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拉子妇》练习与实践

1. 这些话明显揭露了自我族群强势的观念造成一个种族(华人)对另一个种族(拉
子,即土人)的歧视,不管同不同情拉子妇,对于她的死,大家是连一句怜悯的话都
不说,连哀吊也不敢的。
2. 祖父听说三叔娶了拉子媳妇,气得要把三叔赶出家门,甚至“一手将茶盘拍翻,
把茶泼了拉子婶一脸”,这是祖父对拉子婶的歧视与排斥。三叔之前虽然执意要娶拉子
婶,可是后来却嫌弃她,变心另娶,还把她和三个孩子送回长屋(娘家),任她病重
死去。可见男主人翁后来也只是另一个“祖父”罢了。
3. “我”与“二妹”这两个较年轻的家庭成员,一再地表达他们对于拉子婶的愧疚
与歉意。可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愧疚与同情,到底无济于事。拉子婶终究只是个“微
不足道的拉子”,卑微地“活着”“挨着”直至死去。即使是温柔敦厚的母亲,也只能
给予无力的劝解与同情,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4. 《祝福》和《拉子婶》两篇小说都是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女性的悲惨遭遇与
命运,也同样是事件的“牺牲者”。在写作上同是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出这两名妇女的
死讯噩耗,然后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的演进过程,最后再回到接获死讯的事件上。凑
巧的是,《祝福》分别叙述祥林嫂两次回鲁四老爷家,而《拉子婶》则描写了作者两次见
到拉子妇的情形。不同的是,《祝福》描写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初期,反映中国农村
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圧迫摧残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拉子婶》描
写的则是马来西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期,华人族群与婆罗洲当地土著在文化、血统、
婚姻和生活等方面的不同认知与矛盾冲突。在人物形象方面,祥林嫂的形象非常鲜明,
有较多的语言述说空间,人物情感也较丰富饱满;拉子婶则显得十分淡薄,或者是作
者刻意的淡化,以显示她平静无声,卑下无语,没有明显情绪,被歧视欺凌的“微不
足道”的人物角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