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以 1979 年版為中心

鐘海波

一﹑引言 :十年磨一剑之作

《第二次握手》是當代小說的奇葩。“文革”期間,它曾以“地下傳抄”的方式
進行傳播,直到 1979 年才得以正式定稿出版。僅在上世紀 80 年代,該小說就
發行了 430 萬冊。《第二次握手》的成功,確有時代因素,即“文革”十年造成
的精神產品極度匱乏,佳作難求,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它自身的文學性,以及
由此產生的文學魅力。這部作品經過五次重大修改 1,並先後六次改寫書名(《歸
來》、《歸國》、《香山紅葉玉菡》、《一代天驕》、《氫彈之母》、《第二
次握手》),花費了作者十三年的時間精力,在藝術上也經歷了一個不斷錘煉
的過程。
20 世紀 60 年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越來越逼仄,優秀的文藝作品越來越少。
熱愛文學的張揚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1963 年,他以自己舅舅的生活為原型創
作了《浪花》,一個一萬五千字的短篇小說。小說主要情節是:女主人公丁潔
瓊不遠萬里回國,卻看到男主人公蘇冠蘭已有妻室;她痛苦地離開了北京,去
南疆的高山站工作,決心不再回來,臨走前寫了一封訣別信。蘇冠蘭在化學實
驗室讀完信後,抑制住同樣強烈的痛苦,將信在酒精燈上燒了,化作縷縷輕煙。
1964 年,作者重寫該作,改名《香山紅葉》。小說針對讀者的批評意見:《浪
花》結尾太消極,應該“光明”一些,積極向上,給人以鼓勵,對結尾作如下修
改:蘇冠蘭夫婦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淩雲竹教授等先後趕到北京機場,挽留女
主人公;最後,周總理親自趕到,女主人公終於決定留在首都。小說篇幅較前
篇擴充許多,它已是一個七八萬字的中篇,作品基本定型,以後從框架到主題
均不再變動。1967 年,作家對《香山紅葉》再改寫,情節更加豐富,篇幅增加
到十萬字。1970 年,將《香山紅葉》改名為《歸來》。1974 年,對《歸來》再
次加工修改潤色,藝術上有極大提高。小說加強了對丁潔瓊在美國的生活和事
業的描寫。作品中的丁潔瓊 1933 年赴美,1959 年回國,在大洋彼岸度過了 26
年漫長的歲月,從一個大學生成長為一位科學家。以往,稿子中對此沒有具體

1張揚,《我與第二次握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49—66。

254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描寫,只是在小說結尾處,讓周總理在歡迎會上作了回頭介紹。此稿彌補了這
一藝術缺陷。此稿在傳抄過程中被北京等地的讀者改名為《第二次握手》。張
揚創作了這一作品卻因此遭受厄運。文化專制者將他關押起來,一度曾要槍斃。
文革結束後,張揚和他作品的命運出現轉機。1979 年 1 月 20 日,《中國青年報》
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佈了關於手抄本小說《第二次握手》及作者平反的消息。
1979 年 3 月至 5 月,作者在病中修改這一作品,他將二十萬字的 1974 年稿,改
寫成二十八萬字的修訂稿,並于同年 7 月正式出版。1979 年,《第二次握手》
出版後,深受讀者喜愛,三個月內共印行了 300 多萬冊,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建
社以來小說發行上的僅有現象,後全國各地多家出版社購買版權重印,累計印
數達 430 萬冊。發行量居新時期以來我國當代長篇小說之首位。在此期間,全
國十幾個省市各類劇團改編了該作,多家電臺也連播了該小說。
以往對《第二次握手》的研究偏重思想內容,即使有藝術方面的研究也沒
有對它的文學性予以充分重視和肯定。本論文借鑒西方形式主義批評理論一般
原則對該作的文學性進行分析探討。2006、2012 年作家兩度再對這一作品作出
修改,但文學性方面均未有大的突破。故本文以 1979 年版文本為研究藍本。

二、文學性之表現

1、情節曲折傳奇。情節是敘事文的重要要素。特馬舍夫斯基在《文學理論》
中說:情節是指實際生活發生的事……它的特徵是時間性和因果性。它按事實
的因果關係,按自然順序來展開2。《第二次握手》之所以能在文化環境十分嚴
酷的“文革”期間形成全國規模的傳抄,廣大讀者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閱讀傳播
這一作品,首先得益於小說的動人情節。該作敘述了一個淒婉曲折而又充滿傳
奇色彩的愛情故事,它完全可以與中外同類題材的文學名著相媲美。《第二次
握手》的情節主要由四個環節構成,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充滿了生活的內在
張力。它的第一個環節是“暴風雨中相識”,它是小說整個情節的起點。這部分
情節主要交代兩位主人公的身世以及相識的緣由。蘇冠蘭與丁潔瓊都是出身高
知家庭的在校大學生。蘇冠蘭在天津渤海大學讀化學,丁潔瓊在南京台城大學
讀藝術。1928 年夏,正是高校放暑假的時候。熱愛體育運動的蘇冠蘭在上海郊
外高橋一家法國人開的游泳場游泳突遇海上暴風雨。正當他收拾行李即將離開
的時候,突然發現江面上有一紅點上下浮動。憑直感,他覺得那是一個身處險
境,面臨喪生之災的人。他強烈要求場主施救,無良的場主卻斷然拒絕了。情

2方珊,《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95—96。

255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急之下,他奮不顧身撲入江中。當他游到江心靠近那小紅點時,才看清那是一
個穿紅色泳衣的女子。他拼命地托起她,向岸邊遊去。在江中奮力遊了幾個小
時,他終於把那人拖到岸邊,再走幾步,他便和那女子同時摔到,昏死過去。
當他蘇醒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家醫院裡。見他醒來,護士小羅叫來醫生,他們
告訴他,昨晚是一位農夫救起他們,並把他們送到醫院的。醫生還說他們很險,
再往下游一點就是吳淞口,水深浪大,到那兒他們會有生命危險。體格強健的
蘇冠蘭很快恢復健康。護士小羅要他與被他救起的女子見面。當他推開門,進
去一看,不禁臉紅耳熱。那病床上坐著一位十七八歲的姑娘,十分美麗。經過
交談,他們各自瞭解了對方的身世。這對多情的少男少女相互產生出愛慕的情
感。但令人不解的是,幾天後,蘇冠蘭在處理完醫院的事情後便獨自離開。一
場豔遇似乎就此結束,然而,小說接下來的情節單元,把故事推向一個新的境
界。
第二個情節單元是“車廂重逢”。離開醫院一個月之後,蘇冠蘭要返回學校。
從上海站上車後,他一直找不到座位,又累又熱,好容易熬到無錫站才下了不
少乘客,車廂內鬆動許多。他在一節車廂發現一個空座,便熱切地走近。當他
詢問座位旁邊的乘客時,那乘客反應十分冷淡、傲慢。從背影看,那是一個姑
娘。蘇冠蘭又生氣又無奈。對面的乘客看他不高興,就勸他坐下。他們倆攀談
起來。當蘇冠蘭報出自家姓名:“蘇冠蘭”時,旁邊的姑娘驚呼起來:“冠蘭,是
你!”蘇冠蘭回過頭,這才發現那姑娘竟是丁潔瓊,旅途重逢令她倆喜出望外。
他倆都覺得這是命中註定的緣分。就在倆人沉浸於重見的喜悅中時,一夥流氓
前來尋釁滋事。流氓頭目大金牙張牙舞爪,他自稱是上海灘大名鼎鼎的八羅漢,
連虞老闆、杜老闆都讓他三分。蘇冠蘭義憤填膺,三拳兩腳將那八羅漢打翻在
地。快到網站,他還將他拉到車門口,一腳把他踹了下去。八羅漢的同夥早已
逃之夭夭,而不辨是非的列車警長又來“問罪”。蘇冠蘭義正辭嚴加以駁斥,那
胖警長才灰溜溜地溜掉。兩次相救,不計利害,加之有才有貌,丁潔瓊自然而
然地愛上蘇冠蘭。火車行至南京,丁潔瓊到站。蘇冠蘭下車送她。二人依依不
捨,雙手緊握在一起。
第三個情節單元是“愛情受挫”。這部分情節使得作品由高峰跌入低谷。蘇
冠蘭的父親是國民時期一位知名科學家,他性格倔強,剛愎自用,而且還有著
較為濃重的封建意識。他逼迫兒子與他朋友的女兒葉玉菡訂親。蘇冠蘭不愛葉
玉菡,不肯接受父親的安排,他的父親便以自己的名望、地位給兒子施壓,阻
礙破壞蘇冠蘭和丁潔瓊的聯繫。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們的聯繫並未中斷。大學
畢業時,他們相約出國留學,不料蘇冠蘭父親的干預擊碎了他們的美夢。蘇冠

256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蘭父親為拆散他們,有意讓人將丁潔瓊錄取為赴美留學生,同時取消了蘇冠蘭
的留學資格。他認為這樣他們就各奔東西,遠隔千山萬水,難以走在一起。
第四個情節單元是“生死契約”。小說的這個情節單元敘述他們長期的離別
與苦戀。這個環節是前面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小說在這部分敘述丁潔瓊赴美
留學後,他們通過趙久真博士又建立起新的聯繫,於是鴻雁傳書,魚傳尺素。
他們通過書信相互傾吐心聲,表達思念之情。蘇冠蘭多次爭取赴美學習,但均
未成功,他遂放棄了這一念頭。抗日戰爭爆發後,華北地區一片烽火。蘇冠蘭
離開北平至西安,在西輔大學教化學。之後,他又流蕩山西故鄉以教書糊口。
嚴酷的生活將他折磨摧殘得又黑又瘦,兩鬢染上霜華。而丁潔瓊則在美國發展
得極為順利。1935 年,不滿 26 歲的她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她不僅事業輝煌,生
活上也十分富有,有了自己的別墅、洋樓、花園、書房、實驗室、小汽車,但
是讓她感到缺憾的是她一直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與歡樂,而這又是她多麼渴求
的。正當這位女科學家陶醉于自己的輝煌成就時,她得知自己科研的成果竟被
用於戰爭,殺害並摧殘了成千上萬的無辜平民,憤怒至極的她發表言論譴責這
種非人道行為。她要把自己研究的核子能的秘密公諸於世。她的言行惹怒了美
國政府。他們監禁了她。在蘇冠蘭這方,由於長期失去聯繫,加上聽到一些關
於丁潔瓊與歐姆的風言風語,又有年邁的父親逼婚,以及面對苦苦等他二十年、
捨身救他的葉玉菡,蘇冠蘭終於向現實低頭。最終的結局是:孑然一身的女科
學家丁潔瓊終於回國找到蘇冠蘭的小院,然而,她痛苦地發現蘇冠蘭已成家。
這位絕望的女科學家悵然而去。
《第二次握手》敘述的愛情故事具有濃重的傳奇色彩,其情節設置曲折生
動,引人入勝,頗具藝術匠心。
2、人物形象圓滿生動。優秀的小說往往能塑造出鮮明可感,栩栩如生的藝
術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第二次握手》展示了 20 世紀上半葉 30
多年的時代風雲,人世滄桑,塑造出一系列生動可感的人物形象。小說中蘇冠
蘭、丁潔瓊、葉玉菡的形象最為突出。作者按照了現實主義典型化、理想化原
則創造了筆下的人物。作品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圓滿的。
小說中的蘇冠蘭是一個勇敢熱情、有理想、有朝氣、富於正義感的科學家
形象。他自幼學業優異,興趣廣泛,熱愛體育運動和競技。中學時,他是學校
裡賽跑、籃球名將。每逢寒暑假,他還喜歡爬山、遠足等活動。他的家鄉距離
著名的北嶽恒山很近。有時到了暑假,他就在深山古寺中度過,與修行的僧人
為鄰,每天除了溫習課業之外,登山、旅行、採集動植物標本,在深潭激流中
游泳,還跟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學習拳術和氣功,他既好靜也好動。多年不

257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間斷的體育鍛煉使他肩膀寬闊,體格健壯。他也有著豐富的心靈世界,高尚的
精神品格。他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憧憬。
蘇冠蘭很具人格魅力。他性格中最為閃光的地方在於他的俠膽義肝,見義
勇為。如上所述,1928 年暑假,十八歲的他來上海旅行。他在郊外一個游泳場
游泳,遇上風暴,在雷鳴閃電中,他看見江面似乎有一個人在掙扎。在要求場
主施救無果的情況下,他不顧疲勞,撲向江流。他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一個素昧
平生的人,在醫院中,他才知道她叫丁潔瓊,是一名美麗而有風度的女大學生。
在安頓好醫院的事情之後,他又悄然離去。這顯示出他身上那股俠義之氣。一
月這後,他們在火車車廂再次相遇,相遇後發生的事件,使我們看到了蘇冠蘭
性格的又一側面。丁潔瓊的美貌引起地痞流氓的覬覦,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
調戲這位年青姑娘,是蘇冠蘭挺身而出,痛擊流氓阿飛。這夥人落荒而逃,但
車警不辨是非,欺負良善,被蘇冠蘭義正辭嚴地抵擋回去。這一情節讓我看到
蘇冠蘭不畏強暴、嫌惡如仇、勇於反抗、匡扶正義的一面。也正是他的一系列
俠義行為,讓這位多情少女深深地愛上他,義無反顧。
小說在展示蘇冠蘭的英雄俠義一面的同時,也表現了他兒女柔情的一面。他
與丁潔瓊患難相識,產生了感情。他們互寄情書,相訴衷腸。儘管固執專橫的
父親極力阻撓,但他對丁潔瓊的愛情卻矢志不渝。迫于父親的壓力,他無奈地
施出緩兵之計,讓葉玉菡等他 20 年。他本想讓葉玉菡死心,不承想,這位癡心
女子,也深愛著蘇冠蘭,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把與丁潔瓊重聚的希望寄
託于出國留學,然而位高權重的父親擊碎了他的美夢。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
終於低頭了。事實上,他的選擇決非出於自願,而是迫於情勢。當時的情形是:
其一,父親年事已高,他希望自己與葉玉菡結合。臨終前,對此依然憂心忡忡。
雖然他對父親強烈不滿,但畢竟是生父,蘇冠蘭不忍父親抱憾離世。其二,葉
玉菡幾十年默默等待,她付出許多代價,特別是在最危險的時刻,挺身擋住子
彈,救下自己的性命,蘇冠蘭覺得欠她太多。並且,蘇冠蘭逐漸也發現她有許
多優點。其三,丁潔瓊在國外沒有音訊,而一時關於她的謠言四起,蘇冠蘭將
信將疑,他終於對那水月鏡花般的愛情失去信心。最後還有軍代表魯甯,以組
織的名義要求他以事業為重,讓愛情服從事業,魯寧的意見對蘇冠蘭也有很大
影響。蘇冠蘭與葉玉菡結婚了,但他時時自責,他覺得自己背叛了愛情,對不
起丁潔瓊。為此,他頭更白,背更駝了。當他通過周恩來總理的介紹得知丁潔
瓊在抗戰幾年中之所以銷聲匿跡,乃是美國政府關押了她。弄清真相後,他痛
悔無比,肝腸寸斷。由於過於激動,以至犯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對丁潔瓊
愛得很深很深。

258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此外,小說也展示了蘇冠蘭作為一名進步知識份子,追求光明、憂國憂民的
品格。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像所有愛國和進步的青年一樣,蘇冠蘭也滿懷憂
患,探求救國之道。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興起的眾多思潮中,他選擇了科學救
國的思想。他在渤海大學讀化學,計畫畢業後出國深造。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
化學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國家。為此,他十分勤奮,即使在火車上也手
不釋卷。1934 年,他在海外研究生公費留學聯考中,以北平地區理科第一名的
成績,錄取在美國哈佛大學。只是因為父親的干預,他出國留學的夢想才未能
實現。在國內,他把全部心思精力用於化學研究與實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
於碩果累累。小說全方位立體地展現了蘇冠蘭的形象。這一形象真可謂栩栩如
生、呼之欲出。
除了蘇冠蘭形象之外,丁潔瓊的形象也十分真實感人。在小說中,她被當
作一尊美神來描寫。小說多處展示她的外表之美。少女時代的丁潔瓊,充滿青
春朝氣,她長著一張標緻的鵝蛋形的臉,白皙的面龐上閃爍著一雙明亮動人的
丹鳳眼。她身材窈窕,腦後留一條蓬鬆烏黑的大辮子。身著素雅、潔淨的白色
綢質連衣裙。留美期間的她,更加成熟、更有風韻。她衣著講究,體態輕盈,
漆黑閃亮的長髮,用一枚鑲珍珠的黃金髮卡束在腦後,飄飄然垂在腰下。回國
後的她,人到中年,但風采不減當年。她裝束華貴,器宇不凡,身材修長,儀
錶端莊。她那璧玉般皎白的面龐上,嵌著一雙神采熠熠的美目。烏黑發亮的長
長的卷髮,在腦後盤成一個隆起的高髻,別有風致。端莊美麗的她,猶如“維納
斯”一樣美。
小說在展示她的外在美之外,更多的展現了她的內在美。她聰慧,有才華,
內心世界十分豐富。作為一名科學家,她有著強烈的事業心、愛國心、正義感。
留美期間,她用兩年多時間,在不滿 26 歲的時候就榮獲博士學位和副教授頭銜。
她的博士學位論文引起學位委員會專家們的高度重視,贏得極高評價。1938 年,
她對重要的原子核子物理實驗設備——加速器和“瓦斯儀”進行改革,使她聲名
顯赫,引起物理學界的注意,同年年底,她被任命為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
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1943 年,在費城出席全美科學討論會,她以嚴密的
推理,準確的資料,完整的論證,推翻了著名的“席裡構造”理論,提出了新理
論。這一理論發表標誌了她跨入世界第一流科學家行列。作為一名正直的科學
家,她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造福人類,用原子核治病、發電、築壩、作為
火箭發射動力等。當她得知自己和同行的成果被製作殺人武器,殺害了成千上
萬的無辜平民,她無比憤怒、痛苦、內疚,她的良知折磨著她,她勇敢地站出
來反對核戰爭,甚至要把原子能的秘密公之於眾。

259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國籍。儘管美國政府處處監視她,阻撓她回國,
但作為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她心心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希望儘早回到她的懷
抱。在友人的幫助下,她終於克服種種障礙,成功地返回祖國。
丁潔瓊的內在美也體現在她在愛情生活中所表現出的純潔與堅貞。她與蘇
冠蘭的愛情是不平凡的,那位勇敢的少年在暴風雨中救了她,在火車上為她解
圍,他本身又那麼優秀,為此,“蘇冠蘭”這個名字深深地嵌入她多情而敏感的
心中。正如她所說:以後,不管走到哪裡,只要一看到蘭草,我就會想起你的。
南京站倆人依依惜別。此後,30 多年未能謀面。長久的離別,使這們多情女子
苦不堪言,她為她心愛的人寄去 20 多張照片,200 多封充滿火熱情感的情書,
她的愛情如此專一,純潔。留美期間,她身邊有許多出色的男子也在追求她,
可是她心中只有蘇冠蘭,對其他的追求者一概婉拒。她苦戀著蘇冠蘭,以至夢
中夢見蘇冠蘭來到美國看望她,她自豪,幸福地向熟人介紹自己的男朋友——
蘇冠蘭。由於美國政府迫害,她多年失去人身自由,與蘇冠蘭失去聯繫,但對
蘇冠蘭的愛情一直未變。她苦盼多年,終於回到祖國,滿以為可以與她日夜思
念的“冠蘭弟弟”相聚,可是無情的現實擊碎了她的美夢,她痛苦到極點,她決
定離開北京,小說極言其痛苦,反襯出她蘇冠蘭愛之深切與真摯。她是個可愛
的人物,但那她不幸的悲劇命運,悲慘的結局卻令人扼腕歎息。
小說中第三號人物葉玉菡也較為圓滿,她雖無丁潔瓊的美麗容貌,但有著純
美的內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品質。她與蘇冠蘭一起長大,她從少女時代便默默
地愛上這位英雄少年。她外表沉靜,內心豐富,性格正直,勇敢,甚至有俠義
的一面。她兩次捨身救人,一次救了革命者魯寧,一次救了科學家蘇冠蘭。在
單位上,她是優秀工的作者,在家庭裡,她又是賢妻良母。小說多側面展示了
她的性格特點。總之,這部小說人物塑造十分圓滿。
3、敘事手法靈活多樣。《第二次握手》是一部現代章回體小說,全書四
十章,除了引子,尾聲,有著整齊劃一的回目。這一作品的敘事藝術頗值稱道,
該小說反映生活的時間、空間跨度極大,出場人物眾多,頭緒紛繁,這需要作
家有高超的組織和駕馭材料的能力。《第二次握手》經過作者的精心構思,細
緻打磨,在藝術形式上給人以臻于完美的感覺。
首先,它的敘事結構比較精巧。小說的敘事起始時間是 1959 年深秋,結束
時間是 1970 年代,而小說敘述的故事核心事件發生在 20—40 年代的 30 年間,
為了突顯主題,小說採用了整體閃回的敘事策略與手段。小說在敘事上又分為

260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兩個層次,第一層次,類似一個套子(Chinese—box) 3。它運用了過去時態,
第一層次的敘述突出整個故事的大結局,小說描寫 1959 年深秋,北京第一醫科
大學實驗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蘇冠蘭從國外考察回國。他進了家門不多時,一個
陌生女郎也進入四合院。那女子外表美豔冷峻,氣質高貴典雅。那神秘女郎與
鄰居詢問幾句後匆匆離去。這一怪異行為引得蘇冠蘭浮想聯翩,滿腹疑問。當
天晚上,蘇冠蘭出席首都科學會堂舉行的“歡迎海外歸國科學家大會”。會上周
恩來總理隆重介紹了 21 位歸國的科學家,在介紹到一名女科學家時,坐在後排
的蘇冠蘭定睛一看,那位科學家不正是自己的初戀情人丁潔瓊?周恩來總理介
紹她時說:她在核子物理研究領域取得極高成就,但由於她不能容忍自己和同
行的勞動成果為帝國主義利用於戰爭與核訛詐。於是,嚴正聲明要離開美國,
返回祖國,並要公開原子能的秘密。她正義的行為引起美帝國主義的強烈恐懼
與仇恨,美國反動當局拘禁了她,把她關押在一座號稱“文化營”的秘密監獄,
長達五年多。這五年多的鐵窗生涯,使她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受到了嚴酷的摧
殘與迫害……聽完周恩來總理的介紹,蘇冠蘭終於解開了多年來一直盤繞心中
的疑問。原來關於她與歐姆結婚躲到鄉村度蜜月的消息完全是謠言,他的“瓊姐”
並未變心,蘇冠蘭明白真相之後,心臟病發作。工作人員看到他病了,把他扶
到休息室,蘇冠蘭的變化沒有逃脫主席臺上的丁潔瓊的眼睛。她離開主席臺來
到休息室。闊別了 31 年之後,倆人的手再一次緊緊握在一起。丁潔瓊得知蘇冠
蘭已經成家,她內心無比痛苦。為了使倆人都忘掉這段生活,她決定離開北京
到大西南工作。為了挽留丁潔瓊,葉玉菡、蘇冠蘭、淩雲竹、趙久真、周恩來
都匆匆趕到機場。眾人的熱情感動了丁潔瓊,她留下來了。這是小說第一層次
敘述。小說第二層次敘述運用閃回手段,將時間拉回到 31 年前的 1928 年夏。
從這一時間開始敘述故事的起因、發展,這是小說的重心所在。對這部分內容
敘述,小說借鑒了傳統小說慣用的敘事手段: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重點敘述
蘇冠蘭的生活,除此而外也用大量的篇幅,敘述丁潔瓊的生活。第一層次與第
二層次敘述存在密切,複雜的關係,這中間既有藝術形式要素,也有邏輯關聯
因數。從整體上看,小說運用複合結構的敘事形式。
其次,小說在敘述中靈活運用多種敘事修辭手段。如預敘。小說敘述 1928
年夏,火車車廂,當淩雲竹教授聽完蘇冠蘭、丁潔瓊二人的講述。他忍不住感
慨道:“凡是不平凡的開頭,必定會有不尋常的結尾。”南京一別後,蘇冠蘭丁
潔瓊鴻雁往來,丁潔瓊給蘇冠蘭的一封書信中寫道:“人們初次的愛情,由於年

3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43—45

261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輕,太富於幻想,閱歷又淺,所以往往不切實際,成功的絕少……然而,愛情
的結果並不一定是生活上的結合,它也可以是心靈上的結合,是精神的一致,
是 感 情 的 昇 華 , 即 使 我 們將來 不 能 共 同 生 活 , 你 也 將永遠 鐫 刻 在 我 的 心 靈
上……。”小說文本中這樣敘述,預言了結局,這種敘述方式類似《紅樓夢》中
第五章所描寫賈寶玉在“太虛幻境”中看到的對“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以及聽到的
“十二支曲子”。它們是對故事中人物命運的預言。再如照應。小說結構嚴密,
前後照應,有些情節似斷似續,藕斷絲連。這種寫法有類傳統小說情節安排上
的草蛇灰線法,《第二次握手》中處處可見這種敘事手法,比如:小說第二層次
敘述的初始階段,描寫蘇冠蘭、丁潔瓊在松咀醫院住院,其時,看護他們的小
護士叫阿羅,十分活潑可愛。蘇冠蘭丁潔瓊離開醫院後,阿羅的線索似乎斷開,
她好像從讀者視野中消失了。作為一個與主要情節關係不大的次要人物,作者
也沒有必要再對她作更多的敘述,但令讀者欣喜的是,小說結尾小羅又出現了。
那是 1949 年春,南京解放了。蘇冠蘭在金陵藥學院工作,魯甯成了在南京幾所
高校的軍代表。老同學見面後,蘇冠蘭發現魯甯的夫人竟然是他從前就認識的
阿羅。阿羅在這個地方出現,此處情節和前面的文本有緊密照應,結構十分完
整。還有伏筆。小說也重視設置懸念與伏筆,以增強閱讀趣味,給人以新奇感。
第 4 章“暴雨中”先交代了蘇冠蘭是運動健將,會游泳、武術、擅長短跑、籃球。
他體格健壯身材高大,這看似不經意的敘述,實為伏筆。這為文本中寫他在暴
風雨中捨命救人以及在金陵道上擊退群凶作了必要的鋪墊。如果沒有前文的伏
筆,後面的情節發展會顯得突兀,生硬。另外懸念設置。第 6 章“金陵道上”,
寫火車車廂中,當淩雲竹與蘇冠蘭談及他父親蘇鳳麒時,他極不高興,蘇冠蘭
說:家父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但人格上卻十分庸俗無聊。淩雲竹稱讚他父親
是天文學界一顆彗星,他卻鄙夷地說:一顆掃帚星!蘇冠蘭為何對生父如此反
感呢?小說描寫蘇冠蘭與丁潔瓊患難相識,丁潔瓊給蘇冠蘭的印象極佳。這真
可謂天賜良緣。而蘇冠蘭為什麼悄悄地離去連可靠的通訊位址也不留呢?這讓
丁潔瓊不解,阿羅和院長不解,淩教授夫婦也不解,當然讀者也十分迷惑。但,
讀至後文,讀者自然明白蘇冠蘭的苦衷:他在婚姻戀愛上沒有自由。
總之,小說在敘事上成功運用多種手法與技巧,使故事敘述更加藝術。
4、語言詩情濃郁。《第二次握手》是一部反映知識份子生活的作品。小
說整體的語言風格典雅優美,洋溢著濃郁的詩情。小說的語言藝術主要表現在
敘述情景、抒情與議論、書信、對話等方面。
《第二次握手》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小說十分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而
其在外在環境描寫上尤為著力。作品中的景物描寫文字生動優美,充滿詩情畫

262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意,而且這種景語也與人物心理描寫有機統一,可看作是人物心理的投射,即
所謂景語即情語。小說第 5 章描寫蘇冠蘭、丁潔瓊初識時的情景寫道:

阿羅把蘇冠蘭領到一間病室門前。她把房門輕輕推開,只見窗櫺上搖
動著婆娑的樹影,夏日的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使得整個病室蒙上一層淡淡
的輕紗,顯得分外幽靜。屋角安放著一張白色病床,一位把髮辮盤在腦後
的少女靠在雪白的鴨絨枕上聚精會神地讀書。

這段環境描寫詩意盎然,烘托出初戀的甜美。小說第 30 章《花好月圓》描
寫蘇冠蘭與葉玉菡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歷程終於走在一起,即將結婚,人物出場
的環境是:

濃郁的桔花和野花的香氣籠罩著朦朧的大地。皎潔的月亮仿佛含羞似
的,將圓圓的臉蛋兒悄悄藏進薄紗似的雲絮中。深夜的郊野,萬籟俱寂……
中秋的月亮像圓圓的盤在青銅色的、冷清的天空上懸掛著,傾瀉出皎
潔的光澤,花園裡的叢叢桂花樹,彌漫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小說第 7 章,描寫蘇冠蘭所讀大學渤海大學環境時寫道:

一刻鐘後,蘇冠蘭抵達到了‘杏花村’。這裡地處渤大一角,有一個
大花園,一條彎曲的溪流和幾道木籬笆把花園與校園隔開。花園中松柏森
林,溪彎和一個浮滿綠萍的小湖畔上載滿了杏樹和楊柳。月光下,蘇冠蘭
踏著滯緩的腳步,走過溪上一座長滿青苔的石拱橋,穿過懸著隸書‘杏花
村’匾額的籬門,通過松柏樹中青石鋪砌的小徑,來到一幢樣式別致的小
洋樓前。

這段描寫大學校園情形十分真實。幽雅的環境,濃重的人文氣息,抓住了高等
學府的特點,使人如臨其境。
這一作品中也隨處可見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的抒情與議論。在第 6 章《金陵
道上》中,當淩雲竹教授聽完蘇冠蘭、丁潔瓊二人的講述之後,不禁感吧道:“凡
是不平凡的開頭,必定會有不尋常的結尾”,這句充滿哲理意味。小說還寫道:
經歷了嚴酷的寒冬,才更加能體味春天的美好。人們初次的愛情,由於年輕,
太富於幻想,閱歷又淺,所以往往不切實際,成功的絕少。小說中關於對知識
份子的認識一段議論十分精闢至今依然具有認識價值:中國知識份子與歐美的
知識份子不同,中國知識份子絕大部分屬於小資產階級範疇,長期受帝國主義、
封建勢力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壓迫,具有很強的革命性。近代中國的革命史,以

263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及我個人的所見所聞,都證實這一點。黨內和革命隊伍內幾度存在的輕視、排
斥、打擊知識份子的傾向和現象,才是真正的錯誤。……我常常痛感在又窮又
大的中國,知識份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少了!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做
好團結、教育、改造知識份子的工作,而要做好這項重要工作,首先就不能把
他們當敵人或閒人,必須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當作同志,當作革命戰友,盡力
接近他們,努力瞭解他們,熱情關懷他們。這段議論產生在知識份子飽受打擊、
歧視的時代,所以它尤為難能可貴。
周恩來總理關於天才、偉人與天上星星的關係的議論也十分精彩。周總理
說,天上的星有千萬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類也有千萬億。人民不就是太
空那燦爛的繁星嗎?正像星球內部具有巨大能量一樣,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
窮無盡的聰明、智慧和創造力。
這是一部言情小說。小說中穿插了許多情書,這些情書寫得情文並茂,十分
優美。如“親愛的弟弟:首先,讓我緊緊握住你的手!我想,當你看到我的第一
封來信時,也正如我此刻提筆一樣,一定正處於新學期開端的緊張而愉快的生
活中。幾天來,我百般吟味,使我深深體會到與你相識,是幸福的事;與相處,
是幸福的事;提筆給你寫信,也是幸福的事”;“冠蘭:我親愛的弟弟!我回憶
起你在火車上看德文書的情況,知道你是通曉德文的。我在德國住過,德文是
我最熟悉的外文,那麼,現在我就用德文書寫。在日爾曼語系中,德文是最優
美的,它音節鏗鏘,抑揚流暢,像山谷中的溪水,有時汩汩緩流,有時浪花激
濺。用我們倆都通曉的文字進行書寫,會使我更覺得你就在我身邊。”一封封情
書充滿熾烈的情感,文字精美,頗有感染力。
小說中還穿插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詩詞,使得作品更具文學品味,也更具書
卷氣息。小說開篇寫蘇冠蘭從國外回來,他一進小院,看到院子中子實累累的
紅海棠時,不禁吟哦:“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
瘦。”第 11 章穿插了王維的《陽關三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當敘述到周恩來總理對知識份子的關懷時,
作家引用古詩“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來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敬意。蘇冠蘭成家
後,念念不忘丁潔瓊。每當他記起丁潔瓊,便吟詠陸游寫給唐婉的詩詞,小說
結尾處又引用了蘇軾懷念亡妻的詩。小說還巧妙引用許多典故。
小說的對話語言也含蓄有詩意。“丁—潔—瓊 ,你的名字取得太好了。它
的含義是:純潔透明的璧玉。我感到這個名字能象徵你的為人,你的靈魂。”“你
的名字更有深意—‘冠蘭’。今後,不管在哪裡,只要一看見蘭草,我就會想起你
的。而各種各樣的蘭草,不是長遍了全世界嗎?”

264
論《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

總之,小說在語言運用方面頗見功力,十分精彩,給人以無盡美感。使人
讀後回味無窮。

三、結論

《第二次握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文學成就與中外文學對它的滋養有
密切關係。作者張揚自幼酷愛文學,他說:在青少年時代,他讀了大量中國古
典文學作品,以及中國現當代小說(特別是魯迅小說),還有十九世紀歐洲批
判現實主義作品和前蘇聯小說4。廣泛的閱讀,使得作者具有了高深的文學素養,
這為他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部作品的文學性極強,它主要體現在敘事藝
術與語言藝術方面。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
毋庸諱言,
《第二次握手》的文學性也受到了時代條件的制約。20 世紀 50、
60 年代,中國文學環境相對封閉,文藝領域教條主義盛行。西方的新思潮包括
各種藝術潮流(現代與後現代)均被斥為資產階級的毒品大加討伐,作家張揚
的藝術視野自然也受到影響。他的這部作品在創作方法上運用了傳統現實主義,
藝術形式不夠前衛。因為缺乏與世界文學的對話與交流,在作品中可供選用的
藝術想像、誇張、變形、象徵以及深層心理分析等手法沒有得到運用。
但是,《第二次握手》畢竟當代文學中的一座奇峰,一朵奇葩。無論就思
想還是藝術而言,這一作品在當代文學史上都可謂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一
部傳世之作。
《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張揚是一位頗有才華的作家。十年文革期間,中國
的文藝園地萬木蕭疏,一片凋零。迫于形勢,一些作家違心寫作一些政治色彩
強烈的作品。而在淒風苦雨中,張揚仍然堅守自我,堅持自己的審美追求 5。為
此,他曾身陷囹圄,險些殘害至死,但他身處險境逆境,矢志不移,嘔心瀝血
精心創作他的長篇小說,其風骨、其膽識、其人格令人敬佩。他的小說創作和
傳播本身就構成一部傳奇。

參考文獻:
[1]暢廣元.《文學文化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2]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3]方珊.《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4]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5]梁實秋.《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6]李繼凱.《20 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創造》。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7]李瑜青.《黑格爾經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

4同注 1,49—50
5趙學勇.<轉折·建構·流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3(2010)5—13。

265
《東亞漢學研究》第 4 號

[8]李瑜青.《康得經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
[9]劉恒健.《美學的三維視界》。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10]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1]申丹 韓加明 王亞麗.《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2]童慶斌.《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王建剛.《後理論時代與文學批評轉型:巴赫金對話批評理論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4]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5]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6][美]夏志清.《中國新文學的傳統》。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17][美]勒內·韋勒克(Rene Wellek)奧斯丁·沃倫(Austin Warren)
,《文學理論》 ( Therory Of Literature),
劉象愚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18][英]丹尼·卡瓦拉羅(Dnani Cavallaro),《文化理論關鍵字》(Critical and Cultural Therory),
張衛東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9][英]馬克·柯裡(Mark Currie),《後現代敘事理論》(Postmodern Narrative Therory),寧一中
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