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

贝尔曼的主要翻译思想简介
邓 艳 梧州学院外语系 广西 梧州 543002

摘 要 :贝尔曼的翻译诗学在当代法国翻译理论界和当代西 尔曼所说的翻译的纯目标是指尊重文化他者以丰富和发展自身
方翻译理论界占据了一个非常的位置。他翻译思想的核心是“以 的语言文化。道德准则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的道德
异为异”,即他非常尊重原语语言和文化,并且非常看重原语的 准则意指以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范为依据的求同的翻译策略,
语言、文化及文学在发展和丰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文学中 这种道德准则往往会使翻译偏离其纯目标。要使翻译不受消极
的作用。他的翻译批评理论也是以此为着眼点。 的道德准则所惑,必然需要对翻译进行分析,我们将在下文中
关键词 :贝尔曼 ;以异为异 ;翻译批评 ;翻译伦理 对此进行讨论。那么积极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呢?他(1984/1992 :
作者简介 :邓艳,梧州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 41 指出)如果译者对原作进行一贯的改编使其适应译入语,也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就如施莱尔马赫所说的把作者带到读者面前这种现象,那么译
[ 中图分类号 ] :H059 [ 文献标识码 ] :A 者则仅能征服对译文质量要求极低的读者。而非常确定的是,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3)-22-190-02 译者背叛了原作,自然也就背叛了翻译的精髓。由此可见,贝
尔曼认为译者要持有的积极的道德准则应该是译者把读者带到
一、引言 作者面前,也就是要尊重原作,尊重异的语言和文化。贝尔曼
安托瓦纳 . 贝尔曼 (Antoine Berman)(1942-1991)是法国当 提出在翻译中尊重“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批判了翻译史上
代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 占据主导地位的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观,认为真正的翻译就是
《翻译批评论 :约翰 . 唐》(1995/2009),《异域的考验 :浪漫主 把读者带到国外,其真正目标是丰富和充实本土的语言文化。
义时期的德国文化与翻译》(1984/1992),
《翻译与文化 :远方的 至于翻译对象,贝尔曼注重文学翻译,尤其是伟大的文学经典
旅馆》(1999)。代表论文有 :
《异域的审判》(1985)。 作品的翻译。
虽然贝尔曼的主要翻译理论著作在近几年才被译成英文,但 三、文学翻译
是在这之前国内已有相关学者对他的翻译思想做了介绍或者研 文学翻译贝尔曼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焦点。他认
究。例如,许钧和袁筱一(1998)对贝尔曼的两本著作(1984/1992, 为翻译文学作品是很必要和很重要的。在他看来,文学作品作
1995/2009)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王东风(1999)指出了贝尔曼 为一种成品,和它的语言有一定的距离。正是这段距离把作品
(1984/1992)把史论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研究的新高度,吴南松 构建成了一个语言、文化及文学的新奇物,并予以作品被翻译
(2000)探讨了贝尔曼的译者翻译立场,荣军和许丹(2006)从 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他指出了译作的地位。
翻译的后结构主义视角评析了贝尔曼代表作(1985,1995/2009), 一方面,他视译作为作品之外并可独立于作品而存在的东西,
洪溪珧(2012)对贝尔曼的翻译批评论(1995/2009)作了述评。 另一方面,他认为译作能使作品完善,并可以把作品推到一个
在借鉴资深前辈的研究和自己的粗浅阅读的基础上,本文作者 高于自身的位置。由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普通可译性和作
拟对贝尔曼的三个主要代表作的主要翻译思想进行客观的梳理, 品可译性。普通可译性是从语言学家的角度的来看的,它指出
以给读者带来一个尽可能比较系统和丰富的贝尔曼。 因所有的语言都是语言,故任何一种语言都能被翻译成另外一
二、中心问题 种语言。但是各种语言彼此相异,故语言之间的翻译也具有一
贝尔曼把为什么翻译,怎样翻译和什么才应该被翻译这三 定的不可译性。也就是说,可译是绝对的,不可译是相对的。
个问题列为一切翻译理论史的中心问题(1984/1992 :41)。他认 作品的可译性是指一种内在的必然性,一切作品都是可译的。
为,任何翻译理论问题首先都要考虑这三个中心问题,即翻译 然而,他继而指出,文学翻译面临诸多危机。他指出,人
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对象。他指出翻译的目的在于揭示自身 们从事文学翻译时往往会被一系列变形的倾向所俘虏,从而使
与异己的关系,通过对异己之物的思考来充实丰富自身。他提 原文本的异的特性遭到严重的压制与破坏(1985)。这种变形
出,通过翻译输入异质文化能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成于发 无疑会导致译者偏离翻译的纯目标。为了避免这种偏离,他 呼
展。更具体地说,在谈到外国文学的作用时,他指出外国文学 吁译者应该对翻译进行分析,以找出可能会影响其翻译实践
调节本国文学的内在冲突,使本国文学能觉察自身之貌,从而 并且会不自觉地影响其在语言和文学层面的选择的变形系统
促进本国文学的再生。由此不难看出,贝尔曼把翻译当做一种 (1984/1992 :6)。他分析了十二种文本变形的倾向,例如合理
建构语言文化的方式。 化、明晰化、韵律的破坏、方言或异国情调的破坏等(1985 ;
在批判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于英美国家流行的种族中心主 Laurence Venutti,1995:284-297)
。他认为,这种变形倾向把文学
义翻译观的基础上,为达到他所坚守的翻译目的,贝尔曼提出 翻译至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译者应对翻译进行分析以谨防
了自己的翻译方法。他认为,要使翻译成为真实意义上的翻译, 这些变形的发生。
需要有明晰的翻译道德准则和分析方法 (1995/2009:5)。翻译的 以上是针对散文翻译和小说翻译而言,放在诗歌翻译上,
道德准则包括呈现并肯定翻译的纯目标,为其纯目标辩护。贝 也是同样适用的。对于诗歌翻译,贝尔曼在他的著作中有非常

190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

独特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要进行诗歌翻译就必须对要翻译 五、翻译伦理
的诗歌的特性 ( 形式和内容 ) 有着充分的认识。每一首诗既是一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为了使翻译成为真实意义上的翻译,
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与其他诗歌相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相互翻 贝尔曼提出了翻译的道德准则和翻译的分析方法(1984/1992,
译的网络中。在研究一个作者的诗歌时,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诗歌, 1985)。他的道德准则或标准包括呈现和确定翻译的纯目标,即
同时也要研究其散文作品,然后再回到诗歌。只有这样研读过 “以异为异”,并为其辩护。他定义翻译的道德准则是翻译理论
原作,不断对其进行阅读和重读,才能把握这些诗歌的自身的 的任务之一。在他看来,翻译的纯目标就是“以异为异”,这展
内在本质和特色,做到尽可能尊重原作的语言和文化,不为变 现了他对原作语言和文化极大的尊重和推崇,这就是贝尔曼的
形倾向所引诱而偏离翻译的伦理目标。 翻译伦理。学界有学者对他的翻译伦理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例
四、翻译批评 如王大智(2005)指出贝尔曼是最早提出“翻译伦理”这一概
贝尔曼也是一个翻译批评家,可以说他的主要翻译理论著 念的学者。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在翻译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翻
作和论文都是他翻译批评论的展现。他指出,
批评是翻译的过程, 译伦理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伦理问题,韦努蒂提出“存
翻译也是批评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批评的批评,重译是对前译 异伦理”(ethics of difference)
,皮姆提出“译者伦理”,我国的
的批评(1995/2009: 25-30)。他指出,他的批评论与以往对翻译 学者也开始关注研究翻译的伦理问题。
的批评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18 世纪以来的对于翻译的批评 六、结语
只不过是一种(judgment and evaluation)
(1995/2009: 1-21),只 贝尔曼主张“以异为异”的翻译理念和翻译伦理,极为尊
有在对译作自身、对译作的基本特征、对使译作成为其自身的 重异国的语言文化和重视翻译在发展自身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性。
翻译方案、翻译视野以及对译者的立场这些角度来进行严密的 他的翻译思想深受了施莱尔马赫的影响,同时他和施莱尔马赫
分析时,翻译批评才真正开始上路(1995/2009: 3)。贝尔曼的分 影响了韦努蒂,便有了后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作为法
析基于对译作和原作的阅读和再读。他说,对译作的阅读促使 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贝尔曼的翻译思想不
他走向译者,他从三个方面阐释译者 :译者的定位,译者的任务, 仅把法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
以及译者的翻译“视界”(许均 , 袁筱一,1998)。 间(许钧 袁筱一,1998)
,其实也把整个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带
贝尔曼的翻译批评把译者提到了一个显著的高度,翻译的 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本文虽然试图做到全面
方案和视野都是以译者为中心,由译者决定的。译者在所有层 介绍贝尔曼的主要翻译思想,但终究太有欠缺。首先是没有找
面上都扮演着批评家的角色,而重译则是对先译的批评。在他 到《翻译与文化 :远方的旅馆》(1999)的英文著作,其次是对
看来,翻译是语言、文化和文学的塑造者,具有创造性和自足性, 手头所掌握的材料研读不深,有待进一步深读并重思。
故译者的任务在本质上也是自足的,译者具有主体性,即“个 参考文献:
人化”(individuality)、 (reflection) 和“自由度”(freedom)。
“自省性” [1]Berman, Antoine. (1995/2009).Toward a translation Criticism: John
个人化是指译者的独特性。自省性指的是译者在自己活动的领 Donne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Francoise Massardier-Kenney). Ohio:
域内进行自我反思。自由度指的是每个译者对自己的活动以及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活动结果负责。他也对译者进行了定位。他指出纯正的译者要 [2]Berman,Antoine. (1985).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以原作、原语和原作者为起点进行翻译。其次,他认为译者要 In Venuti, Lawrence. (Ed.). (2000).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懂翻译的历史,不懂翻译历史的译者是一个憋足的译者。再次, London & New York
他提出译者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译者翻译时应以书为据而非 [3]Berman, Antoine.(1984/1992)The Experience of the
词典。 Foreign(Translated by S.Heyvaert).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在谈到翻译的立场问题时,贝尔曼认为它是以下两个方面 York Press.
的折中。一方面,译者作为翻译主体为翻译动机所驱对翻译 [4]洪溪珧.《翻译批评论:约翰·唐》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
任务有着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译者内化了一般的翻译标 第1期,142-147.
准。译者的翻译立场提升了其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却使其自 [5]荣军,许丹.翻译的后结构主义视角[J].语言学,2006年第8期,
身受到三种危险的威胁(chameleon-like shapelessness, capricious 151-152.
freedom, and the temptation to be self-effacing)
(1995/2009 :59)。 [6]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理论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第
用许均 , 袁筱一的话来说,就是“他可能为了讨好目的语而做出 12期,44-47.
随意的改变 ;他也可能为了平衡所谓的孤独感赋予自己某种不 [7]王东风.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负责任的自由 ;但更为常见的是译者总有隐身于原作之后的企 58-60.
图(或曰译文的透明性)”(许均 , 袁筱一,1998: 265-266)。 [8]吴南松.谈译者翻译立场的确立问题[J].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至于翻译方案,贝尔曼认为翻译方案决定了译者在实现文 36-40.
学文化移植所充当的角色,例如如何选择翻译模式和翻译风格。 [9]许钧,袁筱一等.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翻译的视界中的视界是阐释学的术语。 在贝尔曼看来,译者的 1998.
视界是指决定译者感受、思考和翻译的语言、文学、文化以及 [10]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等.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北京:外
历史的因素。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9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