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教師版

德雅中學
中三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二:借物抒情
單元六:借物說理
單元學習重點:(書 P 2.4 及 P 6.4 )
1. (a) 借物抒情
(b) 歸納事物的特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2. (a) 借物說理
(b) 了解事物的特點,掌握作者說明的道理

講讀課文:
1. 周敦頤《愛蓮說》
2. 豐子愷《楊柳》
3. 劉基 《賣柑者言》

姓名:_________ ( ) 班別:______ 日期:_______


一、借物抒情

 借物抒情是間接抒情的一種,作者不直接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過描寫事
物來抒情。

 這種方法強調細膩的觀察,必須捕捉事物的外貌、色澤、狀態、變化等各種特
色,才能通過事物,表現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 好處:更含蓄地抒發感情,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牠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牠有一群雞雛。牠氣大,因為牠是雞母
親。一個母親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老舍《母雞》

→ 老舍《母雞》一文描述了母雞如何照顧和保護小雞,並在文末直接讚揚母
雞的偉大;同時也借母雞寄託了對母愛的頌揚。


例:「就是在那瓦礫的中間,在道的一旁,我的到一株直聳入天的白楊。
它強悍地站在那裏,粗大的樹幹,筆直地穿向天空。我看不到它的樹梢,只
看到上半截密密叢叢的枝葉,緊緊地抱著枝幹;下半的枝葉可能原來也是很
多的,也許被折下來當做偽裝保護了來往的行人和汽車。老是那麼高大,那
麼雄偉,從大地的深處生根,像鋼鐵公鑄就的一般聳天而起。它是不可搖撼
的,經歷大風大雨下,戰勝了風雨而仍然豎立在那裏,人們只能向它仰視,
還看不到它的頂端。當我們的汽車已經闖出照明彈的光圈,我回頭又望了
望,它還是一動不動地傲然站在那裏。」
靳以 《聳天的白楊》

→ 作者通過描寫在戰場上白楊樹聳天而立的形象,以此象徵在戰火紛飛下,
仍堅持戰鬥、永不向敵人屈服的人民,歌頌他們堅強無畏的精神。作者借助
白楊樹的形象,捕捉「白楊」與「白楊」與「當地人」之間的共通點,既是
讚揚白楊,更是讚頌當地的居民。

1
借物抒情:必須了解情與物的關係

借物抒情所描寫的物品,在外形或特質上必須與所寄託的感情有相通
之處,令感情記託有依有據,才易產生共鳴。

同學們,若你們能在日常生活多留心身邊的事物,觀察和細味生活的
細節,捕捉事物的特徵,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自然能提高感情與事
物連繫的觸覺。

二、借物說理

 借物說理就是藉描述事物來說明道理。

 所借之「物」可以是具體或抽象的事物,作者因其特點而得到啟發,聯想出道理
來,如藉著描寫辛勤的蜜蜂,說明用功才有收穫的道理,以短壽的夏蟬說明人要
珍惜光陰,努力生活。

 好處:借助事物闡明道理,能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

 同學閱讀時,須充分了解事物與道理之間的關係,才能準確理解文章主旨。

2
中三級 單元二 講讀一 《愛蓮說》

 周敦頤《愛蓮說》

一、完成書 P. 2.6
二、語譯《愛蓮說》,並寫在筆記簿上。

一、 常見文言詞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可:值得 ‧ 益:更加
1. 可愛者甚蕃 5. 香遠益清
‧ 蕃:眾多/多 ‧ 鮮:少
2. 可愛者甚蕃 6. 陶後鮮有聞
‧ 濯:清洗、洗滌 ‧ 宜:應當
3. 濯清漣而不妖 7. 宜乎眾矣
‧ 妖:妖艷、不莊重 ‧ 眾:許多人
4. 濯清漣而不妖 8. 宜乎眾矣

二、詞類活用
原句 意義 活用方式
蔓 → 原本:蔓藤 ; 詞性:名詞

‧ ‧ → 本文解作:攀繞他物 ; 詞性:動詞
1. 不蔓不枝 名詞作動詞用
枝 → 原本:分枝 ; 詞性:名詞

→ 本文解作:旁生分枝 ; 詞性:動詞

三、一字多義
一詞多義指同一個詞 / 字,在兩句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由於古代漢語詞彙的數
量比較少,所以一字多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情況。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文言詞可
以譯成不同意思的語體文。

‧ ‧
例如在袁枚《祭妹文》中,「一旦長成」的「長」譯成「長大」
,「予又長汝四歲」的

3

「長」譯成「比你年長」, 而「或年長者先亡」的「長」就譯成「年紀大的」,可見
一個詞能含豐富的意義。
詞有「本義」、
「引申義」和「假借義」
。「本義」就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意義;從本義而
來的其他意義就是「引申義」;有些意義與本義無關,只是因音同、音近或形近而被
借用,就是「假借義」。詞有多重意義,掌握一詞多義的現象,有助提升文言文理解
能力。


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意思:田界)——《左傳》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意思:旁邊)——《古詩十九首》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背叛)——《論語》
(解說:「畔」的本義是「田界」,田界即「田邊」
,所以引申有「旁邊」的意思,如
「溪畔」;而「畔」又與「叛」同音,故被借用做「背叛」的意思。)除了本義之
外,與本義有關的意義,也會被發展出來,這就是引申義。

原句 本義 引申為:
‧ 栽種 樹立
1.亭亭淨植

四、語譯句子

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各種生長在水中、陸地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

2.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只愛菊花。從唐代以來,世人就非常喜愛牡丹。

3.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唉!喜愛菊花的,在陶淵明之後已少聽說;喜愛蓮花的,與我相同的又有誰
呢?(至於) 喜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了!

4
本文共有兩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兩個部分,試指出這些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
然後概述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說明作者獨愛蓮的七個原因。X
一 第1段 /(指出 菊花 、 牡丹 各有所愛之人,同時說明作者獨愛正
直、 不受外在環境污染 和清香遠播的____蓮花 。)

以花喻人,說明自己獨愛蓮花君子般的特質,並慨歎 世人大都追求富
二 第2段
貴 ,當世難找到同道中人。)

描寫了什麼物件﹖ 小錦囊

主旨=描寫的物件+中心思想
主旨:本文藉描述和讚美蓮花的特質,

歌頌了君子的美德, (中心思想就是由描寫對象從而
引發出來的感受、見解等。)
同時感歎知音難求。X
框架:
本文描寫/描述了…,
本文通過對蓮花的的外形 和生長習性描寫和讚美,
表達了/帶出了…。
歌頌了君子的美德,同時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同時感歎知音難求。

帶出了什麼中心思想﹖
抒發了什麼感受﹖

5
學習重點(1):借物抒情——歸納事物的特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1. 文中作者以蓮花的不同特質比喻君子。試根據課文內容,說明兩者特質的相似之處。

(1) 蓮花的生長環境: (1) 君子的品格修養: (3) 蓮花的香氣: (3) 君子的名聲:

⬧「出淤泥而不染」 ⬧ 「香遠益清」 ⬧ 品格高尚,聲


⬧ 即使身處惡劣環境,也 名遠播
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
流,保持高尚的人格。
⬧「濯清漣而不妖」
⬧ 潔身自愛,不獻媚於人。

6
(2) 蓮花的生長形態: (2) 君子待人處事的態度: (4) 蓮花予人的觀感: (4) 君子予人的觀感:

⬧ 中通外直 ⬧ 通達事理,言行正直 ⬧ 可遠觀而不可褻 ⬧ 莊重純潔,受人


玩焉 敬重,不容褻
⬧ 不蔓不枝 ⬧ 不攀附權貴,堅守原則 瀆。

⬧ 亭亭淨植 ⬧ 頂天立地,堅毅不屈
2. 承上題,作者藉以上的描述,表達了什麼感情﹖

作者藉以上的描述,表達了對蓮花的喜愛,

以及對君子高尚人格情操的讚美和仰慕之情。

學習重點(2):結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1) 作者把喜歡菊花、蓮花和牡丹的人的數作出比較,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 喜歡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後已經很少。
(2) 喜歡蓮花的人,除我以外,不知還有誰。
(3) 喜歡牡丹的人,數量很多。

7
(2) 承上題,作者藉此寄託了甚麼的感慨?

作者藉此帶出世人大多愛慕名利富貴,不重視高潔的品格情操,像他一樣追求

品德修養的人已不復見,帶出知音難求的感慨,也反映他的內心非常孤單寂

寞。

如果我們要歸納出作者的感慨,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作者那幾句話實際的意思。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實際表達甚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實際表達甚
麼感情? 麼感情?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面意思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面意思
是牡丹應該最得大眾喜愛;而上文的句 是問有誰會跟自己一樣喜愛蓮花呢;而
子:「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表示牡丹 上文的句子:「蓮,花之君子者也」,表
代表富貴。 示蓮代表着君子。
由此可見,「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由此可見,作者說「蓮之愛,同予
一句,蘊含了作者對世人大多貪慕富貴 者何人」,實際是感歎像自己一樣重視修
的慨歎。 身立德的人已經沒有了(知音難求)。

4.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三種花,它們象徵不同人物,也代表不同的人生態度。
試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花的品種 象徵人物 代表的人生態度

蓮花 君子 1 身在亂世仍能保持高尚情操

3 品行高潔,與俗世隔絕(不問世

菊花 2 隱逸的人

事)

4 牡丹
○ 5 富貴的人
○ 6 追求榮華富貴

8
(2) 愛菊、愛蓮、愛牡丹的人代表三類不同的人生態度,你最欣賞哪一種?為甚麼?(6 分)

( 愛菊代表品行清高,不問世事的隱士;愛蓮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不慕榮華、不
求名利、恬靜寡慾、耿介孤高的君子;愛牡丹代表貪慕榮華富貴的社會大眾。)'

參考答案:
• 我最欣賞君子的人生態度(立場),他們不慕榮華、不求名利、恬靜寡慾、耿介
孤高(特質),即使活在充滿引誘和功利的社會中,甚至處於亂世和惡劣的環境
中,仍能不受影響,保持高尚的品格,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支持的理由)。須知
道當一個從眾的富貴者,與世人一同追逐名利,並不困難(比較意識);而選擇當
隱逸者,只需潛居山澤,不問世事即可(比較意識);最困難的是要在紛亂的世界
中站穩,不失赤子之心,保持純潔正直。(支持的理由)因此我最欣賞君子的人生
態度(結論)。/

我最欣賞隱逸者的人生態度,因為要與世俗洪流割裂,自此潛居山澤,甘於孤
芳自賞,未嘗不需要巨大的道德勇氣,隱逸者所展示的正是一份義無反顧、決
不從俗的堅毅心志,這種人生態度讓我十分佩服。(支持的理由) +比較意識+結


我最欣賞富貴者的人生態度,因為富貴者代表着入世、積極,與世界接軌,在
現今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要懂得放眼世界,把正能量散發出去,影響他人,才
能為社會帶來貢獻;反觀君子和隱逸者,他們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與
現在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因此我認為富貴者的人生態度較務實,值
得欣賞。(支持的理由) +比較意識+結論
學習重點(4):創意

5. 假如要選一種植物來代表自己,你會選哪一種植物?試加以說明。(6 分)

植物:_________________

這植物的特點: 我的特質: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參考答案:

我會選玫瑰,因為玫瑰既有豔麗及討人喜愛的外表,莖上也長有刺,要是別人強

行採摘,就會被刺傷(特性),這與我的性格十分相似──待人以誠,願意向他人展

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但若遭到無理的攻擊和責難,則絕不會姑息妥協。

◼ 試從眾多的植物,選一種植物來代表你其中一位
親友,你會用哪種植物?試分享你的看法。(約
150 字)

10
中三級 單元二 講讀二 《楊柳》

 豐子愷《楊柳》

11
一、五詞一佳句:在文中找出五個不懂意思的詞語,查字典後把該詞及詞義寫在筆記
簿上。然後抄寫文中一句佳句,寫在筆記簿上。

二、讀課文《楊柳》,並完成下列題目。
1. 你知道圖中的植物是什麼嗎﹖試描述圖中植物的外貌特徵。

圖中的植物是: 楊柳 ,特徵是: 青翠嫩綠、枝條細長,柔軟而下垂

2. 作者用「賤」和「下垂」形容楊柳的什麼特性﹖試填寫下列表格。

賤 下垂

生長環境 只要陽光、泥土和水 姿態 長得愈高,垂得愈低

作用 供應木材 觀感 高而能下

12
13
14
15
16
17
1. 本文共有 10 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這些部分由哪些段落組
成,然後概述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一 第1段 作者提出自己為何喜歡楊柳的疑問,製造懸念吸引讀者追看。

自己似與楊柳有緣,因為居住的地方附近種滿楊柳,而看過萬般花
二 第2至5段
木後,楊柳仍是最值得讚賞的。

三 第6段 由楊柳的「賤」、好養活,點出楊柳與其他花木的不同。

由楊柳的下垂說明楊柳不忘本的美德,又借向上生長的植物諷刺只
四 第7至8段
顧追逐富貴榮華而不念舊恩的人。

總結全文,指出楊柳作為春天的象徵,並非因為當春抽條的緣故,
五 第 9-10 段
而正是它下垂的姿態。

18
描寫了什麼物件﹖

主旨:本文藉楊柳的外貌、特性,

歌頌了生命力頑強、對社會有貢獻和不忘本的高尚

人格。

帶出了什麼中心思想﹖
抒發了什麼感受﹖

學習重點(1):借物抒情

2. (1) 楊柳有什麼特點和用途﹖這些特點象徵了甚麼美德?試加以說明。

特點及用途 象徵美德
特點 (1) 最賤 美德:自然而強韌的生命力

說明:容易存活,有陽光、泥土和 說明: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

水即可,不用施用肥料。 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

(2) 形態下垂 美德: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說明:楊柳枝葉長得越高,垂得越 說明:楊柳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

低。 顧著下面的泥土,向泥土中的

根本拜舞或親吻,飲水思源。
用途 (3) 提供木材供人使用 美德:平實有用

19
(2) 作者藉著描述楊柳的特徵,來表達個人的感情,這手法是:借物抒情。

這樣可使要表達的感情更見含蓄委婉。

學習重點(2):掌握運用襯托突出主體事物的方法

3. (1) 除楊柳外,作者在本文中還提及哪四種植物?

植物一 植物二 植物三 植物四


牡丹 葡萄 紅杏 古木

(2) 承上題,根據作者所述,上述四種植物的生長情況是怎樣的?試分別說明之。
牡丹和葡萄:要靠肥料提供養分才能生長。

紅杏和古木:它們的枝葉花果都只會向上發展。
(3) 作者提及這些植物有甚麼作用?這是運用了什麼手法﹖

作者提及牡丹和葡萄是突出楊柳「賤」的特點,楊柳不用施肥,只要有陽光、泥土和

水即可而能生長,而且可提供木材以貢獻人類的特點。

作者提及紅杏和古木是突出楊柳枝葉下垂的特徵。

這是運用了反襯的方法,(說明)作者利用植物的不同之處來襯托楊柳。

 襯托就是把兩種觀念、事物或景象相互對照。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
好處:烘托之下,使描寫的事物更鮮明、突出。

 正襯:以性質相似的客體事物(賓)對照主體事物(主),即好的襯托好
的,壞的襯托壞的,使本體事物更突出。

20
例 1:
□ 《明湖居聽書》中,以黑妞襯托白妞
 突出白妞的歌聲更精湛卓越,曲藝令人嘆為觀止。

例 2:
□ 《愛蓮說》中,作者認為菊雖然象徵美好,為前人喜愛,但自己更欣賞蓮。
 突出蓮的特質。

例 3:
□ 「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
體……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山景物記》
 以天鵝的潔白正面襯托湖水的明淨。

 反襯:以性質相反的客體事物(賓)對照主體事物(主),即好的襯托壞
的,壞的襯托好的,使本體事物更突出。

例 1:
□ 《愛蓮說》中,以世人多喜受象徵富貴的牡丹,反襯蓬的與別不同。

例 2:
□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我都看到過
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
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
《月是故鄉明》
以異鄉的壯麗月色反面襯托故鄉平凡的月亮。

練習一:試分辨以下句子運用了正襯,還是反襯。

1.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 反襯
的,我什麼也沒有。

2. 到英國人公事房裏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的事;到法國人公 反襯
事房裏,只看見他們銜着煙捲在那裏出神。

3. 這家餐廳平日已經門庭若市,在公眾假期,客人更多我擠不進去。 正襯

4. 我們剛才去坐過山車,已經尖叫連連,覺得十分刺激,怎料這個激 正襯
流橡皮艇更是加倍的刺激好玩,我們叫得聲音都沙啞了,今天真是
盡興啊!
(以過山車的驚險刺激來襯托激流橡皮艇是更刺激好玩。)

21
5. 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淪送我情。 正襯
(以桃花潭的水深襯托出跟汪倫的友情更深。)

6. 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我 正襯
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

7.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正襯
(以廉價的鵝毛襯托情意的深重。)

8. 走進山深處,再看不到行人,只聽到流水淙淙、鳥聲啁啾,更增添 反襯
了密林的幽靜。
(以水聲和鳥聲反襯密林的幽靜。)

9. 別人還在跑道上跑得力竭筋疲,志明卻早已到達終點,輕鬆地贏了 反襯
這場馬拉松比賽。
(以其他選手的速度緩慢和筋疲力盡來反襯志得的速度飛快和輕鬆奪冠。)

10. 人們說灑了水的梨花好看,我認為帶露水的牽牛花更耐看。 正襯

11. 天氣很冷,路邊的修路工人頭上卻在冒汗。 反襯

12.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正襯
(未去黃山之前,遊覽過中國最有特點的五座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
嶽恒山、北嶽衡山之後,天下所有的山都不必遊覽了;可是,如果先遊覽了黃山,那麼
連五嶽也不必去看了,突出黃山的獨特和壯美。)

反襯和對比有甚麼分別﹖
其實不論正襯或反襯,當中比較的事物都有主次之分,客體事物(賓)只
作「陪襯」,以突出主體事物。

而對比,只是表明兩種事物的對立關係,兩種事物並沒有主次之分。

因此,我們只要留意句子有沒有主次之分,如果句子有主次之分,是要
突出主體事物,這就是反襯。如果句子沒有主次之分,只是表明兩者對
立的關係,這就是對比。
22
練習二:試分辨以下句子用的是反襯,還是對比。

1. 有人的活着,他己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對比

2. 寧可有光明的失敗,絕不要不榮譽的成功。 反襯

3. 他的年紀小,器量可大。 反襯

4.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對比

5.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 對比

6. 就這一眼,滿院子裡便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 反襯

學習重點(3):象徵意義

4. 作者以不同的花木來象徵了人們不同的品格特徵,試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植物 象徵了什麼不同品格特徵的人﹖

賤、下垂的楊柳 (1) 頑強、有貢獻、不忘本的人

(2) 詩詞中的紫薇、紅杏、芍藥、牡丹 虛有其表、名不副實的人

(3) 需要高貴肥料而只供觀賞的牡丹 追求享樂、沒有用處的人

出牆的紅杏、參天的古木 (4) 追求名利而忘本的人

考考你:你認為以下植物象徵了什麼人格﹖

植物 特點 象徵的人格
梅花 ⬧ 傲雪迎霜,在寒冬中盛放,
⬧ 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
耐寒

23
⬧ 凌寒獨放,不與俗媚 強不息的高潔、堅強的人
⬧ 「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竹子 ⬧ 頂天立地
⬧ 挺拔修長
⬧ 有節 ⬧ 代表不屈的骨氣,氣節高
⬧ 中空 (但不是從頭到尾中空, 尚,有自己的原則
才不容易斷)
⬧ 謙遜的胸懷
松柏
⬧ 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
⬧ 堅強不屈、堅貞不屈的品
⬧ 不管風吹日曬,它永遠屹立
不倒 格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 孤傲耿直
也」

學習重點 (4):互文

5. 《楊柳》和《愛蓮說》都提及牡丹,兩者的描述有甚麼相同之處? (3 分)\

《楊柳》 《愛蓮說》
牡丹的特徵 文中提及牡丹「象徵富貴」
, 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

而且它要吃「豬肚腸」
,吃得

多吃得貴,卻只供觀賞而無

用,是高貴的植物。

牡丹代表的人物 追求富貴榮華的人

評鑑題:你認為在現今社會中,楊柳和蓮花所代表的人格較值得提倡?試談談你的看
法。(6 分)

我認為楊柳所代表的「不忘本」精神較值得讚揚,因為現代人為了追逐名利,往往忘

了過去幫助、提拔自己的恩人,新聞時有師徒為名利而決裂、繼而對簿公堂的報道,

24
就是因為那些得志的人忘本不感恩。/

我認為蓮花所代表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較值得讚頌。現代社會品中,不少人為

了追逐名利而不擇手段。在這種風氣下,仍能堅守個人品德情操的人,是最值得讚揚

的。(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在文中提及不同的花木,包括: (1) 賤、下垂的楊柳


(2) 詩詞中的紫薇、紅杏、芍藥、牡丹
(3) 需要高貴肥料而只供觀賞的牡丹
(4) 出牆的紅杏、參天的古木
這些植物都象徵了人們不同的品格特徵。

試從日常生活中找一個具體人物例子(如:社會名人、新聞報導中的人物等等……),
說明為什麼你覺得他/她代表了這種植物的人格特徵。(約 100 字)

例子:

我認為 XXX 正正代表了文中的楊柳 / ,因為……

我認為 XXX 代表了文中的出牆的紅杏、參天的古木,因為……

25
中三級 單元六 講讀三 《賣柑者言》

 劉基《賣柑者言》

一、語譯《賣柑者言》,並寫在筆記簿上。

一、 常見文言詞
(第一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涉:經歷 ‧ 貿:購買
涉寒暑不潰 予貿得其一
‧ 置:放在 / 擺放在 ‧ 怪:責怪
置於市,賈十倍 予怪而問之曰
‧ 賈:價格 ‧ 實:盛滿、充满
置於市,賈十倍 將以實籩豆
‧ 鬻:購買 ‧ 衒:誇耀/炫耀
人爭鬻之 將衒外以惑愚瞽也

(第二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 昂昂乎:器宇軒昂的
吾賴是以食吾軀 賴:依靠 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樣子
‧ 食:供養 ‧ 器:人才
吾賴是以食吾軀 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 嘗:曾經 ‧ 禦:抵禦
未嘗有言 盜起而不知禦
‧ 寡:少 ‧ 斁:敗壞
世之為欺者不寡矣 法斁而不知理
‧‧‧ ‧
洸洸乎:勇武的樣子 坐縻 縻:浪費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廩粟而不知恥
‧ 干:保衛 ‧ 象:效法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赫赫乎可象也?

(第三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類東方生滑稽之流 類:好像 而託於柑以諷耶 託:藉著

26
二、一字多義

原句 解釋

1. (a) 置於市 (第一段) (a) 市場 (名詞)

(b) 若所市於人者 (第一段) (b) 販賣 (動詞)

2. (a) 則乾若敗絮 (第一段) (a) 好像

(b) 若所市於人者 (第一段) (b) 你

三、詞類活用

原句 意義 活用方式

1. 吾業是有年矣 業 → 原本:職業 ; 詞性:名詞
名詞作動詞用
(第二段) → 本文解作:以……為職業 ; 詞性:動詞

2. 峨大冠、拖長紳者 峨 → 原本:高聳 ; 詞性:形容詞
形容詞作動詞用
(第二段) → 本文解作:高高戴著 ; 詞性:動詞

三、文言虛詞
文言文的詞語包括了實詞及虛詞兩大類。文言虛詞是相對文言實詞而說的,主要
包括代詞、副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等。

同學們,如果能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意義,對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幫助。

詞性 用法 文中例子
語氣助詞 1. 表示疑問語氣, 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
可譯為「嗎」、「呢」 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

2. 表示反問語氣, → 你所賣給別人的柑子,是用來裝滿
可譯為「嗎」、「呢」 禮器、供奉祭祀、招待賓客的嗎?還
是你炫耀柑子的外表來欺騙/迷惑 愚

27
3. 表示測度或商量語氣, 笨的人和瞎子呢?
可譯為「吧」 (表示反問語氣)

4. 表示感歎或祈使, 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
可譯作「啊」、「呀」 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
我也乎?
5. 在句中表示停頓,不譯 → 我賣柑子,別人買它,從未曾聽過
有甚麼怨言,就惟獨不能滿足你嗎?
(表示反問語氣)

詞性 用法 文中例子
語氣助詞 1. 表示疑問語氣,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
可譯為「嗎」、「呢」 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
→ 如今那些佩帶虎符、坐在虎皮座位
2. 表示反問語氣, 上的人,那勇武的樣子,儼如保家衞國
可譯為「嗎」、「呢」 的良材,他們果真能傳習孫武、吳起的
謀略嗎?
3. 表示推測語氣,前面常有 (表示反問語氣)
「得無」與之呼應,可譯為
「嗎」、「呢」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 廟堂之器
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 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拖着長長寬
腰帶的人,那器宇軒昂的樣子,儼然是
朝廷的棟樑之材,他們果真能建立像伊
尹、皋陶那樣傑出的功業嗎?
(表示反問語氣)

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 誰不是高大英偉得讓人敬畏,威武
顯赫得令人效法的呢?
(表示反問語氣)

28
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難道他是個憤世疾邪的人?且藉着柑
子諷刺世事嗎?
(表示反問語氣)

「乎」
除了語氣助詞外, 、「耶」字,還有其他的用
法,未來會向大家逐一介紹。

本文大量運用反問有何好處﹖ (1) 引起讀者思考當中的問題

(2) 營造/加強說話人的語氣(責備、諷刺)

 小提示:理解句末語氣詞須視乎句意
句末語氣詞雖然在基本職務上有所分工,有些句末語氣詞常表示陳述語氣(如︰「也」

「矣」、「耳」),有些常表示疑問語氣(如︰「乎」、「哉」、「與(歟)」、「邪(耶)」),
不過一個句子究竟是甚麼語氣,跟內容有密切的關係,不是單由句末的語氣詞就能
決定的。

四. 文言句式:倒裝句
倒裝句是指和現代漢語基本語序不同的句子。
古代漢語的基本語序與現代漢語大體一致,但是,古代漢語的語序有時會為了強
調、突出語意而顛倒原有語序。

文中原句 (倒裝句) 正確語序 應是:

1. 甚矣哉,為欺也。 (第一段) 為欺也,甚矣哉。

2. 吾子未之思也。 (第二段) 吾子未思之也。

29
本文共有三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三個部分,試概述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層次 段意

記述作者因杭州賣柑者所賣的柑子外表如金似玉,內裏卻破敗不堪,於
第1段
是指摘賣柑者這種欺詐行為。

藉着描寫賣柑者的回應,揭示當朝的文臣武將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第2段
的柑子沒有分別,指出他們雖有着不凡的外表,實際上卻是昏庸無能。

第3段 作者反思賣柑者的話,認為他是借柑子諷刺朝政。

主旨:本文藉着描寫作者和賣柑者的對話,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

子,諷刺當朝的文臣武將庸碌無能、虛有其表,揭露元末朝政的腐敗。

30
學習重點(1):借物說理,掌握作者說明的道理

1. 賣柑者認為自己所賣的柑子與朝廷的文臣武將有甚麼共通之處?試根據課文內
容,把答案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柑子 文臣武將
(1) 光彩奪目, (1) 武將佩帶虎符,坐在虎皮椅子上,樣子勇

質地像玉, 武,像是保家衞國的良才。

外 表 顏色像黃金。 木材/人才

(2) 文臣戴着高帽,拖着長腰帶,樣子器宇軒

昂,像是朝廷棟樑之才/材。

(3) 剖開後如有煙撲向口 (4) 沒有能力和計謀,不能為國建功立業,

鼻,果肉乾得像破 他們不知道如何抵禦盜賊、解救民生困苦、
內 裏
舊的棉絮。 制止奸官和整頓法紀,只會白白浪費國家的

糧食。

31
柑子 文臣武將

共通之處 (5) 同樣都是虛有其表,企圖欺騙世人。

2. 作者藉著柑子說明什麼道理﹖ (感情/ 對象/ 內容)

作者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子,諷刺朝中的文臣武將,指出他們的外
表跟柑子同樣出眾,一派英明神武,內裏卻是昏庸無能,兩者都是虛有其表。

3. 承上題,這是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你認為這種寫作手法有甚麼作用?
借物說理。
作用:(a) 利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事物說理,可以讓人較容易明白和接受,所表
述的情理也更深刻;
(b) 其次,古代社會奉行君主制度,人們不能隨意議論政府,借助事物表情達
意,可以含蓄婉轉地規勸在上位者。
學習重點(2):內容理解

4. 為何賣柑者受到作者的指責後,還不加駁辯;反而舉出文官武官的例子,叫作者反
思?

賣柑者認為他只是「小欺」,但為官的人才是「大欺」。(2 分)

但是一般人,只見到「小欺」就加以怪責;而對「大欺」卻視而不見 (2 分) ,

不去責問,乃導致盜賊起,民生困苦,影響的層面更深更廣 (2 分) ,故賣柑者

向作者提出反問,叫作者反思。

5.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子令作者聯想到時局,並撰文諷刺。這個故事對你
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甚麼啟發?試加以說明。(4 分)

本文的柑子、文臣和武將均是虛有其表,裏外不一,這讓我明白到待人處事不

能只看表面,而是需要仔細觀察,真切地了解事情的本質,否則很容易被蒙在

鼓裏。

32
◆ 《賣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成為千古名句,以下是一些流傳至今
的千古名句,試寫出下半句。並挑選其中一句,談談這句話對你的提醒或啟示。
(80 字)

(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9)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10)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1)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2) 少壯不努力,老大徙傷悲

(5)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4) 讀破書萬卷,下筆如有神

(7)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6)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3
當學習本單元後,我:

1. 能掌握借物抒情

2. 能歸納事物的特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3. 能掌握借物說理

4. 能了解事物的特點,掌握作者說明的道理

5. (語文知識) 襯托

6. (文言文) 一詞多義

7. (文言文) 詞類活用

8. (文言文) 文言虛字——乎、耶

9. (文言文) 倒裝句

我的話:

老師的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