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our
nalo
fEng
ine
eri
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04-9
10 665/
2022/
30(1)
0083
18

岳中琦,康兴宇.202
2.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3 3-1
0(1):8 00.do
i:1
0.1
3544/
j.

nki
.j
eg.
2021-0
745
YueZho
ngqi
,Ka
ngXi
ngy
u.2
022.Ex
ist
enc
eandr
eas
ono
fag
loba
lmi
nimu
mfa
cto
rofs
afe
tyo
fso
ils
lop
es[J
].J
our
nalo
fEn
gine
eri
ngGe
olo
gy,3
0(1):
83-1
00.do
i:1
0.1354
4/j
.cn
ki.
jeg
.2021-0745

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
因分析 

岳中琦 康兴宇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 9
990
77,中国)

摘 要 本文通过数据作图法揭示了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不同规律,并论证了一般土质斜坡存在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原因。本文在土质斜坡中划分了大量的潜在滑移面,并定义了每一个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4类安全系
数 FOSc×φ、FOSc、FOSφ 和 FOSc+φ。基于极限平衡的条分法计算了滑移面的 4类安全系数,并使用数据作图法揭示和确定了这 4
类安全系数值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化的 4条特征和规律。由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共同作用的安全系数 FOSc×φ包络线随
d的增加先单调下降,到达一段最小值区间后,再单调上升。因此,它必然存在一个总体最小值。仅由土体黏聚力贡献的
FOSc包络线随 d的增加先快速、再缓慢单调下降。仅由土体内摩擦角贡献的安全系数 FOSφ 包络线随 d的增加线性上升。
FOSc与 FOSφ 之和 FOSc+φ数值几乎等同于 FOSc×φ数值。这 4条规律揭示了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不
同规律,并论证了一般斜坡存在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原因。本文进一步论证和揭示了这 4条特征和规律适用于 5种经典有限条
分法的计算结果,适用于考虑地下孔隙水压强作用的计算结果,和考虑斜坡土体分层不均质影响的计算结果。特别地,地下
孔隙水会加深拥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深度。土体黏聚力对斜坡安全系数贡献随潜在滑移面深度增大而减小,土体
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贡献随潜在滑移面深度增大而增大。这两种强度随深度的相反贡献规律导致了一般土质斜坡存在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
关键词 斜坡稳定性分析;最小安全系数;极限平衡条分法;黏聚力;内摩擦角;数据作图法
中图分类号:P6
42
22 文献标识码:A d
oi:1
0.1
354
4/j
.cn
ki.
jeg
.20
21-0
745

EXI
STENCEANDREASONOFAGLOBALMI
NIMUM FACTOROFSAFETY
OFSOILSLOPES

YUEZho
ngqi KANGXi
ngy

(De
par
tme
nto
fCi
vi
lEn
gin
eer
ing,Th
eUn
ive
rsi
tyo
fHo
ngKo
ng,Ho
ngKo
ngS
AR9
990
77,Ch
ina)
Abs
trac
t Thi
sst
udyr
eve
alst
hedi
ff
ere
ntc
ont
ri
but
io
nso
fso
ilc
ohe
sio
nandi
nte
rna
lfr
ict
io
nan
gleo
nfa
cto
rof

afe
ty(FOS)o
fso
ils
lope
.Its
howst
hee
xis
ten
cea
ndr
eas
ono
fac
rit
ic
als
li
psu
rfa
cewi
thag
lob
almi
nimu
mfa
cto


fsa
fet
y(FOS)v
alu
eins
oils
lope
s.I
tse
lec
tsal
arg
enu
mbe
rofp
ote
nti
als
li
psur
fac
esi
nso
ils
lope
s,a
ndt
hen

efi
nesf
ourt
ype
sofFOSv
alue
s(FOSc×φ,FOSc,FOSφ a
ndFOSc+φ)f
ore
achp
ote
nti
als
li
psur
fac
e.I
tca
lcul
at
est
hes

 收稿日期:2
021-11-1 1-12-0
5;修回日期:202 6.
基金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基金委员会项目(资助号:HKU1
720
751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号:
413
723
36).
Thi
sre
sea
rchi
ssu
ppo
rte
dbyRe
sea
rchGr
antCo
unc
ilo
ftheHo
ngKo
ngS
pec
ialAdmi
nis
tr
ati
veRe
gio
n,PRCh
ina(Gr
antNo
.HKU1
720
751
8)a
nd
Na
ti
ona
lNa
tur
alS
cie
nceFo
und
ati
ono
fChi
na(Gr
antNo
.4137
2336).
6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力学、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幔壳甲烷气圈层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
第一(通讯)作者简介:岳中琦(19
作.E
mai
l:Yue
qzq@hk
u.hk
84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FOSv
alue
sbyc
onv
ent
io
nals
li
ceme
tho
dsun
dert
hel
imi
te
deq
uil
ibr
iump
rinc
ipl
e,a
ndt
henpl
ot
sth
eseFOSv
alue


gai
nstt
hei
ras
soc
iat
eds
li
pde
pth
sandf
ind
sthe
irv
ari
at
io
nfe
atur
esi
nte
rmso
fthes
li
pde
pthd.TheFOSc×φ i

de
fi
neda
sthec
onv
ent
io
nalFOSv
alu
eco
ntr
ibu
tedb
ybo
ths
oilc
ohe
sio
nan
dint
ern
alf
ri
ct
io
nala
ngl
eofas
oils
lope

Thep
lot
ssho
wtha
tlo
calFOSc×φ v
aluede
cre
ase
san
dth
eni
ncr
eas
esa
ssl
ipd
ept
hinc
rea
ses
.Th
ere
for
e,FOSc×φ ha
ve
ag
loba
lmi
nimum v
alu
e.TheFOSci
sde
fi
neda
stheFOSv
aluec
ont
ri
but
edb
yonl
ythei
nte
rna
lco
hes
iono
fas
oil

lope
.Thepl
ot
ssho
wtha
tlo
calmi
nimumFOScv
alu
ede
cre
ase
sass
li
pde
pthi
ncr
eas
es.TheFOSφ i
sde
fi
neda
sth

FOSv
aluec
ont
ri
but
edbyo
nlyi
nte
rna
lfr
ict
io
nang
leo
fas
oils
lope
.Th
epl
ot
ssho
wth
atl
oca
lmi
nimumFOSφ v
alue

lwa
ysne
ar
li
nea
rlyi
ncr
eas
esa
ssl
ipd
ept
hin
cre
ase
s eFOSc+φ i
.Th sde
fi
neda
sthes fFOSc a
um o ndFOSφ.The

esul
tss
howFOSc+φ v
aluei
sap
pro
xima
tel
yequa
ltoFOSc×φ v
aluef
ore
achpo
tent
ia
lsl
ips
urf
ace
.Thea
bov
efo
ur

eat
ure
sar
efu
rthe
rsh
owni
nther
esul
tso
fthef
iv
eco
nve
nti
ona
lsl
ic
eme
tho
ds,t
hes
lope
swi
thg
rou
ndwa
tere
ff
ect


ndt
hes
lope
sco
mpr
is
ingo
fhe
ter
oge
neo
uss
oil
s.He
nce
,th
isp
ape
rsho
wst
hatag
ene
rals
oils
lopeha
sag
lob
al
mi
nimum v
aluea
mon
git
snu
mer
ousFOSv
alue
sas
soc
iat
edwi
thn
ume
rou
spo
tent
ia
lsl
ips
urf
ace
s.Ther
eas
onsf
ort
he

xis
tenc
eofag
loba
lmi
nimumFOSv
alu
ear
e(1)t
hei
ndi
vi
dua
lco
ntr
ibut
io
nso
fth
eco
hes
iona
ndf
ri
ct
io
nan
glet

FOSv
alue
sag
ains
tthede
pthda
nd(2)t
hea
ppr
oxi
mat
eeq
ualv
alue
sofFOSc+φ t
oFOSc×φ f
ora
nypo
tent
ia
lsl
ip

urf
ace

Ke
ywor
ds Sl
opes
tabi
li
tya
nal
ysi
s;Gl
oba
lmi
nimu
mfa
cto
rofs
afe
ty;S
lic
eme
tho
ds;I
nte
rna
lco
hes
ion;I
nte
rna


ri
ct
io
nang
le

(1
979)、Che
neta
l.(1
983),Zh
ange
tal
.(201
9)。
0 引 言 这类方法是基于土体莫尔 -库仑抗压剪破坏准则,
假设斜坡土体内部存在一个潜在滑移面,再将潜在
0
1 前人研究 滑移面上部的斜坡土体划分为很多垂直细长土条。
通过这些土条的静力平衡方程,得到在极限平衡条
在任何斜坡工程中,斜坡稳定性分析都是必不
可少的一项工作,对定量评价斜坡安全性起极其重 件下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抵抗沿潜在滑移面下滑力
要的作用(陈祖煜,20
03;陈祖煜等,2
005;Yuee
t 的能力大小。这个抵抗能力和主动下滑力之比值就

l.,2002,2013;岳中琦,20
15;岳中琦等,2
014)。 是斜坡的安全系数。抵抗能力由斜坡黏聚力和内摩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最重要定量指标是斜坡的安全系 擦角贡献。实际斜坡的这个比值(或安全系数)最
数。因此,近百年来,众多岩土研究人员对斜坡安全 小值是 1,抵抗力与下滑力恰好平衡。稳定斜坡安
系数做了大量研究和分析。首先,根据它们的力学 全系数值都要大于 1,越大越稳定安全,越小越不稳
理论基础,斜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至少有以下 3大 定、倾向滑坡。每个安全系数都基于一个假定的潜
类:第 1类 是 基 于 极 限 平 衡 原 理 的 有 限 条 分 法 在滑移面。潜在滑移面拥有的安全系数越大,就越
(Fel
le
nius
,1936);第 2类是强度折减法(郑宏等, 不可能沿着这个潜在滑移面发生滑坡。反之,潜在
200
2;郑颍人等,201 0;刘康琦等,20
20);第 3类 滑移面拥有的安全系数越小,就越有可能沿着这个
是极限分析法(Che
neta
l.
,2012;霍沿东等,20
19; 潜在滑移面发生滑坡。
黄伦等,20
20)。本文主要是应用第 1类基于极 因此,斜坡稳定性计算分析的最重要任务就是
限平衡原理的有限条分法,来研究和论证土质斜坡 找到一个拥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岩土科
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并分析土体黏聚力和内摩 研人员在最小安全系数搜索方法上做了大量研究工
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不同规律,从而给出斜 作,提出了不少计算方法 (陈祖煜,200
3;陈 祖 煜
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土力学原因。 等,2
005)。例如,陈祖煜等(1988)采用了负梯度算
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有限条分法拥有极其长久 法,来搜寻拥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Zhu
和丰富的发展历史。这些发展历史体现在自 1927 (2
001)计算不同位置潜在滑移面的安全系数,构造
年以来 的 以 下 代 表 性 论 文 论 著:Fe
ll
eniu
s(1936)、 一个安 全 系 数 场 来 确 定 最 小 安 全 系 数。Lie
tal


anbu (195
4, 1975, 2005)、 Bi
sho
p (1 955)、 (2
005a
,20
05b)分析了天津港挖海泥航道滑坡成因
Mo
rge
nst
erne
tal
.(1
965)、Spe
nce
r(19
67)、S
arma 机理,根据潜在滑移面空间分布来确定拥有最小安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85

全系 数 的 潜 在 滑 移 面,作 为 最 有 可 能 的 滑 移 面。 算、分析与给出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
Ga
o(2017),Mi
shr
aeta
l.(20
20)采用可以避开局部 具体原因。为达到这两个目的,本文的内容安排如
最优解的非数值智算法搜寻临界潜在滑移面。 下。首先,第 1节利用经典 M-P条分法 (Mo
rge
n

ter
neta
l.
,196
5),计算与论证一个典型均质土体斜
0
2 提出问题
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并分析其原因。第 2节
根据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的大量相关文献研究, 再进一步计算、论证和分析这个斜坡在地下水作用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进行岩土斜坡稳定性计算与分 下同样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和其原因。第 3节计
析的学者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一个假设:任何 算、分析和论证 5个不同经典条分法所计算出来的
土质斜坡都存在一个最小安全系数,再对斜坡的潜 安全系数均存在唯一最小值和相同的存在原因。第
在滑移面进行搜索,以找到这个拥有最小安全系数 4节计算、分析和论证分层不均质的一幅实际库岸
的潜在滑移面。然而,一般土质斜坡是否能够存在 土体斜坡也同样地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和原因。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缺乏论证。同时也缺乏对这个斜 第 5节再根据斜坡安全系数定义来进一步论证第 1
坡拥有这个最小安全系数原因的详细定量分析。另 节到第 5节中的发现与结论的正确性和根源,以及
外,现有文献关于斜坡土体抗剪强度(抵抗能力)参 临界滑移面区间、土体含水量和控制结构面的时空
数对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分析集中于研究抗剪强 因素影响与修正。最后,第 6节总结了本文所发现
度对临界滑移面的影响(Che
nge
tal

,20
07;J
ian
get 和揭示的 4条重要规律和其他重要结论。本文在使

l.
,2006;Lie
tal

,2010),缺乏对土体黏聚力和内摩 用经典 M-P条分法时,均采用条间力函数为半正弦
擦角分别对斜坡不同潜在滑移面安全系数作用规律 函数。
的研究。

0
3 本文目的与方法 1 典型均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
数的论证与原因
本文目的是论证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
全系数,同时,分析与给出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 1.
1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论证
小安全系数的原因。本文提出和使用的数据作图方
法是,基于 Sl
ope/
W 商业软件,采用二维经典条分 1
1
1 论证方法
法,进行土质斜坡潜在滑移面安全系数的大量计算 用于证明的 这 座 典 型 均 质 斜 坡 如 图 1所 示。
和作图分析。这个数据作图法展示,每个深度位置 。 斜 坡 土 体 重 度 γ=
它高 度 为 7m,倾 角 为 60°
-3
的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安全系数值与深度作为一对 1
8kN·m ,黏聚力 c=2 0kPa,内摩擦角 φ=35° 。地
平面坐标点。这些数据作图点可揭示,安全系数值 下水位如 图 1中点划线所示。这一节论证先不考
随潜在滑移面深度的变化特征与分布规律。从而, 虑地下水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如图 1所示 1
3个不
论证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本文再 同深度的潜在滑移面,它们的编号为 ① ~
瑣。所有

通过斜坡土体抗剪强度的两个参数,即土体黏聚力 潜在滑移面入口在坡顶地面的不同位置处。 ⑥,⑧
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的作用和贡献,来计 潜在滑移面出口在坡面,⑩和
瑢 潜在滑移面出口在

图 1 典型均质斜坡模型及不同深度的潜在滑移面
Fi
g.1 Ty
pic
alh
omo
gen
eou
sso
ils
lop
emo
dela
ndi
tsp
ote
nti
als
li
psu
rfa
cesa
tde
pth
sd
86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坡脚地面不同位置,其余潜在滑移面出口都在斜坡 一最小安全系数值。圆形散点数据包络线的一个最
坡面底部端点处。定义潜在滑移面深度 d为潜在滑 小值点在深度 d=2
07m(④号潜在滑移面深度 d4)
移面与斜坡表面相平行的切面与斜坡表面之间的距 处,其 FOSc×φ=1
689。
离。图 1给出了这 13个潜在滑移面的深度。 ① 号 更进一步,这个最小值点附近,包络线较为平
潜在滑移面的深度 d1=06
0m。
瑣号潜在滑移面的
瑏 缓,相对应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随深度 d的变化
深度 d13=707m。其他潜在滑移面的深度 d在这 幅度较小。为找到最小安全系数的精确结果,在该
两个深度之间。本节的安全系数计算均采用 M-P 点附近再选取一个小范围的临界滑移面区间。如图
方法。定义这一般斜坡的每个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2所示,该区间是在③ 号潜在滑移面深度 d3 和 ⑤ 号
×φ

安全系数为 FOS 。 潜在滑移面深度 d5 之间。再在该区间添加更多的
数据作图的论证与分析方法如 图 1和 图 2所 密集潜在滑移面。如图 2所示,共计添加了 26条潜
示。图 2的横坐标为潜在滑移面深度 d,纵坐标为 在滑移面。 图 2中十字散点展示了加密的潜在滑
×φ

潜在滑移面安全系数 FOS 。 图 2展示了 图 1的 移面深度 d和它拥有的 FOSc×φ值的关系。
13个潜在滑移面的安全系数 FOSc×φ随对应的潜在 如图 2加密后的散点数据所示,拥有相同或相
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每个圆形散点对应于 近滑移深度 d的不同潜在滑移面安全系数大小不
×φ

一个 FOS 值 和 它 的 滑 移 深 度 d。由 图 2可 知, 同,每个深度存在一个局部最小的安全系数,因而基
×φ

① ~
瑣号潜在滑移面 FOS 在 1
瑏 68
9~2
957之间。 于加密的散点数据更新后的安全系数包络线可定义
每一个潜在滑移深度 d可以有无数个潜在滑移 为局部最小值包络线,斜坡总体最小 FOSc×φ值和对
面。把每个可能的相同深度 d的潜在滑移面所对应 应的深度必然在这条局部最小值包络线上,其同样
的安全系数值按照它们的同一深度 d在图 2坐标系 为不对称抛物线型曲线。当潜在滑移面深度 d从
中点出,可形成纵向分布的散点线。这些按照深度 0
60增大到 2
19m,FOSc×φ包络曲线单调下降。在
d的排列的散点存在一条安全系数包络线,这条曲 19m之后,FOSc×φ包络曲线
潜在滑移面深度大于 2
线的极点数目和大小就确定和决定了这幅斜坡能否 又单调上升。因此,该幅斜坡仅存在唯一的最小安
存在唯一的最小安全系数和对应的一条潜在滑移 全系数。总体最小安全系数等于 167
3,其潜在滑
面。 移面(图 2中红色滑移面)深度 d为 21
9m。
1
12 论证结果 根据图 2中 FOSc×φ和 d的局部最小值包络线的
图 2所示的计算结果数据(圆形散点)初步揭 不对称抛物线型变化规律,采用以下的反比例函数
示了,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增加,这条最小安全系数 和线性函数的迭加公式对这条曲线进行拟合:
值曲线是先下降,到某一最低点(最小值),之后再 A
FOSc×φ = +Bd+λc×φ (1a

上升。这条曲线呈不对称抛物线型变化。它仅有一 d
个极点。这个极点对应的 FOSc×φ就是这幅斜坡的唯 式中:d为潜在滑移面深度;A、B和 λc×φ为拟合系

图 2 典型均质图 1斜坡的安全系数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Fi
g.2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φ 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mo
deli
nFi
g.1(wi
tho
utg
rou
ndwa
ter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87

数。对于本节这幅均质斜坡,拟合后的 FOSc×φ包络 式中:d为潜在滑移面深度;a和 λc是拟合系数。


曲线如图 2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具体如下: 对于本节这幅均质斜坡,拟合后的总体最小 FOSc曲
1.
601 线如图 3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具体如下:
FOSc×φ = +03
528d+01
638 (1b)
d 1.
12
FOSc = +0.
482
7 (2b)
这 条 曲 线 函 数 仅 存 在 一 个 最 小 值 极 点:d= d
13m和 FOSc×φ=1
2 667。因而,论证了这幅斜坡必 图 3和式(3)揭示了,土体黏聚力 c对斜坡安
然仅存在唯一个总体最小安全系数。 全系数的作用与规律是,对深度 d小的潜在滑移面
FOSc作用和贡献大。随着深度 d的增大,它对 FOSc
1
2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
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小和恒定。FOSc 的总体最小值
的不同规律
所对应的潜在滑移面在深部。
斜坡安全系数是斜坡土体抵抗下滑能力和斜坡 1
2
2 土体内摩擦角 φ对斜坡安全系数的作用与
土体重力作用下主动下滑力的比值。斜坡土体抵抗 规律
下滑能力主要体现在土体的黏聚力 c和内摩擦角 再假设图 1所示的典型均质斜坡的 c=0kPa

φ。因此,再使用数据作图法,分别计算与分析 c和 =
但是 φ 35°
。斜坡仅有内摩擦角作为抵抗下滑的
φ对安全系数的各自贡献规律和作用,从而探讨这 能力。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斜坡的安全系数定义为
个存在原因。 FOSφ。再采用 1
1节中的论证方法,计算和分析这
1
21 土体黏聚力 c对斜坡安全系数的作用与规律 幅均质斜坡的 FOSφ 与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关系。
假设图 1所示的典型均质斜坡的 c=2 ,但
0kPa 图 4展示了这些计算与分析的结果。
是 φ=0°
。斜坡仅有黏聚力作为抵抗下滑的能力。 图 4揭示了,FOSφ 和 d的圆形和十字散点存在
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斜坡的安全系数定义为 FOSc。 局部最小值包络线。局部最小 FOSφ 值随着潜在滑
再采用 11节中的论证方法,计算和分析这幅均质 移面深度 d增加,一直在单调增加。初期呈线性增

斜坡的 FOS 与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关系。图 3展 大,后期呈加速增大。因此,采用以下线性函数对这
示了这些计算与分析的结果。 条曲线进行拟合:
图 3揭示了,FOSc和 d的圆形和十字散点存在 FOSφ =b
d+λφ (3a

局部最小值包络线。局部最小 FOSc 值随着潜在滑 式中:d为潜在滑移面深度;b和 λφ 是拟合系数。
移面深度 d增加,呈单调下降。初期下降速度极快, 对于本节这幅均质斜坡,拟合后的总体最小 FOSφ
后期缓慢减小,直到平稳不变。因此,采用以下反比 曲线如图 4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具体如下:
例函数对这条曲线进行拟合: FOSφ =0
1 1d+03
79 152 (3b)
a 图 4和式(3)揭示了,土体内摩擦角 φ对斜坡
FOSc = +λc (2a

d 安全系数的作用与规律是,对深度 d大的潜在滑移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c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图 3 典型均质图 1斜坡在 φ=0°
Fi
g.3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inFi
g tφ=0°c
.1a ond
iti
on(wi
tho
utg
rou
ndwa
ter

88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Pa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图 4 典型均质图 1斜坡在 c=0k
Fi
g.4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φ 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inFi
g tc=0k
.1a Pac
ond
iti
on(wi
tho
utg
rou
ndwa
ter

面的 FOSφ 作用和贡献大。随着深度 d的减小,它 c φ c×φ


表 1 在图 2
、图 3和图 4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FOS,FOS
对 FOSφ 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小。FOSφ 的总体最小值 c+φ
和 FOS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化的数值与比值(M-
P法)
所对应的潜在滑移面在浅表面。这个结果也论证了
Ta
ble1 Va
lue
san
dra
ti
o fFOSc,FOSφ,FOSc×φ a
so ndFOSc+φ
陈祖煜(2003)的观点:“对于 c=0这样一类无黏聚 i
nFi
g.2,Fi
g.3a
ndFi
g.4v
ssl
ipd
ept
hd(M-Pme
tho
d)
土相应最小安全系数的临界滑裂面是一个非常浅的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浅弧。换句话说稳定分析通常不能发现安全系数的 d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FOSc×φ FOSc×φ FOSc+


极值,也不能发现一个具有物理意义的临界滑裂面 /
% /
% /
% FOSφ

但是发生滑坡时临界滑裂面却是客观存在的”。这 0.
60 2.
332 0.
466 2.
887 8
0.8
0 16.
10 9
6.90 2.
798

个结果一致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沿帕 0.
92 1.
715 0.
507 2.
222 7
7.2
0 22.
80 1
00.
00 2.
222

隆藏布江展布的 318国道山坡的流沙坡现象(S
hang 1.
18 1.
453 0.
549 1.
942 7
4.8
0 28.
30 1
03.
10 2.
002
2.
00 1.
112 0.
688 1.
754 6
3.4
0 39.
20 1
02.
60 1.
800

tal
.,2003)。这个结果也与无黏性土无限长斜坡
2.
07 1.
015 0.
707 1.
689 6
0.1
0 41.
90 1
02.
00 1.
722
的安全系数(t
anφ/
tanβ)一致,其中,β是无限长斜
2.
19 0.
941 0.
711 1.
673 5
6.20 42.
50 9
8.70 1.
652
坡的坡度。
2.
40 0.
960 0.
771 1.
722 5
5.7
0 44.
80 1
00.
50 1.
731
2.
69 0.
889 0.
819 1.
684 5
2.8
0 48.
60 1
01.
40 1.
708
1
3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分析
2.
95 0.
943 0.
895 1.
756 5
3.7
0 51.
00 1
04.
70 1.
838
c φ
定义由 FOS 和 FOS 直接相加的共同作用安 3.
35 1.
087 1.
060 2.
123 5
1.2
0 49.
90 1
01.
10 2.
147
+φ
c 3.
94 0.
921 1.
134 1.
968 4
6.8
0 57.
60 1
04.
40 2.
055
全系数 FOS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c+φ c φ 4.
40 0.
934 1.
239 2.
070 4
5.1
0 59.
90 1
05.
00 2.
173
FOS =FOS +FOS (4a

4.
83 0.
929 1.
355 2.
200 4
2.2
0 61.
60 1
03.
80 2.
284

FOSc+φ = +b
d+λc +λφ (4b) 5.
33 0.
956 1.
414 2.
336 4
0.9
0 60.
50 1
01.
50 2.
370

5.
84 0.
950 1.
633 2.
513 3
7.8
0 65.
00 1
02.
80 2.
583
1.
12
c+φ
FOS = +0
1794+0.
7979 (4c
) 6.
39 1.
116 1.
728 2.
834 3
9.4
0 61.
00 1
00.
40 2.
844
d 7.
07 0.
980 2.
023 2.
957 3
3.1
0 68.
40 1
01.
60 3.
003
式(4)揭示了,由 FOSc 和 FOSφ 直接相加获得
的 FOSc+φ与 FOSc×φ,具有局部最小值包络线先降后 化的数值与比值。FOSc/FOSc×φ的比值随着 d的增
升的规律。由土体黏聚力 c控制的反比例降低函数 加而减小。由在 d=0
6m的比值 80 80%,逐渐降
和由内摩擦角 φ控制的线性增大函数的迭加作用 低 到 在 d=7 07m 的 比 值 331
0%。 相 反 地,
φ ×φ

所导致的。 FOS /FOS 的比值随着 d的增加而增大。由在 d=
表 1给出了 图 2到 图 4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0 610%,逐渐上升到在 d=7
6m的比值 1 07m 的
FOS, c φ +φ

FOS,FOS 和 FOS 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 ×φ

比值 68
40%。FOSc+φ的值与 FOSc×φ的相当一致,两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89

者相差不大。两者的比值 FOSc+φ/
FOSc×φ的平均值 个十字散点表示了在地下水作用下 图 1斜坡的某
为 10179%,最 大 值 为 1
0498%,最 小 值 为 一个潜在滑移面的深度 d值与该潜在滑移面安全系
96
08%。在 最 小 安 全 系 数 的 潜 在 滑 移 面 上, 数 FOSc×φ值。它们对应了 图 1的 13个潜在滑移面
+φ
c ×φ

FOS /
FOS 为 98
74%。 和图 5的大量加密的潜在滑移面。潜在滑移面深
表 1进一步揭示了,土体黏聚力 c和内摩擦角 6m到 8m之间,FOSc×φ值在 15
度 d在 0 10~2
80

φ对斜坡安全系数的贡献随深度 d变化具有相反, 之间,均大于 1,处于稳定区。
单调且数量相当的规律,也揭示了同一潜在滑移面 图 5揭示与验证了,该幅含地下水土质斜坡每
上的 FOSc+φ与 FOSc×φ值的近似相等,从而进一步论 个深度 d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存在一条包络线
证了土体黏聚力 c和内摩擦角 φ均不等于 0的斜坡 (或最小 FOSc×φ值曲线)。它也呈不对称抛物线型
×φ

的 FOS 存在唯一极小值和必定会存在唯一的最小 19m,局部最小 FOSc×φ值包
曲线分布。当 d小于 2
安全系数的原因是黏聚力 c和内摩擦角 φ对斜坡安 络 线 单 调 下 降。 当 d大 于 2
19m 时,局 部 最 小
全系数的不同作用规律。
FOSc×φ值包络线又单调上升。因此,该含水斜坡存
在 唯 一 的 最 小 安 全 系 数 (FOSmin =1
510,d=
2 考虑地下水作用的进一步论证与原

69m),对应于图 5中红色潜在滑移面。同样地,
因分析 图 5中 FOSc×φ和 d的局部最小值包络线的不对称抛
2
1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论证 物线型变化规律,也可用以下的反比例函数和线性
函数的迭加公式来拟合表示:
第 1节的论证与原因分析没有考虑地下水的作
1.
46
用与影响。本节再利用图 1所示的斜坡,做考虑地 FOSc×φ = +0 4d+02
275 269 (5)

下水作用的进一步论证与原因分析。在斜坡安全系 这 条 曲 线 函 数 仅 存 在 一 个 最 小 值 极 点:d=
数计算中,地下水的作用是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获 2
30m,FOSc×φ=1
495。因此,论证和验证了含地
得的(陈祖煜等,20
05)。图 1所示斜坡含有一个地 下水作用斜坡也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
下水位线,可以获得静态孔隙水压强,再带入采用二 对比图 2和图 5的结果可知,地下水降低斜坡
维条分法公式中进行斜坡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安全 ×φ

FOS 值,并 且 对 深 度 大 的 潜 在 滑 移 面 所 拥 有 的
系数计算与分析。之后,这幅含有地下水位作用的
FOSc×φ值降低作用大。该斜坡在有地下水和无地下
典型均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论证与原因
水作用 下 的 总 体 最 小 安 全 系 数 分 别 为:FOSmin =
分析,完全依照第 1节的数据作图的论证与分析方

510和 FOSmin=1
673。对应的潜在滑移面深度分
法进行。
别为:d=2
19m和 d=2
69m。
论证计算结果如 图 5中所示。 图 5中的每一

图 5 典型均质图 1斜坡的安全系数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考虑地下水)


Fi
g.5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φ 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inFi
g.1(wi
thg
rou
ndwa
ter

90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c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考虑地下水)


图 6 典型均质图 1斜坡在 φ=0°
Fi
g.6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inFi
g tφ=0°c
.1a ond
iti
on(wi
thg
rou
ndwa
ter

Pa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考虑地下水)


图 7 典型均质图 1斜坡在 c=0k
Fi
g.7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φ v
alu
eswi
th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inFi
g tc=0k
.1a Pac
ond
iti
on(wi
thg
rou
ndwa
ter

行拟合:
2
2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 1.
209
的不同规律 FOSc = +0.
4449 (6)

图 7揭示了,图 1含地下水斜坡在 c=0kPa条
图 6、图 7给出的结果揭示了考虑地下水的影
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φ 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
响下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随潜在
与特征。对比图 4和图 7结果也揭示了,图 1的地
滑在滑移面的深度变化有不同的规律。 图 6揭示
下水可较大地降低该幅斜坡的 FOSφ 值,降幅一般
了,图 1含地下水斜坡在 φ=0°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在 21%。如图 7十字点所示,每个潜在滑移面深度
FOSc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对比 图 d所拥有的局部最小 FOSφ 值随着 d的增大,呈单调
3和图 6结果也揭示了,地下水对该幅斜坡的 FOSc 增加。初期呈线性增大,后期呈加速增大。因此,也
值影响极小,两条局部最小 FOSc值的包络线几乎重 可用以下线性函数对这条包络线进行拟合:
合。如图 6十字点所示,每个潜在滑移面深度 d所 FOSφ =01
45d+02
56 (7)

拥有的局部最小 FOS 值随着 d的增大,呈单调下

3 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分析
降。初期下降速度极快,后期缓慢减小,直到平稳不
变。因此,也可用以下反比例函数对这条包络线进 根据式 (4a),可再得到 FOSc 和 FOSφ 之和的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91

FOSc+φ的数值。再根据式(6)和式(7),可得到在地 P条分法计算得到的图 1斜坡多个潜在滑移面的安


+φ

下水作用下,局部最小 FOS 的包络线为: 全系数值进行的。本节再采用其他 4种基于经典条
1.
209 分法进行相同的论证与原因分析。它们是瑞典条分
FOSc+φ = +01
45d+0.
7009 (8)
d 法、J
anbu法、Bi
sho
p法和 Spe
nce
r法。本节采用这 4
表 2具体给出了图 5到图 7所示的 4类安全系 种经典条分法,对图 1无水均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
数 FOSc,FOSφ,FOSc+φ和 FOSc×φ随深度 d变化的数值 安全系数的论证与原因分析,完全依照第 1节的数
c ×φ
c c ×φ

与比值。FOS/
FOS (FOS 与 FOS 的比值)随 d 据作图方法进行。仅计算分析了图 1中编号为 ① ~
增加而单调减小,由 d=06m的 8 687%,降 低 到 瑣号的 1

 3个潜在滑移面情况。
d=707m 的 3 FOSc×φ(比
992%。 相 反 地,FOSφ/ 论证计算结果如图 8所示。从图 8可见,瑞典
值)随 深 度 d增 加 而 单 调 增 大,由 d=0 6m 的 条分法、J
anbu法、Bi
sho
p法和 Sp
enc
er法计算给出
13
06%,升高到 d=707m的 61
70%。 表 2也揭 的斜坡安全系数 FOSc×φ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
+φ
c ×φ
c +φ

示 了,FOS 值 与 FOS 值 几 乎 相 等。 FOS / 与特征,同 M-P法计算给出的结果相当一致。它们
FOSc×φ 的 平 均 比 值 为 10
265%,最 大 比 值 为 的每个深度 d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均存在一条包
10
640%,最小比值为 9908%。在拥有最小安全系 络线(总体最小 FOSc×φ曲线)。每条曲线也呈不对
+φ
c ×φ

数的潜 在 滑 移 面 上,FOS /
FOS 等 于 100
92%。 称抛物线型曲线分布,随 d的增加先单调减小,到达
这些定量计算结果,揭示了含地下水作用的斜坡存 总体最 小 值 后,再 单 调 上 升。总 体 最 小 值 点 位 于
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这个原因与第 13节 d=2
07m。 瑞 典 条 分 法、Janbu法、Bishop法 和
中给出的原因一致。 Spe
ncr法计 算 得 到 的 总 体 最 小 FOSc×φ值 分 别 为

c φ c×φ

75
7、17
73、
16
99和 1
718。
表 2 在图 5
、图 6和图 7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FOS,FOS
c+φ
和 FOS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化的数值与比值(M-
P法)
Ta
ble2 Va
lue
san
dra
ti
o fFOSc,FOSφ,FOSc×φ a
so ndFOSc+φ

nFi
g.5,Fi
g.6a
ndFi
g.7v
ssl
ipd
ept
hd(M-Pme
tho
d)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φ

FOS FOSc×φ FOSc+



% /
% /
% FOSφ
0.
60 2.
435 0.
366 2.
803 86.
87 13.
06 99.
93 2.
801
0.
92 1.
781 0.
390 2.
097 84.
93 18.
60 103.
53 2.
171
1.
18 1.
496 0.
416 1.
797 83.
25 23.
15 106.
40 1.
912
2.
07 1.
015 0.
536 1.
517 6
6.91 35.
33 102.
24 1.
551
2.
19 0.
946 0.
570 1.
530 61.
83 37.
25 99.
08 1.
516
2.
41 1.
048 0.
621 1.
588 65.
99 39.
11 105.
10 1.
669
2.
69 0.
892 0.
643 1.
510 59.
07 42.
58 101.
66 1.
535 图 8 典型均质图 1斜坡经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计
2.
95 0.
933 0.
690 1.
549 60.
23 44.
54 1
04.
78 1.
623
算的安全系数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
3.
35 1.
089 0.
990 2.
059 52.
89 48.
08 100.
97 2.
079
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3.
94 0.
907 0.
874 1.
705 53.
20 51.
26 104.
46 1.
781
Fi
g.8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φ v
alu
esf
rom f
iv

4.
40 0.
913 0.
905 1.
726 5
2.90 52.
43 105.
33 1.
818
4.
83 0.
914 1.
040 1.
880 48.
62 55.
32 103.
94 1.
954 c
onv
ent
io
nall
imi
teq
uil
ibr
ium me
tho
dsv
ssl
ipd
ept
hdf
ort
he
5.
33 0.
940 1.
036 1.
949 4
8.23 53.
16 101.
39 1.
976 s
lop
einFi
g.1(wi
tho
utg
rou
ndwa
ter

5.
84 0.
934 1.
237 2.
111 44.
24 58.
60 102.
84 2.
171
6.
39 1.
115 1.
496 2.
565 4
3.47 58.
32 1
01.
79 2.
611 用式(1a
)的反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迭加公
7.
07 0.
964 1.
490 2.
415 39.
92 61.
70 101.
61 2.
454 式来拟合每条包络线,获得了表 3的拟合系数 A,B,
λslice数 值。 瑞 典 条 分 法、J
anb
u法、Bi
sho
p法 和
3 考虑不同经典条分法影响的进一步
Spe
ncr法的局部最小 FOSc×φ值包络线给出的总体

论证与原因分析 最小 FOSc×φ值和深度 d分别为:FOSc×φ =1
739,d=

36m; FOSc×φ = 1 8,d = 2
78 10m; FOSc×φ =
3
1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论证

2596,d=202m;FOSc×φ =1
637,d=207m。因
第 1和第 2节的论证与原因分析均是基于 M- 此,第 1节的论证结果也适用于这 4种经典极限平
92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表 3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图 1所示斜坡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FOSφ,FOSc×φ和 FOSc+φ全局最小曲线的拟合系数


Ta
ble3 Fi
tt
ingc
oef
fi
ci
ent
soff
ourg
lob
almi
nimu
mcu
rve
sofFOSc,FOSφ,FOSc×φ,a
ndFOSc+φ

romf
iv
eco
nve
nti
ona
lli
mite
qui
li
bri
umme
tho
dsf
ort
hes
lop
einFi
g.1

拟合系数
极限平衡法 c φ
FOS,FOS ,FOS+φ

FOSc×φ

a b λc λφ λc+φ=λc+λφ A B λc×φ

瑞典条分法 1.
247
0 0.
1943 0.
6087 0.
2900 0.
898
7 1.
6240 0.
2914 0.
3639
Bi
sho
p法 1.
068
0 0.
2561 0.
6469 0.
2709 0.
917
8 1.
6650 0.
3788 0.
1996

anbu法 0.
798
8 0.
2228 0.
7899 0.
2385 1.
028
4 1.
2990 0.
3196 0.
3069
Spe
ncr法
e 0.
920
1 0.
2330 0.
7138 0.
2623 0.
976
1 1.
4580 0.
3407 0.
2274
M
P法 0.
931
1 0.
2371 0.
7110 0.
2566 0.
966
6 1.
4800 0.
3471 0.
2489

衡方法。该幅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值是与不
同条分法本身无关。不同的条分法可能给出具体不
同的最小安全系数值和不同的潜在滑移面位置,这
些结果与 Wa
neta
l.(2
003,20
04)给出的结果一致。

3
2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不同条分法中对斜
坡安全系数的作用规律

图 9、图 10不同经典条分法中土体黏聚力和内
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随潜在滑移面的深度变化有
相反的规律。图 9揭示了,这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
计算获得的 图 1斜坡在 φ=0°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图1
0 典型均质图 1斜坡经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在
FOSc值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它们
Pa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φ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
c=0k
的每个深度 d所拥有的局部最小 FOSc 值随深度 d 的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的增大,呈单调下降。初期下降速度极快,后期缓慢 Fi
g.1
0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φ v
alu
esf
rom f
iv

减小,直到平稳不变。因此,每条都可用式(2a)的 c
onv
ent
io
nall
imi
teq
uil
ibr
ium me
tho
dvss
li
pde
pthdf
or
反比例函数对这条包络线进行拟合,拟合系数 a和 t
hes
lop
einFi
g tc=0k
.1a Pac
ond
iti
on(wi
tho
utg
rou
ndwa
ter

λc数值如表 3所示。
图10揭示了,这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获得
的图 1斜坡在 c=0kPa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φ 值
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每个潜在滑移
面深度 d所 拥 有 的 局 部 最 小 FOSφ 值 随 着 d的 增
大,呈单调线性增加。因此,每条包络线也可用式
(3a
)的线性函数对这条包络线进行拟合,拟合系数
b和 λφ 数值如表 3所示。


3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分析

图 9 典型均质图 1斜坡经 5个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在


表 4至表 7分别给出了图 8到图 1
0由 4种条
φ=0°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 分计 算 方 法 获 得 的 4类 安 全 系 数 FOSc,FOSφ,
变化与特征(不考虑地下水) FOSc+φ和 FOSc×φ 随 深 度 d变 化 的 数 值 与 比 值。
Fi
g.9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v
alu
esf
romf
iv
eco
nve
n FOSc/FOSc×φ(比 值 )随 着 d的 增 加 而 单 调 减 小。

io
nall
imi
teq
uil
ibr
ium me
tho
dvss
li
pde
pthdf
ort
hes
lop
e FOSc+φ/
FOSc×φ(比值)随着 d的增加而单调增大。另

nFi
g tφ=0°c
.1a ond
iti
on(wi
tho
utg
rou
ndwa
ter
) 一方面,瑞典条分法、Bi
sho
p法、J
anbu法和 S
pen
cer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93

0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表 4 在图 8、图 9和图 1 0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表 6 在图 8、图 9和图 1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
变化的数值与比值(瑞典条分法) 变化的数值与比值(Bi
sho
p法)
×φ +φ
Ta
ble4 Va
lue
san
dra
ti
oso c
fFOS,FOS,FOS a
ndFOS φ c c
Ta
ble6 Va
lue
san
dra
ti
o fFOSc,FOSφ,FOSc×φan
so dFOSc+φ

nFi
g.8,Fi
g.9a
ndFi
g.1
0vss
li
pde
pthd(Or
din
aryme
tho
d) i
nFi
g.8,Fi
g.9a
ndFi
g.1
0vss
li
pde
pthd(Bi
sho
pme
tho
d)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d d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FOS ×φ

FOSc×φ FOSc+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φ

FOS FOSc×φ FOSc+

m /


% /
% /
% FOSφ /
% /
% /
% FOSφ

0.
60 2.
796 0.
442 3.
238 86.
35 13.
65 100.
00 3.
238 0.
60 2.
550 0.
496 3.
163 8
0.6
2 15.
68 9
6.30 3.
046
0.
92 1.
934 0.
481 2.
414 80.
12 19.
93 100.
04 2.
415 0.
92 1.
777 0.
543 2.
402 7
3.9
8 22.
61 9
6.59 2.
320
1.
18 1.
557 0.
519 2.
077 74.
96 24.
99 99.
95 2.
076 1.
18 1.
432 0.
589 2.
083 6
8.7
5 28.
28 9
7.02 2.
021
2.
00 1.
140 0.
654 1.
794 6
3.55 36.
45 100.
00 1.
794 2.
00 1.
108 0.
733 1.
860 5
9.5
7 39.
41 9
8.98 1.
841
2.
07 1.
092 0.
665 1.
756 6
2.19 37.
87 100.
06 1.
757 2.
07 1.
011 0.
762 1.
807 5
5.95 42.
17 9
8.12 1.
773
2.
95 0.
926 0.
833 1.
759 52.
64 47.
36 100.
00 1.
759 2.
95 0.
894 0.
962 1.
863 4
7.9
9 51.
64 9
9.62 1.
856
3.
35 1.
086 0.
971 2.
058 52.
77 47.
18 99.
95 2.
057 3.
35 1.
097 1.
119 2.
229 4
9.2
1 50.
20 9
9.42 2.
216
3.
94 0.
885 1.
044 1.
930 4
5.85 54.
09 99.
95 1.
929 3.
94 0.
878 1.
218 2.
086 4
2.0
9 58.
39 1
00.
48 2.
096
4.
40 0.
860 1.
114 1.
974 43.
57 56.
43 100.
00 1.
974 4.
40 0.
867 1.
335 2.
198 3
9.4
4 60.
74 1
00.
18 2.
202
4.
83 0.
885 1.
220 2.
105 42.
04 57.
96 100.
00 2.
105 4.
83 0.
893 1.
455 2.
333 3
8.2
8 62.
37 1
00.
64 2.
348
5.
33 0.
912 1.
253 2.
165 42.
12 57.
88 100.
00 2.
165 5.
33 0.
951 1.
522 2.
490 3
8.1
9 61.
12 9
9.32 2.
473
5.
84 0.
919 1.
432 2.
351 39.
09 60.
91 1
00.
00 2.
351 5.
84 0.
937 1.
756 2.
676 3
5.0
1 65.
62 1
00.
64 2.
693
6.
39 1.
069 1.
556 2.
625 4
0.72 59.
28 100.
00 2.
625 6.
39 1.
116 1.
865 2.
969 3
7.5
9 62.
82 1
00.
40 2.
981
7.
07 0.
965 1.
685 2.
650 36.
42 63.
58 100.
00 2.
650 7.
07 1.
001 2.
184 3.
168 3
1.6
0 68.
94 1
00.
54 3.
185

0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表 5 在图 8、图 9和图 1 0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表 7 在图 8、图 9和图 1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
变化的数值与比值(J
anb
u法) 变化的数值与比值(S
pen
cer法)
×φ +φ
Ta
ble5 Va
lue
san
dra
ti
oso c
fFOS,FOS,FOS a
ndFOS φ c c
Ta
ble7 Va
lue
san
dra
ti
o fFOSc,FOSφ,FOSc×φ a
so ndFOSc+φ

nFi
g.8,Fi
g.9a
ndFi
g.1
0vss
li
pde
pthd(J
anb
ume
tho
d) i
nFi
g.8,Fi
g.9a
ndFi
g.1
0vss
li
pde
pthd(S
pen
cerme
tho
d)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d d
c φ ×φ

FOS FOS FOS FOSc×φ FOS ×φ

FOSc×φ FOSc+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φ

FOS FOSc×φ FOSc+

m /


% /
% /
% FOSφ /
% /
% /
% FOSφ

0.
60 2.
131 0.
438 2.
624 81.
21 16.
69 97.
90 2.
569 0.
60 2.
316 0.
467 2.
876 8
0.5
3 16.
24 9
6.77 2.
783

0.
92 1.
675 0.
475 2.
058 81.
39 23.
08 104.
47 2.
150 0.
92 1.
706 0.
508 2.
218 7
6.9
2 22.
90 9
9.82 2.
214

1.
18 1.
502 0.
513 1.
821 82.
48 28.
17 110.
65 2.
015 1.
18 1.
447 0.
549 1.
941 7
4.5
5 28.
28 1
02.
83 1.
996

2.
00 0.
647 1.
126 1.
658 3
9.02 67.
91 106.
94 1.
773 2.
00 1.
108 0.
688 1.
755 6
3.1
3 39.
20 1
02.
34 1.
796

2.
07 1.
038 0.
661 1.
592 6
5.20 41.
52 106.
72 1.
699 2.
07 1.
013 0.
705 1.
690 5
9.94 41.
72 1
01.
66 1.
718

2.
95 1.
009 0.
840 1.
673 60.
31 50.
21 110.
52 1.
849 2.
95 0.
942 0.
893 1.
758 5
3.5
8 50.
80 1
04.
38 1.
835

3.
35 1.
090 1.
009 2.
035 53.
56 49.
58 103.
14 2.
099 3.
35 1.
088 1.
061 2.
128 5
1.1
3 49.
86 1
00.
99 2.
149

3.
94 0.
976 1.
063 1.
872 5
2.14 56.
78 108.
92 2.
039 3.
94 0.
921 1.
129 1.
969 4
6.7
8 57.
34 1
04.
11 2.
050

4.
40 1.
014 1.
160 1.
979 51.
24 58.
62 109.
85 2.
174 4.
40 0.
935 1.
226 2.
062 4
5.3
4 59.
46 1
04.
80 2.
161

4.
83 0.
980 1.
273 2.
092 4
6.85 60.
85 107.
70 2.
253 4.
83 0.
931 1.
347 2.
197 4
2.3
8 61.
31 1
03.
69 2.
278

5.
33 0.
992 1.
322 2.
222 44.
64 59.
50 104.
14 2.
314 5.
33 0.
956 1.
401 2.
325 4
1.1
2 60.
26 1
01.
38 2.
357

5.
84 0.
976 1.
532 2.
381 40.
99 64.
34 1
05.
33 2.
508 5.
84 0.
951 1.
618 2.
505 3
7.9
6 64.
59 1
02.
55 2.
569

6.
39 1.
115 1.
677 2.
703 41.
25 62.
04 103.
29 2.
792 6.
39 1.
119 1.
762 2.
837 3
9.4
4 62.
11 1
01.
55 2.
881

7.
07 0.
974 1.
900 2.
793 34.
87 68.
03 102.
90 2.
874 7.
07 0.
974 1.
900 2.
793 3
4.8
7 68.
03 1
02.
90 2.
874
94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法给出的 FOSc+φ/
FOSc×φ的比值,分别在 99
50%到
10
006%之 间、9
63%到 1
0064%之 间、979
0%到
11
065%之间、
9677%到 1
0480%之间。
因此,第 1
3节获得和揭示的土体黏聚力 c和
内摩擦角 φ分别和共同对 图 1斜坡的安全系数作
用和贡献规律,与不同的经典条分法无关。斜坡存
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在于土体黏聚力 c和内
摩擦角 φ对安全系数的贡献大小随深度呈相反的
减小和增大变化规律。

4 考虑斜坡分层不均质影响的进一步
论证与原因分析 图1
1 实际库岸斜坡模型(据 Ch
ene
tal
.(1
988)改)
及不同深度局部潜在滑移面
4
1 斜坡模型 Fi
g.1
1 Mo
delo
fac
tua
lba
nks
lop
e(mo
dif
ie
daf
te
rCh
ene
tal

(1
988)a
ndi
tsl
oca
lpo
ten
tia
lsl
ips
urf
ace
satd
ept
hsd
在 1985年 12月 4日,广西省天生桥二级电站
右岸的一座山坡加人工填土的库岸斜坡发生了滑坡
灾害事件。陈祖煜和邵长明利用他们在 198
8年提

出的基于 M P条分法的最优化斜坡最小安全系数
搜索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这座斜坡的最小安全系数
问题(Che
neta
l.
,198
8)。如图 11所示,斜坡坡面由
12段直线组成,从坡脚到坡顶 3个代表性坡角分别
为 432°
,392°
,37
2°。坡 脚 到 坡 顶 的 高 度 为
33
76m。它是由 6层土体组成的分层不均质斜坡。
第 1层为新黏土和坡积物杂填土,第 2层为老砂土、
黏土和坡积物杂填土,第 3层为第四纪含黏土碎石,
第 4层为第四纪粉细砂坡积土,第 5层为第四纪淤
泥黏土,第 6层为第四纪砂砾坡积物。它们的抗剪 图1
2 实际库岸图 1
1斜坡不同深度全局潜在滑移面
强度和单位重量值在图 1
1中给出。底部基岩为中 Fi
g.1
2 Gl
oba
lpo
ten
tia
lsl
ips
urf
ace
satd
ept
hsd

第三纪页岩和砂岩组成,黏聚力 c=3
92kPa
,内摩 o
fth
esl
opei
nFi
g.1

擦角 φ=450°
,比重 24。实际滑坡面从被顶部新
变化规律,以论证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和其
填土所埋的块石挡土墙外面开始,沿着深部近似椭
存在的原因。
球曲面一直滑到坡底。Che
neta
l.(1988)给出的最
论证计算结果如 图 13、表 8和 表 9所示。 图
小安全系数值为 08631,对应的潜在滑移面在实际

3给出了深度 d在 0m到 13m之间的局部和总体
滑移面上部较浅处的 7条相连直线段,实际滑移面
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随深度 d变化的 FOSc×φ值。
所拥有的安全系数值为 091
7。
在深度 d从 6
34m到 9
49m的深度区间,加密了
4
2 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论证 潜在滑移面。 图 13中空心倒三角点所代表 图 11
中局部潜在滑移面 FOSc×φ值,十字散点所代表图 12
本节论证采用第 1节的数据作图方法,计算和 中整体滑移面 FOSc×φ值。可见,当深度相同时,十字
分析图 11和图 12中的 76条穿过不同土层、不同深 散 点 位 于 空 心 倒 三 角 点 下 方,局 部 潜 在 滑 移 面
度的潜在滑移面的安全系数。其中图 11中的 1
7条 FOSc×φ值比整体潜在滑移面 FOSc×φ值大。因此,这
局部滑移面位于斜坡上部 5层土体。图 12中的 65 座斜坡发生整体滑坡的可能性大于发生局部和浅层
条整体滑移面穿过所有 6层土体。根据计算结果, 滑坡的可能性。
分析这些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安全系数值随深度的 图 13中空心倒三角点和十字散点的分布特征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95

表 9 在图 1
3、图 1 5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4和图 1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
变化数值与比值(图 1
2全局潜在滑移面)
Ta
ble9 Va
lue
san
dra
ti
on fFOSc,FOSφ,FOSc×φ a
so ndFOSc+φ

nFi
g.1
3,Fi
g.1
4an
dFi
g.1
5vss
li
pde
pthd
(Gl
oba
lpo
ten
tia
lsl
ips
urf
ace
sinFi
g.1
2)

FOSc FOSφ FOSc+FOSφ FOSc+φ=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φ

FOS FOSc×φ FOSc+



% /
% /
% FOSφ

0.
80 3.
900 0.
444 4.
361 8
9.4
3 10.
18 9
9.61 4.
344
图1 1斜坡的安全系数 FOSc×φ
3 实际库岸图 1
1.
37 2.
028 0.
436 2.
483 8
1.6
8 17.
56 9
9.23 2.
464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
2.
67 1.
710 0.
387 2.
117 8
0.7
7 18.
28 9
9.06 2.
097
Fi
g.1
3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φ v
alu
eswi
ths
li

3.
22 0.
931 0.
39 1.
332 6
9.8
9 29.
28 9
9.17 1.
321

ept
hdf
ort
hes
lop
emo
deli
nFi
g.1
1 3.
84 0.
763 0.
476 1.
249 6
1.0
9 38.
11 9
9.20 1.
239
4.
79 0.
594 0.
391 0.
997 5
9.5
8 39.
22 9
8.80 0.
985
表 8 在图 1
3、图 1 5所示的 4类安全系数 FOSc,
4和图 1 6.
34 0.
45 0.
395 0.
854 5
2.6
9 46.
25 9
8.95 0.
845
FOSφ,FOSc×φ和 FOSc+φ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 7.
27 0.
439 0.
491 0.
916 4
7.9
3 53.
60 1
01.
53 0.
930
变化数值与比值(图 1
1局部潜在滑移面) 7.
92 0.
383 0.
419 0.
793 4
8.3
0 52.
84 1
01.
13 0.
802
8.
69 0.
35 0.
438 0.
786 4
4.53 55.
73 1
00.
25 0.
788
Ta
ble8 Va
lue
san
dra
ti
on fFOSc,FOSφ,FOSc×φ a
so ndFOSc+φ
9.
49 0.
356 0.
451 0.
801 4
4.4
4 56.
30 1
00.
75 0.
807

nFi
g.1
3,Fi
g.1
4an
dFi
g.1
5vss
li
pde
pthd
11.
050.
347 0.
512 0.
845 4
1.0
7 60.
59 1
01.
66 0.
859
(Lo
calp
ote
nti
als
li
psu
rfa
cesi
nFi
g.1
1)

2.630.
352 0.
581 0.
899 3
9.1
5 64.
63 1
03.
78 0.
933
c φ c φ +φ

FOS FOS FOS+FOS FOS =

FOSc FOSφ FOSc×φ FOSc×φ FOSc×φ FOSc×φ FOSc+ 中红色滑移线所示。



% /
% /
% FOSφ
这条临界潜在滑移面位于 Chene
tal
.(1
988)给
0.
78 4.
955 0.
557 5.
489 90.
27 10.
15 100.
42 5.
512 出的那条临界滑移面(d=1
01
7m)上方。本文计算
1.
31 2.
026 0.
548 2.
570 78.
83 21.
32 100.
16 2.
574
的 Che
neta
l.(1988)给出的那条临界滑移面(图 11
1.
31 2.
241 0.
587 2.
859 78.
38 20.
53 98.
92 2.
828
中绿色滑移面)所拥有的安全系数 值 为 08
37,比
2.
09 1.
523 0.
633 2.
196 6
9.35 28.
83 98.
18 2.
156
2.
39 1.
203 0.
578 1.
778 67.
66 32.
51 100.
17 1.
781 Ch
ene
tal
.(19
88)的最小值 0
86
31小 3
0%。该斜
2.
95 1.
132 0.
712 1.
748 64.
76 40.
73 105.
49 1.
844 坡实际滑坡发生的滑移面如 图 11和 图 12中蓝色
3.
24 0.
878 0.
723 1.
572 55.
85 45.
99 101.
84 1.
601 滑移线所示,其深度 d=1
140m,本文计算的该实际
3.
63 0.
663 0.
743 1.
436 46.
17 51.
74 97.
91 1.
406
滑移面安全系数值为 0 8
75,比 Che
neta
l.(1
988)
3.
65 0.
713 0.
596 1.
303 5
4.72 45.
74 100.
46 1.
309
4.
23 0.
578 0.
786 1.
378 41.
94 57.
04 98.
98 1.
364
917小 46%。这些计算差别应该是 M-P条分
的 0
4.
32 0.
755 0.
58 1.
341 56.
30 43.
25 99.
55 1.
335 法不同条间力函数假设和不同垂直细长土条划分所
4.
78 0.
496 0.
881 1.
355 3
6.61 65.
02 101.
62 1.
377 导致的。
5.
48 0.
434 0.
938 1.
338 32.
44 70.
10 102.
54 1.
372 根据图 13中 FOSc×φ和 d的局部最小值包络线
5.
79 0.
65 0.
59 1.
245 52.
21 47.
39 99.
60 1.
240
的不对称抛物线型变化规律,也可用式(1a
)的反比
6.
31 0.
372 1.
055 1.
380 2
6.96 76.
45 103.
41 1.
427
6.
98 0.
396 1.
109 1.
404 28.
21 78.
99 107.
19 1.
505
例函数和线性函数的迭加公式来拟合:
7.
11 0.
551 0.
564 1.
116 4
9.37 50.
54 99.
91 1.
115 3.
412
FOSc×φ = +00
443d+0
035
4 (9)

揭示了,每个潜在滑移面深度 d所拥有的局部最小

3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不均匀斜坡安全系
FOSc×φ值 存 在 一 条 包 络 线。它 在 d从 0m 增 大 到
数的作用规律
8
69m区 间 是 单 调 减 小。当 d从 86
9m 增 大 到
13m区间,这条包络线再单调增大。因此,这个计 图 14揭示了局部和整体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φ
c c
算结果发现和证实了该斜坡存在唯一最小 FOS 值 FOS 值随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图 14空心倒三角
(=0786),对应的临界潜在滑移面如图 11和图 12 点和十字 散 点 揭 示 了,局 部 潜 在 滑 移 面 所 拥 有 的
96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FOSφ 值与整体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FOSφ 值相差不


大。随着 d从 0m增大到 13m,每个潜在滑移面深
度 d的 局 部 最 小 FOSc 值 从 2
241单 调 地 降 低 到
0
352。初期降低速度快,后来变缓慢。因此,可用
式(2a
)拟合这条包络线:
2.
532
FOSc = +0.
0012 (1
0)

图1 1斜坡在 c=0k
5 实际库岸图 1 Pa条件下的安全系
数 FOSφ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
Fi
g.1
5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φ v
alu
eswi
ths
li


ept
hdf
ort
hes
lop
einFi
g.1
1atc=0k
Pac
ond
iti
on

d=1
263m的 6
463%。同时,FOSc+φ/
FOSc×φ的平均
比值为 100
24%,最大比值为 103
78%,最小比值
图1
4 实际库岸图 1 条件下的安全系数 FOSc
1斜坡在 φ=0°
为9 0%,最小安全系数滑移面的 FOSc+φ/
88 FOSc×φ
随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 比值为 10
025%。同一潜在滑移面的 FOSc+φ数值约
Fi
g.1
4 Va
ria
ti
onsa
ndf
eat
ure
sofFOScv
alu
eswi
ths
li
p 等于 FOSc×φ。因此,FOSc+φ与 FOSc×φ的比值相当或

ept o
hdfrt
hes
lop
einFi
g.1
1atφ=0°c
ond
iti
on 相等。这些定量计算结果,揭示了含多层不均质斜
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是与第 1
3节中给
图 15揭示了局部和整体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出的原因一致。
φ
FOS 值随深度 d的变化与特征。图 1
5空心倒三角
点和十字 散 点 揭 示 了,局 部 潜 在 滑 移 面 所 拥 有 的 5 进一步的论证、分析与讨论
FOSφ 值比整体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 FOSφ 值大很
多。随着 d从 0m增大到 13m,每个潜在滑移面深 5
1 基于安全系数基本定义的论证与原因
度 d的局部最小 FOSφ 从 044
4几乎线性地增大到
基于土体莫尔 -库仑抗剪强度准则和太沙基孔
0
581。因此,也可采用式(3a)对 FOSφ~d包络点进
隙水有效应力原理,斜坡安全系数定义如下(陈祖
行拟合,得到这条 FOSφ 包络线:
煜,2003):
FOSφ =00395d+0
079 (1
1)
c n-u
′ (σ′ )ta
nφ′
FOS= + (1
3)
4
4 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原因分析 τn τn
式中:c
′为土体有效黏聚力;φ′为土体有效内摩擦
式(10)和式(11)之和给出了 FOSc+φ的包络线
角;σ′
n、τn 和 u分别为潜在滑移面上的总正应力、
方程:
剪切应力和孔隙水压强。
2.
532
FOSc+φ = +00
395d+00
802 (1
2) 如果再定义,仅由土体黏聚力贡献和仅由内摩

擦角贡献的斜坡安全系数分别为 FOSc和 FOSφ。根
由式(9)和式(12)可知,FOSc×φ和 FOSc+φ的两条
据式(13),它们可表示为:
包络线,随着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变化规律一致。
c ′
表 8和表 9分别进一步给出了局部和整体潜 FOSc = (1
4)
τn
在滑移面所用的 4类安全系数值和它们的比值随 d
(σ′-
n u )ta
nφ′
FOSc×φ(比值),随着 d
的变化。表 9揭示了,FOSc/ FOSφ = (1
5)
τn
增加而不断减小,由 d=08m 的 8 943%,降低至
因此,上述 4类安全系数有以下关系:
d=1
26
3m 的 39 FOSc×φ(比值),随着
15%。FOSφ/
FOSc+φ =FOSc +FOSφ (1
6)
d增加而不断增大,由 d=08m的 1 0 18%,升高至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97

在定义式(1 3)~式(16)中,相对于一座给定的 深度 d附近的 7


13m到 11
40m之间,存在一系列
斜坡,c
′和 φ′值是常数,σ′ n、 n-
τn、u和(σ′ u)/
τn 一 潜在滑移面,它们的安全系数值近乎等于或略大于
般均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 这个所谓的最小安全系数值。

以有以下变化规律与特征。1)FOS 随 d增大而单 本文数据作图法的结果揭示和论证了,一般斜
调减小;2)FOSφ 随 d增大而单调增大;3)FOSc×φ随 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 FOSc×φ值和对应的一条临
d增大先单调减小、再单调增大;4)FOSc一般不随 界潜在滑移面。但是,在这条临界潜在滑移面附近
φ ×φ

u变化;5)FOS 随 u增大而单调减小;6)FOS 随 存在大量 其 他 潜 在 滑 移 面,它 们 各 自 的 安 全 系 数
u增大而单调减小;7)FOSc×φ=或 ≈ FOSc+φ。这些变 FOSc×φ值几乎等于或略高于这个最小安全系数值。
化特征和规律是与第 1到第 4节所论证的特征和规 特别地,不少拥有略大于这个最小安全系数值的潜
律相一致,它们共同使得斜坡安全系数存在唯一最 在滑移面位于更深处,拥有更多可下滑的土体体积
小值。 和重量,更具下滑破坏能力。因此,最深处拥有略大
于这个最小安全系数值的潜在滑移面,从安全角度
5
2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滑移面的不唯一性:最小安
考虑,应该最为重要。这个结果也就揭示和解释了,
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区间
图11所示的实际滑坡面位置(d=11
40m)深度大
上述数据作图法也揭示了,最小安全系数对应 于 Che
neta
l.(1
988)和本文给出的两条临界滑移面
的潜在滑移面附近还存在大量的潜在滑移面,它们 位置(d=1018m和 d=86
9m)。本文统一计算的
的安全系数值仅略高于最小值。将深度 d的局部最 这 3条 潜 在 滑 移 面 所 拥 有 的 安 全 系 数 值 分 别 为
小安全系数与总体最小安全系数相差在 5%内的深 0
87
5、08
37和 0
786。潜在滑移面深度越大,滑移
度区间定义为最小安全系数滑移面区间。由 图 2 面上方土体体积越大,成为实际滑坡面的可能性和
可知,图 1的典型均质斜坡最小安全系数为 1
673, 危害性也更大。
对应潜在滑移面深度 d为 219m。但是,在深度 d 因此,所谓的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和其所对应的
位于 200m到 295m之间条件下,每个深度 d所 临界潜在滑移面的概念应该主要是数学计算上的概
对应的大量潜在滑移面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在 念。这可能导致了,人们建立的多种最小安全系数
1
673~1756之间,与总体最小安全系数相差在 0~ 值搜索算法的结果总是存在一些差异。最为重要的
496%之间。因此,在临界潜在滑移面深度 d附近 是,这些算法得到的最小安全系数值可能仅有微小
的2
00m到 295m之间,存在一系列潜在滑移面, 的差异,但是,它们搜索到的临界潜在滑移面深度位
它们的安全系数值近乎等于或略大于这个所谓的最 置可能相差较大。本文从图 2、图 5和图 1
3给出的
小安全系数值。 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包络线方法,揭示和给出了这
图 5揭示了,图 1的典型均质斜坡在地下水作 些与最小安全系数值几乎相等的大量潜在滑移面位
用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值为 1
510,对应的临界潜在 置区间,这个结果可以更好地确定和选择最具实际
滑移面深度为 2
69m。但是,在深度 d位于 2
40m 危险的潜在滑移面,进行斜坡稳定安全性评价和滑
到2
95m之间条件下,每个深度 d所对应的大量潜 坡防治设计。例如,Wa
neta
l.(2
003,2
004)年发现
在滑移面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值在 1510~1580 和揭示了,在土钉加固潜在不稳定斜坡的设计计算
之间,与总体最小安全系数相差在 0~4
64%之间。 中,需要设防的潜在滑移面比拥有最小安全系数的
因此,在临界潜在滑移面深度 d附近的 2
40m到 潜在滑移面更深,需要从土钉获得更大抗滑阻力,以
2
95m之间时,存在一系列潜在滑移面,它们的安 达到同样的安全系数设计标准值(1
4)。
全系数值近乎等于或略大于这个所谓的最小安全系

3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时间和含水量的变
数值。
化与作用
图 13进一步揭示了,图 1
1的分层不均质斜坡
最小安全系数为 0786,对应滑移面深度为 86
9m。 应该指出,以上论证与认识是,基于太沙基土体
但是,在深度 d位于 7
13m到 9
49m之间条件下, 孔隙水有效应力原理,假设土体黏聚力 c和内摩擦
每个深度 d所对应的大量潜在滑移面的局部最小安 角 φ值(或有效黏聚力 c
′和有效内摩擦角 φ′
值)是
全系数值在 0
78
6~0
82
3之间,与总体最小安全系 常数的条件下获得的。根据岳中琦等(2013)和岳
数相差在 0~280%之间。因此,在临界潜在滑移面 中琦(20
15)的研究结果,土体黏聚力(c或 c
′)和内
98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摩擦角(φ或 φ′
)值在时间上不是常数,它们随土体 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的分开和共同作
孔隙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快速减小。它们随时间 用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化的规律。FOSc×φ、FOSc、
和含水量增大而减小使得斜坡抗下滑能力大大降 FOSφ 和 FOSc+φ随潜在滑移面深度 d变化有以下 4
低,
是发生滑坡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本文结果进一 条特征和规律。
步揭示了,在土体黏聚力 c和内摩擦角 φ值下降到 (1)FOSc×φ由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贡献的安
某种临界值时,原来稳定的斜坡要发生滑坡的规律。 全系数。计算结果揭示了,它在每个潜在滑移面深
这个规律就是,一座斜坡在理论上存在唯一的最小 度 d的局部最小值随 d的增加先单调减小,到达一
安全系数和对应的临界潜在滑移面。同时,在这个 段最小值区间后,再单调增大,呈不对称抛物线型变
理论临界滑移面附近存在大量其他潜在滑移面,它 化,局部最小值包络线可用反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
们拥有的安全系数值仅仅略大于这个最小安全系数 的迭加公式拟合。因此,它必然存在一个总体最小
值。因此,真正发生滑坡的潜在滑移面可能比这个 值,而一般土体斜坡总是在有限深度存在一条拥有
理论临界潜在滑移面位于较深的位置。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
(2)FOSc仅由土体黏聚力贡献的安全系数。计
5
4 斜坡土体内结构面的控制作用
算结果揭示了,它在每个潜在滑移面深度 d的局部
本文上述论证和分析是基于斜坡不存在黏聚力 最小值随 d的增加先快速、再缓慢单调减小,局部最
或内摩擦角极小的控制性软弱或光滑结构面。如果 小值包络线可用反比例函数公式拟合。从而,内摩
土体中存在控制性结构面,那么,该斜坡的拥有最小 擦角等于 0的纯黏土斜坡总是在深处存在多条拥有
安全系数的临界滑移面可能沿着这条控制性结构面 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
发展。这个控制性结构面可能是断层面和地层界面 (3)FOSφ 仅由土体内摩擦角贡献的另外一部
(王思敬,1997;Yuee
tal
.,2
002)。 分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揭示了,它在每个潜在滑移
特别地,图 1
1所示的库岸斜坡,它的顶部滑坡 面深度 d的局部最小值随 d的增加线性减小,局部
面是沿着填土和挡土墙之间的接触面,下部滑移面 最小值包络线可用线性函数公式拟合。从而,黏聚
是沿着第四纪坡积土石体与基岩的接触面。因此, 力等于 0的纯砂土斜坡总是以坡表面做为唯一最小
这个滑坡可能是由这两个结构接触面控制的。特别 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
地,如果最顶部新填土与墙面接触面的黏聚力和内 (4)FOSc+φ等于 FOSc+FOSφ。计算结果揭示了,
摩擦角值小于这层新填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值, FOSc+φ数值几乎等同于 FOSc×φ数值,也有相同的随 d
那么,这个土 -墙接触面就能成为一条软弱或光滑 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因此,更进一步揭示了,经典有
控制性结构面。它会导致沿土墙接触面发展的潜在 限条分计算方法在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
滑移面的安全系数值降低。这会使得从这个算例的 全系数 FOSc×φ的耦合作用和贡献极其有限。
实际滑坡面的安全系数值 0875降低到相当于上述 上述 4条特征和规律论证了土质斜坡安全系数
临界滑移面拥有的最小安全系数值 07
86。因此, 存在唯一最小值,揭示了土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
由结构面控制的斜坡会有另外一类滑坡模式。这需 斜坡安全系数的作用随深度变化的不同规律,从而
要进一步、具体地研究这种条件对本文所论证和揭 给出了土质斜坡安全系数存在唯一最小值。
示规律的影响。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考虑地下孔隙水压强作用
的计算结果揭示了,上述(1)到(4)条特征和规律是
6 结 论 适用于地下孔隙水压强作用的结果。地下孔隙水压
强可有效地降低 FOSc×φ值和 FOSφ 值,对 FOSc值的
本文提出了为什么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 影响极其有限,同时地下水会加深拥有最小安全系
安全系数和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的 数的潜在滑移面的深度。基于 5种经典有限条分计
问题。为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本文定义了每一潜 算方法的结果揭示了,上述(1)到(4)条特征和规律
×φ
c c
在滑 移 面 所 拥 有 的 4类 安 全 系 数 FOS 、FOS、 适用于不同条分计算方法的结果。基于考虑斜坡土
φ +φ

FOS 和 FOS 。采用经典极限平衡原理的有限条 体分层不均质的计算结果揭示了,上述(1)到(4)条
分算法,计算了斜坡大量不同深度 d潜在滑移面的 特征和规律适用于斜坡土体分层不均质斜坡的结
安全系数,并用数据作图法进行论证和分析,研究了 果。

0(1) 岳中琦等: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的数据作图论证及原因分析 99

本文给出的数据作图结果也揭示了唯一最小安 nZY,Wa
Che ngXG,Ya
ngJ
,eta
l.20
05.Ro
cks
lopes
tab
ili
tya
nal
ysi
s:
×φ
c t
heo
ry,me
tho
dsa
ndp
rog
rams
[M].Be
ij
ing
:Ch
inaWa
terPo
wer
全系数 FOS 值对应的潜在滑移面附近存在大量安
×φ
c Pr
ess

全系数 FOS 值与最小安全系数值相差极少的其他
Che
nZ Y.20
03.S
oils
lop
est
abi
li
tya
nal
ysi
s:Th
eor
y,me
tho
dsa
nd
潜在滑移面。特别地,不少拥有略大于这个最小安 p
rog
ra [M].Be
ms ij
ing
:Chi
naWa
tera
ndPo
werPr
ess

全系数值的潜在滑移面位于更深处,拥有更多可下 Che
ngY M,La
nsi
vaa
raT,We
iW B.2
007.Two
di
mens
ion
als
lop

滑的土体体积和重量,更具下滑破坏能力。本文给 s
tab
ili
tya
nal
ysi
s by l
imi
tequ
ili
bri
um a
nds
tr
eng
thr
educ
ti
on

出的安全系数值包络线方法,揭示和给出了这些与 me
tho
ds[J
].Co
mpu
ter
san
dGe
ote
chni
cs,
3 37-15
4(3):1 0.
Fe
ll
eni
us W. 19
36. Ca
lcu
lat
io
nofs
tab
ili
tyo
fea
rthda
ms[C]//
最小安全系数值几乎相等的大量潜在滑移面位置区
Pr
oce
edi
ngso
fth
e2n
dIn
ter
nat
io
nalCo
ngr
esso
fla
rgeDa
ms:4
45.
间,这个结果可以更好地确定和选择最具实际危险 Ga
oW.2
017.I
nve
sti
gat
ingt
hec
rit
ic
als
li
psur
fac
eofs
oils
lop
eba
sedo

的潜在滑移面,进行斜坡稳定安全性评价和滑坡防 a
nimp
rov
edb
lac
kho
le7a
lgo
rit
hm[J
].S
oil
san
dFo
und
ati
ons
,57
治设计。 (6):9
88-1
001.

本文指出了,土体黏聚力(c或 c
′)和内摩擦角 Hu
angP L,Zha
ngG.2
020.S
tudyo
nsl
opes
tab
ili
tyu
nde
rco
upl
ing

oadi
ngc
ond
iti
on b
y l
imi
tana
lys
is me
tho
d[J
]. J
our
nalo

(φ或 φ′
)值在时间上不是常数,它们随土体孔隙含
En
gin
eer
ingGe
olo
gy, 4-4
28(2):39 00.
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快速减小。在土体黏聚力和 /或
oYD,Ni
Hu anTK,J
iaoHB,e
tal
.20
19.S
eis
mics
tabi
li
tyo
fsu
bma
rin

内摩擦角值下降到某种临界值时,原来稳定的斜坡 c
lays
lope
s ba
sedo
nup
perb
ounda
ppr
oac
h[J
]. J
our
nalo

要发生滑坡。这是原来稳定斜坡再发生滑坡的最根 En
gin
eer
ingGe
olo
gy, 8-4
27(2):40 14.
本原因 之 一。另 外,如 果 斜 坡 土 体 中 存 在 控 制 性 J
anb
u N.1
954.Ap
pli
cat
io
nofc
omp
osi
tes
li
psur
fac
efo
rst
abi
li
ty

(黏聚力或内摩擦角极小)软弱或光滑结构 面,那 a
nal
ysi
s[C]//
Pro
cee
din
gso
fEur
ope
anCo
nfe
renc
eonS
tabi
li
tyo

Ea
rthSl
ope
s:43-4
9.
么,需要进一步、具体地研究这种条件对本文所论证

anbuN.1
975.Ea
rthp
res
sur
eand be
ari
ngc
apa
cit
yca
lcu
lat
io
nsb

和揭示规律的影响。 g
ene
ral
iz
edp
roc
edu
reo
fsl
ic
es[C]//
Pro
cee
ding
sof4t
hICS
MFE:

07-2
12.
致 谢 岳中琦感谢 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 J
anbu N.200
5.Sl
opes
tab
ili
tyc
omput
at
io
ns:I
n Emb
ank
men
td
am

会组委会的邀请在大会上做了题目为《土体内摩擦 En
gin
eer
ing
[M].Ne
wYo
rk:Wi
ll
ey:47-8
6.

ian
gJC,Ya
mag
amiT.20
06.Ch
art
sfo
res
ti
mat
ings
tr
eng
thp
ara
met
ers
角和黏聚力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同异规律》特邀

roms
li
psi
nho
mog
ene
ouss
lop
es[J
].Co
mpu
ter
san
dGe
ote
chn
ics

报告、
2013年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组委
3(6-7):2
3 94-3
04.
会的邀请在大会上做了题目为《岩土工程行业发展 LiAJ
,Me
rif
ie
ldRS,Ly
ami
nAV.20
10.Thr
ess
di
men
sio
nals
tab
ili
ty
的技术性思考》特邀报告和 201
3年第六届全国地质 c
har
tsf
ors
lop
esba
sedo
nli
mita
nal
ysi
sme
tho
ds[J].Ca
nadi
an
灾害与防治学术会组委会的邀请在大会上做了题目 Ge
ote
chn
ica
lJo
urn
al,47(1
2):1
316-133
4.

为《现今滑坡灾难防治的两个本质性错误》特邀报 LiS,Yu
eZ Q,Tha
m L G,e
tal
.200
5a.S
lop
efa
il
urei
n un
der


ons
oli
dat
eds
ofts
oil
sdur
ingt
hed
eve
lopme
nto
fapo
rti
nTi
anj
in,
告。康兴宇感谢香港大学的博士生奖学金资助。
Ch
ina
. Pa
rt 1:f
ie
ldi
nve
sti
gat
io
n[J
]. Ca
nad
ian Ge
ote
chn
ica


our
nal
,4 47-16
2(1):1 5.
LiS,YueZ Q,Th
am L G,Le
eC F,e
tal
.200
5b.S
lopef
ai
lur
ein
参 考 文 献

nde
rco
nso
li
dat
eds
ofts
oil
sdur
ingt
hede
vel
opme
nto
fap
orti

Bi
sho
pAW.1955.Theu
seo
fth
esl
ipc
irc
lei
nthes
tab
ili
tya
nal
ysi
sof Ti
anj
in,Ch
ina
.Pa
rt2:An
aly
ti
cals
tud
y[J
].Ca
nad
ianGe
ote
chni
cal

lope
s[J
].G
ote
chn
iqu
e,5(1):7-17. J
our
na,
l4 66-18
2(1):1 3.
Ch
enW F,Li
u X L.2
012.Li
mita
nal
ysi
sins
oilme
cha
nic
s[M]. uKQ,Li
Li uHY,QiXB.2
020.Nume
ric
als
tud
yonl
ong
te
rms
tabi
li
ty
Ams
ter
dam:El
sev
ier
. o
fso
il
roc
kmi
xt
ures
lopeu
sings
tr
eng
thr
educ
ti
ont
ech
niq
ue[J
].
Ch
enZY,Mo
rge
nst
ernNR.1
983.Ex
tens
ion
stot
heg
ene
ral
iz
edme
tho
d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28(2):3
27-33
4.

fsl
ic
esf
ors
tabi
li
tya
nal
ysi
s[J
].Ca
nadi
anGe
ote
chni
calJ
our
nal
,20 Mi
shr
a M,Gun
tur
iV R,Ma
it
y D.2020.Te
ach
ing
le
arn
ing
ba
sed
(1):104-11
9. o
pti
mis
ati
ona
lgo
rit
hma
ndi
tsa
ppl
ic
ati
oni
nca
ptur
ingc
rit
ic
als
li

ChnZY,Sh
e aoC M.19
88.Th
eus
eoft
heme
tho
dop
timi
zat
io
nfo
r s
urf
acei
nsl
opes
tabi
li
tya
nal
ysi
s[J
].So
ftCo
mpu
tin
g,2
4(4):
mi
nimi
zi
ngs
afe
tyf
act
orsi
nsl
opes
tabi
li
tya
nal
ysi
s[J
].Chi
nes
e 2
969-2
982.

our
nalo
fGe
ote
chni
calEn
gine
eri
ng10(4):1-1
, 3. Mo
rge
nst
ernNR,Pr
iceVE.19
65.Th
ean
aly
siso
fth
est
abi
li
tyo
fge
ner
al
Ch
enZY,S
haoCM.198
8.Ev
alu
ati
ono
fmi
nimum f
act
oro
fsa
fet
yin s
li
psu
rfa
ces
[J].G
ote
chn
iqu
e,15(1):79-93.

lop
est
abi
li
tya
nal
ysi
s[J
].Ca
nadi
anGe
ote
chni
calJ
our
nal
,25(4): S
armaSK.19
79.S
tabi
li
tya
nal
ysi
sofe
mba
nkme
ntsa
nd s
lope
s[J
].

35-748. J
our
nalo
fGe
ote
chn
ica
lan
d Ge
oen
vir
onme
nta
lEn
gine
eri
ng,10

100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工程地质学报 2
022

(12):15
11-1
524. Zha
ngT,Zh
engH,S
unC.2019.Gl
oba
lme
tho
dfo
rst
abi
li
tya
nal
ysi
sof
Sha
ngY J
,YueZQ,Ya
ngZF,e
tal
.2003.Addr
ess
ings
eve
res
lope a
nch
ore
dsl
ope
s[J
]. I
nte
rna
ti
ona
lJo
urn
alf
or Nume
ric
ala
nd

ai
lur
eha
zar
dsa
lon
g Si
chu
an
Tib
et hi
ghwa
yin s
out
hwe
ste
rn Ana
lyt
ic
alMe
tho
dsi
nGe
ome
cha
nic
s,4 4-1
3(1):12 37.
Chi
na[J
].Epi
sode
s,J
our
nalo
fInt
ern
ati
ona
lGe
osc
ienc
e,2
6(2): Zhe
ngH,LiCG,Le
eCF,e
tal
.200
2.Fi
nit
eel
eme
ntme
tho
dfo
rso
lvi
ng
4-10
9 4. t
he f
act
oro
fsa
fet
y[J
]. Chi
nes
e J
our
nalo
f Ge
ote
chn
ica

Sp
enc
erE.19
67.A me
tho
dofa
nal
ysi
soft
hes
tabi
li
tyo
femb
ankme
nts En
gin
eer
ing
,2 26-6
4(5):6 2
8.

ssumi
ngp
ara
ll
eli
nte
rs
li
ceFo
rce
s[J
].G
ote
chni
que
,1 1-
7(1):1 Zhe
ngYR,Ko
ngL.20
10.Ge
ote
chn
ica
lpl
ast
icme
cha
nic
s[M].Be
ij
ing

26. Ch
inaAr
chi
te
ctu
rea
ndBui
ldi
ngPr
ess

nSP,Yu
Wa eZQ.2
003.Ef
fe
ctso
fdi
ff
ere
nts
li
ceme
tho
dso
nso
ilna
il ZhuD Y.2
001.A me
tho
dfo
rlo
cat
ingc
rit
ic
als
li
psur
fac
esi
nsl
ope
de
sig
n f
or c
ut s
lop
e s
tab
ili
zat
io
n[C]//
Pro
cee
ding
s o
fthe s
tab
ili
tya
nal
ysi
s[J
].Ca
nad
ianGe
ote
chn
ica
lJo
urn
al,3 28-
8(2):3

nte
rna
ti
ona
lCo
nfe
ren
ceo
nSl
opeEn
gine
eri
ng:461-466. 3
37.
nSP,Yu
Wa eZQ.20
04.S
igni
fi
can
tco
sti
mpl
ic
ati
onsi
nus
ingJ
anbu
s 陈祖煜,邵长明.1
988.最优化方法在确定边坡最小安全系数方面的

imp
lif
ie
dorMo
rge
nst
ern
Pri
ces
li
ceme
tho
dsf
ors
oilna
ilde
sig
nof 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10(4):1-1
3.

uts
lope
s[J
].Tr
ans
act
io
nso
fHo
ngKo
ngI
nst
it
uti
ono
fEng
ine
ers
, 陈祖煜,汪 小 刚,杨 健,等.2
005.岩 质 边 坡 稳 定 分 析:原 理· 方
1(1):54-6
1 3. 法· 程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Wa
ngSJ
.19
97.S
cie
nti
fi
cthi
nki
ngo
feng
ine
eri
ngGe
olo
gy[J
].J
our
nalo
f 陈祖煜.2
003.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 方法· 程序[M].北京:中
Eng
ine
eri
ngGe
olo
gy, 89-2
5(4):2 91.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YueZQ,Le
eCF.20
02.Ap
lan
esl
idet
hato
ccur
reddur
ingc
ons
tr
uct
io
n 黄伦,张嘎.20
20.水位上升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土坡稳定极限分析

fana
ti
ona
lex
pre
sswa
yinCho
ngqi
ng,SW Chi
na[J
].Qua
rte
rly 方法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8(2):3
94-40
0.

our
nalo
fEng
ine
eri
ngGe
olo
gya
ndHy
dro
geo
log
y,35(4):309- 霍沿东,年廷凯,焦厚滨,等.20
19.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海底斜
316. 坡地震稳定性[J
].工程地质学报,
27(2):408-4
14.
Yue Z Q,Xu Q. 20
14. Fun
dame
nta
ldr
awba
cksa
nd di
sas
tr
ous 刘康琦,刘红岩,祁小博.2
020.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土石混合体边坡

ons
eque
nce
sofc
urr
entg
eot
ech
nic
als
afe
ty de
sig
nthe
ori
esf
or 长期稳定性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7-3
28(2):32 34.

lop
es[J
].Ch
ine
seJ
our
nalo
fGe
ote
chni
calEn
gine
eri
ng,36(9): 王思敬.1
997.略 论 工 程 地 质 学 思 维[J
].工 程 地 质 学 报,5(4):

601-16
06. 2
89-2
91.
Yue Z Q. 2
006. Ho
ng Ko
ng l
ands
li
p pr
eve
nti
ona
ndi
tss
oci
al 岳中琦,徐前.20
14.现今斜坡工程安全设计理论的根本缺陷与灾难
be
nef
it
s[J
].J
our
nalo
fEn
gin
eer
ingGe
olo
gy, 2-1
14(S1):1 7. 后果[J
].岩土工程学报,
3 01-1
6(9):16 606.
YueZQ.2013.So
cia
lbe
nef
it
sofl
ands
li
depr
eve
nti
ona
ndmi
ti
gat
io
nin 岳中琦.2
006.香港滑坡灾害防治和社会效益[J
].工程地质学报,1

Ho
ng Ko
ng, Ch
ina
[M]. Pr
ogr
esso
f Ge
oDi
sas
ter Mi
ti
gat
io
n 1):12-1
(S 7.
Te
chno
log
yinAs
ia,Env
iro
nme
nta
lSc
ienc
eandEng
ine
eri
ng,Be
rli
n 岳中琦.2
015.全球岩土工程领域共同挑战性问题的经典土力学理
He
ide
lbe
rg:S
pri
nge
rVe
rla
g:55-75. 论根源[J
].岩土工程学报,3 1-1
7(增刊 2):1 5.
YueZ Q.2015.Cha
ll
eng
ingi
ssu
esi
ngl
oba
lge
ote
chni
calpr
ofe
ssi
on 郑宏,李春光,李焯芬,等.2002.求解安全系数的有限元法[J
].岩土

aus
edbys
oilme
cha
nic
s[J
].Chi
nes
eJo
urna
lofGe
ote
chni
cal 26-6
24(5):6
工程学报, 28.
Eng
ine
eri
ng,
37(S2):11-15. 郑颖人,孔亮.201
0.岩土塑性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