人常常会误诊。
方,被激活的病态的理想化的自身,投射到分析师身上。 搬 总之,在分析师与病人的互动中,自始至终保持支持性
运 ( convey) 来一种印象,在这间房里只有一个理想的无所 框架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病人再现自身的
不能的人和一个影子式的,赞美的补充物。 在病人和分析师 移情、 宽容攻击,以及攻击后的内疚感。 重建依赖,分析正
之间,时常角色颠倒,这一点,是这种自恋移情的基本表达 性、 负性移情,整合部分客体和完全客体关系同时导致自身
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师必须清楚,患者这种无所不能 好和坏客体的整合。 在这种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共同体验
的机制是患者试图去再设计分析师以适合自己的需要,此 的过程中,患者学会宽容和客观以及尊重他人。 在自尊自信
时,分析师必须给病人聪明、 博学的印象,以致于病人感觉 逐渐增长的过程中,患者内化新的客体关系并将此取代旧的
到自己是和最优秀的治疗师在一起。分析师系统地分析这种 关系模式。 而这一切取决于分析师共情的能力。
移情的属性,也要满足一些病人对赞美、 证实自己无所不能 ( 收稿日期 2001
-03
-05) ( 责任编辑 邹从清)
的需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