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TJ TCM.

24(4) : 69-76, 2021 69


DOI : 10.6516/TJTCM.202112_24(4).0006
專題論述

針刀拔罐療法之探討
陳朝龍 1* 蔡德祥 2 林源泉 3
1
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台灣
2
新和診所,台北,台灣
3
慈濟大學,花蓮,台灣

摘要
背景:多年前因背部疼痛,初次體驗到拔罐療法;美國泳將「飛魚」菲爾普
斯(Michael Phelps)亦曾接受拔罐療法並表示能有效舒緩其肩膀、背部和
腿部的壓力,使拔罐療法在運動醫學領域引起討論。某次與台大教授的病理
討論中,得知使用先針灸後拔罐的手法能有效的讓患者疼痛改善。自此便開
始深入研究並利用臨床實際操作。
方法:用針刀針刺後在施針的部位進行拔罐,其皮下組織與肌肉中的血液因
受負壓吸引,除擴大並加強針刺所造成為損傷的力道外,並增加其出血量,
將血液擴散到因受傷發炎的軟組織,再利用血液的營養及促進發炎的特性,
成為修復組織的介質。
結果:雖然不同於西醫採用注射介質於軟組織的方式,但與西醫增生注射療
法的原理相似,臨床上應用此原理於骨骼系統的各種適應症皆有顯著療效,
此法除具有改善局部疼痛效果外,依研究顯示期還能促進全身血液新陳代謝
且有鎮痛的能力。
結論:無論針刺後拔罐或西醫的增生注射療法都同是強調於受傷發炎的軟組
織上,採增強刺激後再積極重建,都能得到明顯較佳的療效,所以稱之為「中
醫增生療法」。

關鍵詞:拔罐、針刀、增生療法

前  言 多年前因背部疼痛,被以全背拔罐的
方式治療,拔罐後背部肌肉放鬆許多,初

* 通訊作者:陳朝龍
通訊地址:10310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 2 段 184 號
連絡電話:02-25531397/0935-920811
E - m a i l :jjdrawen@gmail.com

中醫藥研究論叢第 24 卷第 4 期
70 針刀拔罐療法之探討

次體驗到拔罐的療效,開始對拔罐療法產 斯(Michael Fred Phelps II)身上的拔罐印


生興趣。2016 年時奧運金牌美國泳將「飛 記吸引全球的目光,且對療效給予相當的
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身上的拔 肯定,又使拔罐療法在運動醫學界掀起一
罐印記吸引全球的目光,雖有外媒質疑拔 陣研究熱潮 (1,2)。
罐的療效,但菲爾普斯認為拔罐能夠有效
舒緩他的肩膀、背部和腿部的壓力是他能
保持良好狀態的重要原因之一,使拔罐在
運動醫學領域掀起了一陣流行風潮。結合
針刀後拔罐治療的起因是有次與台大疼痛
科某教授閒聊,他與我分享他的孩子腳部
受傷,試過幾種治療方式皆無顯著效果,
有天靈機一動,嘗試使用針灸後拔罐結果
圖一、拔罐器與拋棄式拔罐杯
居然出乎他的預料,得到大幅改善。自從
聽過教授分享後,便開始利用臨床案例實 1. 拔罐療法操作方法
際操作。 拔罐被認為是安全且非侵入式的療
法,傳統上使用小圓杯或厚玻璃的器具所
本  文 製成的杯或罐;氣密的拔罐杯可以是獸角、
竹罐、玻璃杯、塑膠杯等。以適當的火焰
一、文獻探討 放入杯中,減少杯內的空氣而造成杯內真
空負壓,接著迅速將罐口覆蓋於皮膚之上,
(一)拔罐療法
約五至十分鐘(依當下診斷患者所需之時
有 關 於 拔 罐 治 療 最 早 的 醫 書 記 載,
間為主)後起罐。壓力造成皮膚邊緣及中
1973 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央肌肉層的局部軟組織產生變化。拔罐杯
中已有角法的記載:「牡痔居竅旁,大者 的杯徑越大對大面積脂肪層與肌肉層的作
如棗,小者如棗覆(核)者,方以小角角 用越大 (3),然而壓力越大對局部的組織壓
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東 力造成的疼痛和不適感越明顯,所以在臨
晉 ‧ 葛洪《肘後備急方》中亦有以牛角做 床操作上要特別注意。一般拔罐負壓在負
為治療工具的紀錄。到了唐代 ‧ 王燾時, 400hPa 留置十分鐘左右就會使皮膚上留下
角法的工具已改良成經加工的竹罐為主。 紅紫色的瘀斑,負壓與時間強度越強皮膚
直至明、清時期,拔罐法已成為重要的外 的瘀斑印痕就會越明顯與持久,一般需幾
治法之一,現今的拔罐以圖一顯示。 天到幾周的時間才會完全消失 (4)。
拔罐用於治療的論述延續了數千年, 2. 拔罐療法生理機轉及適應症
然而當代由於許多外科治療已由西醫取 拔罐的原理有多種機制來解釋。第一
代,因此在傳統醫學的使用上已大不如前。 最廣泛被接受的是氣機代謝理論;經由拔
不過 2016 年奧運游泳名將「飛魚」菲爾普 罐所造成的侷限性微血管破裂來促進局部

Taipei Journal TCM 24 (4), 2021


陳朝龍 蔡德祥 林源泉 71

的組織代謝與循環物質的再生成 (5,6,7)。第 果,且能改善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二是神經止痛機轉;經由小直徑範圍的肌 此外,針刀仍兼具傳統針刺疏通經絡、調
肉形成神經刺激衝動,進而啟動、誘發分 暢氣血的功效,所以治療結束後,局部還
泌相關神經遞導物質,最後達到止痛的效 會持續感受到痠脹的針感。
(8)
果 。第三則是免疫調節機制:刺激免疫 由於長期反覆且持續的應力集中,導
系統來增加局部發炎反應。 致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代償性增生
(二)針刀療法 或者肥大,逐漸形成慢性損傷性炎症為主
的病變。粘連、攣縮等纖維化改變影響活
針刀醫學源於朱漢章教授在 1976 年以
古籍九針「鑱針」與「鋒針」的基礎結合 動功能,卡壓神經產生疼痛,因此針刀鬆

現代醫學外科手術刀形式發展出的。從針 解肥大、增生或者纖維化改變的軟組織就

刀的設計外型而言,像是毫針與手術刀的 可以產生治療作用 (10)。

結合,具兩者優點,又彌補了彼此的不足, 針刀的操作標的是肌肉、肌腱、韌帶
不但有切割、剝離的功能,且治療後不需 及筋膜,理論基礎建立在慢性軟組織的損
縫合、不留疤痕,術後恢復快,能降低手 傷,其適應症主要以骨科、復健科常見的
術併發症的風險。治療只要數秒、不需留 軟組織疾患為主,例如:頸椎腰椎骨刺引
針即可完成。由於針具非常細,刺入時的 起的頸部或腰部酸痛、腰椎間盤突出症、
痛感輕微也不需麻醉,進針針孔非常小、 膝退化性關節炎、五十肩、僵直性脊椎炎、
幾乎看不出治療點,所以也稱作中醫的微 脊椎滑脫、腕管狹窄(腕隧道症候群)造
(9)
創療法。 成神經受壓所產生的麻痺疼痛、腱鞘囊腫、
創傷及手術後的沾粘、扳機指、媽媽手、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肘隧道症候群、蹠
管綜合症、跟骨骨刺、梨狀肌症候群、足
底筋膜炎、創傷意外導致軟組織損傷、各
種慢性軟組織損傷黏連所致頑固性疼痛。
除了筋骨疾病之外,針刀亦常應用於內科
諸症上 (11)。

(三)增生注射療法
圖二、小針刀
增 生 療 法(prolotherapy) 近 幾 年 不
管在醫療界或是一般民眾,都是很熱門的
1. 針刀療法原理及適應症
話題。關於增生療法約 1930 年代開始出
針刀療法實質是軟組織的微創鬆解
現 在 醫 學 上,1950 年 由 美 國 醫 師 George
術,治療時將小針刀穿刺入皮後,在軟組
Hackett 提出較完整的概念。1939 年,他得
織上施行治療,剝離肌肉和韌帶、神經、
出的結論是,關節韌帶的鬆弛導致了相當
血管間軟組織黏連病變,解除組織沾黏、
多的腰背部殘疾。之後便提出病人的疼痛
鬆解肌肉降低肌筋膜張力,達到減壓的效

中醫藥研究論叢第 24 卷第 4 期
72 針刀拔罐療法之探討

可能跟疼痛周遭的支持結構不穩定有關, 注射成為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增生療法。
因此他決定嘗試,在這些不穩定的結構中, 除了高濃度葡萄糖,PRP 注射也是另
注 入 增 生 溶 液(proliferating solution) 增 一個很熱門的治療方式,抽取自己身體的
加纖維組織的產生而加強其結構。接著逐 血液然後離心,從離心後的血液萃取血小
漸將治療目標擴展到脊椎、骨盆、還有其 板、血漿、生長因子,接著根據不同組合
他關節,之後他便創造「Prolotherapy」這 做為增生劑,有的只萃取血小板,有的是
(12,13,14)
一術語。 此治療包括在鬆弛的韌帶 血小板加血漿,而有的只萃取血漿中的生
和肌腱中注射溶液,刺激新的細胞組織的 長因子。PRP 和葡萄糖注射治療,協助人
產生,類似融合與焊接的概念,最後加強 體修復機轉上還是有些微不同,血小板在
韌帶與肌腱的張力達到關節穩定而消除病 醫學研究發現,除了有止血功能,還會釋
症。除了 Hackett 醫師發現韌帶和肌腱有增 放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因此,相對於
生的表現,其餘學者發現增生療法可以強 葡萄糖“間接"促進組織修復,PRP 注射
化韌帶和肌腱、改善身體關節穩定度、減 可以“直接"給予生長因子協助組織癒合。
少膝疼痛,以及透過刺激產生生長因子達 一般認為 PRP 是較強的增生劑,對於自身
到肌肉骨骼修復,還有減緩神經性炎症反 修復能力不算太差的組織,可以考慮先接
應(neurogenic inflammation)。 受葡萄糖溶液注射。
1. 增生注射療法操作方法 2. 增生注射療法原理
廣義可以說是把增生劑(proliferant) 以 細 胞 學 角 度 來 看, 較 被 廣 泛 接 受
注射到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促使修復的 的 概 念 是 細 胞 受 傷 後 的 三 種 復 原 過 程。
一種注射技術,而增生劑是指配合增生療 第 一 階 段 - 發 炎 連 鎖 反 應(inflammatory
法 能 夠 幫 助 人 體 自 我 修 復 的 物 質, 並 沒 cascade),組織受傷後立刻起動各種修復
有 限 定 增 生 劑 的 內 容 物, 因 此, 過 去 有 機制,使血管擴張和發炎細胞的浸潤。不
許 多 種 的 增 生 劑 曾 被 使 用。 增 生 劑 可 分 過有些組織由於血流較少,修復能力較差,
成 四 大 類:A. 刺 激 物, 例 如 酚、 愈 創 木 很難啟動修復機制,增生注射療法便是刺
酚(guaiacol)、 單 寧 酸(tannic acid); 激這些部位產生類似修復反應。第二階段-
B. 滲透壓衝擊物,如葡萄糖、甘油、P2G 增 生 連 鎖 反 應(proliferation cascade),
(酚、葡萄糖、甘油);C. 化學趨化劑, 增生劑一旦注射到受傷部位,接下來就會
例如魚肝油酸鈉(sodium morrhuate)、臭 引發一連串的細胞增生,促進組織修復。
氧(ozone);D. 細胞製劑,像是高濃度血 第 三 階 段 - 組 織 重 建(tissue remodeling
小 板 血 漿(platelet-richplasma, PRP)、 幹 cascade),增生劑注射幾個月後,受傷的
細胞。葡萄糖溶液是非常理想的增生劑, 組織開始重建並重新排列,新形成的修復
原因在於它是水溶性,是人體血液中正常 組織,不管外觀還是功能逐漸往未受傷前
的物質,所以在身體多個區域使用或是大 的狀態演變,一旦組織強度接近正常結構,
劑量的施打,並沒有太多安全性的問題。 疼痛就達到緩解。
上葡萄糖便宜又安全的特性,使得葡萄糖

Taipei Journal TCM 24 (4), 2021


陳朝龍 蔡德祥 林源泉 73

3. 增生注射療法臨床適應症 西醫採用注射介質的方式,但與增生注射
回顧現有的醫學文獻,增生注射治療 療法中的「先破壞再修復細胞」原理相似,
應用在下背痛、頸部疼痛、肌筋膜症候群、 臨床上應用的適應症皆可採用針刺後拔罐
網球肘、膝關節炎 (15)、肩部旋轉肌發炎、 來治療,效果顯著,且除了改善原本疼痛
足底筋膜炎、扳機指等處的探討已經相當 之處還能促進全身血液新陳代謝。
充分。近年來,在臨床上有越來越多的周
(二)針刺後拔罐臨床治療應用
邊神經病變(例如:腕隧道症候群、坐骨
目前下背痛、頸部疼痛、肌筋膜症候
神經痛、神經性跛行等)也開始嘗試用增
群、膝關節炎、肩部旋轉肌發炎、足底筋
生注射療法來治療。
膜炎都可使用針刺後拔罐做治療,另外許
二、中醫增生療法-針刀拔罐療法 多常見的問題如五十肩、網球肘、扳機指、
媽媽手等都與組織沾黏(即疤痕組織)有
(一)針刀拔罐療法治療原理
關,組織沾黏除了患者自覺的動作範圍受
對身體而言,無論是開放性或封閉性
限外,更存在因疤痕組織造成的局部灌流
傷口,都會經過一系列、順序明確的修復
(16)
下降而使得機能逐漸減弱 (16,17) 且容易再次
程序 ,一般以功能性分類為:炎症期、
受傷 (18)。可以利用針刀將嚴重沾黏組織剝
增生期、成熟及重塑期。
離,讓它有機會重新生長。相對於開刀來
1. 炎症期的第一階段為凝血,主要透過血
說,針刀針刺後拔罐可在較快速且傷口小
管收縮和血小板、凝血因子之作用來達
的情況下對皮下組織進行大面積的處理,
成 凝 血 的 效 果; 第 二 階 段 為 傷 口 清 理
在沾黏部位面積大、不集中或沾黏點無法
(wound cleansing),透過血管的舒張,
確定的狀況下都是具有相對優勢的;而相
造成局部組織的充血與大量巨噬細胞的
對於傳統傷科手法來說,針刺拔罐具有刺
湧入,進而清除「瘀滯物(包含外來的
激強度較強、可以破壞較深層的組織並誘
異 物、 壞 死 或 無 用 的 組 織 … 等 ) 的 階
發重建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改善局部之血
段」。
液、淋巴微循環,在操作上也因透過工具
2. 增生期則身體開始進行血管新生、肉芽
的使用,能更有效率的將施力集中。針刺
組織增生、收縮。
後拔罐可視為「可控制」的組織破壞過程,
3. 成熟及重塑期,則以膠原蛋白的更換與
透過此方式來誘發免疫調節機制,利用針
重排為主要工作。
刺後拔罐產生輕微的發炎反應與後續的修
針刺後拔罐,透過針刺先破壞沾黏的
復過程「先破壞、再重建」,與增生注射
軟組織(疤痕組織),且加強發炎軟組織
療法同為「積極重建」的治療方式。
的刺激,接著透過拔罐使自身血液因負壓
被吸取散佈至發炎的軟組織,再利用自身 結  論
血液增殖做修復。先針刺解除組織沾黏、
鬆解肌肉降低肌筋膜張力使結構恢復,才
一、針刀拔罐療法可當作中醫的增生療法
能讓肌肉纖維有效重新排列。雖然不同於

中醫藥研究論叢第 24 卷第 4 期
74 針刀拔罐療法之探討

增 生 療 法 的 術 語 Prolotherapy 起源於 參考文獻


George S. Hackett 的 出 版 物, 是 從 拉 丁 文
proli- 一詞中應用了「增生療法」這個詞。 1. 陳必誠、黃廷宇。綜論刮痧、拔罐術
增生、增殖指的是快速連續的產生新細胞, 後 調 理 之 重 要 性。 中 醫 藥 研 究 論 叢
增生療法只是一種泛稱,任何促進人體自 (2019),22(1),111-122。
行修復的方式皆可稱為「增生療法」,其 2. 林恭儀、戴承杰、林展弘。古老的醫療
中西醫採用「增生劑」(proliferant)注射 技能-細說拔罐。台北市中醫醫學雜誌
到軟組織,促進修復的一種注射技術又稱 (2017),23(1),9-13。
之為「增生注射療法」是目前較廣為人知 3. Hendriks, F. M., Brokken, D,. Oomens,
的,而中醫的針刺後拔罐,利用針刺加強 C. W., Bader, D. L., & Baaijens, F. P., The
刺激發炎軟組織後拔罐使自身血液浸透於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skin
發炎軟組織中,再達到細胞增殖、重塑, layers to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human
亦有「增生療法」積極重建的概念。 skin in vivo using suction experiments.
Medical Engineering & Physics (2006),
二、針刀拔罐療法與增生注射療法的比較
28(3), 259-266.
關於增生注射治療的適應症,目前證
4. Zhao, X. X., Tong, B. Y., Wang, X. X.,
據力較強的有下列病症,肱骨外上髁炎、
& Sun, G. L., Effect of time and pressure
膝關節炎、手指關節炎、薦髂關節疼痛,
factors on the cupping mark color.
根據上文增生注射療法適應症與針刺後拔
Zhongguo Zhen Jiu (2009), 29(5), 385-
罐的臨床適應症應用不盡相同。且針刺後
388.
拔罐的效果對於病症本身的治療外,除了
5. Kouskoukis, C. E., & Leider, M., Cupping.
能夠還原局部軟組織修復外還能促進全身
The art and the value. Am J Dermatopathol
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以及放鬆局部的肌
(1983), 5(3), 235-239.
肉張力。詳見表一。
6. Yoo, S. S., & Tausk, F., Cupping: East
表一、針刀拔罐療法與增生注射療法的比較表
meets West. Int J Dermatol (2004), 43(9),
增生注射療法(西)針刀拔罐療法(中)
臨床適應 受限於關節附近的 治療受損範圍較廣 664-665.
症 軟組織受損 無限制 7. Look, K. M., & Look, R. M., Skin scraping,
治療原理 刺 激 發 炎 軟 組 織 治療原理及效果同 cupping, and moxibustion that may mimic
及效果 後,利用自身血液 增生注射療法,亦
physical abuse. J Forensic Sci (1997),
浸透達到細胞增殖 能促進血液循環並
重塑 放鬆肌肉張力 42(1), 103-105.
組織修復 濃縮血液修復能力 未經濃縮之血液修 8. Schulte, E.,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能力 較佳 復能力較差
acupuncture: where East meets West. RN
治療器具 醫 材 取 得 門 檻 較 拋棄式醫材取得容
(1996), 59(10), 55-57.
與費用 高,費用高 易,費用較低
9. 高宗桂、梁淑梅。朱漢章針刀學術思想
對現代醫學的貢獻。臺灣中醫科學雜誌

Taipei Journal TCM 24 (4), 2021


陳朝龍 蔡德祥 林源泉 75

(2017),9(2),1-9。 fibrosis. Cell Adh Migr (2009 Oct-Dec),


10. 張義、權伍成、尹萍、李虹、金鳳、曾 3(4), 337-341.
貴剛、郭長青。針刀療法的適應症與優 18. Huard, J., Li, Y., & Fu, F. H., Muscle injuries
勢病種。臺灣中醫科學雜誌(2012), and repair: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J Bone
6(2),51-59。 Joint Surg Am (2002), 84(5), 822-832.
11. 蕭福秋。軟組織損傷-針刀微型外科療
法簡介。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2002),
1,35-36。
12. 楊凱銘、周正亮。淺談增生療法。臨床
醫學(2019),83(1),22-27。
13. Hauser, R. A., Lackner, J. B., Steilen-
Matias, D., & Harris, D. K.,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extrose Prolotherapy for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Clin Med
Insights Arthritis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6, Jul 7), 9, 139-159.
14. Hauser, R. A., Hauser, M. A., & Baird,
N. M,. Evidence-based use of dextrose
prolotherapy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a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rolotherapy (2011), 3, 765-789.
15. Reeves, K. D., Sit, R. W., & Rabago, D. P.,
Dextrose Prolotherapy: A Narrative Review
of Basic Science, Clinical Research, and
Best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16, Nov 27), 4,
783-823.
16. Gauglitz, G. G., Korting, H. C., Pavicic, T.,
Ruzicka, T., Jeschke, M. G., Hypertrophic
scarring and keloids: pathomechanisms and
current and emerg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Mol Med (2011 Jan-Feb), 17(1-2), 113-25.
17. Chen, X., & Li, Y.,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skeletal muscle:
migration, differentiation, regeneration and

中醫藥研究論叢第 24 卷第 4 期
76 TJ TCM.24(4) : 69-76, 2021
DOI : 10.6516/TJTCM.202112_24(4).0006
Thematic Issues

The Discussion Of Needle Knife Cupping Therapy


Chau-Lung Chen1* Der-Shiang Tsai2 Yuan-Chuan Lin3
1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pei, Taiwan
2
New balance clinic, Taipei, Taiwan
3
Tzu Chi University, Hualien, Taiwan

Background: I experienced cupping therapy for the first time due to back pain
many years ago. American swimmer Michael Phelps also received cupping therapy
and said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ssure on his shoulders, back and legs,
and make cupping therapy has caused discussion in the field of sports medicine.
During a pathology discussion with a professo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
learned that using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tient's pain.
Since then, I have begun to research and make use of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 After using acupuncture with a needle knife, cupping is performed
at the site where the needle is applied. The bloo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s
and muscles is attracted by the negative pressure, which not only expands and
strengthens the strength of the injury caused by the acupunctur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The blood is diffused to the soft tissues that have been
inflamed due to injury, and the nutrients and inflammation-promoting properties of
the blood are reused to become a medium for tissue repair.
Result: Although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thod of injecting media in soft tissues
in western medical therapy, it is similar to the principle of hyperplasia injection
therapy in western medical therap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to
various indications of the skeletal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This method has
the effect of relieving local pain. According to research, it can also boost the blood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body and has the ability of analgesia.
Conclusion: Both cupping after acupuncture and hyperplasia injection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al therapy emphasize on the injured and inflamed soft tissues. If the
stimulation is strengthened and then actively reconstructed, it can get significantly
better curative effect, so it is called "Chinese medical hyperplasia therapy.

Keywords: Cupping; Needle Knife; Prolotherapy

* Correspondence to: Chau-Lung Chen


Address: No.184, Sec. 2, Chongc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010, Taiwan (R.O.C.)
Telephone: 02-25531397/0935-920811
E-mail: jjdrawen@gmail.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