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刃针加毫针治疗颈肌紧张性疼

痛 104 例临床观察

高级职称评审答辩论文

1
摘要

本文对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随机选取的


104 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此组病员是患有颈部
肌肉紧张而引起的以头痛、颈背疼痛为主的综合
症患者(绝大多数均为来本中心之前接受过各种
其它治疗方法而未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通过
我们科学辩证施以刃针加传统毫针的联合治疗。
最终的总有效率达到 96.16% ,标准误
Sp=0.0188 。从疗效上看,采取刃针加毫针治疗颈
肌紧张性疼痛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其它的传统治
疗方法。
2
颈肌紧张综合征

凡是由颈部肌肉及其它软组织病变,导致
周围重要组织,如臂丛神经、交感神经、
颈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受到压迫,
而产生以头痛、头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
状,称为“颈肌紧张综合症”。

3
颈肌综合症可以出现的症候群

头颈部僵硬、疼痛,或头部活动功能障碍 ; 视物
不清,耳鸣耳聋,血压不稳,健忘、注意力不能
集中;颈肩疼痛,手臂手指麻木疼痛,严重者可
见肌肉萎缩;轻度压迫可见手臂酸胀或乏力等症;
颈动脉型主要症状可见,眩晕、头痛,甚则恶心
呕吐等一系列血管性的病症;交感神经型则可出
现心慌、胸闷、胃脘不适,甚者内分泌失调等症
侯。

4
本诊所自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随机选取
104 例病员进行治疗:
其中男性 :40 例,女性 :64 例,年龄最长者为 83
岁,最年轻者为 18 岁,平均患病年限为 7.54 年。

病例选取标准
无论性别年龄,凡主诉头痛或颈后疼痛,同时具
有颈、背上部或肩胛骨局部肌肉、肌腱紧张僵硬
者 ( 结合物理检查,进行手摸心会做出诊断 ) ,均
随机入选为治疗观察对象。

5
104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出现例数

头痛或颈后痛疼 104 冈上肌或肩胛提肌疼痛 45


物理检查确诊有颈椎病 39 眩晕 32
胃脘不适、恶心、返酸 29 上肢、手指麻木 21
耳鸣耳聋 18 失眠 11 焦虑或抑郁 11
视物模糊 10 走路不稳、平衡失调 7
心悸怔忡 7 吞咽障碍 2

可能病因和出现例数
举重锻炼史 12
长期从事电脑工作 3
从事缝制工作 2

6
病因病机

枕下肌群是全身唯一连接在脊髓被膜上的肌群,当
枕下肌群紧张时,会导致脊髓被膜紧张。长时间伏案
工作的人群,劳损、过力运动、暴力外伤等原因,导
致颈、背、肩胛肌群慢性炎症、痉挛,逐渐变紧、僵
硬、肌筋膜挛缩牵拉,从而挤压枕寰、颈椎、肩胛骨
关节,使关节间隙变窄,对从关节间隙穿出的相关神
经和穿行于僵硬肌肉肌腱之间的颈动脉起到了压迫作
用。进而引起头、颈肩疼痛以及一系列受累神经、血
管所带来的各种临床症状。

7
中医辩证

这组症候群从疾病的根本原因来考虑应属于:
由上面提到的种种原因造成气机受阻,经脉气血
运行不畅,导致身体较高位置的头颈部位的气血
难以为续而出现头颈疼痛,眩晕不稳;局部血脉
拥堵不畅,经脉瘀阻而出现背、肩、上肢或手指
疼痛麻木;脑髓气血供氧不足,除疼痛外还可见
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视物模糊等。

8
<< 黄帝内经灵枢 >> 卷四 经筋第十三云 :
“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
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

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
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
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
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
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
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
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此段经文讲述了足太阳经经筋的起止及主病。其中明
确地提到经筋所结而为痹的病机之理,两千年前我们的
先贤就对经筋之病因有了明确的描述。

9

颈后肌群位处督脉和膀胱经。《灵枢•经脉篇》 “膀胱足太阳
之脉 ,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 : 从巅至耳上角。其
直者 :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 循肩膊 ...” 。

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此处经络运行蜿蜒曲折,
经脉之气易于堵塞;且颈部处于人体的高位,气血运行到这一
水平动力亦有所减弱,加之各种原因对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使
气滞血瘀等多重因素而导致本疾病的发生。

对经筋病 << 黄帝内经 · 灵枢 >> 天年 . 刺节真邪等篇章也有描
述:“肌肉解利”为经筋的生理常态,而“聚结”、“筋挛”
等,便是经筋的病态表现。

10
中医诊断 : “ 筋结”
治则:疏通气血,松结解挛
处方: 1 刃针:
1. 上项线点 为上项线的压疼点,每侧 1­-2 点,松解椎枕肌附
着点
2. 下项线点 为上项线的压疼点,每侧 1­-2 点,松解椎枕肌附
着点
3. 枕下凹点 ,在压疼点处松解寰枕后膜
4. 第二颈椎棘突点 ,松解头后大直肌
5. 竖脊肌 { 包括脊肌与半脊肌 } 和头夹肌,位于颈椎棘突两
侧的压疼点
6. 肩胛提肌点 ,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

11
使用 0.40*25mm 或者 刃针操作方法
0.50*30mm 的刃针,首
先选取最明显的压疼点
常规消毒,刃针刀口要
与患者身体的纵轴平行,
在压疼点上刺入、点割
2—4 下出针,消毒棉
球按压针孔 1 分钟。上
述 6 个点根据情况可交
替使用,也可同时使用。

12
2 毫针取穴:上星 百汇 风池 完骨 天柱, 颈、背上夹脊穴 ,
肝俞 脾俞 肾俞 支沟 血海 委中 昆仑
方解:
1 针刀医学理论对本病的认识:肌筋膜瘢痕挛缩使其力学
关系发生改变,力的动态平衡失调,继发炎症反应使肌肉
痉挛,卡压神经、血管。刃针所选取的点都是在颈后肌群,
最容易出现疼痛的高应力点:枕大枕小神经项筋膜的出口
处;椎 - 基底动脉易卡压的寰椎筋膜瘢痕挛缩点;影响头
颈活动和供血的大直肌、竖脊肌和头夹肌和易出现水肿、
粘连、瘢痕和挛缩的肩胛提肌肌腱点。
刃针松解这些点可以起到消肿、剥离粘连、减轻瘢痕、
缓解挛缩而止痛的作用。疗效立竿见影,能达到其他疗法
无可企及的效果。

13
2 传统毫针取穴治疗则着眼于疏通气血,缓解“筋结”。 《黄帝内经》
灵枢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
以解结者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
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该综合症究其原因,实为肌群受内外因损伤出现肌肉肌腱肿胀僵硬,
使气血运行受阻、血运不畅。主要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故针刺取
穴以膀胱经经穴为主,意欲使出现在膀胱经末段的阻塞瘀滞得以疏通
缓解。
其中上星、百汇为阳经督脉之要穴,取之以疏通督脉,振奋阳气,
益气养血止痛;风池、完骨、天柱为补益脑髓、治疗头痛、眩晕、耳
聋耳鸣等的重要穴位组合;颈、背上夹脊穴为解除颈肌群气血瘀滞的
关键腧穴,同时加强了膀胱经气血疏通的力度;肝俞、脾俞、肾俞均
为膀胱经腧穴,同时又兼有调经补血、健脾益气和益肾壮阳的作用;
支沟为三焦经穴,助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理三焦之气;血海为脾
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可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委中 昆仑同为膀胱经
穴,委中为合穴,腰背委中求,配合昆仑穴一起为远端取穴,助力膀
胱气血,协治头痛、眩晕、项强。

14
疗效观察
1 疼痛程度分型:
1. 以头痛或颈部疼痛的程度分,数字分级法 (NRS) :
轻度 1-3/10 ,中度 4-6/10 ,重度 7-10
2. 以头痛或颈部疼痛发生的频率分为:
低频 <2-4/ 月,中频 1-2/ 周,高频 >1-2/ 周
2 疗效评定标准 :
痊愈: 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一个月以上未出现任何症状
显效: 治疗后疼痛程度减轻 5 个点以上或疼痛频率由高到底
有效: 治疗后疼痛程度减轻 2 个点以上或疼痛频率降低一级
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
3 疗效: 104 名患者通过平均 8.8 次 / 人,针刺治疗的结果如下:

15
痊愈 11 例,占比 10.57%
显效 58 例,占比 55.76%
有效 31 例,占比 29.83%
无效 4 例, 占比 3.84%

有效病例总数是 100 例
总有效率为 96.16%

标准误 Sp=0.0188

16
体会:
颈肌紧张性疼痛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很少对这种病
做出独立的诊断。在治疗上也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治疗方
法。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更多注重的是颈椎病的诊断。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 , 主要局限于椎
骨、椎间盘、韧带及小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的研究。
临床上常出现的现象是:具有典型放射学影像改变的
“颈椎病”,在临床上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有明显
临床表现的患者, X 光照片却显示是正常的。本组 104 例
表现以头痛、颈背痛的病员其中只有 39 例被影像学确诊
为“颈椎病”。上述这种现象常常会引起我们反思:应该
找出更合适的诊断,来准确地概括这组症状。本人认为
“颈肌紧张 ( 综合症 ) 性疼痛”的诊断更为贴切。
17

本中心接诊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曾经在别的医疗单位接受过
各种其它的治疗,包括:理疗 ( 按摩、电疗、红外线热疗、
激光、健身操、磁疗、水疗、泥疗… ) ;整脊、日本按摩、
打封闭、传统针灸;各类药物 ( 解热镇痛、消炎镇痛、激
素类、抗焦虑抑郁、镇静安眠、抗癫痫… ); 骨科牵引,甚
至骨科、神经外科手术等…。在经历了上述各种治疗方法
后,因为没有理想的疗效,最终寻求中医来为他们解决病
痛。

从治疗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刃针加毫针联合治疗颈肌紧张
综合症头痛相较于其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疗效,
这为解决患者的疾苦、弘扬传统中医技能、发展新型针刀
技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本组治疗方案中,加入了现
代微创针刀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疗效。
18
 相较于传统的毫针其破瘀解结、疏通调理的功能会更强、
更利。正像《论语 · 卫灵公》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才能体会到事半功倍、
针到病除的感觉。传统的毫针治疗,即起到了调理全身经
络,激发气血运行于经脉,濡养全身的作用,同时也协助
刃针局部的强力破瘀松解作用,两种方法结合达到了刚柔
并济、远近协同、取长补短的完美疗效。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