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30卷第8期 计算机仿真 2013年8月

文章编号:l006—9348(2013)08—0027一05

旋翼 复合 材料桨叶参数化及有限元建模
陈琨,刘 勇,张呈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直升机旋翼桨叶结构建模通常只考虑内部结构的几何特征,在进行优化设计时,没有考虑设计参数对初始静强度设计

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出采用有限元离散方法,面向多数直升机采用的c型梁结构,将桨叶内部结构分为带设计控制点的

三大类构型模块,建立了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保证桨叶大梁设计强度不变的参数化模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背景网格与层结

构网格结合的快速有限元离散方法,生成高效的旋翼复合材料桨叶剖面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海豚”直升机桨叶剖
面建模,验证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桨叶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桨叶剖面参数化;有限元网格划分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Rotor Composite Blade Parametric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CHEN Kun,LIU Yong,ZHANG Cheng—lin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Rotorcraft Aeromechanic,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 Jiangsu 210016,China)

ABSTRACT:Usually helicopter rotor blade structure modeling only considers the geometric features of the internal

during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process,has not considered the design parameters
structure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

tial static strength.For the blade optimization design,a finite element discrete method Was presented.In view of the

majority of the helicopters’C type beam blade section,the internal structur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configura-

tion modules with design control points,and a model with unchanged design strength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Was

established.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osite blade characteristics,both background mesh and layer—structure mesh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composite blade finite element discrete parameterized model.Through the“Dol-

phin”helicopter blade profile modeling,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arameterized model were verifyed.

KEYWORDS:Rotor blade structure dynamics design;Composite blade profile parametric;Finite element mesh divi—

sion

荷为目的,进一步修改桨叶结构,直到满足工程要求。
1 引言 通常旋翼桨叶的动力学设计分析u’21是直接采用给定的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刚度、比强度、疲劳性能和经济 桨叶剖面刚度特性和质量分布曲线,因为没有考虑桨叶内部

性,并且可设计性强,在航空领域备受青睐。多铺层、多轴向 结构对剖面特性的影响,无法指导桨叶剖面结构设计。也有

和各项异性的复合材料特性,相对于传统金属结构,在设计 学者通过建立简化的复合材料盒型梁桨叶来进行研究口1,但
中能够使用更灵活的手段,实现更广泛的设计目的。 是这样的简化模型也无法反映真实的桨叶结构特性,顾元宪

旋翼同时作为直升机的升力面和操纵面,相对于固定机 等人M1首次建立了面向设计的桨叶剖面参数化模型,将实际

翼有着更为突出的动力学问题,而桨叶动力学设计是反复迭 桨叶结构与优化技术结合,实现了桨叶结构的设计优化,不

代的过程,打样设计确定最初的桨叶剖面结构,获得剖面的 过没有考虑优化过程中调整设计参数可能导致无法满足初

质量、刚度和惯量,通过动力学分析计算获得桨叶固有模态 始设计强度的要求。

或桨叶动载荷,根据计算结果,以避开共振频率或者降低载 本文以典型的旋翼C型梁复合材料桨叶剖面为标准,贴
合实际工程设计需要,按模块分类的旋翼桨叶剖面参数化方
法,把桨叶部件归类为独立结构、层板结构、复合材料库三大
收稿日期:2012—10—22修回日期:2012—11—12
类构型模块,加入设计控制点调整各构件形状、位置,提出一

一27—

万方数据
种能够保强度的参数调整方法,在调整设计点的同时,兼顾 设计要求。典型的c型梁形状如图1所示,桨叶气动外形确
考虑初始设计强度。最终通过接连材料数据库的方法获得 定之后就不再改变,所以c型梁的形状是由不与蒙皮相连的
各部件的材料信息参数,形成高仿真度的参数化模型。 地方决定的,即通过参数化边1、2就能够描述整个大梁的
桨叶结构参数模型建立完成之后,可以使用解析法和有 形状。

限元法计算桨叶剖面特性,解析法的计算速度快,但精度不
高。为了保证精度,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为了能够给有限
元软件提供数据,需要对模型进行离散,随着智能优化算法
在设计中广泛的运用,要求有限元模型有更快的建模速度,
一般有限元离散方法虽然通用性好,但是速度较慢,本文面
向桨叶结构特点,采用背景网格和层结构划分网格法,达到
快速离散桨叶剖面的目的,为后续有限元计算提供了高效、
高仿真度的旋翼复合材料桨叶剖面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通
过算例与真实桨叶的剖面特性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
的可靠性。

2旋翼部件特性 图1 C型梁及边1、2参数化节点布置

旋翼复合材料桨叶通常由大梁、蒙皮、配重、与内墙形成
随意的节点控制显然不能够满足等强度设计要求,本文
的腔体和填充泡沫组成,参数化模型在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
采用节点控制和面积补偿来参数化c型梁,实现过程如下:
的前提下,为了动力学设计等,还需要对桨叶内部结构进行
1)布置设计控制点,如图1实心点所示;
调整。
2)计算C型梁面积S。,与强度设计面积S。对比,求出
本文根据表1所列,将各部件归类,凡是需要厚度信息
面积差AS=S,一So;
的部件,都归为板层结构,以规则的层结构描述实现层板的
3)以自动调节点为动点,如图1中的空心点。前后2个
几何参数化;不需要厚度信息的部件采用独立的几何参数化
控制点为底边构成三角形,由需要的补偿面积直接计算得到
方法;几何参数化之后都需要连接复合材料库获得材料信息
三角形的高。从而获得自动调节点的调节量。
(如刚度、密度等)。
表1设计部件参数化列表 以△.s为正值为例,设计控制点使得新c型梁的面积比
原设计面积大,为了保持面积不变,如图2所示。

2.1等强度的C型梁参数化
桨叶设计首先需要通过总体设计方案确定旋翼承载能
图2面积一致的C型梁结构图
力,给出主要承力部件规格(尺寸、转速等)。桨叶的静载荷
主要由离心力决定,大梁作为桨叶的主要承力部件,在设计
图2中,在边1、2之间增加2个动态调节点,以所在边
时由离心力产生的正应力不应大于强度规范中相应材料给
为底边,作垂直线,计算出调节点沿该垂线到蒙皮的距离分
定的最大应力盯一,即
别为L。,岛,岛,厶,按照距离的远近按比例的分配各动点的
盯:譬<‰
盯2百<盯max L(1)
1,
调节量,即B,C两点分别获得调节量:

其中n表示离心力载荷,A表示承力部件的截面面积。所 SB=AS・Ll/(Ll+如+岛+厶) (1)

以对大梁参数化时不能只考虑调节大梁的形状,还应该在形 Sc=AS。L2/(L1+如+厶+L4) (2)

状参数变化时能够保证最危险截面的设计强度。由式(1)可 获得调节量之后,开始计算各调节点的移动量,日点以
知,当形状变化时如果总面积不变即可以保证强度符合初始 其前后A,C两点为底边,沿底边的垂线方向向蒙皮移动E,

一28一

万方数据
日。为AABC的高,由于B点移动量已知,则日点的移动量也 到前缘的距离,一个z型梁需要用4个参数来描述,x1,勉
为: 定位z型梁上下两点z6,铂分别描述z型梁的上下板宽和
巩=H。=2S日/l AC (3) 梁的高度,若有第二个z型梁再增加一组相同参数即可,主

曰点移动至B:这时以B.D为底边移动C点,这时B.D, 要定位参数见图4。

C已经形成了三角形,可以根据下式求得c的调节量巩: ‰:(L1,心,x1,炮,z6,z危,n) (7)

Hc=吼+日3=2Sc/1日’D (4)

边AD经过调节后变成了AB’C’D,边2也用同样的方式

进行调节。若△5为负值,则调节动点按照反方向移动则可。
而点A和F是沿着翼型内边界移动的,只需要横向坐标即可
描述,所以c型梁所有的设计变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定位
变量:

K=(蜀,砟,%,Yo) (5)
通过这种方法,设计者可以通过对A,D,F三点进行调 图4桨叶各层板部件定位结构

整,改变C型梁的形状,同时还能够保证调整前后C型梁的
2.3配重
面积不变。
有时桨叶需要添加配重,则可以用配重中心坐标(x。,
另外,经过调节之后,若动调节点超出了边界(超出蒙皮
或内部交错),则跳出程序,提示设计者控制点的移动已经不 ym)、配重材料号和配重等级厶来描述,配重需要结合剖面
能获得等强度的大梁设计,需要更改设计控制点的移动 网格来形成,配重材料号用于查询材料数据库,获得材料特
范围。 性,围绕着配重中心点,依据配重等级的大小,划分属于配重
2.2层板结构参数化 的网格。
旋翼桨叶的层板结构包括蒙皮、内壁梁、后缘条,前缘包
铁可以视为附在翼型前缘的一层金属层板。层板参数化需 3 自动快速翼型网格生成方法

要对材料属性和位置信息进行参数化。 通过上面参数化方法,形成桨叶剖面的几何描述,为了
通过建立材料数据库,以数据库的方式管理复合材料特 能够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桨叶剖面特性,本文针对桨叶剖面
性,数据库中包含材料编号、单层厚度、复合材料主方向性能 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背景网格与层结构网格结合的方法对
参数等,建模时以材料编号M。为索引寻找材料数据库,输 其进行离散。
入铺层角度参数即可获得材料属性。 3.1背景网格法离散C型梁
‰=(肘Ⅳ,A№) (6) 背景网格法是基于栅格法的一种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
其中M。为材料编号,A№为当前层板铺层角,图3为一个三 能够用于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网格离散。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层层板材料属性参数化过程。该三层板第一层材料号为1, 以下三步:
铺层角为A1;第二层和第三层材料相同,材料2,铺层角不 1)首先生成背景网格拓扑关系。依据平面图形边界坐
同,分别为A2—1和A2-2。 标生成略大于该图形的背景正方形网格,即确定每个网格节
点的坐标和编号。如图5所示。

一W。
一_一 J}

, J

,, .,

.,7 J,

.,7 J,

,7 /

,7 /7

,’ .,

.7 r

, .‘

, .7

J’

, /

’L

L 、、

、 、。

、、…
、~ -’‘

图3层板结构材料属性参数化示意图
~-一
、、一

’’~‘

、 一
除蒙皮以外,其它层板部件还需要通过桨叶内部位置信
息来描述。
位置参数以翼型前缘为基准,其中L1,乜为包铁上下点 图5背景网格生成

一29—

万方数据
2)获得平面图形内部节点。通常采用射线法"1判断节
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以每个节点为起点作射线,用交点个
数的奇偶性来判断。若背景网格上的每个节点对多边形的
所有边依次求交点,计算量随着网格密度和多边形边数增加

而急剧增加。本文以射线法为基础,只取背景网格边沿的一
组节点,这里以水平边沿节点为例,边沿节点一定是在平面
图形之外,以边沿点为起点向垂直方向作射线,求出与多边
形的交点,并按照射线方向排序,依据射线法,一对奇偶交点
之间的节点即为内部节点,这样能够减少背景网格节点求交
点次数,加快内部网格识别速度,图6为完成内部节点识别
后的网格图像。

图7边界缝隙网格处理

高精度的网格,可进一步加密背景网格或者在本文网格基础
上使用局部网格加密算法,本文不再赘述。
3.2层结构网格离散法
除了不规则的多边形大梁之外,旋翼桨叶主要是由复合
材料铺层的层板结构构成,因此单独对层板结构进行更为简
单快速的网格处理。
层结构实质是两两平行线构成,只要按照材料厚度生成
等点数的平行线,再将两两平行线之间的点按照四边形网格
的拓扑关系连接起来就可以快速将层板结构离散。
图6获得平面图形内部节点 按一定距离生成有方向性的等点数的平行线是形成网
格的关键。如图8假设多边形相邻两条边,AB和BC交于曰
3)边界区域网格处理。获得了内部网格之后,平面图 点,要向内形成间距为h的平行线,需要计算出曰’的坐标,向
形轮廓线与内部节点之间存在着一些缝隙。将最接近某轮 量奶是戤和BC边的等长度向量口1和口2之和,而l口1 J=
廓线段的网格节点沿该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拉伸至轮廓线 n2 I=h/sin 0,所以B’点的坐标可以由下式得到:
上,如图7虚线所示,拉伸之后,还存在部分锯齿形的区域, .o .1

B’(x,y)=B(算,Y)+h/sin一×(1竺专_T+_『竺三一T) (7)
可以与轮廓线围成三角形单元,具体方法是判断拉伸后这些
点是否属于同一个单元,若不属于同一个单元,则与这两个

不同单元的公共节点形成三角形单元。图7表示以正四边
形单元为主,包含少量三角形单元的网格已经完成。用该算
法对c型梁生成一万个单元,正四边形占总网格的比例高达

98%,同时该算法避免了对于边界缝隙还采用复杂的三角形
网格生成算法,达到快速而高质量的网格生成目的。
表2为本文算法与Patran软件网格生成速度对比,同等
量级的网格数量,本文算法效率更高,适合用于结构优化迭
代设计。
表2网格剖分分析 A

图8给定距离的折线平行线生成

向内铺层的网格程序计算步骤如下:
1)按照逆时针顺序储存第一层节点于数组P中,并根
据材料厚度得到第一层层板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距h;
对于剖面特性有限元计算,按照本文方法,设置合适的
2)计算各边矢量方向,即oi=P…一P。,同时求出单位
背景网格密度,即可调节网格精度以满足需求。如果需要更

一30一

万方数据
化矢量储存于数组Na中; 通过表2计算对比,可见通过本文建立的参数化有限元
3)计算相邻边夹角,sin 0。=a。×q; 模型能够准确的计算桨叶剖面特性,满足工程桨叶设计要

4)依次便可求出各个平行点坐标:P’。(算,Y):P.(茗,Y) 求,能够为桨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高效高仿真度的参数化结
+h/sin 0・(№…一舶.) 构模型。

5)如果需要向外铺层则将求点公式变为:P’i(x,y)=Pi
(z,Y)+h/sin 0・(盹。一№…)即可。 参考文献:
6)有了等点数的平行线,就可以将各层板所属的两两 [1] 向锦武,张呈林,王适存.低振动旋翼桨叶的动力学优化设计

平行线之间的点数按顺序连接形成四边形网格。 [J].航空动力学报,1996,11(2):125—128.

最后把各个离散好的部件组装起来,将边界交接节点连 [2] 王红州,刘勇,张呈林.基于桨叶模态修型的直升机减振优化

[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10):1157一1161.
接,编号统一处理,整个桨叶剖面网格划分结束,即可用此有
[3] R∞jan Ganguli,IndeIjit Chopm.Aeroelastic Optimization of a

限元模型进行剖面特性的计算。
Helicopter Rotor to Reduce Vibration and Dynamic Stresses[J].

Journal of aircraft,1996,12(4):808—815.
4建模实例及剖面特性计算算例
[4] 顾元宪,等.面向设计的复合材料桨叶动力优化设计[J].航
“海豚”直升机桨叶是典型的C型梁结构,由两个z型
空学报,1998,3(3).
梁将剖面划分为3个腔体,通过本文方法对该桨叶剖面进行 [5] 王泽根.射线法判定点与多边形包含关系的改进[J].解放军
参数化建模,如图9所示,将有限元建模结果输入有限元计 测绘学院学报,1999,16(2):130—132.
算程序,计算出该桨叶的剖面结构特性。 [6]樊光华,等.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结构优化与振动控制[J].

航空学报,1991,12(12):554—559.

[7] 张亚军.刘繁俭.BLASEP--复合材料桨叶剖面特性的快速计
算[C].第二十五届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集,2009.

图9“海豚”桨叶展向∞%处剖面参数化模型 [作者简介]
陈琨(1984一),男(侗族),贵州人,博士研究生,
表3“海豚”桨叶展向加%处剖面特性 主要研究方向为直升机旋翼气弹动力学及结构
优化。

刘 勇(1968一),男(汉族),山东人,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直升机旋翼气弹动力学及结构优化设计,复合材料设计、工程

力学。

张呈林(1941一),男(汉族),陕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
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直升机总体、动力学设计。

(上接第22页) [9] 黄胡晨,熊家军,杨龙坡.基于遗传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

2009,21(18):16一19. 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8,22(4):250—255.

[5] 王春光,刘金江,孙即祥.基于稀疏分解和模糊理论的心电信

号波形检测及识别[J].信号处理,2009,25(7):1057—1061. [作者简介】
[6]Liu Hongbo,njinl Abraham.An hybrid fuzzy variable neighbor- 王春光(1975.1一),男(汉族),河南封丘人,博士,
hood particle SWalT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quadratic as・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军事运筹学。

problems[J].Joumal of Universal Computer Science,


signment 叶江华(1963.5一),男(汉族),湖北大冶人,博士,
2007,13(9):1309—1331.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仿真及模型服务。
[7]Kyun Ho Lee,Seung Wook Baek,Ki Wan Kim.Inverse radiation
吴先翔(1965.3一),男(汉族),江西都昌人,博士
analysis using repulsive particle swami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军事运筹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51,2008:2772—

2783.

[8]Li Xiaodong.Niching Without Niching Parameter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Using a
Ring Topology[J].IEEE Transactions on Ev—

olutionary Computation.2010,14(1):150—169.

一31—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