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姓名:陈紫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徐凌中

2008112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研究生: 陈紫健
导师: 徐凌中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
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
要组成部分,肥胖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不仅阻碍青少年智力潜
能的充分发挥,也影响其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越来
越多的报道显示,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感觉孤单、生气、神经质和自尊心受损,
交往缺乏主动性,变得胆小、猜疑、容易厌烦甚至自闭,引发一系列心理疾
病。因此,对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对发现青
少年肥胖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肥胖,以及防止肥胖相关
心理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科教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肥胖的概念、分类、诊
断标准、青少年肥胖含义及相关因素、青少年心理健康概念及影响因素、肥
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研究选取通辽市4所中学13~16岁的部分在
校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测,确定肥胖学生和正常体重学生人群,利用艾森克人
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一SCL90对其进行测验,并对肥胖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调查中,肥胖学生的E量表(性格内外向)、L量表(掩饰性)均高于体重
正常学生,说明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男生肥胖学生E量表(性格内外向)
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男生性格粗犷、豪放,不拘小节,对自己的躯体外
貌上的关注程度不高,女生肥胖学生E量表(性格内外向)、L量表(掩饰
性)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女生大多在意自己的体貌特征,在肥胖问题上
有较大的压力,导致掩饰性和内外向上都高于正常体重学生;在年龄差异性
上,低年龄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肥胖对他们的心理作用还没有产生太大的
影响,形成外向人数多,高年龄组的肥胖学生相对年龄较大,心理成熟程度
已接近成年人,容易形成高掩饰性。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中,肥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性别差异性上,男生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高于
体重正常的学生,女生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高于体重正常
的学生;年龄差异性上,高年龄组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低年龄组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
执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调查人群肥胖率为15.72%;2、肥
胖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体重正常的学生外向,掩饰性高;3、肥胖学生在心理
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维度上较体重正常学生
严重。研究同时探讨了引起青少年肥胖的社会心理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个性的不完善;2、家庭;3、教师;4、学校教育的缺陷;5、社会因素。
同时,对青少年肥胖的治疗与预防提出几点措施:1、早行动、早预防;2、
加强体育锻炼;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4、有节制地看电视、用电脑。
最后,针对青少年肥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1、
加强学校系统心理健康教育;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指导;4、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5、努力创
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MPARATIVE MENTAL HEALTH


STUDY oN

BETWEEN OBESITY AND NORMAL WEIGHT


STUDENTS IN J1J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Master candidate:Zi-jian Chen

Supervisor:Ling-zhong Xu Prof.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life。style,the obesity rate in the adolescents wa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formed new serious problem


recently.The mental health Was important

to the adolescent health,and obesity,as one of the vital influencing factors,went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ce,the forming of good character

quality and favorab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ore and more repor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besity adolescents were easier to be lonely,angry,


nervous and sensitive in self-esteem,some students even became short of

initiative associating with others,more boredom,timid or suspicious,and then

initiated a series of mental diseases.Therefore,to d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between obesity and normal weight students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meaningful for fmding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 obesity,controlling and preventing the obesity and some related

diseases.

On the basis of much literature review,this article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obesity,the classification,the diagnosis standard,the concept of

adolescent obe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the concept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nd its determinant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mental health.The

study sampled parts of 13-16 year-old students from 4 middle schools in

Tongliao city to carry o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then the obesity and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 were grouped.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and Symptom Checklist 90(SCL一90)were used to do the test on the tw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roups.In the EPQ tests,the obesity students’scores of E scale(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and the L scale(conceals nature)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which explained that the obese students had higher concealment.

The male obese students’scores of E scale(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which explained that the boys were

crude,bold,unconstrained and careless of the appearance.The female obese


students’scores of E scale(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and the L scale

(conceals nature)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which explained

that the female students cared much about the appearance,have more pressure on

obesity.The low age group was different from the high age group in the

character too,whi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obesity.In the SCL一90 tests,the

obesity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 in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 and anxiety.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indexe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genders and ages.

The conclusions followed as"1)the sample’S obesity rate Was 1 5.72%;2)

the obesity students were much extrovert and more concealing than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3)the obesity student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weight
students in 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 and phobia.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besity were also studied,such as:

1)imperfect of the personality;2)the family;3)the teachers;4)the defect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5)social factors.At the same time,som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obesity were presented:1)to act and prevent as early as

possible;2)to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training;3)to form a


good dietary habit;4)
to watch TV and use computer regularly.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such as:1)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2)to make the students form good character

quality and perfect personality;3)to guide the mental health behavior;4)to

create a well school environment;5)to create a well family environment.

Key Words:Obesity,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盗鐾建 日 期:巡:!!:塑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碰导师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世界各国青少年肥胖率
呈不断增高趋势,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对青少年
肥胖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青少年肥胖不仅对青春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
影响,而且对成人期的健康也会产生严重危害。有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儿童、
青少年肥胖率明显增加,且各年龄组体重均以0.2kg/年的幅度增长【l】。各国
肥胖儿童青少年急剧增加,其中法国增加了14%,英国增加了15%,日本增
加了26%,美国增加了30%。美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的结果表明:5个青少年
之中就有1个超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年1月报告,肥胖已成为
美国青少年的流行病,有11%的青少年肥胖。美国2004年仅因肥胖问题就
使人均平均期望寿命减少了5岁I羽。同时,肥胖正向低年龄段发展。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行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改变,青
少年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儿童青少年主要是营养
不良和感染性疾病,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只有1%。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
高,健康状况的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1995年与2000年
相比,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08%增加到8.71%,
城市女生由2.25%增加到4.07%,乡村男生由1.45%增加到3.45%,乡村女

生由1.09%增加到2.28%。省会城市1991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儿童青

少年肥胖的检出率,城市男生由3.79%增加到14.36%,城市女生由1.76%

增加到7.34%,乡村男生由0.80%增加到8.69%,乡村女生由0.76%增加到
4.16%131。我国每5年一次的全国体质调研结果表明:近15年,我国青少
年出现了肥胖率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在大城市,中小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率
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赶上甚至超出
了发达国家的水平。2000年前后,大城市青少年肥胖开始全面流行,男女
整体肥胖率分别超过5%和接近3%【4】。与此同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成人期疾病提前发生,肥胖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
率达3.21%,儿童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
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5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青少年肥胖通常是指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
重要的青少年健康问题。在传染病和严重营养不良性疾病被基本控制后,单
纯性肥胖已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青少年肥胖不仅关系
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而且是成人肥胖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某些肿瘤等与肥胖相关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少年肥胖者的30%一50%将
发展成为成人肥胖,青春期肥胖将有70%一85%持续到成年【6】。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青少年期向成人期的过渡阶段,心理健康
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

情感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规模调
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71,原国家

教委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
心理健康障碍【8】。以此推算我国约二亿的大中小在校学生有各类心理健康问
题的就高达三、四千万之多。据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
296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现占总数16.7%的学生存在严
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67%,高中生为18.7%,而大学生高

达25.39%19]。令人担忧的是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导致了学生自身的身
心疾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活动,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
展和正常的社会性适应,如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离家出走、死亡,
甚至犯罪等,这在客观上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消极后果。如北
京16所大学联合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
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统计表明,该校因心理疾病
休学、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休学、死亡学生数的51%和50%/101。从对全国近
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
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
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分
数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11】,上述材料充分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
康问题的严重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不仅严重阻碍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其学业的进步,而且也影响
其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肥胖学生心理更容易出现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心理、体质、智能、行为等均有不利影
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121。肥胖青少年由于体形不美、行动
不便,在集体活动中常受到排斥和嘲笑,易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常表现
为抑郁、内向、敏感、多疑、社交能力下降等n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
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曾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
时期,肥胖的孩子很容易遭到歧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很大,甚至会造
成心理障碍,影响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肥胖少年由于体胖而活动受
限,对外界的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创造能力也受到
影响,甚至影响制定目标和树立理想,制约了孩子的学习进步。更有一些肥
胖少年表现出经常性的喜怒无常、过分的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融入社会,
产生“自闭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此,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对通辽市部分13~16岁在校青少年进行心理测量,对肥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在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促进其茁壮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2.1青少年肥胖
2.1.1肥胖的概念及分类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
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
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肥胖的种类很多,根据脂肪的分布情
况可将肥胖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臂部型肥胖;按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
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可将肥胖分为多细胞性肥
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2.1.2肥胖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肥胖判定方法很多,主要有体质指数法和体脂%法。
体质指数法是用于估测不同人群肥胖发生率的一个最有用的指标,1998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肥胖诊断的推荐,将BMI(体重指数)大于
25(kg/m2)定为超重,大于30(kg/m2)定为肥胖。2002年2月WHO亚
太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及国际肥胖专家组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肥
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的指导手册。该手册针对亚太地区居民的生理及形态

特点,重新修订了肥胖的标准,将BMI大于23(kg/m2)和25(kg/m2)分
别定为超重和肥胖。而体脂%法是另一常用的判定方法,体脂%即脂肪重占
体重的百分比,反映了身体脂肪的含量。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脂%,体内
脂肪过多会造成肥胖。其判定标准为:青少年肥胖为男生超过20%,女生超
过25%。成年人肥胖为男性超过20%,女性超过30%。

2.1.3青少年肥胖概述

青少年肥胖通常是指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简称肥胖),目前认为青少年
单纯性肥胖是一个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
常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性慢性疾病,而不是由某些先天遗传性
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及神经和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
肥胖是当今世界范围的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国的肥胖流
行情况有明显差别,但纵向比较,几乎所有国家的肥胖发病率都在迅速升高。
肥胖对青少年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及体格健康均有影响。国外报导肥胖青
少年中有24乡仁一63%将发展为成人肥胖【4】,肥胖青少年成年后发生高血脂、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系数远远大于体重正常青少年。另外,
青少年期超重者在成年后超重的危险性是不超重者的2倍,研究发现青少年
期发生过肥胖者会增加以后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肥胖不仅对健康造成危
害,还是导致成人期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如心血管疾
病(CCVD),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高血压、高血脂、冠心
病(CHD)、内分泌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已成为我国目前死
因顺位的第一位1141。
伴随工业化、都市化、生活现代化等巨大社会经济变革,中国学龄儿童
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正在迅猛上升。综合研究结果,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
超重、肥胖发生、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四个阶段:①1985年前后未出现肥
胖流行。②自1991年开始超重率显著增长,不但城市学生的超重、肥胖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现象,而且乡村学生的超重、肥胖发病率也出现大幅度的
增长,甚至肥胖的增长幅度和年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学生,而且男生检出率高
于女生【15・161。③1995年前后各群体都出现超重检出率的大幅增长【51,而肥
胖开始在大城市流行。④2000年前后大城市全面进入肥胖流行期。在中学,
不同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不同,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
呈升高趋势。初中生肥胖检出率最耐16J。

2。1。4影响肥胖的有关因素
肥胖学生多不喜欢体育活动,很少参加晨练,课间喜欢呆在教室内,畏
惧体育课等。肥胖学生食欲多特别旺盛,餐次频、餐量大,经常非饥饿性进
食,喜欢甜食、巧克力、油炸等高热量食品,进食速度快。肥胖学生童每天
看电视或打游戏机时间也较长。肥胖学生多能意识到自己肥胖,对自己的体

型感到忧虑Il¨。

影响青少年肥胖的有关因素有:(1)出生体重。由于个体在胎儿后期,
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并且脂肪细胞一旦形成则不
会消失,因此,出生体重是儿童肥胖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受母亲孕期营养
和遗传的综合影响【l引。(2)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受生理机制的调节,婴儿

不会摄入过多的奶,而人工喂养、断奶过早和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使得婴儿的
能量摄入比所需的多,能量和脂肪的摄入过多发生在幼儿的体内脂肪增加的
生理性趋势阶段,容易造成幼儿的过多的脂肪贮存。(3)活动时间。人体能
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BMR)、食物动力学和体力活动组成,在儿童还包
括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其中前两部分主要由遗传决定,而体力活动是不受遗
传影响并且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的部分,个体能量消耗的变化主要由体力活动
的水平来决定。研究揭示,体重指数(BMI)和体力活动之间存在负相关,
有人提出体力活动减少和肥胖可能互为因果关系,结果提示体力活动减少是
肥胖发生的重要原斟191。(4)看电视时间。看电视时间影响儿童肥胖的原
因可能与儿童中强度体力活动减少有关,看电视时的能量消耗仅相当于静息

代谢时的水平。另一方面,看电视时常伴有零食的摄入增多以及儿童食物偏
好改变,儿童受电视广告的影响可能选择高脂高能量膳食的比例增高。(5)
家族史。具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增加,而肥胖儿童的父母
中肥胖的比例比正常儿童高。有人认为,遗传因素是人类肥胖的主因。目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观点倾向于,肥胖是各种外界环境因素通过遗传因素决定的体内能量代谢
和调节机制引起的,父母亲的肥胖是儿童肥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㈣。(6)
膳食摄入。膳食中能量的摄入超过机体所需要量时,机体以脂肪的形式把过
多的能量储存起来。

2.2青少年心理健康
2.2.1青少年心理健康概述
中学时期是人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生活、教育的经历和环
境都会对中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一些甚至是终生的。因此,中学生的教
育、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不当的生活教育环
境会导致中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人格一词来源于“persona”这个词,是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显
示的就是我们的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正是人的这一方面被人用来向社会
显露他自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还有某种隐私的东西没被显露出来【20】。
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或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
上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即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
三方面含义【211。①就生理层面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尤其
是中枢神经系统应无疾病,其功能在正常范围,并无不健康的体质遗传。健
康的心理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其先决条件,有了健康身体,个人无论在情感
意识、认知和行为上才能运行正常。所以说,健康的心理基于健康的身体,
身体上疾患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理的健康水平。②就心理层面而言,一个心理
健康的人,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潜能、
长处和缺点,并能发现自我,在自我发展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人格发
展健全,能积极面对现实,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御。③就社会层面而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环境中能有效地适应,并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
其行为符合生活中文化的常模而不离奇古怪,角色的扮演符合社会要求,与
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且能为社会贡献其力量。
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
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来衡量。其标准如下:

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正确看待周围的各种事

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顺利完成学业的首要保证,也是心理健康第一要
素;其次,要体脑协调,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能自觉地将
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注意体脑活动和睡眠关系,善于利用记忆的规律

、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还应有适度的成就动机,从学习中获得
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能排除不必要的忧
虑,积极摆脱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父母形成的亲子
关系,与老师形成的师生关系及与同学、朋友形成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的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乐意与同学交往,与同伴
合作,能与教师和家长沟通;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有正确
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性。
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自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心理健康的人,
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悦纳自己,能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形成健全
的人格。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成功与失败,面对失败得

失,成人尚且会引起情绪波动,更不用说青少年学生了。但是,心理健康的
学生,能够平静地对待这些问题,在成功面前不沾沾自喜,遇到失败也不会
与自己过不去。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即了解现实,正视现实和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对心理健康的青少
年来说,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而且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都愿意努力实现一定社会所认同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
在学校生活中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守记律等。

据报道,在美国青少年中有情绪问题的占11糊6%瞄,231,据保守的
估计,有严重、长期问题的占3埘%【24J。也就是说在美国青少年中有1100
万一1400万人正经受着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重的身心损害,导致青少年心
理卫生问题发生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1968年到1989年青少年自杀案件
翻了一番。在英国,因心理问题辍学的人数从1990年的3000人上升至1995
年的11000人1251。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00年北京、河南、
重庆、浙江、新疆等地区中学生调查发现:初中生有异常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的比例

为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2.5%t261。2006年北京调查100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名高中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有32%,有中等以上心理障碍倾向的有
18%t271。

2.2.2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青少年心理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处于童年期向成人期的过
渡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自身方面的因素。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方面指:生理发育的程度,有无生理疾
病的历史,身体有无残疾,有无心理疾病的遗传因素等。心理方面指:人格
是否完备,情绪是否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等。青少年期处在人生发展的

十字路口,这个阶段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
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
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
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即心
理学家所称谓的“危机期”。
二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社会淘汰了那些古老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落
后思想,取而代之的对新鲜、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一种摸索和适应,这也
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潮、新
观念正在丰富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之态也在
腐化和蔓延,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灵健康。例如一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
行为,含有一些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涉案题材的影视剧;含有色情描
写、淫秽画面、下流语言的盗版书刊和光盘;以及一些大肆渲染吸毒和赌博
的言行;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都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
面影响的社会因素。另外,在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中,由于节奏
加快,冲突和竞争也是十分容易造成心理紧张的,并因此产生压力。青少年
的行为模式也是很容易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干扰而起到反面效果的。
三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常说环
境塑造人,那么家庭环境对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家
庭教育在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和态度是极其重要的,青少年早期若能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对其
以后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
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当前的社会形式,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待
子女的教育方式也颇为多样化。由于是独生子女,被双方老人众星捧月似的
溺爱,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而青少年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生活,完全丧失自立能力;要么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
龙,过于苛求较严厉,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兴趣爱好,在孩子面前一味的讲
求家长的权威,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子女得不到父母
的支持和鼓励,就造成子女压力过大,容易形成人格障碍;还有就是只顾事
业、不顾家庭,对子女教育采取不闻不问持冷漠态度的父母,由于父母是孩
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他们对子女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从一定意义上
讲,他们只提供给子女丰富的物质需要,却放弃了教育、影响子女的机会,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子女没有得到父母的爱,父母也没有和子女之间建立信
任感和安全感,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
系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当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
的适应障碍。

四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核心,因为学校是青少年社会生
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般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是积极正面的,
但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
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学生的身上长期发生作用,教师的一言

一行,学生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言行不当,就会使学生产
生逆反心理,厌恶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的高低,
用成绩排队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使学生陷于死记硬背,无情的熄灭了青少
年创新的火花;学习之中的竞争,同伴之间的影响,在学习竞争中,教师如

果对胜败双方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胜者自负,败者自悲、自性和自暴自弃;
教师、职工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职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的健
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学校的师生关系,由于受到儒学思想“师道
尊严”“惟师独尊"的负面影响,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惟书、惟上、惟古、
惟师的色彩,缺少师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敬爱与关爱,严重
的阻碍了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3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身体和心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肥胖除对青少年有生理上影响
外,对心理也造成较大影响。
(1)影响体型美

青春期是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如果抓紧这个有利时机适当注意营养、
饮食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使人高矮胖瘦适中,而且还可以把体型塑造
得更加健美。但由于肥胖的原因,致使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疲软、
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体型美。集体活动中常常因为肥胖青少年笨拙、
落后,常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使得肥胖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
力。

(2)影响智力发展

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
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
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体内氧气“入不
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

率致使成绩下降。

(3)影响心理健康
很多青少年肥胖学生由于动作不灵活,参加集体活动也少,上体育课也
不太积极。在心理成长青春发育这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期常有自卑
感,学习成绩又不及别人,又有一点笨手笨脚,致使性格上显得孤僻。如此
以往就有一些肥胖儿童青少年形成不愿与人交往的”自闭症”。
心理上的影响本质上比生理上的影响对人的一生来说更为关键。在青春
发育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有调查表明,肥胖学生内向,精
神质明显,这些人性格孤僻,对人抱敌意,缺少同情心,好冒险,倾向进攻
性,脾气急躁,易激动。肥胖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
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肥胖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活动、社交及学习能力降
低,在行为上表现为内向、抑郁、焦虑及分裂样行为增多。消极的不健全的
个性特征可干扰正常的智力活动。肥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体重正常
学生。在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自我调节和得到及时

的帮助,就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严重者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充分地去关注这部分群体,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心态,正视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建立正确的评价
观【281。

三、研究目的
本调查是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实施的
基线调查活动。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是国
家人口计生委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开展的项目工作,通辽市科尔沁区承
接了六周期项目。青少年生殖健康是六周期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为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项目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项目负责部门选择通辽市4所中
学开展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包括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调查、青
少年生殖健康信息教育和服务需求调查、青少年生活技能调查、预防艾滋病
/5病知识调查等,青少年肥胖与心理健康调查就是基线调查的其中一项重
要内容。与此同时,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较大的城市之一,随着
改革不断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兰120世纪90年代开
始,通辽市青少年肥胖率迅速上升,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生理疾病和心理健
康疾病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研究通辽市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肥胖状况,并探讨肥胖对中学

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调查对通辽市部分中学的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心理测量,从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敏感、抑

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肥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与

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四、资料与方法
4.1抽样方法与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通辽市4所中学(其中2所高中,2所初中),
分高低年龄段男女4个群体,均等抽样选取初一至高二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
象,调查人数2371人,对调查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
评量表.SCL90测试,去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87份,有效率90.07%。

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收回有效问卷人数的基础上挑选出13~16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730
名,占收回有效问卷人数的81.6%。对这1730名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
算出BMI值,体检剔除由于某种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肥胖和发
育残障者。根据BMI值来判断正常或肥胖,以肥胖学生253人作为肥胖组,

以体重正常学生13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
自评量表.SCL90分析。

4.2研究内容
4.2.1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业负担较重,此时发生肥胖会影响他们的生长
发育和学习,且肥胖青少年有成为成人肥胖的倾向,增加因肥胖引起的各种
疾病的机率。因此我们在4所中学筛查出体重正常的学生和肥胖学生为研究
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中学生肥胖率的分布和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进
行分析。

4.2.2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

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肥胖中学生个
性的肥胖差异性、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性和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性进行性格
内外向、精神质、情绪性和掩饰程度的人格分析。

4.2.3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肥胖中学生心理
健康的肥胖差异性、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性和肥胖中学生心理健
康的年龄差异性,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饮食睡
眠等多种角度分析肥胖学生的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肥胖中学生心
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4.3研究方法
4.3.1体格测量仪器和方法
所用仪器:

身高坐高计:国产金属立柱式身高坐高计,精确度为1毫米。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重计:杠杆式体重称,精确度为O.1公斤。
体格测量方法:
在检测时被测者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基本要求:①所用仪器须经过严
格校准,器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②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
姿势,按要求的测量点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值精确Nd,数点后一位;
③统一测量时间和记录方法。
身高:测量时,受试者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45度;足跟、臀部和肩脚部三点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
正直但不靠立柱,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测试者
立于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读数记录
结果。测量误差不得超过O.5cm。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体重:受试者在测量前应空腹、排大小便,脱去外衣及鞋子。调整零点
后,令受试者赤足轻轻踏上称台直立于秤台中央,称量过程中受测者不可接
触其它物体或不乱动。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
差不超过O.1kg[29]。

体重指数测定(BMI):BMI=体重/身高2(kg/m2),按年龄及性别的肥
胖率及超重率根据季成叶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BB胖筛查分
类标准法计算学生的BMI值。以体重超过相应性别、年龄别的BMI肥胖值
为肥胖130J。(见表1)

表1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月巴胖筛查分类标准

4.3.2心理测验量表和方法

4.3.2.1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

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有关人格度研究的测定方法,此
问卷由先前数个调查表几经修改发展而来,它目前有成人问卷和青少年问卷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种格式。本测试采用青少年问卷,包括74个项目,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
情况回答是否,然后用四个量表(E,P, N, L)的记分标准登记分数。
E,P,N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三个度,L是后来加
进的一个量表。
施测注意事项:

测验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应严肃、认真和客观,避免给被试造成具有某
种倾向的暗示而影响测验结果。

结果解释: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主要是依据标准分来进行的,其平均分为50,标准
差为10。

使用标准分评定中学生个性特征:
90分 表示该被试在某量表上具有低分的特征。

40分~60分 中间分。

>60分 表示该被试在某量表上具有高分的特征。

下面是对EPQ各量表高分和低分特征的一般性描述,可供解释时参考。
11 E量表:

外向一内向
高分特征: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外
露、冲动,喜欢参加人多热闹的聚会,好交际,开朗、活泼。
低分特征:表示人格内向,特点是好静,离群,富于内省,除了亲密朋
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谈,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
较稳定。

2)N量表:
神经质或情绪性。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
高分特征:可能常常焦虑、紧张、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起
伏较大,遇到刺激,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低分特征: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且较轻微,即使激起了情绪也很容易恢
复平静,通常表现得比较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
3)P量表:
精神质,也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
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发展成行为异常。

1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分特征:可能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
觉迟钝,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固执、倔强,喜欢寻衅搅扰,干奇特的事情,
且不顾危险。

低分特征: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解
人意。
4)L量表:

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L量表与其他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4.3.2.2症状自评量表c--SCL90
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
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
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
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检测表,将从十个方面了解心理健康
程度。本量表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
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或某人群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
严重程度。

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
自评。测验的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每一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
内容包括: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
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
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症状的频度
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大约需20分钟左右。量表施测中注
意的事项:1、受测者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每个题目没有对错
之分,应尽快回答,不必过多思考。2、实行保密原则,让受测者在回答时
不必有任何顾虑。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10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
状情况,通过因子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躯体化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
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
②强迫症状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

③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是指某些人际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
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的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
不良自我暗示,消极的期待等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
④抑郁
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
力丧失等为特征。还表现出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
的感受,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⑤焦虑
一般指那些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
如震颤等。

⑥敌对
主要从三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其项目包括厌烦
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
⑦恐怖
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此
外,还有社交恐怖。
⑧偏执
主要指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⑨精神病性
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即限定不严的精神病性过程的症状表
现。

⑩其它
主要反映睡眠和饮食情况。

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参考分值如下:

0分一1.99分,表示该因子不存在问题。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舳.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总体来说,分值越少,表示该因子存在心理问题越小,分值越多,表示
该分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越高。以3分为分点,3分以下存在较轻心理问题,
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超过3分(包括3分),证明存在
较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治疗。

4.4数据录入、整理与分析
录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凡不符合调查要求的、
数据有错漏>5%的及数据不真实的数据不能输入。将调查的数据逐项输入
计算机,核对无误后用SPSS 1 2.0软件进行分析。
计算不同年龄、性别青少年的肥胖率及BMI指数。

计算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EPQ各项标准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
因子得分。

对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5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现场调查是否取得成功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保证调查的顺利

展开和调查的质量,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本次质量控

制应贯穿于现场调查的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调查员的质量控

制、现场调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希望能最大

程度地减少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使调查获得的资料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具有

较高的科学价值。

(1)、调查过程要兼顾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正式调查前规范地进行一次

试调查,并准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在调查员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耐心、细

2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的培训,使调查员掌握调查方法、明确调查内容、使用相同的调查尺度。

(3)、调查前协调各学校和有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做好学校和学生的

宣传和发动工作,以取得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密切的配合。

(4)、调查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明确调查人员任务与职责分工,提

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督导监督,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现场

调查中,对每人测量、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

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

及时补填。

(5)、调查完成后统一录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

逻辑检查,对异常值进行检查、纠正。

五、结果与讨论
5。1调查对象生长发育情况
5.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1730名中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其中男孩867名,占50.1%,
女孩863名,占49.9%。调查对象各年龄比例及性别比例分布无差别

(p>O.05)。(见表2)

表2调查对象按年龄性别分布

5.1.2调查对象的形态指标
根据所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数值,可以看出身高、体重等形态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体重指数(BMI)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
趋势。(见表3、表4)

表3男同学中分年龄组的平均形态指标分布情况

表4女同学中分年龄组的平均形态指标分布情况

5.1.3调查对象肥胖率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检出的肥胖学生为272名,肥胖率为15.72%。其中男生肥胖
率为17.30%,女生肥胖率为14.14%。

男女性别肥胖率比较,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肥胖率,但无统计学意义
(x2=3.27,p>O.05)。分年龄对肥胖率进行性别间比较,除14岁年龄组女
生高于男生外,其余各年龄组肥胖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但无统计学意义(p
>O.05)。分性别对肥胖率进行年龄间比较,男生组中,16岁年龄组男生肥
胖率最高为31.96%,14岁年龄男生肥胖率最低为4.21%,15、16岁年龄组
与13、14岁年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X2=98.86,p<O.01);女生组中,

16岁年龄组女生肥胖率最高为25.12%,13岁年龄组女生肥胖率最低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3%,15、16岁年龄组与13、14岁年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x2=68.99,

p<0.01)。(见表5)
表5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肥胖率比较

}与13、14岁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5.2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的肥胖学生为272名,排除不符合健康条件的学生,将253
名肥胖学生作为肥胖组,排除超重学生,将符合要求的1350名体重正常学
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共计1603名学生),两组总体性别构成一致,年龄构成
上基本一致,在各年龄组中,男女构成也无显著性差异。

5.2.1中学生个性特征分析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问卷初中生有74个是非题,分4个分量表,
用于评价4项个性特征:即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掩饰
(L)。

5.2.1.1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在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中,P,E,N,L人数
比例在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O.05)。(见表6)
在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中,P值高分人数比例在肥胖组与体重
正常组间无差别(p>0.05)。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
间有极显著差别(x2=75.71,p<0.01),表明肥胖组学生外向性格人数比例
高于体重正常组学生。N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差别

2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O.05),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别
(x2=28.55,p<0.01)表明肥胖组学生掩饰性高的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组
学生。(见表7)

表6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情况(90)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堑2 (丝2 (堑2 f塑

体重正常 1350 398(29.48) 178(13.21) 281(20.83) 209(15.49)

肥胖 253 78(30.83) 23(9.09)44(17.55) 31(12.4)

表7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情况(≥60)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阳性人数(%)阳性人数(%)

体重正常 1350 63(4.67) 338(25.04)410(30.37) 195(14.44)

肥胖 253 13(5.14) 132(52.17)幸 69(27.27) 7I(28.06)・

・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5.2.1.2不同性别肥胖中学生与体重正常中学生个性特征分析
本文EPQ研究结果显示:P,E,N,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男生肥胖
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8)

表8男生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情况(90)

组别人数—i茬艾磊石i—1鬲五百聂鬲_]吾匠艾i石了—i鬲丽
。..P E N L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体重正常669 1 89(28.25) 11 8(1 7.64) 149(22.7) 160(23.91)
肥胖 139 42(30.22) 17(12.23) 20(14.39) 31(22.3)

2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男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x2=84.90,p<0.01),表明男生肥胖组学生外向性格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
常组。P,N,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男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

别(p>O.05)。(见表9)

表9男生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情况(≥60)

幸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P,E,N,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女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
别(P>0.05)。(见表10)

表lO女生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情况(gO)

体重正常 68 1 208(30.5) 55(8.0) 1 34(1 9.7) 52(7.6)

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女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X2=

27.29,p<0.01),表明女生肥胖组学生外向性格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组;
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女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x2=38.32,
P<0.01),表明女生肥胖组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
组。P, N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女生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
>0.05)。(见表1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1女生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情况(≥60)

体重正常 681 16(2.3) 206(30.2) 104(27.6) 99(14.5)


肥胖 114 5(4.3) 63(55.3)木 21(18.6)44(38.6)木

木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2.1.3不同年龄肥胖中学生与体重正常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
我们将13岁、14岁两个年龄组划分为低年龄组,15岁、16岁两个年
龄组划分为高年龄组,这样更有利于对体重正常的中学生和肥胖中学生的心
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文EPQ研究结果显示:P,E,N,L值低分的人数比例在低年龄肥
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O.05)。(见表12)P,E,N,L值低
分的人数比例在高年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O.05)。(见
表13)

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低年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x2=80.979,P<0.01),表明低年龄肥胖组学生有较高外向性的人数比例
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E,N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低年龄肥胖组和体重
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O.05)。(见表14)

表12低年龄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情况(斜O)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体重正常 671 154(23.O) 110(16.4) 143(21.3) 126(18.8)

肥胖 29 4(13.8) 5(17.2)4(13.8) 6(20.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3高年龄组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低分检出情况(90)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丝) 【丝) (丝) (丝)

体重正常 679 264 08.9) 60(8.8) 130(19.1)84(12.4)

肥胖 224 74(33.0) 22(9.8)48(21.4) 34(1 5.2)

表14低年龄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情况(≥60)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一。。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

体重正常 671 29(4.3) l 05(1 5.6) 205(30.6) 31(4.6)

肥胖 29 4(13.8) 14(48.3)・ 13(44.8) 3(10.3)

事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E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高年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x2=64.77,p<0.01),表明高年龄肥胖组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
组。L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高年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x2=54.28,p<0.01),表明高年龄肥胖组学生掩饰性比例高于体重正常组。
P,N值高分的人数比例在高年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别(p>
0.05)。(见表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5高年龄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高分检出情况(≥60)

P E N L

组别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人数

体重正常 679 38(5.6) 260(38.3) 210(30.9) 192(28.3)

肥胖 224 12(5.4) 155(69.2)木 55(24.6) 60(26.8)木

奉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前告知学生根据一
星期内的情况限在20分钟内填写完成,以五级评分制评定其心理问题的严
重程度,l为无症状,2为轻度,3为中等程度,4为较严重,5为严重。如
果某因子分>3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或以上程度的症状。

5.2.2.1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包括10个因子,它们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
在对中学生进行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肥胖学生在躯体化(X2=19.47,p<O.OI)、人际关系敏感(X2=15.21,p<O.01)、
抑郁(x2=31.00,p<O.01)、焦虑(x2=18.96,p<O.01)、恐怖(x2=7.14,p<O.01)
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见表16)

5.2.2.2不同性别肥胖中学生和体重正常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在对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生肥胖学

生在躯体化(x2=24.07,p<O.01)、人际关系敏感(X2=7.20,p<O.01)、抑郁
(X2=19.08,p<O.01)、焦虑(X2=24.99,p<O.01)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见
表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6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体重正常 肥胖
症状(N=1350)(n=253)x2 P

躯体化 99(7.33) 43(17.00)木 19.47 <O.01

强迫症状 79(5.85) 18(7.11) O.60 >O.05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269(19.93) 87(34.39)木 15.21 <O.01


抑郁 109(8.07) 54(21.34)水 31.00 <0.01

焦虑 150(11.11) 58(22.92)水 18.96 <0.01

敌对 201(14.89) 39(15.42)0.05 >0.05

恐怖 221(16.37) 59(16.60)水 7.14 <O.01

偏执 133(9.85) 29(23.32)0.61 >0.05

精神病性 39(2.89) 7(2.77)0.01 >O.05

其他 76(5.63) 17(6.72)0.46 >O.05

掌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女生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 (x2=16.12,p<O.01)、抑郁(x2_20.05,P

<O.01)、恐怖(X2=27.03,p<O.01) 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见表1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8女生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5.2,2.3不同年龄(1 3岁、1 4岁为低年龄组,1 5岁、1 6岁为高年龄组)肥


胖中学生和体重正常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在对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年龄组肥

胖学生在躯体化(x2=13.72,p<O.01)、人际关系敏感(x2=9.20,p<O.01)、
抑郁(x2=30.37,p<O.01)、焦虑(x2=17.08,p<O.01)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
生。(见表19)

表19高年龄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木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低年龄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x2=31.50,p<O.01)、恐・际(x2=66.39,
p<O.01)、偏执(x2-=48.38,p<O.01)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见表20)

表20低年龄组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与体重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5.3讨论

目前肥胖已经成为青少年突出的问题之一。以往研究显示,肥胖儿童
更容易感觉孤单、生气、神经质和自尊心受损,肥胖青少年抽烟、喝酒和抑
郁现象较多。肥胖学生与人相处时容易不自在,交往缺乏主动性。长期不良
情绪会导致生活兴趣减退,他们常遭到别人取笑,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多
数变得胆小、猜疑、容易厌烦甚至自闭,面对压力缺乏有效应对方法常用过
度进食来满足自己,导致肥胖进一步发展,形成不易打破的恶性循环【311。
为此,对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国家的迅速
发展。

本次对通辽市部分中学生的肥胖分布情况进行的现况调查,探索与中
学生肥胖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肥胖对青少年健康及心理的影响,为控制和
预防肥胖,降低肥胖有关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3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1肥胖率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5.3。1。1肥胖率分布情况
此次调查对1730名13"-"16岁的在校青少年进行了体格测量,测量指
标包括身高、体重和BMI值。以季成叶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
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法计算儿童的BMI值。以体重超过相应性别、年龄别
的BMI肥胖值为肥胖。本次调查人群肥胖率为15.72%,其中男生肥胖率为
17.30%,女生肥胖率为14.14%,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O.05),无统计
学意义;分年龄对肥胖率进行性别间比较,除14岁年龄组女生高于男生,
其余各年龄组肥胖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但无统计学意义外(p>O.05)。分
年龄比较肥胖的患病率,其中,14岁年龄组肥胖率最低,为4.42%,16岁
年龄组最高,为28.57%,高年龄组(15、16岁年龄组)与低年龄组(13、
14岁年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
本次调查显示,通辽市四所中学学生肥胖率按年龄别呈偏态分布,主
要分布于15、16岁年龄组(以高中学生为主,占96.82%),其中以16岁年
龄组的检出率最高为28.57%。男生和女生肥胖主要分布于15、16岁年龄组。
在此期间男生的检出率为17.30%,女生为14.14%,与某地区男女生肥胖率
比较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的国内报道相似【321。

5.3.1.2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
①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食欲往往旺盛,但是如果进食过多,尤其是高
热量的饮食摄入过多,活动又少,就造成入大于出,过剩的能量就会转化为
脂肪,造成肥胖。尤其是少女,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女
孩子从儿童时的活泼好动一下子变得文静、害羞,各种较剧烈的活动很少参
加,再加上不少女孩子偏好含热量很高的零食,就势必造成营养过剩,促使
身体发胖。

②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学生肥胖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学生长时间
的集中上课和家庭作业,使学生们“静”的时间大于“动”的时间,而体育
运动时间已经压缩到接近于零。体育教学工作者谭力伟指出:由于升学压力
等原因,全国中小学的体育课普遍存在“缩水”现象,体育课程基本成为“走
过场"。

③即使在课余的休息时间,孩子们也多是沉迷于游戏、影视、网络,

3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少,这也是造成肥胖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优越的条件让孩子门失去了最基本的锻炼方式,各种代步工具可以
带孩子们去任何地方,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也减少了孩子们锻炼的机会。

5.3.2肥胖中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5.3.2.1中学生个性特征的肥胖差异性
肥胖学生E量表、L量表维度上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肥胖学生外
向人数比例较体重正常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
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比例。
本次调查肥胖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与以往研究的肥胖学生内向人数
比例较高的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本次调查实名制,致使学生有顾虑,尤其
是肥胖学生在答题选择时产生偏差,造成L量表(掩饰性)高于正常学生。
同时,也证明肥胖学生在E量表(内外向)高于正常学生,是由于掩饰性
决定的。肥胖学生对体形不满意,是导致掩饰性高的另一个原因。

5.3.2.2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性
男生肥胖学生E量表维度上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男生肥胖学生外
向人数比例较体重正常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
女生肥胖学生E量表、L量表维度上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女生肥胖学生
外向人数比例较体重正常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
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比例。
肥胖中学生性别差异的主要特征在于L量表上。男生性格粗犷、豪放,
不拘小节,对自己的躯体外貌上的关注程度不高,形成掩饰性无显著差异,
外向人数增多。而女生大多在意自己的体貌特征,在肥胖问题上有较大的压
力,导致掩饰性和内外向上都高于正常体重学生。

5.3.2.3肥胖中学生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性
低年龄组肥胖学生在E量表维度上严重于体重正常组学生,说明低年
龄肥胖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年龄组肥胖学
生在E量表、L量表维度上高于体重正常组学生,说明高年龄组肥胖学生外
向人数比例较体重正常学生外向人数比例高;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比例。
低年龄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肥胖对他们的心理作用还没有产生太大
的影响,所以形成外向人数多,而掩饰性无明显差别;高年龄组的肥胖学生
相对较大,心理成熟程度已接近成年人,所以容易形成高掩饰性,导致外向
人数增多。另外,由于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培养孩子是家庭的重心,能
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也使学生性格趋于外向。

5.3.3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5.3.3.1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肥胖差异性
本次对中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显示:肥胖学生
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从心理行为问题上看,体型不美,活动不方便,肥胖学生在集体活动
中常是同伴们取乐的对象,常受到同伴们排斥和嘲笑,妨碍肥胖学生主动参
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较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渐渐导致抑郁、
社交退缩和情绪不稳定、焦虑甚至社交恐怖症、躯体化症状等心理行为问题。
所以肥胖学生往往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表现出较多的焦
虑情绪、悲伤、孤独、紧张、担心等行为特征。同时,中学生处在青春期阶
段,比较关注自己身材、外貌,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起烦恼、焦虑、
自卑。肥胖中学生由于外貌特殊,易产生自卑心理,日久导致不同程度的心
理疾患。

5.3.3.2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性 .

男生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高于体重正常
的学生。

女生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肥胖学生开始日益关注自
身的性别角色和与之相关的形体特征,男生希望自己魁伟、高大,有男子汉
气质;女生希望自己苗条、漂亮,细心温柔。若自己不具备这些特征就会自
卑、苦恼,整日忧心忡忡,不敢与异性交往,敏感多疑,常会出现恐惧、紧
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等情绪反应,还伴发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
晕乏力、心慌气促的躯体症状和神经过敏、情绪不稳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

3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样的性别差异,也与男女生的社会角色认同和教育有极大关系。一般我们
认为女孩比较胆小、害羞、文静、会发小脾气,而男孩应该勇敢、坚强、敢
做敢担,家长和学校对不同性别的孩子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是引起性
别差异的另一个原因。

5.3.3.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年龄差异性
高年龄组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高于体重
正常的学生。

低年龄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
理承受能力也需要大量增加。低年龄中学生从儿童期到青春期,身体发生了
质的飞跃,而心理意识上还处于幼稚的儿童阶段,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社会
实践少,思想不够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够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对
肥胖引起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的认识,增加了许多心理困惑,引起恐怖、偏
执等心理问题。高年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这种身心发展的差异
性使他们不善于排解内心的冲突,特别是肥胖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及肥胖引

发的心理问题双重作用下,在与同学相处、参加集体活动、情绪变化、好冲
动等方面,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爱发脾气、好争吵、生闷气、易激怒、情
绪改变迅速而激烈。

5.3.3.4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多,肥胖中学生尤其应
该给予关注。有研究表明: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为个体因
素,其次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印】。
①个性的不完善。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
独生子女特有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了太多的关爱,他们在生活的
自理,与他人的沟通、交往、相处、情感、关心他人、吃苦耐劳、意志品质
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尤其是肥胖学生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照
顾。如果他们又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那么当他们遇到问题、矛
盾和挫折时,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感到痛苦和失望,更促使心理问题的加剧。
②家庭。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过于丰厚的营养饮食使肥胖学生越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越多。许多家长认为肥胖对孩子身体没有影响,更有人以胖为健康,认为孩
子结实,对肥胖儿过份照顾,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
惯,对肥胖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教师。在学校谈到心理问题,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更多的是针
对学生而言,很少有人想到教师也同样会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许多调查研
究表明,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样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重
视,教师会对学生、特别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肥胖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健
康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构成严重的威胁。
④学校教育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无论是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过分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学生所应具备的
多方面的教育,加上社会上诸多不良现象的耳濡目染,最终导致肥胖学生人
格及心理上的偏差。本次调查心理障碍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面临
高考的巨大压力也随之增大,相对于低年龄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少、社交范围
局限、学习负担过重,高年龄学生较低年龄学生易发生心理障碍。
⑤社会因素。肥胖青少年在承受沉重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要面对因其
自身肥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肥胖造成的因素,在客观上影响了外观形
体的美,有悖于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更容易
使肥胖青少年患上生理疾病。

5.3.4青少年肥胖的治疗与预防
肥胖的治疗需要综合利用合理膳食(减少热量摄入)、有氧锻炼(增加
热量消耗)和改变生活方式(建立健康行为)3条途径,使身体稳定处于热
量负平衡,体内脂肪代谢水平下降。青少年减肥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减
肥不能以影响生长发育为代价,减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体重继续增长,而不
是使现有体重继续下降。减肥需要科学知识指导,而获得这些知识最好的途
径是学习。美国专家将该过程归纳为5个不同涵义的字母,L:改变生活方
式(1ife style);E:锻炼(exercise),即有氧活动;A:转变态度(atti-tude),

克服急于求成的侥幸心理,抵制不良诱惑;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获
得长辈和同伴的支持,以利坚持;N:营养(nutrition),选择营养丰富而热
能较低的食物。这些字母顺序排列,构成英文单词“LEARN(学习)”,减
肥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过程【341。

3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般单纯性肥胖学生往往还未达到严重肥胖程度,因此更倾向于预防。
①早行动、早预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们对此有正确认识,并能识别
肥胖的高危因素,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预防。②加强体育锻炼。
许多肥胖学生并不比正常学生吃的多多少,而主要是活动比其他孩子少。所
以要减轻体重,增加运动消耗是重要的。应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散
步,尤其是游泳,打球等,对于减轻和预防肥胖是非常有益的,应充分利用
孩子好奇心强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激发锻炼
的热情。③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更多的是“遗
传”父母的不良习惯,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适当限制高脂肪、高
简单糖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餐前不喝甜饮料等,都应做
到。④有节制地看电视、用电脑。餐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吃零食等不良
习惯都是肥胖的原因,看电视太多,沉迷电子游戏都会对健康不利,容易导
致肥胖。

六、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本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并对研究对象的身
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BMI值和心理量表各个维度的值,分析了通辽市
四所中学学生的肥胖现况及肥胖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①本次调查人群肥胖率为15.72%。
②肥胖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体重正常的学生外向,掩饰性高。
③肥胖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
等维度上较体重正常学生严重。
综上所述,中学生肥胖率较高,肥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体重正常
学生。

6.2建议
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已日益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国,成为21世纪流行性
较大,具有潜在危险性且较难控制的健康问题。单纯肥胖不仅是动脉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等危害生理健康的因素,还使肥胖青少年在自信心、个性形
成、自我评价等方面与体重正常青少年相比处于不利的位置。探索一条行之

3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学生肥胖与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势在必行。

①加强学校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系统、全面。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分年龄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肥胖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观念、自信心

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保健行为培养和不良心理行为的矫正,重点加强高年

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肥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健

康科学知识,建立正确的评价观,树立信念,转变态度,完善行为。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以及

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同时教育和培养学生应对各种环境压力挫折等负

性生活事件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必要时寻求帮助的能力。

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指导
一是加强学校集体心理辅导,重点加强学生的学校环境适应能力、同

学相处能力、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应对挫折能力、心理减压、

不良情绪调节技能指导,及时缓解、疏导不良情绪,消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
问题和疾病发生;二是加强学生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对个人心理行为,尤其是肥胖学生心理行为进行科学指导,对不良心理行为

和心理问题及时矫正疏导和正确诊断。

④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和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健康筛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⑤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是提高父母综合素质,采用正确的子女教育方式和形式,正确认识

和对待肥胖子女的成长及学习、生活;二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家长
互敬互爱,以身作则,同时密切关注子肥胖女心理健康成长,主动与学校进
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肥胖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与学校形成有效的心理防护网,及时发现有不良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学生。

3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

姓名: 性别: 班级: 年龄(周岁):

曾经得过重大疾病:

以下一些问题要求你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不要去猜测怎样才是正确

的回答,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问题,符合你的要求时在“是”或“否”

上打上√号。我们将对你的回答给予严格的保密,请你放心。感谢你对本研
究的合作与支持。

1、你喜欢在你的周围有许多热闹的事吗? 是 否

2、你是个容易生气的人吗? 是 否

3、对你喜欢的人,你是不是乐意伤害他们? 是 否

4、你很容易感到厌烦吗? 是 否

5、你是不是喜欢搞一些有时真会伤害别人的过头玩笑? 是 否

6、你总是立即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吗? 是 否

7、你是不是宁愿一个人呆着而不愿和别的孩子在一起? 是 否

8、是不是有的想法扰得你不能入睡? 是 否

9、你曾经违反过学校的规定吗(如上课做小动作等)? 是 否

10、你喜欢让别的小孩怕你吗? 是 否

11、你是不是很活泼? 是 否

12、是不是有许多事情使你烦恼? 是 否

13、你是不是拿过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或者一支铅笔、一块碎橡
皮)? 是 否

14、你的朋友多吗? 是 否

15、你是不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自己真惨? 是 否

16、你有时喜欢逗弄动物吗? 是 否

17、当别人叫你时,你曾经装着没听见吗? 是 否

18、你喜欢到“闹鬼”的山洞去冒险吗? 是 否

19、你时常觉得生活很单调吗? 是 否

20、你是不是比大多数孩子更容易争吵和打架? 是 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你总是先做完家庭作业再去玩? 是 否

22、你是不是喜欢做那些紧张快速的工作? 是 否

23、你是不是担心会发生些可怕的事情? 是 否

24、当你听到别的孩子骂人时,你是不是阻止他们? 是 否

25、你能使一个联欢会开得很好吗? 是 否

26、当有人指出你或你的学习有错误时,你是不是容易伤心? 是 否

27、若你对别人粗野无礼,是不是都愿意说“对不起”? 是 否

28、是不是有人认为你做了对不起他们的事而要对你进行报复? 是 否

29、你时常无缘无故地感到疲倦吗? 是 否

30、你是不是喜欢取笑别的孩子? 是 否

31、当大人说话的时候,你总是保持安静吗? 是 否

32、在结识新朋友时,你总是主动的吗? 是 否

33、你是不是为某些事生气? 是 否

34、你好像常打架吧? 是 否

35、你喜欢给朋友说笑话或滑稽的故事吗? 是 否

36、你通常拾起别人扔在教室地上的纸和废物吗? 是 否

37、你是不是有很多不同的爱好和兴趣? 是 否

38、你喜欢捉弄别人吗? 是 否

39、你饭前必定洗手吗? 是 否

40、在联欢会上,你是不是宁愿坐着观看而不去玩? 是 否

4l、你是不是常常感:N--:II兰常烦闷? 是 否

42、看到一群人捉弄或欺负一个小孩,你有时是不是觉得很好玩? 是否

43、在课堂上你总是安静的吗(甚至老师不在教室时也是这样)? 是否

44、你是不是有时不能安静地在椅子上多坐一会? 是 否

45、你喜欢和别的孩子混在一起吗? 是 否

46、你的父母对你是不是太严厉? 是 否

47、你是不是喜欢跳降落伞? 是 否

48、如果你觉得你做了一件傻事,是不是很久都在担心? 是 否

49、在愉快的聚会中,你通常是不是能玩个痛快? 是 否

50、你有时是不是觉得活着没意思? 是 否

51、当动物掉入陷阱时,你会感到难过吗? 是 否

4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你曾经对父母有过粗鲁无礼的行为吗? 是 否

53、当你在做某件事时,你是不是常常走神? 是 否

54、你喜欢在海里或池塘里潜水或跳水吗? 是 否

55、你是否因为担心某些事,会在晚上睡不着觉? 是 否

56、你曾经在学校或别人的书上乱写乱画吗? 是 否

57、别人是不是认为你非常活泼? 是 否

58、你经常感到孤单吗? 是 否

59、对别人的东西,你总是特别小心爱护吗? 是 否

60、你是不是总是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大家吃? 是 否

61、你喜欢经常外出玩吗? 是 否

62、做游戏时你骗过人吗? 是 否

63、你是不是觉得,在一个愉快的晚会上你也很难玩得痛快? 是 否

64、你是不是有时感到特别高兴,而在其它时间又无缘无故地觉得难过?是否
65、在附近没有废纸篓时,你是不是把废纸扔在地上?是 否

66、你认为自己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吗? 是 否

67、你是不是喜欢乘坐开得很快的摩托车? 是 否

68、有坏人想害你吗? 是 否

69、你曾经损坏过或丢失过别人的东西吗? 是 否

70、你是不是觉得大多数事情对你都是无所谓的? 是 否

71、是不是有那么几个人时常躲着你? 是 否

72、你去上学时迟到过吗? 是 否

73、别人是不是对你说过许多谎话? 是 否

74、如果你犯了错误是不是都愿意承认? 是 否

4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2.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姓名: 性别: 班级: 年龄(周岁):

以下列出了你可能会有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
期来自己的实际感觉,在以下5项中选择最符合您的一种情况,画一个“√"。
我们将对你的回答给予严格保密,请你放心。感谢你的合作与支持。

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
l、头痛。 口 口 口 口 口

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口 口 口 口 口

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口 口 口 口 口

4、头昏或昏倒。 口 口 口 口 口

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口 口 口 口 口

6、对旁人求全责备。 口 口 口 口 口

7、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口 口 口 口 口

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口 口 口 口 口

9、忘记性大。 口 口 口 口 口

10、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口 口 口 口 口

11、容易烦恼和激怒。 口 口 口 口 口

12、胸痛。 口 口 口 口 口

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口 口 口 口 口

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口 口 口 口 口

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口 口 口 口 口

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口 口 口 口 口

17、发抖。 口 口 口 口 口

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口 口 口 口 口

19、胃口不好。 口 口 口 口 口

20、容易哭泣。口 口 口 口 口

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口 口 口 口 口

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 口 口 口 口

4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口 口 口 口 口

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口 口 口 口 口

25、怕单独出门。 口 口 口 口 口

26、经常责怪自己。 口 口 口 口 口

27、腰痛。 口 口 口 口 口

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口 口 口 口 口

29、感到孤独。 口 口 口 口 口

30、感到苦闷。 口 口 口 口 口

31、过分担忧。 口 口 口 口 口

32、对事物不感兴趣。 口 口 口 口 口

33、感到害怕。 口 口 口 口 口

34、您的情感容易受到伤害。口 口 口 口 口

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口 口 口 口 口

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口 口 口 口

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口 口 口口 口 口

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口 口 口 口

39、心跳得很厉害。口 口 口 口

40、恶心或胃部感到不舒服。口 口 口 口

41、感到比不上他人。口 口 口 口 口口
口[口口口口

42、肌肉酸痛。 口 口 口 口 口

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口 口 口] 口 口

44、难以入睡。 口 口 口 口 口

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口 口 口 口 口

46、难以作出决定。 口 口 口 口 口

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口 口 口 口 口

48、呼吸有困难。口 口 口 口 口

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口 口 口 口 口

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口 口 口 口 口

51、脑子变空了。 口 口 口 口 口

52、身体发麻或刺痛。 口 口 口 口 口

53、喉咙有梗塞感。 口 口 ’口 口 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口 口 口 口 口

55、不能集中注意。 口 口 口 口 口

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口 口 口 口 口

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口 口 口 口 口

58、感到手或脚发重。 口 口 口 口 口

59、想到自己死亡的事。口 口 口 口 口

60、吃得太多。口 口 口 口 口

6l、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口 口 口 口 口

62、有时做一些您自己不愿干的事。 口 口 口 口 口

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口 口 口 口 口

64、醒得太早。 口 口 口 口 口

65、无缘由地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口 口 口 口 口

66、睡得不稳不深。 口 口 口 口 口

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口 口 口 口 口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口 口 口 口 口

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口 口 口 口 口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口 口 口 口 口

7l、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口 口 口 口 口

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 口 口 口 口 口

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口 口 口 口 口

74、经常与人争论。 口 口 口 口 口

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口 口 口 口 口

76、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口 口 口 口 口

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独。 口 口 口 口 口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口 口 口 口 口

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口 口 口 口 口

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象是真的了口 口 口 口 口

81、大叫或摔东西。 口 口 口 口 口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口 口 口 口 口

83、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 口 口 口 口 口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苦恼。 口 口’口 口 口

4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5、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口 口 口 口 口

86、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口 口 口 口 口

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的问题。 口 口 口 口 口

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 口 口 口 口 口

89、感到自己有罪。 口 口 口 口 口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口 口 口 口 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Freedman DS,Srinivasan SR,Valdez RA,et a1.Secrlar increase in relative

weight and adiposity among children over two decades:the Bogalusa Heart

Study.Pediatrics,1 997,99(3):420—426

2.OGDEN EL,KUCZMARSKI RJ,FLEGAL KM,et a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0 growth 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mprovements for the 1977 National Center Health Statistics

version.Pediatircs,2002,109:45—60

3.邱清荣.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1997,18(1):10

4.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 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10):127-128
5.季成叶.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趋势.中国学校

卫生,2006,27(8):648.650
6.季成叶.WHO全球肥胖防治规划、策略和措施回顾与展望.2005年6
月28日,哈尔滨

7.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刍议.教育评论, 1 992,4(7):20—2 1

8.陈振华.大学生心理障碍病理因素的思考.青年心理与咨询, 1992,

5(8):37-45
9.王贵义.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人民日报,1989.8.15
10.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分析.青年心理与咨询,1993,1(4):10.11
1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2):54
12.李占魁,杨玉风,王惠萍.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防治策略[J].现代康
复,2001,5(9):9

13.余毅震,梁书毅.肥胖症对青少年心身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

册,1995,12(4);156

14.廖清奎.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0
15.何健,杨汴,生钟娅. 1991—2000年河南省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病率变化趋
势. 中国校医,2002,1 6(6):502.504

16.高爱钰,潘勇平。北京市东城区学生1 997.2002年肥胖状况. 中国学校

4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卫生,2005,26(2):121—122

17.岳亿玲,张清华,刘素芹等.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配对调查. 中国学

校卫生,2002,23(4):341.343

18.黄水平,邵继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4,24(3):278-279

19.曾晶.肥胖症儿童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4)-
361.362

20.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
21.贺淑曼.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12.14

22.Brandenburg.N.A.Friedman.R.M.&Sliver.S.E.The epidemiolgy of childhood

psychiatric disorders:Prevalence findings from recent studies.Journal

psychiatriatric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 987:76・83

23.Costello,E.J.Psychiatry disorders in pediatric primary care:The new hidden

morbidity.Pediatrics, 1988:82,415—424

24.Kauffman, J.M>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disorsers of children and

youth(6t:ed).Columbus, OH:Merrill,1987:366

25.Indoe D.School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in mental health.

The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8,27(1):97—105

26.中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心理学,2002
(5): 60.62

27.刘嫒,高军. 京城千名高中生精神健康状况调查. 首都医药,2006

(5):4.6

28.姜威,杨慧,刘树春. 医科中专生与肥胖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中国

饮食卫生与健康,2005,3(1)(总第8期):55-56
29.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04

30.季成叶.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 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1):125—127
3 1.陈淑鄂,李建英.肥胖儿童行为特点、心理障碍及健康状况分析叨.卫

生职业教育,2005,(2):74.75

32。高爱钮,潘勇平.北京市东城区学生19972002年肥胖状况. 中国学校卫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2005,26(2):121—122

33.林慧莲.绍兴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90-92
34.季成叶. 肥胖青少年科学减肥策略和综合措施.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4,3(2):94-96.

4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值此学位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三年来给予我精心指导和培育的导师徐

凌中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恩师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将是我以后成长动力的源泉!

同时向给予我极大帮助的郑文贵老师和周成超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也向给予我多方面帮助和支持的我的同学与朋友们表示感谢!在此我

也向支持我、爱我的家人深表谢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月第8卷第3期中发表《亚泰康达先
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49例分析》一文。

5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