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6

最詳頂底分型判斷,學會從此看裸 K!

1、頂分型定義

頂分型:相臨三根 K 線中,中間一根 K 線的高點,是三根 K 線中高點中最高的,其低

點,也是三根 K 線中低點中最高的,這三根 K 線的組合,就是頂分型。

底分型:相臨三根 K 線中,中間一根 K 線的低點,是三根 K 線中低點中最低的,其高

點,也是三根 K 線中高點中最低的,這三根 K 線的組合,就是底分型。如下圖。

無論是頂分型或是底分型,第 3 根 K 線都是這個分型形態的關鍵一根 K 線。在頂分型

中,3 號 K 線的開盤價位,基本上能代表大部分頂分型的強弱,若在 2 號線實體部分

的中下部開盤,顯然走弱的概率就較大,若低開低走,以陰線收盤,且其最低點或收

盤價低於 2 號 K 線的最低點,頂分型就確立。

注意:這裡重點說一下,分型是要處理完包含關係的。從出現包含關係的那根 K 線向

前看兩根,若前面兩根呈上升 K 線關係,就取高高。若前面兩根呈下跌 K 線關係,處

理時就取低低。看圖可能會更加清楚。
當然,頂分型的形成,並不必然代表向上一筆走勢結束,有些較弱的頂分型,只是一

個次級別的震盪,並最終成為中繼形態,並繼續向上運行。所以會有中繼型的。

分型的分類:

1,中繼頂分型:是指股價在上漲過程中,形成一個定義中的頂分型之後,股價卻沒有

下跌,而是稍事震盪繼續上漲,這種頂分型即為中繼頂分型。它的實質是形成次級別

中樞的一筆上漲的一個小頂。
2,轉折頂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的上漲(實為一筆,因此時尚沒講筆,故仍按傳統

叫一波)之後形成頂分型,並由此頂分型開始一波下跌過程。這種頂分型即為轉折頂

分型。實質是此波與前同向一波發生背馳或盤帶背馳,或內部次級別發生背馳或盤整

背馳。

3,中繼底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下跌之後,形成了定義中的底分型形態,卻沒有發

生轉折向上,稍事震盪後,繼續下跌,這種底分型即為中繼底分型。實質是形成次級

別中樞的一筆下跌的小底。

4,轉折底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下跌之後形成了底分型,並由此底分型開始一波上

漲過程,這種底分型即為轉折底分型。實質是該波下跌與前一波下盤形成背馳或盤整

背馳,或此波內部次級別發生背馳或盤整背馳。

2、分型區間

A、頂分型的區間:是指第 2 根 K 線的最高點到 1、3 號 K 線中低點中最低的那個低點

的距離。如下圖二所示。
B、底分型區間:是指從第 2 根 K 線的最低點,到 1、3 號 K 線中高點較高的那個高點

間的距離。如上所示。

分型區間大小,一般與分型的強弱有關,分型區間大者,說明構成分型的三根 K 線均

較長,或其中兩根較長,或至少一根相對很長。區間小者,說明至少有兩根小線體,

或三根均較小,這時,此分型成為中繼的概率就較大。

3、頂分型的下沿

頂分型的下沿,是指形成頂分型的第 1 根 K 線的最低點。頂分型的下沿,是判斷頂分

型強弱的關鍵位置。如圖三所示。

4、底分型的上沿

底分型的上沿,是指形成底分型的第 1 根 K 線的最高點。底分型的上沿,是判斷底分

型強弱的關鍵位置。如圖三所示。
5、分型的力度

A、頂分型的力度:頂分型的力度,以頂分型的下沿是否被形成頂分型的第 3 根 K 線

有效擊破來判斷。分為最強走勢、較強走勢、一般走勢和較弱走勢四種。如下圖。

最強走勢:第 3 根 K 線為跌空低開並低走的大陰線,強力擊穿頂分型下沿。收盤時陰

線的跌幅越大,力度越強。

較強走勢:從第 2 根 K 線的中下部開盤,且收盤以中大陰線擊穿頂分型下沿。

一般走勢:第 3 根 K 線最低點在頂分型下沿附近。

較弱走勢:第 3 根 K 線最低點在頂分型的下沿之上。離下沿越遠,力度越弱。

頂分型的第 2 根 K 線在力度判斷中也很關鍵,比如長上影線、長十字星、浪高線形態

的,這種頂分型形態力度也較強,當然,再與第 3 根 K 線進行組合判斷,就更加明顯。

由於實例圖譜一種找一隻的話,也相對較多,就不再一一舉例了,大家可以自己找一

些對照。
B、底分型的力度:底分型的力度,是以底分型的上沿是否被形成底會型的第 3 根 K

線有效擊穿來判斷。也分為最強、較強、一般和較弱四種。如上圖。

最強走勢:第 3 根 K 線為跳空高開高走的大陽線,並強勢擊穿底分型上沿。收盤時陽

線漲幅越大,力度越強。

較強走勢:第 3 根 K 線從第 2 根 K 線的中上部開盤,並以中大陽線收盤,且擊穿底分

型上沿。

一般走勢:第 3 根 K 線收在底分型的上沿附近。

較弱走勢:第 3 根 K 線收在底分型的上沿之下。離上沿越遠,力底越弱。

6、分型常見形態

無論是頂分型或是底分型,均有四種較常見形態:(1)標準形態(2)左側跳空

(3)右側跳空(4)左右兩側跳空 具體圖形形態參看上圖。其中右側跳空和左右兩
側均跳空的頂分型或底分型,均是力度較大的分型形態。同樣的道理,由於形態較多,

一種找一隻實例圖譜,也顯得圖形態較多,不再一一舉例。

7、確認頂分型:

是指在轉折頂分型之後,相隔不遠的幾根 K 線,就再度形成一個定義上的頂分型,只

是這個頂分型要低於前面的轉折頂分型,由此頂分型開始,股價開始一波快速下跌。

確認頂分型有時不止一個,它是次級別震盪所形成,若兩個以上,剛是次級別中樞的

兩個小頂,可以以打橫筆畫過。其實也可以認作二賣位置。

確認底分型:是指在轉折底分型之後,相隔不遠的幾根 K 線,再度形成一個定義上的

底分型,但這個底分型高於前面的轉折底分型,股價由這個底分型開始快速上漲。確

認底分型有時也不止一個,它是次級別震盪所形成的,若兩個以上,剛為次級別中樞

的兩個小底。
8、實際運用:

1、止損的位置可以用頂分型的確認來判斷,或者頂分型第 3 根 K 線收盤破第一根 K

線收盤或者最低點就可以認為是賣點,當然我說的是我自己的方法。

2、頂分型中間出現長上影線如果在壓力位,那就要注意力。

3、頂底分型可以構成中樞,這個具體的判斷我就不一一解釋了。

今天就先分享這麼多吧,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提出來,看到後及時回復,別

說我是標題黨啊,內容我自己覺得是有用的,你們也許都了解,但是沒有做過這樣的

總結和結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技術分析之纏論形態學(1)——分型
1 分型幾何的自相似性
分形幾何學的基本思想是:客觀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層次結構,局部與整體在形態、功

能、信息、時間、空間等方面具有統計意義上的相似性,稱為自相似性。也就是說,

事物的總體與局部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

纏論認為:股票的走勢和大自然中的分型十分相似,雖然股票走勢歸根結底是不可複

製的,但股票走勢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不可複製的走勢,卻毫無例外地複製著自相似

性結構(又稱為自相似性結構的絕對複製性)。用道氏理論的話說來,歷史會重複,

但是永遠會以不同的方式重複。同時,這種自相似性的絕對重複性意味著可以通過邏

輯推導來預測未來的行情。基於此,趨勢的不可重複性、自相似性結構的絕對複製性

和理論的純邏輯推導,構成了纏論視角的三個基本的客觀支點。

2 級別

級別與周期有著一定的不同,周期是相對於時間而言的,但是級別是相對於層次而言

的。有的時候 5 分鐘級別的趨勢可能的持續時間與 1 小時的趨勢時間相近,甚至超過

1H 運行時間。因為級別只是按一定的規則,自生長出來的一種分類方法,本質上與

時間無關,也不是什麼時間結構。

級別具有三個特點

A 級別的自組性

級別的自組性是指自相似結構可以自組出級別來。換句話說,級別是由很多自相似結

構組合而成的,或者是由其生長而來。

B 級別的獨立性

任意一個級別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不同級別之間不能任意組合。

C 組合的聯動性

任何一個級別都是由次級別組合而來的,並為更高一級提供組合組件。
纏論中所述的級別與浪級有高度的重合性,都是一種連結大小趨勢的一種基本規則。

有了這種規則,我們就可以進行明確的分類,從而採用理論中介紹的工具來描述市場,

進而選擇較為優勢的交易策略。

3 分型 分型的概念將 K 線形態簡化成兩種——頂分型和底分型,為後續的分析構建

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是纏論中基礎性的概念(如圖)。

頂分型:第二 K 線高點是相鄰三 K 線高點中最高的,而低點也是相鄰三 K 線低點中最

高的。

底分型:第二 K 線低點是相鄰三 K 線低點中最低的,而高點也是相鄰三 K 線高點中最

低的。頂分型的強弱(如圖):
A 第 1 根長陽,第 2、3 根小陰小陽,其分型結構意義不大;

B 第二根 K 線是長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長陰,而第三根 K 線不能以陽線收在第二根 K

線區間的一半之上,那麼該頂分型的力度就比較大,最終要延續成筆的可能性就極大

了;

C 2、3 兩根 K 線包含,3 為長陰,有吞沒形態。這是最壞的包含關係,常常反轉意味

強;

D 第 3 根 K 線跌破第 1 根 K 線的底且不能收高到第 1 根 K 線區間一半以上的位置,最

弱的一種。

底分型的強弱(如圖):

A 如果有跳空缺口,那麼其反轉意義較強,(雙向跳空缺口更好);

B 第三根 K 線陽線收於第一根 K 線的頂部以上,則反轉意味強;

C 第二根 K 線如果是十字星或者是錘子線、倒錘子線等,則反轉意味強;

D 如果第一根 K 線是較大陰線,而 2、3 比較小,則反轉意義不大。

對《K 線形態》系列文章有所熟悉的朋友會發現,其實上面所說的強弱事項,在頂底

分型裡面都是通用的,如跳空缺口出現在頂分型中同樣表達了強烈的反轉意味。我們
需要知道的是:頂分型與底分型是一種 K 線形態的濃縮,只表達反轉的意味,至於反

轉的強弱,我們還是需要去熟知 K 線的相關知識。

4 K 線的包含關係

在學習了上面的分型之後,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實盤中還存在很多非頂分型和底分

型的結構,那麼如何將這些結構容納到頂底分型中呢?這就需要學習包含關係了。

K 線的包含關係是指一 K 線的高低點全在另一 K 線的範圍里(如圖 1)。非包含關係

一般分為四種:上升、下降 K 線;頂、底分型(如圖 2)。

K 線包含關係的處理:在上升方向中,將兩根 K 線的高點中最高點取作高點,將兩根

K 線低點中的較高點取作低點,這種處理方法又稱為「高高」;在下降方向中,將兩

根 K 線低點中的最低點取作低點,將兩根 K 線高點中較低點取作高點,這種處理方法

又稱為「低低」(如圖 3)。

這裡存在兩個需要闡明的問題:
A 上升與下降的方向如何確定:前一個 K 線與將要處理的 K 線之間的相對關係(如上

圖);

B 連續包含如何處理:新合成的 K 線繼續以相同的手法處理,直到沒有包含關係為止。
纏中說禪:分型(2)之包含關係處理
二、包含關係處理

包含關係是指相臨的兩根一大一小的 K 線,線體較小的那根 K 線的交易區間完全在那

根較大的 K 線的範圍之內。另外還有兩種特殊的包含關係,一是兩根 K 線頂部最高點

相等,其底部一高一低,另一種是,兩根 K 線的底部最低點相等,其高點一高一低。

K 線的包含關係只以上圖中兩種基本形態,對於變異出來的一字線或等高等低線,並

不太常見,按定義來就行了。有包含關係時,是不分陰線或陽線的。

1、上升 K 線包含關係的處理

上升 K 線,是指先後兩根或兩根以上根 K 線中,相臨兩根後面一根的最高點高於前面

一根的最高點,且後面一根的最低點,也高於前面一根的最低點,這種組合形態,就

是上升 K 線。上升 K 線一般只在畫筆過程中,其 K 線數量相對較少時,才進行包含關

係處理,主要是怕其處理後不足五根非相互包含的 K 線,不能構成一筆。
上升 K 線中,若出現包含關係,處理時,從這根呈現包含關係的 K 線向前看兩根,若

前面這兩根呈上升 K 線,就按「取高高」處理,就是取兩根 K 線中高點中最高的當成

新 K 線的高點,而低點中最後的,當新 K 線的低點。比如下圖中的左圖,第 4 根 K 線

走出來之後,與前面的第 3 根有包含關係,這時,從第 4 根 K 線向前看兩根,2、3 呈

上升 K 線形態,那麼,處理時,就取高高,就是高點中較高的 4 號 K 線的高點當新 K

線的高點,低點中較高的 3 號 K 線的低點當作為新 K 線的低點。

2、下跌 K 線的包含關係處理

下跌 K 線是指先後兩根 K 線,後一根的最高點低於前一根的最高點,而後一根的最低

點也低於前一根的最低點,這種 K 線組合形態,就是下跌 K 線。下跌 K 線也只是在畫

筆過程中發現 K 線數量相對較少時才進行包含關係處理,若處理後不足五根非相對不

包含的 K 線,且不成筆,若夠,則成筆。

下跌 K 線處包含關係處理方式按「取低低」原則進行。如下圖右圖中,3 號 K 線走出

來後與 2 號 K 線有包含關係,這時,從 3 號 K 線向前看兩根,1、2 呈下跌 K 線,處理

時,就即低低,就是取高點中較低的 3 號 K 線的高點當成新 K 線的高點,而低點中較

低的 2 號 K 線的低點,當作為新 K 線的低點。

上升 K 線包含關係處理,就用取高高原則,相對簡單,不再給實例圖譜。下面給大家

一個在中國證券史上都比較牛 B 的下跌過程中包含 K 線的特例。2013 年 8 月 16 日光

大烏龍指事件,下圖是當時上證指數的日 K 線圖譜。

上升過程中或下跌過程中有包含關係 K 線時,處理起來相對較為簡單,且是在形成筆

的過程中 K 線個數較少時才處理,較多時就直接略過此步驟的。只好大家記好,上升

過程,就「取高高」,下跌過程,就「取低低」就行了,非常好處,也非常實用。對

於上升過程包含關係處理,就不再給出實例圖譜了,下面給一個非常牛 B 的下跌過程

中包含關係的處理實例圖譜。

下圖是 2013 年 8 月 16 日中國證券史上最出名的光大烏龍指事件當天的 K 線形態。


上圖中 2 與 3 有包含關係,取高高處理,得出的新 K 線與 1 和 4 形成頂分型。5 號線

就是光大烏龍指當天的 K 線,長長的上影線,當然與 4 號線有包含關係,4 與新 3 相

比,屬下跌 K 線,所以此包含關係處理時要取低低,即取高點中較低的 4 號線高點為

新 K 線高點,低點中較低的 5 號線的低點做為新 K 線的低點,所以,把這根長上影線

一下子截掉的差不多了。

3、分型構造中的包含關係處理

分型構造中的包含關係的處理方法與上升 K 線或下跌 K 線的處理方法是一樣的,從出

現包含關係的那根 K 線向前看兩根,若前面兩根呈上升 K 線關係,就取高高。若前面

兩根呈下跌 K 線關係,處理時就取低低。

A、頂分型構造中的包含關係處理
對於上圖中第一個圖,1、2、3、4 四根 K 線顯然是構造頂分型過程中的,且 2 號 K

線和 3 號 K 線有包含關係。從 3 向前看兩根,1、2 兩根呈上升 K 線關係的,所以,處

理時取「取高高」原則,即取兩根 K 線中高點較高的 3 號 K 線的高點為處理後新 K 線

的高點,兩根 K 線中低點中較高的 2 號 K 線的低點,作為處理後新 K 線的低點,畫出

一個新的 K 線 a。

第二個圖中的包含關係與第一個圖略有不同,上一個圖是後面的 3 號線大,包含了前

面的 2 號線,這種形態叫懷抱線。第二個圖中的是 2 號線大,包含了較小的 3 號線,

其組合形態叫孕出線。這時也是從出現包含關係的 3 號線向前看兩根,1、2 號線仍是

上或關係,仍採用「取高高」原則處理。

對於上圖中的第三個圖的多重包含關係,處理起來感覺上是略顯麻煩,其實,只要想

一下 K 線「生」出來的先後順序,處理起來出就不麻煩了。我畫的是 2、3 號有包含

關係,3、4 號也有包含關係,且 2、3 處理後的新 K 線也與 4 號有包含關係。但只要

掌握了 K 線的先後順序,從先出現包含關係的那根 K 線向前看兩根,若前面的兩根呈

上升關係,就取高高,若呈下跌關係,就取低低。例如,3 號 K 線收盤後,與 2 號線
有包含關係,3 號線前面兩根是上升 K 線,那就取高高處理,處理出來的新 K 線為 2

號的低點和 3 號的高點,然後再用這根新 K 線與 4 號線處理,從 4 號線向前看兩根,

是看 1 號線和 23 號線形成的新 K 線,仍是上升關係,後面處理時仍取高高,那最終

的 K 線就是由 3 號線的高點和 4 號線的低點形成。

還有一些特殊的包含關係,只要記著,在頂分型構造中是取高高,且按照 K 線長出來

的先後順序依次處理,都能迎刃而解。下圖是 002577 雷柏科技多重包含關係的處理,

摒住氣,別暈菜。當在,90%以上的分型沒有如此複雜,所以,也不用怕。

包含關係的處理,主要是初學者可能顯得較難,掌握了方法之後,要多練習,熟能生

巧。且到後面,我們會講到,只要 K 線足夠多,沒必要一個一個的處理,搭眼一看,

找到最高點,這兒應該有頂分型,找一個最低點,這兒當有一個底分型。然後畫筆,

畫線段,畫中樞就行了。所以,沒必要有畏難情緒。

B、底分型構造中包含關係的處理
對於上圖中的三個圖均處於底分型構造過程中。第一個圖中的 1、2、3、4 四根 K 線,

2 和 3 有包含關係,組合形態為懷抱線。從出現包含關係的 3 號線向前看兩根,1、2

號線是下跌 K 線形態,那麼,2、3 號包含關係處理方式為「取低低」,即取 2 號線和

3 號線中低點中較低的 3 號線的低點為新 K 線的低點,取它們高點中較低的 2 號線的

高點為處理後新 K 線的高點。

第二個圖 2 號線和 3 號線有包含關係,組合形態為孕出線。前面是下跌 K 線,處理時

也是按取低低原則處理。即 2 號線的低點和 3 號線的高點。

第三個圖的五根 K 線,2 號線包含 3 號線,從 3 號線向前看兩根,是下跌 K 線,所以

處理時取低低,3 號線與 4 號線沒包含關係,但 2、3 取低低處理後形成的新 K 線卻與

4 號線有包含關係,新 K 線與 1 號線仍是下跌關係,所以後面的包含關係仍取低低處

理。底分型包含關係處理實例給一個簡單一些的,省得大家繼續暈。
三、分型的分類

分型分為中繼分型和轉折分型兩大類。並進一步細分為:1、中繼頂分型 2、轉折頂

分型 3、中繼底分型 4、轉折底分型 5、確認頂分型 6、確認底分型 六小類。

1、中繼頂分型:是指股價在上漲過程中,形成一個定義中的頂分型之後,股價卻沒

有下跌,而是稍事震盪繼續上漲,這種頂分型即為中繼頂分型。它的實質是形成次級

別中樞的一筆上漲的一個小頂。

2、轉折頂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的上漲(實為一筆,因此時尚沒講筆,故仍按傳

統叫一波)之後形成頂分型,並由此頂分型開始一波下跌過程。這種頂分型即為轉折

頂分型。實質是此波與前同向一波發生背馳或盤帶背馳,或內部次級別發生背馳或盤

整背馳。

3、中繼底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下跌之後,形成了定義中的底分型形態,卻沒有

發生轉折向上,稍事震盪後,繼續下跌,這種底分型即為中繼底分型。實質是形成次

級別中樞的一筆下跌的小底。
4、轉折底分型:是指股價經過一波下跌之後形成了底分型,並由此底分型開始一波

上漲過程,這種底分型即為轉折底分型。實質是該波下跌與前一波下盤形成背馳或盤

整背馳,或此波內部次級別發生背馳或盤整背馳。

關於中繼和轉折頂底分型,由於前面在級頂分型和底分型的實例圖譜時,已經有相關

圖形態圖譜,這兒不再給實例了。給一個畫的。

5、確認頂分型:是指在轉折頂分型之後,相隔不遠的幾根 K 線,就再度形成一個定

義上的頂分型,只是這個頂分型要低於前面的轉折頂分型,由此頂分型開始,股價開

始一波快速下跌。確認頂分型有時不止一個,它是次級別震盪所形成,若兩個以上,

剛是次級別中樞的兩個小頂,可以以打橫筆畫過。
6、確認底分型:是指在轉折底分型之後,相隔不遠的幾根 K 線,再度形成一個定義

上的底分型,但這個底分型高於前面的轉折底分型,股價由這個底分型開始快速上漲。

確認底分型有時也不止一個,它是次級別震盪所形成的,若兩個以上,剛為次級別中

樞的兩個小底。

最近廣告有點頻繁,還請大家見諒,儘量多跟大家更新文章,如果反感收到廣告的可

以給微信平台留言,小編下次發的時候儘量給你屏蔽一下!!感謝大家的支持與信

任!!具體風險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不要輕信他人,也不要給他人透露過多的帳戶信

息!!

關注微信平台:原味纏論(clcgu168)每天晚上十點後更新炒股秘笈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一般財經信息供讀者參考,不代表纏中說禪(czshuochan)

立場。本文或其任何部分不應被視為任何買賣的邀請或誘導。纏中說禪不能保證文中

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異議,請私信小編,核實確認

小編會自行刪除。

原味纏論:揭秘真正的纏論,傳播纏文化。
纏論分型及中樞基礎知識圖解!(收藏)
纏論的核心在於「走勢終完美」。走勢終完美在理論上解決了所有公開的自由經濟的

金融證券市場,所有走勢都是可以精確定位的。

纏論的精髓就是幾個結合律。當走勢到達一定程度,這些結合律使得一個走勢可能完

成的情況「極端的明確與狹小」。所以學好結合律,才可以在走勢的判斷上有硬功夫。

分型基礎知識

1,頂分型定義

頂分型:相臨三根 K 線中,中間一根 K 線的高點,是三根 K 線中高點中最高的,其低

點,也是三根 K 線中低點中最高的,這三根 K 線的組合,就是頂分型。如下圖一。

上圖中的前面三根 K 線,就是組合成為一個標準的頂分型形態,K 線 2 的高點高於 1

和 3,其低點,也高於 1 和 3。
2,底分型的定義

底分型:相臨三根 K 線中,中間一根 K 線的低點,是三根 K 線中低點中最低的,其高

點,也是三根 K 線中高點中最低的,這三根 K 線的組合,就是底分型。

上圖中的後三根 K 線,就組合成為一標準的底分型形態,K 線 2 的低點,是三根 K 線

中低點中最低的,且其高點,也是三根 K 線中高點中最低的。
無論是頂分型或是底分型,第 3 根 K 線都是這個分型形態的關鍵一根 K 線。在頂分型

中,3 號 K 線的開盤價位,基本上能代表大部分頂分型的強弱,若在 2 號線實體部分

的中下部開盤,顯然走弱的概率就較大,若低開低走,以陰線收盤,且其最低點或收

盤價低於 2 號 K 線的最低點,頂分型就確立。

當然,頂分型的形成,並不必然代表向上一筆走勢結束,有些較弱的頂分型,只是一

個次級別的震盪,並最終成為中繼形態,並繼續向上運行。

對於底分型,其第三根 K 線的意義與頂分型一樣,第 3 根 K 線的開盤價位、盤中漲幅、

收盤價位對第 2 根 K 線頂部距離,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後都會一一講述。

3,分型區間

A、頂分型的區間:是指第 2 根 K 線的最高點到 1、3 號 K 線中低點中最低的那個低點

的距離。如下圖二所示。

B、底分型區間:是指從第 2 根 K 線的最低點,到 1、3 號 K 線中高點較高的那個高點

間的距離。如上圖二所示。

分型區間大小,一般與分型的強弱有關,分型區間大者,說明構成分型的三根 K 線均

較長,或其中兩根較長,或至少一根相對很長。區間小者,說明至少有兩根小線體,

或三根均較小,這時,此分型成為中繼的概率就較大。
4,頂分型的下沿

頂分型的下沿,是指形成頂分型的第 1 根 K 線的最低點。頂分型的下沿,是判斷頂分

型強弱的關鍵位置。如圖三所示。

5,底分型的上沿

底分型的上沿,是指形成底分型的第 1 根 K 線的最高點。底分型的上沿,是判斷底分

型強弱的關鍵位置。如圖三所示。

6,分型的力度

A、頂分型的力度:頂分型的力度,以頂分型的下沿是否被形成頂分型的第 3 根 K 線

有效擊破來判斷。分為最強走勢、較強走勢、一般走勢和較弱走勢四種。如下圖。
最強走勢:第 3 根 K 線為跌空低開並低走的大陰線,強力擊穿頂分型下沿。收盤時陰

線的跌幅越大,力度越強。

較強走勢:從第 2 根 K 線的中下部開盤,且收盤以中大陰線擊穿頂分型下沿。

一般走勢:第 3 根 K 線最低點在頂分型下沿附近。

較弱走勢:第 3 根 K 線最低點在頂分型的下沿之上。離下沿越遠,力度越弱。

頂分型的第 2 根 K 線在力度判斷中也很關鍵,比如長上影線、長十字星、浪高線形態

的,這種頂分型形態力度也較強,當然,再與第 3 根 K 線進行組合判斷,就更加明顯。

由於實例圖譜一種找一隻的話,也相對較多,就不再一一舉例了,大家可以自己找一

些對照。

B、底分型的力度:底分型的力度,是以底分型的上沿是否被形成底會型的第 3 根 K

線有效擊穿來判斷。也分為最強、較強、一般和較弱四種。如上圖。

最強走勢:第 3 根 K 線為跳空高開高走的大陽線,並強勢擊穿底分型上沿。收盤時陽

線漲幅越大,力度越強。

較強走勢:第 3 根 K 線從第 2 根 K 線的中上部開盤,並以中大陽線收盤,且擊穿底分

型上沿。

一般走勢:第 3 根 K 線收在底分型的上沿附近。

較弱走勢:第 3 根 K 線收在底分型的上沿之下。離上沿越遠,力底越弱。
無論是頂分型或是底分型,均有四種較常見形態:(1)標準形態(2)左側跳空

(3)右側跳空(4)左右兩側跳空 具體圖形形態參看上圖。其中右側跳空和左右兩

側均跳空的頂分型或底分型,均是力度較大的分型形態。同樣的道理,由於形態較多,

一種找一隻實例圖譜,也顯得圖形態較多,不再一一舉例。

8,分型形態的多空較量

上圖左側是由 1、2、3 根 K 線構成一個頂分型形態,右側是其 K 線當天盤中對應的走

勢,1 號 K 線是低開下探後上攻的線型,石側 01 是它對應的高低點,當天遭到空方第

一次打壓,收盤帶上影線,相當於右側的 12 線向下走了一點兒。第二天空方繼續發

力,低開下探,12 線走完,然後多方展開反攻並衝到最高點,23 段走完,收到時仍

遇到空方反撲,再度收上影線,相當於 34 段向下走了一小截。

第三天空方繼續強勢同,競價低開,相當於 34 段走完,然後多方發力,但只能使 3

號 K 線收出上影線,相當於 45 段完成,然後空方再度發力,一舉將股價打壓到 3 號
線最低點,56 段走完。尾盤多方再度反撲,但已經力不從心,只能使 3 號線收出一個

小小的下影線。頂分型形態,代表多空雙方經過了三次較量,最終以多方失敗告終。

當然,右側圖形態屬於常見的頭肩頂形態。

中樞基礎知識

中樞的含義:

中樞是主力提前進場布局吸籌在 K 線圖中留下的痕跡,中樞的形成不代表扭轉的確立,

確立扭轉需要以是否有效突破中樞線來判斷,有效突破中樞線,該中樞線則是日後大

級別回調的重要支撐。失敗的中樞,以及失敗的中樞線,則成為日後重要的阻力位!

中樞不是用來判斷頂部和底部的,中樞是用來確認主力行為意圖!以中樞的形成並運

用中樞線來判斷趨勢!

中樞的判斷:

① 中樞的判斷標準(唯一標準)
② 中樞線

該圖上的 C 點水平連線本人稱之為中樞線,至此,中樞的判斷,以及中樞線的確定,

徹底將中樞規範化,模式化!下面,將介紹如何在實戰中運用中樞,以及中樞線的重

要意義!
上圖就是一個失敗的中樞,中樞雖然形成,但指數並未突破中樞線!

至此,該中樞線就成了日後的重要壓力區域!
任何中樞的形成,必須以最終跌破 C 點為形成的唯一標準!任何不跌破 C 點的都不能

稱為中樞! 個股中標準的上漲中樞案例,600636 三愛富

該圖是三愛富底部起來的上漲中樞,該中樞線在 9.9 價位附近!

下圖為江中藥業上漲中樞,及形成上漲中樞之後的走勢全

包括之前的三愛富也是同樣形成上漲中樞之後,股價經歷了一段讓散戶嘆為觀止的走

勢!

下圖為北礦磁材 09 年 12 月形成的上漲中樞及上漲中樞形成後的走勢
繼續上圖,該圖為包鋼稀土 10 年 5 月形成的上漲中樞及中樞形成後的走勢!

好了,關於中區基礎知識就為大家講解到這裡,感謝關注轉發的朋友
高手進階:纏論的基礎圖解
基本圖形分類:

一>、K 線分型筆線段

根據纏師給出的懶人路線圖,走勢分解包括:基本 K 線--分型--筆--線段--中樞--走勢類

型--走勢終完美。在同一級別的走勢圖表中,其走勢是由基本 K 線到分型到線段到走

勢中樞到走勢類型到走勢終完美不斷生長升級完成的。分型由三根 K 線構成,頂與底

連接構成一筆,有重合的三筆構成一線段,三線段重合部分構成走勢中樞,走勢中樞

的出現就確定了該圖表中基本的走勢級別隨時都可以結束了,而該圖表中的走勢級別

無論走出的是盤整走勢類型、還是趨勢走勢類型最終都要完成,完成的走勢類型就是

走勢終完美。如下圖所示:

1、基本 K 線:這個太常識,無非下跌陰線,上漲陽線之類的,就不多說了。需要強

調的是,在纏論中的 K 線是不分陰線、陽線的,只關注 K 線形成的區間。

2、分型:標準的分型由三根 K 線構成。如圖所示:
3、筆:筆是構成線段的基礎,兩個相鄰的頂和底之間構成一筆。如圖所示:

根據定義,頂分型中間的那根 K 線的高點叫做頂,底分型中間的那根 K 線的低點就叫

做底,兩個相鄰的頂和底之間構成一筆。在實際分析中,要求必須在頂分型與底分型

之間都至少有一根不屬於頂分型和底分型組成元素的獨立 K 線當成一筆的最基本要求。

4、含複雜 K 線關係的包含處理

在實際走勢圖中,往往有複雜的 K 線關係出現,就是相鄰兩 K 線可以出現如下(2>示

意圖)中的這種包含關係,也就是一 K 線的高低點全在另一 K 線的範圍里,對於這種

情況下必須進行處理。

1>、非包含關係 K 線的基本形態

沒有包含關係的圖形中,三相鄰 K 線之間可能組合的一個完全分類,其中的二、四,

就是分別是頂分型和底分型,一可以叫上升 K 線,三可以叫下降 K 線。所以,上升的

一筆,由結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 K 線+頂分型;下降的一筆,就是頂分型+下

降 K 線+底分型。注意,這裡的上升、下降 K 線,不一定都是 3 根,可以無數根,只

要一直保持這定義就可以。當然,簡單的,也可以是 1、2 根,這只要不違反結合律

和定義就可以。
2>、含複雜 K 線包含關係的處理

在向上時,把兩 K 線的最高點當高點,而兩 K 線低點中的較高者當成低點,這樣就把

兩 K 線合併成一新的 K 線;反之,當向下時,把兩 K 線的最低點當低點,而兩 K 線高

點中的較低者當成高點,這樣就把兩 K 線合併成一新的 K 線。經過這樣的處理,所有

K 線圖都可以處理成沒有包含關係的圖形。

3>、筆的結合律,如圖所示:
5、線段:所謂的線段,就是至少由三筆組成。線段的前三筆,必須有重疊的部分。

線段的最基本形態

---------------散戶學習基地-------------------

更多財經資訊關注微信號: jlfx688
纏論中樞、走勢類型、背馳、級別
2017-07-12 由 投顧大師 發表于財經

今天是幫助你建立交易系統的第 3 節課,第 1 節發布在 7 月 5 日的內容里,第 2 節發

布在 7 月 10 日的內容里,建議股友從頭開始看,本次系類分享課程一共 8 節。吾股

豐登不是教股友們怎麼炒股,只是分享,希望本人提供的思路能夠幫上一點忙。

第 1 節是最重要的,復盤結構圖和四類買點是核心,用纏論來細化買賣點,用倉位和

止損來優化買賣點。

我們只是用了纏論的一部分,而不是講解纏論,纏中說禪【教你炒股票 108 課】,題

目里的每一個詞都可以講上好幾章的內容,我們不敢班門弄斧,只是用。

1、中樞的定義:標準中樞至少由三個線段(即次級別)的重疊部分構成(也可以有

n 個線段構成)。

2、中樞的方向:線段只有上升和下跌,沒有盤整。

a、上升中樞的金融線段為向上線段。

b、下跌中樞的進入線段為向下線段。
3、中樞的區間:也叫價格重疊區域。

a、中樞區間就是前三個線段的重疊部分,也就是價格的重疊區域,也有的叫盤整區

域,洗盤區域。

b、中樞區間的高點取兩個高點或者多個高點中的低點。

c、中樞區間的低點取兩低點或者多個低點中高點。

簡單說就是高者取其低,低者取其高。

4、走勢的定義。

a、任意周期圖上看到的都是走勢。
b、走勢從方向上分為上漲和下跌。

5、走勢類型:盤整和趨勢,只有一個中樞的叫盤整。

a、走勢類型的特徵:必須包含有中樞

b、走勢類型的分類:盤整與趨勢
6、趨勢: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同級別中樞的走勢類型叫趨勢,且兩個中樞的構成部

分無任何接觸。

7、走勢類型方向:向上,向下,盤整。
8、級別的定義:級別是計量單位。

9、級別的時間與周期:級別是生長的結果,有價格重疊,有中樞形成界別才會擴大。
10、級別的生長

11、背馳的定義 a、背馳是力度衰竭的表現

b、背馳提現了動力學子啊啊纏論中的運用

12、中樞的引力

a、中樞對進入段和離開段具有相同的引力

b、構築中樞的線段越多其能量越大,能量越大的中樞引力越大,價格一旦脫離中樞,

中樞對於價格的推力也越大。
13、背馳的判定方法;

a、直接判斷法:h2 小於 h1 就是背馳。

b、間接判斷法:b 段 MACD 紅柱子的面積小於 a 段 MACD 紅柱子的面積,就是背馳。

這節課主要是以圖文的形式呈現,纏論是中國股市第一理論,有著廣大的股民基礎,

而且目前是千人千纏論,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所以吾股豐登的理解可能與各位纏

友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有纏論高手覺得那裡理解的不對,可以在投顧大師 APP 里搜

纏論邏輯分析(九)背馳後三種情況的邏輯關係
看到一些同學對 29 課的理解有所偏差,故奉上此篇,有緣者得之。

說明:此圖為俺自己的理解,僅供參考。

另:貼上一段纏師的回覆,大家自己體會吧。

纏中說禪 2007-08-2116:20:01

[匿名] 百思不解 2007-08-2116:01:49

纏姐好! 下面是幾個月以前跟貼的問題,至今仍想不明白。能不能詳細說說?

――――――――――――――――――――――――――

第 18 課有個定理有點疑問,該怎麼理解?

定理三:某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破壞,若且唯若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該「纏

中說禪走勢中樞」後,其後的次級別回抽走勢不重新回到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內。
這定理三中的兩個次級別走勢的組合只有三種:趨勢+盤整,趨勢+反趨勢,盤整+反

趨勢。

這定理三中提到的兩個次級走勢組合,比如「趨勢+盤整」,是否同級?這裡說的是

兩個同級走勢的連接?還是從走勢組合觀點看,那個盤整中樞級別高於趨勢中樞級別?

==

這和連接的結合性有關。簡單說,只要能分解出兩段次級別走勢就可以。詳細情況,

下幾堂課程會說到,請耐心等等。明天就繼續說這幾種不同分解的問題。

==

盤整中樞為什麼一定要高於趨勢的?關鍵不是盤整還是趨勢,而是中樞究竟是什麼級

別,沒有中樞,沒有中樞的級別,哪裡有什麼盤整、趨勢以及他們的級別?

這個問題其實說過 N 次了,盤整結束的標誌就是第三類買賣點,而趨勢結束的標誌就

是形成該級別的背馳後對最後一個中樞的回拉,為什麼一回拉趨勢就肯定完成?因為,

一回拉,肯定就有更大級別的中樞形成,所以原來級別的趨勢肯定就破壞了。這個邏

輯關係是極端嚴格的。

那麼,我們是否要等到回拉才決定進出?當然可以,可以等回拉後再一次向上,形成

所謂的第二類買賣點進行操作。這種操作,完全可以不用背馳概念,純粹就用三類買

賣點就可以。

當然,實際操作中,可以用背馳,在第一類買賣點操作,為什麼?因為背馳後一定回

拉,這是本 ID 理論的一個定理。

但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雖然背馳一定回拉這個定理是 100%成立了,但即使沒有

這個定理,本 ID 的理論依然成立,為什麼?因為走勢必完美,第一類買賣點後還有

第二類買賣點,這是純圖形的,而背馳是動力學的。

-----------------------------
給大家提一個問題,為何纏師說趨勢背馳中:「c 中至少有兩個次級別中樞」,而不

是三個呢?

如果說 c=c1+c2+c3, c1=次級別離開,c2=次級別返回;那麼 c3=?

robbin0304:紫色線段後的走勢,還有一點點比較微妙的地方,第十篇就說這點。

禪者自纏: c3 可以不包含次級別中樞,也就是說可以是 c2 中樞的振盪。學弟淺見。請

指正。

傻傻不懂:是不是 C3 那一段不需要是次級別中樞.

robbin0304:可是,可不是;也是,也不是。

自己想。。。想不出來磨牆,磨不出來再接著磨。。。。。。

robbin0304:已經正了啊,還指正啥哩。(回復纏者自纏)

是的,但 c3 的開始點到結束點之間的走勢,未必是次級別(結束點也就是背馳點)。

lc976431:我認為:假設 c3 也有一個中樞,那麼 C 中至少含有 c1+c2+c3 三個中樞,

如果成立,則 C 是與 A 和 B 同級別的走勢了。所以 c3 在離開 c2 創新高或新低前,都

不能含有與 c1,c2 同級別的中樞,只能是次次級別的走勢。

robbin0304:這種思路是以偏蓋全了,未免片面了點。您也只需回答一個問題即可:

如果這 c 中含有的三個次級別中樞不發生重疊,那該如何認定 c 的級別呢?!

隨喜:祝 R 兄和各位兄弟周末愉快! 請教大家,600259 在日線圖上形成奔走型中樞, 是

否也形成了周線的第三類買點?見圖
robbin0304:您的周線中樞是筆中樞,對吧?!所以回抽這個周線筆中樞的日線必

須要有「下、上、下」三筆!!!

在日線圖上,下跌回抽到 23.23 時,只是一筆!現在正在形成向上的第二筆;所以應

該還有向下的第三筆出現,才能確認是否形成周線筆中樞的三買。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向下的第三筆只要內部結構完成就可以了,未必一定要低於

23.23 這個第一筆的低點。俺自己的理解,僅供您參考。

robbin0304:9 段的重疊的擴展,您應該明白吧:就是 3+3+3,把每三段看做一個

本級別中樞。則三個本級別中樞重疊自然形成高級別中樞。
兩個本級別中樞重合的擴展,其實也是 3+3+3!

試著證明一下:在 a+A+b+B+c 中,A 與 B 的波動有重疊,則:a+A+b+B+c=a+

(A1+A2+A3)+b+(B1+B2+B3)+c

依據結合律,則:a+(A1+A2+A3)+b+(B1+B2+B3)+c=(a+A1+A2)+(A3+b+B1)+

(B2+B3+c)=A~+B~+C~

A~/B~/C~同樣是本級別中樞。

由於 b 是原 A/B 中樞的連接,所以必然與重新組合的 A~/C~這兩個中樞發生重疊,又

因為 b 包含在 B~中樞里,

則:A~/B~/C~必然重疊。

所以,A~+B~+C~擴展為高級別中樞。

其實,俺這是畫蛇添足。纏師在回覆中有過證明的,可能您沒注意:

纏中說禪 2007-05-21 15:50:43 [匿名] 飛 2007-05-21 15:27:00

請問博主,某下跌或上漲的走勢類型中,某級別圍繞兩個中樞振盪的次級別走勢發生

重疊而形成中樞擴張。

請問:1.這個擴張的中樞是否發生重疊後就完成了?

2.這個擴張後的中樞如果完成或沒完成那他的次級別走勢的三段該如何算起?如何區

分?

你這樣說不夠嚴謹。中樞擴展不能預先說是某級別的,因為擴展可以不斷延續下去。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明白連接的可結合性,就更簡單了,其實就是

A+B+C=(A+B+C),而後者符合更大的中樞定義,所以就可以說 A 擴展了,並沒有

什麼高深的地方。

姐姐好,兩個次級別中樞的波動區間有重疊則擴展為本級別的中樞,那麼擴展出來的這

個本級別中樞是在這兩個有重疊的次級別中樞形成後就完成了還是沒完成呢?請姐姐

回答 ==
怎麼會只有兩個次級別?相應連接兩個次級別的,包含一個第三類買點,所以肯定也

是一個次級別,不就已經有了三個次級別?

隨喜:R 兄,中樞擴展後如何取值?

robbin0304:3+3+3。取每個 3 的高低點的值,重疊區域就是擴展的中樞的區間;

也就是把每一個 3 看成一根單獨的 K 線,那三根 K 線重疊的部分就是擴展後的區間。

wangsxc:學長,有一種情況下,B1 低點高於 A3,這時 A3+b+B1,這三條線段沒有

重合之處,我覺得這三條線段不能構成與 a+A1+A2 相同級別的中樞,因此也不能構

成與 A 或 B 相同級別的中樞,進而不能向 9 條線段重合那樣形成高級別的中樞。這是

這個定理讓我最困惑之處,請學長再幫我分析解釋一下。

robbin0304:您說的對,這樣證明不對!俺一下子給搞蒙了!!!

仔細想想,該定理二是無需證明的!就像無需證明中樞的定義一樣!這是一套規則,

僅此而已。

最低級別中樞的定義規則為:f1(a0)=a1

但是,最低級別中樞遞歸到高級別中樞是另外一套規則,該規則為:

f2(an)=an+1;該規則無需用到 f1 來證明 f2 的正確性的!

打個比方:1 分鐘中樞就是用 f1 來構建的,但 1 分鐘以上級別就是用 f2 來構建的。

這就是中樞的遞歸。

您去看看 84 課吧。

wangsxc:學長,關於 C 為什麼必須有兩個而不是三個次級別中樞的問題,我看了老

師的原文,他是這麼說的:「對 c 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

則 c 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

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盤整離開和盤整返回,分別對應 C1 和

C2,而 C3 無需是次級別,可以是次次級別的走勢,因此,C3 可以沒有次級別中樞。

robbin0304:您還是沒有理解何謂遞歸。中樞的遞歸有兩套規則:
第一套規則用來定義最小級別中樞的;

第二套規則是用來定義最小級別以上級別中樞的。

1 分鐘中樞是用 f1 這套規則構造的。

5 分鐘中樞不是用三個 1 分鐘走勢類型構造出來的,而是用 f2 這套規則構造的。

f1 和 f2 完全是不一樣的規則,f1 僅僅是 f2 中的一個元素。不能把 f1 這套規則用來構

造高於 1 分鐘以上的中樞!

wangsxc:學長,您說的 f2 是不是中樞擴展定義(或定理)?我徹底暈菜了。

robbin0304:是的。

隨喜:R 兄好!請教一個問題:第三類買賣點定理: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纏

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試,其低點不跌破 ZG,則構成第三

類買點;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

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 ZD,則構成第三類賣點。

與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三:某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破壞,若且唯若一個次

級別走勢離開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後,其後的次級別回抽走勢不重新回到該「纏

中說禪走勢中樞」內。 這定理三中的兩個次級別走勢的組合只有三種:趨勢+盤整,

趨勢+反趨勢,盤整+反趨勢。 這兩個定理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robbin0304:第三類買賣點定理:是說的第三類買賣點的定義;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三:是說的中樞結束的定義

以上是二者的區別。

至於聯繫就是:出現第三類買賣點,就是該中樞結束的標誌。

「定理三中的兩個次級別走勢的組合只有三種:趨勢+盤整,趨勢+反趨勢,盤整+反

趨勢。」

纏師這麼說,是因為纏師剛講課時的級別和後面課程精細化以後的級別,有很大區別

造成的。按前面的級別定義是不能「盤+盤」;按後面的級別定義可以「盤+盤」。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定義!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定義:

中樞定義: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稱為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

「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

走勢類型構成。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數學表達式: A、B、C,分別的高、低點是 a1a2,b1b2,c1c2,

則中樞的區間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中樞的形成無非兩種,

一種是回升形成的,一種是回調形成的。對於第一種有 a1=b1,b2=c2;對第二種有

a2=b2,b1=c1。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中樞的公式都可以簡化為

[max(a2,c2),min(a1,c1)]。顯然,A、C 段,其方向與中樞形成的方向是一致

的,由此可見,在中樞的形成與延伸中,由與中樞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的

區間重疊確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樞,由向上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的區間重疊確定,

反之依然。為方便起見,以後都把這些與中樞方向一致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稱為 Z 走勢

段,按中樞中的時間順序,分別記為 Zn 等,而相應的高、低點分別記為 gn、dn,定

義四個指標,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 遍歷中樞中所有

Zn。特別地,再定義 ZG= min(g1、g2),ZD=max(d1、d2),顯然,[ZD,ZG]就是纏

中說禪走勢中樞的區間
嚴格的公式可以這樣示:次級別的連續三個走勢類型 A、B、C,分別的高、低點是

a1a2,b1b2,c1c2。則,中樞的區間就是(max(a2,b2,c2),min(a1,b1,c1))

注意,次級別的前三個走勢類型都是完成的才構成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完成

的走勢類型,在次級別圖上是很明顯的,根本就不用著再看次級別下面級別的圖了。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一」:在趨勢中,連接兩個同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

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走勢類型。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二」:在盤整中,無論是離開還是返回「纏中說禪走勢中

樞」的走勢類型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的。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三」:某級別「纏中說禪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破壞,若且

唯若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後,其後的次級別回抽走勢不重新

回到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內。(說明:這定理三中的兩個次級別走勢的組合只有

三種:趨勢+盤整,趨勢+反趨勢,盤整+反趨勢。其中的趨勢分為上漲與下跌,分別
代表從上方突破與下方跌破兩種情況。而站在實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壞,就是:趨

勢+盤整。例如在上漲中,如果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上突破後以一個盤整走勢進行整理

回抽,那其後的上漲往往比較有力,特別這種突破是在底部區間。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其理論依據就在這裡。)

中樞形態示意圖:

中樞形態其實就是整理形態,有箱形(矩形)、三角形(收斂三角形和擴散三角形兩

種)、旗形(鋸齒形)、菱形(奔走型)、楔形這樣 5 大類,各種形態中樞有各自的

能量結構,其在走勢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意義,如同樣形態在趨勢的第一個中樞和第二

個中樞是有不同意義的。

1、三角形

三角形分收斂三角形、下降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擴散三角形(喇叭形)

三角形主要出現在一個趨勢的最後一個中樞,如果出現在第一個,通常難以形成趨勢,

尤其在該走勢為大級別的次級別且與大級別方向相反時;

三角形表示多空雙方力量較量激烈,力量較為均等,如果是壓縮等腰三角或擴散三角,

表示雙方力量極度均等,中樞形成後未必繼續原方向,即使繼續原方向則離開幅度往
往等於底邊長度;而如果是直角中的上升或下降三角形,表示原方向繼續的意願強烈,

大多能夠繼續原方向,那麼離開後是否背馳則對於能否形成趨勢甚為關鍵;

2、旗形

旗形中樞對於次級別的回調通常幅度較大,經常在 0.5-0.618 之間,旗形中樞形成時,

由於反方向有 2 次下探且第二次更低,對於上升的中樞而言,意味著空方 2 次打擊,

空方力量釋放較為徹底,但並不能破掉 1 買的位置,而對於多方而言,抵抗明顯成功。

對於旗形,如果第一段回殺的幅度很大,那麼第三段只要微微跌破第一段就可以,類

似上升三角,而如果第一段回殺幅度不足,則第三段就會明顯低於第一段

中樞形態存在交替原則(好表現為這個整理對原來次級別走勢回調的幅度,通常在

0.618 與 0.382、0.5 與 0.25 之間交替),即一個趨勢中,各個中樞形態是不一樣的,

對次級別回調的幅度也是不一樣的

如何根據中樞形態預判中樞形成後的走勢發展方向?

纏講過的中樞形態主要有三角形、平台型和奔走型,平台型包括矩形和旗形,三角形

包括收斂和擴散,奔走型就是順勢平台型

中樞區間及其震盪區間之間的關係,亦即中樞形態的緊密性,大致就是中樞具備的能

量,以纏舉過的星球吸引為例,大體積星球對離開的引力顯然較小體積星球對離開的

引力大,大質量星球對離開的引力顯然較小質量星球對離開的引力大;但是,存在大

體積小質量和小體積大質量的情況,如果以質量表示級別,那麼體積就是形態的緊密

程度,對於同等體積而體積不同的星球,應該是小體積的引力更大。

如此,就解釋了三角形往往就是趨勢的最後一段,甚至三角形整理失敗的情況,因為

三角形整理經常表現為壓縮收斂三角,其中樞區間相對震盪區間,其差值較小,形態

較緊密,即使擴散三角,也是如此,只不過壓縮收斂方向不同而矣。事實上,三角形

整理往往是 5 段,也就是同級別情況下,其運行時間更長,質量略大,只是沒有達到

升級程度而矣(絕對相等與原本就是不存在的)
如此,波浪理論里所說的順勢平台即奔走型中樞,三段重合區間很小,而高高低低點

區間很大,也就是該形態不緊密,這就解釋了奔走型中樞往往發展為一個趨勢的第一

個中樞,按照波浪理論,就是要發展為趨勢,向某方向勢頭很猛,這個整理浪是順勢

的。

中樞本質上,就是調整,對於上漲走勢來說,中樞就是下跌調整,對於下跌走勢來說,

中樞就是反彈。

形態上,中樞有 N 多種表現形式,什麼三角形、奔走型、擴張型等等,這些都屬於形

態學方面的內容。而在量能上,中樞的本質,就是對之前走勢的一個反向能量的堆積。

這裡要注意,首先是對之前走勢的一個反向能量,而中樞的擴展也就是中樞級別的不

段升高,就是這個量能堆積的作用效果。

中樞形成的三段的方向是怎麼開始的,不是隨便三段就是的。如果是向上的走勢,裡

面的中樞一定

是下-上-下

的,向下的相反。
纏中說禪趨勢: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

同向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趨勢。

中樞延伸: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形成後,所有圍繞走勢中樞產生的前後兩個次級別波動

都至少有一個觸及走勢中樞區間,其數學表達式為:Zn 與 ZG-ZD 區間有重疊。(Zn

為與中樞方向一致的所有次級別走勢類型)
中樞的延續是指中樞形成後最後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該中樞後,其後的次級別走勢重

新回到該中樞內。也就是說最後一條線段離開該中樞後,其後的線段又回到中樞里。

中樞擴展的關鍵要點歸納如下:

1、本級別與高級別、次級別之間的關係:

本級中樞擴展到高一級中樞至少需要 9 段連續的本級的次級別走勢構成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中心定理一:走勢中樞的延伸等價於任意區間[dn,gn]與[ZD,ZG]

有重疊。換言之,若有 Zn,使得 dn>ZG 或 gn<ZD SPAN>,則必然產生高級別的走

勢中樞或趨勢及延續。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

類型構成。
推理過程:以最簡單的 1f 中樞擴展成為 5f 中樞為例,一個 5f 中樞,按照中樞定義至

少是由三個連續的 1f 級別走勢類型組成,按照走勢分解定理二,一個 1f 級別的走勢

又至少由 3 段線段構成,三三得九,所以 9 段就是任何中樞擴展的臨界條件,因此以

後不管什麼走勢,不到 9 段,就別提什麼擴展。

2、本級中樞擴展到高一級中樞是通過本級中樞不斷延伸或者相鄰兩個本級中樞的波

動區間重疊的方式形成

這個要求也是很明顯的,不是任何連續的 9 段都是中樞擴展,連續的 9 段也可以是一

個本級趨勢。因此,只有 9 段和 9 段以上的連續的本級別的次級別走勢能夠分解組合

成至少 3 段連續本級走勢,並且該三段連續本級走勢有重疊部分,才能滿足中樞擴展

要求。要滿足這個要求,本級中樞只能通過本級中樞不斷延伸或者相鄰兩個本級中樞

的波動區間重疊的方式之一形成。

中樞擴張:如果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的重疊區間雖然不和前面的走勢中樞有任何

重疊,但圍繞該中樞產生的波動觸及前面走勢中樞延續時的某個瞬間波動區間,這時

候,就不能認為該走勢類型是趨勢,而只是產生一個更大級別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走勢中樞的延伸與不斷產生新的走勢中樞並相應圍繞波動互不重疊而形成趨勢,在這

兩種情況下,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級別的走勢中樞。而要形成一個更大級別的走勢中

樞,必然要採取第三種的方式,就是圍繞新的同級別走勢中樞產生後的波動與圍繞前

中樞的某個波動區間產生重疊。

一個走勢中樞完成前,其波動觸及上一個走勢中樞或延伸時的某個瞬間波動區間,由

此產生更大級別的走勢中樞。

纏中說禪走勢級別延續定理二:更大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產生,若且唯若圍繞連續

兩個同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產生的波動區間產生重疊。

中樞擴張有兩種結果,第一是因中樞擴張,出現一個擴張性的第三類買賣點,第二就

是因為中樞擴張而導致更大級別的中樞

這裡我們可以把每個中樞每三段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連起來看成一根 K 線,這樣 9

段就組成了 3 個中樞,而 3 個中樞又變成了 3 根 K 線,那麼這三根 K 線重合的部分就

可以認為是擴展和擴張的中樞區間了。這樣一來對於中樞如何擴張或者擴展成高級別

的走勢中樞就一目了然了。

有的認為圖 3,屬於中樞擴展,擴張就是擴張,擴展就是擴展,擴張和擴展在力度上

是有差別的。如果圖 3 裡面的第九段都回到了中樞里,可以認為是擴展,符合擴展的

條件,9 段最後與前一個中樞重疊了。總之都是升級成高級別走勢中樞了,無論叫什

麼都無所謂了。

中樞擴展擴張的區間確定問題

九段的中樞區間劃分問題,怎麼解決,先放禪師的原文

原文解釋如下:

1、按定義也可以看成是三個 1 分鐘中樞區間的重合,中樞擴展區間的取值:為三個

組合中樞的[ZD,ZG]中的最高和最低。所以上面的理解是符合定義的。
2、按 54 課文也可以把 3 個小括弧看成三個線段,原文「三個小括弧里的 1 分鐘中樞

重疊構成了大括弧里的 5 分鐘高一級別中樞。中樞的區間是[d2,g5],注意,這時候,

就要把 1 分鐘的走勢當成線段,小括弧里的都是線段,高低點就是這線段的端點。」

57 課原文「顯然,這 10 個線段,已經組成了一個更高級別的 5 分鐘中樞,結合方式

如下:(12+23+34)+(45+56+67)+(78+89+910),該中樞的區間是

[4015,4122]。這一點其實由 6 這個第三類賣點的存在以及後面的背馳,就可以知道,

這中樞級別的擴展,是必然的。」

總結:(筆)每三筆高點確立,每三筆的低點確立,然後高取低,低取高,就是筆擴

展擴張中樞區間。

(線段)每三段高點確立,每三段的低點確立,然後高取低,低取高,就是線段擴展

擴張中樞區間。注意是每三筆,或者是每三段

然後摘抄下:可以把連續的三段看成一個 K 線,每 3 段中的最高點最低點就是 K 線的

高低點,9 段就是 3 個 K 線,其重合的部分可以認為是擴展和擴張的中樞區間。

下面就是 9 段中樞擴展和擴張的區間劃分示例圖
還有一種中樞的定義,稱之為類中樞:當走勢只有 3 段時,稱為類中樞。也可以這麼

理解類中樞是線段沒完成的類似中樞。那麼既然有了類中樞,也就有了類趨勢,類盤

整的類型。類中樞代表在某一方向上的力度很強,停頓和猶豫少,基本就是直截了當

按照原方向強勢的運行。不像標準中樞形態的構造複雜一點和停頓整理的時間長一點。
下面是中樞走勢分析
三個買賣點的終極完美
1 完美第三類買賣點定理: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

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試,其低點不跌破 ZG,則構成第三類買點;一個次級別走勢

類型向下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

ZD,則構成第三類賣點。特別的從操作角度講,配合動力學(成交量),在日線中樞

以上級別【包含日線中樞】操作中,其次級別【30F 級別以上包含 30F 級別】走勢突

破這個中樞後的第三類買賣點【5F 級別以上包含 5F 級別】是必須操作的。

2 完美第二類買點定理就是第一買點後的次級別回拉的結束點,根據第一買點與左邊

中樞的位置分為三類,23 類具有操作性,1 類不具有操作性,第二買點不止一個,最

多三個,第三個以後的第二買點不具有操作性。第二類賣點反之。完美第一類買點定

理:第一買點就是盤整背馳或者趨勢背馳的買點,他是向下走勢的死亡點,是更大級

別盤整或者向上走勢的新生點。賣點反之。
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為你解密纏論你所
不知道的
2018-07-07 由 狙擊財金 發表于資訊

剛吃完晚飯,粉絲朋友們都在忙什麼呢,是不是出去玩了還沒有回來呢?那麼財金先

給大家把好東西準備好,回來後你們就可以直接享用了,今天的主題是纏論裡面背馳

的再分辨。

① 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a+A+b+B+c 是一個趨勢

A、B 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較大中樞的一個震盪

⑴ 如果 A 的級別比 B 大,就有 a+A+b+B+c=a+A+(b+B+c),a 與(b+B+c)就是圍

繞中樞 A 的一些小級別波動。這樣,是不存在背馳的,最多就是盤整背馳。

②c 必然是次級別的

⑴c 至少包含對 B 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 B 中樞的小級別波動,

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

⑵ 而 b 是有可能小於次級別的,力度最大的就是連續的缺口,也就是說,b 在級別上

是不能大於 c 的。

例如,如果 b 是次級別,而 c 出現連續缺口,即使 c 沒完成,最終也延續成次級別,

但 c 是背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終也要特別留意,出現最弱走勢的可能性

極大。
③ 如果 a+A+b+B+c 是上漲,c 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 是下跌,c 一定要創出

新低。

對 c 的內部進行分析

否則,就算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 B 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

式進行判斷。

⑴ 由於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則 c 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

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

⑵ 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係,是最標準最常見的情況,

繼續套用 a+A+b+B+c 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 c 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

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不妨還是以上面向上 30 分鐘級別的 a+A+b+B+c 為例子,在 c 中出現一個 1 分鐘級別

背馳,不妨假設後面演化出一個 30 分鐘中樞 C。

① 如果 C 和 B 沒有任何重疊,那就意味著原來的 a+A+b+B+c 並不是一個完成了的 30

分鐘走勢類型,該走勢類型將延伸為 a+A+b+B+c+C,相應的分解要等到該走勢類型

完成了才可以進行.
② 如果 C 和 B 有重合,那麼 a+A+b+B+c+C=a+A+b+(B+c+C),其中(B+c+C)必

然演化成一個日線中樞,那麼 a+A+b+B+c 只是一個日線級別走勢類型的一部分,如

果一定要按 30 分鐘級別來進行同級別分解,那麼該分解點就是那 1 分鐘的背馳點,

a+A+b+B+c+C=(a+A+b+B+c)+C。

向上 30 分鐘級別的 a+A+b+B+c,如果 c 是一個 1 分鐘級別的背馳,最終引發下跌拉

回 B 里,這時候,c 里究竟發生了點什麼事情?

首先,c 至少要包含一個 5 分鐘的中樞,否則,中樞 B 就不可能完成,因為這樣不可

能形成一個第三類的買點。不妨假設 c`是 c 中最後一個 5 分鐘的中樞,顯然,這個 1

分鐘的頂背馳,只能出現在 c`之後,而這個頂背馳必然使得走勢拉回 c`里,也就是

說,整個運動,都可以看成了圍繞 c`的一個震盪,而這個震盪要出現大的向下變動,

顯然要出現 c`的第三類賣點,因此,對於那些小級別背馳後能在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

正常震盪的,都不可能轉化成大級別的轉折,這個結論很重要,所以可以歸納成如下

定理:

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小級別頂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

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底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的必要條件提

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注意,關於這種情況,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不能有一個充分的

判斷使得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小級別頂背馳後,最後一個

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並不一定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在上面的例子裡,並

不必然導致走勢一定回到最後的該級別中樞 B 里。

顯然,這個定理比起「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必然回來最後一個該級別中樞

的情況要弱一點,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情況畢竟少見點而且要複雜得多。因此,

在具體的操作中,必須有更複雜的程序來對付這種情況。而對於「背馳級別等於當下
的走勢級別」,如果你剛好是該級別為操作級別的,只要在頂背馳時直接全部賣出就

可以。

對於「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的情況,為了簡單起見,不妨還是用上面的為

例子。如果一個按 30 分鐘級別操作的投資者,那麼,對於一個 5 分鐘的回調,是必

然在其承受的範圍之內,否則可以把操作的級別調到 5 分鐘。那麼,對於一個 30 分

鐘的走勢類型,一個小於 30 分鐘級別的頂背馳,必然首先至少要導致一個 5 分鐘級

別的向下走勢,如果這個向下走勢並沒有回到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

點那個 5 分鐘向下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這個向下走勢就不必要理睬,因為走勢在可

接受的範圍內。當然,在最強的走勢下,這個 5 分鐘的向下走勢,甚至不會接觸到包

含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第三類買點那 5 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 5 分鐘中樞,

這種情況就更無須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 5 分鐘走勢跌破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

的第三類買點那個 5 分鐘回試的 5 分鐘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

須先離開。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那 1 分鐘背馳的時候不出去,這是與你假定操作的級別相關的,

而走勢不能採取預測的辦法,這是不可靠的,由於沒有預測,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 1

分鐘頂背馳都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不可能按 30 分鐘

操作,而一見到 1 分鐘頂背馳就全部扔掉,這就變成按 1 分鐘級別操作了。如果你的

資金量與操作精度能按 1 分鐘操作,那就沒必要按 30 分鐘操作,而按 1 分鐘操作,

操作的程序和按 30 分鐘的是一樣的,不過相應的級別不同而已。

當然,對於有一定量的資金來說,即使按 30 分鐘操作,當見到 1 分鐘的頂背馳時,

也可以把部分籌碼出掉,然後根據後面的回調走勢情況決定回補還是繼續出,這樣的

操作,對一定量的資金是唯一可行的,因為這種資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級別的賣點

都全倉賣掉。至於底背馳的情況,將上面的反過來就可以。

好了這會就給大家分享到這,等會還會繼續分享,感謝大家以來的支持與理解。

纏友有福了,5 分鐘學會纏論背馳轉折,大小周
期完美過度
2018-06-24 由 狙擊財金 發表于資訊

投資失敗很多時候不是水平不行,而是水平和期望值之間不匹配。 有多大能耐,做多

大事情。當你達到大周期穩定盈利了,後面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了,凡事急不來,都

需要有時間和經驗的沉澱。深夜放毒,纏友們你們有福了,只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幾分鐘學會纏論背馳轉折,大小周期完美過度。

對「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這最一般的情況,應該是很好把握了,唯一可能

出現困難的,就是「背馳級別小于于當下的走勢級別」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小

級別轉折引發大級別轉折」,對這種情況,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還是用上次的例子,向上 30 分鐘級別的 a A b B c,如果 c 是一個 1 分鐘級別的背馳,

最終引發下跌拉回 B 里,這時候,c 里究竟發生了點什麼事情?

首先,c 至少要包含一【兩?!】個 5 分鐘的中樞,否則,中樞 B 就不可能完成,因

為這樣不可能形成一個第三類的買點。

不妨假設 c`是 c 中最後一個 5 分鐘的中樞,顯然,這個 1 分鐘的頂背馳,只能出現在

c`之後,

【1】、而這個頂背馳必然使得走勢拉回 c`里,也就是說,整個運動,都可以看成了

圍繞 c`的一個震盪,

【2】、而這個震盪要出現大的向下變動,顯然要出現 c`的第三類賣點,

因此,對於那些小級別背馳後能在最後一個次級別【如 30F 之次級別 5F】中樞正常

震盪的,都不可能轉化成大級別的轉折,這個結論很重要,所以可以歸納成如下定理:

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小級別頂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

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如 30F 之次級別 5F】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底

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的「必要條件」提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如 30F

之次級別 5F】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注意,關於這種情況,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不能有一個充分的

判斷使得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小級別頂背馳後,最後一個

次級別【如 30F 之次級別 5F】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並不一定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

折,在上面的例子裡,並不必然導致走勢一定回到最後的該級別中樞 B 里。

顯然,這個定理比起「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必然回來最後一個該級別中樞

的情況要弱一點,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情況畢竟少見點而且要複雜得多。因此,

在具體的操作中,必須有更複雜的程序來對付這種情況。而對於「背馳級別等於當下

的走勢級別」,如果你剛好是該級別為操作級別的,只要在頂背馳時直接全部賣出就

可以。
對於「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的情況,為了簡單起見,不妨還是用上面的為

例子。如果一個按 30 分鐘級別操作的投資者,那麼,對於一個 5 分鐘的回調,是必

然在其承受的範圍之內,否則可以把操作的級別調到 5 分鐘。那麼,對於一個 30 分

鐘的走勢類型,一個小於 30 分鐘級別的頂背馳,必然首先至少要導致一個 5 分鐘級

別的向下走勢,

【1】、如果這個向下走勢並沒有回到「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

5 分鐘『向下走勢類型【盤整、或趨勢】』的高點」,那麼這個向下走勢就不必要理

睬,因為走勢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2】、當然,在最強的走勢下,這個 5 分鐘的向下走勢,甚至不會接觸到「包含最

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第三類買點那 5 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盤整、或趨勢】』的最後

一個 5 分鐘中樞」,這種情況就更無須理睬了。
【3】、如果那向下的 5 分鐘走勢跌破「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

5 分鐘回試的 5 分鐘走勢類型{等於【1】之『向下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任何

的向上回抽都必須先離開。

以上這種是全倉操作的處理方法,如果籌碼較多,那麼當包含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

第三類買點那 5 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 5 分鐘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就必須先


出一部分,然後在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時在出清。當然,如果沒有出現上一段所說

的情況,就可以回補,權當弄了一個短差。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那 1 分鐘背馳的時候不出去,這是與你假定操作的級別相關的,

而走勢不能採取預測的辦法,這是不可靠的,由於沒有預測,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 1

分鐘頂背馳都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不可能按 30 分鐘

操作,而一見到 1 分鐘頂背馳就全部扔掉,這就變成按 1 分鐘級別操作了。如果你的

資金量與操作精度能按 1 分鐘操作,那就沒必要按 30 分鐘操作,而按 1 分鐘操作,

操作的程序和按 30 分鐘的是一樣的,不過相應的級別不同而已。

當然,對於有一定量的資金來說,即使按 30 分鐘操作,當見到 1 分鐘的頂背馳時,

也可以把部分籌碼出掉,然後根據後面的回調走勢情況決定回補還是繼續出,這樣的

操作,對一定量的資金是唯一可行的,因為這種資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級別的賣點

都全倉賣掉。至於底背馳的情況,將上面的反過來就可以。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打字很辛苦,點讚是尊重,評論是美德,關注是朋友,

以後我會接著在頭條上分享技術指標和各種股票學習資料,希望大家多多點讚關注!
纏中說禪背馳、走勢、買賣點精解
(一)關於背馳 沒有級別沒有纏論。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一、背馳的含義
1、纏中說禪趨勢力度:前一「吻」結束後與後一「吻」開始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

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後兩個同向的趨勢中,當纏中說禪趨勢力度比上一次纏中說

禪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

2、背馳的含義:在某級別趨勢中,形成最後一個本級別中樞的第三類買賣點後的趨

勢力度比該中樞之前的次級別連接趨勢力度弱。

二、背馳的級別

背馳的級別是根據在何種周期表上 MACD 回抽 0 軸來分辨的。在具體走勢中如何確定

背馳的級別,是很多人混淆的問題。特別是「背了又背」,這個問題出現的頻率更高

了,更有人因此誤解纏論。背馳是市場的一種合力,不是主力可以左右的,也不是經

驗值。背馳是市場合力出現變化的一種客觀表現。
1、觀察 MACD 是否回軸 0 軸。

2、MACD 回抽 0 軸後觀察 MACD 的黃白線的位置是否有差距。

3、當黃白線的位置有差距,進入背馳段,此時打開次級別圖表,觀察背馳段中的背

馳是否成立。

4、背馳段中的背馳可以參考 MACD 紅綠柱的面積的絕對值。

以上四個條件都滿足,則本級別背馳確立。

三、標準背馳(趨勢背馳)

標準背馳的定義:當 a+A+b+B+c 有背馳時,首先要 a+A+b+B+c 是一個趨勢。而一個

趨勢,就意味著 A、B 是同級別的中樞,a,b,c 是分別圍繞 A,B 的次級別震盪。B 這

個大趨勢的中樞會把 MACD 的黃白線(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軸附近。而 C

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 MACD 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 A

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c 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 至
少包含對 B 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 B 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

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如果 a+A+b+B+c 是上漲,c 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 是

下跌,c 一定要創出新低。否則,就算 c 包含 B 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 B 的

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 c 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 c 包含 B 的第三

類買賣點,則 c 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

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係,是最標準最常見的情況,這種

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 a+A+b+B+c 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 c 中內部結構里次

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

行定位了。

標準背馳也在纏論中也稱為趨勢背馳。這種稱謂是相對於盤整背馳來說的,從另一個

角度揭示了標準背馳的判定方法----趨勢。趨勢,一定有至少兩個同級別中樞,對於背

馳來說,肯定不會發生在第一個中樞之後,肯定是至少是第二個中樞之後,對於那種

延伸的趨勢來說,很有可能在發生第 100 個中樞以後才背馳。

趨勢背馳的一般情況:第二個中樞後就產生背馳的情況,占了絕大多數的情況,特別

在日線以上的級別,這種就幾乎達到 90%以上,因此,如果一個日線以上級別的第二

個中樞,就要密切注意背馳的出現。而在小級別中,例如 1 分鐘的情況下,這種比例

要小一點,但也是占大多數。4、5 個中樞以後才出現背馳的,都相當罕見了。

圖解標準背馳
從嚴格意義上說這張圖是日線級別的盤背,30F 級別的趨背。但是這張圖的 C 段比較

清楚容易標出來讓大家看明白。本級別趨背道理是相同的。

四、盤整背馳

盤整背馳的定義: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那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

算是盤整背馳,其真正的技術含義,其實就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由於力度有

限,被阻止而出現回到中樞里。
一般來說,小級別的盤整背馳,意義都不太大,而且必須結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

那風險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動。但如果是低位,那意義就不同了,因為多

數的第二、三類買點,其實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的,而第一類買點,多數由趨勢的背

馳構成。一般來說,第二、三類的買點,都有一個三段的走勢,第三段往往都破點第

一段的極限位置,從而形成盤整背馳,注意,這裡是把第一、三段看成兩個走勢類型

之間的比較,這和趨勢背馳里的情況有點不同,這兩個走勢類型是否一定是趨勢,都

問題不大,兩個盤整在盤整背馳中也是可以比較力度的。

圖解盤整背馳:
創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馳或盤整背馳的可能。未創新高的情況,其實可以按中樞震盪的

方式去看,等於達不到上次震盪的力度,也可以用 MACD 等輔助看,但和背馳不是同

一樣東西,這在關於中樞震盪的力度判斷那一課里都有的。

五、「背了又背」釋疑

背馳是分級別的,一個 1 分鐘級別的背馳,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

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馳。但出現背馳後必然有逆轉,逆轉至重新出

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但逆

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 5 分鐘或

30 分鐘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

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市場的轉折與背馳都有這在級別上一一對應關係,

那這市場也太沒意思、太刻板了,而由於這種小級別背馳逐步積累後導致大級別轉折

的可能,才使得市場充滿當下的生機。

這就是很多纏迷所說的:「背了又背」,完全是市場的一種自然現象。背馳是市場上

人的合力,人是自然界的一種動物,你在自然界找到過相同的葉子嗎?所以說,背馳

的千變萬化是必然的。而纏論不僅把這種市場的自然現象賦予了科學的可操作的定義,

而且指明了操作的方法。

1、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背馳級別小于于當下的走勢級別」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小級別轉折引發大級別

轉折,對這種情況,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進行了可操作性的論述。

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小級別頂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

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底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的必要條件提

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注意,關於這種情況,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不能有一個充分的

判斷使得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小級別頂背馳後,最後一個
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並不一定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顯然,這個定理比起

「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必然回來最後一個該級別中樞的情況要弱一點,但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情況畢竟少見點而且要複雜得多。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

必須有更複雜的程序來對付這種情況。

對於「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的情況,如果一個按 30 分鐘級別操作的投資

者,那麼,對於一個 5 分鐘的回調,是必然在其承受的範圍之內,否則可以把操作的

級別調到 5 分鐘。那麼,對於一個 30 分鐘的走勢類型,一個小於 30 分鐘級別的頂背

馳,必然首先至少要導致一個 5 分鐘級別的向下走勢,如果這個向下走勢並沒有回到

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 5 分鐘向下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這個

向下走勢就不必要理睬,因為走勢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在最強的走勢下,這個 5 分鐘的向下走勢,甚至不會接觸到包含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第三類買點那 5 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 5 分鐘中樞,這種情況就更無

須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 5 分鐘走勢跌破構成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

個 5 分鐘回試的 5 分鐘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須先離開。

以上這種是全倉操作的處理方法,如果籌碼較多,那麼當包含最後一個 30 分鐘中樞

第三類買點那 5 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 5 分鐘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就必須先

出一部分,然後在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時在出清。當然,如果沒有出現上一段所說

的情況,就可以回補,權當弄了一個短差。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那 1 分鐘背馳的時候不出去,這是與你假定操作的級別相關的,

而走勢不能採取預測的辦法,這是不可靠的,由於沒有預測,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 1

分鐘頂背馳都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不可能按 30 分鐘

操作,而一見到 1 分鐘頂背馳就全部扔掉,這就變成按 1 分鐘級別操作了。如果你的

資金量與操作精度能按 1 分鐘操作,那就沒必要按 30 分鐘操作,而按 1 分鐘操作,

操作的程序和按 30 分鐘的是一樣的,不過相應的級別不同而已。
當然,對於有一定量的資金來說,即使按 30 分鐘操作,當見到 1 分鐘的頂背馳時,

也可以把部分籌碼出掉,然後根據後面的回調走勢情況決定回補還是繼續出,這樣的

操作,對一定量的資金是唯一可行的,因為這種資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級別的賣點

都全倉賣掉。至於底背馳的情況,將上面的反過來就可以。

2、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對於「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如果你剛好是該級別為操作級別的,只要在

頂背馳時直接全部賣出就可以。買入同理。舉個例子,在 5F 圖上,一個 5F 趨勢,第

二個 5F 中樞之後 1F 級別的走勢離開返回形成三賣,1F 走勢再向下繼續形成另一個

1F 中樞,那麼這個 1F 走勢也完美了。此時 5F 級別的背馳段也完美了,同時 MACD

被第二個 5F 中樞拉回 0 軸,在 5F 的 MACD 圖上,背馳段的黃白線位置高於第一個

5F 中樞之後次級別低點黃白線的位置。這就是 5F 的本級別標準背馳。

3、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

對於「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這種情況通常是大級別盤背。此時必然同時出現

小級別的趨背,是極其重要的介入點。

以上幾乎是纏師的原文節選的,必須要批評那些質疑纏論背馳可行性的人,纏師在課

程里用了如此長的篇幅詳述了操作方法,你們認真看過並實踐過嗎?
六、纏中說禪背馳-轉折定理

纏中說禪背馳-轉折定理:某級別趨勢的背馳將導致該趨勢最後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

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或該級別以上級別的反趨勢。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定理,這定

理說明某級別的背馳必然導致該級別原走勢類型的終止,進而開始該級別或以上級別

的另外一個走勢類型。

七、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

1、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通過不同級別背

馳段的逐級收縮範圍而確定。

2、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的理解:學過數學分析的,都應該對區間套

定理有印象。這種從大級別往下精確找大級別買點的方法,和區間套是一個道理。某

大級別的轉折點,先找到其背馳段,然後在次級別圖裡,找出相應背馳段在次級別里

的背馳段,將該過程反覆進行下去,直到最低級別,相應的轉折點就在該級別背馳段
確定的範圍內。如果這個最低級別是可以達到每筆成交的,理論上,大級別的轉折點,

可以精確到筆的背馳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筆。

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大轉折點的尋找程序,

更是一種科學的股票分析思維的形象再現。比如我們在確定背馳與第三類買賣點時同

樣需要到次級別圖上觀察次級別走勢的生長情況。

複習這一定理,是為了引起大家重視纏論的區間套思維,從而靈活地運用各種纏論定

理。

背馳屬於纏論的動力學範疇,用中樞形態學進行定位,從而走勢終完美。希望大家學

完這一課對背馳有更清晰的概念,不再寂寞,而要讓寂寞背馳。重新溫習纏論的三類

買賣點與中樞、背馳的關係。

(二)關於買賣點

股諺語: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纏迷語:X 檔里耍水果刀。而纏師刀鋒之上

獨舞屠龍刀,引無迷纏迷競折腰。消魂之吻,走勢終完美之靈,中樞與背馳之利器無

不是為了這把屠龍刀----纏中說禪三類買賣點。

一、纏中說禪屠龍刀

第一類買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跌破最後一個纏中說禪走

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
第二類買點:某級別中,第一類買點的次級別上漲結束後再次下跌的那個次級別走勢

的結束點。

第三類買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低點不跌破中樞上邊緣的中樞破壞點(ZG)。

第一類賣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突破最後一個纏中說禪走

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

第二類賣點:某級別中,第一類賣點的次級別下跌結束後再次上漲的那個次級別走勢

的結束點。

第三類賣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中樞下邊緣的中樞破壞點(ZD)。

二、三類買賣點與中樞、背馳的關係

首先必須明確這是在同一級別上分析的,接著才能有第一、二、三類的買賣點,離開

級別的分類,纏中說禪屠龍刀,就會被用成水果刀。
1、第一類買賣點,就是該級別的背馳點。

2、第二類買賣點,站在中樞形成的角度,其意義就是必然要形成更大級別的中樞,

因為後面至少還有一段次級別且必然與前兩段有重疊第二類買賣點,不必然出現在中

樞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現。

3、第三類買賣點,其意義就是對付中樞結束的,一個級別的中樞結束,無非面對兩

種情況,轉成更大的中樞或上漲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該級別中樞。

圖解三類買賣點與中樞、背馳關係:

這張是深綜指的日線圖,圖中紅點是三類買點,綠點是三類賣點,其中的三賣是模擬

的,為了讓大家在同一張圖上系統地理解才這樣畫的。

從這張圖大家不僅要理解三類買賣點與中樞、背馳的關係,更要觀察到其中的靈活性

的,市場是充滿生機的,纏論的運用也是鮮活的。舉個例子:圖中的二賣的高點在實

際走勢中你是無法確定那個是二賣的,等到走勢完成,無疑又太遲了。這時就要用次
級別以下級別的頂背馳來找,準確性要高很多。那麼二賣後一定出現三賣嗎?事實已

經給答案了,當然不是。二賣之後可能一個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背馳形成更大級別的盤

整或反趨勢,甚至於創出新高。

三、三類買賣點的特殊情況

1、沒有本級別第一類買賣點

這就是小級別轉大級別的情況。一個次級別的中樞出現第三類買賣點,此時沒有本級

別的第一類買賣點,只有第二類買賣點。

2、第二類買點與第三類買點重合

第一類買點出現後,一個次級別的走勢凌厲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後一個中樞,然

後在其上產生一個次級別的回抽不觸及該中樞,這時候,就會出現第二類買點與第三

類買點重合的情況,也只有這種情況才會出現兩者的重合。當然,在理論上沒有任何

必然的理由確定第二、三類買點重合後一定不會只構成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擴張,但

實際上,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大級別的上漲往往就會出現。

四、纏中說禪升跌完備性定理

纏中說禪升跌完備性定理:市場中的任何向上與下跌,都必然從三類纏中說禪買賣點

中的某一類開始以及結束。換言之,市場走勢完全由這樣的線段構成,線段的端點是

某級別三類纏中說禪買賣點中的某一類。這裡開始涉及線段了,為後期的線段做了理

論的引導。

「市場必然產生贏利的買賣點,只有第一、二、三類」----纏中說禪買賣點的完備性定

理。這是由纏中說禪走勢終完美理論絕對推導出來的纏中說禪屠龍刀。這種上乘武功

的修煉,需要勤奮、天賦與契而不舍的精神,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方成大器。

(三)關於走勢
纏師曾經讓大家去傾聽巴赫的多重賦格曲,音樂與股票的節奏是相通的。走勢類型連

接的同級別分解,這首股市的纏論詠嘆調,當你學會傾聽,甚至於有一天你也會創作

多重賦格曲,你就能享受股市的快樂了。

一、走勢的多義性與當下性

1、走勢的當下性

市場是當下的,投資者具有的思維也應該是當下的,任何習慣於幻想的,迷信預測的

都是皇帝的新衣,裸身於市而不自知,如何不被屠殺?相信纏論的人多,質疑纏論的

人更多。大多數人都是走感動---崇拜---苦學---迷茫---懷疑---放棄的路子。

市場是無數合力的結果,當下性是必然,就像自然界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把纏

論 YY 成一個模具,妄圖裝下市場,只適合到生產線上當技工,還是別來股市了。

而市場這棵大樹的任何枝杈,任何枝杈的任何葉子都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生長過程。

相同的基因就是人類的貪嗔痴疑慢,不同的生長過程就是走勢的多義性與當下性。

2、走勢的多義性與中樞相關

以 a+A+b+B+c 這段走勢為例,A 與 B 是中樞,a,b,c 是圍繞中樞的次級別震盪。如果

市場都是標準的 a+A+b+B+c,A、B 的中樞級別一樣,那這市場也太標準、太不好玩

了。市場總有其複雜的地方,使得市場的走勢呈現一種多義性。例如,5 分鐘級別的

中樞不斷延伸,出現 9 段以上的 1 分鐘次級別走勢。站在 30 分鐘級別的中樞角度,3

個 5 分鐘級別的走勢重合就形成了,而 9 段以上的 1 分鐘次級別走勢,每 3 段構成一

個 5 分鐘的中樞,這樣也就可以解釋成這是一個 30 分鐘的中樞。這種情況,只要對

中樞延伸的數量進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義性,一般來說,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 5 段,

也就是一旦出現 6 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樞本身那三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中樞了。

3、模本的簡略造成的多義性

不同級別的圖,其實就是對真實走勢不同精度的一種模本,例如,一個年線圖當然沒

有 1 個分筆圖的精確度高,很多重要的細節都不可能在大級別的圖裡看到。
二、走勢類型連接的同級別分解

多義性是與走勢的當下性密切相關的,但對已完成走勢類型連接進行相應的分解,就

如同解問題設定不同的參數,雖然參數的設定有一定的隨意性,但一個好的參數設定,

往往使得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根據結合律,如何選擇一種恰當的走勢分解,對把握

當下的走勢極為關鍵。顯然,一個好的分解,其分解規則下,必須保證分解的唯一性,

否則這種分解就絕對不可能是好的分解。其中,最簡單的就是進行同級別分解。

1、同級別分解的含義:所謂同級別分解,就是把所有走勢按一固定級別的走勢類型

進行分解。根據「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同級別分解具有唯一性,不存在任何含

糊亂分解的可能。

2、同級別分解的應用。例如,以 30 分鐘級別為操作標準的,就可用 30 分鐘級別的

分解進行操作,對任何圖形,都分解成一段段 30 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操作中只選

擇其中的上漲和盤整類型,而避開所有下跌類型。對於這種同級別分解視角下的操作,

永遠只針對一個正在完成著的同級別中樞,一旦該中樞完成,就繼續關注下一個同級

別中樞。注意,在這種同級別的分解中,是不需要中樞延伸或擴展的概念的,對 30

分鐘來說,只要 5 分鐘級別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類型有價格區間的重合就構成中樞。

如果這 5 分鐘次級別延伸出 6 段,那麼就當成兩個 30 分鐘盤整類型的連接,在這種

分解中,是允許盤整+盤整情況的。注意,以前說不允許「盤整+盤整」是在非同級別

分解方式下的,不能混淆。形象點說,就是把市場分成一塊塊積木,這積木只有三種,

30F 級別上漲,30F 級別盤整,30F 級別下跌,然後你就玩積木就行了。

3、同級別分解的次級別分解。同級別分解的次級別分解是不需要同級別分解的。一

般人都喜歡把一個原則在各級別中統一運用,但實際上,你完全可以採取這樣的分解

形式,就是只要某級別中進行同級別分解,而繼續用中樞擴展、延伸等確定其次級別,

這裡只涉及一個組合規則的問題,而組合的規則,是為了方便操作以及判斷,只要不
違反連接的結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是允許的,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明晰且易

於操作。

4、同級別分解規則。走勢分解、組合的難點在於走勢有級別,而高級別的走勢是由

低級別構成的,處理走勢有兩種最基本的方法,一種是純粹按中樞來,一種是純粹按

走勢類型來,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級別中組合運用。因此,完全合理、不違反任何理

論原則的,可以制定出這樣的同級別分解規則:在某級別中,不定義中樞延伸,允許

該級別上的盤整+盤整連接;與此同時,規定該級別以下的所有級別,都允許中樞延

伸,不允許盤整+盤整連接;至於該級別以上級別,根本不考慮,因為所有走勢都按

該級別給分解了。

按照以上的同級別分解規則,用結合律很容易證明,這種分解下,其分解也是唯一的。

這種分解,對於一種機械化操作十分有利。這裡,無所謂牛市熊市,例如,如果分解

的級別規定是 30 分鐘,那麼只要 30 分鐘上漲就是牛市,否則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

管市場的實際走勢如何,在這種分解的視角下,市場被有效地肢解成一段段 30 分鐘

走勢類型的連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如此而已。

三、同級別分解原則在更大作業系統的運用。

例如,你的資金有一定規模,那麼你可以設定某個量的籌碼按某個級別的分解操作,

另一個量的籌碼按另一個更大級別的分解操作,這樣,就如同開了一個分區卷錢的機

械,機械地按照一個規定的節奏去吸市場的血。這樣不斷地機械操作下去,成本就會

不斷減少,而這種機械化操作的力量是很大的。
四、纏論詠嘆調的基本韻律

市場的節奏,只有一個:買點買、賣點賣。買點,總在下跌中形成,但恐懼阻止了你;

賣點,總在上漲中,但貪婪阻止了你。纏論詠嘆調有一個基本的韻律,就是向上段先
買後賣與向下段先賣後買的韻律,如果這個韻律都錯了,那操作就一團糟。這時候,

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停止操作,先把心態、韻律調節好了才繼續。

1、以 5 分鐘的同級別分解為例,傾聽股市的纏論詠嘆調。

對 5 分鐘的同級別分解,以最典型的 a+A 為例子,一般情況下,a 並不一定就是 5 分

鐘級別的走勢類型,但通過結合運算,總能使得 a+A 中,a 是一個 5 分鐘的走勢類型,

而 A,也分解為 m 段 5 分鐘走勢類型,則 A=A1+A2+..+Am。想考慮 a+A 是向上的情

況,顯然,Ai 當 I 為奇數時是向下的,為偶數時是向上的,開始先有 A1、A2 出現,

而且 A1 不能跌破 a 的低點,如果 A2 升破 a 的高點而 A3 不跌回 a 的高點,這樣可以

把 a+ A1+A2+A3 當成一個 a`,還是 5 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因此,這裡可以一般性

地考慮 A3 跌破 a 的高點情況,這樣,A1、A2、A3 必然構成 30 分鐘中樞。因此,這

一般性的 a+A 情況,都必然歸結為 a 是 5 分鐘走勢類型,A 包含一 30 分鐘中樞的情

況。

把 a 定義為 A0,則 Ai 與 Ai+2 之間就可以不斷地比較力度,用盤整背馳的方法決定買

賣點。這和前面說的圍繞中樞震盪的處理方法類似,但那不是站在同級別分解的基礎

上的。注意,在實際操作中下一個 Ai+2 是當下產生的,但這不會影響所有前面 Ai+1


的同級別唯一性分解。這種機械化操作,可以一直延續,該中樞可以從 30 分鐘一直

擴展到日線、周線甚至年線,但這種操作不管這麼多,只理會一點,就是 Ai 與 Ai+2

之間是否盤整背馳,只要盤整背馳,就在 i+2 為偶數時賣出,為奇數時買入。如果沒

有,當 i 為偶,若 Ai+3 不跌破 Ai 高點,則繼續持有到 Ai+k+3 跌破 Ai+k 高點後在不創

新高或盤整頂背馳的 Ai+k+4 賣出,其中 k 為偶數;當 i 為奇數,若 Ai+3 不升破 Ai 低

點,則繼續保持不回補直到 Ai+k+3 升破 Ai+k 低點後在不創新低或盤整底背馳的

Ai+k+4 回補。

以上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就是在同級別分解的基礎上將圖形基本分為兩類,一類

是「當 i 為偶 Ai+3 不跌破 Ai 高點」或「i 為奇數 Ai+3 不升破 Ai 低點」;一類是「Ai

與 Ai+2 之間盤整背馳」。對這兩種情況採取不同的操作策略,構成了一種機械的操

作方法。

圖解當 i 為偶 Ai+3 不跌破 Ai 高點」


五、同級別分解的多重賦格

以一個小級別的進入,結果出現大級別的上漲。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一、繼續按小級別操作,這樣的代價是相當累,而且小級別操作的問題是對精確度要

求比大級別高,而且資金容納程度低;

二、升級為大級別操作基礎上部分保持小級別操作。對於資金比較大的投資,後者是

比較實用的。

上節中的「Ai 與 Ai+2 之間盤整背馳」,將演化出「當 i 為偶 Ai+3 跌破 Ai 高點」或「i

為奇數 Ai+3 升破 Ai 低點」;因而相應演化出高一級別的中樞,例如在該例子裡,

Ai+1、Ai+2、Ai+3 就是 30 分鐘的中樞,而所有更大的中樞,當然是先有高一級別才

可能有,否則連 30 分鐘的中樞都沒有,哪裡來日、周、月的?但這個現象就保證了,

在同級別分解下,一個小級別的操作是可以按一個自動模式換檔成一個高級別的操作。

一般情況下,在上面 5 分鐘同級別分解的例子中,只要從 A0 開始到某個 At,使得

A0+A1+….+At=B1+B2,後者是 30 分鐘級別的同級別分解,這時候就可以繼續按後一

種分解進行相應的操作。當然,是否換檔成後一種級別的操作,與你的時間、操作風

格、資金規模有關。但本 ID 還是建議,可以進行這種短線變中線的操作,即使你的

資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現一種明顯的大級別走好,這種操作會讓你獲得穩定的大級別

波動利益,因此,根據當下的情況去決定是否換檔,就如同開車時根據路況等決定檔

位一樣。

對於大資金來說,這種級別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變成 N 重層次的操作,每

一重都對應著一定的資金與籌碼,而相應對應著不同的節奏與波動。

如果對古典音樂有點了解的,就知道,這如同賦格曲,簡單的動機、旋律在 N 個層次

上根據不同的轉位、移位、對位等原則運動著,合成統一的樂曲。市場的走勢,其實

就是這樣的多重賦格,看似複雜,其實脈絡清晰,可以有機地統一在多層次的同級別

分解操作中。
在這種同級別分解的多重賦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級別上進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該級

別的分解節奏與波動,只是在不同級別中投入的籌碼與資金不同而已。對於大資金所

具有的整體籌碼與資金來說,就永遠在一種有活動的多重賦格,實際的市場操作,成

了一首美妙的樂曲演奏,能應和上的知音,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與享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