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平面 RC 框架结构的可靠度分析

何肖煌灿,易伟建*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大学,长沙 410082,中国

摘 要:本文对当前混凝土框架的可靠度分析研究进展作出了综述以及主要的评价。混凝土框架的可靠度分
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可靠度的分析。为模拟出结构的非线性全过程,包括开裂、
屈服与软化阶段,目前的有限元杆件模型主要有集中塑性铰模型与弥散塑性模型两种。这两类模型大体上
能够定性地模拟出结构的非线性反应全过程趋势,但不敢保证精确地分析出结构的真实响应。在通过李杰
课题组所做 8 榀单层双跨 RC 框架试验、已有的理论模型与规范设计理论的对比讨论中发现,在研究 RC 框
架的静力可靠度中,事实上并不需要知道其受力全过程,而只需获取其峰值承载能力。由于对承载力的模
拟可采用较为简单的有限元模型,本文通过对各种物理模型与物理量的客观性分级,尝试将 RC 杆件视作理
想弹塑性单元来分析结构,其抗弯承载能力按当前规范分析公式计算。与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该简化模
型的具有准确性与高效性的优点。
关键词:RC 框架,可靠度,承载能力,非线性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plane RC frame


Xiaohuangcan HE, Weijian Y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is presented. The procedures of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RC frame can be separated as two parts: on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the other is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inelastic behavior of RC frame, including crack of concrete, yielding and softening, the beam-column model
available 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types: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elements and distributed plasticity elements. These
models are able to trace the inelastic behavior of structures qualitatively, but could not ensur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experiments of 8 RC frames accomplished by Jie Li etc., FEM
available and current design philosophy, it is found that, rather than the need of the whole nonlinear response
process of structures, only peak resistance is required to analysis the static reliability of RC frame. Since a rather
simplified model is enough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the present paper used plasticity limitation analysis
with flexure capacity of beam-column calculated by formula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crete GB design code.
Compared to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acceptabl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Keywords: SRC frame, Reliability, Carrying capacity, Nonlinearity

析。在目前,针对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说几乎是尽善
1 引言 尽美,根据精度的要求有从宏观的杆件单元到细观的材
料模型。但是对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时不可能考虑那么
RC 框架结构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评
多的因素,因而可靠度分析中总是采用较为简单的模型。
估结构的安全性可采用可靠性理论。目前针对截面,即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混凝土构件可靠度研究现状进行简
对梁受弯承载力、梁受剪承载力、柱偏心受压承载力的
要介绍,然后重点阐述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研究现状与
可靠度分析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针对 RC 框架结构的概
不足,最后根据一组单层两跨混凝土框架静力推覆的试
率特性分析以及可靠度分析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原因在
验提出一些观点。
于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理论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大型
非线性结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主要可以分
为两个内容,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结构系统可靠度分
整个单元长度范围内。
2 构件截面承载能力的可靠度分析 对于集中塑性铰模型,可以采用塑性极限理论分析。
现行大多数规范规定的目标可靠指标与分项系数, 但该理论只适合理想弹塑性结构。为此首先由 Clough
都是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针对受弯、受剪、受压等构 提出并联模型[11],而后 Giberson 提出的串联模型[12]
件验算校准而得[1, 2]。 适用范围更广。后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轴力与弯矩
分析构件的可靠度早已经成熟。基本原理是建立描 的耦合效应[13, 14]。此类模型都采用了非线性弹簧单元。
述构件极限状态的模型(显示表达式),根据试验数据统 由于集中塑性铰模型的简单与高效,其应用也较为广泛,
计出该模型的计算不确定系数,再统计出材料、几何尺 如 ATC-40[15],FEMA-356[16]以及 SAP2000[17]的指定
寸的概率特性,从而可以直接用蒙特卡洛法或一次二阶 塑性铰属性功能。另外,Scott[18]提出了整合塑性铰模
矩法分析构件的可靠指标。 型,如图 1 所示,需要指定两端塑性铰的长度。该方法
较早的研究针对梁的简单受力状态,如受弯、受剪 可以根据计算效率较高的柔度法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应
[3, 4]。最近 20 年,对混凝土构件的可靠度分析主要集 用在 OPENSEEs 中的 beamWithHinges 单元[19]。
中偏心受压柱的分析[5-10]。主要原因是构件抗力与荷
载有关,具体地,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与偏心距有关。
但是就目前为止,作者尚未发现考虑剪扭相关,弯
扭相关、甚至弯剪扭相关可靠度的研究。虽然实际结构
中的构件往往处于复合受力状态,但受限于分析的难度
与试验数据的缺乏,该类受力状态的构件可靠度未受到
重视。
图 1 OPENSEEs 中 beamWithHinges 单元

3 混凝土框架的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
对于弥散塑性模型,需要建立力-截面变形的本构模
分析结构的整体可靠度首先要对结构进行模型化, 型。该模型原则上可以根据试验建立;但通常根据平截
然后再采用某种可靠度分析方法分析结构的可靠度。 面假定,对混凝土截面进行划分,形成纤维模型积分得
3.1 有限元模型 到力-截面变形的本构关系[20, 21],因而需要材料(混凝
目前针对 RC 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一般将框架单 土,钢筋)的本构模型。在非线性迭代的过程中,梁、柱
元视作杆系单元,并确定其杆端力-杆端位移的恢复力模 单元刚度矩阵可以采用基于传统的刚度法或计算效率
型。由于在较大荷载作用下,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塑性 更高的柔度法[20, 21]。Spacone 通过例子阐述了两种方
行为,往往是受弯单元一端钢筋屈服所致,故有限元中 法的优缺点[21]。
的塑性模型主要针对材料非线性行为的模拟。塑性的模 上述各梁-柱单元所需要主要本构模型和物理量如
拟主要分为两类:集中塑性铰模型与弥散塑性模型。前 表 1 所示。
者将塑性铰集中在单元的两端,后者将塑性性质弥散到

表 1 定义梁-柱单元所需的本构关系及物理量

主要应用软件(单元类
单元类型 主要的本构模型 辅助的参数 主要参考文献
型)
基于塑性极限
塑性铰的屈服强度 弹性杆单元的刚度 -- --
分析
基于非线性弹
SAP2000 v15 指定铰属 SAP2000
簧的集中塑性 弹簧的力-变形模型 弹性杆单元的刚度折减
性 Manual[17]
铰模型
基于柔度法整 塑性铰截面几何尺寸
塑性铰长度的定义(Lp1, Lp2),弹性杆单元的定 OpenSees Scott[18]
合的集中塑性 的定义,力-变形的定
义(弹性模量 E,截面面积 A,抗弯惯性矩 I) (beamWithHinges)
铰模型 义
基于柔度法弥
混凝土、钢筋的本构 OpenSees
散塑性铰的模 (Gauss-Lobatto)积分点数目 Spacone [20]
模型 (nonlinearBeamColumn)

基于刚度法弥 混凝土、钢筋的本构 单元划分数量 OpenSees Spacone [20]
散塑性铰的模 模型 (dispBeamColumn)

3.2 可靠度分析 宋鹏彦[25]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分别分析了三层


三跨、六层三跨与九层三跨的 RC 框架结构基于承载力
当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时,只要知道有关
的 静 力 抗 震 可 靠 度 。 采 用 了 OpenSees 软 件 中 的
结构的各物理参数的随机特性,以及荷载的随机特性,
beamWithHinges 单元模拟梁柱单元。考虑了混凝土约束
便可以用某种可靠度分析方法计算混凝土结构的可靠
与非约束的抗压强度、极限应变,钢筋屈服强度与弹性
度。
模量,以及恒载与活载的随机性。采用随机 pushover 方
率先做出此类工作的 Val 等[22] 分析在竖向均布恒
法获取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统计参数,以分析结构的整
载与活载的作用下的单层单跨框架结构可靠度。其采用
体可靠度。
CEB-FIB 规定的二维杆件模型模拟平面混凝土框架。对
每一梁柱单元,只假设了混凝土强度,钢筋屈服强度与
4 试验、问题与讨论
截面有效高度为随机变量,而其他物理量均假设为确定
值。 各模型的正确性显然应该由试验验证,而上一节所
Soares 等[23]分析了某单跨十层 RC 框架在恒载、活 述各 RC 框架可靠度分析文献中的有限元模型都没有经
载与风载下的可靠度。其有限元模型也是基于二维梁柱 过试验验证,难免降低其分析的可信度。
单元,单元建立根据刚度法建立,混凝土采用 CEB 规 目前,对混凝土构件的试验数据较多,如梁受弯、
定的单轴本构关系,钢筋假设为理想弹塑性模型。采用 受剪,混凝土柱偏心受压,乃至各构件(柱、节点等)的
分层组合模型建模。非线性求解算法为 Newton-Raphson 滞回响应。有了充分的数据,可以由较高的信心来分析
模型,采用两点高斯积分。可靠度分析时采用了响应面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可靠度。但是,受限于经济条件,对
的方法。考虑的随机变量包括钢筋与混凝土的强度。由 混凝土框架整体结构的试验不多。笔者搜集到的有关混
于材料的随机特性未知,Soares 通过变换随机特性,如 凝土平面框架的试验如表 2 所示。可见,除了最后一批
变异系数或平均值,对 RC 框架的可靠度进行了参数敏 试验,各模型尺寸跨度、层高不一,甚至跨数与层数也
感性分析。 不同。因此,难以像构件承载力分析的方式提出一个统
范文亮与李杰[24]利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对两跨四 一的计算模型不确定系数,以便进行结构整体可靠度分
层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可靠度分析(先重力荷载,再水平荷 析。
载),并与直接 Monte carlo 法的结果对比。其采用 ZeusNL
软件建立纤维单元非线性模型,只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的
随机特性。
表 2 混凝土框架试验

跨数(跨度
试验者 年份 层数(层高 mm) 加载方式 试验组数与参数变化
mm)
徐云扉[26] 1986 两跨(3000) 三层(1500) 竖向作用下水平顶端往复加载 1组
Schultz[27] 1990 三跨(609.6) 九层(底层 314.3,其余 228.6) 地震台激励 2 组,配筋率不同
印文铎[28] 1990 两跨(2025) 两层(底层 1250,二层 1150) 拟动力试验 1组
Vecchio[29] 1992 单跨(3500) 两层(2000) 竖向作用下水平顶端加载 1 组(是否考虑剪切影响)
Lu[30] 2001 单跨(2400) 两层(1800) 地震台激励 3 组,高中低三个延性水平
Duong[31] 2007 单跨(1900) 两层(2100) 竖向作用下水平顶端往复加载 1 组,损伤与修复
Jie LI[32] 2016 两跨(2000) 单层(1800) 竖向作用下水平顶端加载 8 组,各组试验参数完全一致

李杰等[32]对 8 榀单层两跨平面混凝土框架进行静 土退化参数,钢筋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


力推覆试验,其模型如图 2 所示,圆圈内数字表示节点 4.1 试验机制与试验结果
编号,方框内数字表示单元编号。这 8 榀框架的材料、
李杰等[32]的试验采用顶点水平荷载静力单向加载。
截面信息与荷载完全相同,具体参数见[32]。然后根据
试验装置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以测出三根混凝土柱底
试验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可以得到单层两跨 RC 混凝
端所承受的内力。8 榀混凝土框架一次性全部浇筑,6
土框架水平抗测力的概率密度函数[33],继而可以很方
个立方体混凝土试块在试验当天压溃以测其强度。另外,
便地通过下一步分析结构整体可靠度。有关结构的随机
为了探究混凝土的非线性性能,还做了 6 个棱柱体
变量只考虑 5 个,即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压应变,混凝
(100mm×100mm×300mm)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
结构顶端水平位移与荷载关系如图 3 所示。 (%)

4.2 问题
4.2.1 无法从混凝土构件可靠度估计整体可靠度
从试验可以看出,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加大了荷载效
应的变异性,使得传统的依据线性理论分析结构构件(截
面)的内力,乃至基于此的构件可靠度的方法值得怀疑。
这种效应对 RC 框架结构构件的影响最大的是偏心受压
柱,因为其抗弯承载力与轴力大小有关。同理,凡是涉
图 2 八榀框架试验模型简图 及到内力耦合效应的构件可靠度(如剪扭,弯扭,弯剪扭
等)分析,都难以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在分析构件
可靠度时,无法知道实际荷载的大小,更不知道荷载效
应变异性有多少。在此次试验中,荷载几乎可以看做是
确定值,而荷载效应仍有变异性;在实际结构面对现实
世界时,荷载本身的随机性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当作用
在结构中时,结构各构件承受的荷载效应的随机性更加
难以估计。
因此,目前各国规范规定或隐含的构件的目标可靠
指标,几乎不能估计出结构整体的可靠指标。
4.2.2 有限元模型的精确与可靠度大量抽样分析的矛盾
目前大多数实用的模拟 RC 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大多
采用平截面假定(即伯努利梁),不考虑梁的抗剪承载力。
而事实上,尽管目前设计规范要求强剪弱弯,但由于受
剪承载力的变异性非常庞大,使得梁受剪的可靠指标低
图 3 荷载-顶端位移曲线 于梁受弯的可靠指标。因而忽略剪切破坏的可能是不合
适的。尤其对于高层结构的底端柱截面,往往截面较为
从其试验结果来看,在受力初始节点结构响应几乎 “粗壮”,使得底层柱单元已经不符合“杆件”模型。
重合,随着混凝土开裂,塑性铰形成,结构反应的变异 Vecchio[29]通过试验发现发现剪切变形影响结构的整体
性变大。但是,框架结构的整体极限承载能力(峰值点对 响应。
应的水平推力)变异性系数不过为 2.96%。即使在下降阶 另外,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混凝土的收缩徐
段,结构相应的变异性与峰值变异性也相差不大。 变等因素也会影响结构的响应,这些因素都难以考虑。
表 3 [32] 是 RC 框架的力-位移曲线峰值点对应的 一般的非线性隐式函数的可靠度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
各柱内力差异。可以看出结构内部各柱的承载力变化相 抽样计算,因此,即使考虑这些因素,能够建立有限元
差很大。例如,左柱、中柱以及右柱的最大弯矩的变异 模型,也将大大加长了可靠度分析的时间消耗,有时甚
系数分别达到了 28.2%,12.1%以及 19.6%。这应该就是 至几乎不可进行。
结构非线性行为与材料随机性对结构各构件内力的影 4.2.3 试验数据的缺乏
响。
大多有限元模型都需要钢筋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
表 3 承载力为极值时各柱内力差异
模型,涉及到强度、应变、弹性模量、软化或强化系数
左柱 中柱 右柱
等参数。除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钢筋屈服强度外,其余大
剪 剪
弯矩 弯矩 剪力 弯矩 多参数都没有足够试验数据的统计信息的支持。因此在
力 力
(kN-m) (kN-m) (kN) (kN-m) 现有的可靠度分析时,往往将这些参数视作确定值[22],
(kN) (kN)
或随意假设其随机特性[33],或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23],
最大值 42.4 38.2 48.1 61.4 42.2 50.4 都不具备说服力。
最小值 23.4 15.2 34 37.2 31.5 32.2 在传统的构件可靠度分析中,承载能力的随机性一
平均值 33.1 26.9 40.3 47.8 37.5 39.4 般由三个因素决定,即材料随机性,几何尺寸随机性与
标准差 5.7 7.6 4.9 7.4 3.9 7.7 计算模型不确定性。现有的最接近应用的结构可靠度应
变异系数 17.3 28.2 12.1 15.5 10.3 19.6 用框架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但是,其似乎对结
构性能的估计非常自信,完全不考虑计算模型的不确定 行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时,混结构模型应该越简单、越
性。纵然地震的随机性远大于结构的随机性,但在分析 客观,才越有说服力。
结构的需求时,仍需要借助有限元程序,而对于大型结
构,即使建立了理论上精确的模型,事实上也不敢保证 参考文献
模型一定符合实际。对于一般的小型构件,可以进行大 [1] Ellingwood B, Galambos TV, MacGregor JG, Cornell CA.
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模型的不确定系数,借以反 Development of a probability based load criterion for
应模型与试验的差异,并整合到可靠度分析中以合理估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A58: Building code
计实际情况。但对于大型结构的试验数据,受限于经济 requirements for minimum design loads in buildings and
条件,不可能都进行多组重复试验。 other structures: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4.3 解决策略 Bureau of Standards; 1980.
[2] GB64-84. Unified standard for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完整的解决方法是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研究者的追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求。这里只提出作者的两点小思路。
1985.
4.3.1 可靠度分析应该紧密联系规范
[3] Lu R, Luo Y, Conte JP.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当前许多可靠度分析研究都没有重视规范在其中 concrete beams. structural Safety 1994;14:277-98.
对荷载的规定作用,往往随意的假定了荷载的平均值。 [4] Szerszen MM, Nowak AS. Calibration of design code for
事实上,规范根据分项系数,已经规定了荷载与抗力的 buildings (ACI 318): Part 2-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相对大小关系。 resistance factor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2003;100
另外,虽然结构在大荷载作用下会进入非线性反应, (3):383-91.
在结构设计中常常是按照线弹性理论分析结构构件,特 [5] Grant LH, Mirza SA, MacGregor JG. Monte Carlo study
别是针对主梁与混凝土柱。因此,在对结构进行可靠度 of strength of concrete columns. ACI Journal
分析时,尤其要注意到这点。如果能正确估计按弹性分 Proceedings: ACI; 1978.
析得到的承载力与按非线性分析得到的承载力的差异, [6] Frangopol DM, Ide Y, Spacone E, Iwaki I. A new look at
则在可靠度分析中只不过考虑一个计算模型不确定系 reli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tructural
数而已。 Safety 1996;18 (2):123-50.
4.3.2 分析结构静力承载能力 [7] Sofia M. C. Diniz, Frangopol DM. Reliability Bases for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当前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承载力预测较为准确,
Engineering 1997;123 (10):1375-81.
但对结构的变形预测较为粗糙。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
[8] Hong HP, Zhou W.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RC Columns.
静力可靠度分析时,一般只涉及到结构的承载力。鉴于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9;125 (7):784-90.
众多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模拟结构的位移反应,而对承
[9] Jiang Y, Yang W.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orem of total
载力的估计则较为一致。因此,当不考虑跟随荷载的影
probability for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C columns with
响时,有限元模型应该越简单越好。
random eccentricity. Structural Safety 2013;41:37-46.
采用塑性极限理论,作者对图 2 所示的简单的单层
[10] Kim JH, Lee SH, Paik I, Lee HS. Reliability assessment
两跨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到其承载力变异系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based on the P–M
数为 2.69%,与试验统计结果 2.76%几乎一致。而平均
interaction diagram using AFOSM. Structural Safety
值为 107.3kN,也与试验平均值 107.0 kN 接近。因而在
2015;55:70-9.
保证正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计算效率。
[11] Clough RW. Effect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on earthquake
当采用塑性铰模型时,还可以考虑剪切失效模式的
ductility requirement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影响,用系统可靠度的思路分析结构系统可靠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6.

5 结论 [12] Giberson MF. The response of nonlinear multi-story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 Pasadena,
本文对现有的混凝土框架可靠度分析做出了简要 California: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67.
的综述并阐明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通过以上分析 [13] ARGYRIS JH, BONI B, HINDENLANG U, KLEIBER
可知,现有的构件可靠度分析中采用的荷载效应概率模 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型大大偏离与实际应有的情况,尤其是混凝土偏心受压 elasto-plastic frames - the natural approach. COMPUTER
柱,故现有的构件可靠度不能代表结构整体的可靠度。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现有的基于确定性的有限元模型不能很好的预测结构 ENGINEERING 1982;35:221-48.
真实的响应,尤其是位移反应。在对 RC 框架结构的进 [14] Powell GH, Chen PF-S. 3D beam-column element with
generalized plastic hing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hear-crit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86;112 (7):627-41. investigation. ACI Structural Journal 2007;104
[15] ATC.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3):304-13.
buildings. Redwood City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32] Li J, Feng D, Gao X, Zhang Y. Stochastic Nonlinear
report ATC-40; 1996.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 Experimental
[16] FEMA EUFEMA.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6;142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MA; 2000. (3):04015162.
[17] CSI. CSI Analysis Reference Manual for SAP2000, [33] Feng D, Li J. Stochastic Nonlinear Behavior of
ETABS, and SAFE. Berkeley, California: Computer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I: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uctures, Inc.; 2007.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6;142 (3):04015163.
[18] Scott MH, Fenves GL. Plastic hinge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force-based beam-column elemen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6;132 (2):244-53.
[19] Mazzoni S, McKenna F, Scott MH, Fenves GL.
OpenSees command language manual: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PEER) Center; 2007.
[20] Spacone E, Filippou FC, Taucer FF. Fibre beam-column
model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R/C frames: part I.
formul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1996;25:711-25.
[21] Neuenhofer A, Filippou FC. Evaluation of nonlinear
frame finite-element model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7;137 (7):958-66.
[22] Val D, Bljuger F, Yankelevsky 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in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tructural Safety 1997;19 (2):203-17.
[23] Soares R, Mohamed A, Venturini WS, Lemaire M.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non-linea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2;75 (1):1-16.
[24] 范文亮, 李杰. 非完全相关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计算力学学报 2009(5):620-6.
[25] 宋鹏彦. 结构整体可靠度方法及 RC 框架非线性整体
抗震可靠度分析.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26] 徐云扉, 胡庆昌, 陈玉峰, 施昌, 洪柏年, 林绍钧, et al.
低周反复荷载下两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性能的
试验研究. 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学术会议 1986.
[27] Schultz AE. Experiment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frames with hinging colum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990;116 (1):125-45.
[28] 印文铎, 冯世平, 沈聚敏. 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拟动 力地震反应 试验研究 . 土木工程学 报 1990;23
(3):23-35.
[29] Vecchio FJ, Emara MB. Shear deforma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ACI Structural Journal 1992;89 (1):46-56.
[30] Lu Y, Hao H, Carydis PG, Mouzakis H.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frames designed for three different
ductility level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1;23:537-47.
[31] Duong KV, Sheikh SA, Vecchio FJ. Seismic behavior o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