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認識羅馬的地理,歷史和人物

林修榮

羅馬(Rome)為意大利首都,也是國
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也
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
2500余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
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
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人口二百八十多萬,是全世界天主
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
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此外更有千姿百態的殘垣斷
壁,深厚莊重的圓頂教堂,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形態各異的噴泉,以及輝煌的宮殿和古
老的建築群。
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
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理:
羅馬坐落在靴形的意大利半島中西部的第
伯河谷(Tiber River)下游丘陵地帶,台伯河
流經市內。意大利半島上,山多平地少,大
河流更少,這條台伯河算是相當長,在意大
利北方發源,然後蜿蜒流向半島中部,穿過
七個小山來到拉丁平原,即今日羅馬的所在
地。而意大利半島則位於地中海地區的中
心。
這一地理位置示意大利佔據了可以控制整
個地中海地區的戰略地位,以海路南連非
洲,西及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東通希臘、
小亞和敘利亞。可以說,這一通達歐、亞、非三洲的要沖之地,為羅馬文明的崛起和後來
的擴張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歷史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它繼希臘之後,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
事上的成就都達高峰。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國的疆域在圖拉真王(Trajan)
在位末年(主後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
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21%。羅馬帝國幅原遼闊,它使拉丁希臘语言、文化、宗教、發
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

1
研究羅馬歷史,最好是將其分為古羅馬與羅馬帝國兩個時期:
古羅馬的歷史可分為二個階段: 王政時代:主前753年至主前510年; 共和時代:主
前510年至主前146年/主前27年
而羅馬帝國的歷史則可分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
〔395年—1204年/1453年)三個階段。

古羅馬時期
古羅馬文明是吸收了豐富的東方古國文明和古希臘文明而發展起來的。古希臘在南義
大利和西西里島建立的殖民城邦,把古希臘的社會政治制度、工藝技術、精神文化傳播
到了義大利,因此羅馬在文化傳統上,成為了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者。儘管古羅馬文化受
外界影響深遠,但羅馬在長期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王政時代(主前753年——主前510年)-- 這是羅馬從原始氏族社會走向過家的過渡時
期。此時期的「王」事實上是部落首領,由選舉產生,傳統認為羅馬王政時代總共經歷
了七個王。羅馬王政時代最後一個王--小塔克文(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其統
治方式非常殘暴,引起人民不滿因而被驅逐,此後羅馬人為了防止再出現這樣殘害人民
的國王,因此決定不再設立國王,改為每年選舉出兩名執政官來治理國家。從此羅馬進
入了共和國時期。
共和時代(主前510年——主前146
年/主前27年)--羅馬共和國,國家由
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Comitia
Tributa)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
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
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
政權力。部族大會由男性平民和男性
貴族構成。
此時期羅馬透過戰爭,對內統一了
除北部波河流域外的義大利半島;對
外則征服了迦太基、馬其頓、希臘和
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之外,東部地中海地區幾乎都被羅馬征
服。
羅馬大規模的對外擴張,造成一些手握兵權的軍事巨頭互相廝殺,才有了龐貝(Pom-
pey the Great)、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凱薩(Julius Caesar)的「前
三雄」,和「後三雄」安東尼(Mark Antony)、雷必達(Marcus Aemilius Lepidus)
、屋大維(Octavian)。最後也是因為這些巨頭們自相爭奪殘殺,羅馬共和國時期才走
向盡頭。
主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與屋大維(Octavian)“奧古斯都”(Augustus)的尊號,
意為至尊、至高無上的意思。之後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建
立了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宣告結束。

2
帝國時代(主前30年~主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 主後1453年東羅馬帝國
滅亡)
羅馬帝國可分為前期(主前27年—主後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
〔395年—1204年/1453年)三個階段。
前期(主前27年—主後200年):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於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
變得非常不穩定。主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凱撒(Ju-
lius Caesar)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不久便遭到刺殺
身亡。直至主前31年,屋大維(Octivian)在亞克興
角戰役(Battle of Actium)擊敗對手安東尼(Mark
Antony)和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Clepatra)(兩人
在埃及Alexandra自殺,就是電影埃及妖后的劇情),呑
並埃及托勒密(Ptolemy)王國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
不明朗。至到主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政制,賜君
權及奧古斯督(Augustus)頷頭予屋大維,便象征著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開始羅馬帝國
時代。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
民」自居。
屋大維征戰的勝利擴張了帝國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著前所
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國第三位皇帝卡裡古拉
(Caligula)被刺殺身亡後,元老院曾經考慮復辟共和政制,但羅馬禁衛軍架空元老
院,遂立克勞狄一世(Claudius)爲皇帝。克勞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國繼屋大維後首次征
戰不列顛尼亞(英國)。公元68年,克勞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Nero)自殺身亡,帝國
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發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經有四位軍團將
領稱帝,歷史稱為「四王內亂」。
維斯帕(Vespasian)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維王朝。
其繼位者提圖斯(Titus),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後開放鬥獸場。提圖斯只短暫
在位兩年,便由其兄弟圖密善(Domitian )繼位爲帝國第11位皇帝。
圖密善最後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爾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賢帝之首,開
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
弗拉維王朝延續時間很短(69-96年),但期間發生了幾件重要的歷史事件:
1、耶路撒冷陷落 聖殿被毀
古羅馬時代猶太人與羅馬人的矛盾由來已久,由
於信仰及民族傳統之間的差異,經常爆發流血衝
突。
發生於公元66年的猶太人起義,導火索是因猶太
行省總督弗洛盧斯為給尼祿上供,帶領士兵進入聖
殿,企圖帶走聖殿裡的寶物,猶太人奮起反抗,最
終導致各地猶太人起義反抗羅馬人的統治。尼祿派
3
維斯帕先帶領3個軍團前往鎮壓起義,戰爭因尼祿的死亡,羅馬帝位之爭而中斷。
維斯帕先登上帝位之後,派他的兒子提圖斯(Titus)接替繼續猶太人戰爭。70年,提
圖斯的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退守聖殿。6天後,聖殿也被攻下,提圖斯一把火
焚燬這座宏偉的聖殿,帶走聖殿中的寶物。
耶路撒冷淪陷、聖殿被毀等等事件,都應驗了耶穌在世時的預言。這場戰爭的結果,
造成7萬猶太人淪為奴隸,參加起義的所有人均被處死後釘在十字架上。據載當時被處死
的人數之多,連立十字架的地方都不夠。
2、火山瘟疫爆發 第二次羅馬大火
公元79年,弗拉維王朝第一任皇帝維斯帕先病死,他的兒子提圖斯繼位。提圖斯在
繼位前,就一直和父親一起共同治理帝國,由於他對待政敵手段殘酷,寧可錯殺不可放
過,曾被冠以「第二尼祿」的惡名。但在他正式繼位後,行為舉措與之前判若兩人。他
開始實行寬政,不接受私人財物,連正當的捐獻也不接受,甚至宣布不再判人死刑。傳
說他每晚都要自省,反思白天的所為……凡此種種的改變令羅馬人接受了他,進而擁護
他,史學家也難得地正面稱頌他。
提圖斯在位僅僅2年2個月,但就在這短暫的兩年裡,帝國發生了3次大災難。79年8月
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將整個龐貝城、赫庫蘭尼姆兩座城市掩埋;80年羅馬再度發生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接著不久羅馬城爆發大瘟疫。
元79年8月24日中午,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突然猛烈噴發,十幾個小時
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完全被掩埋在幾米厚的火山灰和泥石流下,繁華的城市及奢靡的
生活瞬間不復存在。此為類比圖像。史學家吉朋稱,提圖斯統治,讓羅馬度過了一陣短
暫的幸福時期。但就在這僅有的「幸福」時期,羅馬帝國還是遭逢如此大難。
中期(200年—395年):羅馬第13位皇帝圖拉真(Trajan)是羅馬五賢帝之中的第二位,
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Commodus)在位時,帝國開始出現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
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公元235年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Severus Al-
exander)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紀危機,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
帝。直至戴克裡先(Diocletian)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復穩定,這段時期
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國。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
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勝出,成爲帝國的唯一統治者。後
來君士坦丁一世將首府由羅馬城東遷至拜占庭,並新首府以其名字─君士坦丁,命名爲君
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於
313年將基督教(即天主教會)定爲帝國的國教,使基督教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
帝國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著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蠻人
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䘉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
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沒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
4
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
斯都路斯被奧多亞塞廢黜,這象征著西羅馬帝國的終結。但是,由於羅慕路斯·奧古斯
都路斯從未被東羅馬帝國所承認,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羅馬帝國上一位皇帝尼波斯
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羅馬帝國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
而東羅馬帝國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
世戰死爲止。史學家會稱東羅馬帝國爲拜佔庭帝國。

人物:使徒保羅
保羅又名掃羅,保羅是他的希臘名字,當
他信主以後過一段時間開始第一次宣教時,
使徒行傳就改稱他為保羅(徒13:9)。
1. 他的出生:出生於羅馬基利家省的大數
城(位於今日土耳其境內),這並不是一個
無名的小城,而是一個大學城,它不但有希
臘化的色彩,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和商業的中
心。
2. 他的身份:掃羅是一個猶太人(徒21:39)
,屬便雅憫支派,出生第八天就受割禮,是
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3:5)。不過,他
從出生就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光是這一點
就教抓他的千夫長羨慕不已(徒22:27-29)。
3. 他的教育:掃羅生長在耶路撒冷,受教在著名的猶太拉比迦瑪列的門下,可以說是
按其祖宗嚴謹的律法受教(徒22:3)。迦瑪列是猶太偉大教師希列(Hillel,60B.C.-21A.D.)的
孫子及繼承者。
4. 操多種語言:當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捉拿保羅時,他用他們的母語希伯來話對他們說
話(徒22:1-2)。但是對羅馬的千夫長卻說希臘話,叫千夫長感到希奇,以為保羅是從前作
亂的埃及人(徒21:37-40),其實不是。
5. 宗教信仰:信主前,掃羅已經是個真誠、熱心的法利賽人,他熟悉聖經,篤信猶太
教,而且貫切遵行猶太教的律法。也因為出於對神的忠誠,他相信耶穌宣稱是彌賽亞、
是神的兒子,便是對神的褻瀆,所以他毫不留情地迫害基督徒,追捕那些「褻瀆神」的
人,這在他而言可說是無可厚非的。
6. 他的職業:掃羅原是以製造帳棚為業(徒18:3),當時,每一個猶太律法的學生都必
須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
7. 逼迫基督徒:由於對猶太律法的熱心,掃羅逼迫基督徒,將他們下在監牢裡,甚至
置他們於死地(徒22:3、26:9-11)。當主耶穌的見證人司提反殉道時,保羅不但在旁邊,
他還看守那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並且歡喜他受害(徒7:57-60、22:20)。
8.掃羅的改變:在前往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路上遇見主,他對耶穌基督的看法才起
了根本性的變化。那時,有一道強光從天上射下來,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並且
5
有主的聲音親自向他說話(使徒行傳 9:1-9)。也許他
當時很難受,因為他發現原來耶穌不是被處死了的滋事
者,而是復活了的主。這是保羅人生的轉捩點,從此他
不單認定主耶穌基督為救主,更將為神所發的熱心,轉
移投向傳福音的工作上。
保羅歸信耶穌後,先後在阿拉伯、大馬士革和耶路撒
冷有過不同長短的逗留,又放膽傳講耶穌,後來經該撒
利亞返回故鄉大數,並在那裡潛修學道。數年後,巴拿
巴招募他到敍利亞安提阿,協助牧養當地的教會,展開了
他外邦人的使徒事奉的生涯。
9. 保羅的受苦與殉道:因為有人誣告保羅把一個外邦人帶進了只許猶太人進入的聖
殿院落,很快就被捕了,然後在凱撒利亞馬利提馬被禁閉了兩年。之後他提出要上告凱
撒,被用船送到羅馬等候凱撒尼祿的發落。由於擁有羅馬公民身分,保羅被押解到羅馬
城中軟禁在家時,頗受優遇,可以在家中寫信、會客。
照傳統的說法,保羅約於主後 62 年從羅馬被釋放。有學者提出保羅在獲釋後作了第
四次宣教之旅,而且可能去了西班牙,然後返回愛琴海一帶。 不論這推測是否屬實,保
羅最後還是被捕,囚禁於羅馬,並據說在「變成瘋子」的凱撒尼祿所發動的逼迫中,於
羅馬城外的俄斯替亞道 (Ostian Way)上遭斬首處死。根據一些可信性不肯定的記載,
保羅大概死於主後 67 年,與彼得殉道的時間相約。
在傳福音的年月中,保羅經歷了疲乏、痛苦、饑渴、寒冷、赤身露體、毆打、監禁、
石擊、船壞、海陸的危險,然而他從沒想過放棄。他一邊傳福音,一邊建立教會,也經
常與信徒保持聯繫,他寫過十三封書信,教導和堅固各地教會的信徒。保羅雖然不是第
一位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但他參與事奉一段時間後,漸漸將焦點集中在外邦人的福
音工作上,所以保羅又被稱為「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保羅的名句(都記載在聖經內)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這句話是他生命的實際經歷,也成為後世所有基督徒生命的目標,只要在基督裏,
一切都更新了。)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13-14)
(這句話帶給那些軟弱失敗的信徒是何等的鼓勵和安慰,使許多人從灰心失敗的光景
中重新恢復過來。)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1)
(從來沒有一位使徒能敢講此話。保羅不但不懼怕死亡,反視之為福分。)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林後二:14)

6
(保羅的人生是一個誇勝的人生,他從不言敗,即使在最困苦的日子裏面,他也是常
常喜樂。他處在牢獄中,寫“要靠主常常喜樂”(腓四:4),試想坐在監裏如何能有喜
樂?若不是他有喜樂在心,豈能寫出喜樂的篇章?)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帖前五:16-18)
(他將喜樂,禱告,謝恩都歸納為神對信徒所定的旨意。)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
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
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15-16)
(保羅此時已是晚年,傳道了幾十年,竟然對自己的屬靈兒子提摩太說自己是一個罪
魁。一個長輩能在一個後輩面前承認自己如此,只有保羅才有如此的心胸。)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
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後四:7-8)
(這是保羅最後生命的凱歌,面對死亡,毫不懼怕,唱出了生命雄偉的凱歌。)

保羅在雅典
使徒行傳17:16-34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
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於是在會
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
的人辯論。還有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
他爭論。有的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什麼?」
有的說:「他似乎是傳說外邦鬼神的。」這話是
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 他們就把他帶到
亞略巴古,說:「你所講的這新道,我們也可以
知道嗎?」因為你有些奇怪的事傳到我們耳中,
我們願意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 雅典人和
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
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
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
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
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他從一本
(blood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要叫
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 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
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 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
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
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
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做可信的憑據。」
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