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讨论与争鸣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7.19.008

十二生肖汉维隐喻的异同
许 洋

【提 要】动物词汇中蕴含着文化的印记。 怕的象征。人们对虎的联想有两方面,一方面
除了代表动物本身外,还根据动物的外貌、生理、 认为其健壮有力,如虎背熊腰、虎虎生威;另
习性和性格等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一方面,又被看作冷酷残忍,有母老虎、如狼
使这些词汇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含义来映射人的 似虎等。
特征。只有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 汉民族把老虎看做“百兽之王”,而维吾
用动物词语,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 尔族则把狮子看作“百兽之王”,因其是维吾尔
【关键词】十二生肖 汉维 文化含义 族古代的图腾之一, 具有勇敢顽强的特征, 把“虎”
一、鼠 (chashqan) 看作强大、剽悍的象征。这是因为各民族会用不
“鼠”虽是十二生肖之首,但一直被人类厌 同的参照物和不同的表达形式反映同一事物。如
恶、唾弃。在汉民族文化中是胆小、贪婪的象征, 维吾尔谚语 toshqandak yüz yil yashighandin
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老鼠过街,人 yolwastak bir yil yashighan ala(象老虎一
人喊打”等词。= 样活一年,强似像兔子一样活百年);yigit
在维吾尔族文化中,老鼠的形象代表着 sözidin kaytmas ,yolwas izidin qaytmas(好
污 秽 肮 脏 的 事 物。 在 维 吾 尔 谚 语 中 有 Buqa 汉子言必有信,老虎不走回头路)。
chashkanga këpak aldurmas,qongghuzga 四、兔(toshqan)
tëzak(老鼠吃不到麸子,屎壳郎吃不到粪蛋), “兔子”在汉民族文化中一方面是机智、可
同“一毛不拔”。 汉文化常用“鼠”来形容胆 爱的象征,如“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而另一
子小,而维吾尔文化中却用“鸡”来类比,如 方面,也赋予其贬义,如“狡兔三窟”“兔子
yüriki toxuningkidak kichik(胆小如鼠), 尾巴长不了”。
toxu yürak(鸡心小胆)。 维吾尔文化里 toshqan ölsa tülka ghaza
二、牛(kala) tutuptu ) 兔死虎吊丧),与汉语“猫哭老鼠”
汉民族因受传统农耕生活的影响,把牛当 喻义一致。这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眼中“兔”
作农业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人心目中,它是体 的形象是善良、美好的象征。
格强壮、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典型。以“牛” 五、龙(ajdiha)
作比喻的词语很丰富,如“俯首甘为孺子牛” “老 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不同,相同的动物具
黄牛”。 有不同的联想。在汉文化中,“龙”是神话传
而在维吾尔族眼中,牛的形象与汉民族的理 说中的祥瑞动物,是古代图腾的融合与神化。
解和认识却大相径庭,这与民族性格有重要关系。 几千年来,龙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总是
“牛”作喻体,用来形容憨厚、笨重、愚蠢的文 被用来表达美好和幸福的含义。
化意义。如 kala mijaz(牛一般的人)意为牛脾 而在维吾尔族文化中,与汉语中的龙不论
气、性格内向。维吾尔谚语中 有:Ala inakning 在形象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
balisi chala quyruk(有其父必有其子)。 比。在民间传说中,如果龙显身,大地就会遇
三、虎(yolwas) 难,将其视为恶魔的化身。此外,维吾尔族民
在汉民族文化里,虎是威猛有力、危险可 间十二生肖属相里没有“龙”年,而代之以“鱼”

2017 年第 19 期(总第 189 期) 21


讨论与争鸣
年。它与汉文化里的吉祥尊贵的“龙”不论在 了其求吉利、避凶邪的文化心态。“猴”与“侯”
形象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音,因此“猴”是富贵的代表。如猴与峰画
六、蛇(yilan) 在一起,意为“封侯”;如画一只猴骑在马背上,
“蛇”在两种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相同。汉 寓意“马上封侯”。
文化中“蛇”雅称为“小龙”,象征吉祥。因蛇 维吾尔语文化中以其为喻体的很少,如
外形怪异,因此被赋予阴险、冷漠、变幻莫测的 taghda yolwas bolmisa,maymun padishah(山
意义,像“蛇蝎心肠”。神话传说 “农夫和蛇” 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U daraxka maymundak
就体现出蛇忘恩负义、狠毒的本性。 chiqip Katti(他像猴子一样地爬上了树),
维吾尔族文化中也被赋予狠毒、狡猾、无 表现出猴子灵敏、可爱的一面。
情的意义,却没有其他更多的引申意义。如维 十、鸡(toxu)
吾尔谚语:yilan-qayan izdisang ,qazining “鸡”在汉文化中最显著的象征意义是守
gorini ach.(要想寻找蛇蝎,去掘卡孜的墓穴), 信、准时。汉语中很多词语中鸡和狗总是离不开,
这里的“蛇”用来比喻官员依靠权势,贪污受贿, 如“鸡犬升天”“鸡鸣狗盗”“鸡犬不宁”“偷
鱼肉百姓,毒如蛇蝎。 鸡摸狗”等词。在维吾尔文化里, “鸡”常代表“胆
七、马(at) 小、懒惰”等贬义的意义。如:toxu yürak(鸡
马是汉维都很喜爱的动物。“马”在中华 心,指胆小鬼),tohu poki(鸡屎,无赖)。
民族中地位极高,“龙马精神”“千里马”。 十一、狗(it)
此外马还是中国古代战争不可缺少的战斗力量, 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会引起卑鄙
譬如“马到成功”“兵荒马乱”等为证。 的联想,如 “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
相 对 于 汉 民 族 来 说, 维 吾 尔 族 对“ 马” 牙”“走狗”。以狗为喻体的成语也多带贬义,
的情感态度比汉族要更胜一筹。因为维吾尔族 如“狗急跳墙” “狗仗人势”“狗屁不通”等。
的祖先回鹘人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在社会 汉维两个民族都认为狗通人性,对人类忠心耿
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 耿。维吾尔谚语有 yaxshi it yërim mal(好
“马”不仅是交通运输的工具,还是生产、 犬等于半个家产),aq itmu kara itmu it (白
战争和狩猎中的工具,因此维吾尔族给予马崇 狗黑狗都是狗)意为汉语的“一丘之貉”。
高地位。维吾尔谚语中 adam sozlashküqa,at 十二、猪(choshka)
kishnashküqa(嘶叫中识马,言谈中识人), 猪恐怕是汉维两种文化中差距最大的动
at ar kishiga qanat(马是好汉的翅膀)。 物,多用于形容爱偷懒,不喜欢运动的人,如“像
八、羊(qoy) 猪一样能吃”“笨得像头猪”。
在汉维文化中都被看作是一种温顺的动 维吾尔语用(猪)虽可表达这个意思,但
物。汉语中,“羊”古同“祥”字,寓“吉祥”。 受宗教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比较讨厌猪这种
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象征,如“遍地是牛 动物,所以常用“驴”来代替,语言中或多或
羊”“三羊开泰”;但同时羊往往是柔弱、可 少会隐藏着宗教的痕迹,这是民族心理排斥在
怜的代名词,如“替罪羊”“羊入虎口”等。 语言选择上的直接反应。如:tongghuz kaltak
维吾尔族对羊有特殊的感情,一方面有“乖 bilan samriydu( 猪 要 肥, 用 棒 捶 );Özi
乖”“宝贝”等引申义。另一方面 “羊”常用 kongghuzdak gëpi tongghuzdak(像小毛虫,
作比喻,譬如:unig bir jüp közi qozining 说话像猪哼哼)。
közidak oynap turatti(她的一双眼睛像小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不断深
羔的眼睛一样美丽迷人、很会说话),体现出 入,动物隐喻词汇及其修辞作用也变得更加丰富,
对“羊”由衷地喜爱之情。 不仅使语言的表达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更使
九、猴(maymun) 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汉文化中多用谐音取义的语音形式,反映 (通信地址:831401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2 2017 年第 19 期(总第 189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