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17 卷 第 11 期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NO.

11Vo l.17
2015 年 11 月 Jou
rna
lo fT
ian
jinVoca
tiona
lIn
sti
tut
es Nov.2015

试论汉语言文字演变中的 “繁化 ”和 “简化 ”


陈 征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70)

摘 要: 繁 化 和 简 化 之 间 相 互 矛 盾 又 相 互 依 存 ,贯 穿 于 语 言 文 字 发 展 中。 在 总 结 汉 语 和 文 字 中 的 繁 简 化 现 象
的同时,语言和文字研究既要注 意 到 简 化 现 象 还 要 关 注 繁 化 现 象,繁 化 和 简 化 是 对 立 统 一 的 辩 证 关 系,既 同 一 又 斗
争,相互排斥、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并由此来推动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繁化;简化;文字;语音;词汇;语法
中图分类号:
H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82X(
2015)
11-0025-04

一、研究繁化和简化的意义
文字、语音、词汇、语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纵观它们的发展历史,繁化和简化相伴而生,不
能只重视一方面,而忽略其他的方面。研究语言文字的繁化和简化将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是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无论是过去还 是 现 在,汉 语 在 国 内 外 都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提高了汉语规范化水平,无疑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
扩大对外交流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语规范化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繁化和简化的研究对汉语规
范化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研 究 文 字 上 的 繁 化 和 简 化 对 于 制 定 和 使 用 规 范 标 准 ,字 的 定 音、定
形、定量、定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繁简化能够更深入的研究现代汉语对古
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并对研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有重大 的 指 导 意 义。 对 汉 语 繁 简 化 的 认 识 和
学习有利于阅读古籍,更好、更直接方便的了解古代的知识和文化,批判的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古为
今用。
研究语言文字的繁化和简化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如 在 文 字 上 的 简 化 字 的 问 题 上,人 们 对
语言规划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 性 的 认 识 有 所 不 足,
1977 年 发 表 的《第 二 次 汉 字 简 化 方 案(草 案)》,
有些字的简化不科学不合理,要求 试 用 过 急,试 用 效 果 不 好,给 社 会 用 字 造 成 混 乱,国 家 语 委 经 过 认
真、慎重的研究以后,报请国务院批准于 1986 年 6 月 24 日正式废止。因此对语言文字的繁化和简化
都要适度,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繁化”和“简化”
本文所指“繁化”的含义是汉语及汉字在发展演变中体现的由简单到复杂 、由少至多的变化过程。
“简化”则是一个相反的变化过程。
三、语言文字中的“繁化”、“简化”
(一)文字中的“繁化”和“简化”
在汉字的历史发展中,汉字出现过甲骨文、金 文、篆 书、隶 书、楷 书、草 书、行 书 等 形 式。 整 个 的 演
变过程中大致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最初的文字形式到 构 成 文 字 体 系 的 甲 骨 文、金 文,第 二

收稿日期:
2015-04-28
作者简介:陈征(
1967- ),男,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应用文科系,讲师,从事汉语言研究。

· 25 ·
阶段是篆书发展到隶书,第三阶段是隶书发展为楷书。隶变是汉字形体改变上的一次革命,隶书摆脱
了象形的束缚,笔画基本定型,结构更简单,解散 了 文 字 的 写 实 性 曲 线,代 之 点、横、竖、折、撇、捺、钩、
挑等笔画,降低了书写的繁难程度,楷书书写起来更方便,笔画变得更为平直好写,从此汉字的形体基
本上没有改变了,这是形体方面的两次重要的简化。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简化占主流地位。梁东汉(
1981):“在 汉 字 的 发 展 过 程 中,有 两 种 相 反 的 运
动自始自终起着作用,推动着汉字向前发展,这两种运动就是简化和繁化,”,“简化和繁化着两种趋势
是不平衡的,文字的本身性质决定了简化在任何时期都处于主体地位。”。
汉字的繁化和简化是相伴而生,无时不在。古今字就 是 典 型 的 代 表。 古 今 字 的 某 一 项 意 义 上 产
生的形体不同的字,产生在前的是古字,产生在后的是今字。一般的讲,古字“简”,今字“繁”。如:
“臟”是的繁体字,“脏”简化 字。 这 种 笔 画 的 减 少 是 为 了 书 写 等 学 习 的 方 便。 但 是 “藏”是 古 字,
“臟”是今字,人们为了使汉字的字形系统表义更加准确,就在“藏”字旁加了一个偏旁月(肉)。使人看
到就知道这个字与肉有关。从“藏”到“臟”是一个增加笔画的繁化过程,从“臟”到“脏”是 一 个 减 少 笔
画的简化过程。可见,这两个矛盾过程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的。
古今字是字形上的繁化现象,简化字则是字形上的简化现象。
文字繁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汉字的性质所 决 定 的,汉 字 是 表 意 文 字,繁 化 使 字 的 结
构和意义更直接更密切,简化则和人们为了学习和书写的方便、高效等原因密不可分。
(二)语音中的繁化简化现象
1.语流音变中的弱化、脱落、增音是语音中的简化和繁化。
1)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发生了弱化现象。如轻音弱化:

妈妈[
mAmA] 发成[
mAm ] 元音[
A] 变成央元音[ ]
木头[
mu ou] 发成[
t‘ mu o] 复元音[
t‘ ou] 弱化为单元音[
o]
2)弱化的音再进一步弱,语音消失,产生脱落现象。

东西[
tu i]→ [
tu ] 脱落了[
i]
豆腐[
toufu]→ [
touf] 脱落了[
u]
3)增音在语流中几个音连续回产生原本没有的音素,如“啊”音变现象。

[ ue
i35](谁)+ [
A](啊)→ [ ue
i jA]
35
ma 35](忙)+ [
[ A](啊)→ [
ma 35 A]
弱化、脱落是语音简化现象之一,增音是语音繁化现象之一。弱化、脱落、增音在方音中普遍存在。
2.音位系统的分化和合流。
1)《广韵》的三十五个声母到现代普通话的声母来看语音的繁 化 和 简 化。 发 音 方 法 上 讲 最 突 出

的特点是全浊声母的清化。《广韵》的 35 个声母到现在普通话的 22 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全清音、次
清音和次浊音基本上保存下来了,只有全浊声母一个不留地变为清音。
2)从《广韵》的韵母到现代普通话韵母看语音的繁化和简化。根据研究者表明,《广韵》的语音系

统是 206 韵、
142 个韵母。《广韵》有 142 个韵母,普通话中有 39 个韵母,只是《广韵》韵母数的四分之
一,大幅度地简化了,比如效摄豪、肴、宵、萧四韵分属一二三 四 等,主 要 元 音 部 位 不 同,到 了 现 代 普 通
话,合流为[
au][
iau]两个韵母。 无 论 是 从 韵 尾 来 看,还 是 从 韵 头、韵 腹 来 看,从《广 韵》的 韵 母 到 现 代
普通话的韵母,其总的趋势是合流,是从复杂到简单。合并与分化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在简化的大趋
势下,依然有繁化现象。如假摄麻韵有三个韵母[
a]、[
i ua],它的主要元音只是一个[
a]、[ a],可是到了

现代普通话里,有念[
a],有念[
ia],还有念[ ]的、[
ua]、[
ie],主要元音分化为[ e]三个,韵母
a]、[ ]、[
增加到 5 个。
· 26 ·
简化和繁化是相互贯通、依存的。分化是繁化的途径,合 流 是 简 化 的 途 径,研 究 语 音 的 繁 化 和 简
化能够让人更清楚明白的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由来和对古代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 。音韵的研究者
在研究古音时,从分化和合流中得到启示,那就是分化、合流二者的依存关系是普遍现象,那么可以推
知在研究语音及其他方面时应该把握好这种矛盾关系。
(三)从词汇的变化讨论繁化和简化现象
1.古代汉语单音节占优势,在历史的演进中词语的双音 节 化 趋 势 越 来 越 明 显。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以后,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在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到了现代汉语差不多都能找到
相对应现代汉语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多数是双音词。从某种意 义 上 说,也 是 一 种 繁 化,这 其 中 的 原 因
是和语音的简化密切相关。注意到这种“繁化”,继而促使人们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让人们认识到词汇
和语音的关系,及其与白话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倘———如果,要是 无———没有 必———一定
浴———洗澡 驾———开车 书———写字、信件
发———头发 月———月亮 执———拿起
2.词汇上有一种缩略语现象,缩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 和 省 略 的 词 语,为 了 称 说 简 便,人 们 常 把
形式较长的名称或惯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缩略语,而这些缩略语,大多也是双音节的。
职工大学———职大 春季高考———春考
家用电器———家电 空中小姐———空姐
非典型性乙型肝炎———非典 脑血管梗塞———脑梗
文化大革命———文革 小资产阶级———小资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立体高架桥———立交桥
这类缩略语古代就有,如“沧桑”、“乔迁”等。单音节词语的不断减少,双音节词语的大量增多,是
一种繁化;多音节词语向双音节词语转化,是一种简化。
在繁化和简化的演变的过程中,是按人们的话语交际的需要来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
汉语的词汇构成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对于丰富汉语词汇具有重 要 意 义。 缩 略 语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无 处
不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渴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四)语法上的繁化和简化
1.从现代口语中出现的句法形式来看语法的简化,简化形式的形成是多种多样,比较明显的有以
下两种。
1)谓词隐匿,即把体词和体词之间的谓词隐去。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鲁迅《药》)
一手钱一手货!(电视剧《金融潮》)
前一例“交”显现,后一例“交”隐匿。
2)结构移变,即把比较复杂的结构加以简化,变成比较简单的结构。如:

“节日‘光盘’在行动”(《人民日报 》2014 年 01 月 29 日 10 版)
“光盘”,是由复杂形式“吃光盘中饭菜”移变而成的简化形式。
2.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来看语法形式的繁化和简化。
什么字都不用。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表判断: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 27 ·
在主语后面,还可以加上代词“者”复指,形成“……者,……”的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有的使用“……者,……也”的完整形式: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什么字都不用及“……也”“……者”相对“…… 者,…… 也”是 句 式 的 简 化,“…… 者,…… 也”则 是
繁化。不论是从现代普通话的语法形式,还是从古代判断句看,它们的几种方式都是“共时”的。一般
地讲,繁化能够使意义表达的更完整,更正式,简化则省时省力简洁,但往往会借助言语背景和上下文
来实现话语的经济简练。
四、语言文字中的“繁化”与“简化”辩证关系
繁化中有简化的渗透,简化中有繁化的浸润,二者互 为 条 件,共 处 于 一 个 统 一 体 中。 繁 化 和 简 化
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渐变中保持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性。在其稳定性的基础上,相互吸取有利于
自身的因素,促进发展,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繁化和简化贯穿始终。
从哲学范畴上说,繁化和简化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 系,既 同 一 又 斗 争,相 互 排 斥、相 互 联 系、相 互
贯通,并由此来推动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

参考文献:
1]石安石,高名凯 .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
[ 1963.
2]梁东汉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81.
3]周秉钧 .古代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1981.
4]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1.
5]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6.

Di
scu
ssi
ononComp
lic
ati
onandS
imp
lif
ica
tioni
ntheEvo
lut
iono
fCh
ine
seCha
rac
ter

CHEN Zheng


Tianj
in Hepi
ng Di
str
ictXi
nhua Un
ive
rsi
tyfo affs,Ti
rSt anj
in,300070)

Ab
str
act:
Comp
lic
ati
onands
imp
lif
ica
tiono
fCh
ine
secha
rac
ter
sar
ein
ter
dependen
tandc
ont
rad
ict
ory

oea
cho
the
rthr
oughou
tthede
vel
opmen
tofl
anguag
e.Whens
umma
riz
ingt
hec
omp
lic
ati
onands
imp
li-

ica
tiono
fCh
ine
sel
anguag
echa
rac
tes,t
r her
ese
archonl
anguag
eandcha
rac
ter
sshou
lda
lsono
tet
hat

omp
lic
atonands
i imp
lif
ica
tionhav
edi
ale
cti
calr
ela
tion
shi
pofoppo
sit
ionandun
ifi
cat
ion.The
yhav
ei-
den
tit
yandc
ont
rad
ict
ion;t
heya
remu
tua
llye
xcl
usi
ve,i
nte
rre
lat
edandi
nte
rpene
tra
ted,t
husp
romo
ting

hede
vel
opmen
tande
vol
uti
ono
flanguag
eandcha
rac
ter
s.

Ke
ywo
rds:
comp
lic
aton;s
i imp
lif
ica
tion;cha
rac
ter;p
ronunc
iat
ion;vo
cabu
lay;g
r ramma

· 2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