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百科-宋朝

1.陈桥兵变
a.又称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b.经过:960 年正月初一(1 月 31 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
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
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
定都开封。
c.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
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2.杯酒释兵权
a.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

b.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篡位登基。 961 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


赵匡胤为防止历史重演,采纳赵普的建议,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迫使
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而收回了大将的兵权。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太祖另
选一些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之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
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
c.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
始,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
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但是某些举措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
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
a.南宋末年,南宋朝廷中带领军民抗击元朝入侵的三位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
被称后人为“宋末三杰”。
b.南宋虽然覆没,但有节之士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
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
三杰”。
c.—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
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崖山海战兵败后,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
四岁。

5.澶渊之盟
a.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b.经过:公元 1004 年秋,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
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
又在澶州城下以射杀辽将萧挞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
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
送给辽岁币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
史称“澶渊之盟”。
c.战争影响:1)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
状态。2)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

1
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3)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
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6.范仲淹
a.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b.文学成就:1)散文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谨,有很强的说服力。《岳阳
楼记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结合。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颂名句。2)诗歌“范围一气”,批判宋初诗坛的盲
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创作忠于生活现实。3)词数量极少,但首首脍炙人口,
在宋词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词作内容的风格丰富多样,《渔家傲·秋思》一次反
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意愿,同时还表现出边患未
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还直接影响到
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创作,是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创作方向。
c

7.庆历新政
a.庆历新政,是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改革,宋仁宗推动范仲淹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
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b.新政自庆历三年(1043 年)开始,至(1045 年)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
出朝廷,各项改革废止,新政以失败结束。
庆历新政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整顿吏治、解决冗官、冗
兵、冗费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c.影响:庆历新政通过严格考核,使大批碌碌无为或贪腐的官员被淘汰,一批务实能吏被
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
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加倍,民族矛盾尖锐,
对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8.二程
a.北宋时期教育家、哲学家,宋明理学奠基者程颢和程颐。二人为亲兄弟,其学术思想、
造诣相近,故成为“二程”。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洛学”。
b.二程早年拜周敦颐为师,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性理学,建立了以“天理”为
核心的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从二程
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
c.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受到了后世历代皇帝的尊崇。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
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

9.朱熹
a.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
b.朱熹是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
的学风,成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思想。辑定《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成为后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国专家认为朱
熹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c.朱熹对中国哲学、文化和道德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理学的作用和影
响力仅次于孔子。

2
10. 陆九渊
a.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世称“象山先生”。
b.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心性的修养。主张“吾心即是宇宙”、
“心即是理”。明代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
界称之为“陆王”学派或陆王心学。
c.陆九渊和陆九龄和朱熹参加“鹅湖之会”,进行学术辩论,实际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
唯心主义的交锋。“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
讲之先河。
d.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1.《资治通鉴》
a.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史记》合成“史学双璧”。
b.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事从三家分晋到赵匡胤灭后周之前。《资治通鉴》的内
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
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
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训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资治通鉴》体例严谨,因果清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
阅读学习。

12.苏洵
a.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b.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语言锋利,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代表作品有《衡论》、《权书》、《几策》。

13.苏轼
a.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
人。
b.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同为北宋四大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
元和欧阳修称作“千古文章四大家”。诗文作品有《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其词以“已诗入词”,用词抒情写志,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改变了词为“艳科”的
传统。
苏轼扩大了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其词风豪放,
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状语。
d.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4.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

15.王安石
a.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世人称为“王荆公”、“王文公”。
b.文思敏捷,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
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公用;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有《临川

3
集》等著作传世。
c.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为政举措:主持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
防御,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16.《六一诗话》
a.作者为宋朝的欧阳修,中华民族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b.原书只称《诗话》,后人将其称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
以诗话名书,此为首例,后人仿之,遂开诗话一体。有《历代诗话》本。
c.内容多评论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此书反映了作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观点和
立场,对研究唐诗亦有意义.

17. 南宋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
-宋初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

18.晏殊
a.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约派词人,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是词人晏几道父亲,世称
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
b.晏殊的词在北宋时期被认为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词多是会友宴游之作,多以男欢
女悦、别绪离情为内容。风格闲雅清婉,词风和婉明丽。现有《珠玉词》存世。代表作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称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c.晏殊性格刚简,自奉清俭,好燕饮。能荐拔人才,号称贤相,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
均出其门下,他亦培养了不少日后官拜宰相的人才。

19.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0.豪放派
a.形成于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与婉约派并未宋词两大词派。“豪放”、“婉约”之说最
早见于《诗余图谱》。
b.北宋早期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北宋
中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奠基阶段;靖康之变之后
豪放词派发展迅猛,达到顶峰,产生了豪放派词领袖辛弃疾、陈与义、陆游等。
c.艺术风格:1)豪放派词题材广阔而不限,喜将国事入材,使其如诗以借此反映民间生活。
2)气势恢弘豪迈,不据守音律,意境宏大。
d.北宋豪放派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派则将词人个
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展了词的表现领域,靖康之变后豪放词派引出
悲壮之声,慷慨之声。主要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
a.婉约派是中国唐宋间词的流派之一,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宋代,常常与豪放派
并称。“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

4
b.温庭筠和韦庄为婉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且二人都是花间派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李清照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c.特点:音韵协调;题材较窄,多为男欢女爱之苦,离别思亲之愁;意境朦胧,情调低沉
手法细腻,惯用表现手法为托物寄意,比兴象征;语言清丽,富有色彩感、形象感。
d.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南唐后主李煜、柳永、李清照、晏殊。著名词篇有《声声
慢》、《虞美人》《一剪梅》。

21.国子监
a.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
监。b.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c.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
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22.范宽
a.又名中正,宋代绘画大师。范宽、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因为性情宽厚豁
达,时人称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b.范宽常年隐居终南山及太华山,擅长山水画。重视写生和用心领会,采用全景式高原构
图。其画作峰峦浑厚,溪山深虚,水若有声。其笔力老健,不取繁饰,写山真骨,善用雨
点皴和积墨法。范宽是画雪景圣手,代表作品有《谿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被誉
为“画山画骨更画魂”。
c.范宽是驰名当代的绘画大师,是后世画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历代大师都受到范宽画
风的影响。

24.《清明上河图》
a.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b.《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
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
中主要分为农村和市集两部分。往来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c.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之一,获誉“中华第一神品”。

25.李公麟
a.北宋画家,字伯时,进士出身。
b.擅画人物、佛道像,吸取历代流派之长,承继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笔法,在新画中表达
新义。笔法如行云流水,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人称“白描”;尤精擅画鞍马,
常观察群马生活,求其变化,下笔形神兼备。代表作品有《十八罗汉渡江图》、《五马
图》。
c.李公麟画作时人评价甚高,宋徽宗曾赞其为当朝最重要的画家。

26. 五大官窑:定、汝、官、哥、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