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香港報業的發展

戴慶成先生
taihingshing@gmail.com
● 一,早期的中文報紙
● 二,二次大戰後的報業發展
● 三, 1995 年《蘋果日報》創刊
● 四, 2005 年的免費報紙熱潮
● 五, 2012 年後網媒湧現/ 2015 年傳統收費報倒閉潮
● 六,紙媒加快轉型,和網媒結合
● 七,現況
一,早期的中文報紙
1,遐邇貫珍
● 香港報業始於 1840 年代初。鴉片戰爭後,更多西方傳教士來港,
辦報弘揚教義。早期出版的都是英文報刊。
● 1853 年,《遐邇貫珍》創刊,是香港第一份以中文為主的報刊,
由香港英華書院印刷發行。傳教士麥都思為首任總編輯。
● 「遐邇」一詞,即「遠近」之意。
● 每月一期,每期印三千份,發行至上海、福州、廣州等通商口岸,
主要向華文讀者介紹西方,報道中西新聞。
● 1856 年停刊。因為麥都思繼任人理雅各擔任英華書院校長,校
● 《遐邇貫珍》擁有許多中國近代新聞史上「第一」的頭銜:
● 香港第一份中文報刊;第一份具有中英文對照目錄的中文報刊;第一份
刊登新聞圖片的中文報刊;第一份冠有新聞題目的中文報刊;第一份刊
登收費廣告,並辟有廣告專欄的中文報刊;第一份鉛字印刷的中文報刊。
● 對太平天國、小刀會的起義有大量報道。
● 1853 年第五號報道太平天國活動的進展,配以插圖展示太平軍與清兵
戰事形態,以及太平天國與小刀會起義實況,為日後研究太平天國提供
有價值的史料。
● https://mmis .hkpl.gov.hk /search-result?
p_p_id= search_WAR_mmisportalportlet&p_p_lifec ycle=0&p_p_state=normal&_search_WAR_mmisp
ortalportlet_k eywords= %E9%81%90%E9%82%87%E8%B2%AB%E7%8F
%8D&_searc h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 %E9%81%90%E9%82%87%E8%B2%AB%E7%8F
%8D&p_r_p_-1078056564_actual_q= %28%20all_dc .title%3A
%28%22%E9%81%90%E9%82%87%E8%B2%AB%E7%8F%8D%22%29%29%20AND+
%28%20v erbatim_dc.collection%3A%28%22Old%5C%20HK%5C%20Newspapers
%22%29%29&p_r_p_-
1078056564_s ort_field=dc.publicationdate_bs ort&_search_WAR_mmisportalportlet_mode=Advanc
ed&p_r_p_-
1078056564_c urr_page=1&_search_WAR_mmisportalportlet__advancedsearch_WAR_mmisportalp
ortlet_formDate= 1389840865663&p_r_p_-1078056564_new_search=false&p_r_p_-
1078056564_s ort_order= des c&_s earch_WAR_mmis portalportlet_jspPage=%2Fjsp%2Fsearch
%2Fcns c05.js p

● 來源:公共圖書館
2,中外新報
● 1858 年,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出版。
● 倫敦牧師羅傳烈到廣州學習中國語文,後來編了一本中英字典,交給香港英文報章
《孖剌西報》排印。字典印完,有人覺得中文鉛字無用武之地殊為可惜,倡出版中
文報紙。《中外新報》誕生。
● 《中外新報》最初是《孖剌西報》附刊,隨報附送,隔日出版一次。不久因為發行
和廣告有起色,改為每日出版的四開單張報紙,一直出版了 61 年才停刊。
● 《中外新報》的新聞和廣告多來源於《孖剌西報》,很少發表自己的新聞和議論。
● 《中外新報》開創的一些形式,包括欄目的編排等,都對以後的華文報紙影響很大。
● 關於《中外新報》的創辦人及主持人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伍廷芳,也有說
是黃勝。
3,循環日報
● 1874 年,王韜及黃勝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由香港華人自
籌資金自辦的第一份華文大報。
● 王韜擔任主筆,開近代中國政論報紙的先河。
● 《循環日報》創刊時,香港其他中文報紙都是隔日出報,王韜堅
持按日出報。
● 。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一度併入《東亞晚報》,不久停刊。
● 《循環日報》是中國報刊歷史上第一份「華人資本、華人操權」
日報。
● 林語堂推崇王韜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 《循環日報》每天有論說一篇,多出自王韜手筆。他撰寫的這些
論說主張變法自強,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開創「文人論
政」先河。
● https://dw-media.tkww.hk/epaper/tkp/20100829/C9_Screen.pdf

● 來源:香港大公報

● https://mmis.hkpl.gov.hk/zh/old-hk-collection

● 來源:公共圖書館(檢索香港舊報紙)
思考問題
● 1,早期的香港報紙,有什麼特點仍然流傳至今?
二,二戰後的報業發展
● 1941 年 12 月,香港被日軍佔領,所有報刊被監管,三年零八個
月黑暗時期。二戰後,多種報刊相繼恢復。
● 1,戰後中國爆發內戰,國共兩黨在港營辦報刊進行輿論戰,左
派《大公報》和《文匯報》,右派《香港時報》和《工商日報》。
● 2,戰後初期電視廣播未盛行,很多人晚上靠閱報消遣。戰後初
期是晚報黃金時代。晚報專門報導即日新聞和法庭消息。晚報的
另一特色是較着重副刊。 1950 年有十數家晚報,《星島晚報》、
《華僑晚報》和《工商晚報》是大報。
● 3,香港報業在 1970 年代進入繁榮階段。為了迎合大眾需求,提供
多元資訊的大眾化報紙誕生,例如《東方日報》 (1969) 。
● 《成報》於 1939 年創刊,是香港目前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其創
辦人為何文法。在 1950 至 60 年代,《成報》曾是香港最暢銷的三
大報章之一。
● 嚴肅性和專業型報紙也在發展,《明報》 (1959) 便是其中之一。而
因應香港經濟發展而創辦的財經專業報紙亦應運而生。《信報》
(1973) 是代表,《經濟日報》( 1988 )。
● 4, 1970 年代中期以後,晚報市場日漸萎縮,到 1980 年末只餘兩
思考問題
● 1, 1970 年代中期以後,香港的晚報市場為何日漸萎縮?
三, 1995 年《蘋果日報》創刊
● 1995 年《蘋果日報》出現,打破香港傳統辦報作風。 6 月 20
日發行時,以 2 元低價 ( 當時其他報紙售 5 元 ) 策略吸引讀者試
閱,銷售 20 萬份,其後曾高達 40 多萬份。
● 多家報紙頭版不賣廣告,並以「出血」方式促銷。《東方日報》
藉報慶送出 4 套單元房及禮品共值 1000 萬元。《新報》送出 10
輛萬事達汽車。《成報》定期送購物券。
● 受減價戰爆發影響,當年 12 月中一周內有四報三刊結業,包括
《快報》、《華僑日報》 、《聯合報》和《清新週刊》。
思考問題
1,《蘋果日報》的出現,對香港報業帶來什麼好處?以及衍生
什麼問題?

蘋果日報創刊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g3VclCkgDMs )
四, 2005 年的免費報紙熱潮
● 《都市日報》是一份跨國性的免費報章,由瑞典傳媒集團
Kinnevik 創辦,本名 Metro ,意為在地鐵上看的報紙。
● 2002 年,香港首份免費報紙《都市日報》誔生。
● 每週一至週五在全港地鐵車站內派發,每日發行三十萬份。在創
刊後 14 個月便開始盈利, 1 年就賺了近 4 千萬港元,發行量躍
升成為全港第 4 位。
● 2005 年 7 月 12 日,香港第二份免費報《頭條日報》出現。
由星島新聞集團發行,創刊後 8 個多月,日印逾 60 萬份,成為
香港讀者人數最多的報刊。每週一至週五在全港 28 個九廣鐵路
火車站及大型私人屋苑內派發。
● 2005 年 9 月,逢週六再出版一份《快線週報》,除原《頭條
日報》地點派發外,更在地鐵車站內免費派發。
● 2005 年 7 月 30 日,第三份免費報紙《 am730 》創刊,由
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創辦。
● 施永青:「我們的報紙要年輕化,年輕人還有很長的生命要度過,
早上 7 點 30 就是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朝氣蓬勃,有生命力。」
● 報紙風格走時尚流行路線。每週一至週五派發,每日發行 28 萬
份,在九廣鐵路、輪渡碼頭、大廈、寫字樓和地鐵門外發放。
● 其他:《英文虎報》、《晴報》、《爽報》(已停刊)、《新晚
報》(於 2014 年停刊)、《香港仔》(創刊於 2018 年)
● 考考你:除了上述報章,香港還有哪一份免費報?
思考問題
● 1,免費報對傳統的收費報章帶來什麼影響?
五, 2012 年後網媒湧現
● 2012 年,《主場新聞》成立。
● 2014 年,香港發生佔中,現場最新衝突情況多藉網絡平台宣揚,
同時由於《主場新聞》突然結業,造就新一批網絡媒體爭鳴,如
《熱血時報》、《輔仁媒體》、《 852 郵報》、《本土新聞》等。
● 之後數年,香港湧現大大小小的網媒媒體,包括 《巴士的報》、
《香港 01 》、 《端傳媒》、 《香港G報》 、《橙新聞》、 《堅
料網》。
● 《主場新聞》在佔中後以《立場新聞》之名回歸。
● 香港的網媒規模都不大,主流模式與著名美國網媒《赫芬頓郵
報》( Huffington Post )相似,內容以時事新聞為主,收集資
訊,然後再整理、改寫及加博客評論等。
● 香港 01 是表現較為突出的一家新聞機構,以手機應用和網站
作為主要傳播平台,於 2016 年 1 月 11 日正式運作。 3 月
11 日起發行周報,每周以深度閱讀的印刷媒體,延續網站的重
點議題。
討論問題
● 1,香港有什麼條件有利網媒冒起 ?
網媒湧現, 2015 年傳統收費報紙現倒閉潮
問題: 2015 年,香港媒體共裁員了多少人?
● 2015 年 7 月 12 日,有 56 年歷史的《新報》停刊,成為過去 15
年香港首份停刊的傳統收費報章
● 4 月 1 日,曾經的香港第三大報《太陽報》停刊
● 4 月 2 日,亞視停牌
● 8 月 9 日,數碼電台廣播( DBC )宣佈交還牌照
● 其他:壹傳媒旗下《忽然 1 周》、《 FACE 》停刊。
● 10 月 7 日,《南華早報》旗下英語休閒雜誌 HK Magazine 出版
最後一期後停刋
答案:至少 1300 人
● 東方報業:去年(注: 2015 年)削減 441 員工,現有員工
1,667 人,減幅超過 20% 。壹傳媒:員工 3,527 人,較去年六
月底減少 395 人。
● 星島新聞集團:員工 1,931 人,較去年六月底減少 306 人。世
界華文傳媒:去年亦減了 186 個職位,現有員工 4,368 人。南
華早報:去年底減少 61 名員工,達 1,033 人。
● 來源:【森森 blog 】究竟本地傳媒炒咗幾多人? 2016 年 8 月
31 日,明報
六,紙媒加快轉型,和網媒結合
● 資訊泛濫;智能手機普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廣告投入減少,
改投到社交媒體如 Facebook ,為傳統印刷媒體帶來挑戰。
● 傳統媒體轉型,紙網結合,積極發展網上新聞。
● 譬如,《蘋果日報》、《東方日報》、《明報》、《經濟日報》,
早已開拓新媒體。
● 連《信報》這樣的嚴肅報紙也投入不少資源在新媒體。
七,現況
●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本港的註冊報章有 61 份中文日
報、 13 份英文日報(包括一份以失明人士點字印製的報章)、
17 份中英文雙語日報和三份日語報章。本港一家英文報社與香
港盲人輔導會合作,每日出版一份以失明人士點字印製的報章。
● 香港是多家國際通訊社或傳媒機構的區域基地,例如《金融時
報》、《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國際版》。
● 來源:政府一站通網站。 https://www.gov.hk/tc/about/
abouthk/factsheets/docs/media.pdf
2023 年 1 月 26 日 : 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電影報刊辦)
h t t p s : / / a p p s . o f n a a . g o v. h k / s e a r c h / n e w s p a p e r / o n l i n e E n q u i r y ? l a n g = z h _ H K
截至 2023 年 1 月 26 日
● 註冊報紙名單:
● https://www.ofnaa.gov.hk/filemanager/ofnaa/tc/
content_1401/List_of_Registered_Newspapers_EC.pdf

● 註冊期刊名單: https://www.ofnaa.gov.hk/filemanager/
ofnaa/tc/content_1401/
List_of_Registered_Periodicals_EC.pdf
思考問題
● 1,你覺得近年香港紙媒的轉型成功麼?為什麼?
● 2,你覺得香港的傳媒有無公信力?
● 3,報紙未來還有前景麼?
● 4,記者應該如何裝備自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