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学校代码: 14560

学 号: 20192050

硕士学位论文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
和演唱分析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Analysis of
the Aria "Farewell Forever, The Dream of the
Past"
作 者: 张 静

指导教师: 崔杰夫 教授

培养单位: 哈尔滨音乐学院

学科专业: 音乐

研究方向: 声乐表演

完成日期: 2022 年 6 月 6 日

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摘 要

朱塞佩·威尔第是意大利 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作为意大
利歌剧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共创作了 26 部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歌剧中的
经典之作,也是全球歌剧史上最卖座的歌剧作品之一。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
美梦》作为该剧中著名的唱段,一直以来都深受演唱者和观众的喜爱。要想演绎
好这首动人的咏叹调,不仅需要演唱技术上的有力支持,还需要结合故事背景对
人物的性格、内心进行剖析。本文在观看和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
本人自身的演唱经验,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谱例分析、对比分析、个案研究等研
究方法,重点对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演唱技巧等方面进
行全面地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使广大演唱者能对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
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把握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关键词:女高音咏叹调;威尔第歌剧;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I
ABSTRACT

Giuseppe Verdi was an outstanding Italian opera composer during the Romantic
period of the 19th century. As a master of Italian opera, he wrote 26 operas in his
lifetime. La Traviata is a classic of Verdi's operas and one of the highest-grossing
operas in the history of global opera. As a famous aria in the play, the aria "Farewell to
the Past, Sweet Dreams"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singers and audiences alike. In order
to perform this moving aria well,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hav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in singing, but also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and heart of the charac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On the basis of watching and collecting a
large amount of relevant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my own sing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sco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case stud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ocusing on the aria
"Farewell, the beautiful dream of the past".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kills, etc.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the
majority of singers can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ia "Farewell to the Dream
of the Past", and can better grasp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style of this aria.

Key Words: Soprano aria;Verdi opera;Singing techniqu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引 言............................................................................................................................1

一、威尔第和歌剧《茶花女》.................................................................................. 2
(一)威尔第个人生平简介................................................................................... 2

(二)歌剧《茶花女》的介绍............................................................................... 2

二、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分析.......................................... 4
(一)音乐曲式结构分析....................................................................................... 4

(二)音乐写作特点分析....................................................................................... 5

三、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8
(一)演唱背景分析............................................................................................... 8

(二)演唱处理分析............................................................................................... 9

结 论.........................................................................................................................17
参考文献.....................................................................................................................18
致 谢.........................................................................................................................20

III
Contents
Chinese Abstract.......................................................................................................... I
English Abstract..........................................................................................................II
Introduction.................................................................................................................1
Chapter I Verdi and the opera La Traviata ...........................................................2
1.1 Verdi's personal life profile................................................................................. 2
1.2 Introduction to the opera La Traviata ................................................................2
Chapter II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ia "Farewell Forever,
The Dream of the Past"..............................................................................................4
2.1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4
2.2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writing....................................................... 5
Chapter III Singing Analysis of the Aria "Farewell Forever, The Dream of the
Past"............................................................................................................................. 8
3.1 Analysis of singing background..........................................................................8
3.2 Analysis of singing processing............................................................................9
Conclusion................................................................................................................. 17
References..................................................................................................................18
Acknowledgements................................................................................................... 20

IV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成功的歌剧之一。笔者之所以选用歌剧《茶花女》中的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
《茶花女》作为一部既通俗又热门的歌剧作品,其不仅在世界歌剧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还深受大众百姓的推崇喜爱。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大众基础。
其次,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为《茶花女》中的代表性唱段,也被作为
笔者本人硕士音乐会的演唱曲目,对此作品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能直接帮助本
人更好地诠释作品。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数量很多,大部分是对咏叹调《永别了,
过去的美梦》的创作特点、艺术特征和人物形象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演唱技巧
处理方面的分析比重相对较少。本论文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剧情脉络入手,
结合作品的结构层次与音乐特点,对比和分析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处理的同时结合
自己的演唱经验,来对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演唱处理部分进行细致、
全面地分析。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歌剧《茶花女》创作背景及其剧情
的简述介绍。第二章主要对咏叹调《永别了,歌曲的美梦》的音乐曲式结构和音
乐写作特点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基于谱面信息和故事背景,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
歌唱家的演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逐一对咏叹调各部分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
的运用进行分析。

1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一、威尔第和歌剧《茶花女》

(一) 威尔第个人简介

朱塞佩·威尔第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有着“意大利革命的音
乐大师”的美誉。他一生成功创作了 26 部歌剧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在 19 世纪
上半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题材和故事内容大多表达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
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阿蒂拉》、《纳布科》。从 19 世纪 50、60 年代开
始,威尔第对自己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突破与革新,并逐渐走向成熟。他把创作目
光从神话、宗教世界转向了真实世界,把歌剧视角聚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更
加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一时期,威尔第的歌剧内容比以往更加深刻,
音乐的戏剧性也显著增强,《茶花女》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歌剧《茶花女》的介绍

1. 《茶花女》的创作背景
《茶花女》作于 1853 年,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三幕歌剧,原文为“La
Traviata”,意大利文译为《堕落的女人》,其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著名的同名
文学作品。1853 年 3 月 6 日,由于舞台演出效果及其戏剧性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茶花女》在水城威尼斯的首演宣告失败。两年后,经过威尔第修改调整后的《茶
花女》演出大获成功,从此便盛演不衰。时至今日,全球各大顶级剧院依旧还在
频繁上演。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的创作上有极大的突破:一方面,《茶花女》
中的一号女主角维奥莱塔是位风尘女子,这打破了以往意大利歌剧以圣经经典、
历史神话为主题的成规。另一方面,威尔第在追求音乐内容现实性的同时,还非
常注重使用成熟精湛的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细腻的情感。总的来说,

2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歌剧《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艺术高度或是戏剧性方面,都比威尔第早期
歌剧有所提升。这不仅成为他创作生涯中伟大的里程碑,还将意大利歌剧推向了
一个新的高度。

2. 《茶花女》的剧情介绍

歌剧《茶花女》讲述的是一位混迹于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薇奥莱塔和
阿弗莱德凄美的爱情悲剧。大病初愈的维奥莱塔在舞会上认识了对她倾慕已久的
贵公子阿弗莱德,并很快被他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两人坠入爱河后决定离开纸醉
金迷的巴黎,搬到乡下共同生活。不料阿尔弗莱德的父亲认为维奥莱塔的身份有
辱自家门风,极力反对这段恋情的他迅速找到维奥莱塔进行出面阻拦。在阿弗莱
德父亲的威逼、强劝与恳求之下,善良的维奥莱塔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以维护
爱人的前途和家族声誉。但不明实情的阿尔弗莱德误以为维奥莱塔变了心,在舞
会上冲动地怒斥、羞辱了维奥莱塔。委屈的薇奥莱塔信守了承诺,并未说出真相,
选择默默独自承受,但这让原本患有肺痨的维奥莱塔从此一病不起。阿弗莱德的
父亲在得知维奥莱塔垂死病危后,内心对维奥莱塔充满了愧疚。于是他向阿弗莱
德坦白了真相。但当阿弗莱德赶到维奥莱塔家中时,她已奄奄一息。最终,维奥
莱塔倒在爱人阿弗莱德的怀中,带着留念与不舍遗憾地离开了人间。

3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二、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艺术特征分析

(一)音乐曲式结构分析
表 2-1

引子部分 宣叙部分 咏叹部分


前奏 + 朗诵 宣叙调 前奏 A B 连接 C coda
1—16 17—27 28-30 31—38 39—46 47—51 52—59 59—66
降G e a a C a A a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前奏和尾声的并列式单三部曲式,其中从调式的不
断转变上就可窥探出,人物内心情绪的纠结、复杂,更加能够突出悲剧形象。
引子部分是维奥莱塔在音乐伴奏中朗读信件,伴奏部分调性明确稳定,乐句
结构方正,采用了歌剧中第一幕中象征着薇奥莱塔和阿弗莱德的“爱情旋律”,
平稳舒缓的大线条旋律一路婉转下行,跳跃的长跳音和附点音符,以及流动三连
音……这些细腻、动人心弦的音乐仿佛将维奥莱塔所经历的一切悲戚、曲折都呈
现给了听众。(见 谱例 2-1)

谱例 2-1

4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宣叙部分的调性开始动摇,调性先由降 G 大调转到远关系调——e 小调,最后


稳定在其近关系调——a 小调上,整个较短的乐段中调性发生频繁转换,且不稳定
地发展,这也象征维奥莱塔的内心情绪的起伏和痛苦的挣扎。
咏叹部分前 3 小节为引子部分,旋律从小字 2 组的 F 音开始一路迂回式下行,
仿佛看到一片落叶从天空中飘落,犹如维奥莱塔即将香消玉殒的形象。咏叹部分
的 A、B、C 三个乐段均短小精悍,三个部分情绪风格大相径庭:A 乐段以忧郁的
a 小调呈示主题,旋律主要集中在中音区,以叙说形式为主,伴奏织体相对独立、
跳跃;B 乐段转到其平行大调—— C 大调,标记了 crescendo(渐强)、con espr.
(情感充沛的)和 dolcissimo(极其柔和甜美的)的表情符号,音乐情绪发生转变,
伴奏织体变得交融、密集;旋律发展为连贯、抒情的大线条;节奏重点也回到三
拍子的正拍和强拍上;整个旋律在高音区徘徊。随后的连接部分,调性再次转回 a
小调,旋律呈“碎片化”下行发展趋势,为后面的部分作准备。进入 C 乐段,调
性转到同主音 A 大调上,渐强记号加上大量密集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使音乐情
绪变为紧张和急迫,此时维奥莱塔在向上帝请求宽恕。
尾声部分,调式重新回归到 a 小调,节奏重音也回到了与 A 乐段相同的弱
拍位上。伴奏声部变化再现了咏叹调前奏的音乐材料,与演唱旋律一前一后交辉
相映,使整部作品统一并富有逻辑。

(二)音乐写作特点分析

1. 人物塑造中的音乐特点

人物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成功刻画出一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需要多种创作手法及音乐元素共同烘托完成。在 19 世纪 50 年代,将人物角色之
间的冲突和复杂的人物情感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是威尔第这一时期最为凸显的
创作方式。在《茶花女》这部歌剧中,威尔第运用独特的创作形式,把每一个人

5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物性格都刻画地生动形象——例如女主角维奥莱塔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遇事
偏激、冲动的阿尔弗雷;阿弗莱德父亲的自私、迂腐以及最后他对维奥莱塔流露
出的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作曲家成功塑造《茶花女》中人物形象的体现。
在整个咏叹调中,威尔第巧妙地运用多种创作形式和手法来丰富维奥莱塔内
心的情感。在音乐旋律上,多次使用同音反复、六度大跳和级进音迂回环绕等这
类哀婉动人、撩人心弦的旋律展现维奥莱塔的哀伤情绪;在调式和声上,通过频
繁的转调,利用不同的大小调色彩来呈现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确
立维奥莱塔内心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创作技法方面,巧妙运用了叹息性的
滑音调和哭泣性的音调来表达此时薇奥莱塔凄惨的处境;在节奏上,利用变换节
奏速度和节奏重点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情绪状态;在音乐处理上,频繁使用渐强、
重音、跳音记号,以及为了适应音乐节奏风格而形成的非常规气口处理。
威尔第巧妙地设计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技巧,将维奥莱塔复杂的人物性格
形象一点点堆砌起来,把一个孤独苦楚、哀婉可怜,但又善良、坚强的人物形象
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2. 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创新结合

19 世纪时期,意大利传统歌剧中的咏叹调与宣叙调依旧保持着严格的界线标
准,两者无论在剧情衔接还是音乐发展上都未形成一体。宣叙调部分的音乐单一
乏味,主要用于展现剧中人物角色的关系,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而咏叹调既拥
有优美的旋律线条和鲜明的音乐特色,还能直观地表达出人物情感。
在歌剧《茶花女》中,威尔第开始将这种传统模式降低。他将二者之间的界
限逐渐模糊弱化,把过去静止、单调的宣叙部分发展成“叙事性旋律”,并与赋
予歌唱性和抒情性的咏叹调相互交织,使二者不仅在音乐发展中能自然、平稳地
衔接,还加强了音乐的整体表现力。
在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宣叙调部分已经具备非常明显的旋律
基础,它不但能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还能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大量

6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切分、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显露出维奥莱塔激动的情绪。其次,音乐旋律与
和声色彩的不同走向也象征着维奥莱塔内心情感的变化(见 谱例 2-2),由此看
出,宣叙调部分的音乐表现力和作用都有了显著提高,它不再是一个单调、独立
的音乐部分。

谱例 2-2

宣叙调在剧情方面也为后者做足了铺垫:维奥莱塔刚读完阿弗莱德父亲的来
信,虽然她委屈、怨恨地说着这一切都太迟了,可内心又止不住对爱人的到来感
到激动,但又想到自己命不久矣而感到哀痛。在经过一系列的内心挣扎后,维奥
莱塔放弃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期望,无奈选择了接受自己的悲苦命运,随后便在咏
叹调部分进行告别。这种宣叙调与咏叹调紧密结合的形式,使咏叹调的前后剧情
发展更加流畅、贯通。由此可见,《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宣叙调部分显然已
成为整个咏叹调的音乐前缀和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演唱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7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三、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背景分析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出现在歌剧第三幕。这是一个狂欢节的早晨,
卧室传来阵阵咳嗽声,病榻上的维奥莱塔面容憔悴、毫无生机。相比第一幕中热
闹非凡的巴黎舞会和盛装打扮的维奥莱塔。第三幕整体的舞台色调昏暗,布景萧
索凌乱,桌子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药罐,隐隐散发出死亡的气息,奠定了这首咏
叹调悲惨、凄凉的基调。此时,窗外街上庆祝狂欢的众人发出阵阵嬉笑、欢呼声,
与死气沉沉的卧室形成鲜明对比。
随后,她收到一封阿弗莱德父亲的来信,信上说阿弗莱德已经得知事情真相,
并在赶来的路上。这个消息给维奥莱塔的生命带来了最后一丝曙光。往日的爱情
重新浮现在眼前,同时也让维奥莱塔百感交集,其中有冤情洗被清后的释怀,即
将见到心上人的欣喜,为爱牺牲自己幸福的委屈,还有对恋人阿弗莱德的遗憾,
以及对自己生命即将消殒的悲痛……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使维奥莱塔的
内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所有的过往好似一场美梦,最终都在这简陋、冷清
的卧室里破灭了。尘埃落定的维奥莱塔接受了自己悲惨的命运,在万般沉痛与无
奈之中吟唱出这首催人泪下的咏叹调,与自己的生命和爱人告别。
阿弗莱德父亲的这封来信,聚集了《茶花女》整部歌剧中矛盾重重的三大主
要人物——曾经极度反对二人交往的阿弗莱德父亲,此时却对维奥莱塔充满同情
与愧疚,并向阿弗莱德吐露了真相;年轻冲动的阿弗莱德得知真相后,迅速赶往
与维奥莱塔相见;维奥莱塔本已万念俱灰的心中再度掀起一场巨大的波澜……剧
中三位关键角色同时出现,并且每位人物的情感态度都发生极大转变,这无疑成
为这一幕,乃至整部歌剧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和最富戏剧性的场景之一。
因此,想要更好地把握这一唱段,首先需要明确作品的音乐背景和人物性格
特点,精准把握住维奥莱塔垂危濒死的复杂情绪的转变,并合理地运用演唱技巧,
才能将这首歌曲演绎出色。

8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二)演唱处理分析

对比威尔第创作的其他女高音作品,《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首咏叹调无
论是在人物情绪、音乐力度与速度上,都具有明显的跳跃、转换,这也为演唱者
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需强调的是,在演绎歌剧作品时,声音技术是为人物塑
造服务的。石惟正说过:“声乐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它的效果应使观
众(听众)注意力集中,入境、感动、情绪上共鸣,达到使观众欣赏声乐艺术的
同时,受到艺术感染,得到美的享受。”1 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不能一味追求展示
自己的嗓音或演唱技巧,而忽视了角色塑造的需求。只有结合剧情的推进,将演
唱技巧和方式建立在人物性格之上,才能实现人物情感与声音的妥善融合,刻画
出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
接下来,本人将以安吉拉·乔治乌和苔巴尔迪两位歌唱家的演绎案例为基础,
并结合自身的演唱经验,对这首作品的引子、宣叙和咏叹部分的演唱处理进行逐
一分析。

1. 引子部分
读信部分从第 4 小节—第 17 小节,其对于剧情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
读信时就要开始建立人物。朗读虽然没有节奏和音高。但依然需要建立歌唱状态。
声音的韵律相当于节奏,说话语气相当于音高旋律,对于读信部分,每个歌唱家
的处理方式都不太一样。例如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在读信时,为了表现
出人物病入膏肓的身体状态,明显能感受到她对气息和音量的严格控制。另一位
歌唱家苔巴尔迪则是使用一种激动、颤抖的哭腔来读信,主要侧重于表达出维奥
莱塔此时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我们在读的时候,既要注意到维奥莱塔的虚弱的
身体状态,也要做到抑扬顿挫和情绪起伏。第 16 小节的“E tardi”意为太迟了(见

① 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131 页

9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谱例 3-1),伴奏部分是一个强力度且极不协和的减七和弦。对于这个词,安吉拉·
乔治乌主要体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怨愤,而苔巴尔迪则是带着哭腔展露出无限的悲
痛。但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将声音毫无保留地宣泄出去,从而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
和痛苦。

谱例 3-1

2. 宣叙调部分
宣叙调的内容为维奥莱塔的内心独白。对于这一部分的演唱处理,苔巴尔迪
比较注重音乐的戏剧性发展,强调音色和声音力度之间的对比。而安吉拉·乔治
乌更注重于塑造人物角色的真实状态,例如运用虚弱的气息和音量来营造出维奥
莱塔此时病重的状态。
第 18 小节(见 谱例 3-1)的两个在弱拍上出现的“Attendo”(我期待),
这一句可以使用带滑音的哭腔进行演唱,但情绪上要求饱满。因为维奥莱塔期待
已久的一天终于到来,虽然现在处于病重状态,但她内心的激动和急切难以掩饰。
第 21 小节的“啊,我变成这个模样”(见 谱例 3-2)是一个带有长跳音的下行
旋律音阶。此时维奥莱塔回想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情绪又转为低落悲伤。演唱
时,可以利用长跳音的特点模仿出哽咽、叹息的感觉,以表现出维奥莱塔的自哀
自怜。

10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 3-2

第 25 小节的“啊,病入膏肓”(见 谱例 3-3),这一句不仅出现在强拍上,
还占了两拍的节奏时值,伴奏部分也是强力度演奏出的柱式和弦。整个情绪达到
了宣叙调顶峰,维奥莱塔在感叹自己凄惨的命运。在演唱这一句时,需做到放下
喉头、抬起软腭并充分打开内口腔,在横膈膜的力量支撑下把声音和情绪全部宣
泄出去,并保证声音的强度,

谱例 3-3

第 26 小节的“还存在什么希望”(见 谱例 3-3),标注了 adagio(柔板),


是一个带有长跳音的级进上行旋律,在最高音上保持延长之后跌下一个八度音程,
象征着人物希望的破灭。演唱时应注意速度要逐渐放缓,同时保持气息的连贯。
特别在延长“morta”这个词时需进行渐弱处理,将声音集中在哼鸣点上,利用横

11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膈膜控制气息和音量,表现维奥莱塔对于未来的虚弱、无望。

3. 咏叹调部分
咏叹调部分从第 29 小节开始(见 谱例 3-4),维奥莱塔在向自己的过去和
回忆告别。节奏转为三拍子,旋律音高集中在中声区,呈现了一种叙述的感觉。
特别之处在于第 30 小节—第 38 小节的旋律都是从弱拍的位置进入,并且重音
和延长音都在弱拍上。例如第 31 小节开头第一句的“Addio”的重音放在第二拍的
元音“o”上,再加上 pp 的力度和 dolente(哀痛的)的音乐记号,使整个旋律形
成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安吉拉·乔治乌在演唱此处时,整个乐句和气口都非常
分明,像是自言自话的叙说,听上去是一种较哀伤、惋惜不舍的情绪。而苔巴尔
迪的整体速度较慢、整个气息非常连贯,任由声音平稳地延伸拉长,时值唱的很
满,完全弱化了三拍子的节奏规律,像是内心有股恨意和不甘。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2 在演唱中声区较多的部分时,
首先需要放松喉咙,把声音集中在高位置上,横膈膜保持下沉持续给予气息支撑,
注意保持整句声音的连贯性。

谱例 3-4

② 邹本初. 《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第 57 页

12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合谱例与各位歌唱家的演唱可看出,这一部分的气口处理有些特别。例如
第 31—34 小节的这一乐句,并非是常规地在第 34 小节长音连线结束后的“den”
处换气,而是唱完“ridenti”整个词语后进行换气(见 谱例 3-4),这样可以保持
住这种特殊三拍子的节奏规律。
安吉拉·乔治乌在“riden-ti”处使用了半声唱法,演绎出高弱音和下滑音,
表现出人物的哀苦、忧伤。而苔巴尔迪相反,她在这句加强了气息的支撑以及声
音力度,更像是表达一种幽怨的情绪。。第 35 小节的“lerose”这个词中的“le”
与前一个词“ridenti”中的“ti”是从高声区到低声区过渡的八度音程,在演唱时
需要做到声音位置和音色的统一,保持横膈膜的力量支撑。虽然音在低声区,但
声音的高位置状态不能改变,我们可以借助向下叹气时的状态,帮助自然地打开
喉咙通道,让声音自然过渡到胸腔产生共鸣。

谱例 3-5

13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第 38 小节—第 46 小节(见 谱例 3-5),调性转到 C 大调,旋律由中声区


过渡集中到高音声区。维奥莱塔回忆到与阿弗莱德曾经的爱情,内心再度掀起波
澜,情绪变得抒情、高涨。节奏重音回到了常规的第一拍强拍上,旋律的流动性
得到增强,旋律线条得到伸展。苔巴尔迪和安吉拉·乔治乌在这部分的处理风格
趋于一致,演唱时声音的力度、音量都随着情绪逐渐加强,气息也更加流畅、宽
广,表现出维奥莱塔对阿弗莱德的深情与怀念。在演唱时,应充分打开内口腔、
抬起软腭,积极调动横膈膜的持续运动,让气息推动着声音向前不断流动,避免
声音在高声区失去气息支撑而变得僵、挤,还要注意保持声音和元音位置的统一。
第 40 小节“d’Alfredo”与“perfino”又是一处特殊气口的处理,因为这是
两个单独的词,所以要在“d’Alfredo”这个词结束后进行平稳换气。第 41 小节
出现的“perfino”(竟然)中的“fi”不仅建立在强拍上,还标记了强音记号,演
唱时需要对这个音进行着重强调,以表达维奥莱塔失去爱人的遗憾与惘然。

谱例 3-6

第 48 小节—第 51 小节(见 谱例 3-6),调式转回忧郁的 a 小调,汹涌澎


湃的大乐句变为“碎片化”下行旋律,人物的思绪从爱情回忆被带回现实,情绪
渐渐低落下来,可以用近于呜咽的状态来演唱这两句。在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中,
可以把它看作成一个连接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4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 3-7

从第 52 小节开始(见 谱例 3-7),音乐情绪变得紧张,调式转到主调的同
主音 A 大调,伴奏织体变为均匀紧密的柱式和弦,节奏重音又回到弱拍上。第 52
小节—第 54 小节除了注意 crescendo(渐强)外,还需要着重突出标有重音记号
的音。演唱时,不仅每个音之间要紧密连接,声音力度和气息的流动也要随着情
绪而加强,从而表现出维奥莱塔向上帝忏悔,渴求得到上帝宽恕的急切心情。
第 59 小节的“dio”(上天啊)(见 谱例 3-8),第一次出现全曲最高音,
也是咏叹调部分的第一个爆发点。苔巴尔迪和安吉拉·乔治乌在演唱此处时,都
是运用气息强有力地将这个高音推上去,像是要将内心中所有的不满、痛苦全都
宣泄出去。
第 59 小节—第 66 小节(见 谱例 3-8),调性转回黯淡的 a 小调,节奏重
音重新回到第二拍弱拍上。音乐材料来自对咏叹调前奏部分的变奏再现。虽然作
为尾声部分,但人物情绪在此处推向了高潮。

15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谱例 3-8

第 61 小节“ah, tutto”(啊,这一切) 第一个音建立在全曲最高音上,并标注


了强音记号。安吉拉·乔治乌选择的是直接强有力地把高音咆哮出去,展现维奥
莱塔对命运最后的呐喊和控诉。而苔巴尔迪则使用的先弱再渐强的手段,塑造出
一位濒临垂死的柔弱女性在命运面前可怜无助的形象。第 63 小节—第 66 小节
(见 谱例 3-8),维奥莱塔将相同的音乐材料和歌词——“oh tutto fini”(这一切
有了结局)反复演唱了四次,像是不愿意结束一般。并标有 allarg. e morendo(逐
渐消失)的记号,演唱时应进行渐弱并渐慢,来表达出维奥莱塔内心深深的无奈,
和对自己生命和爱人的留念、不舍。第 65 小节,全曲结束在最高音上,歌词“fini”
意为终结、结局。苔巴尔迪和安吉拉·乔治乌二者都将此处进行高弱音处理,要
做到将高音唱弱,这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在演唱时,
首先要保证横膈膜的气息支撑,在找到声音的高位置后,开始收紧丹田、逐渐减
弱音量,让声音在极弱的音量中结束。以此来表现薇奥莱塔身心憔悴,以及面对
死亡显露出超脱凡俗的状态。

16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 论

《茶花女》的成功之处在于——威尔第近乎完美地塑造出了一个命运悲惨、
甘于为爱牺牲的底层女性形象。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女主角维奥莱
塔在生命尽头发出的最后呐喊,整首音乐作品细腻流畅、搪人心弦,向我们展现
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于演唱者来说,能正确把握这首咏叹调的情感,
并较好地演绎出女主角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无疑是个考验。本文基于对作品谱例
和故事背景的分析,深度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对比分析不同优秀歌唱家
的演唱案例,再结合本人的演唱经验,多维度地对整首咏叹调进行全面分析。希
望此文能为广大演唱者提供实际、具体的演唱思路,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优
美动人的咏叹调。
由于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表达的不同,以及本人自身歌唱技术和理
论知识储备的局限。在本文中可能存在对歌唱技术或角色理解上的争议,这些难
以解决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望大家谅解。

17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专著:
[1]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华东出版社,2008 年
[2] 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3] 邹本初:《歌唱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
[4] 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二)期刊论文:

[1] 崔杰夫:《发声与共鸣》,《北方音乐》,2005 年第 7 期,第 32-33 页

[2] 崔杰夫:《威尔第歌剧作品的戏剧性探讨》,《艺术教育》,2007 年第 2 期,

第 90 页

[3] 崔杰夫:《浅谈歌唱语言的运用》,《艺术教育》,2007 年第 9 期,第 73 页

[4] 蔡楠:《声乐演唱中技术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戏剧之家》,2021 年第 22

期,第 91-92 页

[5] 赵儒衿:《歌剧“茶花女”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黄河之声》,2021

年第 2 期,第 128-130 页

(三)学位论文:

[1] 段哲:《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和声技法分析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2011 年

[2] 刘聪聪.:《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聊城大

学,硕士论文,2018 年

[3] 石磊:《从艺术思维视角看威尔弟歌剧中的女性悲剧色彩》,湖南师范大学,

18
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2010 年

[4] 徐英杰:《威尔第歌剧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9 年
[5] 于海涛:《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发展》,兰州大学,2008 年

二、英文参考文献

(一)期刊论文:
[1] Bodei Remo,“Addio del passato: memoria storica, oblio e identità collettiva”,
il Mulino,1992,vol.XLI(2)
[2] James A. Hepokoski , “ Genre and content in mid-century Verdi: ‘ Addio, del
passato’( La traviata , Act III)”,Cambridge Opera Journal,1989,vol.1(3)
[3] Michael. Westfall. Yinka Shonibare,“MBE by Addio Del Passato (review) ”,
Nk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Art,2013,vol.32(1)
“La traviata. Giuseppe Verdi”,The Opera Quarterly,2001,vol.17(4)
[4] Rishoi Niel,

19
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致 谢

感谢这三年以来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崔
杰夫教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关爱与教导,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
都慷慨无私地给予我帮助,始终引领着我朝着正确、光明的方向迈进。新冠疫情
贯穿、蔓延了整个研究生三年,难免会有些许遗憾。但是在这宝贵的学习之旅中,
能有机缘在您的指导下学习,有良师相伴,我始终感到无比幸运和感激,这也是
我三年中最大的收获。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一定谨记老师的教诲,不忘师恩。

张 静
2022 年 6 月 6 日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