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SCD

观云听泉

处的旧的社会机制和传统的道德观念 进
行了勇敢而顽强的抗争 , 同样受到所 处

蘩漪性格中的 社会 以及传统势力的排斥与打击 , 只是
在两位女性身上的表现程度的不同而
己。安娜在背弃了丈夫和儿子后, 贵族社

西方女性精神特质探究 会也拒绝接纳她 , 她被人们认为是不 道


德的女人 , 连正常的社交活动都不能 参
加, 更不 要说得到丈夫离婚的许可, 争取
自己的合法地位了。而蘩漪不仅被剥 夺

□陈国华 了爱的权利 , 连 选择情人也逃不脱乱伦


的 模 式 , 恋 爱 也 只 能 以 “闹 鬼 ”的 方 式 进
行。畸形社会产生畸形的 感情加强了蘩

《雷
雨》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蘩漪。蘩漪是中国旧式女人中的一员 , 但如果 漪爱情的悲剧效果。新的思潮给了她 们
仔细、全面分析 , 她 又不完全是中式的, 在那些旧式中国女人中, 她是全 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 , 强大的旧 道德、旧
新的一个。在自救的行为中 , 如《雷雨 》中所言, 蘩漪身上承载了太多的 制度又封杀了她们的正当的要求。安 娜
“原始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 点染着很多西方女 性文学形象的精神。 与蘩漪是个性自由的追求者 , 她们又都
她在生活上可爱与可怖杂糅, 热烈与冷漠相融, 因爱生仇恨、生乖戾。“在她的身体里 难以走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她们想冲 破
也混流着西方人的血液, 在她的性格里又有西方戏剧人物中特有的‘野性’成分。”蘩 封建的壁垒 , 然而在与强大的封建势 力
漪是一个传统思想阴霾下具有西方内涵的女性形象 , 在她之前的中国文学作品中 , 进 行 了 “困 兽 ”般 的 斗 争 中 , 最 终 以 自 我
即 使有些妇女进行了反叛和抗争 , 但 在 反 抗 的 程 度 上 都 没 有 繁 漪 深 刻 , 都 不 及 蘩 漪 的毁灭告终。
这样 坚决、极端、偏执, 充满了蛮力和野 性 , 也 带 有 着 自 私 、阴 鹜 的 一 面 , 具 有 着 西 方 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
女性的一些精神特质。 者 , 也 是 最 激 烈 的 反 抗 者 、破 坏 者 , 她 们
一、具有复仇性格的女性形象 不失为个性解 放的代表。女性自我意识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的剧目 《美 狄 亚 》与 中 国 曹 禺 的 剧 作 《雷 雨 》中 的 女 主 人 公 美 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 这对于旧的束 缚
狄亚与蘩漪的遭遇与不幸、反抗与斗争有很多相似之处。 女性思想的道德观念 和宗法制度是一种
“蘩漪不是爱就是恨, 爱得深也恨得深, 完全走向极端, 没有调和的余地。她的可 挑战。女性不断地为自己的正当的要 求
爱, 她的迷人之处, 就在于她的尖锐”。这话也同样适用于美狄亚。美狄亚把对丈夫深 与权利进行斗争 , 也是一个 相当长的奋
深的爱在被抛弃后转化为刻骨的恨。她悲愤交加 , 毒死了公主, 又杀死了自己的两个 斗过程。她们身上反映出自然人性的 觉
孩子。这场惊心动魄的情感转化, 是由“爱”的深切到“恨”的极端而酿成的。当她陷入 醒 , 性格及社会决定了她们所走的 道路
深切的爱时 , “爱是一种核能, 一 种 裂 变 , 什 么 也 阻 挡 不 了 它 的 释 放 ”, 她 心 头 刻 骨 的 必然是: 觉醒一反抗一追求一失败。
仇恨也如火山般爆发。伊阿宋为了个人前途另寻新欢, 于是美狄亚沦为弃妇, 她的复 蘩漪性格中的西方女性精神 特 质 在
仇是典型的弃妇对负心汉的复仇。她性格中的自我意识完全苏醒了 : 她主动地用行 此表现为人性的复苏 , 我们从安娜身 上
动来抗争, 她坚决、毫不妥协地对公主与伊阿宋进行报复。正如她说的: “他们里头决 就可见一 斑。蘩漪满身都充满复苏的人
没有一个人白白的伤了我的心而不受到报复 ! ” 性 , 她甚至可以不顾什么伦理道德: “现
蘩漪与美狄亚的性格是趋向极端的: 不是爱, 便是恨。她们所追求的不惜任何代 在我不是你的母亲 。她是见着周萍又活
价去争取, 她们所憎恨的也不惜令其毁灭。蘩漪本人简自就是‘雷雨’的化身, 她操纵 了的女人 , 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 要
着全剧, 她是整个剧的动力。蘩漪,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弃妇的形象。享受不到半 真真活着的女人 ! ”蘩漪之于 周萍, 如安
点做女人的快乐。妒火中烧, 在她向欺辱她的周家父子发出反叛的呐喊声中, 我们看 娜之于沃伦斯基 : “我是人, 我要爱情, 我
到了她的不屈灵魂与复杂乃至变异的性格。正如作者所说 , 蘩漪是“有火炽的热情, 要生活。”而两者面对此种选择所换来的
一颗强悍的心, 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争斗”。蘩漪拥有许多行动上的 处境是共同的 , 就是她们必须要为被 其
矛盾, 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矛盾”与“极端”就是她性格的基调。 打碎的道德、伦理、秩序来承担寂寞与孤
从蘩漪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狄亚的影子。蘩漪有着古希腊美狄亚的野性和蛮 独 , 必 须 与 这 个 由 “正 常 人 ”所 建 树 的 世
力。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当她冲动起来的时候 , 她的热情, 她的欲 界分开。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 随着人的
望, 就像潮水般地涌上来; 当她反抗起来时也会像一团火那样把人烧毁。她抱定“不 解放 , 个性自由旗帜高扬, 我们看到欧洲
在爱中同生, 就在爱中同葬”的念头进行报复。如曹禺所说“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 更 女 性 在 面 临 男 人 所 守 护 的 一 个 秩 序 , 最
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 流着血, 不是恨便是爱, 不是爱便是恨 , 一切都是走向极端, 要 为彰显的是不屈从。由此可知, 为什么外
如电 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 中 间 不 容 易 有 一 条 折 衷 的 路 。 代 表 这 样 性 格 是 周 蘩 漪 国文学作品中有那么多 “不本分”的 女
……”诚如 剧中蘩漪对周萍所说的 , “把 一 个 失 望 的 女 人 逼 得 太 狠 了 , 她 是 什 么 事 都 人 , 如 《包 法 利 夫 人 》、《复 活 》、《安 娜・卡
做得出来的。” 列 尼 娜 》、《红 与 黑 》等 等 许 多 作 品 , 都 呈
蘩漪与美狄亚极端而 又 坚 强 的 性 格 , 是 由 “自 身 的 丰 富 人 性 产 生 的 ”, 更 是 那 个 现给了我们不幸女人的抗争 , 为自我 寻
畸形社会 在人物身上留下的难愈的怆痕 , 曲折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压制与不正常。 求一个本我的存在。这一点正是 蘩漪身
那种超乎常态的“爱”与“恨”正是美狄亚也是蘩漪性格中最鲜明的特征。爱与恨是人 上所具备的 , 它是一种西方精神特质, 也
类情感的两极 , 既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一个人的爱憎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反映 , 正是这一点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
也常常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权 、族 权 、夫 权 , 神 权 的 一 大 群 中 国 妇 女
区分开来, 显出一处耀眼的锋芒。
二、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安娜与蘩漪是艺 术 大 师 托 尔 斯 泰 与 曹 禺 为 中 外 文 学 人 物 画 廊 建 造 的 两 个 不 朽 三、向命运挑战的女性形象
形象。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国度, 但这两个形象在婚恋、家庭生活及结局等方 奥尼尔的《悲悼》和曹禺的《雷雨》都
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蘩漪和安娜所处的都是压抑、令人窒息的环境, 她们有着 有一个为自己的欲望所驱使毫不畏惧 地
相似的不幸。她们生活在单调沉闷的没有爱情的家庭里 , 受着寂寞的煎熬和精神的 向命运挑战的女性形象 , 她们是莱维 妮
折磨。没有爱情的生活与不平等的夫妻关系, 令安娜与蘩漪感到枯燥, 生命的郁结特 娅和蘩漪。莱维妮娅和蘩漪是《悲悼》和
别沉重。 《雷雨》中最富有光彩的人物。
安娜和蘩漪的悲 剧 是 其 所 处 时 代 的 必 然 性 的 悲 剧 。 作 为 两 个 有 知 识 的 美 丽 女 莱维妮娅和蘩 位的家庭中, 生活
性, 受到新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都有摆脱不合理、不幸福婚姻的良好愿望。她们同所 在阴森恐怖、死气沉沉的深宅大院内 , 不
・ 46・
S CD
观云听泉

得不忍受各种清规戒律, 虽然她们衣食 受制于男权社会的写照。


无忧 , 但在精神上却如牢笼中的困兽, 心 夏洛蒂・勃朗特和曹禺正是通过伯莎・梅森和蘩漪这两个疯女人形象 , 在荆棘丛
中都燃烧着激情。所不同的是, 莱维妮娅 生中寻找生路, 在黑暗的夜晚寻求光明, 用家庭悲剧展示深层的社会问题 , 来唤起现
一开始是以清教主义的卫道士出场的, 代人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具有恒久的魅力。
无意识地压抑着自己的青春热望 ; 而繁 五、走向精神反叛的女性形象
漪自从 嫁入周家, 就对周家的家长制深 在 20世纪 30年代的中国和 19世纪 70 年代的挪威两国话剧舞台上 , 分别出现了一
恶痛绝 , 被迫默默地受精神虐待, 压制着 位反抗封建礼 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 , 就 是 《雷 雨 》中 的 繁 漪 和 《玩 偶 之 家 》中 的 娜
正常人的情欲。长时间的情感压抑, 不仅 拉。她们在家中的地位上形似一个“物”。娜拉是一个“玩偶”, 蘩漪是一个“摆设品”。
没有熄灭她们心中的欲火, 反而使她们 无论是“玩偶”还是“摆设品”, 都揭示了妇女所处的附属品的地位。她们同为资产阶
的激情燃烧得更旺,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级知识 女性 , 一个生活在貌似 有 尊 严 有 秩 序 、实 为 冷 酷 专 横 的 封 建 式 的 资 本 家 的 家
更甚。她 们的强烈欲望与禁欲的清教主 庭里, 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 ; 一个在两代人的
义、封建伦理道德之间存在着殊死矛盾 , 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 一个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 , 两
她们的欲望和 激情都蕴藏着强大的反叛 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 控诉与抗争, 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易
力量 , 表现在行动上则是不顾一切的追 卜生通过“玩偶”的反叛, 揭示了一种新的反抗力量的兴起。曹禺则通过“摆设品”的
求、不顾一切的反叛和报复。她们冲破一 反抗, 显示了要求自由解放的力量已渗透到这个黑暗的封建王国。
切桎梏 , 作一次困兽似的然而不正常的 蘩漪和娜拉这两个异国女性在个性解放思想的冲击下 , 分别以雷雨般的性格和
发展。她们变得乖戾 , 一切都走向极端, 摒弃玩偶地位的方式, 在“爱、平等、尊严”中, 殊途而同归 ! 周公馆内一场人伦丑恶的
导致自我 毁灭。繁漪所承受的心理压抑 大暴露, 最终由蘩漪导向高潮。而这一切都源于蘩漪的走与留的内心冲突。当此冲突
和解放的要求 , 和莱维妮娅一样, 都代表 走向极端 , 并外化为蘩漪的行为 时 , 它 便 显 现 出 不 可 抑 制 的 、无 所 畏 惧 的 巨 大 力 量 ,
着某种被压抑着的原始欲望。 这种力量足以导致爱与生命的共同毁灭。蘩漪的“雷雨性格”在这种冲突中充分地表
从莱维妮亚身上 , 我们看到奥 尼 尔 现出来, 并因此成为了精神反叛的典型。娜拉所经历的是由“爱”到“悟”的历程, 即从
所褒扬的理想人格是: 坚定的意志, 沉毅 “玩偶”到“要做人”的历程: 安于玩偶—决心殉情—争取做人。在突发的事件中, 爱消
的性格, 和果 决的行动。对于这样的人 失了, 真情幻灭了, “玩偶”要做人。娜拉正是透过危急时丈夫的斥责与危急后丈夫的
格, 作者是赞美的、钦敬的、叹服的。奥尼 饶恕 , 猛然清醒了, 看到了脉脉 温 情 掩 饰 下 的 面 目 可 僧 的 实 质 , 坚 决 抛 弃 玩 偶 地 位 ,
尔 提 倡 人 的 “超 人 ”意 志 和 自 由 人 性 , 这 从而成为精神反叛的典型。
一点在曹禺剧作的女性形象中 , 只有繁 面对强权与压制, 两位性格倔强、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走向了精神反叛。中国
漪 堪 与 之 匹 敌 , 她 与 奥 尼 尔 《悲 悼 》中 的 的蘩漪表现为: 砸烂枯井要新生; 娜威的娜拉则表现为 : 撕破温情去做人。她们大胆
莱维尼亚狂飙反叛精神相近 , 她们都是 叛逆, 顽强抗争, 历尽血泪交织的苦难, 最终完成了她们的抗争的历程。
以传统伦理道德和 宗教禁欲主义的最强 由此可见, 蘩漪这一形象经常是多重交错的。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的性格张
有力的挑战者和反叛者的悲剧形象出现 力,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人性的复苏, 《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向命运挑战的个
的, 都展示出高于凡人 之上的生命力, 产 性 , 《玩偶之家》中的娜 拉的精神反叛, 还 有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中 的 朱 丽 叶 , 《威 斯 商
生一种令人恐惧的人格力量 , 放射出一 人》中的鲍细亚, 《奥赛罗》中的苔 丝德蒙 娜 、爱 米 利 亚 , 《巴 黎 圣 母 院 》中 的 艾 斯 梅 哈
种惊心动魄的美, 给人以崇高 的悲剧美 尔达, 《茶花女》中的茶花女, 《苔丝》中的苔 丝 , 《包 法 利 夫 人 》中 的 包 法 利 夫 人 和 《羊
感。 脂球》中的羊脂球……这些西方女性, 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似乎
四、向男权社会反抗的女性形 看到 , 在西方文学的这些女性形 象 中 , 她 们 都 有 蘩 漪 的 诸 多 记 忆 , 也 可 以 说 , 这 些 女
象 子在蘩漪身上都可以找到魅影。可以说, 蘩漪在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得益于她染上
《简 爱 》中 的 伯 莎・梅 森 和 《雷 雨 》中 了西方女子的色彩。
的繁漪这两个人物 , 虽然身处两个不同 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话剧经验是曹禺成功创作《雷雨》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 , 曹
的时代 , 虽然属于 不同的国度, 然而伯莎 禺也赋予了蘩漪“西方女人”的性格。“原型批评”家弗莱指出 , “原型是一种典范的,
和繁漪却同样遭受着男权社会的压迫, 反复出现的意象”。他还强调说: “我用原型这个术语指一种在文学中反复应用并因
她们都被男性压迫者污 蔑为疯子 , 困兽 此而成为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⑩在蘩漪的身上 , 我们可以看出其类型在西
般地被囚于男权世界的牢笼之中。在男 方女性形象系列中反复出现 , 而这一类型纵向上与人类历史上及文学史上的某些女
权独霸的社会 , 话语这个人之所 以为人 性原型形象明接暗通 , 横向上 则 融 个 体 感 受 的 独 特 性 与 普 遍 传 达 性 于 一 体 , 从 而 把
的惟一特性, 被男性强占侵吞了。不论是 这一人物形象导向一个深度性的空间。荣格认为: “伟大艺术的奥秘”在于原型或者
伯莎还是繁漪在这里水远没有表白自己 原始意象 , “原型的影响激动 着 我 们 , 因 为 它 唤 起 一 种 比 我 们 自 己 的 声 音 更 强 的 声
心声的机会和权利。 音。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11
从这里我们也可
伯莎、繁漪是男性霸权旧世界 的 两 以窥见繁漪所以能长久地被读者、观众接受, 在话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原因。并且 ,
团火焰 , 她们以独特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原型 虽然意味着已成、复现, 但同 时 也 意 味 着 生 成 、增 殖 , 这 也 是 繁 漪 这 个 艺 术 形 象
在漫漫的黑 夜里燃烧着、熬煎着、呐喊 生命力之所在。
着 , 以女性那种特有的壮歌悲舞震撼着
一批又一批观众。“女人的疾病与男人的 参考文献:
性 与 情 相 关 ”, 女 权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者 认 ① 刘桂萍 . 蘩漪“原始野性”的形象意义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 .
为 , “疾病是一种象征, 一种隐喻……在 ② 辛宪锡 . 曹禺的戏剧艺术 [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
女作家笔下 , 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 ③ 饶梵子 . 中西戏剧比较教程 [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喻。”“疯狂是一种最女性气、最令人尊 ④ 曹禺 . 《雷向》序 .[A]曹禺选集・附录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⑤ 曹禺 . 曹禺全集( 第五卷) [M].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6.
敬、对负心的男人和强大 的父母最少威
⑥ 曹禺 . 曹禺代表作 [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胁的行为。”因为“妇女被置于非理性的、
⑦ 柯可 . 曹禺戏剧人物的美学意义 [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9.
沉 默 的 , 自 然 、肉 体 的 一 面 , 男 人 却 被 看
⑧ 陈晓兰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诠释 [M].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1: 209.
做理性、话语、文化、思想的一面”。男人
⑨ 艾莱恩・肖瓦尔特 . 妇女・疯狂・英国文化 [M]. 兰州: 兰州文艺出版社, 1998: 154.
们认为女人疯 了 , 是惧怕女人的反抗, 是 ⑩ 弗莱: 作为原型的象征 [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为他们掩盖自己对女性的内心的恐惧, 11[ 瑞士] 荣格著 . 冯川, 苏克译 . 心理学与文学[ M ] . 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为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繁漪由正常, 被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戏剧戏曲研究所)
逼迫疯狂, 到真正疯狂的过程就是妇女
・ 4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