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第 9 

5卷   第1 0期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95 No.10
2 0 2 1 年 1 
0月 Oct.2  0 2 1

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 、
熔 -流体演化 、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秦克章1,2),周起凤1,3),唐冬梅1),王春龙1,4),朱丽群1,2)
1)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北京,
101300;4)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内容提要: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以独特的 实 心 礼 帽 形 态、完 美 的 同 心 环 状 结 构 分 带 和 复 杂 的 稀 有 金 属


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 3 号脉伟晶岩 岩 浆 具 有 不 均 一 性 和 高 度 演 化 特
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 心 礼 帽 形 态。 岩 浆 就 位 后 经 历 了 岩
浆阶段、岩浆 -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 Be-Nb-Ta、
Li-Be-Nb-Ta和 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
不混溶控制着 3 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 分 配。 外 部 带(Ⅰ ~ Ⅳ 带)的 强 烈 结
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 Ⅳ 带与 Ⅴ 带间的流体大规模 出 溶,有 利 于 岩 浆 达 到 锂 饱 和 浓 度,开 始 锂 的 大 规 模 沉 淀。 指 出
熔 -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 探 讨、挥 发 分 P、
F、B、
Li和 CO2 对
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结晶分异;液相不混溶;稀有金属富集;新疆可可托海

   新疆 阿 尔 泰 造 山 带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稀 有 金 属 产 1998,2000;Zhu 
Jinchu 
eta
 l.,2000)、岩石学( Zou
地,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 脉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花 岗 伟 晶 Tianr
en et
 al.,1975; Wang Xianue,1980;Zou

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以 完 美 的 同 心 环 状 内 部 结 构 分 Tianr
en et
 al.,2006; Leng Chengb
iao e
t l.,
 a
带、罕见的岩钟状 形 态,稀 有 金 属 矿 种 多、规 模 大 闻 2007;Qin Kezhang e
t l.,2019)、年 代 学 (
 a Zou
名于世,并具有“功勋矿”的称号,为国家发展做出了 Ti
anren et al.,1986;Chen et al.,2000;Zhu
巨大贡献。20 世 纪 80 年 代 起,我 国 学 者 在 矿 物 学 Yong
f eng 
e t
 al.,2002; Wang Denghong e
t l.,
 a
(Wang Xi
anue
j  e
t l.,1981;Fan L
 a iangming e
t 2004;Zhu et
 al.,2006;Wang eta
 l.,2007b;Ren
al.,1994;Liu Yan et l.,2003;Zhang e
 a t
 al., Baoqi
n e
t l.,2011;Qi
a n 
Kezhang 
eta
 l.,2013;L
iu
2004a,2004b,2008a,2008b;Wang 
eta
 l.,2006a, e
t al.,2014;Zhou e t l.,2015b,2018;Chen
 a
2007a,2009;Liu 
eta
 l.,2005;Cao 
et l.,2013;
a J
ian
f eng 
eta
 l.,2018;Yan Junwu 
eta
 l.,2020)、同
Zhou Qif
eng e
t al.,2013;Zhou Tianyi e
t l.,
 a 位素 地 球 化 学 (
Zou Ti
anr
en e
t l.,1986; Wang
 a
2014; Wu Shour
ong et
 al.,2015;Zhou e
t l.,
 a Denghong 
eta
 l.,1998,2001;Zhang Hui,2001;
2015a;Kang We i
rui,2017;Tang Hong e
t l.,
 a Zhu e
t l.,2006)、矿田构造(
a Tian 
Ye e
t l.,2015;

2018)、包 裹 体 (Zou Ti
anr
en et l.,1986;Zhang
 a Ti
an 
eta
 l.,2016)等 方 面 开 展 了 大 量 研 究,取 得 了
Enshi
 et
 al.,1987; Wu Changni
an e
t al.,1994, 丰硕成果,为我们揭 示 了 3 号 脉 的 内 部 结 构 分 带 特
1995a,1995b;Lu 
eta
 l.,1997;L
i Zhao
lin 
eta
 l., 征和形成演化阶段,并为伟晶岩岩浆性质与来源、稀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602095)、中国科学 院 重 点 部 署 项 目(编 号 ZDRW-ZS-2020-4-1)和 国 家 “十 二 五”科 技 支 撑 计 划


新疆 305 项目(编号 2011BAB06B03-04)联合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 2021-07-04;改回日期: 2021-08-13;网络发表日期:
2021-09-15;责任编辑:蔡志慧。
作者简介:秦克章,男, 1964 年生。博士,研究员,从事造山带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E-ma il:kz
q@ma
il.
iggc
as.
a cn。
c.
引用本文: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朱丽群 .2021.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 属 富 集
机理及待解之谜 .地质学报,95 ( 10):3039~3053,do i:10.19762/j.
cnki.
dizhi
xuebao.2021081.
Qin Kezhang,Zhou  Qieng,Tang 
f Dongmei,Wang Chunong,Zhu 
l L
iqun.2021.The  empla
cement me
chansm,me
i t-f
l lui

evo
luton,r
i are-e
lement met
allogenesi
s and puz
zle
s of
 the Koktokay No.3 pegmati
te rare
 elemen
tal
 depos
it,Al
tai.Ac t

Geolog
ica Si
nica,95 (10):3039~3053.
地 质 学 报
3040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有金属成矿机制、岩浆侵位机制、以及形成时代与成 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之一,蕴藏工
矿时限的探讨提供 了 重 要 证 据 和 关 键 信 息,为 未 来 业白云母、陶瓷长石、稀有金属和宝石等丰富的矿产
花岗 伟 晶 岩 成 因 和 稀 有 金 属 成 矿 机 理 研 究 奠 定 资源。阿尔泰伟晶 岩 型 矿 床 可 划 分 为 加 里 东 期、海
基础。 西期、印支期至 燕 山 早 期 四 期。 阿 尔 泰 造 山 带 中 伟
在回 顾 前 人 工 作 进 展 的 基 础 上,总 结 了 可 可 托 晶岩表现一定的 时 空 分 布 规 律。 其 中,泥 盆 纪 - 石
海 3 号脉伟晶岩稀 有 金 属 矿 床 的 基 本 特 征,介 绍 了 炭纪和二叠纪伟晶 岩 主 要 分 布 于 琼 库 尔 地 体 中,三
最新研究进展,如岩浆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岩 叠纪伟晶岩和早侏罗世伟晶岩主要分布于中阿尔泰
浆顶蚀是其主要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及流体大规 地体 中,少 数 分 布 于 琼 库 尔 地 体 中 (Lv e
t l.,
 a
模出溶与结构带 -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晶分异作用和 2018,2021;Zhou 
eta
 l.,2018;Zhang 
Hui
 et
 al.,
液相不混溶控制着 3 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 2019)。造山作用峰期 (加 里 东 期 与 海 西 早 期)形 成
列,流体交代可 影 响 稀 有 金 属 再 分 配。 指 出 了 成 因 的伟晶岩多为工 业 白 云 母 型 和 REE-Nb 型,造 山 后
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和沿缓倾斜帽深部找矿等有 与非造山阶段(二叠纪 - 中侏罗世)形成的伟晶岩多
待深化研究的方向。 为稀有金属 型 (矿 化 类 型 包 括 Be、
Li、
Li-Be-Nb-Ta-
Cs组合)(
Qin 
Kezhang 
eta
 l.,2013,2017)。 阿 尔
1  矿床地质概况 泰稀有金属成矿带产出 10 万余条伟晶岩脉,划分为
阿尔泰造山带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属伟晶岩产 9 个矿集区(图 1)。可 可 托 海 矿 集 区 位 于 阿 尔 泰 造

图 1  阿尔泰造山带地质简图(据 Wi
ndl
ey 
eta
 l.,2002;Wang 
eta
 l.,2006b,2007b;Ca
i e
t l.,2011)

Fig.
1 Geolog
ica
l sket
ch 
map 
oft
 he Ch
inese Al
tai
 or
ogeny 
belt

mod
ifi
edf
 rom Wi
ndl
ey e
t a , ;
l. 2002 Wang et
 a , , ;
l. 2006b 2007b Caie
 t l.,2011)

Ⅰ —北阿尔泰山地体;Ⅱ —北西阿尔泰山地体;Ⅲ —中阿尔泰山地体;Ⅳ —琼库尔 -阿巴宫地体;Ⅴ —额尔齐斯地体;Ⅵ —布尔津 -二台地体;
1—青河矿集区;2—可可托海矿集区;3—库威 -结别特矿集区;4—柯鲁 木 特 -吉 得 克 矿 集 区;5—卡 拉 额 尔 齐 斯 矿 集 区;6—大 喀 拉 苏 -可 可
西尔矿集区;7—小卡拉苏 -切别林矿集区;8—海流滩 -也留曼矿集区;9—加曼哈巴矿集区
Ⅰ — Al
tai
shan
 te
rrane;Ⅱ —NW 
Alt
aishan
 te
rrane;Ⅲ —Cen
tra
l Al
tai
shan
ter
rane;Ⅳ —Qi
ongkue
r-Abagong
 te
rrane;Ⅴ —Er
qis
 te
rrane;Ⅵ —
Pe
rki
n-Er
tai
 te
rrane;1—Qi
nghe 
pegma
tit
e d
ist
rit;2—Keke
c tuoha
i pegma
tit
e d
ist
rit;3—Kuwe
c i-J
ieb
iet
e pegma
tit
e d
ist
rit;4—Ke
c lumu
te-

ideke 
pegma
tit
e d
ist
rit;5—Ka
c lae
eri
qsi
 pegma
tit
e d
ist
rit;6—Daka
c lasu-Kekex
ier pegma
tit
e d
ist
rit;7—Xi
c aoka
lasu-Qi
ebi
eli
n pegma
tit


ist
rit;8— Ha
c il
iut
an-Ye
liuman 
pegma
tit
e d
ist
rit;9—J
c iamanhaba 
pegma
tit
e d
ist
ric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41

山带东南部,产出可可托海等稀有金属矿床。 根据 矿 物 共 生 组 合 和 结 构 构 造 的 差 异,花 岗 伟
可可托 海 3 号 脉 花 岗 伟 晶 岩 型 稀 有 金 属 (
Li- 晶岩常表现内部结构分带。可可托海 3 号脉闻名世
Be-Nb-Ta-Cs-Rb-Hf)矿 床 位 于 新 疆 富 蕴 县 可 可 托 界的最典型特色在于其发育完善的内部结构分带型
海镇。矿区面积 20km ,矿区地层以哈巴河群为 主

式。可可托海 3 号脉岩钟体展现完美的同心环状分
(片岩和变质角砾 凝 灰 岩),矿 区 内 出 露 变 辉 长 岩 体 带由 9 个结构带组成 (图 3,图 4),由 外 向 内 产 出 文
(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角闪斜长变粒岩)、花岗 象伟晶岩带(Ⅰ 带)、糖粒状钠长石带(Ⅱ 带)、块体微
岩体(黑 云 母 花 岗 岩、二 云 母 花 岗 岩 和 白 云 母 花 岗 斜长石带(Ⅲ 带)、石英 -白 云 母 带 (Ⅳ 带)、叶 钠 长 石-
岩),以及伟晶岩脉(包 括 1 号 脉、
2 号 脉、
3b 号 脉 和 锂辉石带(Ⅴ 带)、石 英 -锂 辉 石 带 (Ⅵ 带)、白 云 母 -薄
3 号脉等)和花岗岩脉(图 2)。可可托海 3 号脉产出 片钠长石带(Ⅶ 带)、锂云母 -薄片钠长石带(Ⅷ 带)和
于变辉长 岩 体 中。 矿 区 构 造 主 要 为 断 裂 及 裂 隙 构 石英 -微斜长石核 (Ⅸ 带)。 缓 倾 斜 体 由 7 个 岩 相 带
造。走向 NW310 °、向 南 西 缓 倾 (倾 角 20
°~340 °~ 组成,分别为文象伟晶岩和中粗粒伟晶岩带、糖粒状
°)裂隙与同一走向陡倾裂隙(倾 角 65
45 °)构 成
°~75 钠长石带、细粒伟晶岩带、块体微斜长石带、白 云母-
容矿构造裂隙,另有 一 组 走 向 近 EW 的 断 裂 为 晚 期 石英带、叶钠 长 石 -石 英 -锂 辉 石 带 以 及 锂 云 母 -薄 片
构造。 钠长石带。各结构分带由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体组
成,其体积占比也相差较大(表 1),反 映 出 3 号 脉 伟
2  内部结构分带 晶岩的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
可可托海 3 号脉形似 “实心礼帽”,由岩钟体和
底部缓倾斜体组成(图 3)。岩钟体走向 NW335
3  岩体侵位机制
°,倾
向 NE,上部 倾角 40 °,下部 倾角 80
°~80 °,沿走向 长 可可 托 海 矿 区 发 育 不 同 产 状 的 伟 晶 岩 脉,如 岩
250m,宽 150 m,斜 深 250 m。 底 部 缓 倾 斜 体 走 向 墙、岩盖等。通过矿区岩石叶理、节理、断裂、伟晶岩
N310
°~320°,倾向 SW ,倾 角 10°~40°,沿 走 向 已 知 与围岩接触带的详 细 观 察 和 统 计 分 析,探 讨 矿 区 伟
长度 2000m,沿倾 斜 控 制 1500 m,厚 度 20~60 m, 晶岩脉(岩墙、岩 盖 等)的 侵 位 机 制。 普 遍 认 为 张 性
呈阶梯状延深(
Zou 
Tianr
en 
eta
 l.,2006)。 断裂是岩 浆 侵 位 的 有 利 通 道 (Ma
tí z-Po
ne zae
 ta
 l.,

图 2  可可托海 3 号脉矿区地质图(据 Zou 


Tian
ren 
eta
 l.,1986;Zhu 
Jinchu 
eta
 l.,2000 改绘)

ig.
2 Ge
olog
ica
l map 
of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e(
t mod
ifi
ed 
aft
er 
Zou 
Tian
ren 
eta
 l.,1986;Zhu 
Jinchu 
eta
 l.,2000)
地 质 学 报
3042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图 3  可可托海 3 号脉形态级内部结构分带示意图(据 Zou 


Tian
ren 
eta
 l.,1986,2006 改绘)

ig.
3 The
 shape
 and
 in
ter
nal
 zona
tion 
pat
ter
n o
f t
he 
Kok
t No.
okay  3pegma
tit


mod
ifi
ed 
aft
er 
Zou 
Tian
ren 
eta
 l.,1986,2006)
( b)—3 号脉平剖面示意图;(
a)—3 号脉采坑照片;( c)—3 号脉立体示意图

a)—Pho
to 
of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t
e open 
pit;(
b)—ske
tch 
map 
ofho
  r
izon
tal
 se
cti
on 
oft
 he 
Kok
t No.
okay  3pegma
tie;


c)—ske
tch 
map 
oft
 hr
ee 
dimens
iona
l and 
ver
tic
als
 ec
tion 
of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t

2014)。 由 褶 皱 引 起 的 中 等 倾 角 节 理 (moder
ate “实心礼帽”形 态 (
Tian 
eta
 l.,2016)。 岩 浆 顶 蚀 是
di i
ppng
 jo
ins)属于 张 性 节 理 (
t i
Prce
 eta
 l.,1990)。 可可托海 3 号 脉 岩 钟 体 的 主 要 侵 位 机 制 (Ti
an 
et
矿区岩石叶理和中等倾角节理的形成与区域上的青 l.,2016)。

河 -哈龙背斜有关(
Tian 
eta
 l.,2016)。 与陡倾节理
相比,伟晶岩岩 浆 更 倾 向 侵 入 中 等 倾 角 节 理。 矿 区
4  熔 -流体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内伟晶岩岩浆侵位 于 深 成 岩 体 内 中 等 倾 角 节 理、深 可可托海 3 号脉同心环状内部结构分带和相应
成岩体叶理或片 岩 片 理,形 成 伟 晶 岩 脉。 矿 区 内 的 的稀有金属沉淀序列是研究稀有金属富集行为的最
断层 F1 和 F2(图 2)使 得 具 有 高 浮 力 的 伟 晶 岩 岩 浆 佳对象。基于可可 托 海 3 号 脉 的 典 型 特 色,开 展 了
更容易发生岩浆顶蚀,抬升上覆岩石,形成 3 号脉的 大量矿物学(
Zhang 
eta
 l.,2008a,2008b)、岩石学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43

表 1  可可托海 3 号脉的 9 个内部结构带的产状、岩石相组成和矿物组成


(据 Wang 
Xian
jue
 et
 al.,1981;Zhang
 et
 al.,2004b;Zou 
Tian
ren 
eta
 l.,2006;Zhou 
Qieng,2013)

Tab
le1 Oc
  cur
rences
 and c
omponen
ts f
or 
nine
 int
erna
l z
oneso
 f t
he Kok
toka No.
y  3pegmat
ite

aft
er Wang Xi
anu
je et
 a , ;
l. 1981 Zhange
 ta
  , ;
l. 2004b Zou Ti
anren 
eta
  , ;
l. 2006 Zhou 
Qifeng 2013)

结构带 结构带 结构带 结构带 矿物组成 特征矿物,(副矿物) 粒度和 岩石的
带号
名称 周长(
m) 厚度(
m) 延深(
m) (相对含量 % ) 和[稀有金属矿物] 产状 相组成

白云母 -石英壳 1% ;
文象伟晶岩, 93% ;
文象伟 3~7; Mc(43),Ab(17),Sps-Alm,( l,Ap),[
Br Spd,
Ⅰ 665 220 中粗粒 细粒钠长石, 2% ;
晶岩 局部达 10 Qz(31),Ms(6) Col-Tan,
Zrn, l]
Sr
块体微斜长石, 1% ;
白云母 -石英集合体, 3%

块体微斜长石,55% ;
细粒钠 3~6; Mc(50),Ab( l- 细粒,波
l,Ap,Sps-Alm, (Co
33),Br 文象伟晶岩,
10% ;
Ⅱ 620 220
长石 局部 8~10 Qz(10),Ms(4) Tan),[
Spd,
Zrn,
Srl] 状分带 不规则的细粒钠长石巢体, 29% ;
白云母 -石英边,
6%

块体 微 斜 长 石 和 具 有 文 象 结 构
的巨大微斜长石 92% ;
块体微 0~35; Mc(
77), 7), (Br
Ab( l,Ap,Sps-Alm ), 块状,单
l,Sr
Ⅲ 580 185 块体 微 斜 长 石 外 接 触 带 为 细 粒
斜长石 平均 18 Qz(
13),Ms(2) [Spd, l-Tan,
Co Zrn] 一矿物
钠长石, 3% ,内接 触 带 为 白 云 母-
石英,
5%

白云母 -石英,
60% ;
白云母- 4~13; Mc(
21), 8), Spd,
Ab( Brl,
Srl,Ap,( l-Tan,
Co
Ⅳ 520 150 粗粒 块体微斜长石, 30% ;
石英 平均 5 Qz(
54),Ms(
15) Sps-Alm),[Zrn,
Tril
pie]

叶钠长石 -锂辉石,
10%
Mc(
1),Ab(51), Col-Tan,(Brl, n,
Zr Srl,Ap, 叶钠长石 -锂辉石,65% ;
叶钠长石- 3~30;
Ⅴ 400 130 Qz(
30),Ms(5), Mon,Tr ipl
ite),[Po l,Ura, 巨晶 石英 -锂辉石,
30% ;
锂辉石 平均 11
Spd(12) b,
El Sps-Alm,Tho r
ite] 白云母 -石英,
5%

(Brl,Col-Tan,Pol, Ap,
Mc(
1),Ab(22),
石英- 3~5; Tr
ipli
te),[Ur a,Zr
n,Srl, 石英 -锂辉石,
65% ;
Ⅵ 350 100 Qz(
55),Ms(4), 粗粒
锂辉石 平均 7 b, Sps-Alm, Mon,
El 叶钠长石 -锂辉石,35%
Spd(17)
Thori
te]

5~7; Mc(2),Ab(
63), Pol,Ap, (Br l,Col-Tan,
白云母 -薄 几乎全部为白云母 -薄片钠长石;
Ⅶ 280 局部消失; 70 Qz(
15),Ms(12),Ura, n),[
Zr Lpd,Tap, l, 中细粒
Sr
片钠长石 少量石英 -锂辉石和块体石英
可达 30~50 Spd(6) Sps-Alm,Tho
rite]
50 3~7 l,Ap, (Br
Po l,Col-Tan,
锂云母 -薄 Mc(
1),
Ab(31), 几乎全部为锂云母 -薄片钠长石;
Ⅷ (透镜体 (透镜体 15 b),[Zr
El l,Sps-Alm, 中细粒
n,Sr
片钠长石 Qz(
2),
Lpd(64) 少量白云母 -薄片钠长石
长度) 厚度) Mon]
块体微斜长 35~107; Mc(9),
4 Qtz(
48), (
Pol),[ l,Co
Br n, 块状,单
l-Tan,Zr 石英核,
79% ;
Ⅸ 5~40  80
石和石英核 下部达 130 Ms(1),
Spd(1) Srl,
Ap,Sps-Alm] 一矿物 块体微斜长石, 21%
注:Ⅷ 带呈透镜状,位于 Ⅸ 带的上部,穿插于 Ⅶ 带和 Ⅵ 带中,倾向 E 和 NE,倾角 75
°。
Mc—微斜长石;Ab—钠长石;Qz—石英;Mus—白 云 母;Spd—锂 辉 石;Lpd—锂 云 母;Br l-Tan—铌 铁 矿 -钽 锰 矿;Po
l—绿 柱 石;Co l—铯 榴
石;Tap—重钽铁矿;Ur n—锆 石;Sr
a—铀细 晶 石;Zr l—铁 电 气 石;El
b—锂 电 气 石;Ap—磷 灰 石;Sps-Alm—锰 铝 榴 石 -铁 铝 榴 石;Mon—磷
锂铝石;Tr
ipl
ite—氟磷铁锰矿;Tho
rie—钍石。

(Zou Ti
anren 
eta
 l.,1986)、地球化学( Zhang Hui, 他类型岩石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地质学家们通过野
2001)和 包 裹 体 (
Lu et
 al.,1997)研 究,以 期 揭 示 3 外观察、岩相学和实验岩石学研究,来探讨花岗伟晶
号脉熔 -流体演化过程与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岩内部结构分带成因。可可托海 3 号脉发育粒度相
1  熔 -流体演化过程
4. 差较大的糖粒状岩相 带 (如 Ⅱ 带)和 巨 晶 结 构 带 (如
普遍认为可可托海 3 号脉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 Ⅲ~Ⅸ 带),也见分层细晶岩(边部带)和文象伟晶岩
浆阶段(Ⅰ~Ⅳ 带)、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Ⅴ ~ Ⅶ 带) (Ⅰ 带)。这些特殊的粒度差异和结构构造揭示了其
和热液 阶 段 (Ⅷ 、Ⅸ 带),并 分 别 对 应 Be-Nb-Ta、
Li- 形成时体系的环 境 特 征。 如 分 层 细 晶 岩、文 象 伟 晶
Be-Nb-Ta 和 L
i-Ta-Cs-Hf 稀 有 金 属 矿 化 组 合 (图 岩和糖粒状钠长石 带 的 出 现 以 及 筛 状 电 气 石、绿 柱
3b)。 石和骸晶白云母的产出表明体系中岩浆曾处于液相
1)结晶条件:发育内部结构分带是伟晶岩与其
( 线下过冷却状态(~200±50 ℃ ,London,2018)。
地 质 学 报
3044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图 4  可可托海 3 号脉 Ⅰ-Ⅷ 带代表性岩石照片(据 Zhou 


Qieng,2013)


ig.
4 Pho
tos 
o one
fⅠ-Ⅷz s o
f 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e(
t a
fte
r Zhou 
Qieng,2013)

( I带);(
a)—文象结构带( c)—块体微斜长石带(Ⅲ 带);(
b)—细粒钠长石带(Ⅱ 带);( d)—白云母 -石英带(Ⅳ 带);(
e)—叶钠长石 -锂辉石带(Ⅴ
带);(
f)—石英 -锂辉石带(Ⅵ 带);(
g)—白云母 -薄片钠长石带(Ⅶ 带);(
h)—锂云母 -薄片钠 长 石 带(Ⅷ 带);Ms—白 云 母;Lpd—锂 云 母;Ab—
钠长石;Mc—微斜长石;Qz—石英;Gr
t—石榴石;Spd—锂辉石

a)—Gr
aph
ic 
pegma
tie(
t oneⅠ );(
z b)—s
acchr
oida
l a
lbi
te(
zoneⅡ );(
c)—b
locky 
mic
roc
line(
zoneⅢ );(
d)—mus
cov
ite-qua
rtz(
zoneⅣ );(
e)—

leave
land
it podumene(
e-s zone Ⅴ );(
f)—qua
rt podumene(
z-s zone Ⅵ );(
g)—mus
cov
ite-t
hin
l b
y laded 
alb
ite(
zone Ⅶ );(
h)—l
epdo
i l
ite-t
hin
ly

laded 
alb
ite(
zone Ⅷ );Ms—mus
cov
ite;Lpd—l
epi
dol
ite;Ab—a
lbi
te;Mc—mi
cro
clne;Qz—qua
i rtz;Gr
t—ga
r t;Spd—spodumene
ne

2)化学演化:不 同 结 构 带 的 矿 物 共 生 组 合、矿
( 石、白云 母 Ta 含 量、绿 柱 石 FeO 含 量、电 气 石 分 子
物种属 -元素含量以及包裹体物质组成变化,揭示了 水含量等 )。 总 体 来 说,由 外 向 内 矿 物 的 微 量 元 素
3 号脉岩浆就位后经历的化学演化过程。 ① 9 个内 i、
L Rb、 Ta 含量升高,
Cs、 REE 和 Y 含量降 低,主 要
部结构分带的矿物共生组合表明体系经历了明显的 受结晶分异作用影 响;外 部 带 和 内 部 带 间 的 突 变 与
碱质演 化,即 K-Na(Ⅰ ~ Ⅳ 带)→Na-L i-(K)(Ⅴ ~ 3 号脉熔 体 阶 段 的 结 晶 分 异 作 用 以 及 发 生 泄 压 -流
i-Cs-K(Ⅷ 、Ⅸ 带)。 ② 贯 通 矿 物 云 母、长
Ⅶ 带)→L 体大规模出溶有 关;另 外,元 素 在 矿 物 相、熔 体 相 和
石 (Wang e
t al.,2007a; Zhou Qi
feng e
t l.,
 a 流体相中的分配、矿物溶解度变化、晶体相 -熔 体相-
2013)、石英(Tang 
Hong e
t l.,2018),副矿物石榴
a 流体相的化学演化、微量元素、挥发分和共生矿物相
石( Zhou et l.,2015a)、电 气 石 (
 a Zhang e
t l.,
 a 的缓冲、体系氧化还 原 条 件 等 因 素 都 会 影 响 矿 物 中
2004a,2008a,2008b;Zhou 
et l.,2015a;Kang
a 的元素组成。 ③ 熔 流 包 裹 体 和 流 体 包 裹 体 的 气 液
Wei
rui,2017)、磷 灰 石 (Liu e
t al.,2005;Cao et 相 成 分 分 析 表 明 由 外 向 内 体 系 K+ ,Na+ ,Ca2+ ,
a ,
l. 2013)以 及 矿 石 矿 物 铌 铁 矿 -钽 锰 矿 (
Zhang 
et Fe2+ 含 量 降 低 ,HCO3- ,Cl- ,
Mg2+ , SO42- 含 量 升
l.,2004b;Zhou 
a Qifeng,2013)、绿柱石(Wang  et 高(
Zou Ti
anr
en e
t l.,1986;L
 a i Zhao
lin e
t l.,
 a
l.,2009;Zhou 
a Tianyiet
  al.,2014;Zhou   ,
etal. 1998)。3 号 脉 岩 浆 就 位 后 的 化 学 演 化 是 复 杂 的 ,
2015a)、锂 辉 石 ( Zhou Qi
feng,2013)和 铯 榴 石 来 源 于 岩 浆 的 不 均 一 性 和 高 度 演 化 特 征 ,也 受 结
(Wang et
 al.,2006a)的矿物化学研究,厘清了矿物 晶 分 异 作 用 、液 相 不 混 溶 、晶 体 相 -熔 体 相 -流 体 相
种属和矿物化学演化趋势(表 2)。元 素 或 元 素 对 比 间相 互 作 用 等 因 素 影 响 。 总 的 来 说 ,
3号脉体系向
值在矿物演化中表 现 3 种 变 化 趋 势,分 别 是 连 续 变 熔 体 相 不 断 消 耗 ,流 体 相 占 比 升 高 ,稀 有 金 属 矿 化
化趋势(如 云 母 K/Rb 值、绿 柱 石 Li 含 量、电 气 石 组 合 愈 加 复 杂 ,体 系 分 异 演 化 程 度 不 断 升 高 的 方
i、
L Ge、
Pb、
Bi、V 含 量、石 榴 石 REE 含 量 和 四 分 组 向发展演化。这是伟晶岩岩浆尤 其 是 富 稀 有 金 属
效应等)、振荡变化趋势(如白云母 FeO 和 Zn 含量、 伟 晶 岩 岩 浆 就 位 后 经 历 的 普 遍 过程。
钠长石 Ga、
Ge含量等、电气 石 Sc、
Nb 和 Zn 含 量)、 3)物理化学 条 件:熔 体 包 裹 体、熔 流 包 裹 体 和

以及外部带(Ⅰ~Ⅳ 带)和内部带(Ⅴ~Ⅷ 带)间的明 流体包裹体的 测 温 结 果 显 示 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熔 -流
显突然 转 变 (如 白 云 母 -锂 云 母、铁 电 气 石 -锂 电 气 体 演 化 过 程 的 温 度 和 压 力 条 件 为 熔 体 阶 段 600~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45

表 2  可可托海 3 号脉各结构带矿物变化趋势(据 Zhou 


Qieng,2013)

Tab
le2 Va
  ria
tion 
of 
min
era
lsf
 rom 
dif
fer
ent
 in
terna
l z
one
s o
f t
he 
Kok
toka
y No.
3pe
gma
tie(
t a
fte
r Zhou 
Qieng,2013)

矿物 种属 组分含量 元素对比值 内部分带结构
外→内
斜长石(Ⅰ~Ⅲ 带)→ 钾 长 石 (Ⅰ 带、Ⅲ 带、Ⅸ 钾长石 K/Rb 值 ↓ ;
长石 钾长石 Rb、
Cs↑
带)→ 钠长石(Ⅱ 带、Ⅴ 带、Ⅶ 、Ⅷ 带) Rb/Sr值 ↑

L2O、
F、Rb、Cs、B、Ta、
Ge↑ ; K/Rb、
K/Cs、 均一 → 交 代 和 不 平 衡 结 构 (蚀
云母 白云母(Ⅰ~Ⅷ 带)→ 锂云母(Ⅴ~Ⅷ 带)
FeO、Nb、Sn、W↓ Nb/Ta值 ↓ 变边、补丁分带、不规则分带)
钠绿柱石(Ⅰ~Ⅳ 带)→ 钠 -锂绿柱石(Ⅴ ~ Ⅵ L
i2O、Cs2O、Rb、Cs↑ ; 发育 交 代 蚀 变 绿 柱 石 (脉 状、
绿柱石 /L
Na i、
Na/Cs值 ↓
带)→ 钠 -锂 -铯绿柱石(Ⅶ 、Ⅷ 带) BeO、FeO、Ga↓ 网脉状、蚀变边)
铌钽矿 铌铁矿(Ⅱ 带 )、铌 锰 矿 (Ⅰ 带、Ⅱ 带、Ⅳ ~ Ⅷ Sc、W↑ ;
Ta、 Ta/(Ta+Nb)、 均 一 → 成 分 分 带 (震 荡 环 带、
族矿物 带)→ 钽锰矿(Ⅱ 带、Ⅴ~Ⅷ 带) Y↓ Mn/(Fe+Mn)值 ↑ 补丁分带和复杂不规则分带)
铁铝 -锰铝榴 石 (内 接 触 带、分 带 细 粒 伟 晶 岩 MnO↑ ; MnO/(MnO+
石榴石 均一
带、Ⅱ 带) FeO、
Y、∑REE、 Sc↓ FeO)值 ↑
镁电气石 -福氏电气石 -铁 电 气 石 (边 缘 带)→ Al 2O3、B2O3、 Li2O、CaO、MnO、
Fe3+/ 均一 → 不 规 则 成 分 分 带、振 荡
电气石 铁电气 石 (Ⅰ 带、Ⅱ 带、Ⅳ 带)→ 锂 电 气 石 -罗 Pb、Bi Ge Sb Ta Fe2+ 有序度、
、 、 、 、
Fe2+ 值 ↓ 环带
氏电气石(Ⅴ 带、Ⅵ 带、Ⅷ 带) 分子水 ↑ ; FeO、MgO、 Na2O↓
注:↑ —升高;↓ —降低。

250~320 MPa、熔 流 体 阶 段 500~650 ℃ ,


900 ℃ , 2)液相不混溶:液相不混溶在花岗伟晶岩中是

220~280 MPa、流 体 阶 段 450~530 ℃ ,180~250 较常见的现象,这与 花 岗 伟 晶 岩 熔 体 富 挥 发 分 和 稀
MPa(Zhang 
Ensh
i e
t l.,1987;Wu 
a Changn
ian 
et 有金属以及相对 低 的 岩 浆 温 度 (<600℃ )等 因 素 密
l.,1994,1995a,1995b;Lu e
a t
 al.,1997;L i 切相关(
Thoma
s e
t l.,2000,2009)。可 可 托 海 3

Zhao
lin 
eta
 l.,1998;Zhu 
Jinchu 
eta
 l.,2000)。结 号脉边部带发育的分层钠质细晶岩与微斜长石块体
合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的 伟 晶 岩 类 型 ( rny
Če ' e
t l.,
 a 共生体反映了钠质熔 体 和 钾 质 熔 体 的 不 混 溶 (
Zhou
2005b)和锂矿物共生组合(Burnham e
t al.,1986), Qi
feng,2013),具有不同矿 物 相 组 成 的 熔 体 包 裹 体
根据压力众值和 平 均 值,并 以 30 MPa/km 计 算,推 和熔流包裹体(Wu  Changn
ian 
eta
 l.,1994,1995a,
测 3 号 脉 形 成 深 度 约 为 11 km (
Zhou Qi
feng, 1995b;L
i Zhao
lin 
eta
 l.,1998;Zhu J
inchu 
eta
 l.,
2013)。熔流包裹体 和 流 体 包 裹 体 的 气 液 相 成 分 表 2000)表明了岩浆的不均一性。另外,Ⅳ 带和 Ⅴ 带间
明 体 系 由 早 至 晚 pH 值 升 高,Eh 值 降 低 ( Zou 竖直小脉的产出、外部带(Ⅰ~Ⅳ 带)和内部带(Ⅴ~
Ti
anren 
eta
 l.,1986;L
i Zhao
lin 
eta
 l.,1998)。由 Ⅷ 带)矿物特征的明 显 转 变 ( Zhou Qi
feng,2013)以
外部带 铁 电 气 石 向 内 部 带 锂 电 气 石 转 变,电 气 石 及大量熔流 包 裹 体 的 出 现 (
Lu eta
 l.,1997),揭 示
Fe2+ 有序度升高,体 系 氧 化 态 降 低 (
Fe3+/Fe2+ 值 降 Ⅳ 带和 Ⅴ 带间发生 了 流 体 大 规 模 出 溶,开 始 了 熔 流
低)(
Zhang 
eta
 l.,2008b)。 体 系 中 其 他 物 化 参 数 体阶段 和 锂 的 大 规 模 沉 淀 (
Zhou e
t l.,2015a)。

也需要开展工作,以更为系统地揭示熔 -流体演化过 因此,液相不混溶使得可可托海 3 号脉熔 -流体演 化
程的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过程更为复杂,影响着稀有金属的富集沉淀。
2  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4. 3)流体交代:流体演化阶段是花岗伟晶岩演化

1)结晶分异 作 用:由 于 稀 有 金 属 元 素 (
( L Be、
i、 的晚阶段。流体交代现象在稀有金属矿化花岗伟晶
Rb、
Cs 、
Nb、
Ta、
Zr、 Sn)是不相容元素,花岗
Hf、W 、 岩中也较为 常 见。 其 对 稀 有 金 属 (如 Nb 和 Ta)是
岩主要组成矿物的 大 量 结 晶,即 大 型 花 岗 质 岩 石 的 否具有富集作 用 仍 存 争 议 (
Van Licht
erve
ld 
eta
 l.,
广泛结晶分异作用,有 利 于 稀 有 金 属 矿 化 伟 晶 岩 岩 2007),但流体交代再沉淀对稀有金属的重新分布有
浆的形成( ',1991;London,2018)。 类似地,
rny
Če 一定的影响(
Yin 
eta
 l.,2020)。可可托海 3 号脉矿
结晶分异 作 用 对 伟 晶 岩 体 系 (晶 体 相 -熔 体 相 -流 体 i或 Cs 蚀 变 边 结 构、补 丁 结 构 等 (
物发育 富 L Zhou
相)中稀有金属 元 素 的 富 集 也 有 较 大 影 响。 矿 物 分 Qif
eng 
eta
 l.,2013;Wang 
eta
 l.,2009;Zhou  e

异程度指示标志表明结晶分异作用对可可托海 3 号 l.,2015a),表明流体 交 代 及 其 对 稀 有 金 属 元 素 再

脉稀有 金 属 (尤 其 是 L
i、Ta 和 Cs)的 富 集 沉 淀 具 有 分配的影响。
至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Zhang e
t l.,2004a,2008b;
 a 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共同控制着可可托
Zhou 
Qif
eng 
eta
 l.,2013;Zhou 
eta
 l.,2015a)。 海 3 号脉的稀有金 属 富 集 和 沉 淀 序 列,流 体 交 代 可
地 质 学 报
3046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
6  未解之谜与研究展望
5  对全脉锂矿化伟晶岩的启示 可可托海 3 号脉发育完美同心环状内部结构分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重要的硬岩型锂矿。我国 带,是典型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其未解之谜很
典型花岗伟 晶 岩 型 锂 矿,如 新 疆 白 龙 山、川 西 甲 基 多,其中,与花岗伟晶岩岩石成因和稀有金属成矿机
卡、阿尔泰柯鲁木特和库卡拉盖等,主要为全脉锂矿 理相关的尚未解决 的 关 键 科 学 问 题,是 未 来 研 究 的
化伟晶岩,即锂矿化结构带在全脉体积占比大(可达 重要方向。如何拓展思路,运用新手段新方法,以期
70% ,
Zou 
Tianr
en 
eta
 l.,2006)。全脉锂矿化伟 晶 推进对可可托海 3 号 脉 的 研 究,加 深 对 花 岗 伟 晶 岩
岩与可可托海 3 号 脉 在 岩 浆 锂 含 量、锂 矿 物 共 生 组 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与团队根据在
合、内部结构分带等方面的异同如下: 可可托海地区的工 作 和 认 识,提 出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思
可可 托 海 3 号 脉 是 超 大 型 铍 矿 和 中 型 锂 矿,全 考和展望。
脉平均 L
i2O 含 量 0.06% ,阿 尔 泰 柯 鲁 木 特 L
i-Be- 1)熔 -流体 演 化 过 程 的 精 细 刻 画:花 岗 伟 晶 岩

型稀有金属矿 床 的 熔 -流 体 演 化 过 程 是 岩 浆 就 位 后
Nb-Ta矿 112 号脉和库卡拉盖锂铍矿 650 号脉全脉
平均 L 的稀有金 属 成 矿 过 程。 精 细 刻 画 熔 -流 体 演 化 过 程
i2O 含量分别为 1.
31% 和 1.
70% 。与可可托
是揭示稀有金属成矿过程和解析稀有金属成矿机理
海 3 号脉相比,全脉 锂 矿 化 伟 晶 岩 岩 浆 具 有 较 高 的
的重要基础。解析岩浆物质在一定时间内的演化是
锂含量。
精细刻画的主要内容。 ① 内部结构分带成因:花岗
可可托 海 3 号 脉 的 锂 矿 化 集 中 于 Ⅴ 带、Ⅵ 带 和
伟晶岩的内部结构带能够反映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
Ⅷ 带,
Li2O 含 量 分 别 为 0.
95% 、
1.28% 和 2.
57% ,
和控制因素,是精细刻画熔 -流体演化过程的重 要对
锂的工业矿物以锂辉石为主,少量磷铝锂石、磷锰锂
象。可可托海 3 号脉发育完美的同心环状内部结构
矿、褐 磷 锰 锂 矿 和 锂 云 母 (
Zou Ti
anr
en e
t l.,
 a
分带,产出世界上典型的伟晶岩结构带,如分层细晶
i2O 含量
2006)。柯鲁木特矿床中锂矿化结构带的 L
岩、文象伟晶岩、糖粒状钠长石、巨晶结构带等,然而
为 1.
83% ,锂矿石矿物也以 锂 辉 石 为 主。 可 可 托 海
这些特色结构带 的 成 因 研 究 薄 弱。 例 如,边 部 带 中
3号 脉 与 全 脉 锂 矿 化 伟 晶 岩 锂 矿 化 结 构 带 的 L
i2O
的分层细晶岩和 I 带 文 象 伟 晶 岩,属 于 单 一 方 向 生
含量相近,并具有相 似 的 锂 矿 物 共 生 组 合 和 锂 沉 淀
London,2008),但
长结构,反 映 体 系 快 速 过 冷 却 (
的物理化学条件。
体系中由钠质至钾 质 的 沉 淀 转 换 机 制 不 清 楚,岩 浆
可可托海 3 号脉与全脉锂矿化伟晶岩的内部结
不均一性对结构 带 及 其 中 的 自 交 代 组 合 (如 I 带 的
构分带型式的差异较大。与可可托海 3 号脉的同心
云英岩集合体、 V 带的鳞片状白云母集合体等, Zou
环状内部结构分带 不 同,全 脉 锂 矿 化 伟 晶 岩 的 内 部
Ti
anr
en 
eta
 l.,1986,2006)的作用不明。 因此,深
结构分带相对简单,可发育多个内部结构分带,但以 入研究内部结 构 分 带 成 因 对 精 细 刻 画 熔 -流 体 演 化
锂矿化结构带为主;或不发育内部结构分带,相对均 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② 演化时限:岩浆就位后 冷 却
一,矿 物 粒 度 小,如 Kings Mounta
in和甲基卡等锂 过程和演化时 限 是 精 细 刻 画 熔 -流 体 演 化 过 程 的 重
矿(Swanson,2012;L
i e
 ta
 l.,2017)。 这也是可可 要方面。花岗伟晶岩的冷却时间一直存在争议。由
i2O 含 量 明 显 低 于 花 岗 伟
托海 3 号脉的全脉 平 均 L 于其晶体粗大,过去 普 遍 认 为 巨 晶 是 缓 慢 结 晶 的 产
晶岩型锂矿的原因。 物,近年来实验岩石 学 研 究 认 为 巨 晶 可 在 一 定 条 件
可可托海 3 号脉经历了外部带(Ⅰ~Ⅳ 带)的强 London,2008)。 HEAT3D 模 拟 伟 晶
下快速形成 (
烈结晶分异过程和 Ⅳ 带和 Ⅴ 带间发生的流体大规模 岩冷却过程,发现高 度 演 化 的 伟 晶 岩 脉 中 心 降 温 至
出溶,岩浆在一定温压条件下达到了锂饱和浓度,与 400℃ 约需要 5d( London,2018),较 大 规 模 的 伟 晶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岩浆相近,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 岩大 概 需 要 几 年 冷 却 时 间 (
Chakoumakos
 et l.,
 a
因此,可可托海 3 号脉 外 部 带 (Ⅰ ~ Ⅳ 带)的 深 入 研 1990;London 
eta
 l.,2012),花 岗 伟 晶 岩 岩 浆 可 经
究将为我们揭示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岩浆的形成过程 过快速冷却结晶形成伟晶岩脉。可可托海 3 号脉具
和锂的富集机制,内部 带 (Ⅴ ~ Ⅷ 带)与 锂 矿 的 对 比 有岩钟体形态和较 大 的 体 积 规 模,其 冷 却 速 率 是 怎
研 究 将 为 花 岗 伟 晶 岩 型 锂 矿 的 熔 -流 体 演 化 提 供 样的 尚 不 清 楚,亟 待 开 展 相 关 工 作,这 对 于 熔 -流 体
依据。 演化时限的讨论和稀有金属富集的时间尺度探讨非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47

常重要。 ③ 介质相: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由于具有 3)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



高度分异演化以及 富 挥 发 分 和 稀 有 金 属 的 特 征,常 来自高 度 分 异 演 化 的 花 岗 质 岩 浆 (
Bre
aks
 et
 al.,
表现岩浆 不 均 一 性,即 体 系 为 复 杂 的 晶 体 -熔 体 -流 1992;Černy
' 
et l.,2005a;S
a immons et
 al.,2008;
体相系统,示踪各介质相(如熔体相、富水熔体相、超 Hu l
sbosch et
 al.,2014;Kaete
r e
t l.,2018;Xu

临界流体相、流体相、晶体相等)的转变和演化,是精 e
t l.,2020)或 成 熟 变 质/沉 积 岩 的 低 程 度 部 分 熔

细刻 画 熔 -流 体 演 化 的 主 要 内 容。 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融(Mülle
r et
 al.,2017;Lv 
eta
 l.,2018)。3 号 脉
各结构带 发 育 的 自 交 代 组 合 (
Zou 
Tianr
en 
eta
 l., Sr同位素组 成 显 示 其 为 陆 壳 物 质 重 熔 岩 浆 分 异 的
1986)、边部带中的分层细晶岩 -微斜长石块体、Ⅳ 带 产物(Zou 
Tianr
en 
eta
 l.,2006)。 Ⅳ 带和 Ⅴ 带锆石
和 Ⅴ 带间的竖直小 脉 (
Zhou 
Qieng,2013)、具 有 不
f Hf同 位 素 组 成 (
1.25~2.39)和 二 阶 段 模 式 年 龄
同物质组成的熔体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 Lu 
et l.,
a 1173~1103 Ma)显示 3 号 脉 岩 浆 与 中 亚 造 山 带 在

1997;Zhu 
Jinchu 
eta
 l.,2000)以 及 多 样 的 矿 物 内 三叠纪陆 -陆碰撞 后 的 伸 展 构 造 背 景 下 导 致 加 厚 下
部结构(如振荡分带、蚀变边结构、补丁分带、脉状填 地壳 沉 积 物 减 压 熔 融 有 关 (
Chen 
Jian
feng 
eta
 l.,
隙 等, Zhang 
et l.,2008a,2008b; Wang 
a et
 al., 2018)。可可托海 3 号 脉 与 阿 拉 尔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具
2009;Zhou et l.,2015a;Qi
 a n Kezhang e
t al., 有相近的高 δ18 O 值,源 岩 为 富18 O 值 的 沉 积 岩 或 变
2019),为我们揭示 了 岩 浆 不 均 一 性、液 相 不 混 溶 以 质岩(
Zou 
Tianr
en 
eta
 l.,1986)。可可 托海矿 区 及
及流体交代的广泛发育。这些观察结果在一定程度 外围产出片麻状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 岩、中 细 粒 黑 云 母
上揭示了 熔 -流 体 演 化 过 程。 尽 管 富 不 相 容 元 素 边 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中粒二云母花岗
界层 液 相 的 提 出 能 够 解 释 巨 晶 的 快 速 形 成 岩和白云母花岗岩,这些岩体/株主要形成于泥盆纪
London,2018),但 伟 晶 岩 体 系 更 为 复 杂,缺 少 对
( (409~388 Ma,Wang 
eta
 l.,2006b;Zhou 
Qieng,

各介质相的详细工 作,难 以 系 统 的 梳 理 体 系 中 介 质 2013;Yan 
Junwu e
t l.,2020)。阿 拉 尔 花 岗 岩 形

相的演化,制约了熔 -流体演化的精细刻画。 成时 代 为 晚 三 叠 世 (
219~211 Ma,L i
u et l.,
 a
2)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的进一步解析:普遍认为
( 2014;L
iu Hong,2013)。 关 于 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的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稀有金属富集机制为 形成时代,尽管已有大量年代学研究(表 3),但 限 于
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体 样品产状和测试的 局 限 性 (如 锆 石 蜕 晶 化),仍 存 在
系中稀有金属的富集沉淀序列。对于厚度较大的伟 争议。这使得 3 号 脉 与 阿 拉 尔 花 岗 岩 的 关 系 不 明,
晶 岩 脉,与 瑞 利 分 馏 相 比,组 成 区 域 精 练 3 号脉的岩浆成因 探 讨 受 到 制 约。3 号 脉 高 度 分 异

cons
tit
uti
ona
l z
one
 re
fin
ing)可 使 得 熔 体 中 的 稀 有 演化的伟晶岩岩浆 是 经 历 哪 些 过 程 形 成 的,仍 是 亟
金属在结 晶 分 异 过 程 中 达 到 更 高 的 浓 度 (
London, 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2018)。可可托海 3 号脉具有岩钟体形态,其是否能 (
4)CO2 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世界 上 多 数 稀
够通过组成区域精 炼 达 到 更 高 的 稀 有 金 属 浓 度,从 有金属伟晶岩,尤 其 是 LCT 型 伟 晶 岩,产 出 含 CO2
而更快速地完成稀 有 金 属 矿 物 的 饱 和 沉 淀,有 待 探 的包 裹 体 (
London,1985;Rugg
ier
i e
t l.,1992;

讨和证明。另一方 面,液 相 不 混 溶 可 使 得 稀 有 金 属 Smer
ekan
icz
 et
 al.,1
999;Fu
erts-Fu
e ent
e et
 al.,2000;
获得 明 显 富 集 (如 Be 在 液 相 不 混 溶 过 程 中 富 集 于 Thomas
 eta
 l.,2011b;Wese
ucha-B
ircz
yńska et
 al.,
富水熔体相,Webs te
r et
 al.,1997;Thomase
 ta
 l., 2011),流 体 包 裹 体 中 发 现 L2C
i O3 、方 解 石 和 (Mn,
2002;Thoma
s e
t al.,2011a; Bori
sova
 et al., Fe)CO3 子矿 物 (Anderson 
et l.,2001;Acke
a rman
2012)。可可托海 3 号 脉 具 有 复 杂 的 岩 浆 不 均 一 性 e
t l.,2007;Al
a fonso 
eta
  CO2 在
l.,2008)。因 此,
特征,其中能够影响 稀 有 金 属 富 集 的 液 相 不 混 溶 尚 LCT 型伟晶岩岩浆中是普遍且较为 常 见 的,但 与 其
不清楚,目前认为流 体 大 规 模 出 溶 与 锂 富 集 沉 淀 密 CO2 对 稀 有 金 属 成 矿 过 程 的 影 响 研
他挥 发 分 相 比,
切相关,而对于其他稀有金属元素(如铌、钽、锆、铪、 究较少。普遍 认 为 硅 酸 盐 熔 体 中 CO2 的 溶 解 度 有
铷和铯)的影响研究较少。另外,对于高度分异演化 CO2 对其中的金 属 溶 解 度 制 约 不 大。 然 而,
限, CO2
的稀有金属伟晶岩 岩 浆,如 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复 杂 的 可加 强 不 混 溶 作 用 和 独 立 气 相 分 离 作 用
岩浆体系,如何区分 结 晶 分 异 和 液 相 不 混 溶 对 稀 有 (
Lowens
tern,2001),影 响 稀 有 金 属 的 迁 移。 如 可
金属富集的影响也是进一步解析稀有金属富集机制 可托海 3 号脉中 Ⅴ 、Ⅵ 带 包 裹 体 中 CO2 含 量 明 显 升
的难题之一。 高,可达 22% (
Zou 
Tianr
en 
eta
 l.,1986),推测锂的
地 质 学 报
3048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表 3  可可托海 3 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 2001)。可可托海 3 号脉流体包裹体 C 同位素显 示


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 CO2 来自伟晶岩岩浆,因此,其来源与伟晶 岩 熔 体 同
Tab
le3 Th
  e a
ger
 es
ult
s o
f t
he 
Kok
toka
y No.
3pe
gma
tit
e 源,可 作 为 探 讨 物 质 来 源 的 证 据 之 一。 未 来 针 对
内部结构带 测试结果 定年方法与资料来源
CO2 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岩浆 来 源 探
246 Ma
  a

讨可作更多的研究和挖掘。
177.
9 Ma  b1
Ⅰ带 220±9 Ma
  c
2 (
5)P、
F、B、
Li等 挥 发 分 对 稀 有 金 属 有 富 集 作
238.
0±2.
5 Ma  d2 用:挥发分可降低 熔 体 黏 度,降 低 固 相 线 温 度,与 稀
218.
4±5.
8 Ma  d3
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发生萃取,影响稀有金属矿
194~292 Ma
  a

179.
7±1.
1 Ma  b1* 物的溶解度等。可可托海 3 号脉富磷矿物主要有磷
186.
5±2.
0 Ma
  c
3 灰石和石榴子石,富氟矿物主要有磷灰石、云母和电
Ⅱ带
211.
9±3.
2 Ma
3*
c 气石,富硼矿物为 电 气 石,富 锂 矿 物 为 锂 云 母、锂 辉
212. 8 Ma(缓倾斜体)
0±1.
331.
9±1.
5 Ma  d1 石、锂电气石、磷锂铝石等。以往关于挥发分的探讨
182.
1±1.
0 Ma  b1 *
以实验岩石学为主,新 近 从 矿 物 学 角 度 探 讨 挥 发 分
Ⅳ带 965±11 Ma
  c

和稀有金属 的 关 系。3 号 脉 石 榴 子 石 中 的 Nb、
Ta、
214.
9±2.
1 Ma
  3*

199 和 275 Ma
  a
1 Hf含量随 P 含量的增 加 而 不 断 富 集;云 母 L
Zr、 i+
176.
9±1.
0 Ma  b1 Be+Nb+Ta+Sn+W 与 F 呈正相关关系。锂电气
198±7 Ma
  c

Ⅴ带 i与 Be+Nb+Ta+Sn 具有正相关关系,此外锂
石L
210.
7±6.
3 Ma
  c

212.
0±4.
1 Ma
  3*

电气石多与 富 含 L
i、Rb、
Cs、Nb、 Sn、W 的 云 母
Ta、
209.
4±1.
3 Ma
  c
3 ** 共生,且云母中的 B 含 量 较 高。 石 榴 子 石、磷 灰 石、
211 Ma a
1 云母族矿物、电气 石 等 中 P、
 
F、B、
Li等 挥 发 组 分 含
Ⅵ带 181.
8±1.
1 Ma  b1*
187.
4±2.
7 Ma c

量与稀有金属元素呈正相关关系(朱丽群等,未发表
 
160&175 Ma
  a
1 资料),不同结构带矿物中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呈正相
Ⅶ带
196.
4±1.
5 Ma
  c
1 关关系。似乎伟晶 岩 结 晶 分 异 演 化 过 程 中,挥 发 组
213±6 Ma
  c

分 P、
F、B、
Li等不仅对伟晶岩的成岩具 有 重 要 的 影
214±2 Ma
  c

Ⅷ带 198.
5±4.
2 Ma
  c
3 响,同时也制约 稀 有 稀 有 金 属 的 富 集 成 矿。 由 于 元

Ⅸ带
120 Ma
  a
2 素不相容性,这个现象也可以通过结晶分异来解释。
148.
0±1.
0 Ma  b1
挥发分对稀有金属 的 富 集 作 用 及 影 响 程 度,还 需 要
3b 脉 213±2 Ma
  c

218±2 Ma
  c
4 更多证据来充分揭示。
注:
a1—白云母 K-Ar年龄(
Zou 
Tianr
en 
eta
  2—钾 长 石
l.,1986);a (6)深部找矿:可可托海 3 号脉缓倾斜体是岩钟
K-Ar年龄(
Zou 
Tianr
en 
eta
 l.,
1986);b1 —白云母40  Ar- Ar坪年龄
39 
体的 供 给 岩 盘 (Ti
an e
t l.,2016),推 测 3 号 脉
 a

Chen 
eta
  b1* —白 云 母40 Ar-39 Ar 坪 年 龄 (
l.,2000); Zhou 
eta
 l., WSW 方向是未 来 找 矿 的 潜 力 方 向。3 号 脉 缓 倾 斜
1—铀细晶石 U-Pb 年龄(
2015b);c Zou 
Tianr
en 
eta
 l.,
1986);c
2—
体具有 7 个岩相带,局部发育膨大体(图 5),这 些 膨
U-Pb 年龄(Wang 
锆石 SHRIMP  eta
 l.,2007b);c
3—锆石 LA-ICP-
大体可能与 3 号脉 岩 钟 体 具 有 相 似 的 成 因,主 要 受
U-Pb 加权平均年龄(
MS  Zhou 
eta
  3* —锆 石 LA-ICP-
l.,2015b);c
构造条件 和 伟 晶 岩 岩 浆 性 质 等 因 素 影 响 (Ti
an 
et
U-Pb 加权平均年龄(
MS  Chen 
Jian
f e
eng ta
  3* * —锆 石
l.,2018);c
U-Pb加权平均年龄(
LA-ICP-MS  Yan 
Junwu 
eta
 l.,2020);c
4—重 l.,2016)。就位空间 对 花 岗 伟 晶 岩 岩 浆 的 分 异 演

钽铁矿 LA-ICP-MSU-Pb加权 平 均 年 龄 (
Che
 et
 al.,2015);
d1—全 化具有重要作用,这 些 膨 大 部 位 有 利 于 岩 浆 分 异 演
岩 Rb-Sr年龄(
Zou 
Tianr
en 
eta
 l.,1986);d2—全 岩 -白 云 母 Rb-Sr 化,推测这些膨大部位可能是矿化有利部位,但局部
年龄(
Zhu 
etal.,2002);d3—全 岩 -白 云 母 -磷 灰 石 Rb-Sr年 龄 (
Zhu
  膨大部位是否会在 深 部 重 复 出 现,膨 大 部 位 是 否 有

t l.,2006)。

稀有金属矿化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工作,为深
富集沉淀与 CO2 具 有 一 定 联 系。 另 外,
CO2 亦 可 调 部找矿提供依据。
节 体 系 中 的 酸 碱 度,影 响 稀 有 金 属 的 溶 解 度 等。 致谢:新 疆 有 色 金 属 地 质 勘 查 局 原 总 工 申 茂 德
CO2 流 体 的 来 源 包 括 幔 源、下 地 壳 中 高 级 变 质 流 体 教授级高工、七 ○ 六 队 原 总 工 郭 正 林 教 授 级 高 工 和
以 及 岩 浆 热 液 (Lowens tern,2001; Di amond, 郭旭吉总工、七 ○ 一 队 郭 峰 和 丁 建 刚 高 级 工 程 师 以
2001; Sc
ambe
llur
i t
 e l., 2001; Wi
 a lknson,
i 及新疆有色集团可可托海矿山有关领导和同仁在野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49

图 5  可可托海 3 号脉剖面图(
a)(据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 ○ 一队,2010? 改绘)

ig.
5 Map 
ofve
  r
tic
als
 ec
tion 
of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e(
t mod
ifi
ed 
aft
ert
 he 
map
 in
forma
tion
 fr
om 
the
No.
701Ge
olog
ica
l Te
am 
of 
Xin
jiang 
Geoexp
lor
ati
on 
Bur
eau
 fo
r Non
fer
rous 
Met
als,1992)

外工作中提供了大力协助和支持。参加野外工作和 Cao  M  J,Zhou  Q  F,Qi n  K  Z,Tang  D  M,Evans  N  J.2013.The


tetrad e ffec t and geo chemi s
t ry o f apa t
ite f rom t he Al tay
研讨的还有田野博士。研究工作中受益于与张辉研 Kok tokay  No. 3 pegma ti
t e,Xi njang,Ch
i ina:imp lic ati
ons  for
pegma tite  pe tr ogene sis.Mi ne ralogy and Pe tr ology,107:985
究员、王汝成教授、饶灿教授等同行的讨论。承蒙审
~1005.
稿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 Če
rny' P.1991.Ra r e-elemen t g ran itic pegma tites.1.Ana tomy  and
inter nal evo lu t
i on o f pegma ti
t e depo sits.Geo s
c ienc e Canada,
感谢。 18:49~67.
Če
rny' P,B l
ev in  P  L,Cuney  M,London  D.2005a.Gr anite-related
注 释 ore  depo sits.Ec onomi c Geo logy,100th Ann ive rsa ry Vo lume:
337~370.
? 新疆有色 地 质 勘 查 局 七 ○ 一 队 .2010.新 疆 富 蕴 可 可 托 海 稀 有 金 Če
rny' P,Er cit S  T.2005b.The  c
l assi
f ication of g ran iti
c  pegma t
ites
属矿床深部普查及外围找矿报告 . revis i
ted.Canad ian  Mi ne ral ogis t,43:2005~2026.
Chakoumako s B C, Lumpk in G R.1990.Pr es sur e-tempe rature
Re
fer
enc
es cons train ts on  t he c rys talliz ation o f the Ha r d
i ng pegma tite,
Tao s Coun ty,New  Mex ico.The Canad ian Mi ne ra logist,28:
rman L, Za
Acke chariá J, Pud iová M.2007. P-T and
l  fluid
287~298.
evo l
u t
ion  ofba
  r
ren  and l
 ithi
um  pegma t
ite
s  from  Vlastě
jovice,
Che  X  D,Wu  F  Y,Wang  R  C,Ge rde s A,J i  W  Q,Zhao  Z  H.
Bohemi an Ma ss
if, Cz e
ch Repub lic.I nte
rna tional
 J ournal of
2015.I n sit u  U-Pb  is otopi c da ting o f columb it e-tan talite by LA-
Ea rth Sciences( Geo l.Runds ch),96 ( 4):623~638. ICP-MS.Or e  Geo logy  Rev i ews,65:979~989.
Al
fonso P,Me lgare
jo J C.2008.F lu
i d evo
luti
on  i
n  thez
 oned r
  a
re- Chen  F W,L i H Q, Wang D H,Ca i H,Chen W.2000.New
elemen t pegma ti
te f
 ield atc
 ap  de creus,catalon a,Spa
i in.The chr ono l
og ic al ev idenc e fo r  Yanshan ian  diagene tic  mi ne ra
lization
   
Canad ian  Mineralogist,246( 3):597~617. in Ch ina s  Al tay o rogen ic  be l
t.Ch ine s
e  Scienc e  Bu lletin,45:
Ander
s on A  J,C l
ark A  H,Gr ay S.2001.The  occurrence and o
r i
gin 108~114.
of zabuye li
te( Li2CO3 )i n spodumene-ho sted fluidi
 nclusions: Chen J ian eng, Zhang Hu
f i, Zhang J inxu, Ma Hu iying.2018.
imp l
ica
tions
 fo
r t
he i
nternal evolu
t i
on of
 ra
re-e
lement gran
iti
c Geo chrono logy  and Hf  i s ot ope o f z i
rcon  fo r Kok tokay No. 3
pegma t
ites.The 
Canadi
an  Mi ne
ralogit,39(
s 6):1513~1527. gran iti
c  pegma t i
te i n Xi nji ang and  its geo log ical imp licat
ions.
Bo
risova A Y,Thoma s R,Sa l
vi  S,Candaudap F,Lanz anova A, The  Chi nes e J our nal of Non ferr ous  Me tals,28( 9):1832~1844
Chme le
ff J.2012. Ti n and a ssoc
iat ed me ta
l and me tall
oid (
in  Chine s e  wit h Eng lish  abs tr act).
geochemi s
tr y by  f emt os
econd LA-ICP-MS mi croanalysis of Diamond  L  W.2001.Rev iew  of  the  sys tema tic
s  of  CO2-H2O  fluid
pegma t
ite-leuc ogranite meltand
   f
luid inclusions:new  evidence inclus i
ons.L itho s,55:69~99.
for melt-me lt-fu
lid immi scib
ili
ty. Mi ne ra
l ogical Magazine,76 Fan  Liangmi ng,Mao  Yuyuan,Wan  Yongwen,Luan  Sh iwe i.1994.

1):91~113. Dis cover y o f  euc ryp t
ite  and swi ne f ordi
t e
 i n No. 3 pegma ti
te
Breaks F W,Moo reJ 
  M.1992.The  Gho st Lake  bathol
ith,Supe r
ior vein, Keke t uoha i d istric t, Xi njiang, Ch ina. J our nal o f
Province  o f   no rthwestern  On tario: a  f ert
ile, S-t ype Mine ralogy  and Pe tr ology,14( 1):1~10 ( in Ch i nese wi th
peral
umi nous g ran i
te-rare elemen t
 pegma tite system. The Eng lish  abs tr act).
Canadian  Mi neralogist,30:835~875. Fue rtes-Fuen te  M, Ma rtin-Iza rd A,Bo iron M C, Vi ue la J M.
Burnham  C W,Nekva si
l  H.1986.Equ il
ibri um  propert
ies o
f  r
g ani
te 2000.P-T pa th and  fluid evo lution  in t he f ranque ira g r
an it
ic
pegma t
ite magma s.Ame ri
can  Mineralogist,71:239~263. pegma tite,c en tral Ga licia,no rt hwe stern Spa in.The  Canad ian
Cai K D,Sun  M,Yuan  C,Long  X  P,Xi ao  W  J.2011.Geo logic
al Mine ralog ist,38:1163~1175.
framewo rk and  Pa l
eo zo
ic t
ectonic hi
sto ry of the Chinese Al t
ai, Hu lsbo sch  N,He rtogen  J,Dewa ele  S,And réL,Muche z  P.2014.
NW  China:a  rev i
ew.Rus s
ian Geo logy and Geophys ics,52: Al ka l
i me t al  and  rar e ea rth  e
l emen t evo lut
i on  of  rock-f ormi ng
1619~1633. mi ne ral
s  f rom t he Ga tumba  a re a pegma tites (Rwanda):
地 质 学 报
3050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quan ti
t ative a sses smen t  o f cr ystal-me lt f rac t
iona tion  i n t he Martínez-Po za A  I,Dr ugue t  E,Ca stao  L  M,Ca r r
e r
as J.2014.
 
r eg i
ona l z ona tion  o f  pegma tite  g roups. Geo chimi ca e t Dyke  intrusion i
 nto a pr e-exis
ting joint netwo rk:t he Aiguab lava
Co smo ch imic a  Ac ta,132:349~374. l amp rophy re dyke   swa rm (Ca talan  Coa stal  Range s ).
Kae t
e r  D,Ba rros  R,Menuge  J F,Chew  D  M.2018.The  magma tic- Tec tonophys ics,630( 3):75~90.
hyd rothe rma l t r ans it
i on i n r are-e lemen t pegma tite s
 f rom Müller A,Rome r R  L,Pede rsen R  B.2017.The  Svecono rweg ian
s ou theast I
 rel and:LA-ICP-MS  chemi cal  mapp ing  o f  mus covite pegma tite p rovince-thous ands of pegma ti
tes wi thout pa ren ta

and c ol umb ite-t an ta l
ite. Geo ch imi ca e t Co smo chimi ca Ac ta, gran i
tes.The  Canad i
an  Mine r
alog i
st,55:283~315.
240:98~130. Pr
ice N  J,Co sgrove  J  W.1990.Ana lysis of Geo log i
c a
l Sruc tures.
Kang  We irui.2017.The  Gem-Mi ne ralogy  and  Flui d Inc lus ion Study Cambr idge:Cambr idge  Universi
ty  Press,511.
o f Tourma line  i n Kok tokay, Xi ni
j ang Pr ov inc e, Ch ina. Qin Ke zhang, Tang Dongme i,Zhou Qi feng,Shen Maode, Guo
Ma ste
r deg r
e e  diss ert ation o f Ch i
na Un iversity o f Geo sci
enc es Zheng lin,Wang  Chun long,Guo  Xu ji,Ti an  Ye,Di ng Jiangang.
(Be ii
jng),1~86 ( in  Ch i
ne se wi th  Eng lish  abs t
r a ct). 2013.Type s, intrusive  and mi ne raliz
a t
ion age s o f pegma ti
te
Leng Chengb iao, Wang Shouxu, Gou Ti zhong, Lu L ina, L iu rare-elemen t depo sits
  in  Chinese  Altay.Xi njiang  Geo logy,31
Hong i
je.2007.A  revi ew  oft
 he  res earch  on  the  Kok tokay  No. 3 (Supp lemen t):1~7 ( in  Chinese wi th English  abstract).
g r ani
tic pegma tite  dyke,Al ti,Xi
a njiang.Geo logy  and  Mi neral Qin Kezhang,Zha i Mi ngguo,L i Guangmi ng,Zhao  Junx ng,Zeng

Re sour ces of  Sou t h  Ch ina,1:14~20 ( in  Ch ines e  wit h Eng li
sh Qingdong,Xi ao Wen jiao,L i Ji
lang,Sun 
i Shu.2017.L inks  o

abs tract). col
l age o rogene sis o f mu lt
iblocks  and c rust  evo lution  to
LiJ 
  K,Chou  I  M.2017.Homogene za tion  expe r
imen ts  of crystal- char ac
te r
istic me tall
ogene sesi
 n Ch ina.Ac ta  Petrologica Sin i
ca,
ri ch inc lusions  i n spodumene  f rom J iajika  lit hium depo sit, 33( 2):305~325 ( in  Ch inese with Eng li
sh  abst ract).
Ch ina,unde r  e leva ted ex t er
na l p re ssur es i n a hyd r otherma l Qin Ke zhang, Zhou Qi feng, Tang Dongme i, Wang Chun long.
d iamond-anv il cell.Geo fluids,( 3-4):1~12. 2019.Type s,i nterna l structural pa tt
e rns,mi neral
ization and
Li Zhao l
in,Yang Rongyong,L i Wen,Zha i We i.1998.Fo rming pr ospe c ts of rare elemen t pegma tites in  Ea st  Qin l
ing  Moun tain in
phys icochemi cal  c ond ition o f d if
fe ren t gene tic pegma t
ites i n compa rison  wi th f eat ures  of  Ch ine se  Alt ay.Mi ner a
l  Depo sits,
Ch ina.Geo l ogi cal  Sc ienc e and Te chno logy  I nf orma tion,17 38( 5):970~982 ( in  Ch inese  with  Eng lish  abs tra ct).
(Supp lemen t):29~34 ( in  Chine se  with  Eng l
ish  abs tract). Ren Baoq in,Zhang  Hu i,Tang  Yong,Lv  Zhenghang.2011.LA-
Li Zhao l
in,Zhang  Wen lan,L i Wen,Zha i  We i,Sh i Gu i yong.2000. ICP-MS  U-Pb  i
zr con  geo chr ono l
ogy  o f the  Alt aipegma
  tite sand
 
El ectr
on ic mi crop robe  s tudy  on  t he me lt
 i nc lusions i n its geo log i
c a
l s ign ificanc e.Ac ta Mi ne ralog ica S in ica,31( 3):
pegma titemi ne rals  fr om Ai lao shan and Keke tuoha i pegma tite 587~596 ( in  Ch ine se  with  Eng l
ish  abs tr act).
depo si
t s.Geo logi cal Jour nal o
f  Chi na  Un iver siti
e s,6( 4):509~ Ruggie i G, La
r ttanz i P.1992.F luid i nc lus ion s tudie s on Mt.
522 ( in Ch ine se  wi th  Eng lish abs trac t). Capanne  pegma tite s,I sola d El ba,Tus cany,I taly.Eur ope an
Liu C  Q,Zhang  H.2005.The  lan than ide  tetr ad e ffe ct in apa tite Jour na l o
  f Mi ner alogy,4:1085~1096.
f rom  the  Altay  No. 3pegma ti
te,Xi ng i
j ang,Ch i na:an  intrinsic Scambe llur i M,Ph il
ippo t P.2001.De ep flui ds in  subduc tion  zone s.
f ea t
ure  of the  pegma tite  magma.Chemi cal Geo l ogy,214:61 L itho s,55:213~227.
~77. Simmons  W,Webbe r  K  L.2008.Pegma ti
t e  gene sis:s ta te  of the
Liu F,Zhang  Z X,L i  Q,Zhang  C,L i C.2014.New  pr ecis e
 timing art.Eur ope an  Jour na l of  Mine ralogy,20:421~438.
c ons traint fo r t he Keke tuoha i No. 3 pegma ti
t e i n Xi n i
jang, Smerekan ic a J R,Duda s F  O.1999.Re c onna i
s sanc e flui d inc lusion
Ch ina,and  i den tification o f its pa rent al pl uton.Or e Geo logy study  o f the Mo r efield pegma tite,Ame lia Coun ty,Vi rginia.
Rev iews,56:209~219. Ame rican  Mine ralogy,84:746~753.
Liu Hong.2013.Geo chemi cal st udy on  pe trogene si
s o f Aral granit
e Swans on S E.2012. Mi ne ralogy o f spodumene pegma tit es and
and  t he Keke tuoha i No. 3 pegma t
ite ve in, Al tay Xi njiang. relat ed  r ocks i n t he  t in-spodumene be lt o f No rt h and Sou th
Ma ster  deg r ee diss er tation o f Kunmi ng Un ive rsity of Science Ca roli na,USA.The  Canad i
an  Mi ne ralog ist,50:1589~1608.
and  Te chno l ogy,1~62 ( in Ch ines e wi th  Eng l
ish  abstract). Tang  Hong,Zhang  Hu i.2018.Cha ra cteristic s of  Trac e elemen t
s in
Liu Yan,Gao  Yan,He  Mingyue,Ca i  Keq in.2003.Mi neralogical qua rt z f rom No. 3 pegma tit e, Kok t okay  a rea, Xi nji
ang
cha racte ristic  of Keke tuoha i  Cats-Eye  aquama rine in Xin i
jang Au tonomous Reg ion, Ch ina  and  imp lica tion  fo r magma ti
c-
and  its exp l oration.Geo logy  and  Pro spe cting,39( 3):25~30 hyd r ot herma l evol ution.Ac ta  Mi neral ogi ca Si nica,38( 1):15~

in  Chi ne se  with Eng li
sh  abs tract). 24 ( in  Ch i
ne se wi th  Eng l
ish  abs tr act).
London  D.1985.Or igi n  and  sign if
icanc e o fi
  nclusions  in quartz;a Thoma s R, Webs ter J D, He inr ich W.2000.Me lt
 i ncl usions  in
cau t
i ona ry examp le  f rom t he Tanc o Pegma tite, Man itoba. pegma tite  qua rtz:c omp lete mi scib i
lity be twe en s ilicat e me lts
Ec onomi c  Geo ogy,80:1988~1995.
l and  hyd r ous fluids  at low  p ressur e.Con t ribu tions  to  Mi ne ral
ogy
London  D.2008.Pegma tites.The  Canad ian  Mi ner a
l ogist,Spe cial and  Pe trology,139:394~401.
Pub licati on,10:368. Thoma s R,Veks ler I.2002.Fo rma tion  of g ran ite pegma tit es in the
London  D.2018.Or e-f ormi ng  pr o c
ess es wi thin gr anitic pegma tit
es. l
i ght  o f me lt and  f l uid i nclus ion s tud ies  and new and o ld
Or e  Geo logy  Rev iews,101:349~383. expe rimen tal wo rk. Mi ne ralog ica l So cie ty o f Po land,Spe cia

London  D, Geo rge  B,Mo rgan  I  V,Pau l K  A,Gu ttery B  M.2012. Pape rs,vo l.20,2002,50th Ann ive rsar y  of Fa cu l
t y o f  Geo l
ogy
Inter nal evo lution  of  a  mia roliti
c g ran it
ic  pegma tite:t he Littl
e of t he Wa r s
aw Un ive rsity, Mi ne ralog ica l Sc ienc es,ed ited by
Thr e e Mi ne, Ramona, Ca lifornia (USA ). The Canad ian Slaby  E,I lnick i S,Ko zlowsk i  A,44~49.
Mine ralog ist,50:1025~1054. Thoma s R, Dav i dson P, Badan i na E.2009. A me lt and  fluid
Lowens te rn J  B.2001.Ca rbon  di oxide in magma s
 and  imp lic
atios f
or inclus ion  assemb lage  i n be ry l fr om pegma tite i n t he Or lovka
hyd r othe rma l systems.Mi ne ralium  Depo sita,36:490~502. ama zon ite  gran i
te,Ea st Tr ansba ika l
ia,Rus sia:imp lica t
i ons for
Lu H  Z,Wang  Z  G,L i  Y  S.1997.Magma-f l uid trans i
tion and t
 he pegma tite-formi ng me lt s ystems. Mi ne ral ogy and Pe trology,
gene sis o f  pegma tit e d ike No. 3,Al t ay,Xi njiang,No rthwe s
t 96:129~140.
Ch ina.Ch ine se Jour nal Geo chemi st ry,16:43~52. Thoma s R,Webs t er J D,Dav ids on  P.2011a.Be-daugh ter  mi nerals
Lv Z  H,Zhang  H,Tang  Y,L iu  Y  L,Zhang  X.2018.Pe t r
ogene si
s in flui d and  me l
t  inclus ions:imp lications  fo r the  enrichmen t of
of s yn-o r ogen ic r ar e me tal pegma tites i n t he Ch inese Al ti:
a Be in granite-pegmatit
e systems.Con tr
ibu
tions to Mi
nera
logy
Ev idenc e s from  geo logy,mi ne ralogy,z i
r con  U-Pb  age and  Hf and Petrology,161:483~495.
isotope.Or e Geo logy  Rev iews,95:161~181. Thomas R, Dav idson P, Schmi dt C. 2011b. Ex tr
eme alkali
Lv Z  H,Zhang  H,Tang  Y.2021.Ana tex is origin  of rare me ta
l/ bic
ar bonate-and c arbonate-r
ich f l
uid incl
usions
 i n granit

eart h pegma tites:ev idenc es f rom t he Pe rmi an  pegma t
itesi
 n t
 he pegma ti
te fr om t he Precambr i
an Rnne g ranie, Bo
t rnholm
Ch ine se  Al tai.L it ho s,380~381:105865. Is
land,Denma rk.Con t
ributionst
 o  Mi
nera
logy and Pe
tro
logy,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51

161:315~329. Lithos,55:229~272.
Ti
an Y,Qin K Z,Zhou  Q  F,Pater
son G.2016.S tructura
l c
ontrol Wi
ndley B F,Kr ner A,Guo  J  H,Qu  G  S,L i  Y  Y,Zhang  C.
ont
 heshape 
  ofi
 ntrusionsi
 nt
 he Koktokay o
re di
s t
rict,Chine
se 2002.Neop r
o tero
zo ic
 to Paleozoi
c Geology  of the Altai Or ogen,
Alti,no
a rth 
weste
rn  China.Journal
 ofS
 tructur
al Geology,83: NW  Chi na:new z ir c
on age da ta and t e
c tonic evo lu
tion.The
85~102. Journal o f Geology,110( 6):719~737.
an Ye, Qi
Ti n Ke zhang, Zhou Qi feng, Tang Dongme i, Wang Wu Changn ian,Zhu J inchu,L i u Changshi, Yang Sheng zu,Zhu
Chun l ong. 2015. The  f orma t
i on of cur ve shape qua rt
z- Bingyu,Ni ng Guang jin.1994.A s tudy on  t he inclusions in
mus c ovit
e layersi
 n Koktokay pegma tit
e i
n t
rusions,Al ay,and
t spodumene s f
  rom Al tai pegma ti
te,Xi ni
j ang.Geo tectonica et

ts imp l
icat
ions.Ac ta Petrol
og ic
a  Si
nica,31( 8):2353~2365 Meta
llogen ia,18 ( 4):353 ~ 362 ( i n Ch inese wi th Eng l
ish
(in Ch inese with Engl
ish abst
r at).
c abstract).
Van 
Lich terveld M,Sa lviS,Ba
  ziat D,L innen R L.2007.Tex tur
al Wu Changn ian,Zhu J nchu,L
i iu Changshi,Xi ongXi aoli
n.1995a.
featur esand 
  chemica
l evolut
ion  in t
antalum  oxides;magma t
ic Study of  compo sit
ions  of melti
ng fl
uid
 i nclusions  i
n pegma ti
tes,
versus  hydrothermal or
iginsf
 o r Ta mineral
izationi
 nt
 he Tanco Altay,Xi n
jiang.Geo chimica,24( 4):351~358 ( in Ch i
nese
lowe r pegma tie,Man
t itoba,Canada.Ec onomi c Geoogy,102:
l with Eng l
ish abstract).
257~276. Wu Changn ian,Zhu J inchu,L i u Changshi, Yang Sheng zu,Zhu
Wang  Denghong,Chen Yuchuan,L i Hongyang,Xu Zh igang,L i Bingyu,Ni ng  Guang jin.1995b.A  s
t udy  on  the inclusions in
Ti ande.1998. Man tle dega ssing o f t he Al tai  or ogen ic be t:
l berylsf
 r om  Kuwe i and  Keketuohaipegma
  t it
e s,Al tai,Xi njiang.
insi gh t from  he l
i um  isotope  s tudy.Ch i
ne s e Sc ienc e  Bulletin,43 Journal o f Nan ji
ng Un ivesi
ty (Na tural Sc ience s Edit
i on),31
(23):2541~2544 ( in Ch ine s e). (2):350~356 ( in  Chinese with Engl
ish  abs tr
a ct).
Wang  Denghong,Chen  Yuchuan,Xu  Zh igang.2001.Chr ono logi ca
l Wu Shour ong, Zhao  J ingyu, Zhang Xi n, Zhang Hu i. 2015.
study  of Ca l edon ian  me tamo rph ic  pegma tite  mus cov ite depo si
ts Magma tic-hyd rothe rma l evo lution o f t he Kok tokay No. 3
in t he Al tay  Moun tai ns, no rthwe ste rn Ch ina, and  i ts pegma ti
te, Al tay, NW Ch ina:ev i denc e f rom c ompo siti onal
sign ific anc e.Ac ta Geo l og ical  S inic a,75( 3):419~425 ( in variat ion  of t ourma line.Ac ta  Mi ner alog ica  Si ni
c a,35( 3):299
Ch i ne se  wit h  Eng l
ish  abs tr ac t). ~308 ( in  Ch i nese  wit h  Eng lish  abst r act).
Wang Denghong, Zou Ti anr en, Xu Zh igang, Yu J inje, Fu
i Xu Z  Q,Fu  X  F,Wang  R  C,L i  G  W,Zheng  Y L,Zhao  Z  B,L ian
Xi ao fang.2004. Advanc e i n  t he  s tudy o f  us ing pegma ti
te D  Y.2020.Gene ration o f l ithium-be aring pegma tite depo si
ts
depo s its as  t he  trac er of  o rogen ic  pr oce ss.Advanc es in  Ea rth with in  the  Songpan-Ganz e  o rogen ic  be lt,Ea st  Ti be t.L it ho s,
Sc ienc e,19( 3):614~620 ( i n  Ch ine se  wit h Eng lish  abs tract). 354~355:105281.
Wang  R  C,Hu  H,Zhang  A  C,Fon t an  F,Zhang  H,Pa rseva l P  D. Yan Junwu,L iu  Feng,Shen  Yi ng,Zhang  Zh ixi n.2020.Cons tr aints
2006a.Oc cur renc e and l
  ar e re-e qu ilibr a
ti on  of po lluci te f
r om  the on timi ng  of  magmt ic  activit y and  fo rma tion  of pegma
  tite i n  t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te, Al tai  nort hwe ster n  Ch ina. Ame rican Kok tokay  pegma tite fie d,Xi
l njiang.Ac t a  Geo sci en t
ic a S in ica,
Mi ne ral ogis t,91:729~739. 41( 5):663~674 ( in  Ch ine se  with  Eng lish  abs trac t).
Wang  T,Hong  D  W,J ahn  B  M,Tong  Y,Wang  Y  B,Han  B  F, Yin R,Huang  X  L,Xu  Y  G,Wang  R C,Wang  H,Yuan  C,Ma  Q,
Wang X X.2006b. Timi ng, pe tr ogene sis,and s etting o f Sun  X  M,Chen  L  L.2020.Mi ne r alogi cal c ons tra ints  on   the
Pa leo z oic s yno r ogen ic
 i nt rus ions  f r om t he Al tai Moun t a
i ns, magma tic-hyd rothe rma l evo lu tion o f  ra re-e lemen ts depo sit s in
No rt hwe st  Ch ina: imp lica tions   for  the  te cton ic  evo lution o f  an the Ba ilongshan g ran itic pegma ti
t es, Xi n i
jang, NW Ch i na.
ac cre tiona r y  orogen.The  Jour na l of Geo logy, 114:735~751. L i
tho s,352~353,105208.
Wang  R  C,Hu  H,Zhang  A  C,Fon tan  F,Pa r seva l P  D,J iang  S  Y. Zhang  A  C,Wang  R C,Hu  H,Chen  X  M.2004a.Oc cur renc e s of
2007a. Cs-domi nan t po l ylith ion ite i n  t he Kok tokay # 3 foit
it e and  r ossman it e f rom t he Kok tokay No. 3 g r an it
ic
pegma tite,Al tai,NW Ch ina: in s itu mi cro – cha ra cterization pegma ti
te dyke, Al tai, no rt hwe st er n Ch ina: a  r ecor d o f
and  imp lic ation  f or t he  s t orage o f  r ad ioa ctive  c e si
um. hyd ro the rma l f luids. The Canad i an Mi ne ralog ist, 42: 873
Con tr ibu t
i ons t
  o  miner alogy  and  pe tro ogy,153:355~367.
l ~882.
Wang  T,Tong  Y,J ahn  B  M,Zou  T  R,Wang  Y  B,Hong  D  W, Zhang  A  C,Wang  R  C,Hu  H,Zhang  H,Zhu  J  C,Chen  X  M.
Han  B  F.2007b.SHRIMP  U-Pb  zir con  geo chr ono logy  o f
  the 2004b.Chenmi cal evo l ution o f Nb-Ta ox ide s and z irc on  f rom
Al ta i  No. 3pegma t
ite,NW  Ch i na,and   its imp lications  fo r
  the the Kok t okay No. 3g ran itic pegma tite, Al tai,no rt hwe st ern
ori gin and  t ect onic s et ting o f t he pegma tit e. Or e Geo l ogy Ch ina.Mi ne ralog ical  Maga zi ne,68( 5):739~756.
Rev iews,32:325~336. Zhang  A C, Wang R C,J iang S Y, Hu H,Zhang H.2008a.
Wang  R  C,Che  X  D,Zhang  W  L,Zhang  A  C,Zhang  H.2009. Chemi cal and  t ext ur al
 f e a tures o f t ourma line  f r om t he
Geo chemi ca l evo lution and  l at e r e-e quilibr ation o f Na-Cs-r ich spodumene-sub type  Kok t okay  No. 3 pegma tit e, Al tai,
be ry l fr om  t he  Kok tokay #3pegma ti
t e (Al t ai,NW  Ch ina). nort hwe st ern Ch ina:a  r ec ord o f magma tic t o hyd rothe rma l
Eur ope  Jour na l of  Mine ra l,21:795~809. evol ution.The  Canad ian  Mi ne ralogis t,46:41~58.
Wang  Xi an jue.1980.The  evo lu tion i o f a lka li
 e lemen ts  and  t he Zhang  A  C,Wang  R C,L i Y,Hu  H,Lu  X,J i J,Zhang  H.2008b.
div ision  of geo chemi cal s tage s at  ve rtain  pegma titic ve in No. 3, Tourma line s  from  the  Kok t okay No. 3pegma t
ite,Al tai,NW
Xi nji ang,Ch i na.Geo ch imi ca,( 2):186~192 ( i n Ch ine se  with Ch ina:spe ct ro scop i
c  cha ra cte r
i zat
ion  and  r elationsh ips  wit h  the
Eng lish  abs t ra ct). pegma ti
te  evo lu ti
on.Eur ope an  Jour na l  of  Mi ner alogy,20:143
Wang Xi an j ue, Zou Ti anr en, Xu J ianguo, Yu Xueyuan, Qi u ~154.
Yuzhuo.1981.S tudy o f Pegma tite Mi ne rals o f t he Al ta
i Zhang Ensh i, Zhang Wenhua i, L iu We i.1987. On  f orma tion
Reg ion.Be ijing:Sc ienc e  Pr es s,1~140 ( in  Ch ine se). me chan ism  of Keke tuoha i pegma tite,Xi njiang,Ch ina.Ea rth
Webster  J  D,Thoma s R,Rhede  D,Fr ster  H  J,Se ltmann  R.1997. Scienc e-J our na l of  Wuhan  Co lle ge of  Geo logy,12( 4):381~388
Me lt i nclus i ons  i n qua rtz f rom an evo l ved pe ralumi nous (
in  Ch ine se  wit h Eng lish abs tra t).

pegma tite:geo chemi cal ev i denc e f or s trong  t in enr i
chmen t in Zhang  Hu i.2001.The geo chemi cal behav iors  and me chan isms o f
fluo ri ne-rich  and pho spho rus-r ich r esidua l liqu i ds.Geo chimi ca incompa tible  t rac e e lemen ts  i n t he magma tic-hyd rothe rma l
et  Co smo ch imi ca  Ac ta,61:2589~2604. trans ition s ys tem:a  c as e s t udy o f Al t ay No. 3 pegma tite,
Wese
 ucha-B ircz yńska A,S  owak iewi cz M, Na t kan iec-Nowak L, Xi n
ji ang.PhD  deg re e  disser tation  of  Ins titu te of  Geo chemi stry
Proni
ewi c
z L.2011. Raman mi c
r ospect
roscopy o f
 o rgani
c Ch ine se  Ac ademy  of Sc ienc e s,1~172 ( in  Ch ines e wi th  Eng lish

nclusi
ons in 
spodumenesf
 rom Niaw (
l Nuri
stan,Af ghani
stan): abst rac t).
Spect
rochimica Acta Part A. Mo lecular and B iomolecula
r Zhang Hu i,Lv Zhenghang,Tang Yong.2019.Me t allogeny and
Spect
roscopy,79:789~796. prospe cting  mode l  as  well a s p rospe cting  direc t
ion  of pegma ti t
e-
Wi
lki
nson J J.2001.F l
uidi
 nclus
ions
 in hyd r
othermal o
r e 
deposit
s. type  ra re  me t al ore  depo si
t s in  Alt ay  orogen ic be lt,Xi nji ang.
地 质 学 报
3052 h
ttp:
//www.
geo
jou
rna
l cn/d
s. zxb/ch/
index.
aspx 2021 年

Mi ne ra
l Depo sits,38( 4):792~814 ( in Chine se with Eng li
sh 可 托 海 伟 晶 岩 矿 物 中 熔 融 包 裹 体 电 子 探 针 研 究 .高 校 地 质 学
abs tract). 报,6( 4):509~522.
Zhou Qi feng.2013. The geo chr onology, mi ne ralogy, me t-f
l luid 刘宏 .2013.新疆阿尔泰阿拉尔花岗 岩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其 与 可 可 托
evo luti
on and  metallogene s
i s of the  Koktokay  No. 3pegma ti
tic 海 3 号脉演化关系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2.
rare elemen t depo sit,Al tai,Ch i
na.PhD  deg ree dissertat
i on of 刘 琰,高岩,何明跃,蔡克勤 .2003.新疆可可托海绿柱石猫眼矿物
I nstitue o f Geo logy and Geophys ics, Ch inese Ac ademy o f 学特征极其开发探讨 .地质与勘探,39( 3):25~30.
Scienc es,1~122 ( in  Chines e with Eng l
ish abs t
r act). 秦 克章,申茂德,唐冬梅,郭正林,周起凤,王春龙,郭旭吉,田野,
Zhou  Qifeng,Qi n Ke zhang,Tang Dongme i,Di ng Jiangang,Guo
丁建刚 .2013.阿尔泰造山带伟晶 岩 型 稀 有 金 属 矿 化 类 型 与 成
Zheng l
in.2013. Mi neralogy and s igni
ficanc e o fmicas and
岩成矿时代 .新疆地质,31(增刊):1~7.
f eldspa rs
 f r
om t he Kok tokay No. 3 pegma t
itic rare-elemen t
秦 克章,翟明国,李光明,赵俊兴,曾庆栋,高俊,肖文交,李继亮,
depo sit,Al ta
i.Ac ta Petrolog ica Si
nica,29( 9):3004~3022 ( in
Ch inese with  English  abstr
a ct). 孙枢 .2017.中 国 大 陆 演 化、多 块 体 拼 合 造 山 与 特 色 成 矿 的 关
Zhou Q  F,Qi n K  Z,Tang  D M,Wang  C L,Ti an  Y,Saky i
  P A. 系 .岩石学报,33( 2):305~325.
2015a.Mi ner alogy o f the Kok tokay No. 3 pegma t
ite, Al tai, 秦 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 .2019.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
NW  China:imp lications for  evolution and  melt-flui
d  pro
c esses 类型、内部结构、矿化及 远 景———兼 与 阿 尔 泰 地 区 对 比 .矿 床 地
of rare-me tal
 pegma tites.Eur opean Journal of Mi neralogy,27: 质,38(
5):970~982.
433~457. 任 宝琴,张辉,唐勇,吕正航 .2011.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年代学及
Zhou Q  F,Qi n  K  Z,Tang  D  M,Ti an  Y,Cao  M  J,Wang  C  L. 其地质意义 .矿物学报,31(3):587~596.
2015b.Fo rma t i
on  age  and  evo luti on  t
ime span 
  of  the Kok tokay 唐宏,张辉 .2018.可可托海 3 号 伟 晶 岩 脉 石 英 中 微 量 元 素 组 成 特
No. 3pegma t
ite,Al tai,NW  Ch ina:ev idenc ef
 r om  U-Pb  zircon 征与岩浆 -热液演化 .矿物学报,38( 1):15~24.
and  40 
Ar-39 Ar  mus c ov ite age
  s.Re s our ce Geo logy,65( 3):210 田野,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 .2015.阿尔泰可可托海伟
~231. 晶岩中弧形 石 英 白 云 母 层 的 成 因 及 意 义 .岩 石 学 报,31( 8):
Zhou Q  F,Qi n  K Z,Tang  D  M,Wang  C  L,Saky i P  A.2018.LA-
2353~2365.
ICP-MS U-Pb z ir con, c o
l umb i
t e-tan tal
ite and 40 Ar-39  Ar
王登红,陈毓川,李红阳,徐志刚,李天德 .1998.阿尔泰造山带地
mus covite age  cons t rai nts for  the  rar e-elemen t pegma ti
te dyke s
幔脱气的氦同位素研究 .科学通报,43( 23):2541~2544.
i n the  Altai o
 r ogen ic  belt.Geo log ical  Maga zine,155( 3):707~
728.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 刚 .2001.阿 尔 泰 造 山 带 岩 石 和 矿 石 的 氩 同
Zhou Ti any i,Chen  Yan jing,Zhang  Hu i.2014.Compa rative lase r 位素研究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1( 2):110~115.
Raman spe ctro scopy s tudy o f g re en be ryls fr om Azuba i and 王登红,邹天人,徐志刚,余金杰,付小芳 .2004.伟晶岩矿床示踪
Kok tokay  pegma tit e ve ins in  Al tay,Xi n i
jang.Ac t a Petrologica 造山过程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19( 4):614~620.
et  Mine ralog i
ca,33( Supp lemen t2):77~84 ( in  Chinese  with 王贤觉 .1980.新疆阿尔泰三号伟晶 岩 脉 碱 的 演 化 与 地 球 化 学 阶 段
Eng lish abs t r
a ct). 的划分 .地球化学,( 2):186~192.
Zhu Jinchu, Wu Changn ian,L iu Changsh i,L i Fuchun., Huang 王贤觉,邹天人,徐建 国,于 学 元,裘 愉 卓 .
1981.阿 尔 泰 伟 晶 岩 矿
Xiao long, Zhou Dongshan. 2000. Magma tic-hyd rotherma l 物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140.
evo lution and  gene s i
s  of  Kok tokay  No. 3r are  me tal pegma t
it e 吴长年,朱金初,刘昌实,杨升祖,朱炳玉,宁 广 进 .1994.阿 尔 泰
dyke,Al tai,Ch ina.Geo log ical Jour nal of China  Un i
ve rs
ities,6
伟晶岩锂辉石中包裹体研究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18( 4):353

1):40~52 ( in Ch ine se  with  Eng lish  abstract).
~362.
Zhu Y  F,Zeng  Y  S.2002.Re-Sr  iso chr on  age of  No. 3pegma t
it e
吴长年,朱金初,刘昌实,熊小林 .1995a.阿 尔 泰 伟 晶 岩 中 流 体 熔
vein i n t he Keke t uoha i r eg ion. Mi ner a
l Depo sits, 21
( 融包裹体成分的研究 .地球化学,24(4):351~358.
Supp lemen t):1110~1111 ( in  Ch ine se).
Zhu Y  F,Zeng  Y S,Gu  L  B.2006.Geo chemi str of t he rare me tal- 吴 长年,朱金初,刘昌实,杨升祖,朱炳玉,宁广进 .1995b.新疆阿
y     
bea ring pegma t
it e No. 3 ve in and  r ela
ted g r anites i n t he 尔泰库威和可可托海伟晶岩绿柱石中包裹体研 究 .南 京 大 学 学
Keke tuoha i region,Al tay  Moun tains,no rthwe st Ch i
na.J our na l 报,31(2):350~356.
of As ian  Ea rth Sc ienc e s,27:61~77. 伍 守荣,赵景宇,张新,张辉 .2015.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伟晶
Zou Tianr en,Xu  Jianguo.1975.On   the  ori i
gn and  cl assi
ficati
on  o f 岩脉岩浆 -热液过程:来自电气石 化 学 组 成 演 化 的 证 据 .矿 物 学
gran ite pegma tites.Geo chimi ca,3:161~174 ( in  Chinese  with 报,35(
3):299~308.
Eng lish abs t r
a ct). 闫 军武,刘锋,申颖,张志欣 .2020.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岩浆活
Zou Ti anr en,Zhang Xi anghuan,J ia Fuy i, Wang Ruc ong, Cao 动时限与伟晶岩形成 .地球学报,41( 5):663~674.
Hu izh i,Wu Ba iqing.1986.The  origi n of No. 3 pegma tite in 张恩世,张文淮,刘伟 .1987.新 疆 可 可 托 海 伟 晶 岩 形 成 机 理 的 研
Alt aishan,Xi n i
jang.Mi ne ral Depo sits,5 ( 4):34 ~ 48 ( in 究 .地球科学 -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2( 4):381~388.
Ch ine se wit h Eng lish  abs tract).
张辉 .2001.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体系中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
Zou Tianr en,L i  Qingchang.2006.Ra re  and  Rar e  Ea r
t h Me tall
i c
其机制———以新疆阿尔泰 3 号伟晶岩脉研究 为 例 .中 国 科 学 院
Depo sits
 i n Xi njiang, Ch ina. Be ijing:Geo log ic al Pub li
sh ing
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172.
Hous e,1~284 ( in  Ch ines e wit h Eng lish abstr act).
张辉,吕正航,唐勇 .2019.新 疆 阿 尔 泰 造 山 带 中 伟 晶 岩 型 稀 有 金
参 考 文 献 属矿床成矿 .矿床地质,38( 4):792~814.
周起凤 .2013.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 脉 伟 晶 岩 型 稀 有 金 属 矿 床 年 代
陈 剑锋,张辉,张锦煦,马慧英 .2018.新疆可可托海 3 号伟晶岩脉 学、矿物学、熔 -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中国科学院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锆石 U-Pb 定年、 Hf同位素 特 征 及 地 质 意 义 .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学 论文,1~222.
报,28(9):1832~1844. 周起凤,秦克章,唐冬梅,丁建刚,郭正林 .2013.阿尔泰可可托海
范 良明,毛玉元,万永文,栾世伟 .1994.可可托海 3 号伟晶岩脉中 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云母和长石的矿物学研究及意
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矿物岩石,14( 1):1~10. 义 .岩石学报,29(9):3004~3022.
康维蕤 .2017.新疆可可托海电气石 的 宝 石 矿 物 学 及 流 体 包 裹 体 研 周天仪,陈衍景,张辉 .2014.新 疆 阿 尔 泰 伟 晶 岩 中 绿 柱 石 拉 曼 光
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86. 谱特 征 研 究———以 可 可 托 海 3 号 脉 与 阿 祖 拜 328、
528 号 脉 为
冷成彪,王守旭,苟体忠,陆丽娜,刘红杰 .2007.新疆阿尔泰可可 例 .岩石矿物学杂志,33(增刊 2):77~84.
托海 3 号伟晶岩脉研究 .华南地质与矿产,1:14~20. 朱金初,吴长年,刘昌实,李福春,黄小龙,周 东 山 .2000.新 疆 阿
李 兆麟,杨荣勇,李文,翟伟 .1998.中国不同成因伟晶岩形成的物 尔泰可可托海 3 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 和 成 因 .高 校 地 质
理化学条件 .地质科技情报,17(增刊):29~34. 学报,6(
1):40~52.
李兆麟,张文兰,李文,翟伟,石贵勇 .2000.云南哀牢山和新疆可 朱永峰,曾贻善 .2002.可可托海 3 号脉伟晶岩 铷 -锶 同 位 素 等 时 线
第 10 期    秦克章等:阿尔泰可可托海 3 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 -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3053

年龄 .矿床地质,21(增刊):1110~1111. 泰 3 号伟晶岩脉的成因 .矿床地质,5(


4):34~48.
邹天人,徐建国 .1975.论 花 岗 伟 晶 岩 的 成 因 和 类 型 的 划 分 .地 球 邹天人,李庆昌 .2006.中国新疆稀有及稀土金 属 矿 床 .北 京:地 质
化学,3:161~174. 出版社,1~284.
邹天人,张相寰,贾富义,王汝聪,曹惠志,吴 柏 青 .1986.论 阿 尔

Theemp
  la
cement mechan
ism,me t-f
l lui
d evo
lut
ion,rare-e
lement 
metal
loene
g si

pu
and  zz
les
 of
 the Kokt
okay 
No. 3pegmat
ite
 rar
e e
lemen t
ald
 epos
it,Alta

,) ,) 1) ,) 1,
2)
QIN 
Kezhang*1 2 ,ZHOU 
Qieng1 3 ,TANG 
f Dongme
i  ,WANG 
Chun
long1 4 ,ZHU 
Liqun
1)Key 
Lab
ora
tory 
of 
Mine
ral 
Res
our
ces,In
sti
tut
e of 
Geo
logy 
and 
Geophys
ics,
Chine
se Academy  Sc
of  i
enc
es,Be
ijng100029,Ch
i na;

) l
2 Colege  Ear
of  th 
and 
Plane
tary  i
Scence ,
s Un
ive
rsi
t of 
y  Chi
nese 
Academy 
of 
Sci
enc
es,Be
ijng100049,Ch
i ina;
3)In
sti
tut
e of 
Mine
ral 
Res
our
ces 
Res ch,Ch
ear ina 
Met
all
urgi
cal 
Geo
logy  eau,Be
Bur ijng101300,Ch
i ina;
4)Fa
cul
t of 
y  Ear
t Re
h  s
our
ces,Ch
i Un
na  i
ver
sit
y of 
Geo
sci
enc
es,Wuhan,Hub
e 430074,Ch
i  ina

*Core
spondi
ng 
aut
hor:kzq@ma
il.
iggca
s.ac.
cn

Ab
str
act

The 
Koktokay No.3 pegma t
ite dyke i
s f
amous  f
or it
s ove
rall
 shape of a hat,conc
entr
ic zona
tion
pa
tte
rn,and com le
p  x r
are-el
e mental mine
ral
iza
tion ass
e mbl
ages.T he m a m a
  g      o
f the Kokt
o kay  .
No 3
pegma
tit
e i
s he
ter
ogeneous
 and 
high
l evo
y  lved.The 
mai
n emp
lac
emen
t me
chan
ism 
for
 the 
No.
3pegma
tit

dykei
 nvolve
s upward
 in
trusion o
f t pegma
he  ti
te magma 
along 
gentl
y i
ncli
ned 
join
tsand 
  stay
 in 
plac
e in
 the
form o
f a
 sol
id ha
t wi
th the 
help o
f per
iper
alf
 aul
ts.After
 emplac
emen t,t pegma
he  t
ite 
magma expe
  r
ienced

hrees
 tages 
of 
melt,me t-f
l luid 
andl
 ate 
hyd
rothermal
 accompanied 
by miner
ali
zat
ion 
of Be-Nb-Ta,Li-Be-
Nb-Ta and Ta-Cs-Rb-Hf,r e
spect
ivel
y.Fr ac
tiona
l cryst
all
iza
tion and l
iquid
 immisci
bil
ity cont
rol
 t he
enr
ichmen
t and 
depos
iti
on 
sequenc
e o
f r
are
 el
emen
tsi
 nt
 he 
Kok
tokay 
No.
3pegma
tit
e and 
hyd
rot
herma


epl
acement may have pl
ayed a r
ole on r
edist
ribut
ion of the ra
re el
emen t
s. The st
rong
 f rac
tiona


rys
tal
li
zat
ion of
 the 
oute
r z s(Ⅰ~Ⅳ )and
one l
 arge
 fl
uid 
exsol
u t
ion 
between 
zonesⅣ andⅤ are
 favorabl

for
 the magmat
 o achievel
 it
hium satur
a t
ion conc
en t
rat
ion and
 thesys
  tem 
to 
begi
n l
ithi
um deposi
tion.An
important
 fu
ture r
e s
ea rch
 focus should be on the de
tail
ed desc
ript
ion o
f met-f
l lui
d evo
lution proc
ess,

urthe
r analys
iso
  f 
meta
llogene
tic mechan
ism of
 ther
 ar
e el
emens,a
t t
 hor
ough 
dis
cuss
ion on
 the 
genes
is o


magma i n
fluence o
f  , ,
P F B L, i
 and CO2 on 
rare met
al mi
ner
ali
zati ,
on and 
deep 
prospect
ing 
alongt
 he
gen
tly
 inc
lined 
brim.

Key wo
rds:fra
ctiona
l c
rysta
lli
zat
ion;liquid immisc
ibil
ity; Li-Be-Nb-Ta-Cs-Rb-Hf mi
ner
ali
zat
ion;
emp
lac
ement me
chanism;Koktokay No.3gr
an i
tic pegma
tie;Xi
t n
jiang

You might also like