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112-1 西洋哲學史一 作業一

Heraclitus 和 Parmenides 對這個宇宙有著相當不同的理解。請問:

1. Heraclitus 如何理解這個宇宙?請結合「火」、「永恆的火」(ever-lasting Fire)、

「對立」(opposites)、「邏各斯」(Logos)等等概念,嘗試說明之。

Heraclitus主張宇宙不是被某個人或神創造出來的,而是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
一直存在著,並無時無刻皆在變化,因此想要探討宇宙是如何創造的,便要回溯
到同樣永恆存在、卻本質永恆不變的基底元素:火。
基底元素的特性是:

● 一切世界在變動,但基底相同(火)

● 每個元素依比例照秩序(Logos)交替循環(EX:火在一定的比例下燒與熄)

讓我們更深入探討照秩序交替循環的過程,就會發現其中對立與元素、Logos之
間的關係,以及萬物、萬象其實都是以「兩個衝突力量下產生的和諧」之形式存在
著:

● 燒與熄:產生火

● 陰與陽:產生兩極

● 白與黑:產生色彩

● 生與死:產生生命過程
個人認為,此過程便類似磁鐵的運作原理(Logos),變化的標準(火)就像中間的
電子,會受到正負極的力量吸引(對立),在其中拉扯、維持平衡便是「運作」。

結論:Heraclitus主張世界是變動的、永恆存在的,其來源則是同樣永恆存在卻不
會變動的元素(火),並且兩著的運作皆符合「會依比例交替循環變化」的Logos,
在這運作過程中因衝突的力量而達到平衡,使世界得以持續運作下去。

2. Parmenides 如何理解「存有」(Being)?根據他對存有的理解,他會如何理解這
個宇宙?

Parmenides對於存有(Being)的理解是:

● 無法分立
● 是一個完整體
● 可被言說、思考
● 不具變動(穩定性
● 不具始末(永恆存在

因此,若以Parmenides的視角來理解宇宙便是:其實一切事物從未改變他們的本
質或調整任何比例,不同的只是他們「看起來的形狀」,但大家都是從同一個「
Being」的根出發。以人的生命歷程為例,

「出生時是小嬰兒,成長各階段看起來不同,結束時是年老」

整個過程皆發源自Being,Being 其實一直都存在,從出生前,貫穿整個中間過程
,到死亡後,而無論在哪個階段、將什麼人剖開,最基底組成都應該是完全一樣
的一個Being,運用到世界上其他萬物的始末與組成基底都是。

結論:Parmenides主張長相不同並非組成基底或比例不同、而是單純從「同一個
Being」發展出不同形狀。不同事物之間並沒有比例或任何關係,唯一關係是皆來
自同一個Being。因此所有事物皆相同(都是一個完整的Being),沒有所謂真正的
變化、沒有變化便沒有所謂正反、衝突。

3. 你們認為,誰對這個宇宙的描述和解釋更有說服力?還是說,他們的描述和解

釋都很有問題?請說明你們的主張和理由。

我認為或許對於宇宙的描述,以及想做這件事情(去找到並描述宇宙真理)的嘗
試,都僅存在於我們自己的世界,並最多僅能在我們世界達到人類之間自己的共
識,並我們自稱合理。

例如:因為大家都承認「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大,無論是天文學上的宇宙,
或是我們人類所能了解的知識世界,都是沒有盡頭的」,我們甚至連盡頭是什麼
都不知道,甚至有沒有盡頭?所以看似是對的,反推對於開始也應該是一樣。(對
於這樣的問題人們或許早已習慣用廣大的空集合蘊含(因為兩者的概念都是符合
人們定義之「廣大」),並看似在我們的邏輯上合理就是正解,其實終究還是回到
「沒有答案」的答案)

但上述其實也可以說只是人類之間的共識,卻幾乎是(被當作)真理,所以我懷疑
是否有真正真理的存在,又或者說,這所謂真理、自己世界、客觀世界,一切的問
題與定義也都僅存在於人類自己的想法中,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因此恕我採取
保留態度,不支持也不批判任何立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