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HBCL4303_V2

BACHELOR OF TEACHING (PRIMARY EDUCATION) WITH HONOURS

SEMESTER SEPTEMBER 2020

HBCL4303_V2
KESUSASTRRAAN BAHASA CINA IV (DRAMA DAN FIKSYEN)

NO. MATRIKULASI : 771205065584002


NO. KAD PENGNEALAN : 771205065584
NO. TELEFON : 0176212899
E-MEL : pohhar55@gmail.com

PUSAT PEMBELAJARAN : TEMERLOH LEARNING CENTRE


目录
数序 事项 页数

1 前言 2
2 (一)题目:三国演义;人物:赵云 2-6

3 结语 6
4 参考文献 7

一、 前言
这次的课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 184 年到 280 年近一
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军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

1
诸葛亮、曹操等一些中心人物,又贯穿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
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
准备课业期间,我通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还看了电影《赤壁》,里面塑造
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如:奸诈的曹操、忠贞智慧的诸葛亮、义重如
山的关羽等......但我最欣赏常山赵子龙。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
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
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
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
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赵云严于律己,胸襟开阔,虽然在功业上
没有超过关、张二人,但却具有其他人不及的美德。我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
云勇、谋、忠、义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

二、 (一)所研究的小说的题目:三国演义;人物:赵云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

1 跟随刘备
2 两扶幼主
3 克定祸乱
4 寿终正寝
赵云形象的文本变迁与演变轨迹
摘要:
三国故事是中国古代名著故事中引入注目的故事之一,国内学者对三国各种文本的
研究以及文本中人物的研究非常多.作为三国故事中五虎将之一,赵云虽然在五虎将
中的排位在不同时期作品中有差异,但是他的重要地位是任谁都无法忽视的.国内学
者对赵云的研究偏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形象分析,二是分析
其从《三国志》中的历史人物到《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的演变.笔者尝试着从
史学著作,小说文本到现代影视等不同时期文本中的赵云形象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分
析,并探究这一人物形象演变的文化轨迹.第一章是从两部史学著作《三国志》与
《资治通鉴》中的赵云形象进行分析,这两部史著对赵云做了真实的历史记载,赵云
在历史中的形象并不是很完美,他的谋略和谨慎等品质记载的很清晰,但是在武艺方
面记载的不是很全面,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中的赵云更像一个文臣,且其在蜀汉武将
中的地位也不是很显著,位列五虎将之末.第二章笔者论述了作为三国故事的第一个
文学文本的《三国志平话》以及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中的赵云形象,《三国志平
话》中的武将主写张飞而非赵云,文中对赵云的突出表现就是他的忠君思想以及超
2
强的武艺,并且第一次对长坂坡事件做了铺写.元杂剧"三国戏"中现存的剧本几乎没
有主演赵云的,但是剧本中的他是诸葛亮身边不可或缺的武将之一。

赵云的勇谋忠义:
一、赵云之勇

赵云作为一员勇将的形象,在民间早已深入人心。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这一
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传神。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中,刘备就曾对诸葛
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那么,赵云的“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赵云的
“胆”是以卓然不群的武艺为基础,在千军万马中英勇无惧的血性汉子的大无畏气
概,是他勇猛过人的具体体现。

赵云的“勇”突出表现在他的以下两个事例上。

1.长坂救主

长坂坡一战奠定了赵云的猛将地位,也成就赵云威震华夏之名,民间把赵云的
画象贴在门上用来驱逐妖魔鬼怪,可以他在华夏人民心中的地位。《三国演义》第
四十一回中就这样描写赵云的勇猛:他怀中抱着小阿斗,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
七进七出并连斩曹营 56 将。真是可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
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试问此等神威,又有哪员武将能够做到,面对的
不是一两员敌将,而是打了胜仗意气高昂的百万曹军。碰上一只这样的大军,一般
人早逃之夭夭了,更别说是七进七出了。而赵云仅靠一个人、一匹马、一杆枪却能
在千军万马中保得幼主安然无恙,更连斩敌军 56 将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其精湛的武艺,更对其无畏的胆气钦佩。就连敌首曹操也由衷的地感叹:“真虎将
也!”。

2.力斩五将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老将写的最出色最勇猛的要数长沙黄汉升了。黄忠在
《三国演义》中曾箭射关云长、力斩夏侯渊盖过多少壮年猛将的风头。可以说除了
老迈,也可称得上是一位“完人”,年老的赵云也有了黄忠的风采——年过七十尚
能力斩五将。看看小说中夏侯茂对其部将所说的话:“吾久闻赵云之名,未尝见面;
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当阳长坂之事。似此无人可敌,如之奈何?”可见,夏
侯茂对赵云的英勇无惧的胆气的畏惧,让读者感受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力斩五

3
将的英勇神采。这里从侧面描写了年老赵云的威风胆气,不仅使赵云英勇无畏的形
象得到延续,更善始善终的保持了赵云不败的神话,使之形象得以圆满。

以上两个事例表现了赵云在战场上无畏的勇气和英勇的魅力,使读者在佩服其
勇猛无双之时,更佩服其大无畏的胆气。

二、赵云之谋

如果说一员武将只有勇而没有谋的话,那就根本谈不上是第一流的武将。而赵
云被称为“虎威将军”仅仅是凭着胆气和蛮力吗?我认为那肯定是不尽然的。看看
在《三国演义》里那些只有蛮力的武将的下场:吕布命丧白门楼、典韦救曹损命…
…而赵云能够树立英雄之旗终年不倒,全赖他的智谋过人。那么,他的“谋”又表
现在什么地方呢,

作为第一流的武将,赵云很好的把他的谋同他大无畏的胆气相结合起来,创造
了一个个军事上的传奇。他的这种将才之识我认为首先是一种灵活善变的无畏常胜
的军事才能。将他的“谋”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是有名的汉水之战。在《三国演义》
的第七十一回中就有其精彩的描写,活脱脱是诸葛亮‘空城计’的翻版。他引军撤
回,面对曹操的大军毫无惧色,单枪匹马独立营前,这就显现出他过人的胆气。趁
着曹军多疑退去,却令旗一招,戎弩飞射曹军。最后乘胜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
神话。这份谋略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次的汉水之战,充分显示了赵云勇和谋的完美
结合。加上在第五十二回中的三千精兵计取桂阳的精彩和在九十六回中不折一骑的
箕谷退敌的传奇等等,都充分显示了赵云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这些都是赵云
胆大灵变为将之识的具体表现。

三、赵云之忠

赵云是一个具有着“忠君爱民”之“大识”思想的将领,在他的意识里,“忠
君爱民”既是择主的首要条件,更是必要条件。三国是一个君选臣,臣亦择君的时
代。一些名臣在择君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如鲁肃、诸葛亮
等。而正面表达出了政治理想的只有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对刘备是这样说
的:“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
无恨矣。”那么在赵云的心目中“主”该是什么样的呢?赵云择主的前提条件是其
主必须要有忠君爱民之心。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确比任何人更符合
赵云心目中的这一君主形象,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他是仁慈的主子,携民渡江犹

4
能看出其爱民。所以赵云对刘备更是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赵云是如何做的呢,在曹
操麾军百万南下时,刘备弃新野、丢樊城,仓皇奔命;负有保护刘备家眷任务的赵
云不但身陷重围,而且与刘备妻小失散。在如此绝境之中,赵云心中想的仍是:
“我好歹寻到小主人,若寻不到,战死沙场,报主公知遇之恩可也”。最后经过浴
血奋战、舍命冲杀,终于得保刘备嫡子安全。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四、赵云之义

赵云强烈的“忠君爱民”意识,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在这种“忠君爱民”的
思想支配下,使他具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意欲“以成都
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闻讯不是以自己即将得到一个安逸舒适的
乐园而欣喜若狂,而是为民请命、坚决反对:“益州民众,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
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欣”。他这种建议得到刘备的采纳,为以后
诸葛亮兴蜀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举大事必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也正是古
今创业者所提倡但并非都能做到的。赵云懂得怎么正确对待人民,能设身处地地为
人民着想。在封建年代,各方军势势力的混战,都是以取得最大利益为动力,视人
命如草芥。在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年代里,能有这么一位能把眼光放在百
姓身上并替百姓说话的将军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就是这么为
百姓说话的:“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
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这是真正的为民着想,更是达到一定高度的政治眼
光。

五、勇谋忠义堪称完美

赵云的“勇”使他成就了“虎威将军”的威名,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这不但与他超群的武艺有关,更与他的“勇”和“谋”的密切联系有关。试想一下,
如果他没有忠君为国的大智大识,他如何有七进七出单枪匹马面对百万大军的勇气;
如果没有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胆气,他又如何在空营前指挥自如呢;只有胆而没有
识或是有识却无胆,终究都不会有什么作为。赵云名列五虎上将,可见其胆识皆俱。
他的“勇”与“谋”更是相互交织;这就促进了他形象的完美。

三、結語

5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
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
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到了近代,人们对赵云人格魅力的欣赏甚至超过了关羽。为什么罗贯中在塑造
关、张英雄形象之外,还要多塑造赵云这么一位名将呢?赵云看起来就比关羽真实
得多、完美得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我认为,首先是罗贯中在描写赵云时把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而
对于关羽却是怀着崇敬和对历史真实的矛盾心境下写的。《三国志》中对关张的评
价是“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对赵云的却是“强挚
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这是三国志作者对赵云的赞赏。而且,到了
现代,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评价事物的标准也不一样了。相比关羽,
赵云可谓完美的多,那么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样的呢,罗贯中又是如何把历史真实
结合到文学艺术上的?

《云别传》则多增加了其中的许多详细细节。虽然,《三国志》关于赵云的记
载并不是很多,但也能让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一个样子——历史上的赵云
虽然没有演义中的赵云那么传神、生动,但也不失为一个深明大义、忠直敢谏的勇
将形象。而罗贯中更是巧妙的运用了历史中的赵云形象并把他完美化,可信化。

2.符合现代民间的审美

赵云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武将,到了现代,更成为一个堪称完美的形象。
赵云受欢迎的程度紧跟着诸葛亮,更在关羽等人之上。为什么在建国以前被人顶礼
膜拜的关羽现在的人气竟不如赵云了呢?

我个人认为首先这是民间审美目光的转变,也就是说现代人更崇尚一种有着平
和心态的道德完人。相比关羽的“刚而自矜”、张飞的“暴而无恩”,赵云的谦虚
平和就显得可爱得多,也可敬得多了。在刘备的西蜀集团中,赵云可算上是元老级
的人物,他多次护主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6
可是他的地位却远没有他的战功那样的显著,甚至没有比得上魏延。然而,他
却始终没有怨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诚如在七十一回里对黄忠说的:“我
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酷爱争名夺利之辈。
甚至在刘备等集团首脑犯糊涂时勇于正直的出言相谏。

我想,这正是因为他的谦虚平和使得他成为蜀汉集团的调和剂,让他在这矛盾
丛丛的集团里能够得到认可和赞赏。而在现代,他被越来愈多的人所喜爱也是与他
重国重义而轻私、淡泊名利谦虚平和的为人处事有关吧。再加上一些小细节,如赵
云仿佛从天而降的出身等,这也符合当代一些人的审美观。其次,除了赵云的性格
受欢迎外,他的胆识用在正统的西蜀集团上也符合人们的心理。

正如上文说过的,赵云曾多次救主,多受大家的赞赏。而在三国里,典韦和周
泰也都曾奋勇救主过,典韦甚至为此付出生命,却没有得到像赵云这么好的评价。
究其原因,不过是赵云救的是仁慈之主、正统之君, 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
肯定。并且,他的“胆”和“识”是在他为国为民的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
为国爱民之心,他定然不能够勇敢的站出来以大义上谏刘备。也不会有英勇的胆气
以博得“常胜将军”之名号。

终上所述,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确算得是一个完美的武将,更深受读者喜
爱。究其原因就是以在战场上英勇无惧的胆气是基础,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关键,
再有一颗符合道德标准的心来锦上添花。我想,赵云的完美形象当然不止这些,但
此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4975 字)

4.参考文献:

1. 1984 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
龙。
2. 2008 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
将军。
3. 明代嘉靖元年(1522 年)序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即學界所稱嘉靖本,簡稱
「張尚德本」)

7
4. (李福清)著,尹錫康 等 譯:《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7)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B%BD%E6%BC%94%E4%B9
%89

参考文献总结:
言而总之,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这个故事是世界关注的,我们中国和世界网络圈
更加应该进行研究,提供三国演义赵云相关照片,相信你和我一样对这个话题会越
来越感兴趣。

8
HBCL4303_V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