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人人都是艺术家」究竟是什么意思?

老王特爱聊 2023-09-16 08:30 北京

大家好,我是特爱聊的老王。今天咱们聊聊「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
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是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提出的一个艺术观点。也可以说就是他的一个
艺术宣言。它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画家,雕塑家或者建
筑师,也并非像杜尚(Marcel Duchamp)一样反艺术和反艺术家。而是
强调他的所谓「扩展的艺术」的观念。
因为博伊斯所说的艺术,并不是指人们可以放在客厅或者博物馆里的
作品。博伊斯认为自己的艺术工作是一种人类学的研究,并特别强调
其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美学的艺术的区别。
他认为艺术,既不是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玩物,也不是市民阶层的通
俗装饰,而是通过观念的升华,和价值的雕塑,来表达人类的「精神
价值」。

他引用席勒的话说:对于人类最有价值的定义,就是将人类定义为
「艺术家」。他说:人类比他想象的「唯物主义时期的自己」更为高
级。而人类和其「更高自然能力」之间的关联,就是艺术最重要的任
务。他认为艺术是人类进化的唯一可能性,是改变所有人视野的唯一
可能性。所以必须扩大艺术的概念,直至完整意义上的创造力。

所以博伊斯所说的「艺术」,是指日常生活的「精神化」,政治生活
的「美学化」,是指提出社会问题和雕塑社会,是指一切社会与文化
的事件,对话和思维的过程。因为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最本真的方式,
所以只要人人都发挥其本性,用本真参与社会,社会就会朝着更美好
的方向发展。
所以所谓「人人都是艺术家」意思是说,创造力并不是所谓「艺术家
的特权」,艺术也并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创造
力和想象力的产物。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都有改变自己和世界
的创造能力。

博伊斯的艺术观念,其实也并非是其个人的创造,而是来自德国神秘
主义思想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博伊斯将斯坦纳奉为

精神导师,不仅接受其思想也模仿其行为。鲁道夫·斯坦纳早期是德国
「神智学组织」的负责人。被「神智学」组织除名后,又在德国创立
了「人智学组织」。
所谓「神智学」英文是 Theosophy。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是神与智慧
两个词的结合。字面意思就是「神的智慧」。简单来说神智学,大致
就是一个「新柏拉图主义」与「印度教」以及「佛教」思想的混合体,
虽然其本身并没有宣称自己是一种宗教,但一般认为其应该属于是一
种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特征的「新兴宗教」。所谓新兴宗教,就是对
邪教的一种「中性称谓」。
而「人智学」就脱胎于「神智学」。英文叫 Anthroposophy,是人类
和智慧两个词合成的一个词,字面意思就是「人类的智慧」。但是人
智学所说的「人类智慧」,可不是指「人的智慧」,而是指要「给
予」人智慧,或者「赋予」人智慧。「人智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
种「合理化的神秘主义」,它假设在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
感觉之外的「精神世界」,但要通过发展人的「潜在能力」才能加以
感知。
简而言之,虽然鲁道夫·斯坦纳,改造了「神智学」为「人智学」,但
是「人智学」仍旧保留了大量「神智学」的神秘主义特征,而且鲁道
夫·斯坦纳宣称他具备超自然能力。所以人智学从其诞生起就争议不断。
在许多专业学者看来,基本属于是一种「旁门左道的自说自话」,或
者也属于是一种「新兴宗教」。
但是鲁道夫·斯坦纳却始终积极推广其「人智学思想」在艺术,教育,
医学,政治以及社会改造领域的应用也收获了众多的拥趸和信徒。他
在 25 年的时间里不间断的举办了大约 6 千场演讲。也就是以平均一天

半一场的节奏连续演讲了 25 年。这些演讲被记录下来,就成了鲁道

夫·斯坦纳的著作。而博伊斯的艺术观念,其实就来自鲁道夫·斯坦纳。
博伊斯的扩展的艺术的观念以及演讲,行为和所谓社会雕塑,其实就
是鲁道夫斯坦纳所热衷的人智学灵性运动的艺术实践。
但是因为鲁道夫斯坦纳的「灵性探索」,本身就具有「神秘主义色
彩」,而博伊斯显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为我所用和想当然的自我发
挥。结果就导致一方面他试图从认识论的立场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和方向,并制定真理的标准。但另一方面,他的物质观念,又带有很
强的本质主义,和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所以他的作品和行为,看上
去并非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是在表达一个人人都能明白的道理,反而更
像是一个艰深晦涩的文本,或者故弄玄虚的仪式。他一方面在鼓吹人
的自由和创造力,但另一方面又装神弄鬼的将自己打造成了公众的精
神导师、在世的耶稣基督,这些无疑为他招来了众多非议。也使他成
为了 20 世纪最具争议的艺术家。

赞誉者将其推崇为是继达·芬奇之后最伟大的艺术家,认为他开创了艺
术发展的「新纪元」。而批评者认为,博伊斯不过是一个能说会道招
摇撞骗的江湖术士。赞誉者认为,博伊斯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地
位毋庸置疑,并且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持续的影响力。但批
评者认为对博伊斯这样一个混迹于纳粹圈的和平主义者,开着宾利兜
风的环保主义者,言行不一的自我神化者的推崇,不过是试图通过对
一个胡说八道的妄想狂的肯定,宣示定义艺术的权力而已。因为博伊
斯并没有开创艺术的所谓新纪元,但对博伊斯的推崇,却开辟了艺术
的新霸权。
另外对博伊斯的认识,其实还有艺术视角之外的一个战后德国社会的,
历史文化视角,可能被忽视了。因为博伊斯事实上是战后西德政府大
力资助的艺术家,他也是在德国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动下才超越德国本
土而获得世界声誉的。而在二战后,深陷屈辱与迷惘的德国人看来,
博伊斯这种对本质主义的神秘主义的古老文化传统的复兴,其实是对
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一种精神反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的文化精
英们事实上是把博伊斯包装成了一个德意志民族传统的「文化英雄」。

其实博伊斯鼓吹的日常生活的精神化、政治生活的美学化,这些都具
有「法西斯主义」和「集权主义」的特征。而且博伊斯为自己臆想出
的受难者的神圣而又崇高的使命,恰恰是战后德国一种隐秘的文化抵
抗。所以美国人推崇杜尚,而排斥博伊斯。
换句话说,博伊斯的批评者把他当成了一个精神错乱的妄想狂。但博
伊斯的推崇者,实际上就是把他当成了一种制造混乱的破坏者的反抗。
至于博伊斯先生本人究竟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巧妙的利用了别人
对他的利用?最大的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所以不要试图解读博伊斯作品或者行为的模糊甚至混乱的隐喻的意义,
因为那些很有可能不过是掩盖其真实意图的“伪装”,根本毫无意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