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J 

i 
a O 
Y U 
L i
 L 
U I

1 
Y a
 I"

 J i
 uI
 
☆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l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归属感培养 
毛 强 强 
(安徽 师范大学 心 理学系,
安徽 芜湖 2
410
00)
 

摘 要:
培养 小组合作 学习中的归属感 的基本策略主要有 :
建构合理 的学习小 组;
积极开展互动学 >

7;建立 互 
动机制; 选好组长。  
关键词 :合作学 习; 归属感 ;
培养 
中图分 类号 :
G64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25
89(
201
3)1
 1
-02
41—0
2 

在新课程改 革的条件下 , 教学过程逐渐强 化学生的主  组 内的学习 目标 。在完成小组 的学习任 务时 ,


每位学员都 
体 意识 ,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倡  产生了强烈 的组织观念, 形成了代表组织成员的共 同期 望 ,  
导 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前提下 ,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  并 内化到每个学员的人生追求 中。二是对组织产生 了积极 
次 和个体 差异 ,对不 同学 习能 力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 意  的情感 。体现 为每个学员对小组组织都有强烈的荣誉感, 愿 
在 努力增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 习过程 中的归属感 。增强学  意作为 小组成员 中的一 分子 ,
在组长的带领 下 。 明确组 内 
生在小组合作学 习中的归属感 , 其 小组 的主人翁意识越浓 ,
  的学习 目标 以及学习任务分工 , 保质保量完成组 内的学 习 
学习的热情也就越高 。因此 , 在教师 的指导下 ,调动学生的  任务,对小组成员 的身份及小组 的荣誉倍感珍惜。 三是小组 
积极性 ,激发各个小组的进取 精神 和主动意识,培养学生  组员的集体荣誉 感强烈 ,各组组员努力为 自己的团队做 出 
在 小组 合作 学习过程 中的归属感 , 就成为推进新课 程改革  有利的行为 。能主动参与到小组 的管理之中, 有为小组争光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的主人翁态度, 为小组的发展做 出有利的积极行 为。  

、 小组合作学习中归属感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归属感的现状 
在 Ma
slo
w(1
954)
的需 求层 次理论 中,
位 于第 三层 的  1
.组员的集体感模糊 
“爱与归属感 ”的需求 是指 ,
在爱人与被爱的互动中获得满  在新课程 的理论指导下 ,
教学过程 中倡导积极发挥学 
足,感觉归属于某一个 团体 , 并 为团体所接受 。换句话说 ,   生 的主体性 。在小组 合作学 习的过程 中 ,
小组是教学活动 
认同感 、亲近 、
关爱等 ,
是属 于与周 围的人互动后个体的社  的基本单位 ,
是班级学生进行学 习的基本组织 形式 。良好的 
会 关系需求嘲。对于归属感 , Ha
gert
y,
Wil
li
ams
,co
yne,
和 Ea
rl
y  合作学习风气, 可 以给小组学员以积极 的正 面引导 和影响,
 
(19
96)
指出归属感有两种归因 : 一方面归属感是一种被其  对组内学员 的学习有 良好 的推动作用。但是,
目前在小组合 
他人 、团体或环境重 视 、需要,以及尊敬 的感受 ; 另一方 面  作学 习的过程 中,部分小组成 员的集体意识淡薄 ,
由于分 
归属感是一种 透过分享 或互 补的特性 , 而与其他 人 、 团体  工不合 理 ,
组 内没有建立起合适 的帮扶对子 ,
学员普 遍缺 
或环境 ,
产生适合的或一致 的感受圆。基于对归属感 的基本  少共同 的奋斗 目标和学习氛围 ,
因而也就普遍缺乏共同 的 
认识上 ,
合作学 习过程 中的归属感则是指学生在小组活动  向心力和凝 聚力 。
 
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组 的学习 目标 。组员在与  2
.组员关 系趋于淡化 
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 , 产生乐于将个人融人组织的 比较  由于组 内学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学员之间的关系 
稳定的态度与情感 。其本质 就是学生对学生群体发展与个  仅 限于课堂学习间的短暂合作 交流 ,学生之 间的兴趣 、
爱 
人价值追求 相互融合 的一种态度体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  好、特长等共同语言普遍没有涉及 , 课后交流很少 。因此同 
过程中 ,组员之间的归属感不仅是 完成 学习 目标 的需要 ,
  学之间互帮 、 互助 、
互信的关系很少建立 ,
小组学员之间的 
也是学生发展 的内在 动力,对学生 的成长具有 积极 的激励  关系趋于淡化 。  
和导向作用口
】。
  3
.学 习容易偏 离 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 中的归属感从 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 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和教材在教学 中占主导地 
是对合作学 习中的小组具有强烈 的组织认同感 。每个学 员  位。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组内学员积极倡导 
在 内心 深处都认 为我是本小组 内的一员 ,
配合好 大家完成  合作探究 ,
各个学 员根据分配后 的任务 ,
努 力完成 自己所 
24I
 

收稿 日斯 :
201
3—03
-13
 
作者简介 :
毛强强(
198
6-),
男,安徽阜 阳人 ,
201
1级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
 
Theory 
Research 
学 ★ ★ 理 ★ ★ 论 

分配到 的任务 ,
而课程 中其他学习重难点可能没有机会接  了独特 的感 情和理解 ,才能形成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这种 
触 。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分 工下 ,
组 内成员往往会  自主建构 知识 的过程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如果不让学生 明 
在非重难点 的部分花费较多时间 , 从 而在课堂 中不能实现  确组 内的学习 目标 ,
就匆忙组织 学生进行合作学 习 ,
必然 
学 习 目标 ,
学生 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
学生的互 助和合作 的学 习文化则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归属感的基本策 略  将难以形成[

1。
 
小 组合作学 习归 属感 的培养是高效 课堂 中一项 有意  3建 立互助机制,
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 生的归属感 
义的实践 活动,
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 中涉及众多因素。
班主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因为学生朝着一个 目标共 同 
任及教师在对各个学 习小组的管理中,培养组内成员 的归  努力 ,
增强 自身 的竞争意识 ,
建立互助机制 ,
能更好地激励 
属感,
必须从整体 出发,立足组员实际的学习水平 。以学生  学生发挥出 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齐心协力共 同奋斗的前提 
的全面发展为 目的,
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以消除那些不利  下,不 仅能培养学生 的归属感 ,
而且他们 的学习活动也被 
于组 内成员归属感形成的因素 。
  赋予积极 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 习过程 中,
学 习程度好 的 
1.
建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 培养小组成员对本组的荣誉感  同学就会千方百计帮助学习程度一般 的同学 ,
学 习程度一 
在创建合理的学 习小组时 ,首先应该强化组 内的团结  般的同学 ,也会想方设法努力赶上学 习程度好的同学 ,
从 
合作精神 。在小组建设 的过程 中,
如果将同类学生分配在同  而为了小组学习 目标的实现而发挥 出各 自的最高水平 ,
增 

组,内向的同学则不愿意发表 自己的观点 ,小组学习气氛  强了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  


沉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必会不佳。后进的同学 由于不 自  在组 内建立竞争机制 ,
在组间同样 也应建立相应 的竞 
信,没有 自己的主见 ,
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很显然 ,
这样不利  争机制 。在平时的课堂 中,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J 陛,
如 
于让同层次或者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所 以教师  何调动每位学生 的参与性 ,不单是每一个小组 间的竞争机 
在对全班学生分组时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考虑到各  制所能完成 的。在组与组之间增强竞争意识,
将更有利于培 
方面的情况 ,
比如 ,
每个组 中学员 的组织能力 、
学习能力 、
学  养学生的归属感 , 从 而保 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完成相应 
习成绩 、
思维活跃程度 、
创作能力 、
性别等都要均衡 。  的学习 目标 。组 内竞争机制与组间竞争机制是不同的 ,这 
注重培养小组成 员对本组 的荣誉感 ,
学员对本小组的  就要求在加强组 与组之间 的管理同时 , 还要顾及小组 问的 
荣誉感源于学员在参 与合作学 习的过程 中,能够真正做到  实 际学 习水 平 ,
要做到 学员的合理安排 ,
学员的学 习能力 
团结互助 ,
完成组 内的学习 目标。从优等生到后进生都能  和性格特点做 到适 当搭配 。在此基础上 ,再 明确全班 的总 
在合作学 习的过程 中体验到被接受 ,以及 为组员争光的情  体学习 目标 ,
提 出具有挑战性 的学 习任务。在组 内之 间以 
感 。在确立学 习目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员将 自己的学 习  及组间之间的共 同竞争与合作的条件下 , 体验共 同完成 学 
目标与组 内的学习 目标统一起来, 形成共 同愿景,
培养学员  习 目标的情感 ,
从而增进学生 的归属感 。
 
的共 同价值观体 系。彼得 ・
圣吉认 为“
共同愿景是团体 中成  4.
选好组长,开展多样组 内活动,
培养学生归属感 
员都 真心追求的愿景,
它反映出个人 的愿景。”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要做好小组建设,
而做好小组建设 ,
 
因此,
要培养小组学员的归属感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小  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好各个小组组长。
因此,在选拔小组组长 
组内每一个学员 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 ,
在此基础上再确  时,应该注重选拔那些组织能力强 、
成绩优 良、
有相应指导 
立小组 的学习 目标。
在这个 学习 目标中,
教师以及组 内组长  能力 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
建立健全小组之后 ,
组长应与组 
要考 虑到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全体组员提高学习兴趣, 实现  员一起制订学 习计划,
在平时的学习交流过程中 ,积极组织 
学习能力 的提升 ,
最终能及 时完成学习 目标 。
  开展有意义的组 内活动。组 内活动是培养小组集体凝聚力 
2.
积极开展互动学习, 形成学生互助和合作学 习文化  的最好手段,适 时地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学员之间 
传 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 在教师的指导 和系统 的帮助  的信任 、理解 和沟通,也有利于学员间 良好情感关系的建 
下,
学员 围绕着某一个主题或 中心 内容,
根据教材紧跟着教  立,
让学员感受到小组集体的存 在和温暖, 从而增强学生的 
师的思路达到教学 目标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
学  归属感 。
 
习氛围远 比传统课堂民主平等,更能激发学生 的参与性和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开展合作互助学习, 形成学生互助  参考文献 :
 
和合作学 习的文化 ,
创建小组学员间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和人  [
1Ⅱ美】理查德 ・
格 里格,
菲利普 ・ 津 巴多.
心理 学与生活【
M】.
北 
际关系,学员就此生成一种群体成就感, 逐 渐产生 了对组织  京:
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3
:34
6. 
的归属感 。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
要想更好地创建学生 的归  [
2]徐坤 英.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 与心理健康 的关系研 究 
属感,就 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互 动学 习,营造一种 良好地  【
D】.
重庆 :
西南大学,
2008.
 
组 内合作学习和竞争的氛围。有 了组内的合作学习以及相  【
3]庞海波.初 中生学校 归属感与心理健康 的相关研 究【
J]
.心 
应 的竞争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员参与和交流,这些 因素  理科 学,
2009,

5).
 
对组 内学员的影响是需要重视的。   [
4]庞维国. 中学生 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 式研 究[
J].
心理科 
在积极开展互动学 习 ,创建形成组 内学 生合作互助  学,
2003
,(2
).
 
学习 的文化 中,
组织 好小 组的 自主学习是其前提 。学 习首  【
51童秋萍.初 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 、 父母教养方式的关 系 
先是学生 自主建构知识 的一种行 为 ,想要在组 内形成 学  研究【
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生互 助和合作学 习的文化 ,势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积极  [
6]徐坤英,
郑涌.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 的培育途径探讨[
J]
.教 育 
242  地参 与学 习过程 中每一个 环节 的设 计 ,设计适合学 生的  探 索,
2008
,(1
).
 
学法 和参 与学 习内容的选择 ,
只有学生 自己对学 习 目标有  (
责 任 编辑 :田 苗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