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死刑是一种极具争议的惩罚措施,它引发了许多道德和伦理上的争论。然而,它仍然

是许多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讨论死刑的论文陈述,并探
讨它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
正方观点
支持死刑的人认为,它是对最严重罪行的最严厉惩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阻止其他
人犯罪。此外,死刑也可以为受害者和家属带来正义感和安慰,让他们感到罪犯得到
了应有的惩罚。
另外,一些人认为,死刑可以节省纳税人的钱,因为终身监禁的费用比死刑要高
得多。他们认为,将死刑作为一种惩罚措施可以减少犯罪率,从而降低社会成本。
反方观点
反对死刑的人认为,它是一种残酷和不人道的惩罚,侵犯了人权。他们认为,死刑无
法挽回,一旦执行就无法纠正,因此可能导致误判的情况发生。此外,死刑也无法带
来真正的正义,因为它无法让受害者复活,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另外,一些人认为,死刑并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因为大多数犯罪者并不会考虑到死刑
的后果。相反,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和复仇行为,从而加剧社会问题。
结论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死刑,都有其合理的观点。然而,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应该认真
思考死刑的利弊,并寻求更有效的惩罚措施来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平正义。如果你需
要帮助写作关于死刑的论文,我们推荐你在HelpWriting.net订购,那里有高质量的论文
写作服务,可以帮助你完成出色的论文作业。
1、我国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总体较低,人的物质生产潜能尚未得到
充分发挥。因而人的生命价值相对较低,群众对于他人生命的尊重程度不高。在这种
情况下,将严重犯罪者处以死刑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1)作为实行终了的谋杀
之刑罚(《刑法典》第211条);(2)作为滥用爆炸物的处罚,如果行为人故意通过使用爆
炸物对他人的财产,健康或生命造成危险;其先决条件是犯罪行为必须造成对他人之
死亡,且行为人能够预见到此等结果(1889年的《爆炸物法》第5条第3款);(3)作为为掠
夺奴隶而组织的旅游的组织者和主谋者的处罚,如果此等旅游造成队员死亡的(1895
年的《禁止掠夺奴隶法》第1条);(4)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依据《帝国宪法》第48条颁布例
外法,扩大使用死刑。在上述(1)-(3)情况下,科处死刑是惟一的选择。在所有情况下,
均可以剥夺名誉权来加重处罚(《刑法典》第32条);根据《帝国刑法典》与《青少年法院
法》的规定,在犯罪未遂、帮助犯和行为人是青少年的情况下,不得科处死刑,或例外
地科处其他刑罚(根据《帝国宪法》第48条的规定)。 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公约》中关于死刑适用的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两权公约》)
是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通过的一项公约。《两权公约》包括两条可选协
议:第一条是构建一个独立的上诉机制以便成员国内个人能够提交申述,这种沟通最
终将到达人权委员会;第二条可选协议是废止死刑。在第一条可选协议之下,拥有联
合国国际人权法系统中最复杂的法学系统。我国政府于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总部签
署了《两权公约》,并多次宣布将实施该公约,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仍没有批准
该公约。 其次,杀人犯会不会从心里忏悔,谁知道?你就知道他一定会抓住活下去的
机会赎罪,而不是吃喝不愁,开开心心在监狱待着,一边骄傲自己比无辜受害者活的
长? 值得一提的是,《两权公约》中提到“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判处死刑只能是作
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但是并没有详尽展开何谓“最严重的罪行”,或者此种罪行
应当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或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结果,因此仍旧具有一定的模
糊性。 死刑,在英文中写作Death Penalty,它是世界上广为人知的最古老的刑事
处罚,更是对人类生命的剥夺,《牛津法律大辞典》将死刑定义为,“指有获得授权的国
家机构将罪犯处死的刑罚”。[ ]我国通说一般将死刑定义为“剥夺犯罪份子的刑罚方
法”。[ ]但是与前述的观点相对,贝卡利亚的传世之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明确表述“死
刑并不是一种权利,我已经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一场国家同一个公民的战争,
因为,它认为消灭这个公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 最高院死刑复核阶段,丁一元和
张巧婷律师继续担任被告人赵X斌的辩护人,经过两位律师的多番努力,争取到了不
予核准死刑并发回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结果(刑事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
法刑核27052917号)。不出意外,重审开庭后一定会改判,可谓成功救下一命。出版时
间:2019年12月 (3)成本低。死刑相对于其他主刑,是成本最低的刑罚,它不需要耗
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论证第二个理由时,作者认为死刑对以下三种人起不了震
慑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第一种是“在一种狂热情绪支配下做的”人,即激情杀人犯;第
二种是“实际上并非情愿,也不想去杀人” 的人,即过失杀人犯;第三种是“犯罪团伙或
者以犯罪为职业者们” ,即惯犯。首先,对于这三种人,死刑的震慑作用是存在的。对
于激情杀人犯,死刑的震慑作用在于其实施犯罪前那一瞬间发泄自己的情绪与死刑
结果的衡量判断,这个作用因人而异。对于过失杀人犯,死刑的震慑作用在于提高人
们避免过失犯罪的警惕。对于惯犯,死刑的震慑作用在于避免其因习惯性犯罪而成
为死刑犯或者减少其犯罪避免被抓判处死刑的机会。其次,这三种人毕竟属于社会
的少数,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死刑的震慑作用还是很大的。 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实
行死刑,出于对受害者生命权的尊重,但是我们在对一个公民判处死刑的时候,又等
价于对公民生命权的剥夺,这是不是与我们对生命权的尊重南辕北辙? 版权声明
刑法的实体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只能以事实的认定为基础,而认定事实依靠的是
证据,用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构成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因此,保证死刑案件经过诉
讼证明程序,使那些未得到证据充分支持的刑事案件不适用死刑,在客观上也可以
起到严格控制死刑的作用。众所周知,生命权是人最重要的权利,所以在死刑案件的
判决过程中,证据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证据不充分,不足以证明犯罪人所犯罪
是极其严重的,必须立即判处死刑的话,就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然而,在现实审判过程
中,《刑事诉讼法》要求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的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笔者
认为,在死刑案件中必须保证做到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质询,以体现对犯罪人生命权
的保护。同时,死刑案件同样要体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不能为了效率而牺
牲质量,法院不应对死刑案件所用时间和开庭次数进行人为的事先限制,应该根据
案件事实发生争议时质证的需要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庭审的时间。此外,《刑事
诉讼法》中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比较模糊,实践中难以
操作,必须确立和严格执行“排除合理怀疑”的死刑定罪标准,才能有效限制死刑的
适用。 [收稿日期] 0 9 0— 1 20— 4 0[作者简介]王冬异(9 6,山西大同人, 17一) 男,山
西 (二)死刑的起源。死刑起源的主要内容包含两点:一是死刑的产生时间,二是死
刑的产生缘由。 一直很好奇那些积极废除死刑的人,是不是都是一群针从来没扎到
过自己身上的主如果他们的家人被残忍杀害 还会不会继续主张废除死刑。 规定 6 8种
犯罪可以适用死刑,布在刑分法分则十类犯罪中的九类之中,为数众多,我国成为当
今使世界上保留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之一。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行死刑制度存在
如下问题: 目前中国刑法共用47个条文设置了68种死罪,从死刑罪名的分布来
看,《刑法》分则的十章中,有九章都规定有死刑。但是从中国司法实践来看,大约有
三分之一的死刑罪名极少适用,只是起到某种威慑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这些死刑罪
名可以考虑适当削减,特别是财产犯罪与经济犯罪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名多达16种
之多,占到刑法死刑罪名的三分之一,这在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中是极为罕见的。从世
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来看,一般都把刑法中的死刑条文限制在剥 夺他人生命权利的
犯罪,很少有对单纯财产犯罪规定死刑的,因此,对非暴力的经济犯罪,不设死刑几
乎成为通例。另外,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条的规定,判处死刑只
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而联合国在有关文件中将“最严重的罪行” 解释为
类似于谋杀这样的严重危及人身的犯罪。如毒品犯罪、强奸罪、绑架罪、经济犯罪、职
务上的犯罪、宗教犯罪等。因此为尽可能地使国内法符合《公约》限制死刑的慎刑
要求,中国应将可以判处死刑的犯罪加以严格限制,只对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
安全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适用死刑,而对并不危及人身权利和国家安全的经济
犯罪,财产犯罪等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则应逐步的削减直至废除。 也就是说,如果
控方希望被告判死刑,必须事先提出,且只能在死刑与非死刑之间抉择(不能在审理
过程中改判有期徒刑)。美国死刑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选择陪审团制度,而陪审团制度
又要求100%通过才能确定死刑,因此流审率极高。除了罪恶滔天的罪犯(比如连环杀
人狂)以外,几乎不可能被判处死刑。另外,联邦法院认定加重情节在死刑法中所起
的作用与犯罪要件所起的作用相同,因此,根据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被告人有权要
求陪审团来决定是否存在法定加重情节。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Ac d mi o ra f h n i
rvn il o a e c u l a x o ica mmie at c o l f . C J n oS P C t eP ryS h o P. t oC 背负7条人命的女逃犯
劳荣枝落网,让20年前引起轰动的一起杀人案再次引起关注。 2、死刑涉及到对生命
权的保护,社会应该为犯罪行为承担必要的代价。犯罪人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世间的,
对于犯罪人的谴责,除了犯罪人本身以外,还应包括孕育犯罪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
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1、死刑是远古野蛮时代血腥复仇的遗留。“杀人偿命”
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等原始的同态复仇观念如出一辙。今天的惩罚不在于单纯
的肉体痛苦,而是重在灵魂上的教育和改变,这也是文明社会的需要和表现。 关于我
们 在中国,由于经济长期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封建残余思想影响较深,报应
观念根深蒂固,人民群众要求增加死刑,多用死刑,这成了死刑广泛存在并且合乎人
性下正义要求的心理根据。人们群众长期受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杀人偿命”的传统观
念统治,可以说现阶段,在人民的传统观念、文化水平总体还不能得到很大提高的情
况下,适用死刑发挥着满足民众报应观念,平息民众报复心理的功能,基本各种特殊
原因,淡化民众这种报应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死刑的废止是不能马上实
现的。 Copyright © 2002 - 2018 LunWen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位置: 文档下
载 > 所有分类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编号:83330 《两权公约》等国际公约宣告了死刑适用应有的价值取向,树立了对生命
权的特殊保护观念,确立了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并从实体和程序上确立
了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由这些国际法律文件构成的国际标准要求适用死刑的犯罪
必须是最严重的罪行,且只限于对蓄意而且结果为害命或其他极端严重后果的罪行;
死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排除未满18岁的人、孕妇或新生婴儿的母亲以及精神病患者;被
判处死刑的人有上诉的权利,并有权获得赦免、减刑和法律协助。作为主权国家,我
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及国际上对死刑适用标准的科学合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
国情,规定适合我国当前社会的死刑适用具体标准,以此达到与国际水平接轨,在最
大程度上科学人道的限制死刑的适用,杜绝死刑的滥用。 本作品为关于死刑的存在
与废除的几点思考刑法论文(1), 编号:bad5wlg679,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本作品下
载后,先解压,解压之后用推荐软件 Word(2010) 打开, 然后进行编辑功能。 死刑废
除最大争议点就是死刑这种最严厉的刑种是否能有效地教育和阻止潜在犯罪人的犯
罪和杜绝杀人――即死刑是否具有一般预防效果的问题。加缪的答案是否定的,并给
出了三个理由:1、社会本身并不相信自己所说的“杀一儆百” 的做法;2 、尚未见有一例,
对那些决心以身试法者,因为有死刑的存在而退步抽身,而且很明显,即使死刑有震
慑作用,但在那些成千上万的罪犯中却见不到什么效果;3、但在其他方面却产生了使
人厌恶的作用,那后果却难以预料。 当前位置: 图精灵 > Word模板 > 校园教育 > 国际
法上的废除死刑(1)论文 苏ICP备13006507号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王冬
异 (山西职工医学院,西山太原00 1 ) 30 2 文档下载 Copyright 2013 doc.xueha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首先,这一条的基本思想就与我上面说的第二条矛盾。废死派不是总
强调所谓的自由比生命还重要吗?所以你们不应该认为死亡不是最可怕的吗?你们
不是认为没有自由没有青春的活着比死还痛苦吗?哦,这会子怎么又变成人死了最
没办法补偿了呢?那么如你所说,没冤死你但是让你坐牢五十年,难道你的青春和
自由就能补偿吗? Copyright © 2002 - 2018 LunWen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其他
公约及联合国文件中对死刑适用的相关规定除了《两权公约》之外,其他死刑犯的国
际公约及一些联合国文件中也对死刑的适用,人权的保障作出了相关规定,主要有《
关于保证面临死刑者权利的保护的保障措施》、《保护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
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公约》和《防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等。其中,《关于保
证面临死刑者权利的保护的保障措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1984年5月25日第1984
/50号决议,以下简称《保障措施》)对上述《两权公约》中规定的“最严重的罪行” 作出了
相应的解释。按照《保障措施》所限定的标准,所谓“ 最严重的罪行”,是指“ 有致死或者其
他极其严重之后果的故意犯罪”.因此,我国当前宽泛地设置死刑罪名,尤其是对经济
犯罪等非暴力性质的犯罪大量设置了死刑,明显与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相冲突。 关
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招贤纳才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判处并宣告的应当实际执行的刑罚,它着眼于具体犯罪案件及犯罪人的特
殊性 ) 导致适用死刑标准的不稳定性、,不一致性和任意性,产生同罪异罚现象。 二是量
刑弹性条款过多,导致法官适用上的随意性和任[摘要]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
刑罚。从总体上来看,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我条款太多,适用标 准模
糊等。因此,目前我国不能完全废除死刑的前提下,在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死刑适
用制度,: 如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加大死缓的适用范围等。 [
关键词]死刑;制度;刑法;法官 5、我国目前缺乏废除死刑的物质条件并且不具有废
除死刑的人文思想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控方希望被告判死刑,必须事先提出,且
只能在死刑与非死刑之间抉择(不能在审理过程中改判有期徒刑)。美国死刑案件的
被告人有权选择陪审团制度,而陪审团制度又要求100%通过才能确定死刑,因此流
审率极高。除了罪恶滔天的罪犯(比如连环杀人狂)以外,几乎不可能被判处死刑。
另外,联邦法院认定加重情节在死刑法中所起的作用与犯罪要件所起的作用相同,
因此,根据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被告人有权要求陪审团来决定是否存在法定加重
情节。 你让一个作恶杀人的人活的比被杀的人还好还长寿,甚至长命百岁,不管你图
什么价值,这个事实和两个人的对此就等于把公道这个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弄没了。你还跟我谈补偿,谈杀人犯的社会价值?他活着,受害者却躺在那腐烂了,
他干点活换点钱就可以补偿受害者的丧子丧夫丧妻丧父母之痛?他做出多大价值,
能抵得过社会因为他活着受害者死了而带来的那种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的不良情
绪? 死刑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该制度在我国刑事立法、司法以及刑事政
策占有重要地位,限制适用死刑,对于犯罪分子量刑、预防和减少犯罪、保护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日本《少年法》第51条的规定,对犯罪时未满
18岁的人,不得判处死刑。还有必要一提的是,日本改正刑法草案虽然也保留死刑,
但减少了可以适用死刑的犯罪的范围,仅限于内乱罪的主谋者(第117条)、诱致外患罪
(第122条)、援助外患罪(第123条)、爆炸物爆炸致死罪(第170条第2项)、杀人罪(第255
条)、强盗杀人罪(第328条)以及强盗强奸致死罪(第329条第2项)。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
完善 摘要: 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迄今为止已有近两个半世纪,受这一 争论的影响,世界
死刑制度的发展走向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今 世界上的多数国家... 我们不是不尊
重生命,相反,我们无差别地尊重一切生命,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这
也是我们接受委托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当然为被害人的死感到痛心,但并不等于要
亲手将被告人送上刑场才足以证明我们痛心。被告人一死固然大快人心,但并不是
修复这段社会关系的最好的结果。试想,若被告人一开始就不抱任何生的希望,他还
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弥补自己酿就的恶果以换取一点点生的希望吗?对于被害者
家属,我们没办法还他们一个女儿,对被害人家属做出的赔偿更不是想用钱去收买
人命。作为法律人,我们只希望在一个很糟糕的事件里去争取一个不那么坏的结果,
以一个更加实际的方式让被告人去赎罪。 第一,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明确律师
可以参与死刑复核案件,可是如何参与,有哪些诉讼权利,这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还需
要研究。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招贤纳才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首页 > Word模板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 浅谈死刑存废问题的看
法论文 所谓死刑适用标准的域外借鉴,是在分析其他国家的死刑适用标准及其发
展变化的基础上,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操作模式加以借鉴采纳的过程。死刑的历
史在每个国家都是古老而漫长的。纵观这古老而漫长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死刑在每一个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由滥用到慎用,由苛酷到轻缓的演变过程。自从意
大利刑法学者贝卡里亚(Cesare Bonesana Beccaria)1764年宣称死刑是不人道的并主张废
除死刑以来,死刑的缺陷问题就受到了人们的认真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减少
死刑适用范围,逐步严格限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其中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思考
和借鉴的。 死刑作为一种严厉的刑罚工具,不外乎是为本统治阶级服务的,死刑
也是维护和巩固某个政治制度的需要,统治阶级要建立某种政治制度,并使这种政
治制度能够根深蒂固,这就有必要动用一切统治手段,当然也包括死刑在内。考察一
下当今仍保留死刑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俄国。在这些国家的立法当中,包括我国
修订后的刑法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危害国家安全罪或国事罪规定可以判处死刑,这表
明了死刑对于维护和巩固政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下中国的死刑政策是“保留死刑,严格限制死刑,做到少杀、慎杀。”这也正是宽
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死刑适用标准是实现刑法任务,落实“ 少杀、慎杀”政策的重
要手段。刑法的核心任务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
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
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
利进行。用刑罚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就是要对各种犯罪适用轻重适当的刑罚,对
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依法适用死刑,从而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旦对犯罪分子判处死刑,就意味着犯罪分子没有改过自新
的机会,所以要慎用死刑。中国司法审判机关必须严格把握死刑的适用标准,认真贯
彻落实“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从而实现中国刑法的核心任务。 我国现行刑罚
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刑罚惩罚为辅的。只有少数人可以理性看待死刑,仍有大部
分人认为杀人就应偿命。这种思想的存在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着很多国家废除死刑
的进度。而在我国现阶段,仅有一少部分人统一废除死刑。不能不说不被这种思想
影响。 对我国当前死刑制度的问题探析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对我国
当前死刑...【关键词】死刑;立法;完善对策 一、前言 死刑的存在能够非常有效的惩治和
预防... 中国现行《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
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
时宣告缓刑二年执行。”这是关于中国死刑适用标准的规论文格式定,笔者就这一规
定作如下分析。首页 > Word模板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 浅谈死刑存废问题的看法论
文 死刑是国家为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而实施的一种刑罚,因其是刑罚体系中最为
严厉的一种刑罚,所以又被称为极刑或生命刑。三是量刑原则过于抽象。刑法总则中
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如何认定“,罪行极其严重”刑法并未作
出明确规定,罪行极其严重”“ 的规定明显具有虚幻性,以致这个本来是为了原则性的
限制死刑适用的条款,事实上造成了扩张死刑适用的可能。刑法规定,对于应当判
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以判处死刑可同时宣告缓期二年
执行”但是,哪些属于“,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亦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刑法规定了
适用于某一种犯罪的具体的从重、从轻、减轻、除处罚和数罪并罚原则,免 可以考
虑对于特殊的群体不判处和不执行死刑,以体现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的人道关心和实
质公正性。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都不适用死刑在中国
刑法中已有明确规定。为了更进一步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
借鉴国际上的做法,考虑对以下几类人排除死刑的适用:更多 > 在刑法分则所设的
十章中,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罪名数量12个,死刑数量7个,死刑罪名所占比例高达
58.3%;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罪名数量42个,死刑罪名14个,死刑罪名比例为33.3%;
在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罪名94个,死刑罪名数量17个,死刑罪名占
16%;第四章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罪名数量37个,死刑罪名6个,死刑罪名
比例为16.2%;在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罪名数量12个,死刑罪名2个,死刑罪名比例为
16.7%;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罪名数量119个,死刑罪名8个,死刑罪名占6.7%;
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罪名数量21个,死刑罪名2个,死刑罪名占9.5%;第八章贪污贿
赂罪中罪名数量12个,死刑罪名2个,死刑罪名比例为16.7%;第九章读职罪中没有死刑
罪名;第十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罪名数量31个,死刑罪名12个,死刑罪名比例为38.7%.
我们可以看出,在刑法分则中,除第九章之外,每章中都有死刑罪名,而在整个刑法
分则的413个罪名中,有68个死刑罪名,所占比例高达16.%.可见,高死刑率己成为中国
刑法的一个特征。 1、英美国家对死刑的适用状况。自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公民对基本权利认识的发展,死刑问题发生了很大改变,限制死刑、废除死刑成为
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就世界范围来看,截止2015年,有105个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
死刑。有60个国家采取了暂缓执行死刑的措施。这使得实际执行死刑的国家减少到
仅20个左右。”实际仍然执行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发达国家仅剩美国、日本。美国联
邦法律虽然包含死刑,但主要与危害国家安全有关,并且美国已 经有19个州废除了死
刑。1969年12月18日,英国议会通过投票废除极刑。3年前,下院通过了这项议案,今天
上议院用口头表决通过了此案。1970年7月31日提出的允许死刑的修正案已被取消。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刑罚,死刑的执行方式从古至今也不胜枚举。死刑的执行
方式主要有枪决、绞刑、斩首、电刑和注射。斩首和电刑虽然可以快速致死,但是行刑
会给犯罪分子带来难忍的痛苦还会使尸体遭到破坏,也不符合某些宗教的信仰,所
以这两种执行的方式渐渐被废黜了。 3.关于“不是必须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
告缓期二年执行”的分析从《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看到,适用死缓除
了“应当判处死刑”这一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第二个条件,那就是“不是必须立即执
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是适用死缓的实质条件,同时又是死缓区别于死刑立即执
行的标志。但是,对于如何认定“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现行《刑法》并未做出规定。有学
者认为,应当从罪行和刑事责任两方面来考察,从罪行上看,“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与“必须立即执行的”相比,后者的社会危害性显然重于前者。从刑事责任上看,是否
存在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如果存在,即使罪行最为严重,刑事责任也应当适当
减轻,所判刑罚就不是必须立即执行;但如果罪行极其严重,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很
难影响应负的极端的刑事责任,所判的刑罚就是死刑立即执行。为了便于司法操作,
学者们还对实践中“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的多种情况进行了列举式概括,这对司法
实践有很多的参考价值:(1)罪该判处死刑,但犯罪行为不是最严重地侵害国家或人
民利益,人身危险性不是特别严重的;(2)罪该判处死刑,但犯罪分子犯罪后坦白
交代、认罪悔改、投案自首或有立功表现的;(3)罪该判处死刑,但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
(4)罪该判处死刑,但在共同犯罪活动中不是起最主要作用的;(5)罪该判处死刑,但缺
少直接证据,应当留有余地的;(6)罪该判处死刑,但从政治上、外交方面考虑,需要
按照国家的特殊政策对待的,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注意死缓的滥用,不能将
其视为死刑立即执行与无期徒刑之间的又一种刑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具有
一定的条件的,条件不成立,死缓的判决就无从谈起。 [收稿日期] 0 9 0— 1 20— 4 0[作
者简介]王冬异(9 6,山西大同人, 17一)男,山西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
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
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通过提审予以改判。“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
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通过提审予以改判。”这条规定修改的意义很大:最高
法院直接改判节省司法资源,比发回重审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发回重审后,地方法院
在改判时有可能会遭受地方保护的压力,很难改判,并且很可能二审维持原判后再
次出现要求复核的情况。这样就会重复浪费资源。 (一)我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
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同就决定了人们对于犯罪态度的差异,比如,对于
一起同样的盗窃案件,在不同经济发展结构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们收入不高,对金钱的追求欲望比较强,损失了一定
数额时,社会危害就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这道理显而易见。由此得来,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犯罪对民众的影响力越大,人们对人权的重视程度越淡薄,对执
行死刑的呼声就会越高。 案情梗概:2014年10月5日18时40分许,被告人赵X斌饮酒后
在广东省增城市增江街东山路3号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后面小巷内,无故殴
打行至该处的被害人李X丽,致其死亡。原审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赵X斌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二审广东省
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美国监狱开支800亿美元,这部分没有包括被严重低估
罪犯家属所支付的隐形开支from纽约时报 罪犯出狱后再犯的事例屡见不鲜,若给予
死刑犯重新出入社会的机会,就相当于把其他公民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于受威 胁的环
境下,这妥妥是对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不尊重。而死刑则彻底杜绝了死刑犯再对社会
造成侵害的可能。 2、民事赔偿陷入困境。死刑虽然在心理上安抚了受害人及其亲
属,但是在经济上却毫无安抚作用。尤其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一旦犯罪分子被
执行死刑而又没有财产可供赔偿,那么受害者在经济方面的损失再也没有追偿的
机会,相关的民事权利也无从主张。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出于对生命
价值的珍视和对生命权利的保障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对死刑的适用都采取较其他刑罚
的适用都更为慎重的态度也就是说经过审判在查明犯罪分子实施了一定的犯罪行为
后要对其适用死刑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比适用其他刑罚更为严格。 根
据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关于残酷和不寻常刑罚条款的一系列判决中,联邦最高法院
认定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具有合宪性,并且规定了依照宪法适用死刑的具体要求。
起初,死刑强制适用于死刑犯罪。后来,谋杀罪级别的确立为减少死刑的绝对适用提
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当各州将二级谋杀从一级谋杀中剥离出来时,死刑便仅保留适
用于一级谋杀。最后,即使是一级谋杀,大多数州的法律体系也规定了酌定量刑的
情节。为了防范死刑的任意性适用,联邦最高法院在对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的解
释中,创立了两个重要指导:第一,要对量刑者的自由裁量作出指导,从而避免以恣
意和任意理由来适用死刑。第二,要向量刑者提供所有相关 证据,以便量刑者作出是
否该特定被告应受死刑惩罚的个别化考察。上述指导随之又导致了两阶段死刑诉讼
程序的发展形成——分开审理。美国所有的死刑案件都包括两个阶段:定罪阶段和量
刑阶段。第一个阶段决定有罪还是无罪的问题,第二个阶段只有在法官或陪审团认
定被告人罪名成立之后才会启动。 首页 > Word模板 > 校园教育 > 论文 > 论死刑的适用
刑法论文(1)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
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图精灵 > Word模板 > 校园教育 >
关于废除死刑的宪法学思考(1)论文 3.废除死刑容易引起受害人家属不满,民众对安全
恐慌,对公平的质疑VS获得改造机会的罪犯的利益,对少数人生命权的保护 → 文化/
生命价值/ 精神(?)上弊大于利)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王冬异 ( 山西职工
医学院,西山太原 00 1 ) 30 2 背负7条人命的女逃犯劳荣枝落网,让20年前引起轰动的
一起杀人案再次引起关注。治安的恶化导致了外资的撤出,而外资的撤离对经济又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加剧和失业人数增多,这就进一步加剧
了社会的不稳定,导致治安更进一步恶化,使南非陷入恶性循环。 根据辨认能力
的缺失程度可以把精神病人分为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能力的精神病人与间歇性精神病人。我国刑法根据这三类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
不同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承担:完全无辨认能力的不负刑事责任,犯罪时精神正常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本文在此讨论的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尚未
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即代表认识能力不足,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就意味着,认识能力不足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这与其责任承
担能力不相符合。198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的《关于保护面对死刑的人的
权利的保障措施》中规定精神病人不适用死刑。所以,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
神病人”纳入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是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也符合国际立法趋势。
更多 > 按这个逻辑,杀人犯不但不该死,他也更不该活着,因为他活着受害者也活不
了。而他死了的话,起码受害者就算死也不是白白丢了性命,杀人犯付出的代价抵偿
了受害者的损失,他死了起码证明受害者的命没白丢啊! (一)我国尚不具备废
除死刑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同就决定了人们对于犯罪态度的差异,
比如,对于一起同样的盗窃案件,在不同经济发展结构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
尽相同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们收入不高,对金钱的追求欲望比较强,
损失了一定数额时,社会危害就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这道理显而易见。
由此得来,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犯罪对民众的影响力越大,人们对人权的重视程度越
淡薄,对执行死刑的呼声就会越高。[中图分类号] F 1[ D 6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号 ̄o 9 10 (0 9 0 - 0 3 0 1o— 2 3 2 0 )3 0 7— 2 本作品为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5)法
学理论论文(1), 编号:wavqd57pd9,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本作品下载后,先解压,
解压之后用推荐软件 Word(2010) 打开, 然后进行编辑功能。 首先,在法律史学者们
讨论死刑产生的时候,有三种看法:(1)刑罚在尧舜时期产生,故死刑也产生在此
时。(2)法律和刑夏朝产生。夏朝形成国家以后,为了体现阶级意志,维护阶级统治,
必然会出现刑罚。(3)刑罚起源时间折衷说。根据这一理论,刑罚源于尧舜时代,在夏
朝完成。 本作品内容为论死刑的适用(2)刑法论文(1),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请使用
软件Word(2010)打开, 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
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
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欢迎使用熊猫办公。 如认为平台内容
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tousu@tukuppt.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我国现
行刑罚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刑罚惩罚为辅的。只有少数人可以理性看待死刑,仍
有大部分人认为杀人就应偿命。这种思想的存在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着很多国家废
除死刑的进度。而在我国现阶段,仅有一少部分人统一废除死刑。不能不说不被这种
思想影响。 版权声明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摘要: 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迄今为止已
有近两个半世纪,受这一 争论的影响,世界死刑制度的发展走向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当今 世界上的多数国家... 死刑是最早开始使用的刑种之一,也是最严厉的一个刑
种,指执法者基于法律的权利,终结一个人的生命。由于死刑不可逆转的特点,决定
了在死刑的适用时应慎重并加以限制。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招
贤纳才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早在两百多年以前死刑的合理
性就已经开始被质疑,意大利的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最早提出废除死刑,从那时
起是否适用死刑的争论就未停止过。各国法学家争论了两个多世纪,至今仍没有
定论。死刑――这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基于我国现实状况,我
们从求同存异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我国适用死刑制度的利弊。Download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PPT presentations, and backgrounds to enhance your projects. Explore our collection and
unlock endless possibilities for impactful presentations. Let your creativity shine with our diverse
resources. 死刑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惩罚制度可以代替
死刑。出于对人权的保护,死刑的废除是必然的。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国
家之间文化背景不同,死刑的废止也不可能统一。中国的死刑制度应以中国的基本
国情为基础,不能盲目跟风。现阶段,中国应该在立法和司法上,采取严格措施限制
死刑的适用,使死刑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据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05年的报告,中国死刑立法之多高居世界之最,死刑适用之多也
高居世界之最,只不过这样的“世界之最” 不会令我们感到骄傲或欣慰,反倒应当觉得
自卑与耻辱,值得我们为之而反思。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平
等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是
法律的神圣职责,也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刑事法官的神圣职责。如果我们任凭不合理、
不公平、不负责任的法律制度让不该发生的悲剧一遍又一遍地在历史上重演,我们
将无法逃脱良心的追问。因此,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多付出一些
努力,为使法律及法律适用尽可能地接近公正做出自己的贡献。[BuHui\Com] 点击咨
询 死刑的存废不单单受到某个特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制约,更受
到一个国家民众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文化的因素,是死刑存废的精神
基础。 因为主张废死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欧美人截然
不同,根本上是不能同流的。Copyright © 2002 - 2018 LunWen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bstract :The death penalty is the oldest penalty , from the death penalty appeared in the
countries and it has been limited now .Even in some countries it has been abolished. But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death penalty is never stop. Someone from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the angle of human rights to support the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re are people from the
naive view of justice, deterrence point of view to support the death penal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wo point of view of comparative, and finally reach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upport of the death
penalty. 重”等等。面对如此众多且内涵又不清晰的弹性条款,如何把握杀与不杀的
界限,让法官在适用上感到困惑和茫然,常常因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导致死刑适用
上的任意性和随意性,相同案件不同判决有违刑罚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公正
的原则。 2 废除死刑带来的罪犯管理成本高:,纽约时报预计监狱里的罪犯通话的费
用每年可达2.9亿美元→废除死刑带有高额的管理成本和家属经济负担→(但监狱不
是政治优先事项,那么对监狱的财政预算不足→监禁对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成本圆高
于实际分配的支出→财政资金流动方向的偏差→社会资源分配上的浪费?→ 不利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苏ICP备13006507号 2009 Vol.32 %No.3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
完善王冬昇(山西职工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 〔摘要〕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
刑罚。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 当死刑对犯罪分子主观上不再是一种惩罚时,这种教
育和震慑作用是否还存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对大多数人,对主流价值观
来讲,生命权的剥夺,还是最重的惩罚。就好比邪教分子在自焚时觉得自己在上
天堂,正常人看了之后还是会觉得很疼,并且拒绝这种自焚行为。当然,死刑对社会
的教育是一种负面教育,以趋利避害的人性为基础,加缪也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关于
杀一儆百的争议,个人觉得作用还是有的。首先是死刑对人们道德的教育作用,通过
死刑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对犯罪行为否地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会对有道德感的人产
生约束作用;其次是死刑对社会法律的教育作用,哪些犯罪行为会引起死刑的犯罪
结果,这会对那些害怕死亡并清楚自己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的人来说,会产生约束。
所以,杀一儆百的作用体现在那些首先害怕死亡,其次清楚自己所实施的具体行为,
最后清楚自己的行为与死刑有直接联系的行为人身上。很多时候死刑貌似没有
作用,是由于行为人已经做好了接受死刑的准备,或者没有清楚认识自己的行为与
死刑结果的联系,或者是一种赌徒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抓,或者自己的行为不会被
判死刑。
本条文相当于对已满75周岁人犯罪规定一个消极的绝对确定法定刑。在《修(八)》出
台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对已满75周岁犯罪行为人裁量死刑的案例非常罕见,其中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法官把已满75周岁老人这个因素作为量刑情节考量的结果。
但是事实上,不适用死刑和《修(八)》第3条取消死刑适用的法律意义完全不同。事实
上,对已满75周岁人不适用死刑的司法现实可能是因为应该适用死刑的案件还没发
生或发现,但在制度上取消了对75周岁以上人适用死刑,就有可能因此出现罪责刑严
重不相适应的司法困境。 苏ICP备13006507号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
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死刑复核是死刑案件
最后的把关程序,要保证慎杀、少杀,如果不讯问被告人的意见,法官可自由裁量,就
会增加冤杀的风险,可杀可不杀的增加了杀的概率。其次:“执行死刑前应当安排死刑
家属见死刑犯”。但事实是很多法院执行完死刑很多天后通知家属去领骨灰,这就需
要强大的监督力量的存在。 从被害人的角度来讲,被害人是案件的重大关联人,
其权利应该得到保护,法律应允许其本人或辩护律师参与,否则复核后出现被害方
不服,有可能出现到处申诉的情况。 死刑,在英文中写作Death Penalty,它是世界上
广为人知的最古老的刑事处罚,更是对人类生命的剥夺,《牛津法律大辞典》将死刑定
义为,“指有获得授权的国家机构将罪犯处死的刑罚”。[ ]我国通说一般将死刑定义为“
剥夺犯罪份子的刑罚方法”。[ ]但是与前述的观点相对,贝卡利亚的传世之作《论犯罪
与刑罚》中明确表述“死刑并不是一种权利,我已经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一场国
家同一个公民的战争,因为,它认为消灭这个公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 1.如果在监
狱里活着一辈子比死还难受,为什么大部分监狱里的犯人没有自杀?为什么判终身
监禁的人大部分都活的好好的?你不是说对很多人来讲死比活着舒服,活着比死还
痛苦吗,那他们想死还不容易吗?他们都能杀死那些不想死的甚至拼命反抗的受
害者,想要杀顺从的生无可恋的自己还不容易吗?如果他们没有判处死刑是一件痛
苦的事,撞墙,饿死,渴死,出来放风时跳楼,袭警,或者干脆拼命和别人斗殴。 1.
死刑刑罚是否违背人权保障。死刑是剥夺罪犯的生命,而剥夺生命就等于侵犯人权,
因此死刑与人权会有冲突。但是如果废除死刑,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得不到
补偿,这对于被害人而言不公平,所以也就等同于侵害了被害人的人 权。 首页 > Word
模板 > 校园教育 > 论文 > 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3)刑法论文(1) 死刑作
为最古老的一种刑罚,死刑的执行方式从古至今也不胜枚举。死刑的执行方式主要
有枪决、绞刑、斩首、电刑和注射。斩首和电刑虽然可以快速致死,但是行刑会给犯罪
分子带来难忍的痛苦还会使尸体遭到破坏,也不符合某些宗教的信仰,所以这两种
执行的方式渐渐被废黜了。 首页 > Word模板 > 其他 > 其他 > 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
考(5)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招贤纳才 | 我要投
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网站内容 如果他害死了你,他只需要进监狱有吃
有喝长命百岁,然后干一点活就够了,你说他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样的让杀人犯
不用死的法律,是想证明生命是有价的吗?杀人犯没有死刑,证明受害者的生命=杀
人犯的一点自由和一点臭钱,敢问,这就是废死派眼里的公道吗? 刑事司法中量
刑的最高追求是罪责刑相适应,立法对刑罚的规定也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而
对无穷多样的犯罪行为及犯罪行为人,刑法必然要从绝对确定法定刑走向相对确定
法定刑,不给法官留任何裁量可能的刑事立法是不可取的,根本无法做到罪 责刑相
适应。《修( 八) 》第1条、第11条之所以合理,从立法技术上看是因为这两条留给法官一
定的裁量可能,而且裁量权留得合理;第3条虽然也体现轻裁量,但当情节不恶劣时,
法官没有任何裁量的可能性,无论已满75周岁的人实施了多么严重的犯罪行为。 死
刑制度在我国已存在千年之久,是我国完整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死刑的存
在是社会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的基础。我方认为,死刑对维护法治社会的稳定起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应该被废除。 定价:79 对我国当前死刑制度的问题探析_公共/行政
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对我国当前死刑...【关键词】死刑;立法; 完善对策 一、前言
死刑的存在能够非常有效的惩治和预防... Copyright ©2019 - 至今 PPTer吧 All Rights
Reserved 死刑制度 《刑法》第48条明确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
分子。”法规除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和死缓制度外,我国体现少杀慎杀政策最突出
的那就是我国的死刑复核制度。本文结合“新律师法” 和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对死
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和改革之处进行探讨。 在本案中,起核心作用的是辩护人的谈判
与协商能力。与被告方沟通是基础,与审判方沟通是必要,与被害方沟通是关键。凭
借出色的协商能力,在与被告方的沟通中获取信任,使其认可律师的辩护策略,在其
绝望之际紧抓最后的一线希望。被告方的信任至关重要,其配合度的提高将大力助
推辩护工作的开展。不管是赵父积极筹措赔款还是赵X斌对被害人家属的忏悔,都充
分体现了被告方对律师工作的认可与配合。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出
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和对生命权利的保障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对死刑的适用都采取较
其他刑罚的适用都更为慎重的态度也就是说经过审判在查明犯罪分子实施了一定的
犯罪行为后要对其适用死刑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比适用其他刑罚更为
严格。 死缓,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
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刑2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死
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条款
太多,适用标准模糊等。因此,在目前我国不能完全废除死刑的前提下,必须改革和完
善现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如: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加大死缓的
适用范围等。 至于受害者死的多么可怜,废死派都不在乎的。他们这帮自以为精英
的人,自己大概率不会被害死,所以杀人犯死不死,受害者可怜不可怜,跟他们压根
没关系。但是主张废死对他们有很多好处,第一成功了他们就成了改革法律的功臣,
第二显得他们进步。有人道主义,第三他们还能得到优越感,因为反对废死的大多是
百姓,他们会认为自己和百姓不同说明他们高人一等。 5、我国目前缺乏废除死刑
的物质条件并且不具有废除死刑的人文思想基础。 背景图 可以考虑对于特殊的
群体不判处和不执行死刑,以体现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的人道关心和实质公正性。犯
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都不适用死刑在中国刑法中已有明
确规定。为了更进一步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上的
做法,考虑对以下几类人排除死刑的适用:第三,死刑适用标准模糊,缺乏明确性和
可操作性,导致 死刑适用的任意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本作品内容为康德论死刑_刑法论文(1),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页数为19, 请使用
软件Word(2010)打开, 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
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
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欢迎使用熊猫办公。 如认为平台内容
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tousu@tukuppt.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在本
案中,起核心作用的是辩护人的谈判与协商能力。与被告方沟通是基础,与审判方沟
通是必要,与被害方沟通是关键。凭借出色的协商能力,在与被告方的沟通中获取
信任,使其认可律师的辩护策略,在其绝望之际紧抓最后的一线希望。被告方的信任
至关重要,其配合度的提高将大力助推辩护工作的开展。不管是赵父积极筹措赔款
还是赵X斌对被害人家属的忏悔,都充分体现了被告方对律师工作的认可与配合。 版
权声明 2、低成本执行。死刑与其他主刑相比较,是成本最低的刑罚。对一个罪犯
判处自由刑而予以监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死刑的适用大大降低了国家的
司法预算。 2.单行刑法及其它法律通过其它途径扩大死刑适用主要体现在:在法
定刑的设置方面,确立了某些犯罪的法定刑为绝对死刑。在1979年刑法典分则规定死
刑的条文中,根本没有绝对判处死刑的规定,而是将死刑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刑种。但是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缥娟的决定》对组织他人卖淫罪、强迫他人卖
淫罪之死刑,均是“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属于此种形式的死刑法
定刑规定,还有1991年《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拐卖妇
女、儿童罪,绑架妇女、儿童罪,绑架勒索罪规定的死刑,以及1992年《关于惩治劫持航
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对劫持航空器罪的死刑规定。在绝对死刑法定刑的规定下,只
要犯罪符合法定的量刑情节,司法人员只能对犯罪人适用死刑,毫无自由裁量的
余地,因而这种法定刑的立法模式,实际上扩展了死刑的适用面。书名:关于在死刑
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见(专家意见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招贤纳才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其次,任何法律都不
能做到百分百不冤枉人,不给人带来任何损失,如果死刑案件有冤案就该废除,那其
他所有刑罚就都该废除,所以为什么废死派只要求废除死刑?死刑让人付出的生命
不可补偿,难道你被判无期付出的时间就能补偿回来?难道你丢的工作跑了的老婆
能补偿回来? 德国刑法中已经废除了死刑。即使是对谋杀罪,也仅是处于监禁的刑
罚,且分为有期监禁和无期监禁,无期监禁是针对于特别严重的罪行。有期监禁期限
上至十五年,下至一个月,由此可见德国的刑罚较其他国家都轻。 《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的出台是影响中国刑事法治的一件大事。其中,
涉及75周岁以上老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有三条。第1条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
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3条规定:“审
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11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
宣告缓刑。” 2、死刑涉及到对生命权的保护,社会应该为犯罪行为承担必要的代
价。犯罪人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世间的,对于犯罪人的谴责,除了犯罪人本身以外,还
应包括孕育犯罪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2009 Vol.32 %No.3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
其完善王冬昇(山西职工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 〔摘要〕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
刑罚。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
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
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死刑是国家为剥夺犯罪
分子的生命而实施的一种刑罚,因其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所以又被称
为极刑或生命刑。首页 > Word模板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法律论文-我国死刑存废
之思考- 2013年,中国对2400名罪犯处以死刑。抛开人口基数来看,中国依旧是世界
上实施死刑最多的国家。现阶段我国的死刑制度,总体来说是“ 保留死刑,但严格限
制死刑,坚持少杀、慎杀。” 一直很好奇那些积极废除死刑的人,是不是都是一群针从
来没扎到过自己身上的主 如果他们的家人被残忍杀害 还会不会继续主张废除死刑。
第一,国刑法典中规定的死刑条款太多,布广泛。刑我分法分则十类犯罪中只有渎职
罪没有规定死刑罪名,在其规定 当然,现阶段我国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主动追求这些条件的实现和以后也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
网站内容 基于此,有关死刑的产生,有客观的人类学证据可以证明。据西方人类学
的研究中,所有的原始部落中都有复仇这一现象。复仇是人类的本能。许多国家早期
的法律都可以佐证,如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伤害他人眼睛、折断他人骨
头、击落他人牙齿的自由民, 应分别处以伤害其眼、折断其骨、击落其齿的刑罚。” 可
见死刑来源于复仇现象。 最高院死刑复核阶段,丁一元和张巧婷律师继续担任被告
人赵X斌的辩护人,经过两位律师的多番努力,争取到了不予核准死刑并发回广东省
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结果(刑事裁定书案号:(2017)最高法刑核27052917号)。不出
意外,重审开庭后一定会改判,可谓成功救下一命。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其实
行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反过来又会对其实行产生影响。为了使社会
和谐,死刑的废存应该与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随着
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新旧体制交接之际,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剧烈变化,
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刑事案件日渐增多,社会治安出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为适
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死刑还有保留价值。 对我国当前死刑制度的问题探析_
公共/ 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对我国当前死刑...【关键词】死刑; 立法;完善对
策 一、前言 死刑的存在能够非常有效的惩治和预防...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摘要:死
刑存废问题的争论迄今为止已有近两个半世纪,受这一 争论的影响,世界死刑制度的
发展走向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今 世界上的多数国家... 最后,就算陪审团通过死
刑判决,却由于美国的审判周期极长,一般拖延至两到三年是正常情况,甚至还曾有
过判决死刑到执行经历三十几年的案例。 一审判处死刑后,当事人家属通过“为你辩
护网”慕名找到丁一元律师委托辩护。虽然写出了详尽有力的二审辩护词,但由于被
告人确有不稳定病情,只求一死解脱,认罪态度并不好,且申请精神病重新鉴定未获
准予。被害人家属提出赔偿也无法满足,二审仍是维持。复核阶段命悬一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