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10年第2期 中州煤炭 总第170期

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
杨富锋
(郑煤集团公司,河南郑州 450042)

摘要:为提高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采出率,分析了郑煤集团三软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煤损产生原

因,提出了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内、外煤炭损失的措施,并在实施中加强对放煤操作的管理。从而使郑煤集团

三软厚煤层采区煤炭采出率达到或超过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
关键词:综放开采;采出率;三软厚煤层
中图分类号:TD823.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506(2010)02一0044一04

3.1-l 减少回采巷遒煤柱损失
1 问题的提出
回采巷道煤柱宽度确定的原则是在减少两帮移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矿井厚煤层采 近龟、保持嗣岩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区段煤柱
区煤炭采出率不应小于75%,厚煤层采煤工作面采 宽度。根据矿压理论,沿采空区掘进回采巷道时,回
出率不小于93%。郑煤集团公司从20世纪80年 采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有利于回采巷道快速掘进,
代末开始,在豫西三软厚煤层开采中,探索试验综合 但由于回采巷道周围一定范围内煤体已被压酥,回
机械化放顶煤(以下简称“综放”,一次采全厚开采 采时超前支承压力几乎完全作用于回采巷道支架,
方法,综放工作面使用支撑掩护式中位放顶煤液压 回采巷道超前维护困难较大。必须采取一些让压、抗
支架,型号ZFs4400一19/28(放煤口尺寸0.9 m×0.7
压综合治理措施,方可将综放面回采巷道煤柱减小
m,相邻放煤口间距0.6 m),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断 到2~5 m。今后需加大综放面沿空留巷、沿空掘巷
研究、改进、完善,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综放 技术研究探索力度,解决三软厚煤层开采条件下沿
开采工作面最高单产1.84 Mt/a的好成绩。但综放 空留巷方法、巷旁巷内支护材料及参数、采空区漏风
开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放顶煤开采的工 自然发火等问题,才能实现区段间无煤柱开采。
作面煤炭采出率仅90%,若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 3.1.2减少采区隔离煤柱损失
到位,职丁素质差,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区煤炭采出率 采区隔离煤柱的作用:将2个相邻采区隔开,防
更达不到国家规定。因此,如何提高综放开采煤炭 止万一发生火灾、水害和瓦斯涌出时相互蔓延;避免
采出率,是郑煤集团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采空区大量漏风,影响正在生产采区的风流。减

2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炭损失的构成 少采区隔离煤柱的措施是在两相邻采区回采后期,
将采区隔离煤柱采出。如:郑煤集团米村矿在13采
采区内煤炭损失可分为工作面外和工作面内两
区已报废、15采区开采后期,布置了1500ll综放工
部分:①工作面外煤炭损失,包括回采巷道煤柱损
作面,回采13与15采区隔离煤柱,共采出煤炭25
失、采区隔离煤柱损失、采区上(下)山煤柱及其他
万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损失;②工作面内煤炭损失包括面内部分浮煤损失、
3.1.3减少采区上(下)山煤柱及其他损失
初末采损失、端头损失、放顶煤工艺损失及其他面内
减少采区上(下)山煤柱损失的措施是将采区
损失等。
上(下)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实行跨上(下)山
3 采取措施 回采或者最后回收上(下)山煤柱。对于采区隔离、
上(下)山等必须留设而后期准备回收的煤柱,留设
3.1 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外煤炭损失
煤柱时,一般不是考虑减少留设煤柱尺寸,而应该考
虑如何有利于在完成保护作用后安全、方便地将其
收稿日期:2009一lO一22

作者简介:杨富锋(1966一).男,河南镇平人,工程师。1990年毕业 回收。另外,断层煤柱要根据断层的断距、性质、含
于焦作矿业学院,现从事采煤技术管理上作。 水情况等合理确定煤柱尺寸,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
・44・

 万方数据
2010年第2期 杨富锋: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 总第170期

要尽量减小煤柱尺寸。 顶煤的距离;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在切眼处支
3.1.4适当加大采区及采面参数。减少煤炭损失 架后方顶煤和煤壁上方打钻注水以软化弱化顶煤,
在煤层赋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作面长度由 降低大块率,改善顶煤冒放性。
75 m增至150 m将使回采巷道煤柱损失率减少一 为了安全撤出综采设备,工作面末采时支架顶
半;加大工作面参数,还可以减少工作面初、末采和 梁上铺双层金属网并上数道钢丝绳,使撤架空间处
端头煤炭损失所占的比例;采区可采长度增加1倍, 于稳定的顶板条件之下,防止后方矸石窜人。减少
也可以使上山和采区隔离煤柱损失率减少,因此适 末采段不放煤长度是减少末采损失的重要途径。郑
当加大采区和工作面长度,可相对减少综放开采煤 煤集团综放面使用留顶煤收尾,从开始上金属网到
炭损失。但T作面并非越长越好,如果综放面切巷 终采线的距离一般为lO一15 m不放顶煤,为提高末
长度过大,则采面对煤层地质条件适应性差,瓦斯治 采期间煤炭采出率,现支架所铺金属网到达放煤口
理难度增大,推进速度缓慢,会导致出现问题:①对 前必须放顶煤,可增加放煤距离3.5 m,进一步减少
于易自燃和自燃煤层,遗留于采空区的煤炭可能自 了末采煤炭损失量。
然发火,从而增加防灭火费用;②采面矿压显现剧 3.2.3减少端头煤炭损失
烈,煤壁片帮冒顶事故增多,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如 为了维护工作面两端出口处的顶煤稳定性,普
果工作面可采长度过大,超过设备的大修周期,回采 遍采用工作面两端各留2—4架不放顶煤…,或者回
后期机电运输和支护设备事故率大大增多,影响正 采巷道没有沿底掘进,回采过程中工作面中部落底,
常的安全生产。所以要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技术 端头丢三角底煤,这些都会造成端头煤炭损失。减
装备及管理水平确定最佳的工作面尺寸,在技术上 少这部分煤炭损失的措施有:①使用端头支架和过
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条件下尽量加大尺寸。郑煤集 渡支架,将丁二作面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安装在回
团公司规定综采工作面设计长度不应小于120 m, 采巷道支架下,尽可能将工作面端头顶煤放出来。
可采长度不应小于500 m。目前,郑煤集团公司综 米村矿在1503l综放工作面试验机头机尾处过渡支
放开采T作面参数也有加大的趋势,例如:白坪矿 架放顶煤。试验证明,过渡支架放顶煤不仅提高了
1117l综放面,设计工作面长度160 m,可采长度 煤炭的采出率,而且也改善了端头的维护状况,因此
680 m;2009年正式投产的赵家寨矿11206首采综 要积极推行过渡支架放顶煤措施。②加强综放面回
放面设计工作面长度170 m,可采长度l 984 m。 采巷道掘进时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前采取措施,
3.2减少综放开采工作面内煤炭损失 尽可能将回采巷道沿底板掘进,消除端头底板三角
3.2.1减少综放面内浮煤损失 煤损失,避免掘进过程中大量丢底煤现象。
由于综放工作面生产出煤的不连续、不均衡性, 3.2.4减少放顶煤工艺引起的煤炭损失
前后部刮板输送机瞬时局部煤满溢出挡煤板,移架 综采放顶煤的放煤工艺包括放煤步距、放煤方
过程中支架顶梁、掩护梁间隙漏煤等都会洒到支架 式和放煤顺序等,选择合理的放煤工艺并严格按放
底座前端和底座间底板上,影响支架拉移和煤炭采 煤工艺进行操作是提高顶煤采出率的主要方法。
出率。因此,要经常清净综放面内浮煤,提高煤炭采 (1)选择合适的放煤步距。在采煤工作面推进
出率的同时,还可做到移架顺畅、文明生产。 方向上,2次放顶煤之间的推进距离称为循环放煤
3.2.2减少初、末采损失 步距。放煤步距是影响顶煤采出率的重要因素,放
推行综放开采初期,为了防止顶板垮落对采煤 煤步距太大,顶部煤岩分界面先于采空区侧顶煤到
工作面造成的威胁,通常初采推进10—20 m不放顶 达放煤口,致使采空区侧部分顶煤不能放出;放煤步
煤…。实践证明初采时不放煤,除了增加煤炭损失 距太小时,采空区侧的矸石先于顶煤到达放煤口,使
外还不利于直接顶冒落,所以自切服开始就应及时 顶部煤炭不能放出。因此,顶部及采空区侧矸石同
放出顶煤。增加初采放顶煤距离和促使顶煤提前破 时达到放煤口的放煤步距,才是最佳的,顶煤回收效
碎冒落是减少工作面初采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综 果最好(图1)。究竟放煤步距多大合理,当煤层厚
放面初采时应采取技术措施:①必须制订安全技术 度为^时,对郑煤集团使用的ZFS4400.19/28型中
措施,将开切眼时所用的6 m长工字钢棚梁尽可能 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来说,从理论上推导修正后放煤
回收,工字钢梁回收率不得低于80%,以减小不放 步距B=(O.15一O.21).Il,由于煤岩性质、顶煤断裂
・45・

 万方数据
20lO年第2期 中州煤炭 总第170期

角、松散煤体块度和湿度等条件不同¨J,必须根据 表l 1500ll综放面放煤方式对煤炭采出率影响情况

具体条件结合理论计算,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放煤
步距。郑煤集团公司综放面移架步距O.6 m,通常
采用两采一放方式放顶煤即放煤步距1.2 m。建议
采煤丁作面平均煤厚^为10一12 m时,放煤步距增
加到1.8 m;采煤丁作面平均煤厚^大于12 m时, (3)选择正确的放煤顺序。走向长壁综放面选

应考虑使用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当煤层厚 择不同的放顶煤顺序,对工作面顶煤采出率有一定

度超过15~20 m时,应采用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 的影响。根据放煤理论,松散顶煤从采场内是从近


似椭球体中流出来的,该椭球体称为放出椭球体,停

丞缝餮
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称为松动椭球体,放煤
后形成放出漏斗和移动漏斗。如图3a所示,当煤层
倾角为口时,如果先放l。放煤口,后放2。放煤口,则
(a)放煤步距过大 (b)合理的放煤步距 (c)放煤步距过小
l。放煤口上方松动椭球体内矸石块A的重力将分解
图l 放煤步距与煤炭损失 为F。和F:,F。指向煤层倾斜方向,R指向煤层底
板,而F.阻止其向2。放煤口方向流动,有利于24放
煤口顶煤的放出;相反,如果先放2’放煤口(图3b),
后放l。放煤口,则2。放煤口放}h椭球体内矸石块B
的重力分量,,促使其流人1。放煤口,可能影响1’
放煤口顶煤的放出,因此,走向长壁综放面应从工作
面下端头向上端头方向放煤。原煤炭部1995年3
月颁布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暂行规定》
第11条第3款明确规定:倾角大于15 o的缓倾斜综
放工作面放煤顺序应由下向上进行。

图3煤层倾角对放煤顺序的影响

3.2.5减少综放面内其他煤炭损失
郑煤集团公司综放面主要开采二叠系山两组
二。煤层,该煤层属典型的豫西三软不稳定煤层。
由于煤层软,开采时煤擘片帮及由此造成的支架梁
前端漏顶、冒顶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综放面安全生

獬盟W
产。过去煤壁片帮冒顶时,经常采用小径木垂直工
作面煤肇架梁,在梁上平行煤壁铺设小径木,最后铺
设荆笆护顶,如此会造成护顶材料到达放煤口后。顶
煤放不下来,严重影响顶煤的采出率。针对采面煤
(a)单轮顺序 (b)单轮间隔 (c)多轮顺序 壁片帮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现场管理,加

图2放煤方式 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煤肇暴露时间和面积,以减
・46・

 万方数据
2010年第2期 杨富锋: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 总第170期

少煤壁片帮可能;②采用带压擦顶移架方式,升架时 大于12 m的综放面采出率一般达不到国家规定。


支架接顶后要稳定供液3—5 s,以提高支架初撑力, 通过加强综放面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及跨
减小煤壁顶板压力;③采用煤壁浅孔注低压动态水 上(下)山回采等的研究,合理确定采区及综放面设
防片帮冒顶技术,在煤壁及顶煤下层2.O一2.5 m形 计参数,加强T作面初采、末采及工作面端头管理,
成黏结层,保证一方面会在采煤机过后延缓煤壁片 确定合理的放煤工艺,并加强对放煤操作的管理,减
落和支架梁头顶煤冒落,留给工作面一定的移架推 少了各种煤炭损失,从而使兰软厚煤层综放面采区
溜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不致因出现黏结层而影 采出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5%。
响放顶煤。
参考文献:
4 结语
[1] 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ff;版社,1999.

[2]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矿井技术改造[M].北京:煤炭工业出
郑煤集团公司三软厚煤层综放开采具有高产高
版社.1990.
效、巷道掘进量小、成本低及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
(责任编辑:刘光雨)
强等优点,但其工作面煤炭采出率特别是平均煤厚

■‘誓■—_『j●}■}、9-}!■}■t—k|‘t:●k1-k■}・●●}・I-}■}j蕾}誓}誓}簟■}・■}・●_}薯}■}■}■}■}■}簟■P■}■}■}囊■P妇・●k蕾皇■}-■}■}—●●}—}薯}■}—‘'I}

(上接第2页) 4 400 mm,上有6个锚孔,金属网 mm o

采用lo。钢丝编制的菱形金属网,规格为4 600 mm (2)观测期内,围岩顶底板移近量604 mm,顶


×l 100 mm,相邻网搭接200 mm,铁丝扭结。钢筋 板采用全长锚固锚杆加同,有效地抑制了顶板下沉。
梯子梁采用⑦14 mm的Q235圆钢制成。②锚索。 (3)巷道掘进影响期较长,8 d后巷道嗣岩运动
采用7股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g 17.8 mm,长 逐渐趋于稳定,15 d后巷道围岩运动基本稳定。
6.5 m,有效长度6.0 m。排距2.0 m。
表2 己。。,-1303l运输巷围岩移近观测数据
(2)两帮。①锚杆。采用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
或全螺纹等强锚杆,规格为⑦22 mm×2 000 mm,钻
孔直径为28 mm,加长锚固,每孔2个树脂药卷,规
格为Z2335,选用菱形金属网和钢筋梯护帮。②锚
索。7股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⑦15.24 mm,长
5.0 m,有效长度4.5 m。排距2.0 m。

顶、帮锚索施工时均需垫加长、宽均为300 mm,
5 结语
厚度50 mm的木板,以增加锚索的延伸率。
(1)对不同间排距的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数值

4应用情况 模拟分析,为确定较为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
(2)根据新支护方案在现场的试验可以看出,
为了确保锚杆支护的成功应用,对现场实施巷
该支护方案明显改善了巷道的维护情况,降低了巷
道断面收缩情况进行了观测(表2)。1测站观测时 道的维护成本,有利于巷道的稳定,实践证明该方案
间为2009年9月14日一10月30日,2测站观测时 是可行的。
间为2009年10月13—30日,每一测站设置2个观
测断面,观测站设在两排锚杆中间,两断面相距0.9 参考文献:

m,采用“十”字交叉布置。巷道表面收敛测站布置 [1]付国彬,姜志力.深井巷道矿山压力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

应紧跟掘进面安设,但为避免影响生产,测站距掘进 大学出版社.1996.

面3—7 m。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2003.
由表2可以看出,锚杆支护的矿压显现在掘巷
[3] 陈炎光,钱鸣高.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
阶段有以下特征:
大学flj版社。1994.
(1)锚杆支护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观测
(责任编辑:秦爱新)
期内,各测点到围岩稳定,两帮最大移近量为632
・47・

 万方数据
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
作者: 杨富锋, Yang Fufeng
作者单位: 郑煤集团公司,河南,郑州,450042
刊名: 中州煤炭
英文刊名: ZHONGZHOU COAL
年,卷(期): 2010(2)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2条)

1.徐永圻 煤矿开采学 1999

2.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 矿井技术改造 1990

引证文献(1条)

1.刘正平 火铺煤矿17#煤层开采方法探索[期刊论文]-陕西煤炭 2012(04)

引用本文格式:杨富锋.Yang Fufeng 提高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出率的途径[期刊论文]-中州煤炭 201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