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

鲁迅
郁达夫
茅盾
沈从文
丁玲
老舍
巴金
曹禺
萧红
赵树理
钱钟书
张爱玲

现代:马克思“现代性”,科学主义,资本主义,人道主义,民族主义
现代化从西方开始
文艺复兴 人道主义

弊端 民族主义 :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科学主义 :道德催眠,杀伤性武器
资本主义 :金钱至上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个人膨胀,利己主义
博爱主义

反叛现代性 — 现代主义:庞杂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不仅批评现代性还提出了新方案
中国与现代性

中国——文明古国, 十九世纪起,面对有代差的现代文明

中国的价值体系中,四种观念相当薄弱,转型格外困难

科学主义的狭隘 梁启超
人道主义的落后 伦理纲常对个人主义的排斥
民族主义的缺失 中国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
资本主义的匮乏
文学与现代化目标结合,成为一种工具

梁启超,维新我民,利用文学开启民智——三界革命 诗,文,小说

诗界革命:诗是中国古代一种交流工具,用旧形式写新思想
局限:只是运用了新名词或新典故 还是旧瓶装新酒

文界革命:晚清四派散文
林纾的翻译文章,谭嗣同梁启超的议论文,章炳麟的述学文,章士钊的政论文(从林纾、
梁启超两派而来)

小说界革命
成果一:科幻小说,成果二:政治小说,表现民族主义,成果三:言情小说。描写情欲
不足:新的特征还不突出

改良戏曲 陈独秀五条药方 1906 春柳社 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开端


文明戏的堕落

文字改革 汉字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变革思路一:拼音化
二:白话文 裘廷梁 梁启超“新文体”
五四一代“文学革命”
语言变革“废除汉字论”
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为正统,《白话文学史》,文学的国语 ,白话文作法四条主张
白话文的顺利推进 1920

重视思想革命 周作人 以人道主义为核心


胡适 “易卜生主义”,健全的人道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 十类文学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史上史无前例的
毛泽东封神鲁迅:1940《新民主主义论》
1881 出生,周樟寿,出身于书香世家,富二代 13 岁时 祖父入狱,父亲被剥夺科考资格,
为救祖父,倾家荡产,父亲生病,15 岁父亲病逝,从小康坠入贫困
鲁迅遭受亲戚的欺凌和路人的讥笑,仇恨社会的个性
1898,鲁迅放弃科考,参加了洋务派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自取了新名字周树人,半年后
转学,考入江南矿路学堂,适逢维新变法,接触新学,鲁迅从小接受的是历史循环论和历
史倒退论,因此进化论给鲁迅进步很大,进化论给了鲁迅一些推翻反抗黑暗的信心
1901 与朱安订婚,1902 拿到赴日本留学的资格,东渡日本,弘文学院
在东京期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者的演讲会,1903 剪辫 加入浙学会,即光复会的前身
对革命表面上很有激情,但存有很深疑虑“假如焕卿造反成功,做了皇帝,我们这班老朋
友恐怕不能幸免。”鲁迅接受了一次刺杀清廷要员的任务,但后悔了,他认为自己不够勇
往直前,义无反顾,疑虑太多,鲁迅逃避革命
1904 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想把现代医学传入腐朽中国,改变愚昧百姓对现代科学的看

1906 弃医从文
1906 鲁迅被骗回家,和朱安结婚,第四天带着周作人从家里出走去日本,到东京,创办
《新生》,夭折 积极投稿,进行文学启蒙
《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立人”主张 呼唤摩罗诗人 “立人”的
关键在于“立心”,鲁迅推崇这种诗人,呼唤精神界的战士
《域外小说集》翻译东欧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反响不大,打击了鲁迅
鲁迅留日期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一方面接受了启蒙主义,另一方面又潜藏着不信任,对民众不信任
俄罗斯东欧小说对鲁迅影响很大
1909 鲁迅回国,当老师,化学实验,学生的恶作剧,启蒙者的孤独,对民众根深蒂固的不
信任
1910 回到绍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