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5.

Pembelajaran Bahasa dan


Perkembangan Kanak-kanak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i. 语文教学与学生情感发展
ii. 语文教学与美育
iii. 语文教学与德育
iv.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发展
i. 语文教学与学生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紧扣主
题,生动鲜活的图片、影视烘托了课堂
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叩开了学生
的心门。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
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重
要的联系。
( 一 ) 语文教学与学生情感发展的关系
《语文教学心里学》朱晓斌
 语文教学主体的情感智慧
 - 教师和学生都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 - 须教师和学生的通力配合才能实现

理想的语文教学
 - 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教育
- 然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过

- 仅有优秀的教师也无法实现教学的最优

- 因此,现今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
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兴
趣以及对投入的激情和热情。
- 以往教学偏重于认知教学和知识的灌
输,
忽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特质。
- 原本充满人情人性之美的语文教学,
渐渐变成了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知识
学习、一种应试的技巧训练,逐渐演
变成一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
高投入、低产出的资源浪费局面。

-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Avram Noam


Chomsky 认为情感状态会产生一种
巨大循环力。
- 这种循环力能够影响少年的智慧乃至全
部的智力活动。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积极创造和
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高
尚情操,促进人格完善,从而实现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 思考题:

1. 马来西亚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教
育目标是什么呢?

2. 课程标准有没有知识教育和人文教
育并重呢?试举例说明。
小学华文课程总目标 :
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于让学生打好

语文基础,充分掌握 听、说、读、写的技能;使
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
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
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
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
操。

学习标准 :
 详细具体地说明各年级的指标——
可测量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价值
情感智慧概念

- 情感智慧 = 情感智力 = 情绪智力,简称


“情智” EI(Emotional Intelligence ) 或者
“情商” EQ(Emotional Quotient)

- 智慧是理性的认知,是个体在学习、记忆事物和
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 情感是非理性的表达,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
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因此 :
情感智慧 = 理性 + 非理性的结合,它包括了个
体的认知,也体现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评
价。
情感智慧的内容

- 情感智慧包括:
同情和关心他人
表达和理解感情
控制情绪
独立性、
受人喜欢、
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
友爱
善良
尊重他人
(约翰 . 梅耶和彼得 . 沙戈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感智慧》
将情感智慧概括为:
- 认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 自我激励能力;
- 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 人际交往的管理能力。

- 他认为情感智慧是一种影响个体生活各个层面的
重要品质,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能
力,也是一种发掘情感的潜能。
约翰 . 梅耶和彼得 . 沙洛维在 1996 年对自己原来提
出的情感智慧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归纳,认为情感智

EQ 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1. 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
2. 情绪在思维活动中的促进能力
3. 理解和认知情绪的能力
4. 对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智慧 (EQ) 不仅会影响人的记忆力、感知力和理


解力,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因此,学生的情
感智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投入了情绪情感直
接影响整个教学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各方面下
手:
一、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师生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 感情因素)
1. 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2. 关心学生、一视同仁
三、语文课堂的情感渗透

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 读出真情、打动人心

3. 身临其境、悟出真理
ii. 语文教学与美育
 审美情感——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满足自
己的精神需要以及进行内省所形成的主观
体验和态度。
因此当学生面对审美对象时,将会引起一
种或激动或平缓的情绪或情感,有人表现
出欣喜欢愉,有人会表现出悲情感动,有
人会恐惧愤怒,这些就是学生在审美活动
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类型——审美情
感。
 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的结合,也说
明了美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于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提
高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趣味,并帮助他们按照的规律
来表现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 伟大教育家孔子把“礼乐”定位学校教
育内容“六艺”的首位。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 (ěr)( 近 ) 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 < 诗经 > 呢? <


诗经 > 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
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
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
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六艺:
礼、乐、射、御、书、术

礼:礼节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文学
术:算术与数论知识
 其意思是说学诗可以提高政治才
干,
培养高尚情操,学习知识,服务社
会。
由此可见,早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
审美教育就已经被列为教育的重要方
面。
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在语文教学中
的功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包括的知识面极广,语文知
识渗透在诗词散文的教学中,学生们
通过品读激情澎湃的诗词、文辞优美
的散文,实现“美”中求“知”,在
欣赏美的过程中,理解语文教学过程
中的知、情、意。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特征
审美教育渗透于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其
中以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最为突出。
但是,语文学科与音乐和美术学科不同,语
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其学科特殊性,它既
不同于音乐美术的“艺术美”教育,也不同
于地理生物的“自然美”教育和历史政治
的“社会美”。
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为
“再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包括:

1. 字、词、句中的美

2. 诗歌意境中的美

3. 小说作品中的美

4. 散文、戏剧中的美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性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性包罗万
象,
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悲剧
喜剧
高尚
低贱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直接性
例:
小学生写字:是依据汉字的线条造型进行临摹,在写
字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一种直观的审美价值。
在学词汇时:教师就告诉学生词汇具有不同的情感色
彩,有褒贬之分,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对
象。
语法修辞:造就的节奏、韵律,学生也是可以直接通
过朗读、阅读感受到的。
语文教材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生活画面,学生们
也都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直接体会作品意境。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育
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
的心灵。
在“重知识轻情感”概念的驱动下,往往只停留于
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产生过程的解释和对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
面培养。
这种过分夸大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只会使教学进入
误区,死记死背、重复训练、枯燥乏味,使学生对
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
要作用。
审美情感培育包括:

感知美

鉴赏美

创造美
iii. 语文教学与道德的关系
一、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及意义
二、语文教育与道德的关系
三、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德育的特点
2.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i.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 介绍作者生平和有关背景
- 分析内容,文理结合(解文说理)
- 朗读训练,教师引导
ii. 借助影视作品,强化道德感染力
iii. 感染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德育视野
iv.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发展关系
一、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i.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发展
- 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着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

二、学生的人格发展
- 独特性
- 稳定性
- 统合性
- 功能性

三、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
二、如何让语文教学体现学生个性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i. 教师积极完善自我,展现人格魅力
ii. 挖掘人格培养素材,塑造健康人格
- 阅读教学中渗透
- 写作教学中指导:
人品与文品、
以人格来命题作文、
个别辅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