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總論

01
五大產業趨勢&三大重點工作
產業趨勢一

製造業─2024 製造業三箭:供應鏈數位化、產品脫碳化、網路安全
04
產業趨勢二

運輸業─2024 運輸與物流業挑戰:駛向 2050 淨零排放


08
產業趨勢三

能源業─2024 經濟復甦,我們需要開發更多再生能源
11
產業趨勢四

金融業─2024 金融佈局搶大餅!2032 年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達九千億美元


14
產業趨勢五

零售業─主宰零售業 2024 年營收的重點:五「零」消費者


17
重點工作一

資安─2024 防禦關鍵:AI 攻擊和持續進化的勒索軟體


20
重點工作二

行銷─2024 關鍵:網紅、第一方數據、永續品牌
23
重點工作三

人才─留住關鍵人才!2024 年開始建立適合 AI 時代的高效工作流程 26


總論 2024 Forecast

最艱難的,可能已經過去了
美 國投 銀 和 資 高 發 濟趨 預
行 資產管理公司 盛 布經 勢 測:2 0 24 年 的 全球經 濟會 超乎 預 期。

2 0 各 應該 握的 方案
24 年台灣 產業 掌 行動 是 什 麼 ?

時 撥 到 0
間軸 國 會為了壓抑惡性通膨
回 2 0 3 開始
22 年 , 美 聯準 ,從 2 22 年 月 激進 升息 ,

截至 03 2共升息 次;高通膨、高 率讓 0 3 的 濟表現疲軟


2 年 11 月 12 利 2 2 年 經 ,加 以 中美

貿易 、烏 爭、以巴 突 以 國疫後 濟表現不 預 等因素 抑制


戰 俄戰 衝 , 及中 經 如 期 , 全球 終端 產

品需求 製造 等 活 著 緩 擊
, 濟
業 產業 動跟 放 ,衝 全球經 。

幸好高 率在降低通膨上 得 展 國 0 3 0 的 費者物價 (CPI) 率


利 取 進 。美 2 2 年 1 月 消 指數 年增

「降至 3. %」—— 時這 23. % 顯示通 膨脹 續降溫 而且根據世 濟


9 月 個數字是 7 , 貨 持 。 界經

論 調查 86% 首席 濟 對「 通膨飆升將緩解」 樂 態度; 於後續 幣政策


壇 , 經 學家 全球 持 觀 關 貨

發展 3% 受 者也預 「升息步伐將 緩」
,9 訪 期 放 。

暴力升息讓 全球經 濟劇烈 盪 但最艱難的時刻可能已


動 , 經結 束 。

對 台灣 來 我們可能不僅 走出最艱難時刻而已 0
說, 是 。2 24 年全球 商品貿易復甦 或許有 , 利

01

於 台灣 貿易表現 。

根據工研院報告 0 3 製造 受 需求疲弱、國際訂單下滑影響 面 庫存調


,2 2 年台灣 業 全球 , 臨

整;不過在 通膨趨緩、新興科技 用需求提升 下 需有望緩步 善 預估 0


全球 應 帶動 外 改 , 2 24

年製造 值將轉正成長 綜院也分析 電子科技業受惠 AI 熱潮 0 3 末


業產 。台 , 及 2 2 年 產業旺

季 半導體
, 補庫存階段 有助推升生 能 同時 隨著各國和企 續
產業進入主動回 , 產動 。 , 業持

努力實現淨零 諾 永續 術將在 0 繼續成為焦點;對 來 科 等 將


承 , 技 2 24 年 台灣 說, 技業 產業

增加對綠能設施與減碳設備的需求 能夠促使民 投 溫 , 間 資回 。

看起來 濟的最艱難時刻似 已 過去 不過 0 通膨預 仍在 % 以上


全球經 乎 經 , 2 24 年 期 2 ,台經

院分析 除非有特殊因素 金融 機 否則歐 難提前降息


, 如 危 , 美很 。

經 濟大抵仍在逆風 中,台灣 能不能找到突破的機會 ?


總論 2024 Forecast

《TechOrange》統整製造、運輸、能源、金融、零售五大產業趨勢,以及企業必須掌握
的資安、行銷、人才三大重點工作,提供領導者搶先了解包括:

2024 製造業三箭:供應鏈數位化、產品脫碳化、網路安全

為增加供應鏈的彈性與敏捷,製造商必須採用數位工具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其次,「淨零
排放」趨勢也會促使製造業者朝向「產品電動化、脫碳化」轉型,以達 ESG 永續發展目
標。第三,數位化為製造業帶來了新思路和解決方案,但新威脅也不斷湧現,製造業必須
比以往更重視資安!

2024 運輸與物流業挑戰:駛向 2050 淨零排放

歐盟明訂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的關鍵戰略之一,便


是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在這戰略下,產業機會與挑戰包括什麼?

2024 經濟復甦,我們需要開發更多再生能源

全球新創與專家學者紛紛提出有助減少碳排的能源轉型行動,台灣也預計在 2030 年達成


再生能源佔比達 30% 的目標。如今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有成,我們還有哪些應發展方向?

02
2024 金融佈局搶大餅!2032 年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達九千億美元

對金融業而言,導入新興科技除了能讓用戶消費更便利,還有助防止網路犯罪與金融詐
騙、改善信用決策模型以監控借款人的消費行為,以及優化用戶服務體驗。在這樣的情況
下,金融產業有哪些值得留意的趨勢?

主宰零售業 2024 年營收的重點:五「零」消費者 

「五零消費者」包括「零忠誠度」、「零耐心」等概念,零售業必須掌握新世代消費者樣
貌,才能制定回應客群需求的策略。同時,面對橫空出世的 ChatGPT,能善用生成式 AI
工具也是零售業者 2024 年必備能力之一。
2
0

2
4






總論 2024 Forecast

【重點工作一:資安】2024 防禦關鍵:AI 攻擊和持續進化的勒索軟體

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已非「是否」會受到網路攻擊,而是「何時」受到攻擊。經典的攻擊策
略不僅不會消失,反而隨著攻擊者獲得新的資源不斷演進,台灣企業的行動方案是什麼?

【重點工作二:行銷】2024 關鍵:網紅、第一方數據、永續品牌

網紅行銷到 2024 年仍不減反增,還會多出 20% 的資金;此外,第三方 Cookie 將終止,


行銷工作者需將目標放在收集「第一方數據」。在科技快速發展、網紅行銷趨勢不斷成長
的背景下,行銷工作者 2024 年在商品與品牌行銷上,該關注哪些面向?

【重點工作三:人才】留住關鍵人才!2024 年開始建立適合 AI 時代的高效工作流程

2023 年 全 球 近 3/4 的公司難以找到人才,就連現在最夯的科技產業也面臨缺工挑戰。將


AI 導入工作現場,運用 AI 優化人才招募等,是緩解缺工困境的最新趨勢。新的一年,如
何用不一樣的方式應對缺工挑戰?

接下來,你將在這份報告中,獲得上述五大產業趨勢,以及企業必須掌握的三大重點工作
的行動方案。在高通膨、地緣政治等因素干擾下,2024 年全球經濟會在脆弱中緩步復甦, 頁

03
台灣經濟將在這個不算最壞也不算最好的時代中,持續對抗地心引力。

2
0

2
4






產業趨勢一:製造業 Toward Smart Manufacturing

1
2024 製造三箭:

永續供應鏈、產品脫碳化、

網路安全
根據工研院報告,台灣製造業在通膨趨緩、新興科技應用結構需求帶動下,預估 頁

04
2024 年製造業產值將由負轉正成長,年增率達 5.49%。

局勢是好的,但仍有一些挑戰需要特別點出提供管理者搶先佈局,包括勞動力短
缺、供應鏈轉型並維持穩定,以及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等帶來的挑戰。

2
0

2
4






產業趨勢一:製造業 Toward Smart Manufacturing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一、打造智慧工廠,創建工業元宇宙,達成永續製造目標
根據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Deloitte 的研究,86% 的製造業高階管理者受訪認為,
「智慧工廠」結合「生成式 AI 」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五年競爭力的主要驅動力;受訪
者也估計,建立工業元宇宙能讓銷售、產品品質、吞吐量和勞動生產力等幾個關鍵績效指
標,增加 12% 或更多。

隨著經濟動盪、勞動人力短缺,以及供應鏈不穩定等壓力,凸顯製造業對於敏捷性、彈性和
效率的高度需求,而智慧工廠在生產環境中整合了 AI、5G、IoT、數據分析和雲端運算等技
術,有助管理者獲得即時反饋,大幅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同步優化效率、生產力和產品品
質,並降低成本,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供應鏈必須數位化!76% 業者已採用數位工具維持穩定
疫情趨緩後,生產材料的平均交貨時間從 2022 年中的 100 天,縮短到 2023 年的 87 天 頁

——雖然有顯著改善,但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為了增加供應鏈的彈性和敏捷性, 05
76% 的製造商正在採用數位工具提升供應鏈穩定度;比如建立供應鏈的「數位分身」,利
用數位分身幫助公司找到關鍵零件的替代供應商,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三、脫碳、脫碳、脫碳,以淨零排放為工作目標
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許多製造業者開始施行「產品電動化、脫碳化」,以達到 ESG
永續發展。根據美國商務部對「永續製造」定義,製造業必須重新調整製造鏈,製造對環
境產生最少負面衝擊的產品,且於產品製造過程中將資源使用量減至最低,使產品對員
工、社區及消費者具安全性和經濟性。雖然朝向 ESG 永續發展轉型的初始成本高昂,但以
長期發展來說,會大幅降低公司法規承擔等外在因素風險,提升企業長期發展的價值及聲
譽,也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信賴。 2
0

2
4
四、利用數位工具和策略,克服缺工、降低離職 趨


根據美國製造商協會(NAM)針對製造業高階主管做的調查,近 3/4 的受訪者認為,「吸 察

引和留住高素質的勞動力」是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除了提供遠距工作、降低工時和增加 告
薪資這些已知的留才方法,2024 年可考慮利用數位工具和其他策略,加強獲取人才。
產業趨勢一:製造業 Toward Smart Manufacturing

比如,管理者在選擇新建廠房的地點時,可使用數位工具了解當地勞動市場結構,並且制
定行銷策略吸引人才,增加媒合成功機率。同時,管理者也應考慮如何提高現有員工的技
能,包括為員工額外騰出時間,提供更多的培訓課程,包括高級數位技能,幫助訓練人
才、留住人才。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務必持續提升供應鏈韌性!
受到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緊張等影響,供應鏈的安全、韌性與彈性已經是製造業者最重
視的議題。為追求供應鏈系統穩定,大量近岸外包、友岸外包政策改變全球供應鏈格局,
促使印度、越南、泰國、墨西哥成為新製造中心。

又,由於供應鏈生態系統推向全球化,供應鏈轉型變得更加重要!根據工研院建議,供應
鏈全球布局策略應對「友岸外包」進行階段調整,政府方面可參考歐盟「供應鏈韌性平
台」(SCR Platform),協助企業提升彈性以應對供應鏈衝擊。

06
二、善加利用生成式 AI,加速創新、留住人才
生成式 AI 技術是建立智慧工廠與工業元宇宙的關鍵,有效結合可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
力需求,進而緩解缺工壓力。舉例來說,生成式 AI 與 VR 結合開發虛擬訓練環境,可提升
技術人才素質、降低人才流動率。政府應與民間協力,共同發展新興輔導機制及模式,促
使 AI 技術進入各行各業落地發展。

三、脫碳、綠化供應鏈,企業可先從「碳盤查」開始
台灣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面對客戶與供應商在永續議題上的要求日趨嚴格,透過
碳足跡盤查,管理者可了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藉由碳排放量計算與盤查溫室氣 2
0

體排放源,找到替代能源或減少排放量的方法。此外,企業也應偕同上下游廠商共同「綠 2
4
化」供應鏈;因為對於某些產業而言,上下游供應鏈產生的「範疇三碳排放量」,佔企業 趨

全部碳排放量比例相當高。 觀



產業趨勢一:製造業 Toward Smart Manufacturing

四、最後,千萬別忘記「資安」
隨著 AI 等新技術興起,為製造業帶來了新思路和解決方案,但同時新威脅也不斷湧現。以
往 OT(Operation Technology)環境側重在嚴密、封閉式的實體與網路環境管制,隨著
產線 IoT 設備的普及,以及 5G 專網的導入,使原有封閉架構逐漸開放,連接網路的型態變
得多樣,連接的設備數量多且複雜,使得 OT 資安面臨很大的衝擊。

另外,工業控制系統(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因生命週期長達 15~20 年或更


久,系統在設計製造之初通常並未考量資安需求,也較少進行更新,因而成為駭客最有機
會攻擊的系統;因此管理者在實施數位轉型的同時,必須考慮在「安全性」上規劃資源。

07

2
0

2
4





資料來源: 經濟部、Deloitte、勤業眾信、工研院、《科技報橘》、《電腦與通訊》
產業趨勢二:運輸業 Improve Transportation

2
2024 運輸與物流業挑戰:

駛向 2050 淨零排放
歐盟明訂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作法之一,除了要求 2030 年新款轎車和貨車 頁

08
的平均碳排量下降,更正式通過 2035 年禁售燃油車;各國也陸續針對運輸提出
減碳作法,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的關鍵戰略之一,便是運具電動化
及無碳化。  

這一切都加速全球電動車發展——截至 2023 年第 2 季,已有 23 國電動車佔新車


銷量比超過 5%,其中以挪威佔比最高達 82%。

物流方面,2023 年已可看見電動化、無人化的初步發展。電商崛起帶動物流需
求,也帶來碳排放增加的隱憂,因此,從政府到民間企業,都在加強物流減碳;
除此,為了因應勞動力短缺,美國、日本、中國皆已進行自動駕駛卡車測試。

2
0

2
4






產業趨勢二:運輸業 Improve Transportation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電動車】早期採用階段結束,二輪車將加入戰場
2023 年電動車市場掀起價格戰,上半年全球銷量較前一年同期成長 49%,但增幅不比以
往,顯示成長逐漸放緩;《Business Insider》報導,電動車的早期採用階段來到尾聲,下
一波消費者更關注價格、充電基礎設施普及性,以及維修保養是否方便等。

展望未來,各大機構對於電動車前景仍然樂觀。以歐洲市場來說,瑞銀預計 2024 年電動車


銷量達到 250 萬輛,2025 年達到 360 萬輛,到 2030 年將增加一倍多,達 960 萬輛。

除了四輪車,電動車也正在改變二輪車市場。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二輪車佔全球總移
動量 30%,尤其在中國、南亞與東南亞市場,二輪車是運輸網絡的重要一環。預估 2030
年全球 30% 二輪車將由電力驅動。

【物流系統】電動化、無人化、即時化、安全化
一、電動化,物流運輸駛向淨零排放

09
勤業眾信預測,隨電商崛起,2030 年全球物流車量會從 2019 年的 530 萬輛增加至 720 萬
輛,碳排放將增加 6 百萬噸。而物流業者正積極實踐淨零排放目標,採用電動車便是途徑之
一,例如 DHL 目標在 2030 年讓旗下車隊 60% 電動化。

二、無人化,自動駕駛可望將重塑物流遊戲規則

全球司機短缺問題持續,物流業導入自動駕駛,除了解決人力問題,也能全天候營運;長途
貨車一日行駛里程可增加 125%,更可能從鐵路、航空貨運奪取市場,重塑物流遊戲規則。

三、即時化,提高物流系統可見性

對物流業來說,即時追蹤貨物的配送狀態將更加重要。過去只能在貨物到達定點時掌握資
訊,但 AI 技術能即時分析過去和即時資料,協助車隊管理、提高路線效率,也有助於減少
碳排放,並提高物流系統的可見性。

2
0

2
4
四、安全化,車輛的網路安全重要性提升


運輸科技進步,汽車加入更多軟硬體系統優化;而汽車連網後將產生 3 種有價值的資料, 觀

包括駕駛行為、路況資料及自駕車用資料等,這使汽車網路安全更顯重要! 報

產業 趨 勢二 : 運 輸 業 Improve Transportation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邁向 2050 淨零排放,電動車仍有普及空間
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關鍵戰略的目標是,在 2030 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達到
全面電動化、2040 年達到電動小客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 100%。

然而,截至 2023 年 9 月,台灣電動公車僅佔整體 11%;小客車部分,2023 年 4 月底有


40,671 輛電動汽車,較 2022 年底成長約 19%;2022 年電動機車的新掛牌數佔整體
11.9%, 在在顯示電動車仍有市場開發空間。

二、為擴大電動車普及,我們需要更多公共充電站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為了讓電動車提供「和傳統車輛加油相同程度」的便利性和可
及性,公共充電站相較家用充電的需求將大幅提升。

不過,台灣充電站部署仍面臨數量不足問題。根據交通部,截至 2023 年第 1 季已設置慢 頁

充樁 6,028 槍、快充樁 1,724 槍,也已編列 9.7 億補助,再建置 4,400 個充電樁並補助 10

各縣市設置,顯示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成長空間。

三、電動車推升車用晶片、零配件需求,成為台灣產業切入點
受益於電動車、自動駕駛等需求,車用半導體 2022 至 2030 年均成長率約為 11%,預計
2030 年可達 1,450 億美元——在此需求下,具有完整半導體鏈的台灣有切入機會。

首先,材料方面,為了滿足電動車、自動駕駛等應用,以及對於車用電子對高功率、高射
頻和高可靠性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發展重點轉向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為主
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第二,隨著車輛的運算需求提升,車用晶片結構將由微控制器
(MCU)轉向系統單晶片發展(SoC)。

4
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 SEMI 指出,車用晶片市場雖然已由國際大廠主導,但先進製程及功 趨

率半導體出現新的材料需求;台灣半導體業者的利基在晶圓代工優勢,搭配合作緊密的半 觀
導體上中下游產業鏈,能迅速整合切入。 



此外,隨著電動車普及,包括電池回收、碳中和技術、電動巴士智慧座艙,以及車用零配
件的商機成長潛力也值得台灣關注。
資料來源: 《2023 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與願景展望》、麥肯錫、勤業眾信、《TechOrange》、《EE TIMES》、ARTC
產業趨勢三:能源 Think Green, Choose Renewable

2024 經濟復甦,我們需要開發
更多再生能源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2023 年因為能源危 頁

11
機與經濟衰退導致國際能源需求成長減緩,但 2024 年將反彈回升,這也意味著接
下來需開發更多再生能源。

全球再生能源發展現況如何?挪威風險管理公司 DNV 說,目前各產業改用再生能


源的速度過慢,再加上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尼等國正燃燒更多煤炭,種種因素將
使全球難以達成 2050 年的淨零排放目標。

正面消息是,至少大國都已經在減碳路上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中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長創新高,且能滿足持續增加的用電需求,其碳排量
可能在 2024 年創新低;北美國家亦然,由於他們加速電氣化、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的推動,預計 2050 年原本佔能源供應 8 成的化石燃料將降低至不到一半。綜觀 2

各國,DNV 預測,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將在 2050 年分別成長 9 倍和 17 倍。


2

4






產業趨勢三:能源 Think Green, Choose Renewable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一、太陽能結合風能
再生能源不一定得太陽能或風能擇一。舉例來說,法國公司 Unéole 研發了體積小、易安
裝,且同時使用太陽能與風能運作的裝置,提供最大化再生能源生產的機會;它通常設置在
辦公大樓或公寓的屋頂上,相較純太陽能可多產生 40% 的能源,且可全天候發電。

二、開挖「太陽能」運河(Solar Canals)
美國加州的乾旱問題嚴重,當地企業 SolarAquaGrid 正測試將太陽能板覆蓋在運河上發
電、同時還能減少水蒸發的計畫。若加州共 6,400 公里的運河都成功安裝太陽能板,預計每
年可節省 2,830 億升的水,並為 940 萬戶家庭供電。

三、把空氣變成液態水
2025 年全球 2/3 的人口可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尋找替代水源變得至關重要。美國
公司 Source 研發離網型「水板」(hydropanels),內建的風扇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 頁

12
氣,將它們變成液態水,若再經過礦化即可成為飲用水。Source 表示,一個水板的平均
壽命為 15 年,可取代人們近 5.5 萬個一次性塑膠水瓶的需求。

四、其他潛力成員:生物燃料和生質能源
能源業與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再生能源的運用,根據國際律師事務所 Womble Bond
Dickinson 發布的《2024 能源轉型展望調查報告》,他們認為最具吸引力的發展與投資
機會,包括生物燃料和生質能源(廢棄物能源化)、碳補集與封存、儲能和電動車。

2
0

2
4






產業趨勢三:能源 Think Green, Choose Renewable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風電」再擴大,加強培育人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 2023 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分享能源轉型時提到,台灣
已成功打造蓬勃的離岸風電產業,且居亞洲領先地位。接下來,經濟部鼓勵產業發展「浮
動式新技術」(意指安裝在浮動結構上的離岸風力發電系統),以及在地化數位運維技
術,並培育浮動式風場運維人才。

二、除了太陽能、風能,台灣第三要發展氫能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要非核、又要低碳,再生能源是唯一解方,在國際能源總署(IEA)
2050 淨零路徑圖當中,太陽能及風能是重中之重,若是不夠要用氫能補充——很多國家已
在發展氫能車,但台灣才正從氫氣混燒示範開始。台灣目前自產氫能只用在工業,雖有業
者在做巴士氫能車,但還在示範性實驗階段,預計一到二年會有台灣自己的氫能車。

三、規劃智慧電網 13

經濟部建議相關產業應強化電網的基礎設施,包括加強可使再生能源併網的電網工程、提
升超高壓主幹線電力,以擴充區域電網的傳輸能力,以及導入電力品質調控設備,強化電
力系統的穩定度。

四、節能!工業、商業、住宅、運輸都動起來
以「能源效率極大化」為目標,政府、企業、民間都應積極加入節能的行列。根據經濟部
2025 年前預計完成的計畫包括:製造業逐批汰換製程設備、每年新增 700 件綠建築、採
用能效 1 級之空調與冷凍冷藏設備、汰換燈具為 LED 燈、市售燈泡 100% 為 LED 燈;
2030 年前,製造業導入高效率低碳製程設備、公有新建建築達能效 1 級或近零碳,以及 2

整體新車能效提升 30% 等。綜觀工業、商業、住宅、運具領域,皆有節能行動方案。 2

4





資料來源: World Economic Forum、JD Surpa、經濟部能源局


產業趨勢四:金融 Next Wave of Fintech

2024 金融佈局搶大餅!

2032 年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達
九千億美元
美國 市 研究公司 Ex e t ket Rese ch 新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全球
場 p r Mar ar 最

金融科技市 價值約為 2,267 億 元;預計在 2024~2032 年間,還會以每年


14

場 美

16.8% 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增加,並在 2032 年達到 9,171 億 元。

促進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主因包括大眾使用習慣的改變,以及政府配套措施的支持。

隨著網路的普及、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數增加,讓熟悉新興技術的 禧世代和 Z 千

世代逐漸仰賴應用金融科技;尤其在疫情 景下,為了 低肢體接觸,人們在購 背 降

物時選用無現金貨幣和行動支付 求大增,進 帶動金融科技市 的發展。

需 而 場

此外,金融科技還能促進包容性金融 Fin nci l nclusion)、提升即時支付服 ( a a I

務( Re l-time yments)的效率等,看見這些優勢的各 政府也紛紛提出友善


a Pa 國
2

的配套措施。以英 為例,當地政府特別為數位貨幣成立專案小組,目 是要打


國 標
2


造更開放、環保且先進的金融服 ;韓 則引進監管沙盒計畫 Regul to y 務 國 ( a r 勢
S ndbox), 創新的金融科技提案商業化,促進該產業的發展。

a 將



對金融業 言,導入新興科技除了能讓用戶消費更便利,還有助防止網路犯罪與金

融詐騙、改善信用決策模型以監控借款人的消費行為,以及優化用戶服 體驗。

產業趨勢四:金融 Next Wave of Fintech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一、AI、ML 和嵌入式金融的發展
AI 和 ML(Machine Learning)將促進更自動化與個性化的用戶體驗,包括 AI 聊天機器人
和虛擬助理。此外,能讓非金融業企業將金融服務整合至現有服務中的「嵌入式金融」
(Embedded Finance)也會越來越成熟,例如,消費者在零售平台購物時能選擇貸款,又
或是在社群媒體買東西能直接在應用程式內付款。

二、下一個投資重點: AI 與風險管理
不適當的治理、管理和審計失敗(Audit Failures)常是導致金融業受挫的關鍵因素,因此
在 2024 年,擁有適當的系統和軟體,來確保一切具備合規性變得更為重要。

三、超級應用程式風潮來臨
為用戶提供諸多便利的超級應用程式(Super App),將在 2024 年掀起一波熱潮。它除
了能為用戶提供更全面且一站式的服務,還能直接在裡面瀏覽其他合作夥伴的服務和產 頁

15
品;而且它比傳統銀行更便利、門檻低,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就能操作。

四、先買後付越來越夯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是指消費者在購物時不用先付錢,由 BNPL 業
者先幫買家支付該筆款項給商家,等消費者取得商品後,再選擇要一次性或分期付款等彈
性方案付給 BNPL 業者即可。預計到 2024 年,BNPL 市場規模將達 808 億美元,2026
年更有機會突破 1,000 億美元。

五、綠色金融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2
0

綠色金融是以永續發展為基礎、以友善環境為目標,創建的金融商品或服務,也是一種同時 2
4
滿足「環境保護」與「資本主義」的解決方案。隨著各界永續意識抬頭,企業開始尋求兼具 趨
商業利益與環境保護的永續性經濟發展,而綠色金融產品便是能回應需求的選擇之一。 勢




產業趨勢四:金融 Next Wave of Fintech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擁抱綠色金融
台灣金融業者除了關注 AI 的應用與風險管理外,更不能忘了實踐綠色金融。

為因應市場上的綠色需求,金融業者推出各式商品和服務,像是能依據企業 ESG 績效表


現,調整利息的「永續連結貸款」、鼓勵企業發展綠色產業的「綠色產業融資」,還有綠
色信用卡、綠色基金、綠色存款等,都是企業擁抱綠色金融的選擇。

二、BNPL 也是台灣業者不可忽略的重點
目前台灣主要的 BNPL 業者包括由中租控股推出的 「zingala 銀角零卡」、由 PChome 推
出的「慢點付」、日本代表的「AFTEE 先享後付」等。以 AFTEE 先享後付提供的服務模
式為例,消費者只要在結帳時輸入手機號碼、OTP 簡訊認證、確認金額等步驟,平均 10
秒內就可完成 BNPL 的使用體驗。

提供更便利、更多元的結帳方式選項,將有助金融業者擄獲消費者的心。 16

2
0

2
4





資料來源: Expert Market Research、《The Fintech Times》、《Finance Magnates》、PwC Taiwan、Obelo、Yourator


產業趨勢五:零售 Retail Safari

5
主宰零售業 2024 年營收的重點:
五「零」消費者
2020 年 Covid-19 爆發,為全球零售業的運作模式開啟全新篇章。當時人們無法 頁

17
出門,為了在疫情下維持運作,零售業者迅速推出新服務,更成熟的線上購物功
能、BOPIS(Buy Online Pickup In Store,網站選購、門市取貨)等應運而生。

緊接著 2022 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全球掀起生成式 AI 熱潮。看見新趨勢出


現,零售業者再次靈活應對,不但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還藉此優化消費者體驗,
帶來不同以往的服務。

零售業歷經大幅轉變,像是被人按下快轉鍵,且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下,零售業仍
持續長出新趨勢。
2
0

2
4






產業 趨勢 : 五 零售 Retail Safari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消 費 者 行 為 的 轉 變 是 關 鍵 。 顧 問 公 司 麥 肯 錫 提 出 「 五 零 消 費 者 」 ( Ze ro C o n s u m e r ) , 整

理五個新世代消費者樣貌,助零售業者制定能回應客群需求的策略。

消費者五大新樣貌:

樣 貌 一 : 零 界 線 (Zero Boundaries)

消費者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透過實體店面接觸產品。現在購物管道與平台多元,七成的千禧

世代和 Z 世代成員透過社群媒體、名人分享、網路文章等燃起購物慾望,接著不限特定管

道,在網路商店或實體通路完成購物。

樣 貌 二 : 零 忠 誠 度 (Zero Loyalty)

根 據 麥 肯 錫 調 查 , 約 有 半 數 消 費 者 表 示 , 他 們 在 2022 年 從 原 購 買 的 零 售 品 牌 轉 換 成 其 他 品

牌,但這不代表他們將成為新品牌的忠誠粉絲,因為有約九成的消費者說,他們還會再繼續

18
嘗試不同品牌。

樣 貌 三 : 零 耐 心 (Zero Patience)

消費者不太願意等待。調查顯示,消費者只能忍受三天內的運送時間,如果無法滿足需

求 , 他 們 將 選 擇 其 他 零 售 商 , 因 此 商 品 的 交 貨 速 度 , 以 及 是 否 提 供 BOPIS( Buy Online

Pickup In Store, 網 站 選 購 、 門 市 取 貨 ) 變 得 更 加 重 要 。

樣 貌 四 : 零 中 階 市 場 (Zero in the Middle)

消費者正在遠離中階市場。根據統計,過去 5 年消費者在中階市場的消費金額下降 10%,

他們的消費習慣變得極端,不是更節儉、就是更願意購買有價值的高價商品。

2
0

樣 貌 五 : 關 注 淨 零 議 題 (Net Zero as a Buying Factor)


2
4
消費者 開始 踐友善環境 綠色
實 的 消費, 用 動支持 想
行 他們界 《F b 》報
要的世 樣貌。 or es


導 ,從 嬰兒潮 到 世代 Z 世代的消費者,現在 都 花 錢 永
願意 更多 ; 今 近9
購買 續產品 如 , 0% 觀

的 X 世 代 消 費 者 表 示 , 他 們 願 意 為 永 外花
續 產 品 額 費 10% 或更多。根據麥肯錫和 報

NielsenI Q 最 報告
新 顯示,過去五年在 包裝上強 永
調 增 了 8 可見
續的商品 加對 2 %, 消費者

永 續商品的高需求。
產業趨勢五:零售 Retail Safari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善用生成式 AI 工具,增加消費者品牌忠誠度
能善用目前最夯的生成式 AI 工具,也是零售業者的必備能力之一。有了 AI 的輔助,零售
業者能優化消費者體驗,除了能根據不同客群的興趣,寄送特定的行銷內容,還能為消費
者提供優質的建議與服務,增加品牌忠誠度;若將 AI 導入日常工作,也能提升員工的工
作效率。

二、擁抱「淨零」並開始執行
確保自己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能回應綠色消費與永續趨勢。隨著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所有世
代的消費者相較過往更願意花費支持永續商品;消費者若看見品牌出現破壞環境、危害人體
的行為,也會主動抵制。因此零售商在獲利的同時,也需由內而外檢視是否回應永續。

以下從常見的零售業產品與服務面向提供可參考的行動案例

食:減少剩食與一次性垃圾的產生,並選用在地食材、推廣食農教育 19
衣:改造或再次使用二手衣物,或推出衣物租借、舊衣回收服務
行/樂:選擇低碳運輸方案,並推廣綠色旅遊行程與服務。

2
0

2
4





資料來源: McKinsey&Company 1、McKinsey&Company 2、《TotalRetail》、行政院環保署、《Forbes》


重點工作一:資安 Optimize Cybersecurity Plan

6
2024 資安防禦關鍵:

AI 攻擊和持續進化的勒索軟體
歐洲網路安全公司 Recyber 指出,隨著 AI、物聯網、5G、量子運算等技術創新, 頁

20
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已非「是否」會受到網路攻擊,而是「何時」受到攻擊。

根據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PwC 發布的《全球數位信任洞察報告》,過往一


年因遭受網路攻擊且財務損失,金額超過百萬美元的公司比例,從前一年的 27%
升至 36%;而生技醫療產業受網路攻擊的衝擊程度最大,平均損失 530 萬美元,
較所有產業平均高出 25%。

生成式 AI 帶來的機會與風險同樣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已開始運用生成式
AI 作為抵禦網路攻擊的工具。根據 PwC,有 69% 受訪企業表示,未來 12 個月
將導入生成式 AI 作為資安防禦工具;47% 企業已經使用生成式 AI 偵測、降低網
路風險。 2
0

2
4






重點工作一:資安 Optimize Cybersecurity Plan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隨著攻擊者的工具不斷演進,將會提升攻擊行動的複雜性。經典的攻擊策略不僅不會消失,
反而隨著攻擊者獲得新的資源不斷演進。面對越來越難纏的攻擊,企業該如何防禦?以及
2024 年的網路安全趨勢為何?

一、深度偽造技術成攻擊武器
全球政治局勢動盪,烏俄戰爭、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衝突持續進行,由國家支持的駭客激進主
義、按政治劃分的對立駭客組織破壞性活動恐將延續。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網路犯罪者
擁有新武器:生成式 AI 與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這會使攻擊更加劇烈。

預計生成式 AI 工具,將會大大提高資訊戰和網路戰的規模和速度。2024 年將有更多攻擊


者利用 AI 加速和擴展攻擊工具,目的可能是節省成本、加速開發新型惡意軟體和勒索軟
體,或是使用 Deepfake 技術大規模編制虛假新聞和深度偽造內容,用於網路釣魚和傳播
虛假資訊。

21
二、留意零日漏洞!「零日攻擊」將更加劇烈
所謂「零日攻擊」是指攻擊者利用還沒有修補程式的安全漏洞進行攻擊,而提供漏洞細節或
者利用程式的人,通常是該漏洞的發現者。

資安業者 Fortinet 發現,2023 年零日漏洞和新的通用漏洞揭露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一


數字仍在不斷上升;他們預計,網路犯罪即服務(CaaS)的社群中,將出現「零日掮
客」,也就是網路犯罪者將在暗網向買家出售零日漏洞,因此零日攻擊對犯罪駭客來說具有
極高的利用價值。

三、強化供應鏈上下游安全協議,推動「零信任」模式 2
0

供應鏈之間的關係薄弱,網路犯罪分子經常瞄準下游供應商,以侵害上游大企業,所以各組 2
4
織之間必須更加審慎評估及實施安全協議,以防範進一步攻擊。針對關鍵基礎建設的網路攻 趨

擊,各組織將轉向推動「零信任」模式,即不論人員處於內網或外網,任何試圖連接到系統 觀

者都必須經過驗證。 報

重點工作一:資安 Optimize Cybersecurity Plan

四、未來就在眼前──不是 AI,而是量子運算
量子技術早期常被用在銀行和金融服務,而現在量子技術可望顛覆即時分析和網路安全等各領
域,並用於詐欺檢測、風險管理和高頻率交易。量子技術的發展,可能讓傳統的加密方法將變
得脆弱,但後量子時代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加密可能性。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建構「零信任」模型,以「風險管理」取代「合規」思維
所謂「零信任」架構,涵蓋了身分驗證、裝置、網路、應用程式、工作負載與資料等六大
面向。過去認為網路在被發現遭到入侵之前是安全的,然而以零信任為基礎的網路架構,
卻是基於「永不信任、持續驗證」原則,認為任何個體與身分在獲得信任、並持續維持信
任之前,皆不可信。

新型態資安威脅情勢使得全球更多企業、組織與政府,開始思考如何適當且有效地將零信
任資安架構融入營運。尤其台灣的地理環境特殊,供應鏈關係密切,在推動供應鏈數位化 頁

的同時,組織之間必須強化安全協議,以防範攻擊。

22

另外,過去多數企業選擇規避風險,以營運為主要考量,對於先進技術採用相當緩慢,因
而資安經營上以追求符合政府與法律規範為目標;如今多數企業已經也必須意識到資訊安
全對於利潤、技術和威脅層面,將帶來更深遠的影響,轉而積極佈建零信任架構,同時將
資安防護與風險管控的概念,內化為經營策略的一部分,採用能夠集中化可視性與風險回
應的安全管理架構,達到降低成本亦提高組織競爭力的要求。

二、「資安即國安」,積極提升資安韌性以實踐企業永續
資安是國家與企業 ESG 永續發展中的重要元素,涉及國家與企業如何管理和保護敏感資訊
和數據,以確保整體利益不受損害。而我國產業多是彼此相連的上下游供應鏈,駭客只要 2
0

找到一個破口,就可以循線往上又往下進行攻擊,甚至造成營運中斷等重大損失。

2
4


數位發展部指出,資訊安全已不再僅僅是保護數據資料之技術問題,而是關係整個企業經 觀

營之戰略性議題;企業組織間需積極強化資安風險之辨識、評估及控制,且更需要透過跨 報

產業、跨領域聯防合作,打造更強韌的資安防護體系,以達到永續的目標。

資料來源: 《科技報橘1》、《科技報橘2》、《科技報橘3》、《Forbes》、PwC、TWNIC
重點工作二:行銷 Marketing Blueprint

7
2024 行銷工作關鍵:

網紅、第一方數據、永續品牌
生成式 AI 正擾動全球行銷產業,2023 年市場上不斷長出能輔助行銷工作者發想企 頁

23
劃、撰寫文案、設計圖片、剪輯影片的 AI 工具。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針對北美、歐洲和亞洲超過 200 位行銷長的日常使用調查顯


示,約 70% 的公司,已將生成式 AI 視作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夥伴。數據分析公司
SAS 也指出,如何有效使用 AI,已成公司是否能成功的關鍵。

行銷產業另一個熱得發燙的關鍵字是「網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預測,2023 年全球估計有 210 億美元投入網紅行銷,且這波趨勢到 2024 年仍不
減反增、還會比 2023 年多出 20% 的資金。根據歐洲最大的數位行銷和技術盛會
DMEXCO 調查,目前備受關注的網紅多為美妝與時尚領域,但未來市場對與金
融、健康與藥品相關的網紅需求將提升。
2
0

2
4






重點工作二:行銷 Marketing Blueprint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一、輕薄短小的影音內容是主流
2023 年已經看見人們越來越愛短影音,這樣的趨勢到 2024 年或許都不會改變。原因是現
在的娛樂選擇多元,人們對一項事物的注意力平均只有 8.25 秒,因此想要吸引受眾目光,
高品質的短影音是關鍵。

二、奈米網紅與微網紅異軍突起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與網紅的互動,沒有太多預算的行銷工作者,可以多關注常與粉絲互動的
奈米網紅與微網紅——他們有時甚至比知名網紅更有影響力。

三、直播在行銷上仍佔有一席之地
統計顯示,人們越來越喜歡看直播買東西,因為他們能實際看到品牌方的展演、有身歷其境
感。近來如 Amazon、Instagram、小紅書、YouTube、TikTok 等平台都積極開發相關工 頁

具,可見它的行銷成效顯著。 24

四、品牌追求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有效的行銷常需要時間的累積,即使是擁有海量粉絲的大型網紅,都難以透過單篇貼文帶來
顯著的效益。因此 2024 年,許多品牌會揮別過往與網紅進行一次性的合作模式,改以展開
長期且穩定的合作。

五、真實性將成網紅行銷關鍵字
隨著網紅數量增加,人們開始用更高的標準檢視網紅推薦產品的可信度。因此品牌在找合作
網紅時,需留意他是否真的對此有興趣,或是在該領域具備影響力,否則可能會影響人們對 2
0

網紅與品牌的信任。 2
4



六、第三方 Cookie 將終止 察


許多公司都仰賴第三方 Cookie 收集消費者數據,但由於眾多消費者擔心個人隱私受到侵
害,包括 Apple 和 Google 也陸續限制 Cookie,2024 年將進入 Cookieless 時代。接下來
行銷工作者需將目標放在收集「第一方數據」(First-party Data),意即透過自有管道直
接向客戶收集資料,它的好處是成本低、可自行擁有;而且有了這些數據後,不但可根據不
同客群的喜好進行分眾溝通,還能深度經營會員關係、提升客戶的黏著度。
重點工作 二 :行銷 Marketing Blueprint

七、落實永續成為優先事項
永續、環保等關鍵字對消費者而言已經是需立即採取的行動。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 8 成的
消費者希望品牌視人類福祉與地球環境為優先。預計 2024 年將會有越來越多公司為了贏得
消費者的心,開始在各個面向落實永續發展。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品牌加強永續,但別想「漂綠」!
落實永續對品牌而言,能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促進員工的向心力、還有助公司獲利
成長。不過近年有不少品牌為了翻轉形象,透過行銷手法來「漂綠」(Greenwashing),
一旦被識破,便會帶來反效果。對此,提供以下工作建議
認清何謂永續轉型:不只了解 ESG、SDGs 的內容,還需進一步認識它們背後的目的與
實踐的意義。此外,品牌還需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對氣候變遷問題負起責任
掌握永續發展趨勢:國內外與永續相關的法規與制度接連推出、且不斷修正,因此品牌 頁

25
在實踐永續的路上也需不斷跟進與調整
確認企業或品牌端的永續承諾與行動力,並且不過度承諾:行銷公關工作者常被視為企
業的化妝師,因此其從業道德至關重要。在進行永續溝通前,需先確認品牌方的永續承
諾與行動是否一致;在品牌行銷過程中,小心不要為了吸引消費者,而使用誇大文案、
素材。

二、面對 Cookieless 元年,收集第一方數據


Google 宣布 2024 年告別第三方 Cookie,也就是說企業想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用戶,必須
自己來!企業首先需先設定與用戶的「接觸點」,引導他們分享自己的個人資料,像是透 2

過辦理活動、邀請註冊網站會員、提供優惠、展開異業合作等。

4


由用戶主動提供的資料通常比較精確,因此企業掌握這些數據後,便能依照用戶的興趣、 觀
年齡分佈等規劃個人化的廣告投放。 察

資料來源: DMEXCO、Exploding Topic、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1、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2、


TechTarget、CSRone
重點工作三:人才 HR Priorities for 2024

8
留住關鍵人才!

2024 年開始建立適合 AI 時代
的高效工作流程
根據跨國顧問公司 ManpowerGroup 《2023 人才短缺報告》(The Talent 頁

26
Shortage)顯示,2023 年全球近 3/4 的公司難以找到人才,困難度比 2015 年翻
了一倍,更創下 17 年來新高,其中台灣、德國和香港的缺工問題最為嚴重;找人
才最吃力的產業則包括通訊服務、能源、醫療照護、消費及生活等。

現在連最夯的科技產業也面臨缺工挑戰。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調查顯示,早在
2022 年科技業工作機會就較前一年成長 15%,尤其應用型人工智慧(Applied
AI) 、軟體開發相關工作在 2018~2022 年間就開出近 100 萬個職缺;然而,
AI、量子技術、航空技術、電氣化技術和再生能源技術等工作機會卻供過於求,遲
遲找不到相關人才。
2
0

2
4






重點工作三:人才 HR Priorities for 2024

掃描全球!趨勢是什麼?
一、積極培養公司內部人才
隨著科技進步,許多工作的性質與內容持續改變,使員工常需面臨不同於以往的任務;若
企業能積極培養他們、為他們提供進修資源,不但能滿足員工對工作成長性與發展性的需
求,還有助企業成長。不過,部分企業常以職位為員工安排進修內容,這樣的作法難以回
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因此在規劃進修項目時,應針對員工執行特定任務時需要的能力與技
術為考量。

二、善用人力資源數據管理、留住人才
分析人力資源數據有助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例如,在招募人才時分析求職者的經驗、技能
與績效等,能了解他是否符合該職位與未來發展的需求;在評估員工表現、規劃工作時也能
透過數據分析做出適當的獎勵和分工安排。

目前有許多企業已掌握如績效、薪資、團隊關係等多元的人力資源數據,若能定期分析它 頁

們、且同時調查其他產業狀況與趨勢,進一步產出洞察報告,便能訂定更好的人才管理策 27
略,有助留住人才。

三、關注員工的工作感受與需求
疫情讓人們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因此近兩年員工對工作的期待產生轉變。勤業眾信
顧問公司將影響員工工作感受的因素整理成 5 大面向參考:工作內容是否有價值、主管的管
理風格能否引領員工成長、工作環境是否能使員工好好發揮並感到舒服自在、企業能否支持
員工實現職涯目標,以及企業是否有誠信。

四、將 AI 帶入工作場域,留住人、找到對的人 2
0

針對企業遲遲找不到人才的問題,有雇主開始導入 AI 機器人補足人力缺口。根據麥肯錫統 2
4
計,未來 5 年全球企業在自動化系統上的投資,將比現在增加 25%,尤其是重複性高、複 趨
雜度低的任務,像是送餐、搬運貨物等都能交由 AI 機器人來執行。





另一項改善缺工問題的趨勢是優化人才招募流程。目前招募人員從檢視履歷到篩選合適的面 告
試人選,平均需要花費 23 小時;超過半數企業也認同找人才最困難的一環就是,從海量的
求職者中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重點 工作 三: 人才 HR Priorities for 2024

因此,各大企業可評估透過 AI 改善冗長的招募流程。它能自動篩選掉不合需求的簡歷,節
省招募人員的時間與心力,還能自動配對技能、經驗等面向符合職位需求的求職者。

聚焦台灣,我們有哪些行動方案?
一、用 AI 找人才,省下 8 成招募人力
企業可以參考最早開始採取此作法的聯合利華。聯合利華將人才招募流程分為 4 關,分別
是履歷篩選、腦神經科學遊戲、線上面試與真人面試,前面 3 個關卡都交由 AI 把關。它
除了能為招募人員篩選掉履歷,並風險評估能力不符需求的人選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它
在進行線上面試時能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臉部辨識
技術,分析求職者的反應時間、用詞、肢體語言等,推算該人選與職位需求的匹配度。

這樣的作法不僅讓聯合利華省下近 8 成的招募人力,還將整個流程時間從原本的 4~6 個


月縮短至兩個禮拜。

二、跟 B 型企業學留才 28

針對企業如何留才,則可參考 B 型企業認證在員工照顧上要求的 4 個面向,包括薪資與福


利、職場安全與健康、職涯發展、參與和滿意度來規劃(B 型企業的宗旨在於,使人們的
商業活動發揮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B 型企業將組織文化定為「以人為本位」,在薪資福利上,他們每年進行調查,確保員工
能獲得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在健康面,他們在職場中導入正向心理學,每月追
蹤員工的幸福感與當月心理狀態;在職涯發展上,則為員工安排能掌握個人天賦的「蓋洛
普優勢測驗」(Gallup Clifton StrengthsFinder),以及可了解工作價值的「創辦人時
間」。種種照顧員工的行動,達成高留任率、吸引年輕人才的目標。
2

4





資料來源: ManpowerGroup、Deloitte、Mercer、Robert Walters、《Forbes》、Ideal、


McKinsey&Company、《Flow AI Blog》、B Lab、《ESG 遠見》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
〈2024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utlook
〈工研院 IEKCQM:2024 年製造業產值預估成長 5.49% 在不確定中成長 庫存效應淡化、新興科技應用帶動 支撐產業景氣回溫
〈別忘了關心夥伴的「碳」——佈局綠色供應鏈,別讓「範疇三」碳排量拖累競爭力
〈10 月外銷訂單連 14 黑減幅收斂 AI 挹注 11 月翻紅機會大
〈 Worldwid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pending Forecast to Continue Its Double-Digit Growth Trajectory, According to IDC
Spending Guide
〈112 年第 2 季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報告
〈ESG 永續發展指南|6 大 ESG 公司治理策略快速掌握!
〈Logistics Challenges and Trends 2024
〈New silicon carbide prospects emerge as market adapts to EV expansion
〈The real global EV buzz comes on two wheels
《2023 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與願景展望
〈車用晶片最新趨勢都在這!國際半導體展大咖都來了,3 大亮點看汽車為什麼變得更聰明
〈ESG 與未來移動 – 綠能及軟體科技加持的物流趨勢
〈由內到外通盤防護 車聯網安全性成顯學
〈國際車用晶片業者布局與車廠合作概況
〈Global power demand growth to rebound in 2024 after slowdown, IEA says
〈研究:欲達氣候目標 全球需年減 240 座燃煤電廠
〈In North America, renewables are steadily gaining ground on oil
〈EIA expects U.S. annual sola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o surpass hydropower in 2024
〈Peak in Energy Emissions Seen as Too Slow for Net Zero Goal
〈5 smart renewable energy innovations
〈2024 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 Survey Report
〈碳市場展望 全球碳捕捉產能可成長 50%
〈APEC 分享台灣離岸風電 張忠謀:亞洲領先地位
〈2024 年台灣 TOPCon 太陽能電池 產能突破 2GW
〈台電 3 年砸近 81億 加速布建智慧電網
〈How to do a ‘retail reset’: Priorities for retail leaders
〈‘Zero consumers’: What they want and why it matters
〈Retail reset: A new playbook for retail leaders
〈How the 'Zero Consumer' is Inspiring Innovative Visual Imagery for Retail Success
〈Crafting a Customer Service Game Plan With Generative AI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 AI 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For marketers, generative AI changed everything in 2023
〈Influencer marketing is growing: agencies expect advertiser spending to continue its strong upward trend in 2024
〈16 Influencer Marketing Trends That Will Shape 2024
〈13 Social Media Trends in 2024 You Can Follow to Take Your Social Media Strategy to New Heights
〈2023 年規劃 ESG「綠」行銷的 3 個訣竅
〈Global Fintech Market Outlook
〈The Top 10 Financial Trends to Watch in 2024
〈Operational Fintech Trends in 2024 and Beyond; With 28Stone, Ideagen, Finfra and Nexpay
〈US BUY NOW, PAY LATER MARKET SIZE (2023–2027)
〈綠色金融是什麼?看金融業如何推動 ESG 發展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 之核心原則及政策
〈What Industry is Ripe for Fintech Disruption in 2024? 2
0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Cloud Computing and Fintech


〈The Top 5 Tech Trends In 2024 Everyone Must Be Ready For 2
4
〈Guiding CIOs and IT Executives Through the Future of Technology 趨
〈令人毛骨悚然的資安數據 ── 2024 年你需要了解的 7 大網路威脅趨勢 勢
〈2024 年 8 大網路安全趨勢預測出爐!告訴你未來駭客可能如何入侵 觀
〈2024 年「零日掮客」即將現身 ── 6 大全球資安威脅預測一次看 察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3 報

〈由永續人才管理落實企業永續經營
〈ESG 人才永續趨勢?HR 必備的 5 大行動
〈Outcomes over outputs: Why productivity is no longer the metric that matters most
〈Climate credentials are a key factor for young Europeans when job hunting, survey finds
〈5 sustainability trends to follow in 2024
〈IBM 調查全球逾三千名 CEO:「環境永續」是未來三年最大挑戰,但獲利是優先事項〉
TechOrange

2024 趨勢觀察報告
企劃:鄒家彥

製作:鄒家彥、廖紹伶、蘇郁晴、歐尚恩

視覺設計:吳坪璇

視覺審訂:吳芳瑜

內容審訂:戴季全

TechOrange 著作權所有,並保留一切權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